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際歌》歌詞的深刻含義
《國際歌》是一首全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戰歌,鼓舞著全世界的無產階級為徹底推翻舊社會,建立新世界而斗爭。「英特納雄耐爾一定要實現」就是指共產主義一定要實現。今天,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社會主義革命遇到重大挫折,我們一定要堅信共產主義前途是光明的,同時要充分認識到前進道路的曲折性,並始終不渝地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努力奮斗。
另:
大約在1920年,《國際歌》就傳到了中國,而且被翻譯成中文。但是,
這些翻譯的歌詞太文縐縐了,大多數工人很難理解它的含義,唱起來也很不
順口,所以並沒有「流行」起來。就在這一年,瞿秋白在去蘇聯考察的途中
,第一次聽到了雄渾激昂的《國際歌》。那是一個幾萬人齊聲同唱的宏大場
面:人們的臉上帶著熱情和堅定的神情,歌聲慷慨嘹亮,使人熱血沸騰!瞿
秋白被這樣的場面深深地震撼,也被這首充滿革命精神的歌曲感染了。他想
,一定要把《國際歌》翻譯成中文,讓中國的勞苦大眾都能傳唱。1923年,
瞿秋白在繁忙的革命工作之餘,終於有空來翻譯《國際歌》了。瞿秋白知道
,要把歌詞從法文翻譯成中文並不難,難的是要使這些歌詞的意思一讀就懂
,要像平時說話一樣朗朗上口。瞿秋白對照著原文,一字一句地琢磨,終於
把幾大段歌詞都翻譯成了白話文。接著,他又用一架小風琴伴奏,一邊彈著
旋律,一邊輕輕地哼唱。可是,翻譯「國際」一詞卻把瞿秋白難住了。原來
,在法文中,「國際」這個詞有五個音節,可是翻成中文的「國際」卻只有
兩個音節。瞿秋白把「國際」這個詞翻來覆去地念唱,但無論把哪個字拖長
音,總是覺得唱起來很別扭。怎麼辦呢?
瞿秋白的腦海里又浮現起在蘇聯親身感受萬人同唱《國際歌》的場面,
耳畔回響著當時聽到的歌聲。突然,他想到,可以用音譯的辦法來翻譯「國
際」這個詞,這樣就不會影響到歌唱時的節奏了!而且,這樣翻譯,能使全
世界的無產階級都能從歌聲中找到知音。於是,瞿秋白便根據法文的「inte
rnationale(國際)」的讀音,將它譯成了「英德納雄納爾」(後來其他譯者
2. 國際歌歌詞的深刻含義
國際歌》是一首全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戰歌,鼓舞著全世界的無產階級為徹底推翻舊社會,建立新世界而斗爭。「英特納雄耐爾一定要實現」就是指共產主義一定要實現。今天,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社會主義革命遇到重大挫折,我們一定要堅信共產主義前途是光明的,同時要充分認識到前進道路的曲折性,並始終不渝地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努力奮斗。 另: 大約在1920年,《國際歌》就傳到了中國,而且被翻譯成中文。但是, 這些翻譯的歌詞太文縐縐了,大多數工人很難理解它的含義,唱起來也很不 順口,所以並沒有「流行」起來。就在這一年,瞿秋白在去蘇聯考察的途中 ,第一次聽到了雄渾激昂的《國際歌》。那是一個幾萬人齊聲同唱的宏大場 面:人們的臉上帶著熱情和堅定的神情,歌聲慷慨嘹亮,使人熱血沸騰!瞿 秋白被這樣的場面深深地震撼,也被這首充滿革命精神的歌曲感染了。他想 ,一定要把《國際歌》翻譯成中文,讓中國的勞苦大眾都能傳唱。1923年, 瞿秋白在繁忙的革命工作之餘,終於有空來翻譯《國際歌》了。瞿秋白知道 ,要把歌詞從法文翻譯成中文並不難,難的是要使這些歌詞的意思一讀就懂 ,要像平時說話一樣朗朗上口。瞿秋白對照著原文,一字一句地琢磨,終於 把幾大段歌詞都翻譯成了白話文。接著,他又用一架小風琴伴奏,一邊彈著 旋律,一邊輕輕地哼唱。可是,翻譯「國際」一詞卻把瞿秋白難住了。原來 ,在法文中,「國際」這個詞有五個音節,可是翻成中文的「國際」卻只有 兩個音節。瞿秋白把「國際」這個詞翻來覆去地念唱,但無論把哪個字拖長 音,總是覺得唱起來很別扭。怎麼辦呢? 瞿秋白的腦海里又浮現起在蘇聯親身感受萬人同唱《國際歌》的場面, 耳畔回響著當時聽到的歌聲。突然,他想到,可以用音譯的辦法來翻譯「國 際」這個詞,這樣就不會影響到歌唱時的節奏了!而且,這樣翻譯,能使全 世界的無產階級都能從歌聲中找到知音。於是,瞿秋白便根據法文的「inte rnationale(國際)」的讀音,將它譯成了「英德納雄納爾」(後來其他譯者
3. 歷史題,《國際歌》歌詞的含義及奮斗精神
國際歌》是一首全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戰歌,鼓舞著全世界的無產階級為徹底推翻舊社會,建立新世界而斗爭。「英特納雄耐爾一定要實現」就是指共產主義一定要實現。今天,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社會主義革命遇到重大挫折,我們一定要堅信共產主義前途是光明的,同時要充分認識到前進道路的曲折性,並始終不渝地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努力奮斗。
另:
大約在1920年,《國際歌》就傳到了中國,而且被翻譯成中文。但是,
這些翻譯的歌詞太文縐縐了,大多數工人很難理解它的含義,唱起來也很不
順口,所以並沒有「流行」起來。就在這一年,瞿秋白在去蘇聯考察的途中
,第一次聽到了雄渾激昂的《國際歌》。那是一個幾萬人齊聲同唱的宏大場
面:人們的臉上帶著熱情和堅定的神情,歌聲慷慨嘹亮,使人熱血沸騰!瞿
秋白被這樣的場面深深地震撼,也被這首充滿革命精神的歌曲感染了。他想
,一定要把《國際歌》翻譯成中文,讓中國的勞苦大眾都能傳唱。1923年,
瞿秋白在繁忙的革命工作之餘,終於有空來翻譯《國際歌》了。瞿秋白知道
,要把歌詞從法文翻譯成中文並不難,難的是要使這些歌詞的意思一讀就懂
,要像平時說話一樣朗朗上口。瞿秋白對照著原文,一字一句地琢磨,終於
把幾大段歌詞都翻譯成了白話文。接著,他又用一架小風琴伴奏,一邊彈著
旋律,一邊輕輕地哼唱。可是,翻譯「國際」一詞卻把瞿秋白難住了。原來
,在法文中,「國際」這個詞有五個音節,可是翻成中文的「國際」卻只有
兩個音節。瞿秋白把「國際」這個詞翻來覆去地念唱,但無論把哪個字拖長
音,總是覺得唱起來很別扭。怎麼辦呢?
瞿秋白的腦海里又浮現起在蘇聯親身感受萬人同唱《國際歌》的場面,
耳畔回響著當時聽到的歌聲。突然,他想到,可以用音譯的辦法來翻譯「國
際」這個詞,這樣就不會影響到歌唱時的節奏了!而且,這樣翻譯,能使全
世界的無產階級都能從歌聲中找到知音。於是,瞿秋白便根據法文的「inte
rnationale(國際)」的讀音,將它譯成了「英德納雄納爾」(後來其他譯者
4. <國際歌>創作的意義
歐仁·鮑狄埃(1816-1887)出生於巴黎一個製作木器的手工業工人家庭,他在艱難的環境里刻苦自學,從他所能夠找到的書籍中吸取知識的營養。法國革命民主主義詩人貝朗瑞的詩,在他心靈里留下深刻的印記。1830年七月革命爆發時,年僅14歲的他就寫出了他的第一首詩歌《自由萬歲》。從此,他開始用詩作為武器,踏上了革命的征途,並逐漸由一個民主主義者向社會主義者轉變,並於1870年加入了第一國際,成為第一國際巴黎支部聯合會的委員。
1871年,法國巴黎公社革命爆發了。英勇的巴黎工人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3月28日,公社成立了。鮑狄埃先後擔任國民自衛軍中央委員會委員、二十區中央委員會委員、公社委員。他在擔任公社社會服務委員會委員時,被人們稱譽為「最熱情的公社委員之一」。
巴黎公社失敗後,他在群眾的掩護下,躲進了蒙馬特爾我人基特家的閣樓,倖免於難。在這悲痛的日子裡,他的心情無法平靜,5月30日,他用戰斗的筆,寫了了震撼寰宇的宏偉詩篇--《國際》,正式宣告向敵人「開火」。
1887年,他在貧困中與世長辭,巴黎的群眾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在他逝世後的第二年,法國工人作曲家彼爾·狄蓋特以滿腔的激情為《國際》譜寫了曲子。從此,它便成了世界無產者最喜愛的歌,從法國越過千山萬水,傳遍全球,1890年出現了西班牙譯文的《國際歌》,1899年被譯成了挪威文,1901年出現了德文、英文、義大利文的《國際歌》,1906年正式傳入了俄國,為了便於傳唱,翻譯這首歌的俄國布爾什維克黨黨員柯茨只選擇了六段歌詞中的一、二、六三段,1923年瞿秋白將它從俄文翻譯成了中文,因此我國所唱的《國際歌》也只有三段。
1923年,瞿秋白從蘇聯回到國內,擔任中國共產黨的機關刊物《新青年》主編,同時著手翻譯《國際歌》。
《國際歌》自1888年6月在法國里爾一次工人集會上第一次唱出後,這首法國工人的戰歌經四十多年的傳播,已成了全世界無產階級的戰歌,蘇聯人民就是唱著它戰勝敵人,最終走向新勝利的。但是,在當時的中國,《國際歌》並沒有流傳開來。《國際歌》傳入中國後,有兩種譯文,可惜都譯得不理想,歌詞晦澀不上口,廣大勞苦大眾很不容易接受。這也是這首偉大歌曲一直沒有能在中國傳唱開來的原因。
瞿秋白在蘇聯出席了第九次全俄蘇維埃大會,見到了列寧;他更在這個新生的社會主義國家裡受到了蓬勃發展的各項事業和革命精神的鼓舞。他早就下決心,要將《國際歌》重譯,讓它在中國廣泛流傳,成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首戰歌。
重譯《國際歌》的宗旨,就是要讓翻譯過來的歌詞,既准確又易唱,讓它很容易在勞動人民中間流傳開來。當時,瞿秋白住在北京黃化門西妞妞房他叔叔的家裡。守著一架風琴,他開始著手譯《國際歌》了。他對照原文,一字一句的推敲。時而沉思斟酌,時而自彈自唱。每一句歌詞定稿,都要如此反復再三。他譯著,唱著,譯到「國際」一詞時,他站了起來。這個詞,漢語只有兩個字,而外文卻是老長一串音節。如果照例譯成「國際」一詞,配上原譜,將成為「國際———,就一定要實現」,「國際」一詞,拖得這么長,那將是很難唱也是十分不悅耳的一句。
瞿秋白為這個詞怎麼翻頗費思索,他在小屋裡來回走動,不時地哼著,想著。在莫斯科的經歷,又一幕幕浮現在他眼前:那嚮往社會主義而來到蘇俄的各國無產者激動歌唱的聲音,那解放了的蘇俄人民幸福歡歌的聲音,以及他自己為求真理而慷慨高歌的聲音,都匯集成一片氣勢磅礴、無往而不勝的雄渾壯麗的旋律,回盪在他的耳際。他忽然停下腳步,若有所悟地走到琴邊,手指按在琴鍵上,有力地彈奏著《國際歌》的這一段。隨著琴聲清晰的節奏,他用不很高的,卻十分庄嚴的聲音唱出了:「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歌詞和歌曲是那樣和諧地融和成一體了!瞿秋白終於用音譯的辦法,解決了這一難題。
《國際歌》譯成後,他曾對曹靖華說過:「『國際(英特納雄耐爾)』這個詞,在西歐各國文字里幾乎是同音的,現在漢語用了音譯,不但能唱了,更重要的是唱時可以和各國的音一致,使中國勞動人民和世界無產者得以同聲相應,收萬口同聲、情感交融的效果。」
1924年,瞿秋白在上海大學任社會學系主任,5月5日馬克思誕辰紀念日那天,在上海大學的紀念會上,瞿秋白登上高高的講台,在一群愛國青年中間,與任弼時等師生一起唱起了《國際歌》。從此,這首響遍全球的偉大旋律,就一直伴隨著中國人民向反動黑暗勢力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直到取得最後勝利。
瞿秋白在重譯《國際歌》11年後,於1935年2月在江西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並殺害。臨刑時,他昂首高唱著自己翻譯的《國際歌》,他用歌聲向敵人宣布:「英特納雄耐爾,一定要實現」!
《國際歌》節奏抑揚頓挫,慷慨激揚,感情豐富,蘊涵深刻的道理。國際歌代表著社會底層人民的一種反抗精神,一種反抗壓迫反抗專制反抗剝削的一種精神.哪裡有壓迫,哪裡有專制,哪裡有剝削,哪裡就有著國際歌的聲音!
《國際歌》
[法]歐仁.鮑狄埃詞
[法]比爾.狄蓋特曲
起來,飢寒交迫的奴隸,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
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要為真理而斗爭!
舊世界打個落花流水,奴隸們起來起來!
不要說我們一無所有,我們要做天下的主人!
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
我們要奪回勞動果實,讓思想沖破牢籠。
快把那爐火燒的通紅,趁熱打鐵才能成功!
是誰創造了人類世界?是我們勞動群眾。
一切歸勞動者所有,哪能容得寄生蟲!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獸,吃盡了我們的血肉。
一旦把他們消滅干凈,鮮紅的太陽照遍全球!
這是最後的斗爭,團結起來到明天,
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這是最後的斗爭,團結起來到明天,
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國際歌》中文版的由來
由歐仁·鮑狄埃在1871年作詞,皮埃爾·狄蓋特於1888年譜曲的《國際歌》(法文L'Interna-tionale)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最著名的一首歌,也是世界上最被廣泛傳唱的歌曲之一。
130多年來,《國際歌》被譯成多種文字,傳遍地球上每一個角落,響徹寰宇。它曾是第一國際和第二國際的會歌;上世紀20年代,蘇聯以《國際歌》為國歌。1944年正式改用新國歌後,則把《國際歌》作為聯共(布)黨(1952年改名蘇聯共產黨)黨歌。
早在20世紀之初,中國的一些刊物上就出現過未曾署名的《國際歌》中文版。最早有署名的中文版本應該是鄭振鐸與其好友耿濟之在1920年10月翻譯發表留下來的。但是以詩的形式出現, 沒有附曲,不適合唱頌。
1923年6月,《新青年》第一期上發表了瞿秋白從法文譯來的詞和簡譜的《國際歌》,這便是我國最早能唱的《國際歌》。瞿秋白將法文「Internationale」(國際)一詞音譯為「英德納雄納爾」,如此,詞和曲和諧地融為一體,朗朗上口,使《國際歌》在社會上得以傳唱起來。
而我們今天在各種集會上所傳唱的《國際歌》,則是1923年詩人蕭三從俄文版轉譯,陳喬年配歌,副歌譯為:「這是最後的斗爭,團結起來到明天,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1962年,中國音協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邀請有關專家,對《國際歌》譯文重新加以修訂。
5. 《國際歌》起到的歷史作用
歷史意義:全世界受壓迫的人民因為勇於反抗,終於獲得了自由
現實意義:自由專與和平是全人類所共屬同嚮往的
《國際歌》
The Internationale
全世界無產階級的革命歌曲 。1871年6月 ,第一國際活動家、巴黎公社成員的法國工人詩人E.鮑狄埃為紀念巴黎公社革命精神 , 在蒙馬 特爾區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 國際歌》歌詞。1888年,法國工人作曲家P.狄蓋特為歌詞譜曲 ,並於同年7月 23 日由工人的里拉合唱團在里爾的售報工人集會上首次演唱。此後,日益為人們喜愛,並被譯成多種文字流傳世界各國。1917~1944年,曾被蘇聯定為國歌。1923年傳唱於中國。《國際歌》自產生以後,成為號召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推翻剝削制度,實現共產主義理想的戰歌 。1920年即有中譯歌詞,1962經過訂正的譯詞發表於《人民日報》。
6. 當今時代,如何認識《國際歌》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歷史意義:全世界受壓迫的人民因為勇於反抗,終於獲得了自由
現實意義:自由與和平是全人類所共同嚮往的
7. 《國際歌》創作的背景及意義!
《國際歌》
The
Internationale
全世界無產階級的革命歌曲
。1871年6月
,第一國際活動家、巴黎公社成員的法國工人詩版人E.鮑狄權埃為紀念巴黎公社革命精神
,
在蒙馬
特爾區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
國際歌》歌詞。1888年,法國工人作曲家P.狄蓋特為歌詞譜曲
,並於同年7月
23
日由工人的里拉合唱團在里爾的售報工人集會上首次演唱。此後,日益為人們喜愛,並被譯成多種文字流傳世界各國。1917~1944年,曾被蘇聯定為國歌。1923年傳唱於中國。《國際歌》自產生以後,成為號召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推翻剝削制度,實現共產主義理想的戰歌
。1920年即有中譯歌詞,1962經過訂正的譯詞發表於《人民日報》。
8. 國際歌象徵什麼
象徵著無產階級不屈不撓,反抗壓迫,勇敢戰斗,不怕犧牲,追求真理,追求自由,追求民主,雄渾悲壯的氣節!!
多聽聽吧,太振奮人心了!!
1888年,在歐仁•鮑狄埃逝世後的第二年,法國工人作曲家彼爾·狄蓋特以滿腔的激情為《國際》譜寫了曲子。從此,它便成了世界無產者最喜愛的歌,從法國越過千山萬水,傳遍全球,1890年出現了西班牙譯文的《國際歌》,1899年被譯成了挪威文,1901年出現了德文、英文、義大利文的《國際歌》,1906年正式傳入了俄國,為了便於傳唱,翻譯這首歌的俄國布爾什維克黨黨員柯茨只選擇了六段歌詞中的一、二、六三段, 130多年來,《國際歌》被譯成多種文字,傳遍地球上每一個角落,響徹寰宇。它曾是第一國際和第二國際的會歌;上世紀20年代,蘇聯以《國際歌》為國歌。1944年正式改用新國歌後,則把《國際歌》作為聯共(布)黨(1952年改名蘇聯共產黨)黨歌。1923年瞿秋白將它從俄文翻譯成了中文,因此我國所唱的《國際歌》也只有三段。 這首歌曲為行板,降B大調,4/4拍子。全曲只有一段貫穿首尾的旋律,以及通用的三段歌詞。這里選用的是管樂改編版。悲壯的前奏過後,深沉的第一主題昂首進入,表現出革命志士們不屈的氣節;樂曲的中段旋律在調性上實際上轉為屬調(即F大調),始終庄嚴、雄渾,曲調中愈發透出光明與希望;最後,樂曲的前奏經過自然再現,在雄壯而嘹亮的氣氛中結束。 《國際歌》是一首無產階級的不朽戰歌。1920年中國首次出現由瞿秋白譯成漢文的《國際歌》。1923年由肖三在莫斯科根據俄文轉譯、由陳喬年配歌的《國際歌》開始在中國傳唱。1962年譯文重新加以修訂。歌曲的高潮在副歌的最後一句,這是全曲的主題所在,也是全世界所有譯文都完全按照音譯的一句:「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9. 今天重溫國際歌,有什麼樣的現實意義
國際歌版本的音樂響起來,仍然可以使人熱血沸騰。這是藝術的魅力,受眾的感化其實來源於藝術所表達的思想的深度和美感。在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的情況下,唱國際歌從表面上來看似乎有點兒與時代有點不相融。如果站在這種認識高度看待問題,不能與時俱進的將國際主義的精神與中國國情結合,與現在進行的法制民主建設有機結合,是不妥的。
現在社會同樣是十分復雜的,與幾十年前的舊民主革命時期的社會復雜程度是一樣的。勞資關系、干群關系、師生關系等等一系列的關系,都需要國際歌所表達的這種精神來解決的。「人之初,性本善」是封建社會的一種教化民眾的思想,是一種針對平民百姓的一種從善的誘導。
從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封建社會所產生的文化和思想在今天這個社會仍然是有巨大的借鑒意義,但是應該從本質上對其進行深刻剖析。如果是依靠愚化教育來教育人民的做法,只會讓社會忽視更加大面積的人們的利益,只會激化各階層的社會矛盾。
而國際歌所表達的思想內涵就是要讓人們自覺起來,去維護自己的利益,爭取解放和與不平等的社會做頑強的抵抗。現在對於中國人、美國人、或者全人類的不平等現象的社會現實是普遍的。只有每個人拿起法律武器和道德武器、爭取自己的利益和權力。
(9)國際歌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1871年,法國同普魯士發生戰爭,史稱「普法戰爭」。法國戰敗,普軍兵臨巴黎城下。法國政府對外屈膝投降,對內准備鎮壓人民。同年3月,政府軍隊同巴黎市民武裝——國民自衛軍發生沖突,導致巴黎工人起義爆發。
起義工人很快佔領全城,趕走了資產階級政府。不久,人民選舉產生了自己的政權——巴黎公社。隨後,資產階級政府對巴黎公社發起了進攻。1871年5月21日至28日,公社戰士同攻入城內的敵人展開了激烈的巷戰,三萬多名公社戰士犧牲,史稱「五月流血周」。28日,巴黎失陷,巴黎公社以失敗告終。
公社失敗後不久,公社的領導人之一歐仁·鮑狄埃創作了詩歌《英特納雄耐爾》(又譯《國際工人聯盟》)。該詩曾使用《馬賽曲》的曲調演唱。1888年,法國工人作曲家皮埃爾·狄蓋特為《國際歌》譜寫了曲子,國際歌創作完成。
10. 《國際歌》的創作背景和歷史作用是什麼
《國際歌》
The Internationale
全世界無產階級的革命歌曲 。1871年6月 ,第一國際活動家、巴黎公社成員的法國工人詩人E.鮑狄埃為紀念巴黎公社革命精神 , 在蒙馬 特爾區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 國際歌》歌詞。1888年,法國工人作曲家P.狄蓋特為歌詞譜曲 ,並於同年7月 23 日由工人的里拉合唱團在里爾的售報工人集會上首次演唱。此後,日益為人們喜愛,並被譯成多種文字流傳世界各國。1917~1944年,曾被蘇聯定為國歌。1923年傳唱於中國。《國際歌》自產生以後,成為號召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推翻剝削制度,實現共產主義理想的戰歌 。1920年即有中譯歌詞,1962經過訂正的譯詞發表於《人民日報》。
《國際歌》的歌詞是由法國工人詩人鮑狄埃在1871年巴黎公社失敗後不久創作的,曲譜由法國工人作曲家狄蓋特譜寫於1888年6月。在巴黎公社的戰斗烈火中,在公社革命原則的孕育下,在巴黎公社時期轟轟烈烈的群眾音樂活動的基礎上,產生了工人階級自己的偉大歌手鮑狄埃和狄蓋特,也產生了巴黎公社革命歌曲的優秀代表——不朽的無產階級頌歌《國際歌》。「起來,飢寒交迫的奴隸,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要為真理而斗爭!」《國際歌》很快就在全世界的工人運動中獲得流傳,在無產階級的革命斗爭中發揮了巨大的鼓舞作用,成為在全球流行最廣的歌曲之一。直到今天,《國際歌》仍是廣大勞動人民進行革命斗爭的有力武器。列寧曾在《歐仁·鮑狄埃》一文中高度評價《國際歌》,稱它為「全世界無產階級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