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計算機的發展歷史
一、機械計算機的誕生
在西歐,由中世紀進入文藝復興時期的社會大變革,極大地促進了自然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長期被神權壓抑的創造力得到了空前的釋放 。而在這些思想創意的火花中 ,製造一台能幫助人進行計算的機器則是最耀眼、最奪目的一朵。從那時起,一個又一個科學家為了實現這一偉大的夢想而不懈努力著。但限於當時的科技水平,多數試驗性的創造都以失敗而告終,這也就昭示了拓荒者的共同命運: 往往在倒下去之前見不到自己努力的成果。而後人在享用這些甜美成果的時候,往往能夠從中品味出汗水與淚水交織的滋味……
1614 年:蘇格蘭人John Napier(1550 ~1617 年)發表了一篇論文 ,其中提到他發明了一種可以進行四則運算和方根運算的精巧裝置。
1623 年:Wilhelm Schickard(1592 ~1635 年)製作了一個能進行6 位數以內加減法運算,並能通過鈴聲輸出答案的「計算鍾」。該裝置通過轉動齒輪來進行操作。
1625 年:William Oughtred(1575 ~1660 年)發明計算尺。
1668 年:英國人Samuel Morl(1625 ~1695 年)製作了一個非十進制的加法裝置,適宜計算錢幣。
1671 年:德國數學家Gottfried Leibniz 設計了一架可以進行乘法運算,最終答案長度可達16位的計算工具。
1822 年:英國人Charles Babbage(1792 ~1871 年)設計了差分機和分析機 ,其設計理論非常超前,類似於百年後的電子計算機,特別是利用卡片輸入程序和數據的設計被後人所採用。
1834 年:Babbage 設想製造一台通用分析機,在只讀存儲器(穿孔卡片)中存儲程序和數據 。Babbage在以後的時間里繼續他的研究工作,並於1840 年將操作位數提高到了40 位,並基本實現了控制中心(CPU)和存儲程序的設想,而且程序可以根據條件進行跳轉,能在幾秒內做出一般的加法,幾分鍾內做出乘、除法。
1848 年:英國數學家George Boole 創立二進制代數學,提前近一個世紀為現代二進制計算機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1890 年:美國人口普查部門希望能得到一台機器幫助提高普查效率。Herman Hollerith (後來他的公司發展成了IBM 公司)借鑒Babbage 的發明,用穿孔卡片存儲數據,並設計了機器。結果僅用6 周就得出了准確的人口統計數據(如果用人工方法,大概要花10 年時間)。
1896 年:Herman Hollerith 創辦了IBM 公司的前身。
二、電子計算機問世
在以機械方式運行的計算器誕生百年之後,隨著電子技術的突飛猛進,計算機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由機械向電子時代的過渡,電子器件逐漸演變成為計算機的主體,而機械部件則漸漸處於從屬位置。二者地位發生轉化的時候,計算機也正式開始了由量到質的轉變,由此導致電子計算機正式問世。下面就是這一過渡時期的主要事件:
1906 年:美國人Lee De Forest 發明電子管,為電子計算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1924 年2 月:IBM 公司成立,從此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公司誕生。
1935 年:IBM 推出IBM 601 機。這是一台能在一秒鍾內算出乘法的穿孔卡片計算機 。這台機器無論在自然科學還是在商業應用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大約製造了1500 台。
1937 年:英國劍橋大學的Alan M.Turing(1912 ~1954 年)出版了他的論文 ,並提出了被後人稱之為「圖靈機」的數學模型。
1937 年:Bell 試驗室的George Stibitz 展示了用繼電器表示二進制的裝置。盡管僅僅是個展示品,但卻是第一台二進制電子計算機。
『貳』 計算機的發展歷史
計算機抄的組成
計算機主要組成部分:
計算機的主要組成部分可以歸納為以下五個部分:控制器、運算器、存儲器、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
控制器
是整個計算機的中樞神經,其功能是對程序規定的控制信息進行解釋,根據其要求進行控制,調度程序、數據、地址,協調計算機各部分工作及內存與外設的訪問等。
運算器
運算器的功能是對數據進行各種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即對數據進行加工處理。
存儲器
存儲器的功能是存儲程序、數據和各種信號、命令等信息,並在需要時提供這些信息。
輸入設備
輸入設備是計算機的重要組成部分,輸入設備與輸出設備合你為外部設備,簡稱外設,輸入設備的作用是將程序、原始數據、文字、字元、控制命令或現場採集的數據等信息輸入到計算機。常見的輸入設備有鍵盤、滑鼠器、光電輸入機、磁帶機、磁碟機、光碟機等。
輸出設備
輸出設備與輸入設備同樣是計算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把外算機的中間結果或最後結果、機內的各種數據符號及文字或各種控制信號等信息輸出出來。微機常用的輸出設備有顯示終端CRT、列印機、激光印字機、繪圖儀及磁帶、光碟機等。
『叄』 簡述計算機的發展歷程
1、第一代計算機(1946~1958)電子管為基本電子器件;使用機器語言和匯編語言;主要應用於國防和科學計算;運算速度每秒幾千次至幾萬次。
2、第二代計算機(1958~1964)晶體管為主要器件;軟體上出現了操作系統和演算法語言;運算速度每秒幾萬次至幾十萬次。
3、第三代計算機(1964~1971)普遍採用集成電路;體積縮小;運算速度每秒幾十萬次至幾百萬次。
4、第四代計算機(1971~現在 )以大規模集成電路為主要器件;運算速度每秒幾百萬次至上億次。
我國計算機發展歷史:
從1953年開始研究,到1958年研製出了我國第一台計算機,在1982年我國研製出了運算速度1億次的銀河I、II型等小型系列機。
(3)計算器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計算機是新技術革命的一支主力,也是推動社會向現代化邁進的活躍因素。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發展最快、影響最為深遠的新興學科之一。計算機產業已在世界范圍內發展成為一種極富生命力的戰略產業。
現代計算機是一種按程序自動進行信息處理的通用工具,它的處理對象是信息,處理結果也是信息。利用計算機解決科學計算、工程設計、經營管理、過程式控制制或人工智慧等各種問題的方法,都是按照一定的演算法進行的。這種演算法是定義精確的一系列規則,它指出怎樣以給定的輸入信息經過有限的步驟產生所需要的輸出信息。
信息處理的一般過程,是計算機使用者針對待解抉的問題,事先編製程序並存入計算機內,然後利用存儲程序指揮、控制計算機自動進行各種基本操作,直至獲得預期的處理結果。計算機自動工作的基礎在於這種存儲程序方式,其通用性的基礎則在於利用計算機進行信息處理的共性方法。
參考資料網路——計算機發展史
『肆』 計算器發展歷史
在電子式計算器誕生之前,人們就已經使用了機械式的設備來幫助人們計算,牽強一點的說,算盤和對數計算尺就是其中的一員。在阿波羅登月計劃中,同類型的計算尺就被帶到了月球軌道上去。
而之後,由復雜的齒輪和機械結構組成的機械式計算器成為了計算大量運算的首選,雖然有些更加復雜的機械計算機能夠計算積分、平方和開平方根等運算。
但簡單的,能夠計算加減乘除的機械式計算器獲得了大量的應用,它們很笨重、發出大量雜訊、而且運算速度也極慢。除了辦公室場景以外很少被家庭和個人所使用。
第一種真正意義上用於通用數值計算的電子計算機要追溯到1946年,ENIAC(電子數字積分和計算機)的誕生。它的誕生與戰爭密不可分。
正值二次世界大戰,不管是計算大炮的炮彈飛行軌跡還是預判從飛機上拋射的炸彈、魚雷落點都需要大量的數學計算。使用人工和機械計算所需要的人力、時間太過龐大以至於接近於不可能。為此,一種能夠替代人工和機械計算器的電子設備被發明了出來,它就是ENIAC。
在ENIAC誕生的同時,計算機領域最具有代表性的BUG一詞也應運而生ENIAC作為計算機的始祖,其每秒鍾5000次加法運算的速度遠超機械式計算器的速度1000倍以上,但為了實現這一點,需要近1.8萬個電子管,總重27噸,佔地170平方米左右。
很顯然這並不適合每一個辦公室和公司購買使用。面對這樣的情況,面向實現通用功能的計算機和專門的計算功能的計算器開始分道揚鑣,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第一台全電子化的桌面計算器是1961年,來自英國的ANITA(A New Inspiration To Arithmetic/Accounting)。
它看起來和現在的台式計算器已經相差不多了。上面板上密密麻麻的按鍵可以同時設定一個數字的不同位,得出結果的時候也不需要按等號鍵,如果操作員十分熟練,使用這種鍵盤的速度將會非常快——當然,最終這種操作方式輸給了更加直白的9個數字、四種運算和一個等號鍵的鍵盤。
ANITA雖好,但它內部仍然帶有多個電子管。而首款全晶體管的計算器則是由日本索尼所製造。除了顯示部分仍然採用了輝光管外,剩餘的部分全部採用晶體管電路,這使得計算器的體積能夠進一步減小。
真正能夠揣進兜里的計算器歷史,從惠普的HP-35開始。這款計算器的來歷要回溯到HP的創始人Bill Hewlett與同事們的一次賭約「能否創造出一款能夠放進襯衫口袋裡的計算器」而結果便是這款強大的HP-35。
除了四則運算以外,該機還可運算三角函數和指數函數——這些功能也使得HP-35成為了第一款進入太空的攜帶型計算器,它在美國的太空實驗室項目中成為了替代計算尺的太空計算工具。
在這個時候,雖然和現代的計算器區別已經不大了,但仍存在著一個決定性的差別即該機所採用的晶元並非為計算器所獨特設計的。而第一台採用大規模集成電路的計算器,要等到1969年的夏普QT-8了。
而在那之後,計算器的進化便沒有那麼明顯了——LCD液晶屏幕、太陽能電池板、可充電的電池和鋰紐扣電池,隨著科技水平的一次又一次的進步,計算器才能變成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模樣。
(4)計算器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常見的計算器又有四類:
1、算術型計算器
可進行加、減、乘、除等簡單的四則運算,又稱簡單計算器。一般都是實物計算器。
2、科學型計算器
可進行乘方、開方、指數、對數、三角函數、統計等方面的運算,又稱函數計算器。 可以是軟體,也可以是實物。
3、程序員計算器
專門為程序員設計的計算器, 主要特點是支持And, Or, Not, Xor: 最基本的與或非和異或操作, 移位操作 Lsh, Rsh:全稱是Left Shift和Right Shift,也就是左移和右移操作。
4、統計計算器
為有統計要求的人員設計的設計的計算器, 可以是軟體,也可以是實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