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釐清茶馬古道從南北朝到後世,帶來了民族精神和意義
茶文化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神農時期,就有神農氏嘗百草,用茶葉解救了誤食斷腸草的自己的故事。這個故事雖然不具有可靠性,但是在某方面卻也能夠體現出茶葉具有清心解毒的作用。
晉朝的常璩就在《華陽國志》中記載:「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茶蜜皆納貢之。」,可見在周武王時期,巴蜀地區的人們就把茶葉看作是珍貴的貢品,對周王室進貢了。一直發展到唐朝,隨著國力的提升和外來文化交流的擴大,再加上茶聖陸羽所著的《茶經》的問世,更是直接將中國的茶文化推向了頂峰。
因為中國地大物博,受各地土壤、水熱和氣候的不同,所產出的茶葉也是各具特色。西湖龍井茶湯清涼,入口沁人心脾。雲南普洱口感醇厚,甚至還有降血壓和減肥的功能。而祁門紅茶色澤紅潤,還帶有蜜糖一般的芳香。
各色的茶葉都顯示出我國古代茶文化的豐富和多元,也正因為此,其他國家受中國的影響,也開始紛紛飲茶,中國的茶文化也在不斷地進行對外輸出,茶馬古道在我國古代茶文化的輸出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茶葉的沖泡其實和中國人奮斗的歷程有點像,原先生長得清翠的嫩葉,一日被摘下,經過太陽的暴曬,高溫的烘烤,最後由充滿水分的嫩葉變成蜷縮成一團的茶葉,看似醜陋無比。但是一經開水的沖泡,就在水中緩緩舒展開自己的身軀,釋放出沁人心脾的清香。
做人也是一樣,或許曾經有過良好的成長環境,但是有一天身處逆境之中,以頑強的毅力堅受住了命運的考驗,最後終於綻放出了生命中最美的花朵,就像茶葉在經過一系列的磋磨之後釋放出的清香那樣。做人需如做茶,這也就是茶馬古道所教給我們的意義了。
⑵ 茶馬古道在歷史上的作用和意義
我來給你一抄個最簡單明了的襲說明吧
茶馬古道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貿易通道之一,與北方絲綢之路齊名,早在西漢時期就已經存在。茶馬古道在其形成之初主要是用於中原的茶和高原的馬及皮革製品的互市,其中茶葉是最主要的商品,而馬匹是最主要的運輸工具,故有此名。
希望能對你起到幫助
⑶ 茶馬古道形成原因並簡述意義
一、形成原因
川藏茶馬古道的形成是因為「茶馬互市」。「茶馬互市」是以內地的邊茶交換藏區的馬匹。因此,茶馬古道是一條用以貨易貨的貿易方式所形成的重要經濟、文化交流通道。川藏茶馬古道起於雅安經康定到西藏,在明代成為全國邊茶的主要貿易通道。
二、意義
1、茶馬古道是一條政治、經濟紐帶。促進了西藏與祖國的統一和藏漢人民唇齒相依、不可分離的親密關系。通過這條古道,不僅使藏區人民獲得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茶和其他內地出產的物品,彌補了藏區所缺,滿足了藏區人民所需。
而且讓長期處於比較封閉環境的藏區打開了門戶,將藏區的各種土特產介紹給內地。形成了一種持久地互補互利經濟關系。
2、茶馬古道帶動了藏區社會經濟的發展。沿著這條道路、伴隨茶馬貿易不僅大量內地的工農業產品被傳入藏區豐富了藏區的物資生活,而且內地的先進工藝、科技和能工巧匠也由此進入藏區,推動了藏區經濟的發展。
3、促進了藏區城鎮的興起和發展。茶馬古道上的許多交易市場和馱隊、商旅的集散地、食宿點,在長期的商貿活動中,逐漸形成為居民幅湊的市鎮。促進了藏區社會的城鎮化發展。
如打箭爐在元代尚為荒涼的山溝。明代開碉門、岩州茶馬道後,這里逐漸成對大渡河以西各馱隊集散之地,清代開瓦斯溝路,建瀘定橋,於其地設茶關後,迅速成為「漢番幅湊,商賈雲集」的商業城市。西藏和關外各地的馱隊絡繹不絕地來往於此,全國各地的商人在這里齊集。
4、溝通了藏族與漢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茶馬貿易的興起使大量藏區商旅、貢使有機會深入祖國內地;同時,也使大量的漢、回、蒙、納西等民族商人、工匠、戍軍進入藏區。在長期的交往中,增進了對彼此不同文化的了解和親和感,形成了兼容並尊,相互融合的新文化格局。
在茶馬古道上的許多城鎮中,藏族與漢、回等外來民族親密和睦,藏文化與漢文化、伊斯蘭文化、納西文化等不同文化並行不悖,而且在某些方面互相吸收,出現復合、交融的情況。
(3)茶馬古道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1、茶馬古道是祖國統一的歷史見證,是民族團結的象徵。由藏漢等族人民開辟的這條道路,證明了西藏歸屬中國的歷史必然性,證明了藏區與祖國天然的不可分割的關系。
證明了藏族與漢族和其它兄弟民族間誰也離不開誰的關系。它就象一座歷史的豐碑,穿越千年時空,讓人感受到漢藏情誼的雋永與深厚。
2、茶馬古道是一份豐厚的旅遊資源,在藏區的旅遊業的發展中具有巨大的價值。茶馬古道作為歷史文化遺產,有很大的旅遊吸引力。
古道上茶夫在石上留下的斑斑杖痕、馱隊踏出的蜿蜒草地小徑,能讓人浮想聯翩,追尋那千年的史跡;古道沿途的村寨、牧場風光綺麗,民俗奇特而各有地域差異。城鎮中多元文化匯集、絢爛多姿,都能令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將這些開發為旅遊觀光的項目推出,具有獨特的優勢。
3、深入發掘茶馬古道的文化內涵,對於推進藏漢地區的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茶馬古道不僅是一條道路,更是一個歷史文化的載體,蘊含著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例如,伴隨這一古道誕生的藏族茶文化、商貿文化就值得深入發掘。
以茶文化而論,藏族對茶的醫療作用見解獨特,早在14世紀時,就根據茶的生長地理環境、施肥種類、烘製方法的差異,將茶分為十六種,分別用以治療流涎、膽熱、痴愚、胃病、血病、風病、魔病等症。藏族飲茶、用茶的禮俗更體現了一種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集中了茶文化的精髓。
⑷ 茶馬古道的歷史內涵和開發價值
茶馬古道
(一)茶馬古道簡介
「茶馬古道」起源於古代的「茶馬互市」,可以說是先有「互市」,後有「古道」。「茶馬互市」是我國西部歷史上漢藏民族間一種傳統的以茶易馬或以馬換茶為內容的貿易往來。宋代在四川名山等地還設置了專門管理茶馬貿易的政府機構「茶馬司」。茶馬貿易繁榮了古代西部地區的經濟文化,同時也造就了茶馬古道這條傳播的路徑。
茶馬古道是「連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斯里蘭卡、尼泊爾、印度境內,直到抵達西亞、西非紅海岸」的古代貿易通道。形成於漢藏民族「茶馬互市」的貿易往來,積淀著唐代以來近2000年的歷史。
一般所說的茶馬古道有兩條,一條是由雲南普洱經大理、中甸、德欽等地到西藏,另一條線路是從成都經理塘、巴塘到西藏。一般的旅遊者和考察者,目光多聚於此。實際上,還有一條線,就是走怒江大峽谷。這條世界上最美麗、最險峻、最跌宕起伏的道路是「驢友」們的滇藏探險新寵。
有人說,看完怒江大峽谷和沿線豐富的民族人文景觀,其他的探險之旅就顯得平淡了。
第三條茶馬古道——怒江大峽谷,從大理、六庫、福貢、丙中落、五里進藏,這里交通不便、人跡罕至,旅遊者極少,民風淳樸,尤其是在蒙蒙的細雨中,一個人行走在怒江大峽谷邊,遠山青翠、怒江潺潺,偶爾你還可以看到國外真正的「生驢」(驢友的最高境界),一人騎著自行車或從馬幫租來的馬匹。
茶馬古道是世界上通行里程最長的古代商路。總行程在萬里以上。自古以來,很少有人能夠走完全程。沿途的每站都可以作為終點或者是起點。而當時最大的貿易中轉站便要屬四川的康定了。
康定過去叫做「打箭爐」,西來的馬幫到達康定,就要在這里轉換運輸工具或者就地進行茶馬貿易。1696年康熙帝批准了在康定進行茶馬互市貿易的請求,使康定成為了內地與西藏地區之間主要的商業中心。國內的絲綢、茶葉等商品經過康定運往西方,而南亞、歐洲、美洲的商品也從這里銷往中國內地。
古代交通路線。茶馬貿易,是以中原地區的「茶」和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馬」為載體所開展的貿易活動。作為內地漢族地區與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往來的一種重要方式,在溝通各族人民之間的經濟文化聯系方面發揮了十分巨大的作用。國家旅遊局魏小安司長曾就「茶馬古道」的旅遊開發作過專題論述,指出:「茶馬古道」是滇西北至藏東南歷史上茶馬互市所形成的一條驛道,在這條古道上,集中了中國最好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經過適度開發,完全可以成為世界級的旅遊絕品。茶馬古道旅遊開發也作為區域聯動開發戰略的內容之一寫入了全國「十五」旅遊發展規劃中。
從遙遠的、開放的唐代,直到19世紀五六十年代滇藏、川藏公路修通,一直存在著一條鮮為人知的道路,它由中國大西南橫斷山脈東側的雲南和四川的茶葉產地出發,以人背馬馱這種最原始的運載方式,穿越橫斷山脈以及金沙江、瀾滄江、怒江、雅礱江等大江大河向西延伸,蛛網般覆蓋了中國最大的兩個高原,最後通向喜馬拉雅山南部的南亞次大陸。隨著茶文化和藏傳佛教的興起和傳播,隨著茶馬互市的開展,這條道路便成了名副其實的茶馬古道。
1000多年來,茶馬古道將雲南、四川的茶葉輸送到藏區,又將雪域的山貨特產運到內地,抗日戰爭期間它更成為中國惟一的對外交通道路。就在民間運輸的同時,這條遙遠而無比艱險的道路更成為宗教文化以及沿途20多個少數民族文化傳播交流的走廊。它不僅是連接漢藏等多民族的經濟文化紐帶,也成了人類為生存所激發的非凡勇氣和所作出的超常努力的象徵。
(二)茶馬古道的歷史文化價值
★昌都地區蘊藏著三江並流、高山峽谷、神山聖水、地熱溫泉,野花遍地的牧場、炊煙裊裊的帳篷,以及古老的本教儀軌、藏傳佛教寺廟塔林、年代久遠的摩崖石刻、古色古香的巨型壁畫,還有色彩斑斕的風土民情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旅遊資源。
★茶馬古道是昌都地區自然與人文旅遊的一條重要線索,自然界奇觀、人類文化遺產、古代民族風俗痕跡和數不清、道不盡的纏綿悱側的故事大多流散在茶馬古道上。它是歷史的積淀,蘊藏著人們千百年來的活動痕跡和執著的嚮往。
★茶馬古道穿過川、滇、甘、青和西藏之間的民族走廊地帶,是多民族生養藩息的地方,更是多民族演繹歷史悲喜劇的大舞台,存在著永遠發掘不盡的文化寶藏,值得人們追思和體味。
★ 茶馬古道上的旅遊是口歸自然之旅,是人和自然和諧之旅,是都市人精神之旅,也是探險和發現之旅。
★茶馬古道旅遊開發是全方位的,首先要搞好基礎設施建設,諸如交通和運輸設施、滿足食宿需要的賓館飯店建設、用電用水和安全保障等,同時大力開發旅遊產品,從而帶動各項事業的發展,使昌都地方的經濟活起來。
(三)茶馬古道的社會經濟價值
☆茶馬古道——昌都地區最特殊的地域名稱
☆茶馬古道——昌都地區的陸上交通大動脈
☆茶馬古道——昌都地區對外開放的金鑰匙
☆茶馬古道——昌都地區大開發的重要基石
☆茶馬古道——昌都地區經濟大繁榮的命脈
☆茶馬古道——昌都地區旅遊發展的著力點
(四)茶馬古道旅遊開發的機遇
☆國內外旅遊業蓬勃發展的大趨勢
☆我國加入WTO為昌都旅遊業發展帶來難得的機會
☆西部大開發為昌都旅遊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五)現代茶馬古道
☆公里干線的修築,替代了過去「茶馬古道」的功能。
☆「兩橫一縱」的交通格局,基本形成「干」字形的現代「茶馬古道」。
在專家學者眼中,茶馬古道是雲南、四川與西藏之間的古代貿易通道,通過馬幫的運輸,川、滇的茶葉得以與西藏的馬匹、葯材交易。它是中國歷史上對外交流的第五條通道,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和地位。
然而,在專家眼中與「絲綢之路」同等重要的茶馬古道,卻在時光的荏苒中沉寂過許多年。隨著現代化交通手段的日益發達,茶馬古道早已被214、317、318國道所代替。
「 在絲綢之路受到世界關注,被學者、專家們爭相研究,並引發旅遊熱潮的時候;在絲綢之路已名滿天下時,茶馬古道卻倍受冷落,默默地在深山密林之中。」專門研究茶馬古道的專家木霽弘說,茶馬古道的沉寂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但它的僻遠艱險也是衰落的重要原因。雖然沉寂多年,但今日茶馬古道「熱」起來並不是沒有它的理由。
「茶馬古道是中華民族一筆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對旅遊愛好者有很大的吸引力。」木霽弘分析說,「古道本身的歷史、文化韻味且不說,光是沿途村寨的地域、風光、民俗、文化差異,就能吸引不少人。」
「以茶文化為主要特點,茶馬古道成為了一道文化風景線。」北京大學學者陳保亞告訴記者,茶馬古道不僅是一條交通要道,更是歷史文化的載體。如伴隨茶馬古道而生的馬幫文化、藏茶文化、商貿文化,因茶馬古道得以相互交融的民族文化……「現在,茶馬古道本身就是一種文化。」
(六)滇藏道
從雲南普洱茶的產地(今西雙版納、思茅等地)出發,經下關(大理)、麗江、中甸(今香格里拉)、迪慶、德欽,到西藏的芒康、昌都、波密、拉薩,而後再經藏南的澤當,後藏的江孜、亞東然後出境。
(七)滇藏道
它是由四川的雅安出發。經瀘定、康定、巴塘、昌都至拉薩,再經後藏日喀則出境到尼泊爾、緬甸、印度。
⑸ 試述絲綢之路與茶馬古道的歷史意義和當前發展趨勢以及帶來的影響
第一,茶馬古道是青藏高原上一條異常古老的文明孔道。
從茶馬古道的路線看,我們不難發現,昌都是茶馬古道上的一個重要樞紐,它不僅是滇藏道和川藏道兩條道路的必經之地,而且也是這兩條道路的一個交匯點。事實上,茶馬古道並非只是在唐宋時代漢、藏茶馬貿易興起以後才被開通和利用的,早在唐宋以前,這條起自衛藏,經林芝、昌都並以昌都為樞紐而分別通往今川、滇地區的道路就已經存在和繁榮,並成為連接和溝通今川、滇、藏三地古代文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通道。它不僅是衛藏與今川滇地區之間古代先民們遷移流動的一條重要通道,同時也是今川、滇、藏三地間古代文明傳播和交流的重要孔道。從考古文化遺跡看,遠在4~5千年以前,昌都就出現了像卡若遺址這樣大型且時間延續極長的古人類聚落遺址。這說明至少在新石器時代晚期,昌都一帶以卡若文化為代表的古文化已相當繁榮。昌都之所以能如此早的時代就產生如此發達的古代文化,其原因正在於昌都是位於今川、滇、藏三地之間古代文明交流與傳播的一個重要孔道上。從卡若文化中,我們既可見到川西、滇西北地區原始文化的因素與特點,也可見到黃河上游地區馬家窯等原始文化的某些影響,同時亦能發現其自身的特點,說明卡若文化具有濃厚的復合文化特點,它並不是一個孤立發展的原始文化,而是與周鄰地區諸原始文化之間存在廣泛的聯系和交流。卡若文化的這一特點,正好說明當時的昌都一帶不僅是衛藏與今川、滇西部地區原始文化發生交流聯系的一個通道,同時也是各種原始文化因素傳播和薈萃的一個重要樞紐地區。
此外,在今川西高原的甘孜、阿壩自治州境內和滇西北橫斷山區一帶,發現了大量的石棺墓葬,俗稱「石棺葬」。這種石棺葬在岷江上游地區、雅礱江流域和金沙江流域地區均有較為密集的分布。川、滇西部地區的石棺葬雖存在某些地方性差異,但其主要特徵和文化面貌在總體上趨於一致,其時代則是從商周一直延續到東漢。值得注意的是,石棺葬不但在昌都地區的芒康、貢覺、昌都有發現,而且在林芝都普,山南隆子、錯那、乃東乃至喀則地區的仁布、薩迦等地也均有發現。學者們從石棺葬形制和出土器物上明顯發現西藏石棺葬同川、滇西部地區石棺葬之間存在密切的關聯性,特別是昌都和林芝一帶的石棺葬,基本上與川滇西部地區的石棺葬屬同一個文化系統。從分布上看,則更能說明問題。川滇西部是石棺葬最流行、最集中和發現數量最多的地區,而目前西藏所發現的石棺葬絕大多數集中分布在由川滇西部高原進入西藏的主要通道的沿線范圍。我們知道,從川滇西部高原越過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等,經昌都一林芝一山南一日喀則,這是古往今來由川滇西部進入衛藏的一個主要通道,也是最便捷、最易行走和最重要的路線。一般說來,古人選擇道路主要是沿河道而行。這條路線的絕大部分路段恰恰是河流所形成的天然通道。茶馬古道(亦即今滇藏公路和川藏公路沿線)就正好是沿著這一通道行進的。所以,由石棺葬可以證明,以昌都為樞紐的茶馬古道路線很早以來就是一條今藏、川、滇三地原始居民進行溝通往來的重要通道。這條通道被開通的歷史,從考古發現看,至少可上溯到距今約4~5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或更早。
第二,茶馬古道是人類歷史上海拔最高、通行難度最大的高原文明古道。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原,被稱作「世界屋脊」或「地球第三極」。所以,說茶馬古道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文明古道,是沒有問題的。正因為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道路並且幾乎橫穿了整個青藏高原,所以其通行難度之大在世界上的各文明古道中當是首屈一指。說茶馬古道是世界上通行難度最大的文明古道,主要表現在:其一,茶馬古道所穿越的青藏高原東緣橫斷山脈地區是世界上地形最復雜和最獨特的高山峽谷地區,故其崎嶇險峻和通行之艱難亦為世所罕見。茶馬古道沿途皆高峰聳雲、大河排空、崇山峻嶺、河流湍急。正如任乃強先生在《康藏史地大綱》中所言:「康藏高原,兀立亞洲中部,宛如砥石在地,四圍懸絕。除正西之印度河流域,東北之黃河流域傾斜較緩外,其餘六方,皆作峻壁陡落之狀。尤以與四川盆地及雲貴高原相結之部,峻坂之外,復以邃流絕峽竄亂其間,隨處皆成斷崖促壁,鳥道湍流。各項新式交通工具,在此概難展施。」據有人統計,經川藏茶道至拉薩,「全長約四千七百華里,所過驛站五十有六,渡主凡五十一次,渡繩橋十五,渡鐵橋十,越山七十八處,越海拔九千尺以上之高山十一,越五千尺以上之高山二十又七,全程非三、四個月的時間不能到達。」清人對茶馬古道之險峻崎嶇有生動的描述,焦應旂的《藏程紀略》記:「堅冰滑雪,萬仞崇崗,如銀光一片。俯首下視,神昏心悸,毛骨悚然,令人慾死……是誠有生未歷之境,未嘗之苦也。」張其勤的《爐藏道里最新考》記,由打箭爐去拉薩,凡閱五月,「行路之艱苦,實為生平所未經。」杜昌丁等的《藏行紀程》記滇藏茶路說,「十二闌干為中甸要道,路止尺許,連折十二層而上,兩騎相遇,則於山腰脊先避,俟過方行。高插天,俯視山,深溝萬丈……絕險為生平未歷。」茶道通行之艱難,可見一斑。其二,茶馬古道沿線高寒地凍,氧氣稀薄,氣候變幻莫測。清人所記沿途「有瘴氣」、「令人慾死」之現象,實乃嚴重缺氧所致之高山反應,古人因不明究竟而誤為「瘴氣」。茶馬古道沿途氣候更是所謂「一日有四季」,一日之中可同時經歷大雪、冰雹、烈日和大風等,氣溫變化幅度極大。一年中氣候變化則更為劇烈,民諺曰:「正二三,雪封山;四五六,淋得哭;七八九,稍好走;十冬臘,學狗爬。」其行路之艱難可想而知。千百年來,茶葉正是在這樣人背畜馱歷盡千辛萬苦而運往藏區各地。藏區民眾中有一種說法,稱茶葉翻過的山越多就越珍貴,此說生動地反映藏區得茶之不易。《明史·食貨志》載:「自碉門、黎、雅抵朵甘、烏斯藏,行茶之地五千餘里。」如此漫長艱險的高原之路,使茶馬古道堪稱世界上通行難度最大的道路。
第三,茶馬古道是漢、藏民族關系和民族團結的象徵和紐帶。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因此,中國的歷史很大程度上也是多民族逐漸聚合在一起的歷史。茶馬古道所見證的,正是漢、藏乃至西南其他民族怎樣逐漸聚合的歷史過程。我們知道,漢族文明的特點是農業和儒教;藏族文明的特點則是高原地域和藏傳佛教,兩者都有深厚的底蘊,但也有一些差異。那麼,是什麼因素使兩者在歷史發展進程中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藏族是一個在中國歷史舞台上發揮過重要作用的民族,藏族之所以成為中國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雖然由多種原因所促成,但可以肯定,這條連接漢、藏之間的茶馬古道在其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說,漢、藏之間在經濟上的互補性和相互依存,是使其共同成為今天中華民族大家庭成員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茶馬古道的意義顯然並不僅止於歷史上的茶、馬交換,事實上它既是歷史上漢、藏兩大文明發生交流融合的一個重要渠道,也是促成漢、藏兩個民族進行溝通聯系並在情感、心理上彼此親近和靠攏的主要紐帶。恰如藏族英雄史詩《格薩爾》中所言:「漢地的貨物運到博(藏區),是我們這里不產這些東西嗎?不是的,不過是要把藏漢兩地人民的心連在一起罷了。」這是藏族民眾對茶馬古道和茶馬貿易之本質的最透徹、最直白的理解。所以,無論從歷史與現實看,茶馬古道都是漢、藏民族關系和民族團結的象徵與紐帶。
第四,茶馬古道是迄今我國西部文化原生形態保留最好、最多姿多彩的一條民族文化走廊。
馬古道所穿越的川滇西部及藏東地區是我國典型的橫斷山脈地區,也是南亞板塊與東亞板塊擠壓所形成的極典型的地球皺褶地區。岷江、大渡河、雅礱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六條大江分別自北向南、自西向東地從這里穿過,形成了世界上最獨特的高山峽谷地貌。由於高山深谷的阻隔和對外交往的不便,使該地區的民族文化呈現了兩個突出特點:第一,文化的多元性特點異常突出。沿著茶馬古道旅行,任何人都可深刻地感受到一個現象,即隨著汽車的前行,沿途的民居樣式、衣著服飾、民情風俗、所說語言乃至房前屋後宗教信仰標志始終像走馬燈一樣變化著,讓你應接不暇。對這種現象,當地諺語有一個形象的概括,叫「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這種多元文化特點,使茶馬古道成為一條極富魅力且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走廊。第二,積淀和保留著豐富的原生形態的民族文化。茶馬古道所途經的河谷地區大多是古代民族遷移流動的通道,許多古代先民在這里留下了他們的蹤跡,許多原生形態的古代文化因素至今仍積淀和保留在當地的文化、語言、宗教和習俗中,同時也有許多歷史之謎和解開這些歷史之謎的線索蘊藏其中。千百年來,不僅是漢、藏之間,藏族與西南其他少數民族乃至藏族內部各族群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傳播均在這里默默地、不間斷地進行著,這里既有民族文化的沖突與碰撞,也有各民族文化之間積極的互動、融合與同化。事實上,正是這條東西橫跨數千里,穿越青藏高原眾多不同民族(或不同族群面貌)、不同語言和不同文化地區的茶馬古道,猶如一條綵帶將他們有機地串連起來,使他們既保持自己的特點,又彼此溝通和聯系並協同發展。所以,茶馬古道既是民族多元文化薈萃的走廊,又是各種民族文化進行交流、互動並各自保留其固有特點的一個極具魅力的地區。誠如費孝通先生所言,該地區「沉積著許多現在還活著的歷史遺留,應當是歷史與語言科學的一個寶貝園地」。
⑹ 茶馬古道的意義體現在哪些方面
茶馬古道指存在於我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我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
茶馬古道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域稱謂,是一條世界上自然風光最壯觀,文化最為神秘的旅遊絕品線路,它蘊藏著無盡的文化遺產。
⑺ 茶馬古道的歷史意義
茶馬古道是指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馬古道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域稱謂,是一條世界上自然風光最壯觀,文化最為神秘的旅遊絕品線路,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
1、茶馬古道中的滇、藏路線是:西雙版納-普洱-大理-麗江-香格里拉-德欽-察隅-邦達-林芝-拉薩。到達拉薩的茶葉,還經喜馬拉雅山口運往印度加爾各達,大量行銷歐亞,使得它逐漸成為一條國際大通道。這條國際大通道,在抗日戰爭中中華民族生死存亡之際,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2、明代文學家湯顯祖在《茶馬》詩中這樣寫道:「黑茶一何美,羌馬一何殊。」「羌馬與黃茶,胡馬求金珠。」足見當時茶馬交易市場的興旺與繁榮。促進了當時的物流發展和對外貿易的發展。
3、在古道上是成千上萬辛勤的馬幫,開辟了一條通往域外的經貿之路。在雪域高原奔波謀生的特殊經歷,造就了他們講信用、重義氣的性格;鍛煉了他們明辨是非的勇氣和能力。他們既是貿易經商的生意人,也是開辟茶馬古道的探險家。歷史已經證明,茶馬古道原本就是一條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
4、留印在茶馬古道上的先人足跡和馬蹄烙印,以及對遠古千絲萬縷的記憶,卻幻化成華夏子孫一種崇高的民族創業精神。這種生生不息的拼搏奮斗精神將在中華民族的發展歷史上雕鑄成一座座永恆的豐碑,千秋萬代閃爍著中華民族的榮耀與光輝。
⑻ 茶馬古道有哪些意義
絲綢之路齊名的茶馬古道,在中華民族的文明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它在促進內地與藏區經濟文化交流、加快藏區乃至內地文明進程,以及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等方面,都功不可沒。
⑼ 茶馬古道在歷史上發揮了哪些作用
茶馬古道是一條經濟文化交流的道路,是一條民族團結的道路,更是維護祖國統一的紐帶。它之所以蜚聲海內外,因為其在歷史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首先,茶馬古道促進了西藏與祖國的統一,加強了西藏和內地的聯系,促進了西藏與祖國的統一和藏漢人民唇齒相依、不可分離的親密關系。
通過這條古道,不僅使藏區人民獲得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茶和其他內地出產的物品,彌補了藏區所缺,滿足了藏區人民所需。
而且,茶馬古道讓長期處於比較封閉環境的藏區打開了門戶,將藏區的各種土特產介紹給內地。形成了一種持久地互補互利的經濟關系。
這種互補關系使藏漢民族形成了在經濟上相依相成、互相離不開的格局。由此進一步推動了藏區與祖國的統一和藏、漢民族的團結,其中茶馬古道發揮了最重要的作用。
其次,茶馬古道帶動了藏區社會經濟的發展。沿著這條道路、伴隨茶馬貿易不僅大量內地的工農業產品被傳入藏區豐富了藏區的物資生活,而且內地的先進工藝、科技和能工巧匠也由此進入藏區,推動了藏區經濟的發展。
例如因茶葉運輸的需要,內地的製革技術傳入藏區,使藏區的皮革加工工業發展起來;又如因商貿的發展,內地的淘金、種菜、建築、金銀加工等技術和技工大量經由此道輸入,推動了藏區農作技術、採金技術和手工業的發展。
同時,由於交易物品的擴展,藏區的蟲草、貝母、大黃、秦艽等葯材被開發出來,卡墊、毪子和民族手工藝品生產也被帶動起來,有了很大的發展。
據統計,宋代四川產茶,其中一半經由茶馬古道運往了藏區。明代經由黎雅、碉門口岸交易的川茶達佔全川茶葉的80%以上。清代大批的藏區土特產也經由此路輸出。
茶馬古道駱駝隊
⑽ 茶馬古道的歷史背景與意義論文3000字
摘 要:茶馬古道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古道之一,它是我國古代因茶馬貿易而興起的商貿通道。茶馬古道有著深厚歷史文化內涵,它是漢族和藏族長期友好互助的歷史見證。茶馬古道上的茶馬貿易始於唐,興於宋,盛於明,衰於清。千百年來茶馬古道推動著沿途民族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的交融和發展,對中華文明的傳播、弘揚發揮了不可低估的歷史作用。
關鍵詞:茶馬古道;方式;成因
一、茶馬古道的含義
「茶馬古道」又稱「茶馬貿易」和「茶馬互市」它是我國古代漢、藏之間一種以茶易馬為內容的貿易往來。茶馬古道有著深厚歷史文化內涵,它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茶馬古道是指起源於今天的雲南、四川等傳統茶葉產區,在傳統的茶葉貿易中用馬幫等載體運輸茶葉到藏區和其他傳統茶葉市場,以換取藏區的皮毛等產品的交通運輸線。它的范圍不僅包括了雲南、四川、西藏三省,而且其范圍還可進一步延伸到青海、甘肅等省區。 廣義的茶馬古道是以雲南、四川為中心的中國西南雲南、四川、西藏、湖南、貴州、廣西等省區及其與毗鄰的甘肅、陝西、寧夏省市和緬甸、印度、寮國等東南亞、南亞國家之間的傳統交通運輸線路。就地理范圍而言,它不僅覆蓋了歷史上的「蜀一身毒道」「旎牛道」「五尺道」「進桑糜冷道」「永昌道」「藏彝走廊」等,還包括了之前學者們提出的「西南絲綢之路」和「草原絲綢之路」的一部分。」①
二、 茶馬古道的成因及其貿易方式
(一) 、茶馬古道的形成前提
茶馬互市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其形成具備的兩個前提條件:「一是佛教傳播路線的改變。中亞伊斯蘭教的興起使得佛教改由西南傳入中國內地,這是茶馬古道得以延續的精神支柱;二是鹽業的運輸,古老的鹽業造就了茶馬古道的道路物質基礎,之後茶葉在唐代進入藏區。茶葉在西藏的巨大需求為茶馬互市綿延幾千年的歷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②
(二)、茶馬古道的成因
康藏地區屬於高寒地帶,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在這極其寒冷生活環境下,藏民的飲食以含有大量熱量的食品為主。由於西藏地區缺少蔬菜,所以這些高熱量的食物很難消化。茶傳入西藏後人們發現喝茶不但可以促進這些高熱量食物的消化而且能夠防止燥熱,長而久之,茶成為了藏民不可或缺的生活品,但藏區不產茶。而在內地需要用內地需要的戰馬換來自己所需的茶葉。
飲茶之風在唐晚期盛行,隨後傳入西藏,受到西藏上層的歡迎。「在唐朝初期,皇帝篤信佛法,致使禪宗興盛。隨著吐蕃與唐王朝關系的密切,禪宗僧人也進入藏地傳播佛法,自然會影響到吐蕃僧人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而「坐禪之僧,不體息,又不夕食,但可以飲茶。人自懷挾,到處煮飲,從此輾轉相仿效,遂成風俗」。由此構成吐蕃社會的王公貴人、普通百姓、僧人三個層面均離不開茶葉的局面,甚至嗜茶如命,一日無茶,社會為之不要。」③
自唐朝以來,各朝政府都面臨著邊疆少數民族的軍事壓力,面對周邊少數民族政權的威脅,中原政權組織了大量的騎兵,因而需要大批戰馬。青藏西北地區盛產馬匹,且馬種優良,體壯膘肥,適應高原氣候環境,可謂戰爭佳品。因此中原政權用絲綢,茶葉等同少數民族政權交換所需的戰馬。 由於中原政權和少數民族政權戰爭不斷,戰爭需要大量軍費開支,造成了國家的財政緊張,隨著茶馬貿易的不斷發展,茶稅的徵收成為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同時朝廷認識到可以將對茶葉的控制來制約周邊的少數民族。 --!>
(三)、茶馬古道的貿易方式
茶馬交易的方式大致可以分為官方貿易,朝貢貿易和私茶貿易三種。
(1)、官方貿易
官方貿易就是以政府為主導進行茶馬交易的貿易形式。宋政府設茶馬司在沿邊各「地召募蕃商,廣收良馬」的貿易。宋朝時在雅州設。茶馬司成立後統一管理榷茶買馬事宜,並制定具體實施措施,有力的推動了茶馬貿易的發展。宋朝時政府通過茶馬互市得到了大量來自甘、青和西藏那曲等地方戰馬這些戰馬一部分良馬供軍隊使用,另一部分普通馬匹則充斥於良田,以務農桑,藉以滿足朝廷軍用及民用之需。政府貿易的另一種形式是差發馬制度,就是對藏區收取馬稅,同時配之以茶的制度。差發馬制度是明朝茶馬貿易所特有的。
(2)、朝貢貿易
朝貢貿易是一種藏族頭人朝貢的方式向中央王朝以貢馬便獲得茶葉、絲綢和較為珍貴的賞賜品的一種貿易方式。朝貢貿易是以經濟為紐帶,是中央王朝對藏族地區進行有效政治統治的一種方式。封建社會的中央政府往往採用厚往薄來的朝貢政策,通過給予經濟上的好處來換取西藏高層對封建中央王朝的歸順。厚往薄來的政策吸引了大批西藏高層同中央政府進行朝貢貿易。「唃廝啰與北宋政府大規模的茶馬貿易是以貢、賜的名義進行的。
(3)、私茶貿易
私茶貿易是一種民間進行的茶馬貿易。私茶貿易是由藏族商人同內地商人直接進行的一種貿易方式,雙方互相交換得到自己所需的商品,藏族商人利用商品貿易中剪刀差,從中牟取利。自唐朝以來政府就下令禁止私茶貿易。唐朝政府設立了管理茶葉交易的專門機構,制定了禁止私茶交易的相關法律,由政府壟斷了茶葉交易,但由於巨大的經濟利益,私茶貿易仍然相當繁榮。」「雖然明朝制定了嚴格的法律禁止私茶貿易,但是明朝的私茶貿易卻一直比較興盛,特別是到後期差發馬制度廢除以後,私茶貿易更是如雨後的春筍一樣發展起來。正所謂「 茶馬互市,利之所在,人皆趨之,禁令越多,走私之風越盛。」
三、茶馬古道的意義
茶馬古道是中國歷史上一條著名的古道,它是我國漢藏兩族友好交往的見證。茶馬古道自唐朝到現在千百年來對促進漢藏經濟的發展,促進文明文化和佛教的傳播,鞏固國防和促進民族團結具有不可沒滅的貢獻。
(一) 、促進經濟的發展
茶馬古道使這一地區的茶葉文明中外。茶馬古道推動茶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四川、雲南等傳統產茶區的綠名茶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雲南思茅的普洱茶風靡一時。同時茶馬古道有助推動茶葉外銷,西南地區的名茶借茶馬古道之名遠銷韓國、俄羅斯、歐洲各國。茶馬古道改變了西藏落後的經濟發展模式,帶動了西藏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從而從根本上改變藏區經濟相對落後的封閉現狀,逐漸改變了西藏輸血型經濟的狀況。
(二)、促進民族團結
茶馬古道我國漢藏兩族友好交往的見證,千百年來漢藏兩族通過茶馬古道不僅實現了各自所需,同時還促進了民族團結,通過茶馬古道漢族同西南少數民族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推動了中華民族的發展。通過各民族的長期交往,漢族居民不斷進入西藏地區和藏族雜居在一起,漢藏兩族和睦的生活在一起,一起生產,一起生活,既促進了當地社會的進步又促進了民族的團結。茶馬古道就一張巨大的網,把各西南少數民族同漢族緊緊的團結到了一起。它極大地促進了民族團結和個民族之間政治、經濟、文化的互動、發展和融合。茶馬古道對促進民族團結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註解:
① 周重林.《茶馬古道的范圍與走向》[J],中國文化遺傳,2010(04)。
② 羅世偉.《茶馬古道歷史線路與旅遊開發現實意義》[J],重慶師范學院學報,2003(03)。
③ 宋家樂.《論川藏邊茶馬古道上的城鎮》[J],西藏民族學院,2011(04)。 ④ 陳光國.《青海藏族史》[M],青海民族出版社,1997 年,第 172 頁。
⑤ 況臘生.《淺析宋代茶馬貿易制度》[J],蘭州學刊,2008(05)。
⑥ 張永國.《茶馬古道與茶馬貿易的歷史與價值》[J],西藏大學學報,2006(02)。
⑦ 張永國.《茶馬古道與茶馬貿易的歷史與價值》[J],西藏大學學報,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