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浦江歷史文化

浦江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2-15 12:43:28

❶ 浦江亂彈的歷史淵源

浦江亂彈是以浦江當地民歌「菜籃曲」為基礎,並在「諸宮調」講唱藝術和我國最早的戲劇南戲的相互影響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菜籃曲又名踏歌,曲調自由,歌詞不一,順口溜唱,一歌一和,各適其適,亦稱「天下和」,主要用於婚喪禮儀和祭神等活動,宋代已盛行於浦江民間,成為膾炙人口的漢族樂曲。如今在浦江農村,農民們挑擔行路、上山下山時隨口哼哼出來的浦江亂彈,依稀還有當年踏歌的痕跡。
生活在宋代的浦江籍詩人吳渭所賦的《田園雜興》一詩中對鄉間唱踏歌已有明確記載。他寫道:「土膏初動雨初收,草徑芳亭趣最幽。坐睡略醒朝市夢,踏歌時有里閭游。 」 而錢遹的《椒湖塘記》一文中也寫道:」樵夫耕牧提負往來,前者歌後者和,各適其適,余每杖藜止堤下,周覽旁聽以穿山林之趣,而萬慮消隕。」可以斷定,宋代的吳渭和錢遹所聽到的,樵夫耕牧都能唱,使他們消除憂慮,胸襟為之一寬的歌聲就是流行於浦江民間的踏歌。 從一九九六年編纂的《浦江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一書所收集的百多首長期流傳下來的浦江民間樂曲來看,絕大多數都與浦江亂彈曲調有關,有的乾脆就是浦江亂彈。浦江民間俗語至今稱亂彈樂曲「鬧花頭台」為「踏花頭台」,「演八仙」為「踏八仙」,老人們仍對那些喜歡唱戲又唱不好的人說是在唱踏歌。由此可見,踏歌就是浦江亂彈的先聲,浦江亂彈曲調是在踏歌的基礎上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北宋靖康之後,北方淪陷,宋廷南渡,定都臨安,隨著瓦舍在臨安的大量興起,在北方盛行的講唱藝術在南方也隨之風行起來。於是,浦江也出現了講唱藝術表演團體——坐唱班,也叫「什錦班」。所謂「十錦」,是明初出現在江蘇一帶的民間樂曲《十番鑼鼓》的別稱,「十樣錦」的簡稱。「什錦班」既是浦江人婚喪禮儀、祀神祭祖等眾多民俗活動的一支不可或缺的演奏隊伍,也成了漢族民間一種自娛自樂的形式和藝人們賴以養家糊口的謀生手段。

❷ 浦江的一個文化遺址的介紹

浦江上山遺址代表了一種新發現的、更為原始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類型,這種新穎的地內域文化可以命名為「上山文化」容。上山遺址位於錢塘江支流浦陽江上游的浦江縣黃宅鎮境內,已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已出土的文物中,有約80件陶器,大多數器型為大口盆。此外還出土了大量石球、石磨盤等。 六年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發現了浦江上山遺址。經發掘證實,一萬年前當地人就會種水稻,會用石磨棒和石磨盤磨稻穀脫殼。它將著名的河姆渡等史前文明上溯了3000年。

❸ 浦江的歷史名人

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別號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漢族,浙江浦江(今金華蘭溪市)人,元末明初文學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柳貫 (1270~1342) 元代文學家。字道傳。婺州浦江(今屬金華蘭溪市)人。曾任江山教諭。至正二年(1342)起為翰林待制兼國史院編修官,在官七月而卒。柳貫跟方風、吳恩齊、謝翱等學作古文、詩歌與方回、仇遠、戴錶元、龔開交遊。方鳳(1241年—1322年)字韶卿,一字景山,自號岩南老人。浦江後鄭村人。生於宋理宗淳祐元年,卒於元英宗至治二年,年八十二歲。試太學舉禮部均不第,後以特恩授容州文學。宋亡,遁歸隱於仙華山同里義烏合吳渭,僻家塾敬事之疾革命。其子樗題其旌曰:容州以志不忘故國。鳳嘗為吳渭主月泉吟社,所刊月泉吟社持二卷,郎為鳳所主選,所著有物異考、野服考及存雅堂遺棄五卷(均四庫總目),並傳於世。吳渭 字清翁,號潛齋,浦江人。南宋時曾任義烏縣令。宋亡後隱居不仕,退居無溪,發起成立「月泉吟社」,與文友飲酒賦詩相往來。著有《月泉吟社》一卷,詳細記載了吟社成立的情況以及列出了所寫的較為出色的詩。他的詩大都和平溫厚,沒有警拔超俗的語句。吳萊(1297—1340)元代學者。字立夫,本名來鳳,元朝集賢殿大學士吳直方長子。生於元成宗大德元年,卒於惠宗至元六年,年四十四歲,門人私謚「淵穎先生」。浦陽(今浙江浦江)人。延祐間舉進士不第,隱居松山,深研經史,宋濂曾從其學。所作散文,於當時的社會危機有所觸及,要求「德化」與「刑辟」並舉,以維護元王朝統治。能詩,所著有《淵穎吳先生集》。倪仁吉(1607—1685),女,明末清初人,字心蕙,自號凝香子,浙江浦江通化龍池上金生村(今蘭溪倪大村)人。葵明(尚忠)女,從小聰慧貞靜,博通經史詩文,兼工書畫刺綉。17歲嫁義烏吳之藝為妻,20歲守寡。此後,一直在奉養婆婆、養育侄兒以及吟詩作畫中消磨歲月。善書,工詩、畫,凡景之足以娛人意者,無不入諸繪染,即無不形諸嘯歌。詩多五言、七言絕句,風神意境,並自不凡。洪汛濤(1928.4.9—2001.9.22)浙江浦江人。曾用筆名田野、田多野、了的、呂榆等。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理論家,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神筆馬良」之父洪汛濤「神筆馬良」之父。是與葉聖陶等齊名的中國「童話十家」,畢生致力於兒童文學的創作與研究,為兒童文學事業的繁榮與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會員、上海作家協會理事、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鍾道隆 復讀機創始人,在經歷了近70年的風風雨雨後,他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在學業和事業上取得了一個又一個驕人的成績。將軍、教授、教育家、科學家這些令人尊敬的稱謂和他近乎傳奇的一生緊密聯系著。「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鍾道隆先生不僅有「活到老學到老」的堅定毅力,更有「干一行鑽一行」的敬業精神。「何以解憂,唯有學習」是鍾道隆先生信奉一生的座右銘,而他堅持學習、努力進取、發憤圖強的傳奇一生也是不斷激勵我們學習、進取和圖強的優秀榜樣。吳山明 男,著名國畫家,民進成員,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教授、博導,為民進浙江省副主委,中國美協理事,浙江省九屆、十屆人大常委,浙江省美協副主席,杭州美協主席,西泠畫院院長,浙江省人大常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參事,浙江省中國人物畫研究會會長。曹聚仁(1900—1972) 字挺岫,號聽濤,筆名袁大郎、陳思、彭觀清、丁舟等 ,1900年7月7日出生於浙江浦江蔣畈村(今蘭溪市梅江鎮蔣畈村),中國現代著名作家、學者、記者和傑出的愛國人士。吳茀之(1900-1977)中國花鳥畫大師,現代浙派首領人。初名士綏,改名溪(溪),以字行,號吳溪子,別署廣明畸士,又稱逸道人。浙江省浦江縣前吳村人。1900年4月26日出生。幼承家學,酷愛美術,讀書之暇,常臨蔣南沙、揮南田工筆範本。1915年考取嚴州省立第九中學,名列第一。1919年拜陳友年為師,補習詩詞、文史典籍。1922年進上海美專高科班,受吳昌碩大寫意派的啟發,改攻寫意,深得奶廬神髓。畢業後,赴蘇州第一師范和淮安中學執教美術, 1928年出版《弗之畫稿》,劉海粟題,「超逸高妙」。1929年回上海美專任教授兼滬江大學及附屬中學美術導師。張書旂(1900—1957)原名世忠,字書旂,號南京曉庄、七爐居。浙江浦江禮張村人。其花鳥,取法於任伯年,作花鳥喜用白粉調和色墨,畫面典雅明麗,頗具現代感。又得高劍父與呂鳳子親授,形成色、粉與筆墨兼施的清新流麗畫風而獨標一格。作品有日本畫的面貌;喜用高麗紙作畫,力求色彩與水墨的融合。學院派傑出代表,素有「任伯年第二」的美譽,善於用粉,能「粉分五色」,有「白粉主義畫家」之稱。常對客揮毫,一氣呵成數幀。呂風子贊他「畫花似聞香,畫鳥若欲語,技法卓絕,當代無與抗衡者。」徐悲鴻稱其:「自得家法,其氣雄健,其筆超脫,谷與古人爭一席地,而蔚為當代代表作家之一」。當時,與徐悲鴻、柳子谷有「金陵三傑」(金陵三畫家)之稱。蔣興儔 (1639—1695),字心越,初名兆隱,別號東皋、鷲峰野樵、越道人、心越子、越杜多等,浦江人。8歲時在蘇州報恩寺出家為僧,十三歲起雲游東南諸省,尋師訪道。清康熙十年(1671)入杭州壽昌、皋亭諸寺參究禪法。當時與另一中國高僧獨立性易齊名,被奉為「日本篆刻之父」。《日本琴史》也稱「中國琴學盛於日本,實師之功」。方增先 現代畫家,1931年生。浦江西塘下村(今屬蘭溪)人。擅國畫。浙江美術學院。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留校後為研究生。現為上海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上海中國畫院一級美術師、上海大學講席教授。作品有《粒粒皆辛苦》、《說紅書》、《孔乙己》等。《母親》曾獲第七屆全國美展銀獎和齊白石藝術基金獎。出版有《方增先人物畫集》、《方增先畫集》。專著有《怎樣畫水墨人物畫》、《結構素描》、《人物畫的造型問題》、《人物水墨寫生教學筆記》等。張瑞 開國少將,原名張咸祥,字瑞卿,浙江浦江人,開國少將。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平型關戰斗、陸房突圍、沂蒙山區反「鐵壁合圍」和遼沈、平津等戰役。建國後,歷任中南軍區三處處長兼通信學校校長、總參謀部軍務部副部長。是第四、五屆全國政協委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❹ 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有哪些民風民俗

〔節日與飲食〕浦江飲食文化豐富,中國現存最早的菜譜《吳氏中饋錄》在出自浦江。十五橫簽(西部稱十五橫簽、東部稱十六橫簽) 被稱為浦江版的「滿漢全席」,已被列入當地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作為漢族聚居區,漢民族的節日在浦江都有相應的飲食禮儀。

如正月初一春節,吃湯圓,象徵一元復始;正月十五元宵節,吃麥餅;清明節吃「清明餜」,它被做成三角形的,所以又叫「三角餜」,清明餜又分「白餜」與「青餜」,「三角餜」形似犁頭,表示春耕農忙開始了;

立夏,吃麥衣(一種薄煎餅);端午吃粽子、茶葉蛋和綠豆糕;農歷7月15中元節,祭祖,吃手蒲頭餜;中秋節吃擂頭餜(驢打滾)和月餅;重陽節吃麻糍,等等。

另外,紅事(喜事)用紅餜(楊梅餜)、白事(喪事)用白餜(橫夾餜),新娘子回門(俗叫「轉頭趟」)、老人做壽、孩子滿月周歲、房屋上樑、建灶喬遷的人家要給左鄰右舍、親朋好友分喜餜(「楊梅餜」或點有紅點的餅餜)。


(4)浦江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浦江縣隸屬浙江省金華市。位於浙江中部,金華市北部,截止2013年,浦江縣面積920平方公里,轄7鎮5鄉3街道、409個行政村和20個社區,戶籍人口38萬,外來人口10萬。

浦江歷史悠久,東漢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建縣,唐天寶十三年(754)置浦陽縣,五代吳越天寶三年(910)改浦陽為浦江,已有1800多年歷史。浙贛鐵路、兩條省道(杭金公路、蔣義線)和滬昆高速公路過境,義烏民航機場設在浦義交界處,縣內公路四通八達,供電、通信設施齊全,具有發展經濟的廣闊前景。

浦江縣地處浙江中部,屬浙江金華。歷代名人輩出,素有「文化之邦」,「書畫之鄉」,「水晶之都」,「掛鎖基地」和「中國絎縫家紡名城」之稱。 2018年12月,入選全國縣域經濟投資潛力100強

❺ 浦江縣的民風民俗(不是金華)

浦江迎會,俗稱「抬閣」。它以中國民間傳說人物造型為主體,進行精心的藝術設計,具有驚、險、奇、怪、妙等特徵,堪稱中國民間藝術的一朵奇葩。
相傳浦江迎會始於宋代,盛於明清,已有千年的歷史,祖上傳說是為了紀念胡公大帝。浦江農歷八月十三日大搞迎會是因為這天是胡公大帝的生日。每年的這一天,浦江黃宅等鄉村都會匯集一堂,拿出各自看家本領,一展風采。
浦江的迎會有「人會」、「紙會」、「人紙合會」之分。
「紙會」是用竹篾縛成人形,用紙裱糊後再繪畫,裝飾成各種戲劇人物。表演時由一人隱於桌下,用細線牽拉人物各關節部隊。紙會造型獨特,工藝精細,非花上百工難成其巧妙。
「人會」是由孩童扮演活靈活現的戲劇故事或神話傳說。在特製的會桌上按照造型需要設置鐵架,鐵架被扮演者的衣物飾器所遮掩,孩子們在上面凌空而立悠然自得並不斷變幻造型。會桌由多名強健漢子抬著行走,行進時顫顫悠悠,驚險異常,看得人心跳不已,被中外友人稱為「中國一絕」。
黃宅的人會至今有20餘桌,如「姜太公釣魚」、「三打白骨精」、「趙雲破曹」、「三請梨花」、「鐵弓緣」等,童趣天真,十幾桌一起出動,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場面十分壯觀、熱鬧。
白石灣風景區,白石灣風景區坐落於浙江中部,位於浦江與義烏之間,距浦江縣城5公里。該景區導游小陳說,白石灣屬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在13℃~17℃之間。景區內大氣環境質量、水環境質量達到國家1級標准,是一塊無污染、空氣純凈之地。據說,在每年的春節前後,景區峽谷被流水沖刷了一年的鵝卵石露出水面,這些灰褐色的石頭在冬日陽光的照耀下,變得像雪一樣的潔白,白石灣因此而得名。
白石灣的美,美在它的綠。首先是連綿1800米長的月伢湖,給人一種碧波盪漾的感覺,遊客可以在此處悠閑地坐船進入景區。此時,你的目光會被湖兩邊山崖上濃濃的綠所吸引,一眼望去,山上的植被很特別,枝枝蔓蔓,纏纏綿綿,就在你所走的林間小道上,紫藤的枝葉也不時伸出來親親遊客的臉。白石灣的綠,讓人陶醉,令人流連……
白石灣的美,還在於它的水。雨過天晴,我們在導游小陳的帶領下,開始領略白石灣潺潺的溪水。據說,白石灣的總游線達30公里,其中有一條總長達20公里的神秘谷,因其壯美溪瀑和原始茂密的森林,而成為戶外運動愛好者首選的野營探密之地。但我們走的並不是這條路,我們沿著溪流尋瀑而上,不僅陶醉於眼前的綠和身邊歡快的溪水聲,還有溪里常年累月沖刷而成的大大小小的鵝卵石。享受著白石灣特有的自在和休閑,禁不住讓自己全身心地放鬆了一回……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當年的陶淵明大概也不過如此而已。

❻ 浦江的歷史

浦江於東漢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建縣,古稱豐安,至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唐天寶十三年(754)置浦陽縣,以境內浦陽江得名。五代吳越天寶三年(910)改浦陽為浦江,一直沿用至今。 浦江於東漢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建縣,古稱豐安,至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唐天寶十三年(754)置浦陽縣,以境內浦陽江得名。五代吳越天寶三年(910)改浦陽為浦江,一直沿用至今。 1960年1月撤銷浦江縣建制並入義烏縣。 1966年12月恢復浦江縣。

文化名人
〖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別號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漢族,浙江浦江人,元末明初文學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 〖柳貫〗 (1270~1342) 元代文學家。字道傳。婺州浦江(今屬金華浦江)人。曾任江山教諭。至正二年(1342)起為翰林待制兼國史院編修官,在官七月而卒。柳貫跟方風、吳恩齊、謝翱等學作古文、詩歌與方回、仇遠、戴錶元、龔開交遊。 〖方鳳〗(1241年—1322年)字韶卿,一字景山,自號岩南老人。浦江後鄭村人。生於宋理宗淳佑元年,卒於元英宗至治二年,年八十二歲。試太學舉禮部均不第,後以特恩授容州文學。宋亡,遁歸隱於仙華山同里義烏合吳渭,僻家塾敬事之疾革命。其子樗題其旌曰:容州以志不忘故國。鳳嘗為吳渭主月泉吟社,所刊月泉吟社持二卷,郎為鳳所主選,所著有物異考、野服考及存雅堂遺棄五卷(均四庫總目),並傳於世。 〖吳渭〗 字清翁,號潛齋,浦江人。南宋時曾任義烏縣令。宋亡後隱居不仕,退居無溪,發起成立「月泉吟社」,與文友飲酒賦詩相往來。著有《月泉吟社》一卷,詳細記載了吟社成立的情況以及列出了所寫的較為出色的詩。他的詩大都和平溫厚,沒有警拔超俗的語句。 〖吳萊〗(1297—1340)元代學者。字立夫,本名來鳳,元朝集賢殿大學士吳直方長子。生於元成宗大德元年,卒於惠宗至元六年,年四十四歲,門人私謚「淵穎先生」。浦陽(今浙江浦江)人。延佑間舉進士不第,隱居松山,深研經史,宋濂曾從其學。所作散文,於當時的社會危機有所觸及,要求「德化」與「刑辟」並舉,以維護元王朝統治。能詩,所著有《淵穎吳先生集》。 〖倪仁吉〗(1607—1685),女,明末清初人,字心蕙,自號凝香子,浙江浦江通化龍池上金生村(今蘭溪倪大村)人。葵明(尚忠)女,從小聰慧貞靜,博通經史詩文,兼工書畫刺綉。17歲嫁義烏吳之藝為妻,20歲守寡。此後,一直在奉養婆婆、養育侄兒以及吟詩作畫中消磨歲月。善書,工詩、畫,凡景之足以娛人意者,無不入諸繪染,即無不形諸嘯歌。詩多五言、七言絕句,風神意境,並自不凡。 〖洪汛濤〗(1928.4.9—2001.9.22)浙江浦江人。曾用筆名田野、田多野、了的、呂榆等。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理論家,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神筆馬良」之父洪汛濤「神筆馬良」之父。是與葉聖陶等齊名的中國「童話十家」,畢生致力於兒童文學的創作與研究,為兒童文學事業的繁榮與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會員、上海作家協會理事、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 〖鍾道隆〗復讀機創始人,在經歷了近70年的風風雨雨後,他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在學業和事業上取得了一個又一個驕人的成績。將軍、教授、教育家、科學家這些令人尊敬的稱謂和他近乎傳奇的一生緊密聯系著。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鍾道隆先生不僅有「活到老學到老」的堅定毅力,更有「干一行鑽一行」的敬業精神。「何以解憂,唯有學習」是鍾道隆先生信奉一生的座右銘,而他堅持學習、努力進取、發憤圖強的傳奇一生也是不斷激勵我們學習、進取和圖強的優秀榜樣。 〖吳山明〗 男,著名國畫家,民進成員,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教授、博導,為民進浙江省副主委,中國美協理事,浙江省九屆、十屆人大常委,浙江省美協副主席,杭州美協主席,西泠畫院院長,浙江省人大常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參事,浙江省中國人物畫研究會會長。 〖曹聚仁〗(1900—1972) 字挺岫,號聽濤,筆名袁大郎、陳思、彭觀清、丁舟等 ,1900年7月7日出生於浙江浦江蔣畈村(今蘭溪市梅江鎮蔣畈村),我國現代著名作家、學者、記者和傑出的愛國人士。 〖吳茀之〗(1900-1977)中國花鳥畫大師,現代浙派首領人。初名士綏,改名溪(溪),以字行,號吳溪子,別署廣明畸士,又稱逸道人。浙江省浦江縣前吳村人。1900年4月26日出生。幼承家學,酷愛美術,讀書之暇,常臨蔣南沙、揮南田工筆範本。1915年考取嚴州省立第九中學,名列第一。1919年拜陳友年為師,補習詩詞、文史典籍。1922年進上海美專高科班,受吳昌碩大寫意派的啟發,改攻寫意,深得奶廬神髓。畢業後,赴蘇州第一師范和淮安中學執教美術, 1928年出版《弗之畫稿》,劉海粟題,「超逸高妙」。1929年回上海美專任教授兼滬江大學及附屬中學美術導師。 〖張書旗〗(1900—1957)原名世忠,字書旗,號南京曉庄、七爐居。浙江浦江禮張村人。其花鳥,取法於任伯年,作花鳥喜用白粉調和色墨,畫面典雅明麗,頗具現代感。又得高劍父與呂鳳子親授,形成色、粉與筆墨兼施的清新流麗畫風而獨標一格。作品有日本畫的面貌;喜用高麗紙作畫,力求色彩與水墨的融合。學院派傑出代表,素有「任伯年第二」的美譽,善於用粉,能「粉分五色」,有「白粉主義畫家」之稱。常對客揮毫,一氣呵成數幀。呂風子贊他「畫花似聞香,畫鳥若欲語,技法卓絕,當代無與抗衡者。」徐悲鴻稱其:「自得家法,其氣雄健,其筆超脫,谷與古人爭一席地,而蔚為當代代表作家之一」。當時,與徐悲鴻、柳子谷有「金陵三傑」(金陵三畫家)之稱。 〖蔣興儔〗 (1639—1695),字心越,初名兆隱,別號東皋、鷲峰野樵、越道人、心越子、越杜多等,浦江人。8歲時在蘇州報恩寺出家為僧,十三歲起雲游東南諸省,尋師訪道。清康熙十年(1671)入杭州壽昌、皋亭諸寺參究禪法。當時與另一中國高僧獨立性易齊名,被奉為「日本篆刻之父」。《日本琴史》也稱「中國琴學盛於日本,實師之功」。 〖方增先〗 現代畫家,1931年生。浦江西塘下村(今屬蘭溪)人。擅國畫。浙江美術學院。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留校後為研究生。現為上海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上海中國畫院一級美術師、上海大學講席教授。作品有《粒粒皆辛苦》、《說紅書》、《孔乙己》等。《母親》曾獲第七屆全國美展銀獎和齊白石藝術基金獎。出版有《方增先人物畫集》、《方增先畫集》。專著有《怎樣畫水墨人物畫》、《結構素描》、《人物畫的造型問題》、《人物水墨寫生教學筆記》等。

❼ 浙江浦江各個村莊和地名的由來

1、浙江浦江縣的歷史:

浦江縣自東漢建縣以來,已有多年的歷史,先人用語言表示,用文字記載境內的自然村落,往往承載了一段歷史,是祖先留傳下來的一份特殊的文化遺產。這些地名中,有的與母親河浦陽江有聯系,如仙華街道的大許村,因地處浦陽江畔,古時常被大水沖淹,故名大水,而本地方言「水」讀如「許」,村名遂演化成大許。如黃宅鎮的下於市村,也因地處浦陽江畔,附近居民歷來頗多兼事捕魚,夜間乃興起魚市場,故曾稱「夜魚市」,後諧音轉化為「下於市」。清《光緒浦江縣志稿》「集市」條下即載有「下於市」。黃宅市興起後,改集市自然解散。如黃宅鎮的潮溪村,靠近浦陽江,據《嘉靖浦江志略》:該江古時直接入海。相傳古時海潮溯江而上,直抵於此,因名潮溪。潮溪有上下兩村,相距甚近,分上潮溪、下潮溪。潮溪古為浦陽江的重要水運竹筏埠頭之一,自此而下,至鍾村、古塘一帶,盛產螃蟹,名「馬蹄蟹」,為水產珍品。當地居民習慣於夜間捕捉,篝燈漁火,景色雅麗,「潮溪夜漁」因此得名,並被列為「浦陽十景」。明代邑人張應槐曾作詩:溪頭誰聽浙江潮,夜夜漁歌未寂寥;沙影月移鷗半覺,蘆花風靜浪全消;但憑白鬢堆箱濕,況有青蓑挾雨驕;知是得魚持易酒,興來莫惜隔波招。元代邑人吳萊也曾作詩:昨夜寒潮與此通,荒溪常趁百川東;行依桕樹林頭月,釣拂蘆花嶼畔風;插竹侵沙魚扈短,篝燈映草蟹崎空;太公遠矣吾將隱,赤鯉何書在腹中。如岩頭鎮的牛軛歪(KUO)村,其先祖廣有田產,分炊時,命其諸子自行犁田,耕至何處,其范圍內之土地即屬於誰。一子耕至該地,人疲牛乏,犁溝彎曲如「牛軛」,故名牛軛歪(KUO)。

地名是一個社會時期的活化石,在村落地名中,也有一些豐富的人文沉澱和優美傳說的地名,如鄭宅鎮的三雅村,座落於金芙蓉山下,據稱因「山奇、水秀、村美」,景色秀麗,又有民謠「山雅水雅人也雅」,故稱三雅村。清代文人王祖焯出自三雅村,自幼好學,自為手記,辯證極精。中進士,頗負文名,著有《三傳測義》、《錦囊史錄》、《讀書日記》、《汲古樓吟草》等。如杭坪鎮程家村,始祖自徽州遷此,以姓氏得名,村地處壺源江源頭,距離縣城浦陽鎮15公里,村民自古以竹木為衣食之資,舊時每逢縣城集市,村民必須三更半夜起床炊膳趕市,回來時天色已黑。故有諺語「程家五家村,三夜沒有兩夜酣(睡)」,成為昔日群眾困苦生活的形象寫照。如中余鄉的芝都塢村,據《光緒浦江縣志稿》稱豬肚塢,傳說該村所在地形如豬肚,故得名;也有傳說該村建村前原是一處看山的山塢,先祖很窮,過年時買不起肉,只有一個豬肚過年,子孫遂名豬肚塢,以示不忘其祖,後雅稱為芝都塢。


2、浦江地理位置及環境:

浦江現有自然村落1200多處,農村地名一般由2---4個字組成,最長的是5個字的地名,據《浦江縣地名志》普查統計,全縣農村地名中,五個字的地名有三處,一是原七里鄉的新樓相公殿,新樓相公殿村系因興建西水東調工程原樓相公殿村遷建而得名,二是原杭坪鄉的烏漿口舊屋和烏漿口新屋。烏漿口舊屋村座落於烏漿山出口處,相傳當鎮溪流經村下鎮龍殿旁之鎮橋時,溪畔有大樹將水染成烏黑,與田水相混,成為烏黑色漿水,故此得名。烏漿口新屋村以烏漿口舊屋村分居於此得名,解放初為烏漿鄉人民政府駐地。


3、浦江各個村莊和地名的由來:

浦江各個村莊和地名的由來可謂五花八門,其中許多村落氏族是六朝、隋唐、五代及南宋等中原板盪時期,先後從北方南遷至此的。本縣農村的地名,除記錄姓氏的地名外,有描述地理環境和自然景觀的地名,也有以自然數字開頭、方位開頭(東、南、西、北、上、中、下、前、後、里、外)、面積開頭(大、小、長)、顏色開頭(紅、白、黃)、自然地質開頭(山、石、湖、沙)、動植物名稱開頭的地名。數字開頭的農村地名,有的是為了方便記憶,有的是幾個自然村、幾個房頭而得名的。如按照數字大小排列,數字開頭的地名:一心,二房,三友、四村、五村、六聯、七村,八村、九婆、十里亭,廿畝山、廿三篷,三十六,三十田,三百畝等等。如方位開頭的地名:東庄、南湖塘、西塢口、上余、中何、下陽畈、前一、後盛、里仁、外黃宅、高塘等等。如按照顏色開頭的地名:白石源口、紅旗、黃裳弄、朱雲等等。如自然地質開頭的地名:山塘弄、塘嶺頭、天中寺、石渠口、田來、水閣、沙塍頭、海塘、江橋、溪東、嶺背、泥堆山、雲宮、天仙塘、河山、湖山、日升、灣來、火龍塔、地畈等等。如動植物名稱開頭的地名:馬鞍山、牛車頭、獅岩、竹窠頭、林村、花牆頭、樟山頭、麻車、桂花明堂、樟樹下、松井城、櫧樹下、梧桐、烏珠山下、蓮台塘、桐樹口、老虎尖、海豹嶺角等等。如面積大小開頭的地名:大塘沿、長地、小四村、余間、少嶺腳、小楊家等等。


❽ 江湖救急!各位高手們,我想知道上海的閔行區浦江鎮的歷史文化信息,以及浦錦路和江梔路來源等!

http://ke..com/view/322573.htm#2
浦江鎮抄的網路

江梔路(姜志) 來自人名

浦錦路查不到。。。不好意思了

閱讀全文

與浦江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