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魯濱孫漂流記的歷史意義

魯濱孫漂流記的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2021-02-15 10:21:09

① <<魯濱遜漂流記>>主要表達什麼意思

《魯濱遜漂流記》主題:

在後殖民批評視閾中,殖民文學對域外世界的讀解往往是通過殖民者、探險家等的身份進行敘述的,丹尼爾·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例子。

《魯濱遜漂流記》以寓言的形式再現了英國早期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向海外擴張進行殖民開發、建構殖民帝國的過程,是一部歐洲殖民主義從事殖民實踐的早期的帝國文本,其字里行間充滿了殖民主義話語和濃厚的帝國意識和殖民意識。

《魯濱遜漂流記》是適應西方歷史文化發展新趨勢而出現的經典文本,從人類的創造性勞動中,進一步看到了人的能力的巨大作用,從而弘揚人的聰慧與勞動創造能力,否定了上帝萬能及其上帝創造一切的荒謬理論。

作品通過魯濱遜荒島27年艱苦卓絕的經歷,象徵性地展示了人類發展的基本軌跡,從而提出了勞動創造歷史的時代主題。

從表面上看這是一部歷險小說,故事情節簡單明了。然而,如果借用後殖民批評理論去解讀,《魯濱遜漂流記》就折射出了殖民主義的思想。

這部小說的主角是一位典型的資產階級殖民主義者,他定居在荒島上,並且殖民著這片荒島。他不但控制著整個荒島、而且征服了他的同伴。這部小說呼喚殖民內容的研究,事實上從這部小說的每一個方面都能看出殖民主義傾向。

(1)魯濱孫漂流記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笛福生活的時代,正是英國資本主義開始大規模發展的年代。1702年,他發表《消滅不同教派的捷徑》,諷刺政府的宗教政策,因而被捕,並被判處枷示三次。

出獄後,從事編輯報刊,還寫了不少政治、經濟方面的小冊子,因言論關系又曾三次被捕。1719年,笛福發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說《魯濱遜漂流記》。

這部小說是以亞歷山大·賽爾柯克在荒島上的真實經歷為原型的。據當時英國雜志報導:1704年4月,賽爾柯克在海上叛變,被船長遺棄在距智利海岸900多公里的胡安一費爾南德斯群島中的一個叫馬薩捷爾的小島上。4年零4個月後被航海家發現而獲救。

那時,賽爾柯克已忘記了人的語言,完全變成了一個野人。笛福受這件事的啟發,構思了魯濱遜的故事。但在小說的創作過程中,笛福從自己對時代的觀感和感受出發,以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冒險進取精神和18世紀的殖民精神塑造了魯濱遜這一形象。

② 魯濱孫漂流記有什麼意義和價值

讓我們學會生存 學會堅強 學會面對困難毫不畏懼 <老師告訴我們的>100%對

③ 〈魯濱遜漂流記〉作品社會意義

讀了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讓我想起一句話:知識就是力量。魯濱遜能在一個荒無人煙的孤島上獨自生存二十八年,靠的就是他的智慧和勞動:假如他不去勞動,那麼他只有被食人族吃掉的可能;假如他沒有知識,那麼他只有在荒島上病死的可能。
魯濱遜用自己的雙手在荒野中搭帳篷,掘山洞,打圍牆,為自己築起一個安全堅固的「城堡」,免受食人族的侵害。有了住,還得有吃。從船上運下來的食品雖然不少,但確是有限的,如果不自力更生,就會坐吃山空。於是魯濱遜又開始自己種莊稼,圈養家畜。荒島上的天氣變化無常,魯濱遜上荒島的第一年就病倒了,病得很重,一天到晚都昏昏沉沉。這是他運用了巴西人無論得什麼病都不吃葯而吃煙葉這個實例,成功地救了自己一命。
讀完了《魯濱遜漂流記》,讓我感到人類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有了智慧和勞力,在一個荒島上生活二十八年也不是什麼難事。
《魯濱遜漂流記》,一本讓人驚嘆人類智慧和勤勞的巨大著作,讓人驚嘆生命的美麗。
2《魯濱遜漂流記》是「歐洲小說之父」丹尼爾·笛福晚年時代創作的一部小說。他塑造的魯濱遜是一個新興資產階級的代表人物,一個理想化的英雄。他不僅賦予魯濱遜種種人類優良的品質,像勇敢、堅強、智慧和熱愛勞動,並使他具有一個「理想的」資產者的所應有的實干精神,宗教信仰和嚴謹等。作者用生協逼真的細節把虛構的情景寫得使人如同身臨其境,使故事具有強列的真實感。 拜讀這部小說後,我不僅對作者獨特的寫作手法和豐富的想像力大為贊嘆,更對魯濱遜這一人物在坎坷經歷中表現出的剛毅、堅強不屈的品格欽佩至極。 我深刻體會到,魯濱遜有如此豐富多彩的經歷,與他的實干精神和堅強性格是分不開的。而我正是缺乏這種精神和品格。 我早已習慣了父母為我創造的優越條件。像溫室里的花朵,不經歷風雨,沒愛過生活的磨勵,根本無法體會到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成天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只會空談理想,缺乏認真扎實的奮斗精神。 在學習中,我常遇到一些困難,但這點困難與魯濱遜獨自生活在荒島上遇到的艱難險阻相比,是微足不道的。他能用雙手創造奇跡,我為什麼不能鼓起勇敢戰勝困難呢? 讀過樣一個富有冒險精神的英雄的傳奇生涯後,我深深的被一個英雄頑強奮斗的精神和不屈的靈魂震撼著。那麼從現在起,我應該堅強、勇敢,以積極向上的心態向對美好生活。
簡評:具有真情是感.能聯系生活實際.

3磨難,是上天的眷顧!——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孟子曰: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我想在這本名著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首先,英國作者丹尼爾·笛福是一個有過不尋常經歷的人,所以他才能使此書大獲成功。在這之前,他在生活各個方面屢戰屢敗,在事業上,時而發財,時而傾家盪產,時而受國王賞識受用,但過不了多久,便被捕入獄。所以,才促使他編寫此書,在這本書獲得成功後,他的信心大大增強,一連寫了好幾部小說。

我曾聯想過:如果笛福出生在一個腰纏萬貫的家庭,從小著金勺子長大,沒有經過任何磨難,他還能寫出像《魯濱遜漂流記》這樣大受歡迎的書嗎?他還會在歷史的書卷上留名嗎一個沒有任何生活體驗,沒有經歷過任何磨難的人擁有的只是一具空殼。或許在經歷磨難的時候,你會覺得:老天對我真不公平,為什麼我會這么苦?但在事過境遷後,在您漸漸成熟、富裕的時候,你想一想得到現在這一切的經歷,你就會認為,原來磨難並不可怕,並不難跨越,我很幸福!

《魯濱遜漂流記》中的魯濱遜是一個經歷了平常人未經歷過的磨難。在一無人的荒島上,自力更生,抗擊一切的自然災害,抗擊一切的可怕困難。終於,憑借自己的頑強意力和勤勞,開墾了一片天地,自己也回到了國土上。

魯濱遜本來可以在家裡面不愁生活,在當時,一定也有許多家庭條件較好的人,但他們太過於滿足現狀,不去追求人生的意義與自己夢想,只知道,不愁吃、穿就萬事OK了,以導致他們平平凡凡的過一生,甚至於人生存為了什麼都不知道。但魯濱遜卻與他們不同,因為他珍惜了上天給他的眷顧。在幾次經歷過海上的大風大浪後,仍不放棄對航海的追求。但在我們當今世界上,又有多少人執著與自己的追求呢?甚至不顧及自己寶貴的生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要回報就需要付出,而夢想成真的付出就是磨難,所謂先苦後甜,就應該是這樣吧!在任何人任何事成功的背後一定有比常人多一百倍、一千倍的磨難,同時,他得到的有會是比常人多一百倍、一千倍。

上天對於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你比別人差,是上天對你的眷顧,因為只要你克服了困難,你所經歷的是別人不可能體會到了,你也會因此變得堅強,因為你經歷了那麼多,克服了上天對你的考驗,同時也是對你的眷顧,你接下來的人生一定會充滿意義。所以,當你再次遇到磨難時,不要再感嘆上天對你的不公平,應該迎接挑戰,感謝上天對與你的眷顧。

④ 魯濱孫漂流記的作用及意義

作用:如何學會生存,學會堅強,學會面對困難不畏懼。

意義:作者不僅對魯濱遜的冒險經歷與磨難作了扣人心弦的描述,更重要的,還在於作者作為一個具有典型新興資產階級意識的作家,在作品中把人的勤勞、勇敢、智慧和創造才能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肯定了人的價值。

這部小說是笛福受當時一個真實故事的啟發而創作的。1704年9月,一名叫亞歷山大·塞爾柯克的蘇格蘭水手與船長發生爭吵,被船長遺棄在大西洋中,在荒島上生活4年4個月之後,被伍茲·羅傑斯船長所救。

笛福便以塞爾柯克的傳奇故事為藍本,把自己多年來的海上經歷和體驗傾注在人物身上,並充分運用自己豐富的想像力進行文學加工,使「魯賓遜」不僅成為當時中小資產階級心目中的英雄人物,而且成為西方文學中第一個理想化的新興資產者。

(4)魯濱孫漂流記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主題分析

作品之中的海島其實就是作者心口中的英格蘭,在文藝復興之前,英倫島上的環境是那麼的自由,那麼的令人神往而在工業出現之後,小島的平靜被打破,隨之而來的是機器的突突聲和人類的嘈雜聲。

所以除了魯濱遜的不斷進取的精神之外,此小說吸引讀者的另一個因素就是海島的自由環境——遠離塵囂,遠離工業文明的獨立空間。魯濱遜在海島上的經歷代表了人們心中的夢想——憑借自己的雙手人們也能創造出自己理想中的人間樂園。

⑤ 魯賓遜漂流記的現實意義

《魯濱遜漂流記》其中有不少內容影射了當時的英國社會,這需要你仔細研讀自己體會.
這是我的書里的導讀,我打出來給你看.

《魯濱遜漂流記》是笛福的代表作,是一部流傳很廣、影響很大的文學名著,它表現了強烈的資產階級進取精神和啟蒙意識。這部小說是笛福受當時一個真實故事的啟發而創作的。1704年蘇格蘭水手賽爾科克在海上與船長發生爭吵,被船長遺棄在荒島上,四年後被救回英國。賽爾科克在荒島上並沒有作出什麼值得頌揚的英雄事跡。但笛福塑造的魯濱遜卻完全是個新人,成了當時中小資產階級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是西方文學中第一理想化的新興資產者形象。全書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寫的是魯濱遜離家三次航海的經歷;第二部分是小說的主體,寫魯濱遜在荒島上的種種經歷;第三部分則是寫他離開荒島之後的事情。本書歌頌了勞動,贊揚了與大自然進行斗爭的精神。小說問世後主人公魯濱遜這一具有鮮明時代烙印及堅忍不拔精神的人物也因此成為歐洲文學史上的一個著名文學形象。

笛福,英國新聞記者及小說家,被譽為英國小說和報刊之父,以一部《魯濱遜漂流記》聞名世界。1660年,笛福出生於倫敦。受過中等教育。以後經營過各種買賣到過西班牙、溘和義大利等國家。參加過多種事件,有過不少冒險經歷。1719年笛福根據一些航海家和流亡者的記載,創作了長篇小說《魯濱遜漂流記》,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功。笛福以塞爾柯克的傳奇故事為藍本,把自已多年來的海上經歷和體驗傾注在人物身上,並充分運用自已豐富的想像力進行文學加工,在他快年屆六十時創作了這部妙趣橫生、雅俗共賞、老少咸宜的傳記體小說,為自已博得了「英國和歐洲小說之父」的美譽。

《魯濱遜漂流記》描寫主人公魯濱遜不從父命,天生愛冒險,曾三次遠航,終於遇難漂上荒島。他以百折不撓的毅力,辛勤的勞動,不僅生存下來,而且改變了生活環境,開墾出種植園和牧場,蓋起住所。24年後,魯濱遜救下鄰島的一個野人,給他起名叫「星期五」作為自己的僕人。後來魯濱遜幫助一艘停泊在岸邊的英國船的船長制服水手的叛亂,奪回船隻,魯濱遜搭該船駛返英國。

《魯濱遜漂流記》塑造了魯濱遜這樣一個具有時代氣息的嶄新的藝術形象,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逼真的自然環境和細節描寫,打破了古典主義的清戒律和浮華、空洞的文體風格,為英國現實主義啟蒙小說開辟了道路,成為英國第一部真正的現實主義小說。

《魯濱遜漂流記》是十八世紀英國四大著名小說家之一的丹尼爾·笛福(1660?-1731)的代表作,是笛福文學創作的里程埤,同時也是英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現實主義小說。作品一出版就風靡英國,特別是在水手、士兵、小商販、小工匠及其他小資產者中廣為傳閱。當時有個批評家說:「老婆子們只要買得起書,沒有一個不買這部『生平與遭遇』作為傳家之寶的。」十九世紀末,在英、法、德、意、荷等國家已有各種不同的版本、譯本甚至仿作達七百種之眾,至今仍是雅俗共賞的世界名著。

⑥ 研究《魯濱遜漂流記》的文學價值和現實意義

魯濱遜身上寄託著那個時代的夢想,寄託著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們的夢想。 《魯濱遜內漂流記》的文學價值也是同容樣令人充滿敬意。 ...笛福的長篇小說<魯濱遜漂流記>是適應西方歷史文化發展新趨勢而出現的經典文本,也是18世紀中葉前後作家從人類的創造性勞動中,進一步看到了人的能力的巨大作用,從而弘揚人的聰慧與勞動創造能力,否定了上帝萬能及其上帝創造一切的荒謬理論.作品通過魯濱遜荒島28年艱苦卓絕的經歷,象徵性地展示了人類發展的基本軌跡,從而提出了勞動創造歷史的時代主題.

⑦ 《魯濱遜漂流記》的思想價值

《魯濱遜漂流記》是一曲原始積累時期資產者的頌歌。主人公魯濱遜是笛福時代英國商業資產者的典型。他不安於天命,不願意過舒適平凡的家庭生活,三次追求冒險,矢志離家。他在荒島上為了活下去與大自然頑強搏鬥,在改造荒島的自然面貌和生活環境中經歷了各種困難和考驗,最後以堅強的毅力取得成功.。魯濱遜的經歷十分生動形象的向讀者揭示了一條人生哲理:只要有志氣,有毅力,不怕艱難困苦,通過頑強的拼搏,通過辛勤的勞動,就可以克服一切艱難險阻,創造出人間奇跡。魯濱遜的奮斗史乃是人類文明史的寓言和縮影,正是魯濱遜的這種精神才促進人類的文明和進步。魯濱遜的形象是歐洲小說史上的一個創舉,他是歐洲文學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的正面形象。 小說塑造了歐洲文學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的正面人物,在思想方面主要有以下價值: 1、魯濱遜是經濟個人主義的化身。笛福說:金錢是「世界通用徽章」。馬克斯·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里說到「有收支平衡的記帳簿是資本主義的特徵」。 2、馬克思說過「資本家的人格,就是人格化的資本」。作品毫無隱諱地肯定了利己主又、殖民主義,把佔有和利潤當作一切積極行為的最根本的劫力。因此魯濱遜又成了狄更司筆下的董貝,巴爾扎克筆下的葛朗台的兄長。 3、將人類的歷史縮影為個人的歷史。魯濱遜又是征服自然的英雄。打魚——馴養山羊——得到麥粒種莊稼,由游牧文明發展為農耕文明。 4、小說提出的一種積級的、進取的精神 與當時占統治地位的阻礙發展、安干現狀的封建保守思想形成鮮明的對照。 魯濱遜是奮斗者的近代史詩,形象地反映了新興的資產階級 的精神面貌,他和《奧德修紀》、《浮士德》、《唐璜》中的人物一樣都是令人敬仰和能給人們以一定啟迪的英雄。

⑧ 《魯濱遜漂流記》的現實意義。

魯濱孫漂流記》:孤獨而頑強的冒險者(笛福)

主要內容:小說採用第一人稱的寫法,描寫了出身於商人之家的魯濱孫,不甘過平庸的生活,一心嚮往著充滿冒險與挑戰的海外生活,於是私自離家出海航行,去實現遨遊世界的夢想,但每次都歷盡艱險。小說第一部分寫魯濱孫離家三次航海的經歷,在巴西買了種植園;第二部分是小說的主要部分,寫魯濱孫在一座荒無人煙的海島上度過了28年孤獨的時光的經歷。第三部分敘述他從荒島回來後的事情,主要經歷是由陸路從葡萄牙回英國途中遇狼群的經歷。 僕人:星期五

閱讀感受:①故事精彩離奇;②小說表現了魯濱孫敢於冒險,勇於追求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的性格;③小說對魯濱孫荒島生活的描寫逼真自然,表現了作者非凡的想像力和藝術表現力;④小說通篇採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情節完全通過人物的自白串聯起來;⑤小說語言明白曉暢,樸素生動。

人物相關故事性格特徵:魯濱孫自己搭建房屋,嘗試著打獵、種穀子、馴養山羊、曬野葡萄乾,自己摸索著做桌椅、做陶器,用圍巾篩面做麵包,還搭救並訓練了一個野人「星期五」,使他成為自己的忠實奴僕。就這樣,他在荒島上建立了自己的物質和精神「王國」。敢於冒險,勇於追求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面對人生困境,魯濱孫的所作所為顯示了一個硬漢子的堅毅性格和英雄本色,體現了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創造精神和開拓精神。「魯濱孫」已成為冒險家的代名詞。

《格列佛游記》:奇異的想像,辛辣的諷刺

斯威夫特(1667—1745),英國著名諷刺小說家和政論家。

主題:《格列佛游記》以其傑出的諷刺而名垂世界文學史。小說通過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小人國)、布羅卜丁奈格(大人國)、勒皮他(飛島國)和慧駰國的奇遇,反映了十八世紀前半期英國社會的一些矛盾,揭露批判了英國統治階級的腐敗和罪惡及英國資產階級在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的瘋狂掠奪和殘酷剝削。

主要情節及對應寓意:

1、描寫小人國利里浦特的黨派之爭以鞋跟高低劃分陣營,「高跟黨」和「低跟黨」爾虞我詐,爭權奪利,實際上是挖苦英國兩個爭斗不休的政黨。講述小人國利里浦特與鄰國兵戎相見,是影射當時英法兩國之間的連年征戰。

2、在大人國,格列佛洋洋自得的介紹卻招來質問,大人國制度古樸、民風淳樸,他們認為英國近百年來的歷史充斥著「貪婪、黨爭、偽善、無信、殘暴、憤怒、瘋狂、怨恨、嫉妒、淫慾、陰險和野心」及其產生的惡果。

3、小說第三卷,通過對飛島國等五國的描述,表達了對現代科技的懷疑,並嚴詞痛斥了殖民統治。

4、第四卷更是以恣肆的筆調,展示了人獸顛倒的怪誕現象。在這個烏托邦國度里,馬是理性的載體,而人形動物「耶胡」則是邪惡骯臟的畜生。格列佛和慧駰之間的對話成了對「人類」社會的無情鞭笞。

藝術特色:《格列佛游記》不但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而且具有比較完美的藝術形式。首先,斯威夫特利用虛構的情節和幻想手法刻畫了當時英國的現實。同時他也是根據當時英國的現實才創造出一個豐富多彩的、童話般的幻想世界。斯威夫特的幻想世界是以現實為基礎的,而現實的矛盾在幻想世界中則表現得更為集中突出。比如一六八八年英國政變後,托利黨和輝格黨爭權奪利,互相傾軋,而實際上他們都代表貴族和資產階級的利益。斯威夫特抓住了議會黨派斗爭的本質特點,創造了小人國的高跟黨和低跟黨。再如針對英國對愛爾蘭的統治和剝削,斯威夫特創造了飛島上的人與地上的人民之間的斗爭。這些虛構的情節就把現實表現得更為強烈、更為集中、更為典型,而且更帶普遍性。十八世紀初年的英國雖然距今有二百多年,可是我們今天讀了《格列佛游記》,還深深地感到它的許多情節仍有現實意義。《格列佛游記》的諷刺藝術是傑出的,作者的諷刺手法也是多種多樣的。在小人國里,萬物僅有正常尺度的1/12,格列佛在那有如一座大山。到了大人國,格列佛便成了一個小小的「寵物」。作者借游記,借外人之眼來評議自己的國家。如描寫小人國的黨派之爭以鞋跟高低劃分陣營,實際是挖苦英國兩黨之爭;在大人國格列佛洋洋自得向國王介紹英國卻遭連串質問;在馬國,馬是理性的載體,而人形動物「耶胡」則是邪惡骯臟的畜生。他以漫畫式的誇張技巧無限擴大了耶胡、勒皮他人和長生不老的人的可惡和怪誕的形象,他還以一本正經的嚴肅態度、細致逼真的細節描寫刻畫了小人國的生活和斗爭,極為成功地反映出當時英國的現實。斯威夫特還善於用嚴肅認真的口吻敘述渺小無聊的事情,從而產生了強有力的反諷效果。

閱讀感受:①小說充滿了奇異的想像和童話色彩;②辛辣、尖銳而深刻的諷刺是小說的靈魂所在;③小說的諷刺飲包含某些對人性及人類社會的悲觀見解,但在尖刻與悲觀的態度背後,卻隱藏著一種苦澀而熱切的憂世情懷。④小說作者借游記、借外人之眼來評議自己國家的現狀。
參考資料:
······································

說行天下:小說網站上千個,總有一個適合您。 說行天下

⑨ 魯濱遜漂流記在西方文學史上的地位和意義

《魯濱遜漂流記》是適應西方歷史文化發展新趨勢而出現的經典文本,從人類的創造性勞動中,進一步看到了人的能力的巨大作用,從而弘揚人的聰慧與勞動創造能力,否定了上帝萬能及其上帝創造一切的荒謬理論。作品通過魯濱遜荒島28年艱苦卓絕的經歷,象徵性地展示了人類發展的基本軌跡,從而提出了勞動創造歷史的時代主題。
在啟蒙運動這一歷史大浪潮中誕生的《魯濱遜漂流記》是一部流浪漢小說結構的著作。啟蒙運動,在世界歷史上是那麼濃墨重彩的一筆,它既是文藝復興時期反封建、反教會斗爭的繼續和深化,也是資產階級政治革命的理論准備階段。而《魯濱遜漂流記》,作為開啟18世紀英國現實主義小說的奠基之作,也成為研讀世界文學繞不開的一個里程碑。
《魯濱遜漂流記》被認為是英國現實主義的開端之作,同時也被看作是一部反映歐洲殖民主義向海外擴張和從事殖民實踐的早期小說。因此,從出版至今,因其獨特的文學魅力及巨大的研究價值,《魯濱遜漂流記》引起了文學評論界廣泛的興趣及研究。
《魯濱遜漂流記》被譽為英國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小說,是現實主義小說的奠基之作。小說發表後,一直受到學界的關注,不同時期和不同國度的學者,從不同的維度和立場對這部小說進行解讀和重構,其中有貶有褒。
《魯濱遜漂流記》不僅為殖民形象和理想的交流傳播提供了渠道,而且構築了帝國文化與帝國權威之間的關系,以文學特有的形式肯定帝國的擴張、侵略和殖民。
《魯濱遜漂流記》是歐洲殖民敘事的重要文化檔案。小說不僅建構了西方父權帝國的基本模式,而且對美洲的「食人生番」進行了野蠻化書寫。因此,它一方面通過歐洲權威作家們的誤讀成為了經典,另一方面又在不斷地受到知識精英們的後殖民重構。

閱讀全文

與魯濱孫漂流記的歷史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