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杭州歷史文化街區有哪些
南山路 北山街 小河直街 河坊街 南宋御街
南山路地處城、湖結合區域,從歷史記載看,此地為吳越、南宋都城以及元末、明、清杭 州古城的西城牆沿線,自南而北,沿湖曾設有錢湖門、清波門、涌金門,再往北通往錢塘門、武林門等地。南宋定都臨安(杭州),在鳳凰山、萬松嶺一帶設皇宮,將臨安府府署遷徙於「清波門之北,以奉國尼寺(即竹園山凈因寺)故基創建」。當時,吳山周邊和南山路東側已為政治、經濟中心,直至元、明、清和近代,一直都十分繁華。
北山街,位於杭州市,東起保俶路,西至曙光路,南臨西湖,北靠寶石山、葛嶺、棲霞嶺。北山街有岳飛墓(廟),首屆西湖博覽會工業展館以及秋水山莊、孤雲草舍、堅匏別墅、抱青別墅、靜逸別墅、穗廬、瑪瑙寺等一大群中西式近代建築。
小河直街歷史文化街區位於杭州市北部,地處京杭大運河、小河、餘杭塘河三河交匯處。小河直街歷史文化街區以小河直街為中心,沿運河、小河分布的民居和航運設施整體風貌和空間特徵仍基本保存,具有一定的規模,在杭州市歷史文化街區中應屬於整體傳統風貌較為完整的街區之一。街區真實地反映了清末、民國初年運河沿線下層人民的生活環境,保留著一定數量的歷史建築,其建築特色、街巷風貌、運河航運遺跡仍然保留著獨特的風貌。
河坊街新宮橋以東,是南宋時期宋高宗寢宮—德壽宮遺址。南宋時被封為清河郡王的張俊住宅就在當時稱之為御街的太平巷,故這一帶被命名為清河坊。南宋時,清河坊商鋪林立、酒樓茶肆鱗次櫛比,是杭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賈雲集地。歷經元、明、清及民國時期直至解放初期,這一帶仍是杭城商業繁華地帶。
南宋御街,是南宋都城鋪設的一條主要街道。《咸淳臨安志》等文獻記載,鋪設南宋御街一共使用了一萬多塊石板,但此前的考古發掘卻只發現過香糕磚。御街南起皇城北門和寧門(今萬松嶺和鳳凰山腳路交叉口)外,經朝天門(今鼓樓)、中山中路、中山北路、觀橋即今貫橋到今鳳起路、武林路交叉口一帶,是南宋臨安城的中軸線,全長約4185米。
『貳』 衢州水亭門導游詞
水亭門歷史文化街區是衢城僅有的兩個歷史文化街區之一,是傳統風貌最集中、歷史文化遺存最豐富的街區。東至縣西街,南至皂木巷,西至上營街和下營街,北至新河沿,共9.3公頃。歷史遺存有城牆遺址、周宣靈王廟、神農殿、天妃宮、天皇塔遺址及天皇寺等36項。截止到目前,水亭街兩側房屋修繕工作以及葉氏民居復建工程已經全面完工;遊客接待中心、景觀工程以及地下管線工程已完成形象進度70%,全工程計劃2015年完工。
亮點呈現:水亭門歷史文化街區的改造規劃圍繞城池篇、水上篇、坊巷篇、宅邸篇、商賈篇、古跡篇、禮樂篇、醫澤篇8個主題。修繕古宅、雕塑小品、復原青石巷、優化街區環境、設道古器經營,再現明清繁華商賈市景。
「為了提高水亭門街區在建坊巷的規制,我們專門請來中國美術學院的專家教授,依據當時明清街道各種不同的主題風格,給街道兩側68幢舊宅的門面設計了雕花,每一個雕花的花型、方位、角度我們都依照整個水亭門街區的整體房屋屬性進行設計,保證美觀的同時,也能夠有所寄喻。」市城投公司建設科科長李誠勤說,如何承載厚重的歷史又能煥發出水亭門街區的新活力,一直是他們致力研究的課題。
重塑古城風韻,還原歷史尤為重要。邵子千,一名普通退休幹部,為項目方提供了一組珍貴的照片。照片拍攝於1951年冬天,是透過水亭門門洞向外拍攝的水亭門碼頭的景象;市民徐先發、徐躍進兄弟倆則送來了保存完好的《徐氏族譜》。「上營街有徐氏宗祠,宗譜不僅記錄了徐氏家族的變遷,還記錄了水亭門一帶的歷史沿革。」據資料記載,明清時的衢州是浙西糧、鹽、葯材、木材集散地,而徐氏兄弟倆提供的《徐氏族譜》對水亭街的修繕、再現原貌提供了幫助。「我們還常常收到來自開化、常山、龍游各地市民寄來的各種照片和史料。」市城投公司發展科科長周立軍感慨地說:「每一個市民,都是未來水亭門歷史文化街區規劃的工程師。」記者手記:水亭門歷史文化街區至今仍保留著舊時的布局風貌,蘊含著不同時期的歷史信息,成為衢城當代與過去對話的最佳媒介,是歷史的縮影與沉澱,是衢州千年文化史的鮮活見證。適度恢復、開發、利用,不僅可以增強衢州人的根脈意識,也為衢州歷史文化研究提供一個窗口
『叄』 水西門大街的由來要詳細
沈萬三與聚寶門的傳說
明代的南京城,東連鍾山,西據石頭,南貫秦淮,北帶玄武,城周33.68公里,規模盛大,氣勢磅礴。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也就是朱元璋稱帝前兩年,朱元璋就開始修築城牆,營建皇宮。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在應天府登極,建元洪武,定都應天府。明代南京城牆的修築1366年一直延續1386年,朱元璋用21年時間,修建了世界上最大的一座磚石城。南京城的修築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在鍾山西南麓新築宮城和改築南唐以來的金陵城;第二階段,向北拓寬舊城直到江邊;第三階段,建造聚寶門、三山門、通濟門等主要城門,並新築後湖城和各主要街道;第四階段,建造外郭城。
在南京城修築過程中,還有一個傳說與富商沈萬三有關。沈萬三真名叫沈富,原籍吳興南潯鎮,元末明初大商人。明代洪武三年,沈萬三晉見了朱元璋,從此出資幫助朱明王朝營建首都南京。他曾出巨資助建了明城牆正陽門、三山門、通濟門和聚寶門等處以及廊房、街道、橋梁、水關、署邸等。據《明史》介紹,朱元璋實施築城計劃時,單造磚單位便涉及1部(工部)、3衛(駐軍衛所)、5省、28府、118個縣,另有3個鎮。而沈萬三一人便負責從洪武門到水西門十餘公里長的城牆,工程量占整個工程的三分之一。
沈萬三與聚寶盆的故事,在南京可以說是家喻戶曉。據說明初建築南京城南門(今中華門)時,砌起即塌,屢次修築不成。有人說地下有水怪在作祟,向朱元璋獻計,借用沈萬三的「聚寶盆」,填在城坍處,城門才順利建成,因而把此門稱作「聚寶門」。據說當初向沈萬三借聚寶盆時,朱元璋曾答應五更歸還,後來為了永遠不還寶盆,就下令京城內嚴禁打五更。沈萬三「富可敵國」,遭到朱元璋的嫉妒和猜忌。後來,朱元璋找借口要殺沈萬三,在馬皇後的勸阻下,沈萬三才免於一死,但被謫發戍邊雲南,家產被查抄一空。其實,聚寶門一名的由來,是因為城門外有一座聚寶山(今稱「雨花台」)而得名。所謂「聚寶盆」一說,乃明、清兩代好事者所編造的故事。
聚寶門現名「中華門」,是南京城垣十三個城門中最大、最雄偉的一個,城堡東西寬118.5米,南北長128米,佔地面積約1.5萬平方米。氣勢恢弘,結構復雜,建造堅固,設計巧妙。有三道瓮城,四道拱門,首道城門高21.45米,各門原有雙扇木門和可上下啟動的千斤閘。閘內有藏兵洞27個,戰時用以貯備軍需物資和埋伏士兵。東西兩側馬道很寬闊,可用於運送軍需物資,將領亦可策馬直登城頭。經歷了600多年風雨滄桑的中華門,除木結構毀壞外,磚石結構基本完好。它宏大的規模和巍峨的雄姿,世所罕見,在我國城垣建築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從軍事角度上看,工事堅固,適宜攻守,是研究我國軍事史的實物資料。
『肆』 長沙的歷史文化街區有哪些都在什麼位置
太平街古老長沙一縮影。自戰國時期長沙有城池開始,太平街就是古城的核心地帶,歷經2000多年沒有改變。長沙目前能見到最早的志書明嘉靖《長沙府志》和最早的城區地圖清嘉慶《善化縣城圖》記述和描繪的太平街地段的街巷名和走向,與今日太平街毫無二致。在今日長沙城區,能像太平街一樣完整窺視古代街巷格局的地段已經鳳毛麟角,太平街可謂是長沙古城的一個縮影。太平街歷史文化街區,位於湘江東岸的解放路口至五一大道路口一帶,以太平街為軸線,西側的街巷有金線街、孚嘉巷、馬家巷等;東側的街巷有太傅里、江寧里和西牌樓等。太平街一帶自古為人文薈萃和商業繁華之區。清代地方政府為方便貨物和居民出入城,在小西門和大西門之間新開一太平門,太平街由此得名。街區內,小青瓦、坡屋頂、白瓦脊、封火牆、木門窗,是這一帶民居和店鋪的共同特色。老式公館則保留了較為原始的石庫門、青磚牆、天井四合院、回樓護欄等傳統格局。太平街地區較好體現了長沙歷史文脈和特色,街區內歷史文化遺存也有很多亮點:賈誼故居、李富春故居坐落當地;辛亥革命時的共進會、四區社、湖南體育會和體育學堂舊址分布太平街兩廂;明吉王府西牌樓舊址有跡可尋,王府大石礎、琉璃瓦等構件已獲妥善保存;清代至民國眾多長沙老字型大小遺址尚存,其中有名的包括:朱昌琳開設的乾益升糧棧、長沙四大茶館中的洞庭春茶館、利生鹽號、楊泰隆釘子鋪、老通義油漆鋪等。 潮宗街:百年長沙之起源。潮宗街曾經是長沙最有名的麻石街。清雍正年間始鋪麻石路,歷史上曾進行過路面改造。清長沙縣署位於此地,1914年湘雅醫學專門學校在這條街上創辦,1920年毛澤東等人創辦的文化書社也設立於此。可以說,這條街折射了長沙近現代的發展歷史,較典型地反映了長沙百年來的歷史文化。潮宗街曾直通原潮宗門,為舊時長沙米廠、糧行集中地。歷史上,當地居民多以挑腳、賣河水為生,是舊時長沙有名的貧民區。該歷史文化街區北起北站路、南至中山路、東毗蔡鍔路、西臨湘江大道。區內現存中共湖南省工委舊址、李覺公館、長沙天主教堂、基督教永恆堂、基督教聖公會禮拜堂、中山亭、樂誠堂、文化書社、三座亭等文物和近現代建築。 坡子街:傳統民居正在消逝。正在融入現代都市的百年老街坡子街,現在已經變成了美食一條街了,在黃興路步行街附近。 化龍池: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化龍池歷史文化街區位於芙蓉區中南部,南起都正街、晏家塘,北至東牌樓、藩後街,東起建湘路,西止於黃興南路。一俟人民西路拉通,化龍池街區將封存於史冊。該街區現存有程潛公館、修業學校舊址、瀏城橋楚墓舊址、聚福井、福建會館等歷史遺存。其中程潛公館、南陽街基督教堂保存較好,福建會館有較大改變,聚福井已廢除。清光緒《善化縣志》載:化龍池所在地原名玉帶街,曾為長沙舊城八大公溝之一。萬曆四十年(1612年)善化知縣唐源在學宮屏牆外橫開一渠,橋曰三元,街曰鰲背,池曰化龍。民間傳說此處有口井,井中有條孽龍托夢給此街一鐵匠:不日將重現龍身東歸大海,屆時長沙汪洋一片。鐵匠決心舍己為公,成功將燒熔的一大桶滾燙鐵水倒向井裡。結果,井邊受熱下陷,鐵匠隨鐵水落入井下,孽龍被鐵水澆鑄喪命,鐵匠也英勇獻身。後來井塌處衍生一口小塘,人們為懷念鐵匠,將該塘取名化龍池。舊時,化龍池為油鞋店集中地,清代著名書法家何紹基曾寓居此地。 雖然大部分是拷貝來的,但是是精心收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伍』 衢州市水亭門城門建於哪年
衢州城牆始建於唐,明嘉靖《衢州府志》雲:「唐武德四年(621)置衢州建郡治,」回作為府治的衢州城,其答城牆的初建當在唐武德四年建郡治之後,其址當以今天的府山為中心。目前的城牆與唐代所建城牆基本吻合,城牆歷經修築、擴展,並保留至今,可謂是歷史悠久的「唐朝遺跡」。
北宋宣和二年(1120)十二月,方臘起義軍攻陷衢州,第二年郡守高至臨於龜峰修築舊城。據清康熙《西安縣志》記載:「城牆為六門,城之上各建樓門。西曰水亭門、今名朝京;小西(門)曰和豐,今名通廣。」城西臨衢江,衢州四周有高牆,牆外有濠,形成了完整的城池。
『陸』 南京水西門大街歷史沿革
南京水西門:千人秉燭祭亡靈
--------------------------------------------------------------------------------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12月14日03:57 中國青年報
本報記者 戴袁支
本報南京12月13日電
夜幕初降,手捧燭光燈的1000多人緩緩行進在南京水西門大街上,隊伍最前面的藍底白字橫幅上,醒目地用中英文寫著:悼念南京大屠殺30萬同胞遇難65周年。
17時30分,巡遊的隊伍從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出發,這兒有埋葬遇難同胞遺骸的「萬人坑」。出發前,人們首先在此為在日軍屠城中死難的30多萬同胞默哀。
半輪明月照著這支燭光隊伍,《安魂曲》響徹巡遊隊伍途經的街道上空。
研究中日關系的專家、復旦大學趙建民教授向記者發表談話說,和平、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流。呼喚和維護和平,就要防止像南京大屠殺這樣的野蠻踐踏人權、實行軍事恐怖統治的歷史悲劇重演,就要批判否認歷史、美化侵略戰爭的謬論。
美國舊金山抗日戰爭史實維護會會長呂建齡深有同感。她說,悼念30多萬遇難的同胞,心中非常難過;參加巡遊,感慨萬千。和平友好應該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建立在深刻反省、尊重歷史和以史為鑒的基礎上。
「……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巡遊隊伍中有人高唱起國歌。
「這是《義勇軍進行曲》」,巡遊隊伍中,來自台灣的南京大屠殺的倖存者王老先生說,「在台灣,我們也唱。」
來自台灣「愛國陣線」的張寶樂說,海內外中國人要團結,促進統一;團結合作,堅韌不拔,中國就能有效抵禦外侮,成為制止侵略戰爭、維護和平的重要力量。
「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南京田家炳中學初二(4)班的宗海生同學擠進隊伍,把自己的書面感想遞給記者:「30萬!一個鮮血流出來的數字,血的教訓勾起每一個中國人的反思:落後就要挨打!讓我們團結一致,維護世界和平,完成民族復興偉業。」隊伍中還有來自南京林業大學的9位同學,他們點燃自購的白燭,自發加入了巡遊隊伍。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今年「八·一五」,日本和平友好人士松岡環和旅日僑領林伯耀,共同拉著這條橫幅祭奠30多萬無辜的亡靈,如今他們又拉著同一橫幅並肩參加「燭光祭」巡遊。林伯耀說,希望日本人民都知道這段歷史。這次巡遊把南京人民的心聲轉達給了日本人民和世界人民,很有意義。
「日本紫金草合唱團」則捧著大書「和平」二字的玻璃牌匾,有的還打開了日本《和平憲法》中「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等條款的布塊。日本聲援東史郎案審判實行委員會秘書長山內小夜子女士對記者說,日本右翼應該正視南京大屠殺的史實。
今天,參加巡遊的還有佛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教徒。
巡遊隊伍越走越壯大,人們一同來到「和平廣場」。這座新落成的廣場上,一隻大鼎內爐火正在熊熊燃燒,人們打開「銘記歷史教訓」、「維護世界和平」和「歷史昭示未來」等橫幅。南京大屠殺的倖存者李秀英坐在輪椅上說,此刻她最想講的就是:我們不要忘記過去的歷史,我們不要戰爭,我們要和平。
65架鋼琴每架上都有一朵小白花,65架鋼琴一同奏響《和平頌》。
『柒』 水亭門的變遷
衢城何人不知天王塔?何人不識水亭門?在「老衢州」們心中,天王塔與水亭門是老衢城的象徵,也是縈繞在他們心頭濃得化不開的鄉愁。
天王塔與水亭門,它們因水而生、因水而盛。在那個陸路並不發達的年代,無論是仕宦求學的遊子,還是走南闖北的商賈,進出衢城,都要經過朝京門,也就是今天的水亭門。
當輕舟劃過萬重山,對故鄉的盼望也像吸飽了水的海綿一樣沉甸甸地壓在心頭。不待船靠岸,便站在船頭早早地眺望——近了,近了,家鄉天王塔的影子愈來愈清晰,愈來愈接近。到了碼頭,穿過水亭門,進了衢州城,終於算是回家了!當他們再一次離家遠行,望著塔影越來越遠,漸漸消失在一片迷濛水霧中,這離別的滋味,又怎教人不消魂?如今,站在巍巍水亭門城樓俯瞰四方,鋪展在我們面前的,一側是粼粼江水,一側是曾經繁華的水亭門老街,以及一幅存活在老街居民口耳相傳間供後人懷想的「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的依稀圖景。
『捌』 北京二十五個歷史文化保護區都在哪裡
什剎海地區、東四三條至八條、東交民巷、五四大街、玻璃廠西街、琉璃廠東街、大專柵欄街、屬文津街、東華門大街、鮮魚口地區、國子監地區、阜成門內大街、南鑼鼓巷四合院平房保護區、地安門內大街、景山後街、景山前街、景山西街、西四頭條至八條四合院平房保護區、陟山們街、景山東街的京師大學堂舊址、西華門大街、北池子大街、南長街、北長街、南池子大街。
『玖』 南京老門東歷史文化街區具體位置,急!速度
門東歷史文化街區建設包括蔣百萬故居、C2地塊、D4地塊、三條營地塊、箍桶巷步行街區、明城牆內側江寧路至張家衙段等,佔地面積約15萬平方米
看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