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獨特的中國革命道路的歷史意義
1.農村包圍城市革命發展道路理論,揭示了中國革命發展的規律,指導中國革命取得了最後的勝利.毛澤東指出:不論做什麼事情,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質,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關聯,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規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中國革命有其自身特殊的發展規律,這種特殊的發展規律根源於中國獨特的國情,農村包圍城市革命發展道路理論正是建立在對中國國情准確的把握和認識的基礎上.
2.農村包圍城市革命發展道路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暴力革命的學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人民革命斗爭提供了重要經驗.暴力革命是社會革命的基本形式,馬克思主義認為,無產階級革命的中心任務和最高形式是武裝奪取政權.但是,各國的具體情況不同,離開自己國家的實際談馬克思主義,沒有意義,各國用什麼方式達到目的,應當由各個國家的工人階級自己選擇決定.馬克思曾經指出:「工人總有一天必須奪取政權,以便建立一個新的勞動組織;……但是,我們從來沒有斷言,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到處都應該採取同樣的手段.我們知道,必須考慮到各國的制度、風俗和傳統;我們也不否認,有些國家,像美國、英國,……工人可能用和平手段達到自己的目的.」如何把馬克思主義的一般原則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是擺在中國共產黨人面前的一項艱巨而緊迫的任務,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勇敢地接受了這一挑戰,並且作出了正確的判斷.
3.農村包圍城市革命道路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光輝典範,是毛澤東思想形成的重要標志.毛澤東說:「不研究中國的特點,而去搬外國的東西,就不能解決中國的問題.」「我們要把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國來,在中國創造出一些新的東西.只有一般的理論,不用於中國的實際,打不得敵人.但如果把理論用到實際上去,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方法來解決中國問題,創造些新的東西,這樣就用得了.」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就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過程,就是中國革命不斷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的過程.農村包圍城市革命發展道路的開辟,實現了中國革命由城市向鄉村的歷史性轉變,保存和發展了革命力量.
4.農村包圍城市革命發展道路理論,對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起到了啟迪作用.毛澤東指出:「任何外國的經驗,只能作參考,不能當作教條.一定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本國的具體情況這兩個方面結合起來.」1982年9月鄧小平說:「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無論革命還是建設,都要注意學習和借鑒外國經驗.但是,照抄照搬別國經驗、別國模式,從來不能得到成功.這方面我們有過不少教訓.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8].」1984年10月,鄧小平又一次強調指出:「中國革命的成功,是毛澤東同志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六年來,中國農村就是根據這樣的原則,取得成功的.最近通過的以城市為重點的改革的決定,也是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這是我們吃了苦頭總結出來的經驗.」
Ⅱ 社會主義革命歷史意義論文
俄國社會主義革命的意思:
1,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開辟了人類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新時代,使馬克思列寧主義傳遍世界,極大的震撼了資本主義世界.
2,十月革命向全世界宣告嶄新的社會制度由理想變為現實.它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消滅剝削和壓迫的不平等社會,第一次嘗試建設公平正義共同富裕的美好社會.
3,十月革命沉重的打擊了帝國主義的統治,極大的鼓舞了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和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指出了十月革命對中國的影響:「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十月革命幫助了全世界的也幫助了中國的先進分子,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走俄國人的路——這就是結論.」
4,改變了俄國歷史的發展方向,用社會主義方式改造俄國的道路,對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世界由此進入了現代史階段.
中國的社會主義革命三大改造的意義:
社會主義改造是中國共產黨在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政權後,進行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和平的社會主義革命.它主要包括三大改造,即對個體農業、個體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社會主義改造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徹底的變化.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所謂至少要100年才能完成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也從這個時候開始算起.
社會主義制度有著無比的優越性 ,作為共產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社會,是針對資本主義的弊病而產生的一種嶄新的社會制度.現實社會主義發展的實踐證明,社會主義制度具有無比的優越性.
第一,社會主義的產生,徹底改變了人民群眾受壓迫受剝削的社會地位,無產階級
和勞動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從根本上保證了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一切愛國人士管理國家、社會事務的權力和他們的民主權利.
第二,社會主義不是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礎上,而主要是在公有制的基礎上發展生產
力,從根本上解決了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從而為生產力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
第三,社會主義提倡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分配方式,不斷擴大社會福利,實現社會平等,避免兩極分化.
第四,資本主義的發展,建立在對內剝削、對外掠奪的基礎上,並用低價商品摧毀弱小國家的民族企業,用堅船利炮把它們變為自己的附屬,尤其是對第三世界國家實行不等價交換.而我們的社會主義,主要靠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實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通過充分利用本土資源,不斷完善和發展自己.
為什麼說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建立起來了?
答:(1)1949年我國建立起來的是新民主主義社會,這是一個過渡性質的社會.(2)在我國新民主主義社會中,雖然在社會主義性質國營經濟居於領導地位,但非社會主義的經濟仍佔有很大比重.(3)社會主義革命在經濟領域里的任務,就是發展社會主義成分,把個體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改變成社會主義經濟.(4)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是我國社會主義基本建立,社會主義革命取得歷史性勝利的重要標志.
Ⅲ 革命對歷史發展的作用(急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Ⅳ 中國革命的發展歷史
中國近現代史從1840年開始到1949年結束。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但都屬於資產階級革命的范疇。
1851年的太平天國運動和之後的義和團運動,是農民階級反抗帝國主義侵略、反抗封建主義壓迫的革命運動,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
1898年戊戌變法,資產階級維新派登上歷史的舞台,由於資產階級的軟弱,缺乏堅強的組織領導,帝國主義列強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變法只持續了103天,史稱「百日維新」。
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在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它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沉痛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
1919年五四運動標志著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第一次國共合作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的高漲。國共合作破裂後,中國共產黨為反抗國民黨統治,進行工農武裝革命,開始了中國革命道路的艱難探索。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 抗日戰爭和全國解放戰爭四個階段,終於在1948年推翻了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府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1949年,第一屆中國人民政協會召開,標志著中國人民民主革命的偉大勝利。
Ⅳ 尼德蘭革命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德蘭革命是歷史上第一次勝利的資產階級革命,這次革命推翻了西班牙的專制統治,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在封建歐洲打開了第一道缺口,為資本主義的發展開辟了道路,為歷史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是有深遠歷史意義的。尼德蘭革命以加爾文教派為旗幟,在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領導下,主要是依靠人民群眾,特別是城市平民的積極斗爭取得勝利的,革命的勝利說明在人民群眾充分發動起來的革命戰爭中,小國可以打敗大國,弱國可以打敗強國,新生力量必然戰勝反動力量。由於革命的勝利,尼德蘭北方獲得了民族獨立、政治民主和宗教自由。但由於領導革命的是資產階級和新貴族,他們和封建制度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以國外貿易和手工工場為基礎的資產階級還不成熟,他們在斗爭中不堅決,因此,反封建斗爭不能徹底勝利。反西班牙統治的斗爭,只在北方各省獲得成功,南方仍然處在西班牙統治之下。無論是全國的三級會議還是各省市的會議,都只代表少數在資產階級和貴族的利益。封建土地所有制沒有徹底摧毀,農民沒有分到土地,對工業資本的發展起了限製作用。這次革命的成就,遠不能同17世紀英國革命相比,更不能同18世紀的法國革命相比。「1789年的革命只有1648年的革命來做它的原型(至少就歐洲來說),而1648年的革命,則只有尼德蘭人反對西班牙的起義來做它的原型。這兩次革命中的每一次革命,都比自己的原型向前邁進了一個世紀;不僅在時間上如此,而且在內容上也如此。」17世紀前期荷蘭經濟的發展和對外殖民掠奪尼德蘭革命後成立的聯省共和國以荷蘭省經濟最為發達,它提供全國財政開支的57%。荷蘭省還是全國政治中心,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設在這里。故聯省共和國又稱荷蘭共和國。
17世紀前期,荷蘭資本主義經濟獲得迅速發展,呢絨業、麻織業、絲織業及陶瓷業等均在國際上享有盛名。迄17世紀初,英國的呢絨還要靠荷蘭最後加工和染色,荷蘭從事諒項職業的工人達數千人。荷蘭的造船業尤為發達,居當時世界的首位。當時荷蘭商船的噸數占歐洲總噸數的3/4。荷蘭為西班牙造大型船,向英國供應平底船、漁船和運煤船。
荷蘭資本主義發展的特點是商業超過工業,對外貿易超過本國貿易。17世紀初,重要港埠阿姆斯特丹,已勝過安特衛普,有居民10萬。它不僅是荷蘭的經濟中心,也是國際貿易和金融中心。港內每天停泊的船隻達兩千艘以上,轉銷東方、北歐和中歐的各種商品。荷蘭的商船航遍世界各地,商船多達一萬多艘,替許多國家轉運商品,甚至英國殖民地的商品也由荷蘭船隻運輸,所以荷蘭有「海上馬車夫」之稱。1609年,荷蘭創辦了歐洲第一個資本主義類型的銀行——阿姆斯特丹銀行,其勢力伸展到荷蘭境外,經營大規模的存款和信貸業務。
17世紀前期,荷蘭已擁有龐大的殖民地。對殖民地的血腥掠奪是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重要手段。早在16世紀末年,荷蘭就已開始了海外殖民侵略。它逐漸排擠了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國在東方的勢力,把貿易權奪到自己手裡。1597年,荷蘭商業遠征隊首次到達印度,此後繼續東進到爪哇和摩鹿加群島。1602年成立的荷屬東印度公司,享有印度洋和太平洋貿易的獨占權。它先後排擠了西班牙和葡萄牙。英屬東印度公司和它相比,資本額要少十幾倍。它以巴達維亞為大本營,先後佔領爪哇、摩鹿加、錫蘭為殖民地。在印度、馬來亞、澳大利亞建殖民據點,還侵佔了重要的戰略據點模里西斯等地。這個公司特別注意榨取盛產香料的摩鹿加群島,採用直接掠奪、強迫貢納或不等價交換等各種卑鄙手段搜刮當地財富,利潤達幾百倍。為了保持歐洲市場上香料的高昂價格,有時焚毀大批寶貴的產品。荷蘭殖民者野蠻地屠殺當地居民,或掠賣為奴,把強占的土地開辟為種植園,使用奴隸勞動。馬克思在論述荷蘭的殖民政策時曾尖銳指出:「荷蘭——它是17世紀標準的資本主義國家——經營殖民地的歷史,『展示出一幅背信棄義、賄賂、殘殺和卑鄙行為的絕妙圖畫』。」「他們走到哪裡,那裡就變得一片荒蕪,人煙稀少。」
荷蘭在西方也建立了殖民地。1621年,創辦西印度公司,從西班牙手裡奪取了西印度的一些島嶼。1622年,佔領了北美洲東岸的土地,建立新阿姆斯特丹城(1674年被英奪取改名為新約克,即今美國紐約)。1648年,荷蘭殖民者從非洲南端排擠了葡萄牙人,將該地區變為荷屬「海角殖民地」。17世紀中葉,荷蘭幾乎控制了德國的對外貿易。在對俄國的進出口貿易中,荷蘭排擠了英國而居首位,是波羅的海貿易的主人,該地區70%的貿易為荷蘭人所控制。
荷蘭商船當時也曾出現在我國東南沿海。1624年,荷蘭殖民者開始侵入我國領土台灣,先在安平建立據點,然後逐步擴大佔領范圍。荷蘭殖民者的侵略行徑,受到島上的漢族和高山族人民的強烈抵抗,多次起兵痛擊侵略者。1661—1662年,我國東南沿海人民在民族英雄鄭成功的領導下,把荷蘭侵略者全部驅逐出去,收復了台灣。
17世紀的荷蘭共和國是一個聯邦國家,它有兩個首都,政治首都海牙和經濟首都阿姆斯特丹,都設在荷蘭省。荷蘭的政治制度具有半共和、半專制的性質。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是三級會議,常設機構是國務會議。國務會議共由12名委員組成,按各省納稅數量的多寡決定所出委員的人數,因荷蘭和西蘭兩省納稅最多,故出五名委員,實際左右著國務會議。三級會議由各省的資產階級、教士和貴族的代表組成,有立法、決定賦稅、宣戰、媾和、處理重要國務之權。各省不論代表人數的多寡,都只有一票表決權;對重要問題的決議,必須一致通過才有效。國務會議的首腦是執政,由奧蘭治家族世襲。三級會議中各省代表的意見分歧時,由執政協調,如協調仍不能取得一致,執政可行使最高職權進行仲裁,作出決定。
資產階級在荷蘭的三級會議中起著主導作用,因此它具有共和性質。但荷蘭的執政與貴族的聯系遠較同資產階級密切,他在貴族與資產階級發生利害沖突時,通常是反映貴族集團的利益和要求,因而荷蘭的政治制度又有貴族專制的性質。
荷蘭各省在處理本省內部事務時享有廣泛的自治權。各省經濟發展狀況不一,其三級會議的社會成分和作用也不盡相同,如荷蘭省的三級會議,貴族勢力微弱,大資產階級占絕對優勢;東部的格利德恩和奧維依謝爾,則是貴族佔多數。
17世紀的荷蘭,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海外殖民掠奪的加劇,國內的階級矛盾也尖銳起來。掌握國家政權的大資產階級和貴族,他們的對內政策是公開反民主的。人民群眾在政治上無權,國家和軍隊的巨額開支的主要負擔,都通過間接稅壓在他們身上。資本家把從殖民地掠奪來的財富,在本國轉化為資本,加強了對工人的剝削。荷蘭工人的工作日長達12—16小時,工資低微。手工工場里大量僱用女工和童工。許多工人家庭,掙扎在飢餓線上。馬克思在說明17世紀中葉荷蘭的情況時講道:「荷蘭的人民群眾在1648年就已經比歐洲所有其他國家的人民群眾更加勞動過度,更加貧困,更加遭受殘酷的壓迫。」
革命勝利後的荷蘭,農村仍保留一定程度的封建殘余,特別是落後的東部農業省份,封建土地所有制仍舊存在,一部分貴族還享有特權,剝削農民群眾。
因此,17世紀荷蘭的階級矛盾仍十分尖銳。農民不時掀起暴動,雇傭工人和小手工業者組成工會,為要求提高工資,改善勞動條件,多次採取獨立行動,向資本家展開斗爭。
Ⅵ 這三件大事情對中國的革命發展分別有什麼歷史意義
五四運動是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運動、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和新文化運動,回它標志著中國民主革命進入一個答嶄新的階段。這次運動高舉愛國主義的旗幟,弘揚民主、科學的精神,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在思想上和幹部上准備了條件。五四運動是中國革命史上劃時代的事件,是我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
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口號是民主和科學。新文化運動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號,這是戊戌變法時期的維新派和辛亥革命時期的革命派所不敢說的,是中國近代史上未曾有過的思想解放運動,它為適合中國社會需要的新思潮的傳播開辟了道路,為五四運動的發動作了思想准備。
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從此走上獨立,民主,統一的 道路,開始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期。新中國的成立,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的反抗斗爭
Ⅶ 中國革命新道路理論對中國革命的歷史意義以及對改革開放的現實意義
歷史意義
1、農村包圍城市革命道路的開辟,實現了中國革命由城市向農村的歷史性轉變,保存和發展了革命力量;
2、揭示了中國革命發展的規律,指導中國革命取得了最後勝利;
3、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暴力革命的學說;
4、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光輝典範,是毛澤東思想形成的重要標志。
現實意義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綜合國力之所以發展的如此飛快,經濟實力如此壯大,這與我國正確的指導思想是分不開的.正是因為黨中央堅持客觀,符合我國國情的指導思想,中國才一步步走向強大.
所以凡事要立足國情,一切從實際出發!
Ⅷ 中國革命第一步有什麼歷史意義
開始覺醒,探索革命得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