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鍾樓歷史意義

鍾樓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2021-02-03 12:40:54

⑴ 西安有哪些很有意義的歷史景點

陝西省歷史博物館
簡介:其中陳列了,中華三年的文物,自藍田猿人開始,其中包含周、秦、漢、唐這幾個西安定都的大的朝代的文物。感受中華文明的歷史,感受西安的人文歷史,仔細慢慢看需要一早上時間。走馬觀花可以一個小時看完。
票價:免費領取(需攜帶身份證)、20元,免費領取的時候早上盡量9點就到門口,免費領票的人很多。不排隊,旁邊買票進入也可以。
看完陝西省歷史博物館步行前往大雁塔,大雁塔北廣場有亞洲最大的音樂噴泉,每兩個整點會開啟。

大慈恩寺、大雁塔
簡介:大雁塔坐落於大慈恩寺內,唐代高僧玄奘死後將頭蓋骨埋在了大雁塔下。當年從大唐離開的時候也就是從大雁塔離開。要上大雁塔,必須先進大慈恩寺內。
票價:大慈恩寺門票50元、大雁塔登塔門票30元
大慈恩寺、大雁塔玩完,可以步行前往大唐芙蓉園。

大唐芙蓉園
簡介:唐代皇家後花園,建築為在遺址基礎上修建。園內有些地點會在整點半點的時候有節目。晚上8點會有水幕電影演出,提前在看台處佔領好的位置。具體可以到了園區門口再咨詢。
票價:90元(園內有同名歌舞劇演出,票價另購)

驪山
簡介:驪山上有一周代烽火台,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典故即出自於此。另有,驪山天文台,北京時間就是從這里發出的。驪山半山腰有,兵諫亭,西安事變 楊虎城、張學良在驪山 兵諫,扣押蔣介石。
票價:驪山70元,索道35元

華清池
簡介:驪山腳下,為唐代皇家沐浴處。楊貴妃楊玉環在這里與唐王上演的凄美的愛情故事。園中有唐代沐浴池的遺址。半山腰可以參觀西安事變蔣介石等居住的行宮。華清池園內有溫泉出,分為兩人、多人的,價格從幾十元到三五百不等。具體可現場討價還價。
票價:70元

秦始皇陵兵馬俑
簡介:園內有三個俑坑和一個陳列館,因1976年開挖沒有做到妥善的保護,已經風化很嚴重,陶俑身上的五彩斑斕的色彩已經失去,唯一能見到得有色彩的陶俑在園區內陳列館內能見到。並且陳列有稱之為國寶的銅車馬,為真人1/2比例。可以聽聽講解,可以了解老祖宗秦國人當時的聰明和國力的強大。
票價:110元
含光門城牆博物館
簡介:是我國唯一一個在現有城牆內部建立古城牆保護博物館的地方。館內有唐含光門城牆遺址,還有古長安城的地下生活排水系統,很是牛叉,磚砌的地下排水通道。
票價:40元(博物館與登城牆)

西安城牆
簡介:現有西安城牆是明朝時,在原隋唐皇城基礎之上修建的。規模較唐代縮小了很多。
步行、騎自行車、坐電瓶車在城牆上遊玩,南門瓮城內定點會有守衛換崗、擂鼓武術等表演。

黃帝陵
簡介:軒轅黃帝之陵墓,每年清明節會在這里有一個祭祖活動。海外華人、日本都會派民間代表來祭拜。

乾陵
簡介:武則天與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依山而建,並未開發。附近已經打開了永泰公主墓,可以進去參觀。

茂陵
簡介:為西漢武帝劉徹的墓

漢陽陵
簡介:漢陽陵,又稱陽陵,是漢景帝劉啟及其皇後王氏同塋異穴的合葬陵園。漢陽陵博物館內有漢陽陵兵馬俑,當然規模要小很多,不像秦兵馬俑那樣是一比一真人比例,而且漢陽陵兵馬俑陶俑的胳膊為木質,因為幾千年過去木質胳膊早已腐朽,所以看到的陶俑都是沒有胳膊的。

法門寺
簡介:1987年專家發現法門寺地宮,發現了塔下保存的佛祖釋迦摩尼佛指舍利的盒子。值得一看,但是因為近幾年被西安曲江集團收購,修建了全新的佛光大道,佛指舍利供奉塔,並不像從前人人都能看到了,只能隨緣了。新的法門寺商業氣息太濃,個人已經很不喜歡了。
票價:每日早晨在大唐芙蓉園正門,有專門的班車,門票加班車大概需要170元

大致將西安周邊的人文景點都介紹了,就這么多吧。希望對您能有幫助。

⑵ 西安鼓樓的由來

鼓樓。它創建於公元1380年,以前樓上懸掛一面大鼓,傍晚擊鼓報時,與鍾樓上的鍾形成「晨鍾」、版「暮鼓」(長權安八景之一「晨鍾暮鼓」),故稱作鼓樓。後來不再用來報時,只是在戰爭時才擂鼓報警。
鼓樓樓基面積為1924平方米,樓基高34米,基座用青磚砌成。樓體呈長方形。外部為重檐三滴水的歇山頂式,內部上下兩層,外部樓檐均飾有斗拱。四周有迴廊,內外貼金彩繪,金碧輝煌。

⑶ 西安鍾鼓樓的來歷

西安鍾樓始建於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用於報警報時,故名「鍾樓」。始建於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原址在今西大街廣濟街口,明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移於現址,成為一座綰轂東西、呼應南北的軸心建築。

鼓樓始建於明太祖朱元璋十三年,清康熙三十八年和清乾隆五年先後兩次重修。樓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擊鼓報時,故稱「鼓樓」。西安鼓樓是所存在中國最大的鼓樓,位於西安城內西大街北院門的南端,東與鍾樓相望。



(3)鍾樓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西安鍾樓始原建於今西大街北廣濟街東側,明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移於現址。鍾樓是一座重檐三滴水式四角攢尖頂的閣樓式建築,面積1377.64平方米,建在用青磚、白灰砌成的方形基座上。基座下有高與寬均為6米的十字形券洞與東南西北四條大街相通。

西安鼓樓比鍾樓的建造時間稍早。鼓樓建於高大的長方形台基之上,台基下辟有高和寬均為6米的南北向券洞。

西安鍾樓無論從建築規模、歷史價值或藝術價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國同類建築之冠。鍾樓構建於方型基座之上,為磚木結構,重樓三層檐,四角攢頂的形式,總高36米,基座高8.6米,每邊長35.5米,面積約1377.4平方米,內有樓梯可盤旋而上。

在檐上覆蓋有深綠色琉璃瓦,樓內貼金彩繪,畫棟雕梁,頂部有鎏金寶頂,金碧輝煌。以它為中心輻射出東、南、西、北四條大街並分別與明城牆東、南、西、北四門相接。

網路——西安鍾鼓樓

網路——西安鍾樓、鼓樓

⑷ 西安鼓樓有哪些歷史背景

在明代,除了明代城牆外,又建了兩處標志性建築鼓樓和鍾樓。西安內鼓樓位於西安西大街北院容門的南端,向東與鍾樓相望,始建於1380年,比鍾樓早建4年,迄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1699年和1740年鼓樓先後經歷兩次重修。樓上原有一面巨鼓,每天擊鼓報時,因此稱鼓樓。歷經歲月滄桑,巨鼓早已不在,只有鼓樓巍然聳立。

西安鼓樓是我國現存最大的鼓樓。第一層樓身上置腰檐和平座,第二層樓重檐歇山頂,上覆綠琉璃瓦。樓的外檐和平座都裝飾有青綠彩繪斗拱,使樓的整個建築層次分明,渾雄博大。登樓的青磚階樓設在磚台基兩側,在第一層樓的西側有木樓梯可登臨樓的第二層。

在鼓樓的南檐下正中,懸掛有「文武盛地」藍底金字匾額,是清朝乾隆年間重修此樓竣工後,陝西巡撫張楷模仿乾隆皇帝的御筆書寫的。北檐正中懸掛有「聲聞於天」匾額,筆力挺拔,相傳是咸寧李允寬所書。兩匾不僅說明了建築物的意義,且如畫龍點睛,使樓生氣盎然,更顯得宏偉壯麗。

⑸ 簡單介紹一下鍾樓

南靠鍾南山脈,北望渭水。鍾樓屹立在我們這座城市,已經六百年了。漢唐時期,長安城的古建築主要是從明代保存下來的。從這種意義上說,鍾樓是西安歷史的見證,是西安的象徵。
西安鍾樓始建於明朝洪武十七年,原址在廣濟街口。萬曆九年遷址到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關於鍾樓遷址有一段美麗的傳說。萬曆年間,關中地震道士高承之斷言,有萬年鰲魚在地下作怪,於是知府將鍾樓遷到現址震住妖孽作祟的穴口,從此西安天下太平,萬民樂業。鍾樓正面的楹聯就反應了這段傳說。實際上鍾樓的東遷是與西安城市發展的東移直接相關的。鍾樓始終處於西安交通地理的中心位置。鍾樓在古代的主要用途是報時的,晨鍾暮鼓成為西安的標志之一,但是過去報時並非清晨敲鍾,黃昏擊鼓。據考證,老西安報時的其實是鍾鼓並用。這口鍾名雲:景雲,鑄成於唐太宗景雲二年,鍾高二米,直徑達一點五米,重達萬斤,鍾身鶴飛龍翔,鍾鳴聲揚數十里。起初置於廣濟街口鍾樓內,明朝鍾樓遷址後置於鍾樓之上。真品現存於陝西省歷史博物館內,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口鍾是仿製的。每天西安報話大樓上,洪亮的報時鍾聲,就是這口鍾的錄音。

鍾樓整體為木質結構,構造技術上即應用了唐宋建築的法則,又有不少改革和創新。樓的建築為生檐三滴水,樓分兩層,下層為一重屋檐,上層有兩重屋檐,四角攢頂覆蓋碧色琉璃瓦,各層有斗拱鑿景彩繪。兩層樓四周均有名柱迴廊。登高望遠,西安壯麗的市容一覽無余。鍾樓金頂原來是銅皮包裹,木質內心。解放後,人民政府換成了用真金錘成的金鉑薄頂。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鍾樓屬於宮廷建築,勞動人民是無權享用的。解放後,勞動人民才成為鍾樓的主人。

鍾樓除了報時,還曾以派過許多用場。辛亥革命時,義軍曾與在鍾樓布防的清軍激戰。護國運動時,陝西督軍陳樹潘正是從鍾樓開始了反對袁世凱的暴動。1927年,從美國留學回來的石林,在鍾樓開設了聲電影院,這是西安歷史上第一家電影院,抗戰時期,鍾樓由於其地勢高拔,而成為預警日軍空襲的報警台。國民黨反動派也曾經利用鍾樓的四面門洞,關押刑訊革命者和進步人士。解放後,逢五·一和國慶鍾樓都成為,遊行、檢閱和慶祝大會的主席台。朱德、周恩來等國家領導人曾多次登臨鍾樓。許多中外友人也在鍾樓留下了他們傳播友誼的足跡。

鍾樓記錄著西安蒼海桑田的歷史,它銘刻著西安人心中的悲愴與驕傲。兩千年一步步朝我們走近,在新舊世紀交替的夜晚,對未來充滿希望的西安人,將在鍾鼓樓廣場敲響千面鑼鼓,迎接新千年。鍾樓是古老的,鍾樓是年輕的。它與鼓樓晨昏相伴,與西安四門遙相呼應。由此東去,是西安最繁華的商業大街,由此北行,是西安最年輕最寬闊的大街,往南去,是名樓林立的科技文化區。鍾樓與西安人一起邁向輝煌的未來。

⑹ 鍾樓和鼓樓的起源及用途是什麼

1、鍾樓和鼓樓的起源:

在人類社會,為了統一人們的行動,就必須統一時間,因此需要建立授時系統。中國古代的授時系統就是人們常說的「晨鍾暮鼓」,即早晨敲鍾,傍晚敲鼓,鍾樓和鼓樓因此而產生。

2、用途:報警報時

如唐代實施晨鍾暮鼓,鼓響,城門關閉,實行宵禁;鍾鳴,城門開啟,萬戶活動。老百姓都習以為常。

為了准確時間,鍾鼓樓最早備有4個銅漏壺,分別叫:天地、平水、萬分、收水。漏壺正中安裝了1個名「饒」的銅樂器,以機械操縱,時到每刻擊饒報點。

(6)鍾樓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古代其他報時方式:

(1)打更

打更,在舊時成都,是個較為普遍的職業。在過去的成都,人們缺少精確的報時手段,晚上的報時就幾乎全靠打更的了。甚至很多農村城鎮都有打更的。那時候大家晚上少有文化娛樂生活,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們聽到更夫的打更聲,便知道了時間,按慣例該做什麼,人們都過著一種按部就班的平靜生活。

別看小小的打更,還有許多門道。比如,打落更(即晚上七點)時,一慢一快,連打三次,聲音如「咚——咚!」,「咚——咚!」,「咚——咚!」;打二更(晚上九點),打一下又一下,連打多次,聲音如「咚,咚!」。「咚,咚!」;打三更(晚上十一點)時,要一慢兩快,聲音如「咚!——咚,咚!」;打四更(凌晨一點)時,要一慢三快,聲音如「咚——咚,咚,咚」;打五更(凌晨三點)時,一慢四快,聲音台「咚——咚,咚,咚,咚!」

打更節奏,總體來說是由慢到快,連打三趟便收更結束。但為什麼又不打六更(凌晨五時)呢?因為成都人早睡早起,五更一過便開始起床做家務了,「一日之計在於晨」嘛,就連皇帝也在五更天便開始准備上朝了。另外,還有種說法就是五更天鬼在串,此時不宜驚動他們以免影響他們回不到陰間而在陽間為禍,當然,這是古人的封建迷信了。古代的更夫十分辛苦,晚上不能睡覺,而要守著滴漏(一種記時的東西)或燃香(也是計時的東西),才能掌握准確的時間。

(2)午炮報時

在清末到民國初年,聳起的樓宇阻擋了鍾聲,人們就找到了聲音更大的裝備——大炮,進入了午炮報時的時代。在北京德勝門東側的城牆上設有一座炮台,用來報時的「午炮」就架在這里。

炮台有電話與北京觀象台連通,每當快到中午時,兩個值班人分工合作,一人守在電話旁,聽電話里傳來的指令;另一人揭開炮衣,裝好炮葯、手持點燃的長香,站在炮位上靜候指令下達。當北京觀象台通過電話發來指令時,炮台上的人馬上點燃炮葯,午炮發出轟鳴,這聲音響徹大街小巷,人們就知道:現在是中午12點,有鍾表的趕忙對表。

(3)西洋高招 :落球報時

在歐洲,當中國人進行午炮報時的時候,他們開發出了另外一種落球的報時方式。最先進行落球報時的是英國倫敦的格林尼治天文台,每天中午13點整(有些地方是中午12點),天文台鍾樓頂端的圓球准時落下,附近海域停泊的船隻據此調節船上的鍾表,然後帶著調好的鍾表升帆出海。

雖然今天我們看這種方法有點粗疏,但海員對它卻懷有崇敬之情,因為它為海員忠實服務近百年之久。17世紀以後,航海事業蓬勃發展,海員比任何人都更迫切地需要精密計時。對海員來說,精密時鍾猶如生命線,沒有它便難於知道船隻的位置,就有觸礁的危險。對於海員,「中午13點落下的圓球」是無比親切的。

我國曾經進行過落球授時的是上海,19世紀80年代,法租界當局就在法國碼頭設置信號站,正午時刻利用信號塔頂落球報時,為來往上海港的各國船隻服務,時間由徐家匯觀象台控制。

⑺ 西安明城牆的歷史意義

西安明代城牆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偉的古城堡。

西安城牆上碑文記載,西安城牆系明洪武三至十一年(公元1370—1378),在隋唐皇城的基礎上,向北、東南面延伸擴建而成的,距今已有六百餘年,城牆高12米,基寬18米,頂寬14米;東、西各長2.65公里。南北各長4.2公里,周長13.7公里,呈長方形,鼓樓、鍾樓聳立其中。

早在明王朝建立前,當朱元璋攻克徽州後,一個名叫朱升的隱士便告訴他應該「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朱元璋採納了這些建議。當全國統一後,他便命令各府縣普遍築城。朱元璋以為「天下山川,唯秦中號為險固」。西安古城垣就是在這個建城的熱潮中,由都督濮英主持,在唐皇城舊城基礎上擴建起來。

登上古城牆,舉目環視,建築雄偉、氣派卓然。西安城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分別有正樓、箭樓、閘樓三重城門。閘樓在最外,其作用是升降吊橋,箭樓在中,正面和兩側設有方形窗口,供射箭用。正樓在最里,是城的正門。箭樓與正樓之間用圍牆連接,叫瓮城,是屯兵的地方。瓮城中還有通向城頭的馬道,緩上無台階,便於戰馬上下。舊的四城門及瓮城,是用青灰磚壘成的,城周有角台98座,上均築有角樓;南門東側有魁星樓一座;四周均有登馬道;6千個垛口上面扦著黃色的印有飛龍、麒麟之類的三角旗。城外廓有條護城河,四門跨河處設有吊橋,是守城者一道有形的屏障。城牆頂部每隔40-60米有一道用青磚砌成的水槽,用於排水,對西安古城牆的長期保護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城四周環繞著又寬又深的城河,正對城門處設有可以隨時起落的吊橋。吊橋一升起,進出城的通路便被截斷。

明代西安城垣曾是一個龐大而精密的軍事防禦體系,也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堡。西安古城堡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也為我們研究明代的歷史、軍事和建築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追憶歷史:城牆是中國古代城市傳統防禦設施。我們在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遺址看到,半坡人在居住地周圍挖掘深溝,以提防野獸和外部落的襲擊。如果把半坡村落視為城市的最初萌芽,深溝也就是當時相當於城牆的設施。待到人們發明築牆技術後,城牆自然伴隨城市同時誕生,成為古代城市的顯著標志了。據史冊記載;「鯨築城以衛君,造郭以居,此城郭之始也。」這大約是在距今約4500年前的原始社會晚期。西安作為千年古都,歷代曾多次修築城牆。它們多數被歷史的塵埃掩埋。但我們看到的這座城牆仍可以追溯到公元6世紀的隋代。

● 特 點:西安古城牆包括護城河、吊橋、閘樓、箭樓、正樓、角樓、敵 樓、女兒牆、垛口等一系列軍事設施,構成嚴密完整的軍事防禦體系。游覽西安古城牆,對形象具體地了解古代戰爭、城市建設及建築藝術都很有意義。城門名稱由來:西安城牆從隋唐至今已有1400年歷史。在漫長的歷史歲月里,城門發生種種變化。細數這些城門的名稱來歷,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古城的沉浮喪衰。

⑻ 鍾樓和鼓樓的存在有什麼意義

鍾樓和鼓樓是我國古代在城市、宮殿、寺院中用作報時和顯示威儀的建築。漢版唐時期城市實行里權坊制,規定宵禁,晨昏都要擊鼓為啟閉坊門的信號。北宋以後,里坊製取消,卻保留了鍾鼓報時的習俗。在元大都、明南京和明清北京及許多地方城市的顯著位置都建有高大的鍾樓和鼓樓。採用「樓」的形制,是因為可利用其下層為共鳴腔,使聲音悠揚遠播;而且鍾、鼓樓以其突出的體形體高為城市主要街道的對景和周圍地區的構圖中心,對城市景觀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其附近往往形成繁華的商業區。現存建於明代的西安鍾樓便處在城市中心點上。北京現存的鍾、鼓樓處在全城中軸線北端,初建於明永樂年間。

佛教寺院在唐以前設有鍾樓和經樓,對稱地放在寺院前部或後部,宋代以後又引入鼓樓,東鍾西鼓,多放在寺院前部,藏經樓則被安排到了全寺最後面。鍾和鼓在寺院不僅用於報時,也具有宗教宣傳作用,《增一阿含經》說:「洪鍾震響覺群生」,「晝夜聞鍾開覺悟」。清鍾夜響,發人思緒,無怪唐代詩人張繼寫下「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的佳句,使得蘇州寒山寺一舉聞名。清光緒年間重修寒山寺,在大殿後左廊建鍾樓,內藏清鑄大鍾,至今每逢除夕午夜,不少中外遊人還要專程到寒山寺聽鍾。

⑼ 西安鍾鼓樓在古建築歷史上的意義(單體建築和古都西安規劃中地位)

鍾樓除了報時,還曾以派過許多用場。辛亥革命時,義軍曾與在鍾樓布防版的清軍權激戰。護國運動時,陝西督軍陳樹潘正是從鍾樓開始了反對袁世凱的暴動。1927年,從美國留學回來的石林,在鍾樓開設了聲電影院,這是西安歷史上第一家電影院,抗戰時期,鍾樓由於其地勢高拔,而成為預警日軍空襲的報警台。國民黨反動派也曾經利用鍾樓的四面門洞,關押刑訊革命者和進步人士。解放後,逢五·一和國慶鍾樓都成為,遊行、檢閱和慶祝大會的主席台。朱德、周恩來等國家領導人曾多次登臨鍾樓。許多中外友人也在鍾樓留下了他們傳播友誼的足跡。

鍾樓記錄著西安蒼海桑田的歷史,它銘刻著西安人心中的悲愴與驕傲。兩千年一步步朝我們走近,在新舊世紀交替的夜晚,對未來充滿希望的西安人,將在鍾鼓樓廣場敲響千面鑼鼓,迎接新千年。鍾樓是古老的,鍾樓是年輕的。它與鼓樓晨昏相伴,與西安四門遙相呼應。由此東去,是西安最繁華的商業大街,由此北行,是西安最年輕最寬闊的大街,往南去,是名樓林立的科技文化區。鍾樓與西安人一起邁向輝煌的未來

閱讀全文

與鍾樓歷史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