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粟和水稻有什麼歷史地位
粟和水稻,養育了中華民族,是中國的主要糧食,真心在幫你期待採納
B. 粟--到底是什麽
粟
Setaria italica
禾本科(Gramineae)狗尾草屬一年生草本。 又名穀子、小米、狗尾粟。古代的粟是黍、稷之類糧食的總稱。現在我們叫粟的糧食古農書稱為粱,糯性粟為秫。甲骨文「禾」即指粟。後來人們把一種比較細的梁叫做粟,北方人把粟米叫做小米。簡單區分為:穗大、毛長並且粒粗的是梁,穗小、毛短並且粒細的是粟。苗和茅草相似。
粟的種類有很多,大概有數十種,有青、赤、黃、白、黑等許多顏色,因此名字很多。
粟的成熟有早有晚,苗稈有高有低,米的味道有好有壞。如果種植時順應天時和地利,那麼不用太多力氣就能有很好的收成,否則就會勞而無獲。一般來說,早粟外皮薄、米粒充實,而晚粟則恰好相反。
粟谷約佔世界小米類作物產量的24%,其中90%栽培在中國,華北為主要產區。1986年中國播種面積為297.99萬公頃,產量為454.0萬噸,主要作為糧食作物,兼作飼草。其他生產粟的國家有印度、蘇聯、日本等。
中國種粟歷史悠久。出土粟粒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如西安半坡村、河北磁山、河南裴李崗等距今已有六七千年。7000年前的瑞士湖畔居民遺跡中亦發現有粟,但在古代世界文獻中粟的記載不多。A.德堪多認為粟是由中國經阿拉伯、小亞細亞、奧地利而西傳到歐洲的。Н.И.瓦維洛夫將中國列為粟的起源中心。中國擁有豐富的粟的品種資源。粟的野生種狗尾草(S.viridis)在中國遍地皆是,它和粟形態相似,染色體數都是,容易相互雜交。
類型和品種 F.柯尼克在粟的兩個亞種S.italica ssp.maximum和 ssp.moharium以下再分出德國粟、西伯利亞粟、金色奇粟、倭奴粟、匈牙利粟等類型。弗里爾和J.M.赫克托將粟分為 6個類型。通常中國粟被列為大粟亞種的普通粟。形態分類上都以刺毛、穗形、子粒顏色等穩定性狀為主要依據。中國目前將粟劃分為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 4個生態型。中國粟品種有穗粒大、分櫱性弱等特點,表明其栽培進化的程度較高。從歐美引入的品種往往分櫱力強、穗小、刺毛長,適於飼用。
中國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進行粟的育種工作。新育成的良種抗病、抗倒伏能力有所提高,適應性也更為廣泛。
形態和特性
粟莖稈圓柱形,高60~ 150厘米,基部數節可生出分櫱,少數品種上部的節能生出分枝。每節一葉,葉片條狀披針形,長10~60厘米,有明顯的中脈。須根系,莖基部的節還可生出氣生根支持莖稈。穗狀圓錐花序。穗的主軸生出側枝,因第 1級側枝的長短和分布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穗形。在第3級分枝頂部簇生小穗和刺毛(剛毛),這是粟種的特徵。每個小穗具花 2朵,下面的一朵退化,上面的一朵結實。子粒為穎果,直徑1~3毫米,千粒重2~4克。成熟後稃殼呈白、黃、紅、杏黃、褐黃或黑色。包在內外稃中的子實俗稱穀子,子粒去稃殼後稱為小米,有黃、白、青等色。
粟以耐乾旱和瘠薄著稱,這與其葉片表皮細胞壁厚,內含大量硅素,葉脈密集,氣孔多,根系緻密,吸收力強等有關。蒸騰系數平均為257左右,低於玉米和高粱。發育前期需水最少,中期需水最多,以小花原基分化到花粉母細胞四分體時期對水分最敏感,灌漿期也需一定水分,以後則需水較少。喜溫,但生育期短,故對積溫要求並不太高,完成生長發育要求的積溫在1600~3000℃之間。發芽適宜溫度為15~25℃,最高30℃,莖葉生長適宜溫度為22~25℃,子粒形成期適宜溫度為20~22℃,低於20℃則延緩灌漿。粟是短日照作物,對光照反應很敏感,尤以生長點分化前後反應最為強烈。富於短光波的日間光和適當縮短日照可促進發育。
栽培 粟在春季或夏季播種,生育期60~150天。忌連作,否則易滋生谷莠子(野生種)和蔓延病害。種子細小,出苗後需及時間苗,以培育壯苗並保證適宜密度。在不同地區可分別採取精量播種、機械化簇生栽培及大粒化種子等辦法解決間苗問題。中國重視中耕以促進根系發育和增加子粒飽滿度。粟既耐瘠,又能較好地利用肥料。從拔節到穗分化,以及從抽穗到灌漿,是粟整個生育期間吸收肥料的兩個高峰時期。主要病害有白發病、粒黑粉病、粟瘟病、粟銹病、粟病毒病等。主要害蟲有粟芒蠅、粟灰螟、粟小緣蝽象和雜食性的粘蟲、地下害蟲等。與粟相似的谷莠子也是一種粟田有害雜草。
C. 栗與粟的區別
栗與粟的區別如下:
一、拼音不同
栗的拼音是lì。聲母是l,韻母是i,聲調是第四聲。
粟的拼音是sù。聲母是s,韻母是u,聲調是第四聲。
二、意思不同
栗的意思
①栗子樹,落葉喬木,葉子長圓形,花黃白色。果實為堅果,包在多刺的殼斗內,成熟時殼斗裂開而散出。果實可以吃。種類很多,通常指板栗。
②這種植物的果實。
③(Lì)姓。
④發抖;哆嗦。
粟的意思是穀子。去殼後叫小米。一年生草本植物。耐旱,適應性強。是中國北方主要糧食作物。
三、用法不同
例句:
①這種戰栗的感覺盡管如此微弱,卻又如此強烈地震撼著我默默期待的靈魂。
②將涼瓜、甘筍及珍珠粟米洗凈,切條備用。
(3)粟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栗四字成語有火中取栗、不寒而慄、戰戰慄慄、慄慄危懼、陸詟水栗、浞訾栗斯、汗洽股慄、心戰膽栗、哫訾栗斯、膚粟股慄、栗烈觱發。
粟組詞有罌粟、粟米、積粟、顫粟、一粟、米粟、蘆粟、粟粒、紅粟、金粟、谷粟、脫粟、周粟、廩粟、起粟、納粟、銀粟、毛粟、玉粟、粟飯、倉粟、貴粟、鶯粟、禾粟、丹粟、稻粟、祿粟、蛇粟、粟秩、粟土。
成語運用
火中取栗
【解釋】:偷取爐中烤熟的栗子。比喻受人利用,冒險出力卻一無所得。
【出自】:十七世紀法國寓言詩人拉·封丹的寓言《猴子與貓》載:猴子騙貓取火中栗子,栗子讓猴子吃了,貓卻把腳上的毛燒掉了。
【示例】:我們目前自顧不暇,鄭成功不來就是天主保佑了,我們還好去惹他么。我們不能為別人火中取栗。
D. 黍和粟的區別
黍和粟的區別如下
1、顏色不同
黍的種子表面以紅褐色為多,也有少量回為淺黃色答;粟以淺黃色為主,均為黃色,粟顏色較淺。
2、本質不同
黍去皮後叫黃米黃米北方人磨成面做成油糕;粟是小米,小米則用來熬稀飯。
3、植物屬類不同
黍」在植物分類上屬禾本科的「黍屬」;「粟」在植物分類上屬禾本科的「狗尾草屬」。
E. 我國種植水稻,粟的歷史意義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和粟的國家
河姆渡聚落位於浙江餘姚河姆渡村,距今約7000年,是長江流域專氏族聚落的屬代表。那裡的居民普遍使用磨製石器,還用動物骨骼製作工具。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之一。河姆渡居民主要種植水稻,還飼養豬、狗、水牛等家畜。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欄式的,干欄式建築一直是江南地區的主要建築形式之一。
距今 7000年前的河姆渡遺址的出土物中,有大批稻穀、米粒、稻根、稻稈堆積物.這些豐富遺存,證明早在 7000年前,我國長江下游的原始居民已經完全掌握了水稻的種植技術,並把稻米作為主要食糧.水稻在我國推廣種植後,很快傳到了東亞近鄰國家.大約在 3000多年前的殷周之交,我國水稻北傳朝鮮、日本,南傳越南.漢代,中國粳稻傳到菲律賓.公元 5世紀,水稻經伊朗傳到西亞,然後經非洲傳到歐洲.新大陸被發現後,再由非洲傳到美洲以至全世界.
F. 板栗的特點和歷史是怎麼樣的
板栗是原產我國的珍貴乾果,經濟價值很高。栗果含蛋白質5-10%、脂肪2-7.4%、糖分10-20%、澱粉62-70%,其營養價值可與大米相媲美,並且具有小麥、大豆之長處,是人們喜食的珍貴乾果。其次,板栗還有重要的葯用價值。栗果有治脾補肝,強壯身體之功能,栗殼、栗花、栗樹皮、栗樹根等,都是重要的中葯。
我國栗樹栽培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距今六千年以前,我國勞動人民就已經採集、食用和貯藏野生栗果。然而,何時開始栽培板栗呢?據古代的文字記載:大約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們的祖先已相當廣泛種植栗樹。正如《詩經》中寫道:「有栗」,「樹之榛栗」等,《周禮·天官》中說:「饋食之籩,其實棗栗」,《呂氏春秋》中也說:「果之美者,江浦之桔,箕山之栗」,等等。這些記述都說明遠在古代,我國黃河流域及華北平原廣大地區都有種植栗樹,栗果成為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食品。到了秦漢時代,栗樹的栽培更為旺盛,正如《史記》(公元一世紀)記載:「燕秦千樹栗」,「其人與千盧侯等」。在這里把千樹栗與當時的大地主千戶侯相提並論,可見其規模之大。唐宋以後,栗樹生產逐步向集約化生產發展,表現在陝西、河北等地建立了許多規模較大的官營栗園;另一方面,北方各地的大地主、寺廟主也都積極建立栗園。如北京南口著名的慶壽寺,「有栗園規模計千餘頃」,是金、元時期龐大的栗園。其面積之大,栗樹之多,在我國果樹發展史上也是罕見的。
但是,解放前我國板栗生產遭到反動派和帝國主義的瘋狂破壞,損失慘重,特別是板栗的主要產區華北各省受摧殘更加嚴重。解放後,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把板栗作為主要樹種來抓,先後在各地建立了許多板栗商品性生產基地,促進了板栗生產的飛躍發展。如安徽板栗生產的重點產區廣德縣,現有板栗園2.5萬畝,比解放前增長一倍。特別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落實了各項農村經濟政策,實行了板栗樹管理責任制,採取了定產到樹,包產到人的辦法,果農的干勁倍增,使全國板栗生產出現了好勢頭。如京東板栗故鄉的河北遷西縣,1982年產量達1400萬斤,比1981年增長50%。這里生產的板栗不僅以產量高居全國首位,而且還以含糖量高,味美色正馳名中外,每年出口的板栗數量約佔全國出口總量的四分之一。
現在,我國板栗生產分布很廣。北起遼寧的千山,向西經河北北部、西部往南,包括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直至南方的浙江、福建、江西、「兩湖」、「兩廣」以及貴州、雲南各省、區皆有種植。其中,以華北各省栽培最多,特別是河北的遵化、遷安和山東的臨沂、泰安、莒縣以及北京的懷柔、昌平、房山等山區產量多,品質佳,為我國板栗的盛產區。
我國板栗生產不僅歷史悠久、分布廣,而且品種也冠全球。栗子是世界上重要的乾果,目前,年產量50-60萬噸,主要生產國有義大利、日本、土耳其、法國、葡萄牙、西班牙、希臘、蘇聯以及玻利維亞等。其中,以中國產量最多,品質最佳。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像我國這樣擁有絢麗多彩,品質極佳的板栗品種。原產我國的板栗品種,主要有茅栗、錐栗和板栗三種,尤以板栗分布最廣,經濟價值最大,被公認為世界上最佳的板栗品種。其中,膾炙人口,馳名中外的有:①明栗。產於河北省北部和西部山區,堅果碩大,果皮鮮亮,肉質細膩,風味甘美,是市場最暢銷的產品;②大油栗。產於山東郯城,果皮紫褐,種仁淡黃,果大形美,味道甘甜,品質優良,且適於沙灘地栽種;③明簡栗。產於陝西長安縣,成熟早,品質好,顆粒大,高產穩產。此外,全國各地還有不少優良品種。如早熟高產的泰安曹栗;成熟晚,個兒大的廣西青栗;一年兩次結果的河北遷安雙季栗,以及陝西鎮安栗和山陽栗;江蘇太湖洞庭西山的「九家栗」等等也都是馳名的品種。生長在燕山南麓的板栗,多系甘栗,味道特別香甜,用它加工的糖炒栗子,是廣大群眾喜愛的食品。日本人也喜歡我國燕山南麓出產的栗子,每年都要求增加出口供應量。這些品種的果實,無論在糖分含量上,或是形、色、香、味上都是日本栗、歐洲栗和美洲栗所望塵莫及的。
板栗是我國的重要乾果,營養豐富,味道甘美,產量高,用途廣,適應性強,且具有「一年種多年收,一代種,多代享」的特點,素有「搖錢樹」之稱。板栗又是我國的重要出口物資之一。因此,為了滿足國內、外市場的需要,必須大力發展栗樹生產,充分利用我國山地面積大,適應范圍廣,品種珍貴等自然優勢,大力發展栗樹種植,並選擇適宜區域,建立商品栗生產基地。這對於開發廣大山區,改變山區貧困落後的面貌,具有重要的意義。
G. 栗粟族的歷史
一、栗粟族的歷史:
傈僳族淵源於南遷的古氏羌人,與彝內族同屬一個族源。其族名容稱最早見於唐代著述。唐代史籍稱「栗粟兩姓蠻」或「栗蠻」及「施蠻」、「順蠻」,均屬「烏蠻」,分布在今川、滇雅碧江、金沙江、瀾滄江兩岸等廣闊地帶;元明時多受麗江諸地納西族封建領主等的統治。16世紀中葉,因不堪納西族木氏土司的奴役和戰爭的威脅,大批傈僳族在頭人括木必帕的率領下,向滇西北怒江等地區遷徙。在17-19世紀,該族人在起義失敗後又曾多次遷徙,一部份進入緬甸;一些人遷到老摑、泰國等。直至清代遷徙還在繼續。在歷史進程中,傈僳族溶進了不少其它民族的血緣。
二、栗粟族的發源地和分布特點:
傈僳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發源於青康藏高原北部,是中國、緬甸、印度和泰國的一個跨國性質的少數民族;主要分布中心在中國原來的西康省(即現今雲南省、四川省、西藏之間的州縣)和古代雲南騰越州的坎底地區、江心坡地區(即現今緬北克欽邦的葡萄縣,為中國傳統線和英國麥克馬洪線東段之間的未定界領土於1960年歸屬緬甸邦聯而設立的)。
H. 古代的粟是什麼
粟:小米(抄學名:Setaria italica),中國古稱稷或粟.脫殼製成的糧食,因其粒小,直徑2毫米左右,故名.原產於中國北方黃河流域,中國古代的主要糧食作物,所以夏代和商代屬於「粟文化」.粟生長耐旱,品種繁多,俗稱「粟有五彩」,有白、紅、黃、黑、橙、紫各種顏色的小米,也有粘性小米.中國最早的酒也是用小米釀造的.粟適合在乾旱而缺乏灌溉的地區生長.其莖、葉較堅硬,可以作飼料,一般只有牛能消化.粟在中國北方俗稱穀子.西方語言一般對粟、黍、御谷和其他一些粒小的雜糧有統稱,非農業專家一般不分,如英語均稱「millet」.
二 粟,就是穀子.大地上生長的農作物多種多樣,但統稱為「五穀」,可見谷在農業中的地位之重.穀子碾出的小米,養育了古老的中華民族.穀子從來不在白天開花,它開花的時間是在後半夜,准確地說就是在凌晨2時到4時之間.天將黎明時,谷花就開敗了.這些有趣的知識,是一位和穀子結緣的農業科學家講給我的.他還告訴我,在中國,谷的栽培已有7000年悠久歷史.但美中不足的是,谷一直是一種好吃的低產作物,畝產不過百十來斤.
I. 板栗的經濟意義是什麼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Bl.)原產我國,是古老的栽培果樹之一。《詩經》、《夏小正》、《山海經》、《禮記內則》、《韓非子》、《史記》以及《上林賦》等古文獻中均有板栗的記載與描述。在山東臨朐發掘出中新世(距今1200萬~1400萬年前)大葉板栗的葉片化石,在雲南小龍潭發現中新世晚期(距今600萬~750萬年前)大葉板栗化石。據考證認為,這些與分布在我國北方和朝鮮的栗十分相似。此外,在不同的省份還發現一些栗的花粉。如山西北部繁峙第三紀(距今5400萬~6300萬年前)褐煤層中有栗屬植物的花粉。大葉板栗葉化石和花粉的發現,表明遠在1200萬年前我國就有板栗的生存和分布。
板栗的利用歷史悠久。在陝西半坡村新石器時代(5000~6000年前)遺址中發現大量炭化栗殼,在湖熟文化(3600年前)遺址中發掘出用於冶煉銅鐵和燒陶器的栗炭。炭化栗殼和栗炭的出土,證明我國古代人類對栗已食用,栗木已用於冶煉等工業。板栗的栽培歷史有2000~3000年。古代板栗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栽培較盛,至今在河北、河南等省均有數百年的實生栗樹。邢台漿水、北京懷柔及山東等地有明代的栗樹分布。
板栗是我國傳統的特色堅果,素有「木本糧油」和「鐵桿莊稼」之稱。種植栗樹自古收益頗豐,《史記》有「燕秦千栗樹,以其人與千戶侯等」,說明當時種栗樹的收入與千戶侯的收入相當。板栗耐瘠薄,抗禦自然災害能力強。在不適宜種植糧食和水果的山區以及貧瘠的沖積土上,發展板栗生產,是挖掘土地潛力、補充糧食來源的途徑之一。隨著山區的經濟開發與生態建設,板栗已成為致富的重要生態經濟林樹種。
栗實為堅果,可食用部分為種子的肥厚子葉,鮮栗含水量50%~70%,干物質中含澱粉50%~65%,總糖10~25%,蛋白質6%~12%。在蛋白質中總氨基酸7.07%,含有人體必需的多種氨基酸,賴氨酸0.37%,蛋氨酸0.1%,蘇氨酸0.29%,亮氨酸0.49%,異亮氨酸0.29%,苯丙氨酸0.33%,纈氨酸0.36%,組氨酸0.18%。此外,還含有一定的鈣(588~737mg/kg)、磷(0.04%~0.12%)、鐵(9.6~13.6mg/kg)等礦質營養以及胡蘿卜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等營養物質,是高熱量、低脂肪、蛋白質豐富、不含膽固醇的健康食品。板栗可用於炒食、燒菜等熟食外,還可加工成栗子罐頭、栗子羹、栗子脯、栗子粉。栗子粉是高檔澱粉,可以代替食糧用,可製成高級糕點。板栗不僅食用價值高,而且具有食療價值。中醫葯書《名醫別錄》(梁陶弘景輯)著說:板栗味甘、性溫、歸脾、補腎,能補腎強腰、補脾益胃、收澀止瀉;栗子生食或以豬腎煮粥,用於腎氣虛虧,腰腳無力食療;栗子炒食或煨熟食,或與山葯、蓮子、芡實、麥芽配食,可用於食療脾胃虛弱、腹瀉或便血。
板栗木質堅硬,紋理通直,比重0.67,木材耐濕防腐,可做槍托、船舵、車輪、橋板、枕木、樂器等,還是良好的工藝雕刻材料。原木可培養栗蘑食用菌,樹皮、枝葉和總苞富含單寧,是良好的栲膠材料;葉可飼養樟蠶和柞蠶;花是蜜源,雄花序燃燒可驅蚊蟲。
板栗是良好的涵養水土樹種和用材林樹種。栗樹對大氣中的有毒氣體抗性較強,並能凈化空氣。因此板栗是改善環境的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