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要張家港從以前到現在的變化
張家港市歷史悠久。新石器時代馬家濱文化以前,南部地區就有人類活動,商未屬勾吳之地;春秋時期,屬吳國延陵郡;秦代,屬會稽郡;晉代,置暨陽縣。梁代,置梁豐縣。隋唐以後,分屬常熟,江陰兩縣,清代至民國,常通港以北屬南通縣。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曾一度在北部沙洲地區建立沙洲縣,南部及常熟、江陰兩縣的邊界地區設立虞西縣。 解放後,東部屬常熟縣,西部屬江陰縣。1962年,常熟劃出14個公社和一個國營常陰沙農場,江陰劃出9個公社,建立沙洲縣,隸屬蘇州地區,1986年9月,國務院批准撤銷沙洲縣,設立張家港市,隸屬蘇州市。
張家港市位於中國「黃金水道」——長江下游南岸江蘇省境內, 處於中國沿江及沿海兩大經濟帶的交匯處,上海、南京、蘇州、無錫等大中城市環列四周,距上海98公里、蘇州58公里、無錫40公里、常州70公里、南通30公里、南京200公里,距虹橋機場98公里,浦東機場150公里,南京祿口機場200公里。
全市總面積999平方公里,人口85萬。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5.5度,土地肥沃、環境優美、物產豐富,是典型的江南水鄉。改革開放以來,張家港市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兩個文明建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長足發展,已成為長江黃金水道上一個新興的港口工業城市。
張家港市境內有長江沿線得天獨厚的天然國際商港--張家港港,長江岸線達60多公里,其中可建萬噸級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線達33公里。
張家港港深水貼岸、不凍不淤、安全避風、常年作業。現有萬噸級以上泊位33個, 2004年完成貨物吞吐量6397.8萬噸,其中集裝箱運量32.8萬標箱,分別增長41.8%和32.6%。目前已開通了至日本、香港、韓國、東南亞、波斯灣、澳新、中東、美加、歐洲等19條航線,每月40多個國際航班,同世界上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貨運往來,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木材、大豆、羊毛、棉花、化工品、再生品進口港和大米、中巴車、五金工具出口港之一。
改革開放以來,張家港從改善投資環境、促進社會全面進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高度出發,加快了城市建設步伐,並按照「城市現代化、港口國際化」的發展思路,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高效能管理,使城鄉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
張家港市先後榮獲「國家衛生城市」、「全國環保模範城市」、「全國文化先進縣(市)」、「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示範市」和「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市各鎮全部建成「國家衛生鎮」。整體推進全國生態市、全國消費放心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等各項創建。
撤縣建市後,張家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二十年,張家港實現了由農到工、由內到外、由單一到全面的三次歷史性跨越,成為頗具實力的經濟強市。2005年,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705億元,工業產品銷售收入1896億元,財政收入108億元,分別比1986年增長了48倍、74倍和56倍,綜合實力一直位居全國百強縣(市)前列。這二十年,張家港實現了由溫飽水平到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歷史性跨越。2005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707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750元,就業保障體系全面覆蓋城鄉居民。這二十年,張家港實現了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縣級市成為全國先進典型的歷史性跨越。1995年,兩個文明協調發展的特色被《人民日報》譽為「偉大理論的成功實踐」;2005年,成為全國惟一獲得首批「全國文明城市」殊榮的縣級市,文明形象名揚全國。
㈡ 張家港有多少年的歷史
張家港市距今已有8000年歷史,是太湖流域、也是長江下游地區迄今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1986年撤縣建市。 1994年以來,張家港經濟實力始終位居全國縣市前三甲。
㈢ 張家港的歷史
張家港市所在區域的北部原是長江的一部分,成陸較晚;南部地區的發展則與附近地區類似,最早發現的人類活動在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以前,8000年前,張家港南部地區就有人類活動。
自商末起屬吳國;秦代屬會稽郡,晉代置暨陽縣。南朝梁設梁豐縣。隋唐之後分屬常熟、江陰兩縣。清代至民國,常通港以北屬南通縣。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曾一度在北部沙洲地區建立沙洲縣,南部及常熟、江陰兩縣的邊界地區設立虞西縣。解放後,東部屬常熟縣,西部屬江陰縣。
1962年,由江陰縣劃出九個公社,常熟縣劃出十四個公社以及常陰沙農場,建立沙洲縣,隸屬蘇州地區。張家港從此成為一個縣級行政單位。
1986年9月,國務院批准撤消沙洲縣,改設張家港市,隸屬地級蘇州市。
2004年,江蘇農墾將原江蘇國營常陰沙農場劃歸張家港市,實行屬地管理。
(3)張家港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張家港市原名沙洲縣,因境內三分之二的土地是由長江中的沙洲積漲成陸而得名。境內陸地以古長江岸線為界,分為南北兩個部分。
南部屬老長江三角洲的古代沙嘴區,成陸時間在7000年以上,散落著零星山丘。北部屬新長江三角洲,由數十個沙洲積漲連接而成,成陸時間最早的約800年,目前還在繼續積漲擴大。
市區南部成陸比較早,歷史文化悠久,曾發現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漢高祖五年(前202)析延陵之地為暨陽鄉。因境地有暨陽湖,鄉因湖名。
西晉太康二年(281),以暨陽鄉、南沙鄉和無錫北部,合置暨陽縣。
東晉咸康七年(341),劃暨陽東為南沙縣。南朝梁太平元年(556)廢暨陽縣,置梁豐縣。隋代,南沙並入常熟縣,梁豐並入江陰縣。
唐武德三年(620)復置暨陽縣。九年,並入江陰縣。此後1300多年間,該地屬常熟、江陰兩縣分治,直到1962年建沙洲縣。
宋代開始,境內北部沙洲在長江中積漲出水,並形成了夾江。為了加快成陸,擴大田地,人們在夾江中築壩截流,圍圩造田。張家港之得名,源於清咸豐年間。
當時,人們在老夾江口築壩,鑿南套入江,因經過張家埭,即命名此港為張家港。清末民國初,境內北部曾成立沙洲市。從此,沙洲之名便正式使用。
1926年10月26日,毛澤東署名潤之,在《響導》周報179期上發表了《江浙農民的痛苦及其反抗運動》一文,其中寫道:「江陰東鄉有一個名叫沙洲的地方,亦有農民反抗地主之事……。」文中的「沙洲」指的就是這里。
1941年2月和1944年10月,中國共產黨曾兩次在這里建立沙洲縣民主政府。1957年11月29日,國務院第63次全體會議批准新設沙洲縣。
命名的原因就是因為全縣有一半左右的土地由長江中沙洲積漲連接而成,「沙洲」二字可以反映這一成陸特色,而且正好沿襲了抗日民主政府的舊稱,故命名為沙洲縣。
1962年1月1日,沙洲縣正式成立,隸蘇州專區。1983年3月,實行市管縣體制,隸屬蘇州市。為了進一步擴大張家港在國內外的影響,走「以港興市,以市促港」的經濟發展之路,1986年9月,國務院批准撤銷沙洲縣,設立張家港市。
歷史上,沙洲的經濟一直以農業為主。建國後一段時間,農業產值占工農業總產值的比例在70%以上,是全國棉花出口的重要基地。
1978年以後,鄉鎮工業崛起,發展迅猛。1985年,農村勞力的92%從農業轉移到工業。當年,工農業總產值33.7億元,比1980年增加2.3倍。其中工業產值佔92%。張家港的港口建設起步於1968年,當時的上海港務局為了疏散物資運輸,決定在張家港設立碼頭,開辟輔助港。
次年建成,1982年對外開放。到1985年,港口吞吐量3400萬噸,辟有7條國際貿易航線,成為我國四大集裝箱港口之一。從沙洲縣到張家港市地名的變更,也顯示了張家港由傳統的農業鄉村社會邁向新興工業、港口現代化城市的巨變。
今天的張家港人,在「團結拼搏、負重奮進、自加壓力、敢於爭先」的張家港精神激勵下,創下了一個又一個令人矚目的奇跡:1984年創辦全國第一所縣辦大學——沙洲工學院。
1992年建成全國惟一的內河港型保稅區——張家港保稅區;1994年列全國經濟綜合實力「百強」縣第二位;1995年成為全國兩個文明建設的典型。
2001年,全市GDP達306.8億元,財政收入32.08億元,兩年實現了翻一番。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張家港
㈣ 張家港有多久的歷史
張家港市歷史悠復久。制距今7200年前,南部地區就有人類活動。商末,屬勾吳之地。春秋時期,屬吳國延陵郡。秦代,屬會稽郡。晉代,置暨陽縣,縣治楊舍鎮。梁代,在暨陽之墟建梁豐縣。唐以後,分屬常熟、江陰兩縣。清代至民國,常通港以北屬南通縣。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曾一度在北部沿江地區建立沙洲縣,南部及常熟、江陰兩縣的邊界地區設立虞西縣。解放後,東部屬常熟縣,西部屬江陰縣。1962年,常熟劃出14個公社和國營常陰沙農場,江陰劃出9個公社,建立沙洲縣,隸屬蘇州地區。1986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沙洲縣,設立張家港市,隸屬蘇州市。
㈤ 張家港的悠久歷史 快快!
商末,屬勾吳之地。春秋時期,屬吳國延陵郡。秦代,屬會稽郡。晉代,置暨陽縣,縣治楊舍鎮。梁代,在暨陽之墟建梁豐縣。唐以後,分屬常熟、江陰兩縣。清代至民國,常通港以北屬南通縣。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曾一度在北部沿江地區建立沙洲縣,南部及常熟、江陰兩縣的邊界地區設立虞西縣。解放後,東部屬常熟縣,西部屬江陰縣。 1957年11月29日,國務院批准設立沙洲縣,以江陰、常熟兩縣的各一部分行政區域為其行政區域。1961年12月1日成立。 1986年9月16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沙洲縣,設立張家港市。市人民政府駐楊舍鎮。 1994年,張家港市轄:港區鎮、楊舍鎮、塘橋鎮、妙橋鎮、港口鎮、鳳凰鎮、西張鎮、塘市鎮、樂余鎮、 三興鎮、錦豐鎮、南豐鎮、兆豐鎮、東沙鎮、泗港鎮、東萊鎮、合興鎮、鹿苑鎮、乘航鎮、後塍鎮、南沙鎮、德積鎮、大新鎮、晨陽鎮、中興鎮、雙山鎮。 2000年,張家港市轄20個鎮。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市總人口957223人,其中:楊舍鎮 262749人、港區鎮 51816人、塘橋鎮 42814人、後塍鎮 33920人、東萊鎮 26038人、合興鎮 33302人、妙橋鎮 37514人、西張鎮 29931人、鳳凰鎮 23815人、港口鎮 26038人、鹿苑鎮 35793人、南沙鎮 36852人、德積鎮 35708人、大新鎮 31743人、晨陽鎮 29358人、樂余鎮 42655人、錦豐鎮 39888人、三興鎮 35440人、南豐鎮 42046人、兆豐鎮 38496人、常陰沙農場 21307人。 2002年12月27日,張政發[2002]第144號關於同意錦豐、合興鎮區劃變動的批復:按蘇州市人民政府蘇府復[2002]80號文批復,將合興鎮天豐村、福利村劃歸錦豐鎮管轄。行政區劃調後,錦豐鎮行政區劃面積37.97平方千米,人口4.05萬人,轄1個居委會、16個村委會;合興鎮行政區劃面積34.89平方千米,人口3.15萬人,轄1個居委會、19個村委會。 2003年,撤銷三興鎮、東萊鎮,原三興鎮行政區域及原東萊鎮的定豐、合豐、交通3個村劃歸錦豐鎮管轄;原東萊鎮的東萊居委會及慶東、慶橋、東萊、壽興、西閘、二圩、永協、福前、烏沙、南橋、農聯、蔣東、黎明、徐豐等14個村劃歸楊舍鎮管轄;撤銷晨陽鎮,晨陽居委會和晨南、晨中、南新、金沙、晨新、新南、校興7個村劃歸楊舍鎮管轄;原晨陽鎮的晨北、龍潭、施家、中山、晨豐5個村劃歸大新鎮管轄;港區、後塍、德積3個鎮及原晨陽鎮的長埭、晨西、新村、高科、晨陽5個村合並設立金港鎮,鎮政府駐港區長江中路28號;塘橋、妙橋、鹿苑3個鎮合並設立塘橋鎮,鎮政府駐塘橋南京西路16號;錦豐、合興兩鎮合並設立錦豐鎮,鎮政府駐錦豐錦花路3號;將樂余、兆豐兩鎮合並設立樂余鎮,鎮政府駐樂餘人民路12號;鳳凰、西張、港口3鎮合並設立鳳凰鎮,鎮政府駐西張金谷路1號。將樂余鎮的東華、東勝、東紅3個村劃歸南豐鎮管轄。 2003年3月17日,蘇府復(2003)18號關於調整張家港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1)撤銷三興鎮、東萊鎮,將原三興鎮所轄區域和東萊鎮的東萊鎮的定豐、合豐、交通等3個村劃歸錦豐鎮管轄。行政區劃調整後,錦豐鎮行政區域面積79.16平方千米,人口8.11萬人,轄2個居委會、39個村委會。2003年3月24日正式設立。(2)東萊鎮大部分區域歸並楊舍鎮。新的楊舍鎮行政區劃面積為138.36平方千米,常駐人口達22.596萬,下轄6個街道辦事處,61個行政村。2003年3月25日正式設立。 2003年,蘇政復[2003]76號,蘇府復[2003]69號(8月27日關於同意調整張家港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1)……(2)……(3)……(4)……(5)將錦豐、合興兩鎮合並設立錦豐鎮。鎮政府駐地錦花路3號。行政區劃調整後,錦豐鎮區域面積114.1平方千米,人口11.5萬人,轄3個居委會、50個村委會。(6)……。2003年8月31日,張家港市召開全市行政區劃調整工作會議,將原有的17個建制鎮調減為8個:將晨陽鎮的居委會及7個村劃入楊舍鎮;將港區鎮、德積鎮、後塍鎮及晨陽鎮的5個村合並成立金港鎮;將妙橋鎮、鹿苑鎮並入塘橋鎮;將合興鎮並入錦豐鎮;將兆豐鎮並入樂余鎮;將鳳凰鎮、港口鎮、西張鎮三鎮合並,成立鳳凰鎮;將晨陽鎮5個村並入大新鎮;南豐鎮行政區域不變。 【2003年行政區劃一覽】(根據江蘇省2003年底村及村以上代碼整理) 塘橋鎮 轄:社區居委會(鎮中、李王、金巷、何橋、楊園、青龍、周巷、妙橋、鹿苑);村委會(南塘、十字港、祿盪、韓山、水渠、上相、妙橋、陳庄、顧家、洞涇、雪家、橫涇、吹鼓、金村、前巷、勤豐、塘灣、立新、歐橋、西陽、躍進、沙田、蔣家、劉村、涇西、牛橋、巨橋、鹿東、奚浦、鹿北、灘里、南林、西苑、馬嘶、五廂、花園、徐灣)。 鳳凰鎮 轄:社區居委會(鳳凰、港口、西張);村委會(鳳凰、鷙山、珠村、洪涇、夏市、茅庵、奚家、高庄、廣步、馬路、楊家橋、小庄、新莊、程墩、東南、清水、張巷、庄涇、杏市、恬庄、太平、雙塘、新橋、小山、金谷、五聯、雙龍、石龍、西參、李庄、魏庄、安庄、欄桿、黃新橋、安慶)。 樂余鎮 轄:社區居委會(樂余、兆豐、東沙);村委會(樂余、樂西、永利、永樂、廟港、扶海、向群、團結、雙橋、閘西、登全、鼎興、文興、東興、齊心、扶桑、常豐、同豐、建豐、振豐、紅閘、紅旗、紅星、紅發、紅聯、紅明、東新、東林、東勝、東華、東紅、林場、東沙、東風、東進、東聯)。 錦豐鎮 轄:社區居委會(錦豐、三興、合興);村委會(紅光、長紅、恆豐、店岸、錦豐、向陽、郁橋、建設、雙福、協仁、西港、元興、新華、聯興、定豐、合豐、交通、天豐、福利、務本、厚生、久生、永圩、新港、西界港、箐圩、登雲、萬亨、本和、耕余、鼎盛、常余、民港、樂楊、鎮南、錢葉、永德、新安、雁行、星火、洪橋、洪福、悅來、福安、悅豐、光明、南港、常家、永盛、明星)。 南豐鎮 轄:社區居委會(南豐);村委會(民樂、南豐、新傑、民聯、繼新、東港、生建、民生、海壩、義和、建農、和平、安樂、新建、雙德、永豐、新德、永聯)。 楊舍鎮 轄:社區居委會(泗港、塘市、乘航、向陽、園林、振豐、花園、梁豐、新城、東苑、聚龍、慶豐、西門、龍潭、暨陽、長安、雲盤、陽光、沙工、南苑、邵巷、萬紅、東渡、揚帆、通運、錦綉、橫河、前溪巷、旺西、趙庄、包基、小城市、范庄、城北、北庄、田垛里、城東、城南、城西、新農、民豐、老宅、西郊、景巷、陳東庄、東萊、晨陽);村委會(倉基、斜橋、西新、章卿、閘上、善港、五新、范港、萬紅、七里廟、嚴介埭、百橋、湯聯、棋桿、南庄、河北、河南、河頭、李巷、新民、農義、乘航、勤星、蔣橋、雙鹿、慶安、東萊、西閘、福前、農聯、黎明、徐豐、晨南、晨中、南新、金沙、晨新、新南、校興)。 大新鎮 轄:社區居委會(大新);村委會(新豐、長青、東凱、年豐、迎豐、龍橋、福善、萬年、段山、朝東圩、新閘、大新、新東、頂海岸、新海壩、老海壩、龍潭、晨北、施家、中山、晨豐)。 金港鎮 轄:社區居委會(中興、安定、中圩、中南、南沙、塍西、市河、文星、天生港、富苑、塍郊、德積);村委會(長江、巫山、張家港、灘上、高東、大德、善政、中圩、三節橋、渡口、雙中、老圩、新圩、長山、高峰、朝陽、山北、鎮山、馬橋、港上、柏林、三省、東山、港西、青橋、占文、香山、朱家宕、高橋、新塍、袁家橋、曹場巷、李家港、三角灘、學田、封庄、韓家港、長明、小明沙、朝南、新套、德積、天妃、福民、德豐、永興、雙豐、北蔭、軍民、攔門、長埭、晨西、新村、高科、晨陽)。 此外,常陰沙農場(農場居委會、一到十八共18個工區、良種站)、江蘇省張家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張家港沿江開發區、張家港保稅區、張家港市稻麥良種場。 2004年,張家港市順利實施常陰沙農場屬地管理和新一輪行政村撤並。2月,鎮級區劃調整中原撤銷鎮成立的街道辦事處更名為辦事處。3月23日,常陰沙農場劃入張家港市。至2004年末,全市陸地總面積776.04平方千米,總人口868640人。轄8個建制鎮(楊舍鎮、金港鎮、塘橋鎮、錦豐鎮、樂余鎮、鳳凰鎮、大新鎮、南豐鎮)、1個農場(常陰沙農場);17個辦事處、4個街道辦事處(不是鄉鎮同級),93個社區、186個行政村,13個農業管理區。與上年相比,減少127個行政村,13個農業工區(常陰沙農場);增加1個管理區(常陰沙管理區)、13個農業管理區、8個社區居委會。 楊舍鎮 面積152.83平方千米,人口254992人。轄5個辦事處、4個街道辦事處,49個社區、51個行政村。 塘橋鎮 面積 94.42平方千米,人口 87523人。轄2個辦事處,9個社區、14個行政村。 金港鎮 面積125.98平方千米,人口168672人。轄4個辦事處,22個社區、31個行政村。 錦豐鎮 面積113.99平方千米,人口112714人。轄2個辦事處,4個社區、28個行政村。 樂余鎮 面積 84.88平方千米,人口 76701人。轄2個辦事處,3個社區、22個行政村。 鳳凰鎮 面積 78.77平方千米,人口 64242人。轄2個辦事處,3個社區、15個行政村。 南豐鎮 面積 47.50平方千米,人口 46361人。轄1個社區、14個行政村。 大新鎮 面積 40.24平方千米,人口 36074人。轄1個社區、11個行政村。 常陰沙管理區 面積 37.43平方千米,人口 21361人。轄1個社區、13個農業管理區。 截至2007年4月4日,全市共有8個鎮:楊舍鎮、錦豐鎮、塘橋鎮、樂余鎮、南豐鎮、金港鎮、鳳凰鎮、大新鎮。
㈥ 張家港獲得哪些歷史
張家港位於中國大陸東部,長江下游南岸,是蘇州市所管轄的縣級市。
張家回港是沿海和長江兩大答經濟開發帶交匯處的新興港口工業城市。張家港是中國綜合實力最強的縣級市之一,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百強縣前列,在經濟、文化、金融、商貿、會展、服務業和社會建設等領域成就顯著。
張家港市面積999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777平方公里,擁有2個國家級開發區,轄8個鎮和1個現代農業示範園區、1個旅遊度假區。
㈦ 張家港歷史文化
下面,我就先來給你舉舉張家港有哪些全國第一......
1.全國第一所縣立大學.
2.全國第一台雨水量和蒸發量測量儀在張家港安裝.
3.全國第一個環保模範城市.
4.全國第一個「國家衛生鎮滿堂紅」城市 .
5.全國第一批「文明城市」 .
6.全國第一批「國家生態市」.
7.中國的第一台洗滌機,就是張家港的.
那時亞運村用的全是MADE IN ZHANGJIAGANG海獅洗滌機.
8.知道全國赫赫有名的金陵體育用品吧,就是張家港的.
9.世界最大的糧油生產基地-東海糧油.
10.全國最大的優質鋼,棒材生產基地-沙鋼 .
11.全國最大的不銹鋼生產基地-張浦
12.亞洲最大毛精紡廠-澳洋
13.吞吐量最大的縣域口岸-張家港港
14.全國最大的雙乙烯酮供應商-浩波
15.全球最大的AK糖生產基地-浩波
16.全球最大的精紡呢絨生產基地-華芳
17. 1986年,第一艘萬噸級外籍貨輪進入長江,舶於張家港
還有很多很多,要知道的話,也可以自己去找找~~
.....................................................................
張家港 獲得榮譽的單位或部門獲得榮譽稱號名稱授予部門授予時間備注
張家港市徵兵工作先進單位南京軍區2003.10
張家港市江蘇省科普示範市省科協2002.12.31
張家港市江蘇省社區建設示範市暫未定2003.11
張家港市全國村民自治模範市(縣)******2003.11
張家港市全國雙擁模範城******、********2003.12
張家港市省文化示範縣(市)江蘇省人民****2003.9.28
張家港市省有線電視示範縣(市)江蘇省人民****2003.10.24
張家港市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市國家人口計生委2003.12
張家港市全國生態示範區國家環保總局通過驗收,尚未授牌
張家港市2000-2001年度江蘇省知識分子工作先進縣(市、區)****江蘇省委知識分子工作領導小組2003.5.26
市園林局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先進集體建設部2003.5.6
建****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建設部2003.10
張家港市計生委全國人口和計劃生育科技工作先進集體國家人口計生委2003.12
團****全國「青年文明社區」示範城(區)創建單位共青團**********建設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2003.2.12
國檢局全國創建文明行業工作先進單位****文明委2003年1月
國檢局全國質檢系統先進基層黨****國家質檢總局2003年6月
市技術市場管理辦全國金橋獎先進集體中國技術市場協會2003.9.28
法院人民滿意法院省高院2003.4
檢察院江蘇省檢察機關先進檢察院江蘇省人民檢察院2003.3
檢察院人民滿意政法單位、集體一等功江蘇省委、******2003.6
****農工辦全省農林系統先進集體省人事廳\省農林廳2003.9
張家港市衛生局江蘇省農村衛生工作先進集體江蘇******2003.7.27
國泰國際集團2002年中國進出口額最大的500家企業中列55位、2002年中國出口額最大的200家企業中列29位國家商務部2003.6
國泰國際集團2002年度出口創匯先進企業******2003.3
市農商行江蘇省農村信用社等級考核「AAA」級江蘇省農村信用聯社2003.3.10最高級別全省唯一一家
工行張家港市支行精品支行中國工商銀行江蘇省分行2003.2
沙洲工學院機械製造及自動化專業高等工程專科示範專業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3.2.24
第一人民商場中國商業名牌企業中國商業聯合會2003.10
永鋼集團江蘇省百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示範企業江蘇省鄉鎮企業管理局2003.8.11
市水政監察大隊全國水利系統水政工作
.............................................................
下面是一項報告:
江蘇省財政一般預算收入超10億元的鄉鎮有4個, 據了解,江蘇省財政一般預算收入超10億元的鄉鎮有4個,分別為:常熟市虞山鎮15.4億元、張家港市楊舍鎮13.8億元、崑山市玉山鎮13.3億元、蘇州工業園區婁封鎮13.2億元。
.............................................................
張家港在全國百強縣中排第二,稅收超過100億,確實是個經濟強縣,GDP指標在縣級市中名列前茅,人均年收入突破14000大關。
...............................................................
有些人,成天只會說,張家港最干凈就了不起啊...
那中國有那麼多城市比張家港大得多,級別高得多的城市做夢都想評上的頭銜呢!!!在張市的日本,韓國的朋友對我說過,張市給他們的感覺是,一方面都很有中國韻味,比如隨處可見的園林,開放式的中國特色的公園,鹿苑的鑒真祠;一方面又很有發達國家的感覺,這里的市容像他們國家一樣干凈,整潔,漂亮,沒有北京,上海到處是摩天大樓的那種擁擠突兀的感覺,也沒有在中國其他城市不能避免的骯臟的街道,一切都整整齊齊漂漂亮亮的~推薦大家有機會去國泰的頂層看看,從那裡望下去,整個城市是多麼地整齊啊!!!真佩服那些城市規劃員!!!真是嘆為觀止!!! 全國就十個衛生城市,張家港就是其中之一,難道,這個證明,還不夠么?
........................................................................
那些看不起張家港的人把你自己的家鄉報上來聽聽```
我們張家港人倒想知道到底有多好```
或者,那些看不起張家港的人,到張家港來一趟,你就知道為什麼張家港會獲得那麼多的榮譽稱號``
每個人都鍾愛自己的家鄉,我最聽不得人家貶低張家港,那些人,真不知道是為了什麼...
反正,我是很愛我的家鄉的,以前一直在張家港呆著也沒覺得...
自從出去讀了書,跑了更多的地方,才知道,原來張家港真的太干凈了...
那時候在外讀書,多想念張家港啊,每條路,每棵樹都想...
那時候,最感慨的,就只張家港的垃圾桶,每隔50米基本就有一個,特別方便...
馬路上的車都整整齊齊的,走在路上,沒有那種很喧囂的感覺...很愜意...
離上海蘇州都特別近,很方便...
雖然我們的家鄉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我依然愛這里...
我想,以後,我會一直在這里生活下去...
呵呵,我可愛的張家港,祝你越來越美麗...
``順便說下`
㈧ 張家港概況
概況
張家港市位於長江下游南岸、江蘇省東南部。面積813平方千米。
2004年底,總人口86.86萬人。
市人民政府駐楊舍鎮。郵編:215600。行政區劃代碼:320582。區號:0512。拼音:Zhangjiagang Shi。
--------------------------------------------------------------------------------
行政區劃
【2004年底】 轄8個鎮:楊舍鎮 金港鎮 塘橋鎮 錦豐鎮 樂余鎮 鳳凰鎮 大新鎮 南豐鎮
楊舍鎮 面積152.83平方千米,人口254992人。
塘橋鎮 面積 94.42平方千米,人口163000人。
金港鎮 面積125.98平方千米,人口199357人。
錦豐鎮 面積114.10平方千米,人口167165人。
樂余鎮 面積 84.88平方千米,人口 89825人。
鳳凰鎮 面積 78.77平方千米,人口 64242人。
南豐鎮 面積 42.14平方千米,人口 46361人。
大新鎮 面積 39.98平方千米,人口 36419人。
** 此處鄉鎮面積人口根據江蘇省統計年鑒電子版,2004年統計數據 **
--------------------------------------------------------------------------------
歷史沿革
1957年11月29日,國務院批准設立沙洲縣,以江陰、常熟兩縣的各一部分行政區域為其行政區域。1961年12月1日成立。
1986年9月16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沙洲縣,設立張家港市。市人民政府駐楊舍鎮。
?年轄:港區鎮 楊舍鎮 塘橋鎮 妙橋鎮 港口鎮 鳳凰鎮 西張鎮 塘市鎮 樂余塘 三興鎮 錦豐鎮 南豐鎮 兆豐鎮 東沙鎮 泗港鎮 東萊鎮 合興鎮 鹿苑鎮 乘航鎮 後塍鎮 南沙鎮 德積鎮 大新鎮 晨陽鎮 中興鎮 雙山鎮
2002年12月27日,張政發[2002]第144號關於同意錦豐、合興鎮區劃變動的批復:按蘇州市人民政府蘇府復[2002]80號文批復,將合興鎮天豐村、福利村劃歸錦豐鎮管轄。行政區劃調後,錦豐鎮行政區劃面積37.97平方千米,人口4.05萬人,轄1個居委會、16個村委會;合興鎮行政區劃面積34.89平方千米,人口3.15萬人,轄1個居委會、19個村委會。
2003年,撤銷三興鎮、東萊鎮,原三興鎮行政區域及原東萊鎮的定豐、合豐、交通3個村劃歸錦豐鎮管轄;原東萊鎮的東萊居委會及慶東、慶橋、東萊、壽興、西閘、二圩、永協、福前、烏沙、南橋、農聯、蔣東、黎明、徐豐等14個村劃歸楊舍鎮管轄;撤銷晨陽鎮,晨陽居委會和晨南、晨中、南新、金沙、晨新、新南、校興7個村劃歸楊舍鎮管轄;原晨陽鎮的晨北、龍潭、施家、中山、晨豐5個村劃歸大新鎮管轄;港區、後塍、德積3個鎮及原晨陽鎮的長埭、晨西、新村、高科、晨陽5個村合並設立金港鎮,鎮政府駐港區長江中路28號;塘橋、妙橋、鹿苑3個鎮合並設立塘橋鎮,鎮政府駐塘橋南京西路16號;錦豐、合興兩鎮合並設立錦豐鎮,鎮政府駐錦豐錦花路3號;將樂余、兆豐兩鎮合並設立樂余鎮,鎮政府駐樂餘人民路12號;鳳凰、西張、港口3鎮合並設立鳳凰鎮,鎮政府駐西張金谷路1號。將樂余鎮的東華、東勝、東紅3個村劃歸南豐鎮管轄。
2003年3月17日,蘇府復(2003)18號關於調整張家港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1)撤銷三興鎮、東萊鎮,將原三興鎮所轄區域和東萊鎮的東萊鎮的定豐、合豐、交通等3個村劃歸錦豐鎮管轄。行政區劃調整後,錦豐鎮行政區域面積79.16平方千米,人口8.11萬人,轄2個居委會、39個村委會。2003年3月24日正式設立。(2)東萊鎮大部分區域歸並楊舍鎮。新的楊舍鎮行政區劃面積為138.36平方千米,常駐人口達22.596萬,下轄6個街道辦事處,61個行政村。2003年3月25日正式設立。
2003年,蘇政復[2003]76號,蘇府復[2003]69號(8月27日關於同意調整張家港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1)……(2)……(3)……(4)……(5)將錦豐、合興兩鎮合並設立錦豐鎮。鎮政府駐地錦花路3號。行政區劃調整後,錦豐鎮區域面積114.1平方千米,人口11.5萬人,轄3個居委會、50個村委會。(6)……。2003年8月31日,張家港市召開全市行政區劃調整工作會議,將原有的17個建制鎮調減為8個:將晨陽鎮的居委會及7個村劃入楊舍鎮;將港區鎮、德積鎮、後塍鎮及晨陽鎮的5個村合並成立金港鎮;將妙橋鎮、鹿苑鎮並入塘橋鎮;將合興鎮並入錦豐鎮;將兆豐鎮並入樂余鎮;將鳳凰鎮、港口鎮、西張鎮三鎮合並,成立鳳凰鎮;將晨陽鎮5個村並入大新鎮;南豐鎮行政區域不變。
【2003年行政區劃一覽】 (根據江蘇省2003年底村及村以上行政區劃代碼整理)
塘橋鎮 轄:社區居委會(鎮中、李王、金巷、何橋、楊園、青龍、周巷、妙橋、鹿苑);村委會(南塘、十字港、祿盪、韓山、水渠、上相、妙橋、陳庄、顧家、洞涇、雪家、橫涇、吹鼓、金村、前巷、勤豐、塘灣、立新、歐橋、西陽、躍進、沙田、蔣家、劉村、涇西、牛橋、巨橋、鹿東、奚浦、鹿北、灘里、南林、西苑、馬嘶、五廂、花園、徐灣)。
鳳凰鎮 轄:社區居委會(鳳凰、港口、西張);村委會(鳳凰、鷙山、珠村、洪涇、夏市、茅庵、奚家、高庄、廣步、馬路、楊家橋、小庄、新莊、程墩、東南、清水、張巷、庄涇、杏市、恬庄、太平、雙塘、新橋、小山、金谷、五聯、雙龍、石龍、西參、李庄、魏庄、安庄、欄桿、黃新橋、安慶)。
樂余鎮 轄:社區居委會(樂余、兆豐、東沙);村委會(樂余、樂西、永利、永樂、廟港、扶海、向群、團結、雙橋、閘西、登全、鼎興、文興、東興、齊心、扶桑、常豐、同豐、建豐、振豐、紅閘、紅旗、紅星、紅發、紅聯、紅明、東新、東林、東勝、東華、東紅、林場、東沙、東風、東進、東聯)。
錦豐鎮 轄:社區居委會(錦豐、三興、合興);村委會(紅光、長紅、恆豐、店岸、錦豐、向陽、郁橋、建設、雙福、協仁、西港、元興、新華、聯興、定豐、合豐、交通、天豐、福利、務本、厚生、久生、永圩、新港、西界港、箐圩、登雲、萬亨、本和、耕余、鼎盛、常余、民港、樂楊、鎮南、錢葉、永德、新安、雁行、星火、洪橋、洪福、悅來、福安、悅豐、光明、南港、常家、永盛、明星)。
南豐鎮 轄:社區居委會(南豐);村委會(民樂、南豐、新傑、民聯、繼新、東港、生建、民生、海壩、義和、建農、和平、安樂、新建、雙德、永豐、新德、永聯)。
楊舍鎮 轄:社區居委會(泗港、塘市、乘航、向陽、園林、振豐、花園、梁豐、新城、東苑、聚龍、慶豐、西門、龍潭、暨陽、長安、雲盤、陽光、沙工、南苑、邵巷、萬紅、東渡、揚帆、通運、錦綉、橫河、前溪巷、旺西、趙庄、包基、小城市、范庄、城北、北庄、田垛里、城東、城南、城西、新農、民豐、老宅、西郊、景巷、陳東庄、東萊、晨陽);村委會(倉基、斜橋、西新、章卿、閘上、善港、五新、范港、萬紅、七里廟、嚴介埭、百橋、湯聯、棋桿、南庄、河北、河南、河頭、李巷、新民、農義、乘航、勤星、蔣橋、雙鹿、慶安、東萊、西閘、福前、農聯、黎明、徐豐、晨南、晨中、南新、金沙、晨新、新南、校興)。
大新鎮 轄:社區居委會(大新);村委會(新豐、長青、東凱、年豐、迎豐、龍橋、福善、萬年、段山、朝東圩、新閘、大新、新東、頂海岸、新海壩、老海壩、龍潭、晨北、施家、中山、晨豐)。
金港鎮 轄:社區居委會(中興、安定、中圩、中南、南沙、塍西、市河、文星、天生港、富苑、塍郊、德積);村委會(長江、巫山、張家港、灘上、高東、大德、善政、中圩、三節橋、渡口、雙中、老圩、新圩、長山、高峰、朝陽、山北、鎮山、馬橋、港上、柏林、三省、東山、港西、青橋、占文、香山、朱家宕、高橋、新塍、袁家橋、曹場巷、李家港、三角灘、學田、封庄、韓家港、長明、小明沙、朝南、新套、德積、天妃、福民、德豐、永興、雙豐、北蔭、軍民、攔門、長埭、晨西、新村、高科、晨陽)。
此外,常陰沙農場(農場居委會、一到十八共18個工區、良種站)、江蘇省張家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張家港沿江開發區、張家港保稅區、張家港市稻麥良種場。
--------------------------------------------------------------------------------
鄉鎮簡介
楊舍鎮:是張家港市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鎮總面積110平方千米,轄51個行政村、6個街道辦事處和47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21萬。
金港鎮:全鎮總面積125.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2萬,轄18個居委會、55個村委會。
大新鎮:位於張家港市的西北部,境內有長江岸線8千米,全鎮總面積40.24平方千米,轄11個行政村和1個中心社區居委會,常住人口3.6萬餘人,外來職工5萬餘人。(另有資料:轄區面積30.06平方千米,總人口2.9萬人)
樂余鎮:全鎮總面積90.3平方千米,人口8.3萬人。
鳳凰鎮:全鎮總面積29.18平方千米,其中鎮區面積2.5平方千米,全鎮總人口2.3萬餘人。
錦豐鎮:2003年由原錦豐、三興、合興三鎮及原東萊鎮部分村合並組建而成。全鎮面積127平方千米,總人口18萬,轄2個辦事處、28個行政村、5個社區居委會:紅光村、店岸村、向陽村、建設村、西港村、協仁村、交通村、福利村、錦豐村聯興村、郁橋村、厚生村、久生村、新港村、西界港村、登瀛村、鼎盛村、耕余村、樂揚村、星火村、洪橋村、洪福村、悅來村、光明村、南港村、常家村、永盛村、明星村、鎮北社區、濱江社區、三興中心社區、海沙社區、合興中心社區。地圖鏈接
塘橋鎮:位於張家港市東南部。總面積94.4平方千米,總人口16.5萬人。
南豐鎮:全鎮總面積45.3平方千米,人口4.67萬,轄11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鎮區建成區面積2.2平方千米,區內常住人口3834人。
* 以上鄉鎮簡介資料來自當地鄉鎮政府網站。本頁某些資料由於來源不同或統計時間不同而有差異。
--------------------------------------------------------------------------------
村(居)調整情況(部分)
1995年9月13日,張政發[1995]第24號關於同意錦豐鎮撤並豐樂村的批復:同意行政區域相鄰的聯興村與豐樂村合並,建立新的聯興村,同時撤消聯興村的村名和村委會。
1999年7月16日,張政發[1999]第 號關於同意錦豐鎮撤並南興村、錦西村的批復:同意行政區域相鄰的聯興村與南興村合並,建立新的聯興村;建設村與錦西村合並,建立新的建設村。同時撤消南興村、錦西村的村名和村民委員會。
2002年7月3日,張政發[2002]第12號關於同意錦豐鎮撤並麒麟村的批復:同意行政區域相鄰的麒麟村與聯興村合並,建立新的聯興村,同時撤消麒麟村的村名和村委會。
2005年4月16日,張家港人民政府《關於同意南豐鎮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批復》(張政發[2005]51號):同意將和平村的第9、10、11、12、13、14、15、16、18、21等10個村民小組,永豐村的第29、38等2 個村民小組,東勝村原東華的第8、9、10、14、15和原東勝村的第1、2、8、9、等9個村民小組,共計21個村民小組劃歸永聯村,建立新的永聯村、和平村、永豐村和東勝村。
㈨ 張家港從建立到現在的歷史。
張家港市歷史久遠,擁有11處新石器時代遺址,它們是:東山村遺址、徐家灣遺址、許庄遺址、蔡墩遺址、韓墩遺址、河陽山遺址、鳳凰山遺址、西新村遺址、西張遺址、西暘遺址、老煙墩遺址。 時間分布在距今2500年至8000年之間,其中南沙東山村遺址的出土文物是長江下游最早的古文化遺址。
商末屬勾吳之地。春秋時期屬吳國延陵。秦代屬會稽郡。
晉代,江陰郡下置暨陽縣,縣治楊舍鎮。梁代,在暨陽之墟建梁豐縣。
唐以後,屬江陰縣。唐宋年間,香山和鎮山之間有一澗谷流漕,終年澗水不絕,溪流潺潺。如遇大雨,山洪直沖流漕所在東江灣沙,形成水渠。這條水渠後來竟成為聞名中外的「張家港」。
據南沙鎮山村六組張興生珍藏的《重修張氏宗譜(孝友堂)》載,明代萬曆元年(1573),有張南山者,自靖江生祠堂卜居香山北麓,此為張氏香山支始遷祖。南山公在此化錢買券,開發圩塘,流渠旁邊遂形成村落張家埭。
由於開發的圩田常受山洪的澇漬,於萬曆二十四年(1596)張氏合族集議,子孫齊心協力,將流漕拓寬成河。新河面寬3丈,底寬1丈,長300餘米,由此免除了澇漬之苦,但未有河名。至萬曆四十一年(1613),張氏為經營糧米自備木船3條,往返於揚州、高郵之間,數載後獲利甚豐。為讓木船能停泊到自家門口,再出資募工拓寬此河,並在屋旁河之盡頭拓成倒潭1隻,以便木船調頭。此時河面寬7丈,底寬3丈,重載木船可進出自如,已蔚為大河,但仍無河名。
清代康熙二年(1663),江陰縣衙擬在澄江門和巫山之間修建馬路,勘察丈量到此河時,發現此河無名,於是請大橋鎮鎮董吳翼之提議起名。吳翼之知道此河乃是張氏祖上所開,後來又是張氏裔孫拓寬,遂提名稱「張家港」,並報江陰縣衙認定備案。康熙三年(1664)冬,江陰縣衙正式批文命名此河為張家港。
由於長江中沙洲積漲迅速,至清代咸豐年間(1851-1861年)大片沙洲與江南古陸接連。清代同治十三年(1874年)至民國,劃常通港以北約10平方公里沙地予通州。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曾一度在北部沿江地區建立沙洲縣,南部及常熟、江陰兩縣的邊界地區設立虞西縣(縣治今張家港市塘橋鎮妙橋辦事處) 。
1957年11月29日,國務院批准設立沙洲縣,以江陰、常熟兩縣的各一部分行政區域為其行政區域。1962年,從江陰縣和常熟縣各劃出數個公社,新建立沙洲縣。
1958年,江陰縣人民政府組織6萬民工和千名解放軍官兵拓浚張家港,河總長達38.11公里。1968年再次拓浚,張家港遂成為內河6級航道。1982年,張家港港正式對外開放。
1986年9月16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沙洲縣,設立張家港市。市人民政府駐楊舍鎮。
㈩ 張家港的歷史,文化
張家港不僅綜合實力穩居全國百強縣(市)前三甲,是一座美麗富饒的新興城市,同時它也是一方源遠流長的古老土地。經考證,張家港擁有深邃悠久的歷史和燦爛雋永的文化,歷史文化底蘊深厚。 從建城史來看,早在西晉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張家港境內就設置了縣級行政建制暨陽縣,至南北朝時期的梁代,暨陽縣分割為梁豐、江陰、利城三縣,其中梁豐縣「建於暨陽之墟」,縣治仍在楊舍鎮。唐代武德年間,境內縣級建制撤銷,自此張家港境域分屬江陰、常熟管轄。正是因為這個歷史原因造成的「斷代史」,很多人錯誤地以為張家港的建城史一直到1962年建縣才開始。但同時也恰恰是這樣一段悠久的歷史,見證了張家港城市歷史底蘊的深厚。在蘇州5個縣市中,張家港是設置縣級行政建制最早的縣城。 張家港是塊人傑地靈的土地,千百年來,人才輩出。唐宋至晚清,張家港市境內至少有2名狀元、1名榜眼、4名探花,數百名進士。河陽山的唐代狀元陸器,是蘇州地區歷史上最早的狀元。晉唐至清代,境內的文學家、史學家、音樂家、書畫家等名賢名家輩出,鹿苑的大詩人錢牧齋,楊舍的清代史學家郭庭堅,恬庄的清代纂刻家楊沂孫……張家港的土地上為此還留下了無數歷史名人的清詞麗句,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宋代傑出詩人楊萬里、元末明初著名作家施耐庵等名家紛紛吟詠張家港,在這里留下了履痕和翰墨,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所作6首抒寫故鄉的詩作,皆為寫張家港境內的香山。這些都成為張家港抹不去的歷史和文化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