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公務員的發展歷史

公務員的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15 18:36:12

① 公務員考試的歷史

是鄧小平說的「凡進必考」,是90年代開始公務員考試的,剛開始還不完善,考的不像現在這么行測跟申論的,大概是1999年2000年基本固定下來行測跟申論這么個考試形式的。

② 我國公務員制度的歷史

清代之前包括以宰相制度為主的中央樞機構和相應的中央行政管理機制(專如秦漢的三公九卿和後來的三屬公六部)、行政監察制度,以郡縣制為結構形式的地方行政制度。從清末新政開始改革官僚制度,如廢除科舉,對留學歸國的大學生與國內大、中學校的畢業生進行考試後授予官職。

③ 國家公務員制度起源於

現代意義上的公務員制度,最初形成於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國家公務員制度的出現,是人事行政制度走向現代化的標志。我國的公務員制度與西方文官制度如果以英國1855年5月21日公布的《關於錄用王國政府文官的樞密院令》作為現代公務員制度(也稱文官制度)正式確立的標志,到20世紀80年代,公務員制度的歷史不過130多年。公務員制度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共同成果,比如,中國的科舉制度便為其注入大量經驗。經歷100多年發展的公務員制度,引入、發展、創造出許多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規律的管理方法、管理制度,如分類管理體制,公開、平等的激勵競爭機制,專業化管理,完整的法律法規體系,等等。
當然,必須清醒地看到,西方文官制度是脫胎於資本主義經濟、政治制度之上的,在政治層面存在許多與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格格不入的東西,如政治中立、政務官與事務官兩官分途、人才主義用人標准、封閉化的官僚體系等。此外,就管理而言,西方的公務員制度也存在著很多自身難以克服的弊病。既然西方公務員制度存在許多弊病、有許多同我國基本政治制度格格不入的東西,我們為什麼在改革政府人事制度過程中還是決定引入這一制度?當然,我們建立的公務員制度決非西方文官(公務員)制度在中國的翻版,但兩者的相似決不僅僅是共用一個概念(公務員),兩者在框架結構、形式、具體制度上有相當多的相似點(如果不是一致點的話)。拋開政治因素不說,西方公務員許多管理方法、運行制,恰恰是我國傳統的幹部人事制度所忽略、欠缺的,如較完備的法律法規體系、公開性、部分機制、分類管理、高流動帶來的新陳代謝能力、系統化的制度框架等等。這一切,使得它在我們對政府人事管理制度創新時,具有極強的示範作用,實行「拿來主義」,便是很自然的事情。當然,我國傳統的幹部人事制度,特別是近十多年來在幹部人事制度方面的改革與探索,還是基本上反映了人事管理的某些共同規律,其中在管理層面上,我國的人事制度與西方文官制度在許多方面是相通的,沒有一道天塹能將具有共同規律的各國人事制度(當然存在國別、文化傳統、政治制度的差別)絕對地分開,這是我們為什麼可以、的客觀依據。除此而外,我們建立公務員制度還有其他一些具體原因。經歷多年的幹部人事制度改革之後,傳統幹部人事制度中的許多弊端正在克服,好的傳統與經驗被進一步光大。但當我們試圖將優良的傳統、可貴的經驗整合成一套體系完整、更能與改革開放的實際進程相一致的制度結構時,我們恰恰缺少一個以立法為基礎的人事制度框架。所以,當我們睜眼看世界時,發現一個已形成100多年、並為當代大部分國家使用的、在許多方面反映人事管理,特別是現代人事管理共同規律的制度框架時,大膽地引進,並批判性地進行改造、利用,就應是順理成章的事了。作出這一選擇是不容易的。 一方面,引進、改造、消化是一個艱巨的工程,這點可從公務員法規擬制過程的漫長、艱苦中看出,從1986年下半年開始起草11稿時,經中央領導同意正式啟用《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名稱,至1993年8月14日李鵬總理正式簽發,這期間又九易其稿。另一方面,勿庸諱言,這一選擇是承擔一定政治風險的。但國家最高決策層的態度是明確的,意志是堅定的,並始終把握這樣一個基本原則:進行幹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公務員制度決不是全盤西化、照搬照抄西方文官制度,我國的公務員制度首先是中國的,是黨的組織路線的組成部分。在根據新情況,對原有框架與具體內容作部分調整後(如不再將公務員分為政務類、業務類),黨中央、國務院果斷、適時地於1993年10月1日正式推行公務員制度。

④ 求中國公務員的歷史發展

想想八股就知道了吧~

⑤ 公務員錄用制度的發展歷程

2000年公務員錄用考試進一步發展,在考察《公共基礎知識》、《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的基礎上,將寫作改為《申論》。
2002年再次改革,考察內容變化較大,取消《公共基礎知識》考察,選擇相關內容納入《行政職業能力測驗》之中,然後《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分為A、B兩類;考察《行政職業能力測驗》A類的考生,要考察《申論》,從而,根據職位的要求組織相應考試,大大提高了考生應試精度。(註:A類職位主要包括中央、國家機關及其派駐機構中,從事政策、法律法規、規劃等的研究起草工作和政策、法律法規、規劃實施的指導和監督檢查工作,以及從事機關內部綜合性管理工作的職位。B類職位主要包括中央、國家機關及其派駐機構中,從事機關內部專業技術工作,對機關的業務工作提供專業技術支持的職位) (1)國家行政機關錄用公務員的前提條件:①必須在規定的編制限額內;②有相應的職位空缺。
(2)國家行政機關錄用公務員的職務范圍包括主任科員以下及其他相當職務層次的非領導職務。 (1)錄用公務員的程序包括:①發布招考公告;②報名和資格審查;③採取筆試和面試的方式進行考試;④招錄機關根據考試成績確定考察人選,並對其進行報考資格復審、考察和體檢;⑤招錄機關根據考試成績、考察情況和體檢結果,提出擬錄用人員名單,並予以公示;⑥公示期滿,中央一級招錄機關將擬錄用人員名單報中央公務員主管部門備案,地方各級招錄機關將擬錄用人員名單報省級或者設區的市級公務員主管部門審批;⑦試用與培訓,其中新錄用的公務員試用期為一年。試用期滿合格的,予以任職,不符合的取消錄用。
(2)錄用特殊職位的公務員的程序。錄用特殊職位的公務員,經省級以上公務員主管部門批准,可以簡化程序或者採用其他測評辦法。 ①報考公務員的人數不斷在增多,其文化程度逐漸呈現高學歷化。公務員考錄中的公平機製作用,招考的條件越來越寬松,原來招考中存在的戶籍限制、性別限制、院校限制和對社會人員等資格條件的限制越來越少,使更多人獲得了參加考試的機會。同時隨著高校逐年擴招,畢業生就業壓力不斷加大使得學校畢業生報考公務員人數逐漸攀升。
②報考人數受待遇等多因素的影響。由於社會就業壓力的影響,加上公務員工資和醫療、住房、交通補貼以及各種福利待遇得到不斷提升,更重要的是公務員的穩定性和地位性,吸引了其它性質單位的人員報考。
③考試錄用制度得到了全方位的推進和改善。無論是考試錄用的規模和范圍,還是考試錄用的深度和廣度都在不斷擴大。在錄用的過程中,不斷的透明化、公開化和平等化,同時公務員考試錄用的管理水平和測試水平有了較大提高,考試日益科學化、規范化,使得更多的社會人員願意參與競爭。 ①公務員招考成本太高
2006年中央和國家機關招錄公務員,共有50多萬人通過了資格審查。按每人80元網上報名費計算,共計4000多萬元。如果算上參加各種各樣輔導班的費用( 如按每人400元計算) ,還要增加2個億。這些都增加了選拔優秀人才的成本。中國公務員考試還沒有統一,每年在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員考試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要自行組織各地的公務員考試,考試時間不統一,考試成績也不能互認。許多學生在各地不停奔波,參加當地的公務員考試,財力、精力等都耗費頗大, 增加了許多無謂的就業成本。
②對穩定不利
由於報考與錄取的比例比較高,一般能達到四、五十比一,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公務員考試成為繼高考、考研之後競爭最為激烈的考試。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基本上是「陪考」。在2006年中央和國家機關招錄中,職位只有1萬多個,報考者有50萬,這也就是說,要有近49萬的考生會失望。這必然會對一部分考生的心理造成影響。在考試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對高學歷、高職稱人員免考;隨意簡化考試科目和程序;考試作弊且手法五花八門(試卷不密封,在試卷上做記號等,尤其是邊遠地區,很難監管);面試過程中,賄賂面試考官、「走關系」、「打招呼」已成為公開的秘密,使得筆試成績排前者有時反而落選;先「招人」進入機關工作後參加下一次的筆試,並且有領導的承諾:能通過筆試,保證能錄取,如此種種,既降低了公務員招錄的公平、公正和有序性,同時也損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③對選拔真正的人才不利
由於公務員報考人數多,為了使分數能拉開一定的差距,在錄用考試中就會不自覺地加大考題的難度,有的時候甚至會出偏題、怪題。在2006年中央和國家公務員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試卷中出現了一些類似「腦筋急轉彎」的試題,一度受到了媒體和考生的質疑。雖然為了避免「一考而定」,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面試成績在總成績中的比例,但是由於面試本身也存在許多問題。因此,選拔優秀人才的機制還有待完善。
④社會資源配置嚴重失衡
從根本上說,優秀人才的眼睛盯著不直接創造社會財富的政府機關並不是一種好現象。優秀的人才應該更多地流向企業。政府機關占據了大量的優秀人才資源,會造成人力資源配置的失衡,不利於企業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也不利於淡化「官本位」思想。優秀人才進入機關後,大多數也不是從事自己所學的專業,這就造成了優秀人才極大的浪費。 民主參與
公民有權根據法律的規定擔任國家公務員。許多西方國家的憲法和法律都明文規定了公民的這種權利,並且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加以保障。例如德國的《基本法》明確規定:「所有公民都有按照其能力與成就,依據法律規定擔任官職的權利」。美國的《文官制度法》規定:「任何一級官位都對考試成績優秀者開放」。許多西方國家的法律還規定對阻擾公民行使這種權利的人進行懲處,以保障公民這項權利的行使。
平等競爭
公民有平等的權利參加國家公務員的錄用考試,在平等的條件下競爭,在平等的條件下被擇優錄用,不得由於性別、種族、出身、黨派和家庭背景等因素而遭受歧視或享受特權。如美國的《文官制度改革法》規定「保證人人機會均等,經過公開的競爭性考試,只根據能力、知識、技能來決定錄用和提升」。日本的《國家公務員法》規定「國民不分民族、信仰、性別、社會身份、家庭出身、政治見解和政治所屬關系,在本法面前一律平等。」德國的法律規定:所有公民都有「依據法律規定擔任官職的權利;一律平等,不得有任何歧視或區別」。法國的法律也規定了實行「平等原則」,對於報考國家公務員的所有公民一律平等對待,不分性別、出身、信仰、哲學觀點和政治面貌,都以實際水平和品行作為錄用的標准。
信息公開
國家公務員的招考、考試、成績和錄用,都是公開的。報紙、電視台和電台要公開發表或廣播,讓全社會的公民都知曉,爭取最廣泛的人報考,在最廣泛的范圍內選擇優秀人才。在招錄公務員之前,美國不僅在報刊和電視廣播中公開報道國家公務員的報考事項,而且聯邦政府在全國設立一百個「職業情報中心」。八百個免費的「熱線」電話號碼,供全國各地報考者使用,詢問有關公務員報考、考試的事宜。日本規定,考試公告必須寫明考試的職務、責任、待遇、報考資格、考試時間、考試地點和考試的科目,按政府各部門的特點和要求由法規統一規定。為了方便報考國家公務員,日本政府人事院在各地舉行很多次「考試說明會」,僅初級考試的說明會平均每年就舉行200多次。為了保證國家公務員的考試公告迅速發到全國各地,日本的《國家公務員法》規定「拖延或扣壓考試公告者,處一年以下徒刑或三萬日元以下罰款」。由於真正實行國家公務員的考任公開原則,日本每年報考國家公務員的人數達到六百多萬人。
競爭擇優
西方發達國家公務員考試錄用的競爭分為兩種,一種是「非公開競爭考試」,全部報考者中的合格者都被錄用;另一種是「公開競爭考試」,是在少數合格者當中再選擇成績最優秀者錄用。隨著報考人數的增多,許多國家採用第二種競爭性考試,以求選擇最優秀的人才。例如,日本1979年度的公務員考試報考者共有365697人,合格者26532人,錄用者只有13454人,錄用者只佔報考者的3.6%。其中高級考試的錄用者更少,如在 1981年的國家公務員高級考試中,報考者 40770人,合格者1361人,合格者只佔報考者的3%。其中錄用者658人,只佔報考者的 1.6%。競爭擇優還體現在被錄用的公務員的文化水平上。1987年的日本,國立大學教職員中,大學畢業者佔99.1%;中學教職員中,大學畢業者佔98.5%;醫療工作者中,大學畢業者佔100%;研究機關的人員中,大學畢業者佔87.6%(包括輔助人員、行政人員)。研究所的所長、醫院的院長、學校的校長和事務次官中,大學畢業生佔99.4%。
考任為主
西方發達各國公務員的錄用制度主要有四種:選任制、委任制、聘任制和考任制。選任制適用於政治領導人,分為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兩類。委任制適用於長官的助手和秘書等輔助人員,目的是能與長官密切合作。聘任制適用於在社會上有一定名望的學者專家,他們有公開著作,公眾了解他們的水平。考任制是適用范圍較廣的任用制度,被大多數國家採用。它通過公開考試,擇優錄用,最廣泛地羅致優秀人才擔任領導和業務職位。
通專標准
如何通過考試來擇優,發達國家的標准和做法不盡相同,主要有兩種不同的傾向:一種是以英國為代表的「通才」標准,一種是以美國為代表的「專才」標准。所謂「通才」標準是在考試選拔中注重應考人的一般教育程度、文學素養、掌握知識的多寡、以及綜合、推理和判斷的能力。據統計,英國歷年來助理次官以上的文官中,畢業於牛津、劍橋兩所名牌學校的人員比例為 60%左右,有時高達80%,至於象常務次官這樣的最高級文官中比例還要大。所謂「專才」標准則注重應考人所具有的職務上的專業技藝,強調個人在某個領域中的一技之長,重視專家的地位和作用,並經常吸收專家學者參加領導工作。據統計,美國從羅斯福總統到肯尼迪總統這30多年中的800多名部長助理中,有一半人獲有碩士和博士學位,對所從事的學科領域均有精深的造詣。

⑥ 省級公務員的歷史淵源

自由資本主義時期:資產階級革命後相當長的時間里(直至19世紀末),政府的管理職能十分有限,主要是維護社會秩序,充當「守夜人」的角色。公職人員的任用仍以任命為主。在君主制國家,官職由國王恩賜、貴族委任或世襲;在共和制國家,則由總統等行政長官委任。現代資產階級政黨制度建立後,政黨政治操縱著國家權力的分配,政府公職人員也隨著執政黨的更替而不斷變動。恩賜官職與政黨分贓導致了大量貪污腐敗。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家公職人員的管理並沒有形成科學的規范與相應的制度。西方國家的公務員制度沿於英國的文官制度;而普遍認為世界上最早以考試方式取錄公職人員的是中國。隋唐年間的中國即設吏、兵兩部選拔文官及武官,及後又有科舉制度。 公務員
公務員制度的創立:19世紀的後30年裡,在兩次科技革命與產業革命的推動下,工業生產迅速發展,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議會至上」的時代結束了,隨之而來的是「行政專橫」。國家行政管理職能迅速增強,迫切需要改革公職任用制度,提高行政效率。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主要的幾個國家先後創立了公務員制度。
英國:19世紀初,英國在印度設立了赫爾利伯略行政管理學校(Hailybury)專門培訓和訓練印度行政官員。1853年,東印度公司的特許狀期滿,向英國國會申請新的特許狀,英國國會委派了以議員巴倫·麥考萊(Baron Macaulay)為首的3人小組進行調查,麥考萊提出赫爾利伯略行政管理學校公開經偵選材經驗的報告,即《麥考萊報告》。不久,財政部常務次官查理斯·屈維廉(Charles Trevelyan)與斯坦福·諾斯科特(Stanfford Northcote)在1854年提出了著名的《諾斯科特-屈維廉報告》。該報告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講政府公職人員統稱為「文官」(Civil Service,復數集合名詞;Civil Servant,單數名詞)。1854年10月,英國在英俄克里米亞戰爭中的失利使得帕麥斯頓內閣不得不在次年5月21日頒布《關於錄用國王政府文官的樞密院令》,該法令責成英國政府專門成立不受黨派干涉,獨立主持文官招生考試的3人文官事務委員會。1859年,英國議會頒布《文官退休法》明確了文官的范圍。1870年英國樞密院法令再次確認文官的公開競考擇優錄取原則,這一法令標志著英國現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⑦ 中外公務員制度產生和發展的歷史背景

1、現代化的公務員制度,起源於英國。19世紀中葉開始的文官制度改革,確立了以考任制為核心的任用制度和以工作實績為基礎的考核制度,奠定了英國公務員制度的制度基礎,也奠定了英國現代政府體制的基礎。這為英國在國際經濟和政治事務達到一個半世紀之久奠定了基礎。在英國之後,美國、法國、德國等西方發達國家,都開始了公務員制度建設,為其建立現代政府體制奠定了基礎,也促進了這些國家經濟、社會和政治發展。
2、公務員考試資格審查所需材料:
應屆畢業生:(1)本人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1份;(2)學生證原件;(3)公務員報名推薦表原件(需加蓋學校畢業分配辦公室或就業指導中心公章)和復印件各1份;(4)考生報名登記表一份;(5)有關職位要求英語國家四級和計算機國家或省二級證書原件及復印件1份;(6)有關職位要求的中共黨員證明材料(需加蓋學校或單位公章);(7)4張近期1寸免冠彩色照片,在照片背面註明本人姓名及所報考或調劑職位代碼。
社會在職人員:(1)本人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1份;(2)考生報名登記表一份;(3)畢業證書、學位證書原件及復印件各1份;(4)所在單位同意報考證明(需加蓋公章),如開具所在單位同意證明確有困難的,也可在體檢或考察時必須提供,但需在進行面試確認時在電子郵件備注欄中進行說明;(5)有關職位要求英語國家四級和計算機國家或省二級證書原件及復印件1份;(6)有關職位要求的中共黨員證明材料(需加蓋學校或單位公章);(7)4張近期1寸免冠彩色照片,在照片背面註明本人姓名及所報考或調劑職位代碼。
失業或待業人員:需提供居住地派出所、街道或居委會等部門和機構出具的失(待)業證明(需加蓋公章)。
如果因特殊情況(學校放假等原因),暫時不能提供相關證明材料的,需要在資格審查現場進行書面說明並簽字承諾補充提供。

閱讀全文

與公務員的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