① 介紹下日本幾個大財團發展歷程~ 以及當時日本的歷史背景。
以家族財閥為中心的三井、三菱、住友、富士四大財團是日本最早形成的壟斷財團。如今,三菱、三井、住友、芙蓉、第一勸業銀行、三和等六大壟斷財團掌握著日本的經濟命脈,控制著日本的大量公司。
編輯本段
三井財團 - 簡介
三井財團(Mitsui Business Group),是日本四大財閥之一。資產總額為36萬億日元,雇員近24萬人。核心成員有24家大壟斷公司,其中銀行2家、保險公司2家、工礦企業15家、商社1家、大百貨商店1家、房地產行業1家和運輸企業2家。由這些企業組成的經理會、稱為二木會,是三井財團的最高領導機構。其中三井銀行、三井物產、三井不動產公司是財團的三大支柱企業,這三大企業的首腦人物形成最高領導核心,對外代表三井財團。除了二木會成員企業外,還有未參加二木會而參加月曜會的16家直系子公司。此外三井財團還通過貸款、持股和人事關系,控制著一批旁系公司,其中持股率超過10%的聯帶公司達114家。
三井財團歷史
三井財團的前身是由三井家族統治的三井財閥。創始人三井八郎兵衛高利於1673年在江戶(今東京)和京都開辦綢緞庄,以後兼營錢庄,從18世紀20年代起開設了以經辦銀錢匯兌業務為主的三井兌換店,成為商業資本加高利貸資本,並資助封建諸侯,替德川幕府包辦匯兌,作為御用特權商人而成為富商巨賈。
明治維新時,三井家族轉到朝廷方面,資助新的天皇制政府調度兵糧軍餉,發展成政商,得到明治政府的照顧,把持了全國的金融業。在此基礎上,1876年開設了日本第一家私人銀行三井銀行,創設了三井物產公司。1910年建立了總持股公司,基本形成了近代的三井財閥。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三井財閥成為最大的壟斷資本集團。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三井財閥所屬直系和旁系公司及其子公司共達273家。三井財閥在此之後曾一度被解散。50年代初,由三井銀行發起成立了月曜會,接著以促進三井物產公司的合並為目的而成立了總經理一級的五日會,1960年改名為二木會,逐漸成為三井財團的統籌領導機構。50年代末,原三井財閥直系、旁系公司以企業集團的新形式集結而恢復成為大財團。
三井財團的經理會成員公司及其子公司和聯帶公司共達150多家。 三井財閥與日本其他大財團一樣,建立了龐大的產業集團。但是相對於三菱集團、住友集團,三井集團較為鬆散,也包含如豐田汽車、東芝電器等獨立性較強的公司。2001年,三井集團的核心企業櫻花銀行與住友集團的核心銀行住友銀行合並,成立了三井住友銀行。從此在金融行業誕生了三井住友金融集團。在其他一些領域,原三井財閥的公司也與住友財團的公司積極展開了合並或者合作的活動。如日本最大的海運公司商船三井就是由原住友集團的大阪商船與三井財閥的三井船舶於1964年合並而成。
編輯本段
三菱財團 -簡介
三菱財閥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岩崎彌太郎在土佐藩經營的運輸業務。岩崎彌太郎在1870年(明治3年)擔任土佐藩在大阪。
三菱財團市西區堀江設立的土佐藩藏屋敷(負責儲藏並販賣來自各地方大名的貨物的組織)中99家商會的領袖。次年,日本實行廢藩置縣,99家商會成為個人企業。於是岩崎彌太郎從土佐藩購買了三艘船隻,在1873年設立三菱商會,開始經營海運(後發展為日本郵船)和商貿(後發展為三菱商事)等業務。
此後,三菱商會將總部遷至東京,改名為三菱汽船會社和郵便汽船三菱會社等。該公司的核心業務是海運業,當時將外國公司和中小型運輸企業逐漸掃除,取得了日本海運業的壟斷地位。然而,不滿於三菱的壟斷和專橫的涉澤榮一和井上馨等人為了對抗三菱,從政府獲得資金,與其他反三菱勢力合作,在1882年7月成立了共同運輸會社,從1883年開始經營海運業務。三菱希望通過降價來打敗共同運輸,但是由於後者獲得了政府的支援,同樣採取降價策略進行對抗。經過兩年間慘烈的價格戰,三菱公司的實力受到嚴重打擊,甚至到了瀕臨破產的邊緣。當時的政府認識到這種不正當競爭的危害性,於是介入兩者的競爭,通過斡旋,將三菱公司與共同運輸進行平等合並,在1885年成立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運輸企業「日本郵船會社。三菱財閥雖然失去了其核心產業海運業,但是依然通過人事掌握了日本郵船的經營實權。1885年彌太郎去世後,其弟岩崎彌之助繼承了財閥的經營大權。岩崎彌之助將公司改名為は三菱社,並將1881年收購的
三菱財團高島煤炭和1884年租借的國營長崎造船所(後發展為三菱重工業)作為財閥的核心產業,試圖東山再起。
此後,財閥不斷擴大煤炭和采礦業的范圍,並在1887年從政府收購了長崎造船所,不斷擴展造船業。還在1885年收購了第一百十九國立銀行,開始向金融業延伸。1887年設立了東京倉庫。
根據1893年頒布施行的日本商法,三菱社改組為三菱合資會社。同時,彌太郎的長子岩崎久彌就任三菱合資的第三代總裁。當時公司設立了總務、銀行、營業、煤炭、礦山、地所等各個部門,實行分權體制,另外也擴大了長崎造船所,還設立神戶、下關造船所、麒麟啤酒等企業,進一步擴大了財團的經營規模。
1916年(大正5年),彌之助的長子岩崎小彌太擔任第四任總裁。財團廢除了部長制,根據行業設立了擔當事務理事。
1917年,成立了三菱造船、三菱造紙,1918年成立了三菱商事、三菱礦業,1919年成立了三菱銀行,1920年三菱造船分化為三菱內燃機製造和三菱電機等子公司。此後,隨著日本不斷發動戰爭,國內的軍工產品需求激增,三菱的產業獲得了空前的發展。
二戰結束後,根據聯合國的方針,日本財閥全部被迫解散。三菱重工業、三菱化學等都被分割成三個公司。當時正病危的小彌太宣稱「我們最大限度地盡了國民的義務,回顧過去,並沒有什麼慚愧的事情。」。然而,此後三菱財閥的各家公司依然藕斷絲連,1954年(昭和29年),三菱財閥的主要企業的總裁和董事長等人為了互相交流信息和聯絡感情,開始成立三菱星期五會等非正式組織。
與戰前以三菱總社為核心的三菱財閥不同,戰後三菱系列的各家公司之間成立了平等的三菱集團。然而該集團的凝聚力比其他財團要更為緊密。尤其在日本經濟高速成長期,三菱集團內的核心企業為日本的重化學工業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編輯本段
住友財團 - 財團介紹
早在16世紀時,住友家族因在四國島上開創並經營一座銅礦而日益發展壯大,成為日本官方指定的供銅商,主要服務於當時日本一些極具實力的名門望族,其中包括在1603—1868年間統治日本長達200多年的德川幕府。當時,該家族的掌門人自豪地宣稱,住友商社是全球最大的銅出口商。
住友財團 - 財團歷史
19世紀中葉,日本市場逐步對西方開放,住友商社也更為廣泛地在冶鋼及煉鋼等領域發展起來。到20世紀初,住友家族已經迅速發展成為日本國第三大金融財閥。本世紀30年代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些頗具政治影響力的壟斷集團成為日本軍國主義的主要追隨者,住友財團也不例外。在此期間,住友財團的家族集中化更加明顯,該財團的大部分產業都集中到了住友家族手中。到1937年,住友家族的第16代傳人已經掌
握了財團股本總額的90%之多。
日本戰敗後,各財閥在美國的限制下紛紛解體而改組成為企業集團。住友家族在日本政治經濟上的影響力也大大削弱。但是,隨著戰後日本經濟的復甦,住友財團又東山再起,日益發展壯大。從那以後,住友商社更加廣泛地參與國際間金屬、機械、石油、化工、食品及紡織等領域的貿易活動,成為住友財團的核心企業及日本四大貿易商之一 。
編輯本段
富士財團 - 簡介
富士財團正式成立於1966年,目前由30家左右的大企業組成。日本人稱富士山為「芙蓉之峰」,所以富士財團又稱芙蓉財團,該財團在日本製造業、商業和金融業等各重要領域有較大的影響力。其核心企業有富士銀行、日產汽車、日本鋼管、札幌啤酒、日立、丸紅、佳能以及日本生產軸承最大企業日本精工及農業機械最大廠家久保田等。以紡織業起家的丸紅商社是日本的大型綜合商社,是世界最大的商貿企業之一。富士財團的經理會稱「芙蓉會」。
富士財團 - 發展歷史
安田家族原是明治維新時代的特權商人,以經營錢幣兌換起家。1863年,安田善次郎以25萬兩黃金為資本,在東京開辦「安田屋」錢庄,發展順利。1879年,安田經政府批准後,以錢庄為基礎創辦私營安田銀行,並逐步向紡織、建築、鐵路交通等領域擴展,形成了包括一批企業的經營集團。1912年,安田又組建起「安田保養公司」的持股公司,從而初步形成了在日本經濟中有較大影響的安田財閥。
1923年,雄心勃勃的安田善次郎一次吞並了10家銀行。至30年代初,安田財閥已擁有包括14家銀行、12家工商企業以及6家保險公司的大型財團。1952年日美條約簽訂之後,三井、三菱等財團積極恢復,而安田集團則恢復較晚。一直到1960年底,才以富士銀行(即安田銀行)為首,開始集合「二戰」前的安田集團所屬企業,組建起「芙蓉開發」組織;1966年正式成立「芙蓉會」集團組織。芙蓉會以富士銀行為核心,共同投資先後創辦了中小企業研究中心、芙蓉航空服務、芙蓉綜合租賃、芙蓉海洋開發、芙蓉情報中心、芙蓉石油開發等企業,增強內部聯系,表現出強有力的集團行為。
富士集團的核心企業是安田善次郎創辦的富士金融企業,包括富士銀行、安田信託銀行、安田火災海上保險、安田人壽保險。富士集團所屬工商企業中有相當多的巨型企業,其支柱企業是鯰川義介的日產康采恩。鯰川義介的日產康采恩包括日產汽車公司、日立製作所、日本油脂等77家企業
② 日本摩托車發展史
我先挑簡單的說一點
如果你需要具體的我可以用郵箱發給你
本田
HONDA
創始人:本專田宗一屬郎
最開始是做活塞環的
後來才開始生產摩托車
雅馬哈
YAMAHA
正確的叫法應該叫:山葉
國內的雅馬哈叫法是音譯
創始人:山葉寅楠
最開始是做樂器的
後來投產摩托車
鈴木
SUZUKI
創始人:鈴木道雄
最開始是生產紡織機的
後來投產摩托車
川崎
KAWASAKI
創始人:川崎正藏
最開始經營造船廠
後來投產摩托車
二戰後日本的摩托車廠最多的時候有100多家
最後就剩下這幾家了
③ 誰知道摩托車的發展史
1885年,德國人戈特利伯•戴姆勒將一台發動機安裝到了一台框架的機器中,世界上第一台摩托車誕生了。因此,摩托車是由德國人戈特利伯•戴姆勒在1885年發明的。
發展歷史:
一、摩托車的歷史
1、源於motor(內燃機)與Cycle發動機
1884年,英國人埃德華•布特勒在自行車上加裝一個動力裝置,製成了一輛三輪車,採用煤油發動力驅動。1885年,德國的「汽車之父」特利布•戴姆勒製成用單缸風新華通訊社式汽油機驅動的三輪摩托車。同年8月29日他獲得了這一發明專利。
因此,戴姆勒被世界公認為是摩托車的發明者。戴姆勒的第一輛摩托車是用四沖程內燃機作動力,氣缸工作窖為264立方厘米,在每分鍾700轉時,功率可達0.5馬力,時速可達12千米。車為木質結構,後輪為皮帶傳動,兩側有輔助支撐輪。鑒於戴姆勒的這一不可替代的歷史地位,德國工程師協會尤登堡分會在他去世後,於堪的休塔特廣場建立了他的紀念碑。因為他就是在這個廣場駕駛他的第一輛摩托車的。
2、摩托車發展簡史
自1885年德國載姆勒發明製造出世界上第一輛以汽油發動機為動力的摩托車以來,摩托車的發展已經歷了100多年的滄桑巨變。
原始摩托車,現存於德國慕尼黑科學技術博物館的真實造型,是德國人戴姆勒於1885年8月29日獲得專利發明優先權的世界上第一輛摩托車。
限於100多年前,當時的汽油發動機尚處於低級幼稚的狀況,當時的車輛製造尚為馬車技術階段,原始摩托車與現代摩托車在外形、結構和性能上有很大差別。原始糜托車的車架是木質的。從木紋上看,是木匠加工而成的。車輪也是木製的。車輪外層包有一層鐵皮。車架中下方是?個方形木框,其上放置發動機,木框兩側各有?個小支承輪,其作用是靜止時防止傾倒。因此。這輛車實際上是四輪著地。單缸風扇冷卻的發動機,輸出動力通過皮帶和齒輪兩級減速傳動,驅動後輪前進。車座作成馬鞍形,外麵包一層皮革。其發動機汽缸工作容積為264mL,最大功率0.37kW(7OOr/min),僅為現代簡易摩托車的1/5。時速12km,比步行快不了多少。由丁當時沒有彈簧等緩沖裝置,此車被稱為「震骨車」,可以想像.在19世紀的石條街道上行駛,簡直比行刑還難受。盡管原始摩托車是那麼簡陋,但是從此摩托車才能不斷變革,不斷改進,才有了IOO多年的數億輛現代摩托車的子孫。
與德國摩托車相映生輝的是美國摩托車,其中以哈利.戴維森公司著稱於世。1903年美國哈利公司生產的第1號市場銷售的車型(美國最早的商品化摩托車)。該車發動機汽缸工作容積409mL,功率2.94kW,採用自行車車架。摩托車是時代的產物,是體現當時科學技水平的典範,即不同階段的摩托車上集合著不同時代科技發展的烙印。原始摩托車之所以不能實用,因為當時的科學技術不能滿足它正常行駛所需的最基本的零部件,而只能擺在實驗室里。
19世紀9O年代至20世紀初,早期的摩托車由於採取了當時的新發明和新技術,諸如充氣橡膠輪胎、滾珠軸承、離合器和變速器、前懸掛避震系統、彈簧車座等,才使得摩托車開始有了實用價值,在工廠批量生產,成為商品,這就是第二代摩托車,即稱為商品代的摩托車。如1912年,美國哈利公司生產的X -8A型單缸摩托車。當時還沒有解決變速器及傳動系統,而是用皮帶傳動附在後輪上的大皮帶輪,制動是通過手柄拉動後閘皮來制動的。當時也沒有解決後避震問題,前避震器有附在前叉上的環套式簡易避震裝置。
2O世紀3O年代之後,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摩托車生產又採用了後懸掛避凝震系統、機械式點火系統、鼓式機械制動裝置、鏈條傳動等。使摩托車又攀上了新台階,摩托車逐步走向成熟,廣泛應用於交通、競賽以及軍事方面。這是摩托車的第三階段--成熟階段。1936年,美國哈利公司已能製造出水平較高的摩托車。該車採用1000mL,OHV,27.93kW的V型雙缸發動機,最高時速達150km/h。
摩托車的發展像一層層台階,越向止發展越高級。1885年的原始摩托本擺在第一層的地面上。第二層是世界首批生產的摩托車,這是1894年德國的雙缸四沖程發動機的摩托自行車,共生產了1000輛。第三層是20世紀30年流行的競賽摩托車,此的的摩托車已經具備實用的功能了。第四層是20世紀 70年代之後的現代豪華摩托車。該圖不僅表明了摩托車發展的四個階段,還配置四個階段的車輛駕駛者的不同的裝束。
20世紀70年代之後,摩托車生產又採用了電子點火技術、電啟動、盤式制動器、流線型車體護板等,以及9O年代的尾氣凈化技術、ABS防抱死制動裝置等,使摩托車成為造型美觀、性能優越、使用方便、快速便當的先進的機動車輛,成為當代地球文明的重要標志之一。尤其是大排量豪華型摩托車已經把當今汽中先進技術移植到摩托車上,使摩托車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摩托車的發展進入了第四階段--鼎盛階。
各國摩托車的歷史
一、美國
美國是最早製造摩托車的國家之一,著名的公司有哈雷-戴維森和印第安等。
哈雷摩托已成為一個懷舊時代的標志。1907年,哈雷-戴維森公司製造出了第一台V型雙缸發動機,較傳統單缸發動機,能為摩托車提供兩倍的動力。這種樣式的發動機在美國80多年的摩托製造史里,占據了統治地位。在30年代,哈雷摩托的銷售額居美國本土的榜首;到了40年代,受到了英國車的挑戰,因為它們重量更輕、速度更快;60年代初,小排量的日本摩托車大量湧入美國市場;1969年,哈雷公司和美國機械與鑄造公司合並,強化了資本和資源市場;80年代末,哈雷摩托車全面振興,它出品的每一輛摩托都是質量的保證。
印第安公司是一顆遠逝的星,它曾經非常輝煌。1899年,工程師奧斯卡.海德製造了一台機動兩輪車,開始了印第安公司的摩托製造史。一段時間內,印第安公司以亮麗的色彩、卓越的性能征服了買家,後經幾易其主及一些短視的投資行為而挫敗,在20世紀50年代,結束了它的歷史使命。
二、日本
日本毫無疑問是亞洲現代工業的代表,在摩托車製造業也是如此。本田、鈴木、雅馬哈、川崎是日本最著名的四家摩托車公司。
日本摩托車製造業的開端可以追溯到本世紀初,但真正形成規模是在二戰以後。由於戰爭的災難,日本金融陷入了一片混亂,公共交通無序可言,市場急需廉價、方便的個人交通工具。在這樣的背景下,一批公司應運而生,如本田公司。本田公司1959年已開始向海外出口摩托車,鈴木、雅馬哈、川崎緊隨其後。當時,日本本土市場四大公司競爭激烈,這又促使各公司在新車型設計製造及市場營銷上狠下功夫,迅速佔領世界市場。而那時世界上最成功的英國生產商卻在原地踏步。到1961年,本田公司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車生產公司。
日本摩托車的特點是外形美觀、駕駛舒適,對一些細節處理非常細致、周到,如指示燈、變速器、電起動器、頂置凸輪軸發動機,在日本摩托車中,都屬於標准配備,甚至是在125ml排量的車上,讓買主驚喜不已。
到了1969年,本田公司憑借一款CB750,攻破了英國製造商一直堅守的大型摩托車市場,標志著日本摩托車時代的到來,同時為第一檔市場提供了合適配置的摩托車。三、德國
德國是摩托車的發源地,其最為我們熟知的是BMW公司。
寶馬公司初創之時,只生產飛機發動機,著名的藍白相間螺旋槳形圖案證明了這一點。1921年,寶馬開始生產摩托雙缸發動機;1923年,BMW飛機設計者馬科斯.弗里茲揭開了生產摩托車整車的序幕。500ml的發動機安裝在車架內,氣缸向兩邊伸出,這種簡單而高效的設計方案至今仍在使用。BMW摩托以精良的製造工藝和昂貴的價格聞名。在汽車銷售領域有一個市場法則,一款車是否好銷售,看德國人對它的反應就知道了,這一法則在摩托車市場同樣適用。寶馬以超凡的品質享譽世界,它的摩托車是許多國家國賓禮儀車隊選用的開道車型。
四、中國
1951年8月,我國正式開始自行試制、生產摩托車,由當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汽車制配六廠完成了5輛重型軍用摩托車的試制任務,並由中央軍委命名為井岡山牌。該車車速最高可達每小時110公里。到1953年,井岡山牌兩輪摩托車年產量突破1000輛。井岡山牌摩托車的問世,標志著我國摩托車工業開辟了新紀元。
近10年來,我國摩托車工業發展速度更快。從產品產量上看,年產從1980年的4.9萬輛發展到1990年的97萬輛,直至今天的一千多萬輛,我國一躍成為了世界摩托車生產量最大的國家,摩托車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汽車工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五、未來之路
摩托車經歷百年風雨,正在向著更新、更快、更安全的方向發展。
現代摩托車產業引進了大量先進技術。如哈雷-戴維森公司1998年推出的FLHRC-1型摩托,發動機採用了世界頂級汽車發動機技術——燃油噴射裝置,不僅提高了動力性,而且更適合當代社會的環保需求,成為了21世紀摩托車的先行者。
而光通信電子控制系統、雷達測距自動控制系統、電子地圖導向系統、聲波電子消聲系統等高新技術在一些概念摩托車中的運用,則使現代摩托車變得更加完美,更加具有震撼力。當然,不管它如何變化,我們都能看到百年前戴氏車的影子。於此,戴姆勒應該是深感欣慰的。
摩托車介紹一、摩托車 從大的方向上來說,摩托車分為街車,公路賽摩托車,越野摩托車,巡航車,旅行車等。二、運動摩托車 運動摩托車又叫跑車。其設計主導思想是供人們消閑休假使用的,是一種趣味性的交通工具,也是體驗人生樂趣的游樂工具。 運動摩托車包括范圍十分廣泛,下面介紹的超級運動摩托車和旅行摩托車,都具有運動摩托車的功能,所以也可以歸類為運動摩托車。 1、道路摩托車 主要使用在鋪裝路面上的摩托車叫道路摩托車。道路摩托車可分為三大類,即超級運動摩托車、旅行摩托車和美式摩托車。由於這種摩托車主要在平整的鋪裝路面上,所以又名為市區摩托車。道路摩托車的概念和適用范圍也十分含混不清,實際上叫做普通摩托車可能更好。在結構上,道路摩托車只適用與鋪裝路面,這種摩托車在鋪裝路面上能達到最佳性能,反之,在無路地帶行駛時將會出現許多困難。與之相對應的是越野摩托車,按使用地段分類,也可分為旅行越野摩托車和市區越野摩托車。2、超級運動摩托車 一般摩托車十分重視行駛時的舒適性和操縱方便性。超級運動摩托車則不同,它更重視摩托車的高速行駛性能。乘用這種摩托車,騎手可以充分感受到發動機、輪胎和路面變動時的快感和樂趣。它和賽車不同,它追求的是乘坐時的青春動感,而不像賽車那樣一味地追求高車速。沒有一定的高速性能做保障,騎手很難體驗到這種快感,所以必須提高摩托車的車速。但一旦能產生乘坐時的快感,也就不必再提高車速了。
④ 川崎。。。都生產什麼啊
日本的大集團就這樣。。。上次聽余世維的演講,記得他講過三菱這個公司。。。創建於明治天皇時期,距今近200年歷史。小到鉛筆橡皮,大到航空母艦,除了不生產棺材,其他的都生產!!![]
⑤ 川崎ZX6R歷史
川崎在1995年開始製作ZX-6R的時候,它是繼1992年的GSXR600之後第一個採用鋁制車架的中量級運動摩托。它的專乾重量的屬401.2磅(182千克),濕重量454磅(206千克),它能在3.6秒內從0加速到60英里每小時(97千米每小時)。
1998年發布的G系列是ZX-6R的一次較大的重製。G系列沒有擴大排量,卻讓動力從100制動馬力提升到108制動馬力,這源自全新設計的氣箱。整流罩也做了重製,但基本沒什麼變化,至少前大燈、進氣道和風擋玻璃是如此。在2000年,J系列取代了G系列,通過將壓縮比從11.8比1提升到12.8比1,將動力提升到112制動馬力。J系列展示了一些現代化的元素,包括180個分段的後胎,次要前大燈,改進的發電機,以及用棒狀電纜取代傳統的高壓線。
⑥ 川崎重工業株式會社的發展歷史
川崎重工起家於日本明治維新時代,1878年川崎正藏在大藏省的幫助下建立了川崎築底造船所,1896年更名為株式會社川崎造船所,這就是川崎重工的前身,至大正時代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已有蓬勃的造船業,經歷昭和時代的二戰、戰後的日本經濟急劇增長以至日本近代史及工業史,川崎重工仍為日本企業中的老字型大小之一。 川崎公司成立後藉助政治關系,迅速成為日本最重要的重工業企業之一,1906年向日本軍隊交付了第一艘國產潛艇,並於當年建造了第一台國產蒸汽機車,1939年公司更名為川崎重工株式會社。二戰期間該公司為日本軍隊提供了「飛燕」戰斗機、五式戰斗機、一式運輸機等空軍裝備,還建造了著名的「榛名」號戰列艦和「加賀」號航母。二戰結束後,川崎重工仍然保持重要地位,其業務涵蓋航空、航天、造船、鐵路、發動機、摩托車、機器人等領域,代表了日本科技先進水平。
川崎重工株式會社目前注冊資本1043.28億日元,銷售額為8899.63億日元,集團員工30653人,川崎重工集團下轄主要有車輛公司、航空宇宙公司、燃氣輪機、機械公司、通用機公司、船舶公司等部門,產品涵蓋海陸空各個領域,對軍工訂貨的依賴程度低於10%,但航空航天部門主要依賴軍工訂貨才得以維持。目前川崎重工是日本軍工產業的重要成員,僅次於三菱重工,是日本自衛隊飛機和潛艇的主要生產商。
⑦ 川崎重工業株式會社的介紹
川崎重工業株式會社(TYO: 7012),乃日本的重工業公司,川崎重工回起家於在明治維新答時代,並以重工業為主要業務,與JFE鋼鐵(原川崎制鐵)及川崎汽船有歷史淵源。主要製造航空宇宙、鐵路車輛、建設重機、電自行車、船舶、機械設備等。「川崎」是中文譯音,其羅馬名為「KAWASAKI」,公司的名字是用創始人川崎正藏的名字命名的。
⑧ 川崎自行車
川崎自行車在中國已有多年的生產歷史,是台灣在大陸建的獨資組裝廠,生產的川崎自行車全部出口,主要銷往美國。去年才獲准在中國銷售,所以沒有人知道川崎自行車,質量應該還可以吧。
⑨ 日本川崎重工與三菱重工詳細資料
三菱重工,是日本最大的軍工生產企業。2003年自防衛廳接受的軍工訂貨額為2800億日元,居各家軍工企業之首。三菱重工生產的裝備,如F-2和F-15J型戰斗機,以及90式坦克,在航空自衛隊和陸上自衛隊中都起到了核心作用,在海上自衛隊,三菱重工則建造了幾乎一半的潛艇,和三分之一的驅逐艦。三菱重工企業內部有完善的研發、製造、銷售體系,與三菱系其它兄弟企業亦形成良好的分工協作關系。其目前的軍工生產規模,只是處於「維持」狀態的體現,與其背後真正的軍工生產潛力相比,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該企業在《巴倫周刊》公布的2006年度全球100家大公司受尊重度排行榜中名列第五十九。 該企業在2007年度《財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二百五十七。 該企業在2008年度《財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二百八十五。 該企業在2008年度《財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二百四十三。 三菱重工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明治維新年間。1884年,三菱創始者岩崎彌太郎從政府租借了工部省長崎造船局,將其命名為長崎造船所,此後發展為三菱造船株式會社。至1934年,由於公司業務已拓展至重型機械、飛機、鐵路車輛等領域,公司更名為三菱重工業株式會社。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由於美國佔領當局解體財閥的政策,三菱重工於1950年被分割為西日本重工業株式會社、中日本重工業株式會社、東日本重工業株式會社等3家公司。但隨著美國政策以及日本國內政治的變化,1964年,三家公司合並,重建了三菱重工業株式會社至今。這期間,三菱重工的汽車部門於1970年獨立為「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會社」。 目前,三菱重工業務涵蓋機械、船舶、航空航天、原子能、電力、交通等領域,至2004年4月1日,注冊資本金2656億日元,員工人數34306人。擁有9家海外事務所或代表處,9家分公司,6個研究所,9個事業所。年訂貨額21592億日元(2003年4月1日~2004年3月31日),年銷售額19401億日元(統計日期同前)。其中,以部門銷售額占總銷售額比例計算,船舶·海洋部門佔8%,核能部門佔23%,機械和鋼結構部門佔20%,航空·宇宙部門佔17%,車輛、機床等產業部門佔29%,其它產業佔3%。 三菱重工屬於三菱財閥的成員。今天的日本財閥,是以所謂keiretsu(日文漢字「系列」的發音)的形式出現的。三菱系列公司均為三菱集團組織「金曜會」(意為星期五俱樂部)的成員,它們包括(為統一起見,本文使用的為其日文漢字名或英文原名): 旭硝子(玻璃、化工方面公司)、麒麟啤酒、新日本石油、東京海上日動火災保險、東京三菱銀行、尼康相機、日本郵船、P.S三菱(從事建築行業)、三菱鋁業(Mitsubishi Aluminum)、三菱化學、三菱化工機、三菱氣體化工、三菱地所(從事房地產業)、三菱自動車、三菱重工、三菱樹脂、三菱商事、三菱信託銀行、三菱伸銅、三菱制鋼、三菱制紙、三菱倉庫、三菱綜合研究所(日文漢字為「三菱總合研究所」)、三菱電機、三菱電線工業、三菱扶桑卡客車、三菱材料(Mitsubishi Materials)、三菱人造纖維(「三菱Rayon」)、明治安田生命保險。 同一系列的公司之間,能夠進行較為緊密的合作,各個公司在自己分工負責的領域內,可以為其它兄弟公司提供好的產品或較低的價格。例如由日本郵船就是三菱重工船舶部門的訂貨大戶,三菱電機則為三菱重工提供機電產品,三菱制鋼、三菱伸銅、三菱鋁業和三菱材料等公司,則可為三菱的船舶和航空航天部門提供可靠的原材料。三菱銀行和東京海上等公司可以提供貸款和特殊保險服務(如航天發射保險)。尼康公司負責的光學產品、三菱樹脂負責的新材料等,對高科技武器而言,均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三菱集團也有一些關聯公司和社會團體作為外圍,包括: 「IP Talk」集團(從事電話卡業務)、熱海陽和洞(岩崎小彌太紀念館)、MT保險服務有限公司、關東閣(一家利用岩崎家族故居改造的酒店)、小岩井農牧、湘南郊區俱樂部、靜嘉堂文庫美術館、綜通集團(主要面向東京三菱銀行的物業管理公司)、大日本塗料、Dia高齡社會研究財團、鑽石家庭俱樂部(由金矅會29家企業共同出資建設的婚介機構,主要面向集團內部服務)、千歲興產、東洋文庫、丸之內Yorozu(一家從事房地產中介和廣告代理的公司)、三菱金矅會(三菱系29家公司董事長和總經理的聯誼機構)、三菱俱樂部、三菱經濟研究所、三菱廣報委員會、三菱財團、三菱CC研究會(IT業研究機構)、三菱社名商標委員會、三菱市場研究會、三菱養和會(一家以運動、健康為主旨的俱樂部)、LEOC日本(從事醫療和公司食堂管理的公司)。 可以看出,通過大集團的協作和分工,三菱重工能夠從兄弟企業和團體,獲得資金、技術、原材料、上游產品、金融服務、銷售等多種支持。這對於企業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川崎重工業株式會社,簡稱川崎重工,是一家以重工業作為主要業務的日本公司,與JFE鋼鐵(原川崎制鐵)及川崎汽船有歷史淵源。主要製造航天、鐵路車輛、建設重機、摩托車、船舶、機械設備等。川崎重工起家於明治維新。1878年川崎正藏在大藏省的幫助下建立了川崎築地造船所,1896年更名為株式會社川崎造船所,這就是川崎重工的前身。至大正時代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已有蓬勃的造船業,經歷昭和時代的二戰、戰後的日本經濟急劇增長以至日本近代史及工業史,川崎重工仍為日本企業中的老字型大小之一。川崎公司成立後藉助政治關系,迅速成為日本最重要的重工業企業之一,1906年向日本軍隊交付了第一艘國產潛艇,並於當年建造了第一台國產蒸汽機車,1939年公司更名為川崎重工業株式會社。二戰期間該公司為日本軍隊提供了飛燕戰斗機、五式戰斗機、一式運輸機等空軍裝備,還建造了著名的榛名號戰列艦和加賀號航空母艦。二戰結束後,川崎重工仍然保持重要地位,其業務涵蓋航空、航天、造船、鐵路、發動機、摩托車、機器人等領域,代表了日本科技先進水平。 川崎重工株式會社目前注冊資本1043.28億日元,銷售額為8899.63億日元,集團員工30653人,川崎重工集團下轄主要有車輛公司、航空宇宙公司、燃氣輪機、機械公司、通用機公司、船舶公司等部門,產品涵蓋海陸空各個領域,對軍工訂貨的依賴程度低於10%,但航空航天部門主要依賴軍工訂貨才得以維持。目前川崎重工是日本軍工產業的重要成員,僅次於三菱重工,是日本自衛隊飛機和潛艇的主要生產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