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棗強發展歷史

棗強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15 16:25:37

『壹』 棗強大營的歷史風俗

一、東周至清代
春秋時代屬齊地。戰國時代屬趙地。
秦代屬巨鹿郡。
西漢初劉邦時代置棗強縣。兩漢之世,棗強與廣川兩縣,幾度「離合廢置,本為一也」。其疆域包括今棗強縣東南部之一部、南部之一部、中部、北部、東北部及今景縣西南角與今故城縣西北角。故有漢之廣川即今之棗強之說,雖不十分准確,但基本符合。廣川與景縣及故城縣從無「離合廢置」歷史。今王均鄉東西故縣村處於今王常鄉舊縣村處交為縣治所。時屬廣川王國(郡)所轄,王城在今景縣廣川鎮北數里處,而非縣之治所。時屬信都國(郡),治所在今冀州市北數里處。時屬清河國(郡),治所在今清河東處。王國與郡同級,列侯國與縣同級。「離合廢置」是指棗強縣(侯國)廣川縣(侯國)之關系,非指郡國疆域之變。
三國時代屬魏,省廣川縣,復置棗強縣,仍屬冀州清河郡。
西晉時代,棗強縣省入廣川縣,屬冀州渤海郡。
東晉時代,後燕復置棗強縣,並置廣川郡,棗強為其所轄。
北魏神瑞二年(公元415年),並棗強、索瀘入廣川縣。孝文帝太和二十二年(公元498年),重置棗強縣。北齊文宣帝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廢廣川縣,並入棗強縣,屬長樂郡。
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棗強縣治所復為今舊縣村。三年(公元583年),廢長樂郡為冀州,棗強屬之。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郡為州,信都郡復為冀州,棗強屬之。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州以上設道,棗強屬河北道冀州。
入宋,棗強屬河北東路冀州。金天會四年(公元1126年),縣城毀於洪水,十年(公元1132年),由舊縣村處遷於劉馬村,即今縣城址,仍屬河北東路河間府冀州。
至元代,棗強屬燕南河北道肅政廉訪司真定路冀州。天歷三年(公元1330年),真定路改屬中書省。
明代,改路為府,棗強屬北直隸(京師)真定府冀州。
清代,改布政使司為省,並將北直隸改為直隸省,又以冀州為直隸州,棗強、新河、南宮、武邑、衡水5縣同屬冀直隸州。
二、民國時期
元年(1912年)仍襲清制,本縣屬直隸省(省會在天津)冀直隸州。2年(1913年),直隸省廢府、州,一律改稱縣,各縣直隸於省。不久,分全省為渤海、范陽、冀南、口北4個觀察使。3年(1914年),將4個觀察使改劃為4道,本縣屬大名道。17年(1928年)6月,直隸省改稱河北省,廢道,改為省、縣兩級制,各縣直隸於省。24年(1935年)試行省、區、縣3級制,全省劃為10個行政督察區,26年(1937年)3月又劃為17個督察區,本縣屬第14督察區。
27年(1938年)8月,建立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棗強縣抗日民主政府,隸屬冀南行政主任公署第三專員公署。29年(1940年)夏,棗強分為棗南、棗北兩個縣。32年(1943年)秋,為紀念在西江官村對日偽作戰中犧牲的冀南軍區五分區司令員趙義京和副司令員陳耀元,棗北縣曾改名為趙陳縣。34年(1945年)10月,棗南、棗北兩縣合並為棗強縣,屬晉冀魯豫邊區人民政府冀南行署第五專署。37年(1948年)9月,華北行政區建立,棗強縣屬華北行政區之冀南區。38年(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本縣政府屬河北省衡水專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領導。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開始,本縣仍屬衡水專區。1952年11月,衡水專區撤銷,改屬石家莊專區。1958年11月,本縣與衡水、武邑、冀縣合並為衡水縣,縣治在衡水縣城。1961年5月,衡水縣又分為衡水縣、冀縣,原棗強縣、冀縣並為冀縣,縣治在冀縣縣城。1962年1月,恢復棗強縣,仍屬石家莊專區,同年6月,復置衡水專區,本縣屬之。1970年衡水專區改為衡水地區,本縣仍屬之。1996年5月31日,衡水地區改為地級衡水市,本縣仍屬之。

趙陳縣的由來

抗日戰爭時期,為適應斗爭形勢需要,棗強縣分為棗南、棗北兩縣。1943年,為紀念趙義京、陳躍元兩位司令員的壯烈殉國,棗北縣更名為趙陳縣。
趙義京,1914年生,湖北省黃陂縣人,1933年入黨。
陳躍元,1910年生,湖北省天門縣人,1930年入黨。
1943年8月27日,冀南五分區在武邑縣召開全區各縣武裝科長、縣大隊正副隊長和教導員會議。參加會議的分區領導有中共五地委書記兼分區政委李爾重、專員任仲夷、司令員趙義京、副司令員陳躍元、參謀長陳明義、武裝科長牟海秀等,與會人員共計200餘人。會議先是在武邑縣律寨村召開,後轉移到石德鐵路南的小白庄,8月30日又轉移到棗北縣的霍楊庄。是日,日軍從辛集、龍華、故城、棗強等地,通過火車、汽車調運部隊,出動2000多人對與會人員實行合圍。與會人員雖兩次轉移,但未跳出包圍圈。在霍楊庄和敵人交火後,隊伍向東北方向轉移。走到花雨村時,得知大批敵人已從石德鐵路撲來,便由孔頭村通過清涼江向東。不料敵人在河東已設下埋伏,先頭部隊在河底受到突然襲擊,僅分區參謀長陳明義率幾十人沖出。大部分人員只好折向西北,與敵人騎兵遭遇後,又轉向南,在江官村村北被困。在四面受敵的情況下,趙義京命熟悉地形的棗北縣副大隊長張靜、教導員張祥甫及分區警衛連兩個排在前面開路,一個警衛排斷後,其他人員在中間,向西南方向突圍。前鋒兩個排和部分幹部沖出後,敵人將突破口堵死。趙義京又重整隊伍分組朝不同方向突圍,大部分人員沖出,趙義京、陳躍元等30多人遭機槍掃射,壯烈犧牲。
趙義京、陳躍元司令員的犧牲是我人民革命力量的重大損失。五分區的黨政軍民曾隆重地追悼忠魂。五地委為紀念趙義京、陳躍元兩位司令員,使人民永遠懷念他們為民族的解放事業而獻身的崇高品德,從那時起棗北縣更名為趙陳縣,直至抗戰勝利棗強縣建制恢復。1984年3月,共青團棗強縣委在其犧牲地棗強縣西江官村修建了趙陳烈士紀念碑。

『貳』 河北棗強中學的歷史沿革

1952年9月,建校;
1955年1月,縣師范初中班並入;
1958年8月,開始招生兩個高中專班,校名改為河北棗屬強中學;
1962年,被河北省確定為全省十所重點中學之一;
1966年,文化大革命停止招生;
1970年11月,改為縣五七綜合技術學校;
1975年12月,改名為棗強縣五七大學;1978年2月,恢復河北棗強中學,招收高一,高二各兩個班;
1997年5月,遷入新校址;
2001年,確定為河北省師范性高中;
2001年4月,原棗強職教中心合並;
2007年8月,東校區投入使用;
2009年5月,被河北省教育學會評為河北省家長教育研究實驗學校;
2010年12月,被中國誠信萬里行委員會評為誠信示範單位;

『叄』 衡水的歷史由來是怎樣的

「衡水」一詞始見於北魏文成帝拓跋浚的《文成帝南巡碑》,文成帝曾在信都(今冀州市)「衡水之濱」舉行過規模盛大的「禊禮」。「衡水之濱」中的「衡水」,為當時穿越今冀州市境內的漳水後一段的別稱,又名「橫漳」或「衡漳」。

隋朝開皇十六年,由河北大使郎蔚之,分下博(包括桃園、北馬庄等原桃縣治所周圍的土地和村莊)、信都和武邑三縣地,新置衡水縣,治所在今衡水市舊城村,縣之名稱,取「漳水橫流」之意。

因漳水從衡水縣西南入境後,不是東流入海,而是折向北流,然後入海,古人亦把這一段漳河水稱為「衡水」,此後,衡水縣名稱歷代沿用。

衡水市介於東經115°10′-116°34′,北緯37°03′-38°23′之間,東部與滄州市和山東省德州市毗鄰,西部與石家莊市接壤,南部與邢台市相連,北部同保定市和滄州市交界。市政府所在地桃城區北距首都北京250公里,西距省會石家莊119公里。

衡水屬大陸季風氣候區,為溫暖半乾旱型。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冷暖干濕差異較大。夏季受太平洋副高邊緣的偏南氣流影響,潮溫悶熱,降水集中,冬季受西北季風影響,氣候乾冷,雨雪稀少,春季乾旱少雨多風增溫快,秋季多秋高氣爽天氣,有時有連陰雨天氣發生。

(3)棗強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衡水歷史悠久。上古時代因地跨黃河,今轄區分屬冀、兗二州。饒、昌、武城、武郡。漢代屬冀州刺史部,先後設有廣川國、信都國和安平國,今轄縣市區多為此時建置。三國時系魏國冀州域,冀州治自鄴始移信都,境內分屬安平、博陵、渤海三郡。

晉代仍為冀州所轄。隋時,南部屬冀州,北部屬公元596年所置深州。唐代屬河北道。宋初冀州屬河北東路,深州屬河北西路。元初,觀州治所移至縣城(今景縣城),並於公元1265年復稱景州。此後直至明、清,先後為中書省、京師、直隸省所轄,境內仍由冀、深、景三州分領。

中華民國初期,各州皆改為縣,直隸於省。至1914年,今轄區分屬大名道、保定道、津海道管理。1928年,直隸省改稱河北省,同時廢道,各縣直隸於省。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今轄區分屬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晉察冀邊區之冀中區和晉冀魯豫邊區之冀南區。1948年5月,兩邊區合並改稱 華北行政區。

1949年8月1日始設衡水專區,轄原冀南、冀中兩區之部分縣域,包括衡水、冀縣、棗強、武邑、深縣、武強、清河、恩縣、夏津、武城、故城、景縣、阜城等13縣,屬新建立的河北省。

1952年11月7日衡水專區奉華北行政委員會之命撤銷,其轄區之夏津、恩縣、武城3縣劃歸山東省,衡水、深縣、武強、武邑、棗強、冀縣6縣劃歸石家莊專區,景縣、故城、阜城3縣劃歸滄縣專區,清河縣劃歸邢台專區。

1962年6月27日,國務院批准衡水專區復置,下轄衡水、冀縣、棗強、武邑、深縣、武強、饒陽、安平、故城、景縣、阜城計11縣。1970年,衡水專區改稱衡水地區。1982年1月,衡水鎮升為衡水市。

1993年9月,冀縣改建為冀州市。1994年7月,深縣改建為深州市。1996年5月31日,國務院批准撤銷衡水地區,改設地級衡水市,同時撤銷原縣級衡水市,改設桃城區。至2000年末,衡水市下轄1區、8縣和2個縣級市。

『肆』 明朝末年河北棗強發生過什麼事情使大量移民到山東

三、棗強移民的史實證據「莫道淵源無考證,私家記述最為真。」現在民間的譜書大多數始修於明中葉以後。《青州市地名志》述「傳說明太祖朱元璋做了皇帝,派兵來山東搜殺了三遍,殺光居民後,又於洪武二年(1369年)從洪洞縣和棗強縣遷來大批移民,建立了現在的座座村莊,許多族譜是這樣記載。經考之信史,卻找不到朱元璋搜殺山東之說……青州一帶的族譜,絕大多數說其祖先於明洪武二年自洪洞或棗強縣遷來。這種記載是對的」。淄川縣志載「(1369年)明洪武二年七月,淄川州廢,淄川、新城隸屬濟南府,是年起,明政府從河北棗強縣、山西洪洞縣向淄川、新城、臨淄等縣移民,官府給耕牛、種子免徵三年租稅」。淄川區《蒲氏族譜》記載「鄉中民則遷自棗強薊者蓋十室而八九」。經考證,該區地名資料雖達不到這樣高的移民比例,但卻有60%的村是棗強移民建立的。又如明洪武年間,移民入昌樂,棗強縣為最多,山西洪洞縣次之,江南也有少量。移民戶的族譜載有「奉牒」、「奉旨」、「遷發」等內容。畢都鄉響水崖村《夏氏族譜序》雲:「景太祖伯叔兄弟十五人,於洪武二年三月初三日卯時,自棗強遷發青州府鼓樓西常家胡同。迨至八世祖遷響水崖。」堯溝鎮大楊家莊《楊氏族譜序》雲:「余楊氏始祖諱殿禹,居河北棗強縣,有洪武二年,奉旨遷至山東益都東堯溝鎮南里許黃水東岸而居之。」臨淄區單家莊《李氏族譜序》:「我始祖原籍直隸棗強縣師友庄,自洪武二年軍遷胥延數世……單家莊李氏宗親學銘、春來、春美曾到棗強縣王均鄉大師友村尋根問祖續譜接案。

『伍』 【河北棗強】王氏家譜不分卷 (清)王錫麟續修 清道光十二年(1832)追達堂刊本去哪買啊

143 [河北保定]清遠王家譜九卷(明)王打開編譯明代(1583年)間發鈔四北圖

144 [河北灤縣]郎鴨王王起森維修,家譜的個卷(共和國)八(1919年),印量北圖科圖吉林大學日本和美國

145 [河北]灤縣王續的家譜,無論量(1935年共和國( 1935年)印量

)王向榮繼續河北省唐山市,河北省灤南縣文件的文件河北省灤南縣文管

146 [河北]新城譜8卷(清)Wangzhao香港匯編清清乾隆25年(1760年)刻本山東圖

147 [河北]新城全球頻譜,13年卷(清)趙雷袖清嘉慶(1808)座印了山東省濟南市博

148 [河北撫寧王家譜一卷,清雍正六年(1728年)的腳本河寧富寧縣本坨鄉縣村(二)

149 [河北的阜寧王譜的一個寫這篇河北撫寧西鄉鎮和村莊

150 [河北滄縣]王家庭和寫這的三清宮縣,河北陳嘴鄉吳辛庄
>

151 [河北臨漳]王族譜五卷(清)王昕左維修清乾隆43年,(1778年)刻本5人民大學

152 [河北寧晉]黃的家譜10卷(清)王明修訂本清咸豐五年(1856年)刊本10克圖

153 [河北寧晉]王族譜10卷(清)舒銹清交叉線程13年,(1887年)債務德堂刻本10歷史

154 [河北寧晉縣]王族譜10卷(中國大陸),王豐明,王書海等延續1917年(1917年)天津華新印刷局印量10

克圖河北大學

155 [河北陽原編譯1945年(1945年)鈔票的10個歷史]青海省西寧市汪氏家族繁衍,無論體積(中國大陸)王
a>

156 [河北]文字王氏家譜,無論體積(共和國)趙音樂汪租椅發起共和國,25

北印量一(二)(1936年)<BR /圖天津,湖北圖

圖浙江的資本。 157 [河北棗強縣王家譜,無論銷量(清)王西麟的延續,清光緒年間(1832年)趕上館刊本日本美國

158 [河北滄州]王家譜,無論卷(清)王國的二十年,清朝(1840年)刊本一克圖

希望對你有用。

『陸』 河北棗強縣歷史各人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漢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唯心主義哲學家回和今文經學大師答,漢廣川郡(河北棗強縣王常鄉後舊縣)人。
毛鵬(1522年-1565年),字汝南,別號雙渠,棗強縣後王常村人,明代嘉靖朝名臣。
張殿華,字榮錦,世居棗強縣城東北北流常村,清朝道光年間武狀元。
李景林(1885—1931),字芳宸,河北省棗強縣人。近代武術大師兼軍事將領,東北軍著名軍事將領,民國時期中央國術館的創始人之一,山東國術館的創始人。

『柒』 棗強縣的歷史沿革

據《畿輔通志》,棗強古時盛產紅棗,早在戰國時期此地就以蒸煮棗油聞名於世,並且因此得名棗強城。據《元和郡縣志》記載:到西漢時,這里更是「棗木強盛」,所以命名為棗強。但正史地理志中仍皆作「栆疆」(「疆」與「強」同音同義),直到《明史·地理》始改作「強」字。
西漢初,劉邦時置棗強縣。
兩漢之世,棗強與廣川兩縣,幾度「離合廢置,本為一也」。
三國時代屬魏,省廣川縣,復置棗強縣,仍屬冀州清河郡。
西晉時代,棗強縣省入廣川縣,屬冀州渤海郡。
東晉時代,後燕復置棗強縣,並置廣川郡,棗強為其所轄。
北魏神瑞二年(公元415年),並棗強縣、索瀘縣入廣川縣。孝文帝太和二十二年(公元498年),重置棗強縣。北齊文宣帝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廢廣川縣,並入棗強縣,屬長樂郡。
隋朝開皇二年(公元582年),棗強縣治所復為今舊縣村。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廢長樂郡為冀州,棗強屬之。
唐朝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郡為州,信都郡復為冀州,棗強屬之。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州以上設道,棗強屬河北道冀州。
入宋,棗強屬河北東路冀州。
金天會四年(公元1126年),縣城毀於洪水,十年(公元1132年),由舊縣村處遷於劉馬村,即今縣城址,仍屬河北東路河間府冀州。
元朝,棗強屬燕南河北道肅政廉訪司真定路冀州。天歷三年(公元1330年),真定路改屬中書省。
明朝,改路為府,棗強屬北直隸(京師)真定府冀州。
清朝,改布政使司為省,並將北直隸改為直隸省,又以冀州為直隸州,棗強縣、新河縣、南宮縣、武邑縣、衡水縣5縣同屬冀直隸州。
民國元年(1912年)仍襲清制,棗強縣屬直隸省(省會在天津)冀直隸州。民國一年(1913年),直隸省廢府、州,一律改稱縣,各縣直隸於省。不久,分省為渤海、范陽、冀南、口北4個觀察使。民國二年(1914年),將4個觀察使改劃為4道,棗強縣屬大名道。民國十六年(1928年)6月,直隸省改稱河北省,廢道,改為省、縣兩級制,各縣直隸於省。1935年試行省、區、縣3級制,全省劃為10個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五年(1937年)3月又劃為17個督察區,棗強縣屬第14督察區。民國二十六年(1938年)8月,建立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棗強縣抗日民主政府,隸屬冀南行政主任公署第三專員公署。民國二十八年(1940年)夏,棗強分為棗南、棗北兩個縣。民國三十一年(1943年)秋,為紀念在西江官村對日偽作戰中犧牲的冀南軍區五分區司令員趙義京和副司令員陳耀元,棗北縣曾改名為趙陳縣。民國三十三年(1945年)10月,棗南、棗北兩縣合並為棗強縣,屬晉冀魯豫邊區人民政府冀南行署第五專署。民國三十六年(1948年)9月,華北行政區建立,棗強縣屬華北行政區之冀南區。

『捌』 講講 河北 衡水市 的歷史!

衡水

在縱貫河北省東南部的滏陽河畔,有一座新興的城市--衡水市。滏陽河由市西南方向蜿蜒入境,貫穿衡水全境。

衡水是大京九上靠近龍頭北京的一顆明珠。正迅速發展成為冀東南園林式現代化中心城市。 京九鐵路在衡水市市區與東西干線石德鐵路形成黃金十字交叉,使衡水成為承東啟西、交匯南北的交通樞紐城市,有京南第一大站之譽。

衡水地區境內曾經有許多歷史悠久的古塔。但由於封建統治者的時倡時禁,以及天災、戰禍的損壞,如今已塌毀殆盡,只留有三塔:景縣舍利塔,衡水寶雲塔, 故城縣慶林寺塔。它們歷經滄桑,卻仍巍峨聳立,有如一把把青鋒劍刺向藍天。若能登塔一望,真令人有「我欲乘風歸去的感覺」。1982年這三塔被定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衡水地區有自己一系列的名優特產品和優秀品牌,包括深州蜜桃、阜城鴨梨、武邑金絲大棗、安平絲網、棗強裘皮、老白乾係列白酒、以及工藝美術大師王習三為代表的冀派內畫鼻煙壺、侯店毛筆、宮廷金魚並稱衡水三絕,享譽國內外。

http://travel.hengshui.com/overchina/Gis_Intro.php?src=12256&GISID=1012204&Submit=%C8%B7%B6%A8

河北省衡水市
衡水市位於河北省東南部,總面積8815平方公里,總人口407萬,轄一區兩市八縣。美麗的衡水大地,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廣闊的華北平原上。

衡水,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她以其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孕育了像董仲舒、孔穎達、高適等數不盡的風流人物;以其濃厚的資源,富饒的物產,使人民世代繁衍,安居樂業;古樸淳厚的燕趙之風,造就了衡水人勤勞智慧,熱情誠摯的性格。幾度滄海桑田,幾度風霜雨雪。衡水人繼往開來,發奮圖強,在這片古老而神氣的熱土上播種下希望,創造出輝煌。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衡水人乘改革開放之強勢,挾「慷慨悲歌」之遣風,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為衡水大地增添了勃勃生機。如今,這里工業體系門類齊全,農業生產蒸蒸日上,交通通訊四通八達,城市建設日新月異,人民群眾精神飽滿。

1996年7月19日,經國務院批准,地級衡水市正式成立。地級衡水市的誕生,翻開了衡水歷史上新的一頁,是衡水發展史上的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里程碑。連接北京,香港的京九鐵路,使衡水成為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具備了承東啟西,交匯南北,呼應沿海,服務京津的優勢,為衡水的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尤其是富民強市戰略的實施,推動了衡水經濟和社會的全面進步,創造了政通人和,人心向上的經濟發展環境。可以說,衡水實現跨世紀的騰飛,其力已積,其勢以蓄,其期已至。

衡水,潛力巨大;衡水,充滿希望;衡水,前景廣闊!

「嚶其鳴矣,求其友聲。」我們將一如既往的強力推行「兩環一線」開放帶動路線,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增進國內外朋友對衡水的了解,加強彼此間的真誠合作,共同開發建設衡水,使這顆璀璨的明珠煥發更加燦爛奪目的光華。

□ 衡水概況

衡水市地處華北平原,位於河北省東南部,北距首都北京和北方重要商埠天津各250公里南接邢台、邯鄲煤炭鋼鐵基地;西離省會石家莊國際機場100公里;東去渤海之濱黃驊港、濱州港各180公里,屬環渤海、環京津重要開發開放地帶。轄桃城區冀州市、深州市、棗強縣武邑縣、武強縣、饒陽縣、安平縣、故城縣、景縣、阜城縣等一區二市八縣。總面積8815平方公里,總人口407萬。

□ 物產資源

衡水市農副產品和土地資源豐富,人均耕地面積、人均佔有糧食、棉花、油料均高於全省、全國平均水平,所轄市縣區中有7個是國家糧食基地縣,有6個國家優質棉基地縣,是河北省重要的糧棉生產基地。盛產棉花、小麥、玉米、大豆、花生、芝麻另外,果品、蔬菜畜牧產品也很豐富。歷代貢品深州蜜桃遠近聞名,阜城鴨梨遠銷海外,饒陽、景縣、武邑等縣的蔬菜一年四季暢銷京津及東北各地。衡水礦產資源豐富一是石油,初步查明的儲量為3000多萬噸;二是地熱,據勘測,衡水具有良好的地下熱儲條件,地溫梯度值3.16C/100米;三是礦泉水,經中國地質科學院礦泉水開發研究中心測定,僅在深州市郊區周圍就有33平方公里的地下礦泉水,儲量達3億立方米。

□ 交通通訊

衡水境內公路鐵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全市鄉鄉貫通柏油路,郵電通訊發展迅速,全市各鄉鎮全部實現數字程式控制化,擁有電話容量30萬門,可與國內2200多個市縣及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直接通話。剛剛投入運營的國家大動脈京九鐵路穿越市區全境,衡水是京南第一大站,被譽為「京九明珠」。京九鐵路與石德鐵路,京九與濟石太銀通訊光纜,京開與太青高速公路在這里聚匯相交,使衡水成為北起北京、南達九龍,東接京滬,西連京廣的重要交通通訊樞紐和新興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大型集散地被經濟學家公認為經濟發展的「黃金十字交叉」處。

□ 工業狀況

衡水工業門類齊全,布局合理,初步形成了以化工,紡織,輕工,建材,食品,機械,醫葯,冶金等為支柱行業,以大中型企業為核心,以鄉鎮企業為主體的開放型的工業體系。主要工業產品有原煤,石油,鋼材,水泥,化肥,電機,棉紗,棉布,服裝,鞋帽,食品,飲料,電池,染料,化學製品,水泵,暖氣片,傢具,保險櫃及工藝品等。有相當一部分產品是國優,省部優產品,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 能源保障

冀東南最大的發電廠—裝機容量120萬千瓦的衡水電廠一期工程兩台30萬千瓦機組已投入運營;「引江」,「引黃」工程進展迅速,這兩項工程建成後,每年可引水5.6 億立方米;素有「華北第二白洋淀」之稱,蓄水量達到兩億立方米的衡水湖,碧波盪漾,魚躍鳥翔,景色秀麗,既是旅遊開發的絕好去處,又是水產養殖場和工農業用水來源,為全市經濟的快速、持續發展提供充足的水電能源保障。

□ 三資企業

近幾年,衡水市興辦三資企業有了較大進展,特別是近兩年來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突破全市累計簽訂利用外資項目合同978項,項目總投資20.1億美元,合同利用外資8.99億美元,已建成外商投資企業270家,外商實際投資2.41億美元,合作外商已發展到50多個國家和地區。

□ 發展前景

展望未來,衡水市發展前景廣闊。衡水積極進行開放帶動戰略,全方位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正在形成,「人人都是投資環境,事事關系招商引資」已成為全市上下的共識,並先後制訂了一系列鼓鼓勵外商投資的政策,成立了「外商直接投資項目聯合審批辦公室」、「外商投資企業投訴中心」和「保護外商合法權益辦公室」,簡化辦事程序,依法保護外商注合法權益,冊外商提供良好的投資環境和投資機會。

衡水將牢牢抓住撤地建市和京九鐵路投入運營與正在擴建的水陸碼頭黃驊港三個有利契機,大力度實施「兩環一線」開放帶動戰略,不斷地改善投資環境,完善投資政策,簡化辦事手續,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衡水竭誠歡迎各國、各地區工商界的朋友前來衡水洽談投資、探親訪友、觀光旅遊、參觀考察,共同開創我們更加光輝璨爛的明天!

『玖』 近代以來衡水發展史

近代
中華民國初期,各州皆改為縣,直隸於省。至1914年,今轄區分屬大名道、保定道、津海道管理。1928年,直隸省改稱河北省,同時廢道,各縣直接劃歸於省管轄。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今轄區分屬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晉察冀邊區之冀中區和晉冀魯豫邊區之冀南區。1948年5月,兩邊區合並改稱華北行政區。1949年8月1日始設衡水專區,轄原冀南、冀中兩區之部分縣域,包括衡水、冀縣、棗強、武邑、深縣、武強、清河、恩縣、夏津、武城、故城、景縣、阜城等13縣,屬新建立的河北省。[2]
現代
1952年11月7日衡水專區奉華北行政委員會之命撤銷,其轄區之夏津、恩縣、武城3縣劃歸山東省,衡水、深縣、武強、武邑、棗強、冀縣6縣劃歸石家莊專區,景縣、故城、阜城3縣劃歸滄縣專區,清河縣劃歸邢台專區。1962年6月27日,國務院批准衡水專區復置,下轄衡水、冀縣、棗強、武邑、深縣、武強、饒陽、安平、故城、景縣、阜城計11縣。1970年,衡水專區改稱衡水地區。1982年1月,衡水鎮升為衡水市。1993年9月,冀縣改建為冀州市。1994年7月,深縣改建為深州市。1996年5月31日,國務院批准撤銷衡水地區,改設地級衡水市,同時撤銷原縣級衡水市,改設桃城區。至2013年末,衡水市下轄3區、8縣和2個縣級市。[2]
市名由來
「衡水」一詞始見於北魏文成帝拓跋浚的《文成帝南巡碑》,文成帝曾在信都(今冀州市)「衡水之濱」舉行過規模盛大的「禊禮」。「衡水之濱」中的「衡水」,為當時穿越今冀州市境內的漳水後一段的別稱,又名「橫漳」或「衡漳」。隋朝開皇十六年,由河北大使郎蔚之,分下博(包括桃園、北馬庄等原桃縣治所周圍的土地和村莊)、信都和武邑三縣地,新置衡水縣,治所在今衡水市舊城村,縣之名稱,取「漳水橫流」之意。因漳水從衡水縣西南入境後,不是東流入海,而是折向北流,然後入海,古人亦把這一段漳河水稱為「衡水」,後因漳、滏合流,這段河水即今日的滏陽河。滏陽河與滹沱河合匯為子牙河後,入渤海。此後,衡水縣名稱歷代沿用。1996年7月,衡水地區撤地設市,原縣級衡水市改設為桃城區。
http://ke..com/view/7807.htm#1_2

『拾』 棗強縣在三百年前,是山西的嗎

棗強縣來在三百源年前,不是山西的。

三百年前,是歷史上的清朝時期。彼時,棗強縣屬冀直隸州。

棗強縣隸屬於河北省衡水市,地處河北省東南部,衡水市南端,界於東經115°35′—115°58′,北緯37°08′—37°35′之間。

棗強縣歷史沿革:

西漢初時置棗強縣。

西晉時代,棗強縣省入廣川縣,屬冀州渤海郡。

北齊文宣帝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廢廣川縣,並入棗強縣,屬長樂郡。

隋、唐朝年間,屬冀州。

入宋,棗強屬河北東路冀州。

明朝,改路為府,棗強屬北直隸(京師)真定府冀州。

清朝,改布政使司為省,並將北直隸改為直隸省,又以冀州為直隸州,棗強縣、新河縣、南宮縣、武邑縣、衡水縣5縣同屬冀直隸州。

民國元年(1912年)仍襲清制,棗強縣屬直隸省(省會在天津)冀直隸州。

由此可見,棗強縣自置縣以來,從未隸屬於山西。一直在今河北省管轄地。

閱讀全文

與棗強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