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誰有關於許昌文化的資料
許昌歷史文化簡介
許昌,相傳遠古時代許由率領當地部落人群,在此拓荒耕田、構屋生息,從此,這一地區被人們稱為「許」地,把開墾過的土地叫作「許田」(今許田村),這就是「許」字作為地名的首次出現。夏代,許地屬豫州之地。公元前1世紀,周武王冊封太岳伯夷、文叔於此稱侯,建立許國。戰國時許國封地為韓國所有。秦始皇統一六國,廢除分封制,推行郡縣制,許地始稱許是,隸屬潁川郡。漢襲秦制。公元196年,曹操迎漢獻帝劉協在此建都,一舉將許縣變成了當時中國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公元220年曹丕接受漢獻帝的禪讓,建立了魏國。由於魏基昌於許,故改名為許昌,並詔告天下,列許昌為「五都」之一。從西晉開始,許昌雖降為一般州縣,但從南北朝直至清代,都是中州腹地的軍事、文化重地。清雍正二年升為直隸州,十三年又升為許州府,乾隆六年變為直隸州。民國時,為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所在地。漫長的歷史,為許昌哺育了眾多的名人學士,遺留下豐富的文物古跡。漢時,灌夫曾參與討代吳楚七國之亂,留下許多美談。王霸、祭遵曾跟隨劉秀與新軍大戰於昆陽,為東漢的建立,立下赫赫功,被封為淮陰侯和潁陽侯。漢未魏初的陳實,兒子陳紀,孫子陳群,曾孫陳泰,皆德才兼備,名垂青史。荀叔祖孫三代都是曹魏時期的智襄人物,為曹魏統一大業立下了汗馬功勞。當時名聲最大的是荀或,官至尚書令。曹操說:「天下之定,或之功也。」晚年貶官壽春,死後移葬許昌,即今城北匕的「八柏冢」。之後有唐代詩人王建,明代史部郎中蘇繼歐,辛亥革命河南起義軍總指揮張銅端等人,都在中華民族的史冊。許昌文物古跡,城內外共有30多處,有關羽秉燭夜讀《春秋》的春秋樓、關羽辭曹處霸陵橋,附近還有關帝廟、射鹿台、文峰塔、魏都城址、天寶宮等文物遺跡。今日許昌城,為明嘉靖時,許州知州干玭重建而成,萬曆年間,知州范錫砌為磚城,四門建有樓閣,並分別懸匾額:東聯江漢,西瞻嵩洛,南望衡湘,北拱神京。四角建有角樓,城垣周圍有箭樓34座,城外有護城河,深五丈,寬二十五丈。河內綠水盪漾,遍栽芙蓉,因有「十里荷花江湖極」的贊句。如今城垣雖夷為平地,但護城河尚在,城內基本保留了古城格局。南大街為民國初年的商業大街,商號林立,門面房完好。衙前街、西大街、東大街、文廟街、九曲街還保留著清代部分商業板門房和四合院。整個老城區雖有改造,但古城面貌尚可展觀。
許昌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早在一萬五千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遠古的先民們就在這里繁衍生息,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新石器時代的靈井文化遺址、石固文化遺址;夏代的鈞台和禹王鎖蛟井;三國時期遺址、遺跡;唐宋時期的鈞官窯遺址和古建築;明、清的塔寺宗廟等。縱觀許昌歷史文化,在國際國內最有影響的當推三國文化。
東漢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漢獻帝都許,「挾天子以令諸侯」。許昌成為當時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曹氏父子雄踞許昌,虎視天下,運籌帷幄,圖謀霸業。大興屯田,廣納人才,下令求賢,倡導文學。數年間,猛將如雲,文臣如雨,糧秣豐富,倉廩皆滿,許昌成為他們抗衡蜀、吳和最後統一中國北方的大本營。
公元220年,曹丕在這里登基創建魏國,改許縣為許昌,為五都之一。波瀾壯闊,豐富多彩的三國歷史積淀了獨具特色的三國文化。加之歷代為紀念三國名人、名事而興建的名勝古跡,使許昌的三國文化內涵更加厚實和寬泛。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有三國名勝古跡500多處,許昌就佔有80多處,這些名勝古跡分布廣、真跡多、品位高。
許昌三國文化遺產是許昌人民乃至全國、全世界人民的珍貴財富,許昌市委、政府對於保護和開發利用三國文化資源十分重視,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全面普查、核實三國文物古跡;二是進行全民性宣傳教育,大力弘揚優秀的歷史文化;三是修復三國名勝古跡,先後投資數千萬元,興建了許昌博物館,修復了灞陵橋、關帝廟及春秋樓文物景區,華佗墓園正在修復之中,曹丞相府的修復也已列入九五規劃。
目前許昌已被國家確定為中國文物古跡游中的三國戰略線,歡迎有識之士前來觀光旅遊,投資開發。
春秋樓又名大節亭,曾以關公宅,關王廟,武安王廟,兩院英風廟,關帝廟稱之。位於許昌市中心文廟前街中段,為明清風格建築群。 許昌之名始於三國魏黃初二年(221年),而考其沿革,則更為悠久。相傳,「許」源於堯時,因許由牧耕此地而得名。夏王朝建立後許地是夏王朝活動的中心區域,夏啟建都於夏邑,「大饗諸侯於鈞台」(鈞台在今禹州市三峰山東麓)。
殷商時期許地分布的諸侯國和部落有歷(今禹州市境內),有熊氏(今長葛市境內),昆吾(今許昌縣境內),康(今禹州市境內)。
春秋戰國時期許地先後為鄭、楚所據。分屬韓、魏、楚。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置潁川郡,治陽翟(音狄,今禹州市)。潁川郡轄12縣,許縣(今許昌縣)、陽翟縣(今禹州市)、長社縣(今長葛市)、鄢陵縣、襄城縣屬之。西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析許縣,置潁陰縣(治今魏都區)。許縣、潁陰縣、陽翟縣、長社縣(治今長葛市老城)、鄢陵縣(治今鄢陵縣彭店鄉古城村)、襄城縣均屬潁川郡。
三國時期,魏稱潁川郡,屬豫州,許昌縣、潁陰縣、鄢陵縣、長社縣等皆屬潁川郡。許昌為魏五都之一。魏黃初二年(221年),文帝曹丕以「漢亡於許,魏基昌於許」,改許縣為許昌縣。
到了元代許仍為州,長社、長葛、襄城縣屬之。鄢陵屬開封府。明洪武元年(1368年),廢長社縣,並入許州,領4縣,長葛、襄城屬之。許州、鈞州均隸開封府。萬曆三年(1575年)鈞州改為禹州。明末李自成起義軍將禹州改為均平府。清初,許州、禹州屬河南省。雍正二年(1724年)許州升為直隸州,長葛屬之。鄢陵屬開封府。雍正十三年(1735)許州升為許州府,臨潁、郾城、襄城、長葛、密縣(今新密市)、新鄭屬之。許州府、開封府均隸河南省。
中華民國成立後,許州改為許昌縣,改禹州為禹縣,與長葛縣均屬河南省豫東道。鄢陵縣直屬河南省。 1926年,廢道為區,許昌為河南省第二行政區,治許昌(今魏都區)。長葛、禹縣屬河南省第一行政區,治鄭縣(今鄭州市)。鄢陵直屬河南省。
1932年,許昌為河南省第五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駐許昌,轄許昌、鄢陵、襄城等9縣。長葛、禹縣屬河南省第一行政區。
1944年5月,長葛、許昌、鄢陵、禹縣先後被日本侵略軍佔領。同年10月,八路軍進入豫西,開辟了禹密新(今禹州市、新密市、新鄭市三地交界處)、禹郟(今禹州市、郟縣交界處)抗日根據地,建立了禹密新辦事處和禹郟縣抗日民主政府。 1945年5月,八路軍冀魯豫部隊在鄢陵、扶溝交界處開辟了水西抗日根據地,建立鄢扶縣抗日民主政府。同年8月日本投降,許昌復為國民政府河南省第五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駐許昌(今魏都區),轄許縣、鄢陵、襄城等9縣。長葛、禹縣仍屬河南省第一行政區。
1949年2月,豫西行署二專區與五專區合並,成立許昌專區(專員公署駐許昌市今魏都區),轄許昌市(今魏都區)、許昌縣、長葛、鄢陵、臨潁、漯河市、郾城縣、舞陽、葉縣、襄城、禹縣、郟縣、寶豐、魯山、臨汝15個縣市。
1960年,撤銷許昌縣,並入許昌市(今魏都區)
1964年3月,平頂山市改稱平頂山特區,從許昌專區劃出。
1965年5月,扶溝、西華、商水3縣劃入周口專區。
1979年,舞鋼區從平頂山市劃入許昌地區。1982年11月復劃入平頂山市。
1983年10月,許昌地區所屬的魯山、寶豐、葉縣劃入平頂山市。
1986年2月,許昌地區撤銷,許昌市升為省轄市,轄魏都區、許昌縣、長葛縣、鄢陵縣、禹縣。襄城、郟縣劃歸平頂山市。舞陽、臨潁、郾城劃歸漯河市。
1988年6月25日,禹縣改為禹州市。
1993年12月14日,長葛縣改為長葛市。
1997年8月25日,襄城縣從平頂山市劃入許昌市。
㈡ 許昌有哪些風景名勝歷史名人家鄉特產風味小吃
風景名勝復:
許由墓 在鄢制陵縣,在四千五百餘年前建造,為上古賢人許由之墓。
華佗墓 在建安區蘇橋鄉石寨村,距許昌市15公里。
八龍冢 位於許昌城北2公里陳庄村西,為東漢末期朗陵侯相荀淑墓冢。
曹丞相府 景區位於許昌市老城中心的繁華地帶,是國內第一個全方位展示東漢末年曹魏文化的主題景區,也是許昌市重點旅遊項目。
漢魏故城 位於建安區張潘鎮古城村,距許昌市18公里。
灞陵橋 原名八里橋。橋旁有明末將領左良玉題寫的「漢關帝挑袍處」石碑
毓秀台 在張潘鎮漢魏故城西南隅,建於建安三年(198年),是曹操為漢獻帝祭天所築
射鹿台位於建安區許田村西。相傳為漢獻帝與曹操、劉備等狩獵射鹿處。
特色小吃:
熱豆腐 、鄢陵高爐燒餅 、酸漿豆腐腦 、許昌燴面 、 燴餅 、長葛水煎包 、 綠豆糊塗 、馬武清真胡辣湯 、禹州十三碗、 許昌羊肉湯、 王洛紅燒豬蹄、許昌新華街第一樓的灌湯小籠包(強烈推薦)、馬家趴肉
㈢ 三國城許昌景點歷史簡介
許由墓
許由墓在鄢陵縣,在四千五百餘年前建造,為上古賢人許由之墓。
華佗墓
華佗墓在許昌縣蘇橋鄉石寨村,距許昌市15公里。華佗墓內安葬著三國時代傑出的醫學家華佗。墓高約5米,周圍30餘米,佔地500平方米,新徹有六角形花牆環墓一周。
漢張公祠
漢張公祠亦稱張公廟,清代又塑包公像於殿內,故又稱包公寨,位於許昌縣張潘古城西北部,距許昌市18公里。距張潘鎮漢魏故城遺址毓秀台1.5公里,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漢魏故城遺址的重要組成部分。
八龍冢
八龍冢位於許昌城北2公里陳庄村西,為東漢末期朗陵侯相荀淑墓冢。八龍冢呈圓形,高約5米,周長約100米。
曹丞相府
曹丞相府景區位於許昌市老城中心的繁華地帶,是國內第一個全方位展示東漢末年曹魏文化的主題景區,也是許昌市重點旅遊項目。
曹丞相府景區主體建築為仿漢代風格,景區主要有魏武游園、曹操塑像、藝術照壁、府衙、東西望樓、求賢堂、議事堂、賦詩樓、圍廊、藏兵洞、相府花園、青梅亭、宴樓、浴樓、珍寶館等標志性建築群構成,景區外圍有帝王街、將相街、才子街、佳人街、三國演義大舞台等旅遊配套項目與之相輔相成。
漢魏故城
位於許昌縣張潘鎮古城村,距許昌市18公里。1986年,該遺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春秋樓
春秋樓古建築群,始建於元代至元年間,後經多次修葺。1995年許昌市人民政府斥資1500萬元對春秋樓文物景區進行大規模修建,還新辟了春秋樓廣場。春秋樓現屬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灞陵橋
原名八里橋。橋旁有明末將領左良玉題寫的「漢關帝挑袍處」石碑。為推崇關羽忠義仁勇,清康熙28年(1689年)在橋西建關帝廟,設像以祀。此廟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毓秀台
毓秀台在張潘鎮漢魏故城西南隅,建於建安三年(198年),是曹操為漢獻帝祭天所築,高約15米,面積為4000平方米,有台階99級,是用青磚鋪就的祭祀廣場。毓秀台比同為皇家祭天場所的北京天壇早建千餘年。
射鹿台
射鹿台位於城東北許昌縣許田村西。相傳為漢獻帝與曹操、劉備等狩獵射鹿處。台高約10米,面積約4000平方米。由於射鹿台四周田野多為鹽鹼地,茫茫蒼蒼,似瑞雪初降之狀,故被後世稱為「許田積雪」,為許昌十景之一。
㈣ 許昌風景名勝作文20字
風景名勝作文500字
我們的祖國山清水修秀,有許多好地方。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中國的風景名勝。
故宮位於我國首都的中心,是中國的瑰寶。他是一組規模宏大的殿群,太和殿是故宮中最大的宮殿,御花園百花齊放,非常美麗。
桂林有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美稱,是我國重點游覽城市。盧笛岩和七星塔背譽為大字然藝術宮殿,灕江令人流連忘返。
http://www.oh100.com/a/201111/23730.html
孔廟奎是孔廟內的一處景點,有人把奎星演化為天下文官之首,與是封建帝王就把孔子比做天上的星星。奎文閣前廊是兩塊明代的石碑,東側刻的是明代謹身殿大學家李東陽所做的[奎文閣臏],洋洋灑灑五百餘言,聲情並茂,文采飛揚,被遊人所瞻仰。西側一碑,刻得是[奎文閣重置書籍記]。奎文閣前,東西有兩座獨立的小院,叫做東西「齋宿」,過去祭壇時,參加祭祀的人員都要提前幾日來這里,以示虔誠。東齋宿歸銜聖公使用,清朝康熙和乾隆皇帝來祭孔時,均在次休息,淑洗,更衣,因此,東齋宿又稱為「駐嗶」。
本文來源於百分網(http://www.oh100.com/),轉載請保留此標記,謝謝!
各位,祖國還有很多名勝古跡,一定要親自看看呦。
㈤ 許昌三國文化
許昌,其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尤其漢魏時期的輝煌歷史早已成為許昌獨特內的人文容資源。曹操「挾天子以令大臣」,迎漢獻帝都25年,「修耕植以蓄軍資」,使許昌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成為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為了弘揚許昌的三國文化,許昌建立了曹丞相府,曹丞相府位於許昌市老城中心的繁華地帶,是在原來曹操大營和辦公的遺址上恢復重建的,是國內目前第一個全方位展示曹魏文化的主題景區。
(5)許昌歷史文化名勝古跡擴展閱讀:
許昌地處中原,歷史悠久,是華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許昌古文化旅遊資源有史前文化系列、漢文化系列、三國文化系列、寺廟建築文化系列、鈞瓷文化系列等。
《三國演義》120回有52回發生、演繹在許昌,留下了80多處三國文化遺址遺跡。
曹丞相府作為全國唯一的曹魏文化主題景區;三國名將關羽夜讀《春秋》的春秋樓景區;關羽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的始發地灞陵橋景區;漢末皇城所在地漢魏許都故城遺址公園;皇帝祭天的毓秀台;曹丕接受漢獻帝禪讓政權的受禪台等,都彰顯三國文化。
㈥ 河南許昌都有哪些名勝古跡呢求小編、安然給說一說,我要去許昌旅遊!先謝謝小編啦!拜託各位了 3Q
三國時期的一些地名村名一直沿用至今,如鄢陵縣的「馬欄」村,相傳 是當年曹操的牧馬草場,《鄢陵縣地名志·馬欄》載:「東漢末年曹操屯兵牧馬於此。」如鄢陵縣的「議台」村,相傳是當年曹操聚集群臣議事的場所,《鄢陵縣志》載:「議台……世傳曹操所築。嘗集官僚議事於此。」如許昌縣的「哭佗」村,今更名為「呼佗」。相傳華佗死後,其妻千里尋夫至此痛哭不止難以前行,故得此名。再如魏都區的「碾上」村,相傳許下屯田時,這里是曹軍碾米的集中場地。此外尚有「運糧河」、「槍桿劉」等流傳至今。 查看更多答案>>
㈦ 許昌有哪些名勝古跡
華佗墓,坐落在許昌市北10公里蘇橋鄉小清河畔。墓高5米,周圍30餘米,冢上新砌的花牆,環墓一周,呈六角形。冢前樹一碑樓,碑上鐫刻著正楷書寫的「神醫華公之墓」,還有華佗的生平事跡和後人敬仰之詞。碑樓經過新近復修,高約2米,樓頂結構為北方農村門樓式樣,花脊翹拱幾只瓦制魚獸仁立於上,古色古香。墓周有幾株松柏在風中搖曳,更增添了墓地的肅穆。華佗系安徽省亳縣人,東漢末年傑出的醫生,世稱「神醫」。他精通方葯,尤擅外科、內科、婦科、兒科、針灸科。為人醫病,處方不過數種,針灸不過數處,即可病除,在醫學上有很高的成就。他用「麻沸散」對病人進行全身麻醉,做腹腔內切除手術。《三國演義》上描寫關雲長能夠在華佗為他割皮肉、用刀刮骨的情況下,仍飲酒食肉,談笑奕棋,毫無痛苦之色。藝術地再現了華佗麻醉技術之高超。這種麻醉術比西方國家早1400多年,是世界醫學史上的一項偉大的創舉。他還根據戶樞不朽的道理,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的動作,創造了名為「五禽戲」的體育鍛煉方法,以增強體質,抵禦疾病,為祖國醫學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華佗是很有骨氣的醫生,他一生不慕高官厚祿,在民間行醫,關心人民疾苦,無論走到哪裡,碰到病人,總是熱心地為其治療,曹操迎獻帝建都許昌後,患劇烈的頭疼病,慕名將華佗召到身邊,很快地治好了他的病。曹操將華佗封為侍醫,因而常在太祖左右。華佗思念親人,告別還鄉,見妻、子皆病而未歸。曹操曾多次催促他回朝,他未從命。曹操大怒,將他抓回許昌殺害。華佗臨終時囑咐獄卒,將他的屍體葬在清水河畔,以示清白。華佗長期生活在民間,為人民治病祛疾,解除痛苦,深受人民的愛戴。有關他的傳說故事,充滿著傳奇色彩。相傳曹操將華佗入獄後,有一獄卒同情,幫他逃出監牢。曹操發覺後立即派兵追殺。一直追到許昌城北石樑河邊,發現華佗鑽入蘆葦叢中,曹兵將蘆葦重重圍困。正在這時,恰有一牧童趕羊群經過,牧童忙脫下皮襖,讓華佗翻穿上混入羊群。曹兵搜不到華佗,便在羊群中亂砍亂殺,華佗遂被砍傷。曹兵走後,華佗醒來,看到慘景,他掙扎著站起來,在死羊中接頭對尾,施展神醫法術。羊兒被救活了,牧童高興地趕羊群離開蘆葦時,華佗因流血過多,帶著欣慰的笑,躺在石樑河邊長眠了。人們因敬佩華佗的人品和醫術,每逢清明時節,前來添土修墓的人絡繹不絕。
㈧ 許昌都有什麼名勝古跡,好玩么
許由墓
許由墓在鄢陵縣,在四千五百餘年前建造,為上古賢人許由之墓。
華佗墓
華佗墓在建安區蘇橋鄉石寨村,距許昌市15公里。華佗墓內安葬著三國時代傑出的醫學家華佗。墓高約5米,周圍30餘米,佔地500平方米,新徹有六角形花牆環墓一周。
漢張公祠
漢張公祠亦稱張公廟,清代又塑包公像於殿內,故又稱包公寨,位於建安區張潘古城西北部,距許昌市18公里。距張潘鎮漢魏故城遺址毓秀台1.5公里,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漢魏故城遺址的重要組成部分。
八龍冢
八龍冢位於許昌城北2公里陳庄村西,為東漢末期朗陵侯相荀淑墓冢。八龍冢呈圓形,高約5米,周長約100米。
曹丞相府
曹丞相府景區位於許昌市老城中心的繁華地帶,是國內第一個全方位展示東漢末年曹魏文化的主題景區,也是許昌市重點旅遊項目。
曹丞相府景區主體建築為仿漢代風格,景區主要有魏武游園、曹操塑像、藝術照壁、府衙、東西望樓、求賢堂、議事堂、賦詩樓、圍廊、藏兵洞、相府花園、青梅亭、宴樓、浴樓、珍寶館等標志性建築群構成,景區外圍有帝王街、將相街、才子街、佳人街、三國演義大舞台等旅遊配套項目與之相輔相成。
漢魏故城
位於建安區張潘鎮古城村,距許昌市18公里。1986年,該遺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春秋樓
春秋樓古建築群,始建於元代至元年間,後經多次修葺。1995年許昌市人民政府斥資1500萬元對春秋樓文物景區進行大規模修建,還新辟了春秋樓廣場。春秋樓現屬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灞陵橋
原名八里橋。橋旁有明末將領左良玉題寫的「漢關帝挑袍處」石碑。為推崇關羽忠義仁勇,清康熙28年(1689年)在橋西建關帝廟,設像以祀。此廟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毓秀台
毓秀台在張潘鎮漢魏故城西南隅,建於建安三年(198年),是曹操為漢獻帝祭天所築,高約15米,面積為4000平方米,有台階99級,是用青磚鋪就的祭祀廣場。毓秀台比同為皇家祭天場所的北京天壇早建千餘年。
射鹿台
射鹿台位於建安區許田村西。相傳為漢獻帝與曹操、劉備等狩獵射鹿處。台高約10米,面積約4000平方米。由於射鹿台四周田野多為鹽鹼地,茫茫蒼蒼,似瑞雪初降之狀,故被後世稱為「許田積雪」,為許昌十景之一。
㈨ 誰知道許昌的歷史
概 況位於河南省中部,黃河以南。北靠經濟繁榮的省會鄭州市和歷史文化名城開封市,西靠煤城平頂山市,南接新發展的漯河市,東連農業資源豐富的周口地區。面積5002平方公里,人口425萬,轄1區2市3縣,83個鄉鎮,2326個行政村。
許昌歷史悠久,人傑地靈。相傳遠古時期以許由為首的游牧部落曾在此活動,故稱許地。自大禹帝之子啟在這里建立華夏史上第一個國都夏都開始,盡管朝代更替,世事滄桑,許昌一直是區域性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特別在公元196年,曹操迎漢獻帝劉協都許,許昌又成為東漢王朝的統治中心和曹操的軍事大本營,兵家注目,名士雲集,創造了燦爛的建安文學,彪炳於中華文學史冊。唐、宋、元、明、清時,許昌均為郡、府、州治所在地。解放前許昌為第五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所在地。1949年2月成立許昌專員公署,轄14個縣市。1986年實行以市帶縣,許昌市為地級市。1997年8月襄城縣整建制劃歸許昌市。
自然環境地處伏牛山余脈向東平原過渡地帶,地勢大體由西向東南傾斜,東西長117公里,南北寬75公里,呈東西狹長地帶。最高點大洪寨海拔1150.6米,最低點海拔50.4米。西部和西北部為低山丘陵地帶,中部和東部是黃淮沖積平原。年平均氣溫14.3一14.6C,年平均降水量671一736毫米,無霜期為217.5天。全市總土地面積4996平方公里。截止1997年底,全市轄禹州市、長葛市、許昌縣、鄢陵縣、襄城縣、魏都區6個縣(市、區),82個鄉(鎮)。
經濟現狀國內生產總值為145.12億元,其中:第一產業37.98億元,第二產業67.94億元,第三產業39.2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41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l8元。現有耕地面積384.93萬畝。現已建成以煤炭、電力、冶金、建材、機械、食品等為主的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大豆、紅薯、穀子為主。經濟作物有煙草、棉花、油菜、芝麻、花生等品種。森林覆蓋率為13.9%。礦產資源以煤為主,還有耐火粘土、水泥灰岩、鐵、銅、水晶等22個品種。禹州市是全國著名的中葯材集散地之一,中葯材品種有847種,大宗珍貴葯材有白芷、何首烏、五味子、白附、天南星、紅花、全蟲、鹿茸等35種。土特產有鄢陵花卉,歷史達一千年,素有「花縣」之稱,其中臘梅常做貢品,有"鄢陵臘梅冠天下"之譽。鈞瓷出於神生鎮,有1000多年生產歷史。神生鈞瓷"窯變"成色,絢麗燦爛,因同一窯燒出的產品顏色各一,形成了鈞瓷無雙的獨特風格。
交通狀況境內公路總里程1620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32.3公里。有國道107、311線穿過,全長138公里;省道6條共長281公里,縣鄉公路全長1163公里,專用公路全長38公里,其中二級公路313公里;晴雨暢通里程1249公里,橋梁268座7967延米,其中大中橋68座4829延米。鄉鎮公路晴雨暢通,1876個行政村通公路。有46公里京廣鐵路經過,市轄內有官亭、長葛、蘇橋、許昌等4個火車站,南部有孟寶鐵路29公里,轄區內有前聶、丁營、姜庄3火個車站。地方鐵路神鄲線經境內110公里,平禹線44公里。年客運量1529萬人,貨運量741萬噸,旅客周轉量74305萬人公里,貨物周轉量75765萬噸公里。民用汽車保有量21089輛,轄內有郵電局和所103處,電報電路70路,長話電路1562路,年郵電業務總量9432萬元。
交通規劃到2010年建成國家道主幹線京珠高速公路45.15公里,完成國道311線62公里及省道31線23公里的改建工程。到2000年全市2162個行政村通汽車,全市晴雨通車里程達1700公里,公路密度達每百平方公里36公里。到2010年全市公路總里程達2154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43.1公里。
名勝古跡許昌是省級歷史文化古城,旅遊資源以文物古跡為主。全市現有國家、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8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近百處。劃分為中心旅遊區、禹州旅遊區、長葛旅遊區、襄城縣旅遊區和鄢陵旅遊區。已推出的專項旅遊線路有:關羽之路(春秋樓、灞陵橋、關帝廟),三國旅遊線(三國真跡與名勝、漢魏名人故里、遺跡與墓冢),尋根朝敬旅遊(陳氏、方氏、許氏、鍾氏),民俗民風旅遊(禹州鈞瓷),風景游覽線(西湖公園、灞陵公園、鄢陵臘梅盆景園、白沙水庫、禹州橡膠壩、紫雲山風景區)。 現有古遺址56處,古墓葬37座,古碑刻27通,古建築20餘所,歷史名人故里17處,出土文物萬余件,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17處。宋代鈞台窯遺址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