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
關於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研究
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建立在對早期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的系統考察之上。這一理論為我們深刻理解資本主義的發展,從而在整體上洞察和把握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提供了一個宏大的理論框架。今天,面對全球化浪潮的沖擊,認真解讀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挖掘和研究這一理論的方法論意義,對於正確認識和積極應對全球化條件下的現實社會發展,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實踐價值。
有學者指出,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在方法論意義上主要有三點:一是使世界歷史的研究達到一種新境界,即注意從歷史發展規律的高度來研究世界歷史,注意世界歷史的制度分析和整體把握;二是為觀察社會歷史演進開拓了新視野,即在考察社會歷史問題時,不能僅僅從一國的視野來考慮,必須同時具有「世界歷史」的眼光;三是為推動社會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即在進行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要自覺把握世界歷史發展的規律和潮流,以此來審視和進行我們的工作。
為了正確理解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一些學者主張以馬克思的文本為基礎,對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進行挖掘和整理。他們認為,馬克思從探索歷史發展規律入手,以超地域性和超民族性為特點,對世界歷史進行了界定,並以此為依據,探索了世界歷史形成和發展的宏觀規律及微觀機制。在馬克思那裡,世界歷史是資本主義社會發展階段的必然產物,生產力的普遍發展和人類的普遍交往以及兩者之間的能動關系是推動世界歷史發展的動力和機制。世界歷史發展道路的選擇並非是完全自然的歷史進程,人們可以在尊重客觀歷史演化規律的前提下能動地選擇自身發展道路。認識到這一點,對於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和現代化進程非常重要。在全球化的條件下,社會主義的發展與資本主義的發展不可分割地聯系在一起。因此,社會主義的發展應當融入全球化,但同時更應該在全球化進程中「利用資本本身來消滅資本」。
學者們普遍認為,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為正確理解當今世界的全球化現象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梳理馬克思的這一基本思想,是回應全球化浪潮的應有之義。有學者指出,馬克思關於「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的論述是其世界歷史理論的核心,也是認識全球化的本質及其發展趨勢的關鍵。這一論述有兩層相互聯系的含義。一是指歷史向資本主義世界歷史時代的轉變,這是「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過程的第一個階段。二是指人類普遍地向社會主義社會的轉變,這是「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過程的第二個階段。因此,資本全球化既有給作為世界歷史性的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帶來不利因素的一面,又有為其發展造就有利條件和機遇的一面。對於當代社會主義國家來說,關鍵在於在實踐中正確把握機遇和風險的辯證法,不失時機地推進作為世界歷史性事業的社會主義的發展。
也有學者結合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中有關全球化的論斷,從理論剖析和實證考察等層面論證了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實現趕超型發展的意義。他們認為,後發國家應當以積極態度應對全球化,抓住機遇,趨利避害,推進民族經濟的發展,這對全球向更為公正、更為和諧的秩序演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當世界上大多數國家處於大體相當的發展水平,尤其是發展中大國與西方發達國家處於同一發展水平時,世界大同的美好前景,亦即馬克思的世界歷史存在將可能會變為現實。
就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與西方全球化理論的關系,學者們也進行了比較研究。普遍的觀點是,西方全球化理論與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既有相通之處,也有明顯區別。這些區別主要表現在:一是對全球化進程中「兩極分化」原因認識的區別;二是對世界未來發展途徑認識的區別。因此,要以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為基礎辯證地看待西方的全球化理論,正確認識和把握全球化的進程和趨勢。這就要求堅持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所蘊含的批判精神,反對全盤吸收西方全球化理論的觀點;堅持世界歷史結構理論的正確觀點,批判「歐洲中心論」的觀點;確立社會主義是世界歷史性事業的觀點,批判所謂的歷史終結論。
但是,也有學者對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與全球化的關系提出不同看法。這種觀點認為,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的確與當今的全球化,尤其是經濟全球化存在可能的聯系;然而,簡單地將馬克思的世界歷史思想等同於現代意義上的全球化,有待商榷。因為現代意義上的全球化在內容上已經大大超出了馬克思時代的想像,諸如跨國公司、國際競爭、國際金融風險等體現出來的現代經濟全球化的復雜性決非馬克思時代的經濟發展水平所能設想的。更重要的是,現代意義上的經濟全球化並不以排斥民族特殊性為最終目的,而馬克思的「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更多地是指由於大工業的發展,促使諸民族獨特性的分工的消滅,從而在全世界范圍內形成單一的分工、交往和生產模式,世界諸民族間的發展道路也越來越趨於一致。所以,不能庸俗地將馬克思的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的過程等同於全球化,更不能斷章取義地做出全球化就是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的庸俗理解。
B. 世界歷史理論的方法論意義
以世界眼光觀照當代社會發展
由於各個國家和民族都是世界歷史中的一員,最終都要融入世界歷史之中才能實現自身的發展,經濟全球化對個人及其社會的發展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我們需要以一種世界歷史的眼光來觀照全球化擴展的問題,以世界歷史的眼光看待自身和別國的發展,積極主動地實施開放政策,使各個民族國家都處於世界范圍的開放與競爭的環境之中。
首先,需要全面理解科技創新。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全球化時代,社會經濟的發展對科學技術的依賴性越來越強,對科技創新的依賴性也越來越強。我們要在不同性質的社會與國家之間建立起發展技術與成果自由流動與共享的一個全新的機制,實現世界范圍內的交流互動。從世界歷史的視野來看,我們必須提高吸收科學技術的能力和科學技術創新與進步的能力。
其次,要全面理解知識經濟時代。在知識經濟時代,以信息產業為代表的新型產業的出現,使我們以前從不敢想像的物質生產系統智能化甚至是無人化成為現實。我們可以直接面對和吸取這個知識經濟時代給我們帶來的成果並且實現個體與類的雙向的互動,從而促進知識生產效率的提高,擴大科技和文化創新的規模,為我們的經濟與社會發展提供強勁的動力。
最後是對人才競爭的理解。信息化的發展使個體與類之間的雙向互動能夠得以實現,個人的知識創造也可以直接轉化成全人類的知識財富。我們必須意識到我國在人才資源方面的嚴重不足,提高我們對人才競爭的認識,為其提供良好的制度環境,增強人才優勢,更好地抓住知識經濟時代的契機。
在知識經濟時代,我們要以世界歷史的眼光來辯證地看待社會經濟的發展,以開放性的心態來思考提高國家自身競爭力發展的問題,制定出合理的科學的社會經濟發展與技術發展的政策,增強我國在世界中的競爭力。
二、正確理解全球化與民族化的關系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全球化影響的領域也愈來愈廣,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研究全球化與民族化關系的問題。我們必須充分意識到全球化與民族化這一問題的重要性,從世界歷史的視野——世界歷史理論來理解並研究這一問題。
全球化與民族化是既對立又統一的,二者是一個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我們要看到全球化與民族化之間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統一性。全球化不能脫離民族化並且需要通過民族化來表現出自己。民族化也不能脫離全球化,民族化之中貫徹著全球化的內容。其次我們要充分意識到二者之間存在的差別、矛盾與對立。世界歷史的發展也就是全球化的發展,全球性的發展也就是現代文明的一種全球性的擴展,我們必須重視全球化對民族化帶來的挑戰,並在此基礎上促進民族化的創新與發展。
C. 世界觀和方法論意義
世界觀
世界觀是人對世界總體的看法,包括對自身在世界整體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又稱宇宙觀。哲學是其理論表現形式。世界觀的基本問題是精神和物質、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根據對這兩者關系的不同回答,劃分為兩種根本對立的世界觀基本類型,即唯心主義世界觀和唯物主義世界觀。
世界觀是社會實踐的產物和對社會存在的反映,同時任何世界觀的形成和確立都要利用先前遺留下來的現成的思想材料,這樣,新世界觀和舊世界觀之間存在著某種歷史的繼承關系。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所持的態度和採用的方法最終是由世界觀決定的。正確的、科學的世界觀可以為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提供正確的方法,錯誤的世界觀則會給人們的實踐活動帶來方法上的失誤。
世界觀是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產生和逐漸形成的。人們在實踐活動中,首先形成的是對於現實世界各種具體事物的看法和觀點。久而久之,人們逐漸形成了關於世界的本質、人和客觀世界的關系等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這就是世界觀。一般說來,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觀,並以此來觀察問題和處理問題。在階級社會里,世界觀具有鮮明的階級性,不同階級的人們會形成不同的甚至根本對立的世界觀。各種世界觀的對立和斗爭,歸根到底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斗爭。不同的世界觀會指導人們採取不同的行動,從而對社會的發展起著促進或阻礙作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唯一徹底的科學的世界觀,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論武器。
方法論
【解釋1】
人們關於世界是什麼,怎麼樣的根本觀點是世界觀,用這種觀點作指導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論
【解釋2】
世界觀,通俗地講,就是「觀世界」,是人們對世界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方法論,就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們用什麼樣的方式、方法來觀察事物和處理問題。概括地說,世界觀主要解決世界「是什麼」的問題,方法論主要解決「怎麼辦」的問題。
《方法論》(Discours de la méthode)是笛卡兒在1637年出版的著名哲學論著,對西方人的思維方式,思想觀念和科學研究方法有極大的影響,有人曾說:歐洲人在某種意義上都是笛卡兒主義者,就是指的受方法論的影響,而不是指笛卡兒的二元論哲學。
笛卡兒在方法論中指出,研究問題的方法分四個步驟:
1、永遠不接受任何我自己不清楚的真理,就是說要盡量避免魯莽和偏見,只能是根據自己的判斷非常清楚和確定,沒有任何值得懷疑的地方的真理。就是說只要沒有經過自己切身體會的問題,不管有什麼權威的結論,都可以懷疑。這就是著名的「懷疑一切」理論。例如亞里士多德曾下結論說,女人比男人少兩顆牙齒。但事實並非如此。
2、可以將要研究的復雜問題,盡量分解為多個比較簡單的小問題,一個一個地分開解決。
3、將這些小問題從簡單到復雜排列,先從容易解決的問題著手。南豐公益書院
4、將所有問題解決後,再綜合起來檢驗,看是否完全,是否將問題徹底解決了。
在1960年代以前,西方科學研究的方法,從機械到人體解剖的研究,基本是按照笛卡兒的方法論進行的,對西方近代科學的飛速發展,起了相當大的促進作用。但也有其一定的缺陷,如人體功能,只是各部位機械的綜合,而對其互相之間的作用則研究不透。直到阿波羅號登月工程的出現,科學家們才發現,有的復雜問題無法分解,必須以復雜的方法來對待,因此導致系統工程的出現,方法論的方法才第一次被綜合性的方法所取代。系統工程的出現對許多大規模的西方傳統科學起了相當大的促進作用,如環境科學,氣象學,生物學,人工智慧等等。
笛卡兒在方法論中還第一次提出「我思,故我在」的名言,第一次引入笛卡兒坐標系。對牛頓和萊布尼茨發明微積分理論有很大的作用。
D. 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什麼意思
世界觀是指處在什麼樣的位置、用什麼樣的時間段的眼光去看待與分析事物,它是人對事物的判斷的反應。它是人們對世界的基本看法和觀點。
方法論,就是關於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論,是人們用什麼樣的方式、方法來觀察事物和處理問題。概括地說,世界觀主要解決世界「是什麼」的問題,方法論主要解決「怎麼辦」的問題。
方法論是一種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的理論體系或系統,通常涉及對問題階段、任務、工具、方法技巧的論述。方法論會對一系列具體的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系統總結並最終提出較為一般性的原則。
(4)世界歷史理論的方法論意義擴展閱讀:
世界觀具有實踐性,人的世界觀是不斷更新、不斷完善、不斷優化的。世界觀的基本問題是意識和物質、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根據對這兩個問題的解答,可將它劃分為兩種根本對立的世界觀類型,即唯心主義世界觀和唯物主義世界觀。
一定的世界觀原則在認識過程和實踐過程中的運用表現為方法。方法論則是有關這些方法的理論。沒有和世界觀相脫離、相分裂的孤立的方法論;也沒有不具備方法論意義的純粹的世界觀。一般說來,有什麼樣的世界觀就有什麼樣的哲學方法論。唯物主義世界觀要求人們在認識和實踐中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E. 試述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思想的社會科學方法論意義
馬克思的世界歷史思想的社會科學方法論意義是批判地繼承了黑格爾的世界歷回史思想的合理因素,答運用其創造的唯物史觀及剩餘價值理論深入研究了近代以來世界經濟與社會的運動及其發展趨勢而創立的。世界歷史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內容,也是馬克思分析研究許多問題的重要背景和方法,又構成了科學社會主義的重要理論基礎。重新理解和解讀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對於我們總結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經驗,研究和處理全球化時代的諸多重要問題,尤其是處理好民族主體與人類主體的關系問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好中國道路,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方法論意義。
F. 世界歷史 必然性與偶然性的辯證關系原理及其方法論意義
必然性和偶然性辯證關系的原理要求我們要重視事物發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發展的總趨勢,又要善於從偶然性中發現必然,把握有利於事物發展的機遇。
G. 結合西方社會理論的歷史傳統,闡述馬克思社會科學方法論創立的基礎、特點與意義。
十九世紀中期,馬克思、恩格斯創立了比較完備的歷史唯物主義哲學方法。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又叫做歷史決定論,或者生產決定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而且,我們認為歷史唯物主義就是人類認識和研究社會最科學、最完備的方法論。
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也不同於一般的哲學方法論,他在歷史唯物主義社會歷史觀的基礎上形成,對現實社會科學研究具有直接指導意義。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的基礎,為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提供了一般的方法論指導,而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是歷史唯物主義在社會科學研究領域的具體化。就研究社會現象而言,人文科學方法論主張以理解的方法或方法論個人主義開展社會現象研究的方法論,自然科學方法論則是一種主張以實證的方法或方法論整體主義開張社會現象研究的方法論。
歷史唯物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是處於不同層次的兩種方法論,他們對於具體的社會科學研究都具有指導作用,但歷史唯物主義對具體的社會科學研究知識具有總體而間接的指導作用,而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對具體中國社會問題研究具有直接的指導作用。
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既是其世界觀,又是其方法論。在此基礎上,它具體化為從實踐出發的方法、社會系統研究方法、社會矛盾分析方法、社會主體研究方法、社會過程研究方法、社會認識與評價方法、世界歷史的研究方法等等,除此之外,還有邏輯和歷史一致的方法、歸納與演繹的方法、分析與綜合的方法、抽象與具體的方法、主客相統一的辯證方法、歷史合力的研究方法、「人本」和「物本」相統一的方法等。
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科學方法論是一個創造性的開放體系,人類在社會認識和社會實踐中所創造的一切合理的方法,馬克思主義都應該積極地予以借鑒和吸收。
H. 世界觀與方法論的關系
1、世界觀是人們對世界(宇宙)總的根本的觀點。
2、方法論是指導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最一般、最根本的思維方式和思維理念。
3、世界觀與方法論是一致的。有什麼樣的世界觀就有什麼樣的方法論。
4、世界觀指導方法論,方法論貫徹世界觀。世界觀更根本。
(8)世界歷史理論的方法論意義擴展閱讀:
一、世界觀與哲學關系
二者的區別:
1、含義不同。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系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哲學是關於世界觀的學說,它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哲學既是世界觀的學說,它既是方法論的學說,也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2、世界觀為人自發形成的世界觀不等於哲學。哲學是依據一定的自然知識、社會知識和思維知識,把不自覺的、不系統的世界觀加以系統化、理論化而形成的思想理論體系。我們既反對把哲學簡單化,把零散的、不自覺的世界觀當作哲學學說,也反對把哲學神秘化,認為哲學只是哲學家的事情。
二者的聯系:
哲學和世界觀都把整個世界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是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
二、方法論與歷史唯物主義關系
歷史唯物主義正確解決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關系的基本原則(見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是各門社會科學的根本出發點。社會是物質世界的特殊部分,不了解它的特殊性,就不可能把一般唯物主義原則和辯證法思想正確地應用於社會歷史的認識過程。
歷史唯物主義揭示了勞動在人類社會形成和發展中的決定作用,指出了社會的物質關系對於政治關系和思想關系的決定作用,闡明了社會存在同社會意識的關系是歷史觀的根本問題,為各門社會科學奠定了唯物主義認識論的根本原則。
歷史唯物主義所闡明的,從社會存在說明社會意識、從生產力說明生產關系、從經濟基礎說明上層建築,以及從生產力、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的相互關系說明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路線。
對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各門社會科學只有遵循這一認識路線才能正確地概括經驗材料,得出科學的結論。
I. 方法論的現實意義
世界的物質性原理,就是唯物一元論原理。其方法論意義就是崇尚科學的實驗和定量的方法,把一切都看成客觀唯物的、有規律運動變化發展的,防止構造非物質的存在和非物質的運動,防止外因決定論,避免主觀唯心。可惜,殘酷的現實是,在哲學上構造了非物質的精神意識,否認人的精神意識的物質性,構造非物質的運動和絕對的特殊。在物理學上,最大偽科學測不準原理和不確定性原理使主觀唯心借屍還魂,科學家們進入神經錯亂模式和譫妄狀態。
這種情況下,世界的物質性原理的現實意義就是把唯物一元論貫徹到底,粉碎「觀察者的絕對特殊的宇宙中心地位「的復辟,驅逐借屍還魂的主觀唯心,還科學以客觀唯物的本來面目。
主觀唯心和客觀唯心及相對主義的共同特點是外因決定論,用事物外部的原因來解釋事物的運動變化。唯心主義通過構造「絕對的特殊」——上帝和「絕對自我」來演繹其外因決定論。相對主義通過否認絕對性來演繹其外因決定論。科學的唯物一元論用事物自身內在的原因——自因和內因來解釋事物,內因是根據,外因是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科學的唯物一元論承認事物內在的絕對性和事物間的相對性,研究各種對稱、守恆和不變性,遵循相對與絕對的辯證法。科學的唯物一元論一直在驅逐絕對的特殊,擺脫神仙上帝,排除「觀察者的宇宙中心地位」,遵循特殊與一般的辯證法。
J. 結合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談怎麼為人類求解放
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建立在對早期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的系統考回察之上。這答一理論為我們深刻理解資本主義的發展,從而在整體上洞察和把握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提供了一個宏大的理論框架。今天,面對全球化浪潮的沖擊,認真解讀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挖掘和研究這一理論的方法論意義,對於正確認識和積極應對全球化條件下的現實社會發展,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實踐價值。
有學者指出,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在方法論意義上主要有三點:一是使世界歷史的研究達到一種新境界,即注意從歷史發展規律的高度來研究世界歷史,注意世界歷史的制度分析和整體把握;二是為觀察社會歷史演進開拓了新視野,即在考察社會歷史問題時,不能僅僅從一國的視野來考慮,必須同時具有「世界歷史」的眼光;三是為推動社會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即在進行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要自覺把握世界歷史發展的規律和潮流,以此來審視和進行我們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