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裝配式建築的發展史是什麼
國外裝配式建築發展概況
日本裝配式建築
日本工業化住宅廠家很多,各廠家不斷研究開發新型住宅,滿足市場要求。但是,鋼結構體系基本相同,只是在屋面、牆面選材、室內外裝修及設備上有所不同。積水房屋株式會社在日本工業化住宅中佔領先地位,專利產品預制裝配化住宅B型在繼承傳統工法的優點基礎上,把日本傳統的木結構住宅改進成鋼結構和合成板結構,並採用米制整數值的模數,B型體系提供了多樣化自由設計以滿足客戶不同要求。
B型體系的主要特點:
1骨架採用鋼結構,為提高防銹性能進行電著塗層。
2.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使用規格化的鋼模板,工廠加工的鋼筋,商品混凝土現場澆注。
3.牆面:在標准尺寸的鋼框中豎向鋪設板材,干法施工。
4.採用固有的模數:牆板標准尺寸高2.5m,寬2m,鋼柱間距1m。也有工廠預制基礎運到現場埋設。
美國裝配式建築
美國的住宅建築市場發育比較完善,住宅構件和部件的商品化、集成化較高,各種機械和儀器業也很發達,各種技術服務的專業化、社會化程度很高。一般情況下,房屋構建在工廠製作成型以後,運到工地與其他各種建築構建組成一個完整的住宅建築。現場很少有濕作業,同樣的工程建築效率是國內目前建築效率的數倍。並且由於美國的工業化住宅在管理機制上較為先進,能夠把房屋作為一個最終產品來進行通盤的考慮和設計。所以,美國的裝配式產業化住宅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程度和水平。
國內裝配式建築發展概況
最近10年的發展,我國初步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裝配式建築體系,即形成了以輕鋼結構為主,以木結構、輕鋼-木結構,輕鋼-鋼筋混凝土結構和輕鋼-鋼結構為補充的裝配式建築結構體系。並且,在住宅集成方面也有了進一步的探索。比如現在的遠大住工,萬科現在推行的裝配式建築的建設等等。當前我國的裝配式建築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裝配式建築所涉及的前期策劃、施工建設以及後期物業等均不為所各相關配套行業所熟悉,因此在實施的過程中還有很多技術銜接問題。配套技術的整合正式裝配式建築推廣的關鍵,從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一過程仍需經歷很長的一段時間。
裝配式建築分類
1、砌塊建築
用預制的塊狀材料砌成牆體的裝配式建築,適於建造3-5層建築,砌塊建築適應性強,生產工藝簡單,施工簡便,造價較低,還可利用地方材料和工業廢料。建築砌塊有小型、中型、大型之分。
小型砌塊適於人工搬運和砌築,工業化程度較低,靈活方便,使用較廣。中型砌塊可用小型機械吊裝,可節省砌築勞動力。大型砌塊現已被預制大型板材所代替。
2、板材建築
又稱大板建築,是由預制的大型內外牆板、樓板和屋面板等板材裝配而成。它是工業化體系建築中全裝配式建築的主要類型。建築內的設備常採用集中的室內管道配件或盒式衛生間等,以提高裝配化的程度。大板建築的主要缺點是對建築物造型和以及建築物布局有較大的制約性,並且小開間橫向承重的大板建築內部分隔缺少靈活性,在住宅的使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3、盒式建築
從板材建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裝配式建築,這種建築工廠化的程度很高,現場安裝快。一般不但在工廠完成盒子的結構部分,而且內部裝修和設備也都安裝好,甚至可連傢具、地毯等一概安裝齊全,盒子吊裝完成,接好管線後即可使用。
3、骨架板材建築
由預制的骨架和板材組成,承重骨架一般多為重型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也有採用鋼和木作成骨架和板材組合,常用於輕型裝配式建築中。骨架板材建築結構合理,可以減輕建築物的自重,內部分隔靈活,適用於多層和高層的建築。
5、升板和升層建築
板柱結構體系的一種,但施工方法則有所不同。這種建築是在底層混凝土地面上重復澆築各層樓板和屋面板"豎立預制鋼筋混凝土柱子,以柱為導桿,用放在柱子上的油壓千斤頂把樓板和屋面板提升到設計高度,加以固定。外牆可用磚牆、砌塊牆、預制外牆板、輕質組合牆板等;也可以在提升樓板時提升滑動模板、澆築外牆。升板建築施工時大量操作在地面進行,減少高空作業和垂直運輸,節約模板和腳手架,並可減少施工現場面積。
裝配式建築的特點
1、設計形式多樣
目前住宅設計和住房需求脫節,承重牆多,開間小,分隔死,房內空間無法靈活分割。而裝配式房屋"採用大開間靈活分割的方式,住宅採用靈活大開間,其核心問題之一就是要具備配套的輕質隔牆,而輕鋼龍骨配以石膏板或其它輕板恰恰是隔牆和吊頂的最好材料。
2、功能現代化
(1)節能:外牆設有保溫層,可以極大限度地降低冬季採暖和夏季空調的能耗;
(2)隔聲:提高牆體和門窗的密封功能,保溫材料具有吸聲功能使室內有一個安靜的環境,避免外來噪音的干擾;
(3)防火:使用不燃或難燃材料"防止火災的蔓延或波及;
(4)抗震:大量使用輕質材料,降低建築物重量,增加裝配式的柔性連接;
3、製造標准統一
傳統建築物外表面若是依靠現場施工製成多種美觀的圖案,粉刷彩色塗料不出現色差且久不褪色,是十分困難的。但裝配式建築外牆板可以輕易做到這點。況且,工廠在生產過程中,材料的性能都可隨時進行精密控制。
我國發展裝配式建築的前景
裝配式建築在國外是大眾化的產品。而在我國,到2010年前後,在設計、功能、生產、安裝等方面也能夠生產上述條件的裝配式建築。例如,一位需要購買房屋的顧客,走進一家房地產公司,公司按照他的要求就很快能裝配一幢符合要求的住宅。目前我國鋼產量較大,價格也不高,完全可以在建築市場上大量使用。如果採用鋼結構,配以石膏板、輕鋼龍骨、岩棉、彩色外牆板、塑鋼門窗、彩鋼復合板等材料製造裝配式房屋,無論從價格上,還是從功能和舒適性上,都將優於現在的磚混和混凝土結構房屋。並且現在萬科、遠大住工等一批國內企業已經開始積極的推廣裝配式建築,並且有了一定的成果。看來,裝配式建築將是我國房屋建設發展的必然趨勢。
2. 建築結構體系的發展
它們的順序是:砌體結構——》混凝土結構——》鋼結構與組合結構——》膜結構
3. 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築體系形成發展的幾個主要歷史階段是什麼
中國古建木構特徵概說
這里所謂特徵,是指從現存中國古代建築實例中所概括出來的、普遍存在的、不同於西方建築的獨特之處。現存建築實例最早不過唐代,亦即中國建築成熟時期以後直到20世紀初的建築。唐代以前的建築,只能從考古發掘出來的一些建築遺址,以及各種藝術品(如繪畫、雕刻等)所描摹的建築形象等間接資料中知其大略。據此,大致可以歸納為七項,分述如下:
1、使用木材作為主要建築材料 中國古代建築在結構方面盡木材應用之能事,創造出獨特的木結構形式,以此為骨架,既達到實際功能要求,同時又創造出優美的建築形體,以及相應的建築風格。
2、保持構架制原則 以立柱和縱橫梁枋組合成各種形式的梁架(見大木作),使建築物上部荷載均經由梁架、立柱傳遞至基礎。牆壁只起圍護、分隔的作用,不承受荷載,所以門窗等的配置,不受牆壁承重能力的限制,有「牆倒屋不塌」之妙。
3、創造斗拱結構形式 用縱橫相疊的短木和斗形方木相疊而成的向外挑懸的斗拱,本是立柱和橫梁間的過渡構件,逐漸發展成為上下層柱網之間或柱網和屋頂梁架之間的整體構造層,這是中國古代木結構構造的巧妙形式。自唐代以後,斗拱的尺寸日漸減小,但它的構件的組合方式和比例基本沒有改變。因此,建築學界常用它作為判斷建築物年代的一項標志。
4、實行單體建築標准化 中國古代的宮殿、寺廟、住宅等,往往是由若干單體建築結合配置成組群。無論單體建築規模大小,其外觀輪廓均由階基、屋身、屋頂(屋蓋)三部分組成:下面是由磚石砌築的階基,承托著整座房屋;立在階基上的是屋身,由木製柱額作骨架,其間安裝門窗隔扇;上面是用木結構屋架造成的屋頂,屋面做成柔和雅緻的曲線,四周均伸展出屋身以外,上面覆蓋著青灰瓦或琉璃瓦。西方人稱譽中國建築的屋頂是中國建築的冠冕。
歷代殿堂外觀演變
4. 建築結構的歷史與發展趨勢
一、價格趨勢:09年春節過後,建材行業要有一個稍大點的調整期,即回升。但幅度不回大。因為雖然現在國答家拉動內需,大量的基礎建設(主要是公共項目建設)會帶動水泥、鋼材等的回升,但是需求量與08年之前比還是大幅下降,以前投產的建材企業會微利運行。尤其是年底,等今年買地後的部分商品房建設完畢,由於地產商也在觀望,房地產行業建材用量大幅縮水,建材價格會又一次下降。 二、技術趨勢:節能型!無論是基礎建材還是牆體材料等半成品。
我個人認為不錯哦,特別是在農村。現在都只搞那個新農村建設嘛,國家也給予支持,現在好多地方的農村都在蓋房子。當然不一定要建築師之類的,只要和建築有關的什麼評估公司,監理公司呀之類都很好。我男朋友是在建設局的,現在我們這里到處都在蓋房子,看他也挺忙的。建築事業要是做的好那是一輩子不用愁的呀,只要有人在,就得住房子嘛
5. 鋼結構建築的發展
近幾年,鋼結構建築相比於磚混結構建築在環保、節能、高效、工廠化生產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深圳高 325米的地王大廈、上海浦東高421米的金茂大廈、北京的京廣中心、鳥巢、央視新大樓、水立方等大型建築都採用了鋼結構,北京、上海、山東、遼寧、內蒙等省市已開始進行鋼結構住宅試點,其中,北京金宸公寓已被列為建設部住宅鋼結構體系示範工程。高層鋼結構建築屢見不鮮人們預料21世紀是金屬結構的世紀,鋼結構將成為新建築時代的脊樑。人類自 17世紀70年代開始使用生鐵,19世紀初開始使用熟鐵建造橋梁和房屋,鋼結構發展的歷史要比鋼筋混凝土結構發展的歷史悠久,它的生命力也是越來越強。在美國,低層建築如兩層樓以下的非居住型建築市場已有70%以上是建築金屬製品。全世界至今已完成的101幢超高層建築中,鋼筋混凝土結構16幢,純鋼結構 59幢,不同形式的鋼砼混合結構27幢;可以看出鋼結構的發展必將促使建築業、冶金工業、機械工業、汽車工業、農業、石油工業、商業、交通運輸業得到迅速發展。
亞洲最大鋼結構植物館
2013年1月23日,中國青島世園會植物館主體封頂,外形規劃設計為樹葉形狀。植物館工程位於天水路以北,百果山森林公園內,佔地面積2.44公頃,總建築面積22749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築面積13522平方米,地下建築面積9227平方米,是亞洲最大的鋼結構植物館之一,工程總造價為2.93億元 。
因其外形為樹葉形狀,共所需鋼結構約3000噸,拼裝桿件14000多根,焊縫總長17000多米,特製玻璃15000多塊,因此施工難度大,工序極其嚴格。結構現場拼接及焊接任務特別重,吊裝難度特別大,僅現場拼接的鋼結構焊縫總長度就有17000多米,相當於1萬噸常規鋼結構工程的焊接量。 我國年鋼產量超過億噸後,鋼材價格從1995年的價格上降下來了,如鋼結構製作、安裝費(包括材料、製作、運輸、安裝)從1995年的9000-10000元/噸到2000年末為5000-6000元/噸。為了迎接2008年奧運會,北京在未來幾年將投入1800億元來進行體育場館改造、城市基礎工程建設和新建一批高品位住宅和高級賓館,同時北京又屬於地震斷裂帶中為8度地震設防區。因此,鋼結構的建築無疑將成為北京未來建築的主流 。
6. 中國古代建築結構是怎樣的
中國古代建築以木構架為主,構成富有彈性的框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種不同的結構方式。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樑上又抬梁,所以稱為「抬梁式」。宮殿、壇廟、寺院等大型建築物中常採用這種結構方式。
穿斗式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連起來成為排架,然後用枋聯接而成,故稱作穿斗式。多用於民居和較小的建築物。井乾式是用木材交叉堆疊而成的,因其所圍成的空間似井而得名。
中國的這種庭院式的組群布局所造成的藝術效果,與歐洲建築相比,有它獨特的藝術魅力。一座歐洲建築,是比較一目瞭然的。而中國的古建築,卻象一幅中國畫長卷,必須一段段的逐漸展看,不可能同時全部看到。
走進一所中國古建築也只能從一個庭院走進另一個庭院,必須全部走完才能看完。北京的故宮就是最傑出的一個範例,人們從天安門進去,每通過一道門,進入另一庭院;由庭院的這一頭走到那一頭,一院院、一步步景色都在變換,給人以深切的感受。故宮的藝術形象也就深深地留在人們的腦海中了。
向左轉|向右轉
(6)建築結構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襯托性建築的應用,是中國古代宮殿、寺廟等高級建築常用的藝術處理手法。它的作用是襯托主體建築。最早應用的並且很有藝術特色的襯托性建築便是從春秋時代就已開始的建於宮殿正門前的「闕」。到了漢代,除宮殿與陵墓外,祠廟和大中型墳墓也都使用。
在建築思想上,中國古建築體現了明確的禮制思想,注重等級體現:形制、色彩、規模、結構、部件等都有嚴格規定,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建築形態,但是也同時限制了建築的發展。
同時,天人合一思想同樣體現在中國古建築的發展過程中,促進了建築與自然的互相協調與融合。注重建築,城市選址;建造時因地制宜,依山就勢,園林體現尤其明顯,強調風水。
古代建築,雕梁畫棟,墻壁亦往往作圖畫。戰國時期畫事頗盛;漢時宮室,亦多有畫人物故事,善惡畢背,以昭鑒戒;後世所畫則多山水。
7. 骨架結構建築的發展
中國西安 半坡村和臨潼姜寨村等處公元前第5 千紀遺跡,已有用樹干、枝條等桿件構版成住權房的骨架。後來中國傳統的木構架建築是用柱、梁、枋等桿件構成的。歐洲民間長期流傳的密肋式框架房屋也是用木料製成的骨架結構建築。現存古埃及、古希臘遺址中的石柱、石樑,都是古代骨架結構建築的遺物。
1851年,英國用鑄鐵樑柱建成了水晶宮。隨著鋼鐵和水泥生產的發展,鋼鐵和鋼筋混凝土骨架結構建築迅速發展起來。1889年法國建成了跨度 115米的三鉸拱結構的巴黎國際博覽會機械館。
8. 歷史上有哪些巧奪天工的建築結構
趙州橋、應縣木塔、懸空寺等
9. 建築歷史
本文集是中國國內第一部專門發表建築史研究論文之學術叢書,由清華大學創辦於1964年。本回書為第20輯,收入論文答24篇,內容涉及中國古代城市史、古代建築及文獻研究、鄉土建築、近代城市變遷、現代建築設計、建築歷史評論、建築文化研究、東亞建築歷史研究等諸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