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行書歷史意義

行書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2021-02-03 13:46:15

1. 書法在中國歷史政治文化中的影響與作用

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文字的產生是社會進入文明時期的重要標志。中國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是先秦時期的文字,為了記載史實,把長篇文字用刀刻在甲骨上,保存下來。許多文字刻在一片甲骨上,大大小小,錯落有致,不僅能看出並理解文字表達的意思,也能看出文字的排列組合之美,此即為書法藝術的萌芽階段。書法藝術是將書寫放入了審美范疇,不僅僅局限於文字的實用性,更追求書寫的美觀度。
比甲骨文稍晚出現的是金文,金文也叫鍾鼎文。商周是青銅器的時代,青銅器的禮器以鼎為代表,樂器以鍾為代表,「鍾鼎」是青銅器的代名詞。所以,金文即為鑄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較之於甲骨文的纖細,金文稍粗,古樸,有金石氣。後來又產生了石鼓文。石鼓文是我國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稱「石刻之祖」。文字多了,有了較一致的造字原則和風格,書寫也更加講究美觀,逐漸形成大篆體。秦朝時期,秦始皇統一文字,改進大篆體,統一為小篆體。後來,從篆體又發展出隸體,也得到秦始皇的肯定和贊賞,從而得到廣泛地採用。
漢朝是隸書大盛的時代,更是漢字書法發展史上關鍵性的一代。漢代四百多年間社會穩定繁榮,文化藝術得到空前發展,於是兩漢時期成為了書法史上繼往開來的關鍵時期,朝著使用簡便、字體美觀方面發展,書體流派紛呈、風格多樣。在隸書成熟的同時,又出現了破體的隸變,發展而成為章草,行書,真書也已萌芽。到了三國時期則是隸楷並存。魏晉時期楷、行、草三書盛行,奠定了現代書體的格局。晉代後書法理論發展起來,推動了書法藝術水平的提高。
被稱為書聖的王羲之是魏晉時期書家的代表人物。王羲之完善了楷、行、草的今體書法,被歷代奉為楷書的楷模,「天下第一行書」。他的代表作有楷書《黃庭經》、行書《蘭亭序》、草書《十七帖》等。王羲之的書法在當時便為人所珍愛。《晉書·王羲之傳》上載,某日王羲之在蕺山遇見一位老嫗兜售六角扇,他在老嫗的每把扇子上題了五個字,交代但言出自王羲之手筆,可得一百錢,老嫗依言而行,一時眾人競相購之。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後來也成為了著名的書法家,與父齊名,史稱為「二王」。
唐朝建立後,有一百多年的社會安定繁榮。唐太宗李世民愛好書法,對王羲之書法的推崇,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贊其書法是「盡善盡美」、「古今第一」。唐太宗以重金向民間收購王羲之的書法達三千六百幅,又設立了「書學」,成為科舉考試中的科目之一。
唐代也是書法藝術得到空前發展的時期。當時的代表人物有歐陽詢,以楷書見長,被譽為「翰墨之冠」,行、草體亦很有建樹,他學習王羲之各種字體,創建出自己的藝術風格。其代表作以楷書《九成宮醴泉銘》、行書《夢奠帖》、《張翰帖》等最為著名。
到了中唐時期,書法的發展出現了高潮。以顏真卿和柳公權為代表的書法家開創了端莊豐滿、遒勁雄偉的新局面。
顏真卿的書法被評為「納古法於新意中,生新法於古意之外」,他開創了一派新書風,被稱為「顏體書風」。安史之亂中,顏氏家族有30多人被殺,他含淚為年少慘死的侄兒季明寫了一篇《祭侄文稿》,神采飛動,筆勢雄奇,姿態橫生,得自然之妙,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
柳公權受顏真卿書體的影響很大,筆筆有神、字字有骨,後人以「顏柳」並提,且有「顏筋柳骨」之說,此二體也成為了初習書法者的范體。柳公權的書法以精於點畫、謹於間架、法度森嚴而著稱,歷代書論者對柳體評價很高,論之為「廟唐氣象」。柳的傳世書跡很多,傳世墨跡有《送梨帖題跋》,碑刻有《金剛經碑》、《玄秘塔碑》等。
到了宋朝,宋太祖並不十分重視書法藝術。宋太宗即位後,征購前朝帝王名臣的墨帖並加以編輯拓印,賜給大臣。編輯拓印的質量本不高,宋人學帖的水平更不高,加上科舉制度興盛,寫字力求勻稱工整,書法藝術的個性遂被淹沒。直至宋仁宗到宋神宗之間(1021-1070年),出現了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四位書法家,他們提出「上學六朝,不守唐人窠臼」,主張摒除帖學,形成宋書「尚意」的獨特風格,亦令當時的書法藝術界為之一振。
在多年戰亂之後,六朝的書法藝術處於衰微狀態。就在這個改朝換代的時期,誕生了著名的書法家趙孟頫。趙一改宋朝帖學不求真跡之風,主張嚴守古法,一絲不苟,推動了復古潮流,使沉積多時的書法藝術界重顯活力,因此有人把他比作晉之王羲之、唐之顏真卿。其代表作有《千字文》、《洛神賦》等。然而獨木難成林,當時的書法藝術終難成氣候,元朝的書法藝術並未得到多大的發展。
明朝的皇帝多愛書法,規定凡朝廷詔敕都要讓擅長書法者抄寫,凡能為朝廷寫內制、外製者可得官職。當時流行於館閣及科舉考場的「館閣體」,雖方正光潔但拘謹刻板,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書法藝術的發展。
清朝仍舊學帖之風盛行,書法處於止步不前的狀態。到清中晚期,大興碑學,許多書法家碑帖並習,參以己意,寫出了個人風格,篆、隸、行、楷等諸體書法藝術都得到空前的發展,還發展了與書法藝術緊密結合的篆刻藝術。一幅書法作品加上開頭的起首章和結尾的名號章,黑色的書法加紅色印章的點綴,顯得更加美觀,這也是書法藝術的特殊成就之一。

2. 行書的發展是怎樣的



以韻取勝——東晉行書:晉代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後人常把晉書與唐詩、宋詞、元曲相提並論,足見晉代書法的高度。王羲之(303—361年),字逸少,山東琅琊(臨沂)人。曾任秘書郎、右軍將軍和會稽內史,人稱王右軍。王羲之學書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師從衛夫人,學習正楷;第二個階段,師從王廉,學習正楷和行書;第三個階段,學習鍾繇、張芝書法。王羲之書法楷、行、草三體俱精,但成就最大的是行書。據史載,他的書法作品有400餘件,但沒有一件留傳。今天所能看到的王羲之的作品都是後人的摹本。
秀壯並存——唐代行書:唐代行書由兩個系統組成。一個系統是王羲之書風,以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陸柬之和柳公權為代表,他們結合「尚法」,創作著規范化的書法作品。另一個系統是顏真卿、李北海書風,走的是一條創新求變的道路。二王書風在唐代表現最甚。唐代建立後,唐太宗李世民重視書法,並且極力推崇王羲之。他對王羲之書法的提倡主要表現在:第一,親自為王羲之寫傳。第二,廣泛搜羅王羲之書法,派書家鑒定真偽,對真跡響拓臨摹,然後把臨摹品分賜朝中大臣。今天所能見到的《蘭亭序》摹本就有馮承素摹本、褚遂良摹本、歐陽詢摹本等多種。第三,撰《聖教序》,由懷仁匯集王羲之字跡,摹刻上石,這就是著名的《集王聖教序》帖。《集王聖教序》可謂是集字帖之祖。第四,以一手飄逸的具有王羲之書法體格的行書,留下了《晉祠銘》和《溫泉銘》,這對推廣王羲之書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正因為李世民以帝王之力提倡王羲之書法,所以,唐代掀起了一股研究王羲之書法的熱潮,也形成了以歐陽詢、褚遂良、虞世南、陸柬之、柳公權為代表的王羲之書風的行書書家群。
承上啟下——五代(十國)行書:書法發展到唐代,字體演變的任務已告完成。因此,有人將書法史分為兩個階段:唐前和唐後。唐前是尋找書法規律的時代,唐後是學習晉唐書法,擺脫晉唐書法的時代。五代十國是一個緊隨唐代的朝代,它歷時54年的短暫歷史使五代書家難以有大的成就,但五代書法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作為唐代書法與宋代書法的橋梁,既是前代書風的總結,又是後代書風的先聲。楊凝式(873—954年),字景度,號虛白,別署希維居士,陝西華陰人。官至太子太保,人稱楊少師。又因其佯狂,被稱為「楊瘋子」。他的行書受二王、顏真卿、歐陽詢書法的影響。行楷《韭花帖》字態、體態整潔秀雅,二王精髓畢現,魏晉風神十足。行草《盧鴻草堂十志圖跋》,深得顏真卿《祭侄稿》和《爭坐位帖》筆意,線條圓轉,字行茂密。
尚意為先——宋代行書:行書為動態書體,揮灑起來比楷書隨意,因而也更能抒發書家的情性。行書的這種抒情達性也正好暗合了宋代書家的身份構成。宋書尚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有:其一是重文輕武的政策;其二是宋太宗淳化年間的《淳化閣帖》。《淳化閣帖》不包括碑,匯編在內的都是前人的書翰、尺牘。它共由十卷組成,二王書法在十卷中佔去了一半,而二王書法大多為行草。這就為宋代書法家提供了習書的範本,也突出了二王書法在《淳化閣帖》中的重要性。楷書在宋代遭到了冷落,而行書卻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宋代書家的成就也就表現在行書的創新上。
繼而復生——元代行書:元代是蒙古族建立的朝代。元初的皇帝們用武力來穩定社會,但武力卻征服不了具有幾千年發展歷史的包括書法在內的漢文化。因此,到了仁宗、英宗時,除了加強政治統治以外,在文化上開始向漢族學習,並提拔漢族官員,使蒙族文化與漢族文化同化。天歷初年,還設置「奎章閣』』,任命柯九思為鑒書博士。元代書法較之南宋有了發展,也出現了一些少數民族書法家。元代少數民族書家數量之多,在中國書法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流派紛呈——明代行書:明代帝王雅好書法,詔求四方善書之士寫「外製」,挑其中最能者留在翰林院寫「內制」,授予「中書舍人」。還推選黃淮等28人專門學習二王書法。仁宗喜歡摹習《蘭亭序》,神宗隨身攜帶王獻之《鴨頭丸帖》,說明當時學書風氣之盛。明代帖學盛行,出現了《泉州帖》、《停雲館帖》、《戲鴻堂帖》、《真賞齋帖》、《崇蘭館帖》等。由於皇帝的提倡,加上帖學的發達,明代的行書得到了發展。
多元取向——清代行書:清代行書可分為三派:狂放派、帖學派和碑學派。狂放派是明代末年表現主義書風的延續,代表書家為傅山。帖學派是壟斷清初書壇的一個流派。清初,康熙皇帝喜愛董其昌書法,派人四處搜求董書。上有所好,下必甚矣。一時間,天下盡學董書。到了乾隆時,乾隆帝偏愛趙孟頫書法,並到處御題刻石,朝掀起了一股學習趙孟頫書法的熱潮。有人曾將清初書壇劃分為董書時代和趙書時代,便是從上述的事實出發的。但董書和趙書都屬於帖學一系,所以,將它合為帖學派。帖學派的代表人物有梁同書、劉墉、王文治、張照等。碑學派和帖學派之間的年代分界是嘉慶、道光年間。嘉慶、道光之前書法多為帖學派,嘉慶、道光之後書法碑學派才魚貫而出。

3. 中國書法的歷史

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漢字的書寫藝術,在書法的萌芽時期(殷商至漢末三國),文字經歷由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隸(八分)、草書、行書、真書等階段,依次演進。

在書法的明朗時期(晉南北朝至隋唐),書法藝術進入了新的境界。由篆隸趨從於簡易的草行和真書,它們成為該時期的主流風格。

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出現使書法藝術大放異彩,他的藝術成就傳至唐朝倍受推崇。同時,唐代一群書法家蜂擁而起,如:虞世南、歐陽詢、楮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大名家。

在書法造詣上各有千秋、風格多樣。經歷宋、元、明、清,中國書法成為一個民族符號,代表了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永恆魅力。

(3)行書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書法史上的著名字體:

1、隸書

隸書,有秦隸、漢隸等,一般認為由篆書發展而來,字形多呈寬扁,橫畫長而豎畫短,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

根據出土簡牘,隸書始創於秦朝,傳說程邈作隸,漢隸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上承篆書傳統,下開魏晉、南北朝,對後世書法有不可小覷的影響,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2、楷書

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這種漢字字體端正,就是現代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

楷書也是一種官名。《新唐書·百官志二》記中書省史館有楷書二十人,寫國史楷書十八人。楷書作為官名也稱作楷書手,掌繕寫之事,在同一機構中並置,因具體分工有所不同。《通典·職官二十二》記楷書手為流外勛品官。宋代無楷書手之稱,惟稱楷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書法

4. 簡述《蘭亭序》的歷史影響

《蘭亭序來》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源飄逸,字字精妙,點畫猶如舞蹈,有如神人相助而成,被歷代書界奉為極品。宋代書法大家米芾稱其為「中國行書第一帖」。後世但凡學習行書之人,都會傾心於蘭亭不能自拔。《蘭亭序》洋洋灑灑跳舞一般的筆法真是讓吾等後輩習書者望而生嘆,贊嘆於王羲之出神入化的書法技藝,贊嘆於王羲之如水般流暢的文采。——常識文學篇。

5. 王羲之在歷史上有佝重要意義

羲之樹立了行書發展中史上的第一個里程碑。 「王體」書法,行草最為強內項。在完成漢字書體演容變,真、行、草三體俱備的魏晉時代,王羲之的主要成就和貢獻還是表現在行書和草書上。他的行書開宗立派,在行書的定型、美化和完善的發展過程中,承上啟下,揭開了新的一頁。他所創造的「若斷若連、如斜反正」的新體,開一代新風。婉麗多姿、道法自然,風流瀟灑,是典型的魏晉風度,為行書的創作樹立了美的典範。其代表作有《蘭亭序》、《平安帖》、《姨母帖》、《孔侍帖》、《快雪時晴帖》、《得示帖》等,均被後人稱之為「神品」。他的出現,對我國書法藝術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6. 你喜歡哪一種字體,請說明理由,你認為為漢字的發展有什麼歷史意義

楷書。原因:
其一,整齊一律。楷書章法的整體感,首先是整齊,字的排列形式是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等距,給人一穩定、莊重的視覺效果,這種形式最適合嚴格意義的楷書。結字的寬窄、長短不同的造型產生局部參差變化,便整齊一律而不呆板拘謹的楷書不會出現不和諧或單調之弊。
其二,多樣統一。趙體楷書的最大特點是帶有行書的成分,筆法多變,因字賦形,不刻意布置,在多樣性、變化性中有著十分和諧統一的關系。給人的感受是靜中有動,字中融情。一件書法藝術品首先感染人的是其整體效果,而整體是由無數個局部構成。因此,在布置章法時,不應該忽略每個字的細節,諸如字的造型、長短、欹正的變化,輕重的節奏感等,都需要慎重地考慮,嚴密地設計,並且要堅持不懈地經過較長時期磨練,始能自由地進行章法處理,表現出一種似乎沒有設計的設計美,達到書法藝術的較高境界。
我認為漢字的發展的歷史意義是: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漢字是中華名族最自豪的文化了.漢字如同是歷史的見證,從甲骨文到小篆,隸書再到後來的楷書,這無疑是歷史的瑰寶.研究漢字的發展歷史,就是好像我們去尋根,我們去尋找我們現在漢字一筆一劃得來的緣由.列如「臣」為何要這樣寫,從古至今有哪些改變,這些有這樣的改變的原因又是什麼.我們研究漢字發展史,還可以了解當時人們的文化交流.
漢字的發展史能為漢字文化的研究,指明一條道路,對漢字發展了解是研究漢字的基礎.如果沒有對漢字發展史的研究,那麼對漢字研究是虛的,沒有根源的東西.

7. 顏真卿的書法對後世有何歷史傳承意義

他的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並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但是顏真卿的書法用筆肥愚,行筆衄挫不爽落,書法藝術尖端的」飛白書「於顏氏而不顯;東晉衛夫人《筆陣圖》:」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但是顏魯公的書法雖然肥厚,但是豐潤飽滿,端莊尊重,絕對不是所謂的"墨豬",顏體楷書,於圓滿中見筋骨,筆力雄健,力沉勢足,大氣磅礴,樹立了一代新風。如果說在中國書壇上還有誰能和書聖王羲之並肩而立的話,也只有顏真卿有這個聲望與影響力了。他的行書遒勁鬱勃這種風格也體現了大唐帝國繁盛的風度,並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故而被後世譽為「天下第二行書」他的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並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顏真卿用筆勻而藏鋒,內剛勁而外溫潤,字的曲折出圓而有力。歐陽修曾說:「顏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嚴尊重,人初見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愛也。其見寶於世者有必多,然雖多而不厭也。」朱長文贊其書:「點如墜石,畫如夏雲,鉤如屈金,戈如發弩,縱橫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獻以來,未有如公者也。」顏體書對後世書法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唐以後很多名家,都從顏真卿變法成功中汲取經驗。尤其是行草,。蘇軾曾雲:「詩至於杜子美,文至於韓退之,畫至於吳道子,書至於顏魯公,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盡矣。」(《東坡題跋》)比較端莊遒勁還有《顏勤禮碑》也是他的作品,但筆畫細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樣。《顏氏家廟碑》,書法筋力豐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與其早年時期的作品相比更加渾厚大氣,乃晚年之代表作。顏真卿的書法初學禇遂良,後又得筆法於張旭,徹底擺脫了初唐的風范,創造了新的時代書風。顏真卿的真書雄秀端莊,結字由初唐的瘦長變為方形,方中見圓,具有向心力。用筆渾厚強勁,善用中鋒筆法,饒有筋骨,亦有鋒芒,一般橫畫略細,豎畫、點、撇與捺略粗。這一書風,大氣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氣象。他的行草書,遒勁有力、真情流露,結構沉著,點畫飛揚,在王派之後為行草書開一生面。傳世作品以碑刻最多,楷書有《多寶塔感應碑》《麻姑仙壇記》《東方朔畫像碑》《顏勤禮碑》《顏氏家廟碑》等,行書有《爭座位稿》,書跡有《自書告身》《祭侄季明文稿》。詩文後人編輯有《顏魯公文集》15卷,並著有《韻海鏡源》等。

8. 春字行書的意義

行書是在隸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

9. 馬體書法有什麼歷史意義~

馬體,也叫馬書、馬書體和馬體書法,是當代書法家馬永安所創作的一種新書體。馬體,2009年被中國書法新天地研究中心取名叫「馬氏書法」,入編《現代書譜》。2010年2月13日經專家論證,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版權局批 准注冊登記,正式命名《馬體書法》,被稱作「第六書體」。

馬體書法改寫了中國書法史關於馬永安先生的書法精神與藝術



幾千年來,中國漢字的書寫,形成了完整而嚴謹的規范體系,歷代書法家都是小心翼翼地沿襲前人的古訓成說,不敢越雷池一步。子子孫孫,孫孫子子, 翻來覆去還是《蘭亭序》和《多寶塔》,總是那幾個範本。因此,成規的束縛與書體的單調,致使書法千人一面,書壇沉寂而缺少活力。馬氏書體的誕生,可謂橫空出世,轟然一聲巨響,劃破了書壇幾千年的寂靜,照亮了書壇沉寂的夜空。馬氏書體從點畫結構,到使轉到取勢,都刷新了書法,刷新了世紀。馬氏書體與傳統的書寫習慣截然相反,且點畫靈動凝重,誇張高妙,極富藝術張力。可謂,反其道得「道」。聽起來象一個神話,然面卻是一個偉大的事實!



第六種書體誕生

我們把馬氏書體和傳統的行書、草書、隸書、篆書和楷書五種書體進行了嚴謹縝密的比照,發現馬氏書體或許帶有五種書體的痕跡,就象行書帶有楷書的痕跡,草書帶有行書的痕跡。但是,五種書體中,哪一種書體都涵概不了馬氏書體,甚至相去甚遠,甚至截然相反。它和任何一種書體的距離的跨度,都遠遠超過和大於行書和楷書,行書和草書之間的距離和跨度。而且,馬氏書體小到毛發,大到宇宙,都是反其道而行。因此,其結果必然是一個全新的面貌。至此,我們宣布:繼行書、草書、隸書、篆書和楷書五種藝術書體之後,第六種書體馬氏書體已經誕生!至此,幾千年的尋覓和懷疑,終究有了結論和結果。馬氏書體的誕生以鐵一般的事實,證實了第六種書體的存在!

然而,我們為此走過了幾千年!

10. 魏體行書的歷史影響:

書法藝術所以有強大的魅力和生命力,不僅在於其久遠而輝煌的歷史,更在於書法長河專中不斷匯入的新流,不屬斷激起的新的浪花。魄力雄強、氣象渾穆之魏碑,一經與峻逸秀勁、絢爛多姿之行書相結合,便如一股澎湃的巨流,湧入書法藝術的長河之中,激起了一個接一個的波瀾,打破了「帖學」的一統天下,為一度趨於凋零的書壇,帶來了勃勃生機。代代沿襲、一脈相承、千餘年來無容置疑的「正統行書」顯得有些纖弱、單薄、蒼白了。一些鄙視北碑的守舊派人物,不得不靜下心來,重新認識一下「碑派」。一批有識之士,從中得到了啟迪,獲取了營養,在承襲前賢的基礎上,以既有強烈個性,又具濃郁時代氣息的書風烜赫於當代書壇。可以想見,隨著時間的推移,魏體行書和在同一時期被繼承並發展了的篆書、隸書以及篆刻藝術一樣,必將愈來愈顯示出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和強勁而璀璨的生命力。

閱讀全文

與行書歷史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