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黃埔軍校的歷史地位,意義,作用。
http://ke..com/view/14267.htm網路上有具體回的答
Ⅱ 黃埔軍校的創辦對當時有什麼影響
黃埔軍校,全名黃埔陸軍軍官學校。是一間中華民國的軍事學校,培養了許多在抗日戰爭版和國共內戰中聞名權的指揮官。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一至六期,原址設於中國大陸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軍校在1924年由中國國民黨成立,目的是為國民革命軍訓練軍官,然後國民政府北伐統一中國的主要軍力。黃埔軍校於1927年改制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1946年再改制為陸軍軍官學校,並於中華民國政府遷台時一並遷至台灣高雄縣鳳山市
Ⅲ 黃埔軍校創辦的作用和意義是什麼
培養了大批軍事人才,為北伐勝利奠定基礎。
Ⅳ 孫中山創立黃埔軍校的意義
總是寄人籬下自然不是滋味,要想革命成功必須要有一隻屬於自己絕對領導下的軍隊武裝。
Ⅳ 黃埔軍校的歷史地位影響
首任校長:蔣介石
現任校長:陳良沛
原址:中國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
現地址:中國台灣省高雄縣鳳山市維武路1號
現面積:173公頃
孫中山先生希望通過創建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孫中山在開學典禮上曾致詞:我們開辦這個學校,要用裡面的學生做根本,成立革命軍,諸位就是將來革命軍的骨幹,創立了革命軍。我們的革命才能成功。
1924 年,在國共兩黨首度攜手合作、國民革命風起雲涌之際,世紀偉人孫中山先生高瞻遠矚,視「教育為神聖事業,人才為立國大本」,在廣州親手創辦了一文一武兩所學堂—— 國立廣東大學(今天的中山大學)和黃埔軍校。黃埔軍校建校時的正式名稱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因其校址設在廣州東南的黃埔島,史稱黃埔軍校。黃埔軍校建立的目的是為國民革命軍訓練軍官,爾後其學員成為國民政府北伐統一中國的主要軍力。1946年行憲之後中國國民黨名義上移交軍隊於國家後改稱「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至今。
黃埔軍校是孫中山先生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積極支持和幫助下創辦的,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作為中國現代歷史上第一所培養革命幹部的新型軍事政治學校,其影響之深遠,作用之巨大,名聲之顯赫,都是始料所不及的。
黃埔軍校建立以來,以孫中山的「創造革命軍隊,來挽救中國的危亡」為宗旨;以「親愛精誠」為校訓;以培養軍事與政治人才,組成以黃埔學生為骨乾的革命軍,實行武裝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在中國的統治,完成國民大革命為目的。一方面積極進行孫中山革命的三民主義教育;一方面介紹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思想。軍校採用軍事與政治並重,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學方針,為中國革命培養了大批軍事政治人才。廣大黃埔師生在反帝反封建、爭取國家統一與民族獨立的斗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為中國革命做出了重大貢獻。
黃埔軍校自1924年6月在廣州創辦到1949年底遷往台灣高雄縣鳳山市,在大陸共辦了二十三期,在台續辦至今已七十八期,在大陸時期其畢業生包括各分校、訓練班在內,計有41386人。名將輩出,戰功顯赫,揚威中外,影響深遠,在中國近現代史上佔有顯赫地位。而昔日的黃埔軍校舊址於1988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Ⅵ 黃埔軍校有何歷史意義
您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希望提供的答案對你有所幫助,望採納!
黃埔軍校回建立以答來,以孫中山的「創造革命軍隊,來挽救中國的危亡」為宗旨;以「親愛精誠」為校訓;以培養軍事與政治人才,組成以黃埔學生為骨乾的革命軍,實行武裝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在中國的統治,完成國民大革命為目的。一方面積極進行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教育;一方面介紹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思想。軍校採用軍事與政治並重,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學方針,為中國革命培養了大批軍事政治人才。廣大黃埔師生在反帝反封建、爭取國家統一與民族獨立的斗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為中國革命做出了重大貢獻。
Ⅶ 黃埔軍校創辦的作用和意義是什麼
培養了大批軍事人才,為北伐勝利奠定基礎。
黃埔軍校建立以來,內以孫中山的「創容造革命軍隊,來挽救中國的危亡」為宗旨;以「親愛精誠」為校訓;以培養軍事與政治人才,組成以黃埔學生為骨乾的革命軍,實行武裝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在中國的統治,完成國民大革命為目的。一方面積極進行孫中山革命的三民主義教育;一方面灌輸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思想。
軍校採用軍事與政治並重,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學方針,為中國革命培養了大批軍事政治人才。廣大黃埔師生在反帝反封建、爭取國家統一與民族獨立的斗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為中國革命做出了重大貢獻。
仿照蘇聯的以黨建軍、以黨建校的制度,為的就是使軍權集中在自己手裡,不受軍閥的控制,不讓第一次革命的悲劇重演(也就是被軍閥竊取了勝利果實)。
Ⅷ 黃埔軍校成立的意義
黃埔軍校建立以來,以孫中山的「創造革命軍隊,來挽救中國的危亡」為宗旨;以「親愛精專誠」為校訓屬;以培養軍事與政治人才,組成以黃埔學生為骨乾的革命軍,實行武裝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在中國的統治,完成國民大革命為目的。一方面積極進行孫中山革命的三民主義教育;一方面灌輸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思想。軍校採用軍事與政治並重,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學方針,為中國革命培養了大批軍事政治人才。廣大黃埔師生在反帝反封建、爭取國家統一與民族獨立的斗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為中國革命做出了重大貢獻。
Ⅸ 簡單介紹黃埔軍校的歷史
黃埔軍校,全名黃埔陸軍軍官學校。是一間中華民國的軍事學校,培養了許多在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中聞名的指揮官。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一至六期,原址設於中國大陸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軍校在1924年由中國國民黨成立,目的是為國民革命軍訓練軍官,然後國民政府北伐統一中國的主要軍力。黃埔軍校於1927年改制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1946年再改制為陸軍軍官學校,並於中華民國政府遷台時一並遷至台灣高雄縣鳳山市。2010年2月,黃埔軍校同學會舊址被改造成夜總會。
歷史年表:
1924年6月16日,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於廣州市長洲島成立,通稱黃埔軍校。
1927年,黃埔軍校遷校至武漢,寧漢合流後,又遷校至南京。
1928年3月,黃埔軍校改名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
1937年8月,因抗日戰爭黃埔軍校遷出南京。
1938年11月,黃埔軍校遷抵成都。
1946年1月,黃埔軍校改名為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學校國有化。
1949年12月,黃埔23期大部分學員隨『中華民國』政府遷台。
1950年10月,黃埔軍校以「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名義在高雄縣鳳山市復校,並續辦24期為黃埔延續。
1979年5月16日,陸軍官校第44期畢業的林毅夫從金門泅海約2公里,回歸中國大陸廈門,成為黃埔24期以後各期中央軍校學生中唯一一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1988年1月,黃埔軍校廣州舊址被評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4年6月16日,為紀念黃埔軍校建校70周年,大陸郵電部發行了紀念郵票1枚,面值20分,票面為黃埔軍校大門全景。台灣的中華郵政亦發行郵票1枚,票面為黃埔軍校大門全景與蔣中正校長頭像。
2004年6月14日,台灣當局(『中華民國』)「國防部長」李傑與前「行政院長」郝柏村參觀「黃埔軍校八十周年史跡展」。
2004年6月16日,黃埔軍校建校80周年紀念日,由黃埔軍校同學會、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共同編輯的《黃埔風雲人物》專題郵品紀念冊在北京首發,收入50餘枚有關黃埔軍校人物、歷史事件的郵票。在台北大安森林公園,來自台灣各地的萬名黃埔軍校校友舉行盛大慶祝活動。
Ⅹ 建立黃埔軍校的目的與作用。。
創立黃埔軍校的目的:
以培養軍事與人才,組成以黃埔學生為骨乾的革命軍,實行武裝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在中國的統治,完成國民大革命。
創立黃埔軍校的作用:
為中國革命培養了大批軍事人才。廣大黃埔師生在反帝反封建、爭取國家統一與民族獨立的斗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為中國革命做出了重大貢獻。
黃埔軍校:
黃埔軍校狹義上講黃埔軍校應是1924年~1930年國民黨在廣東廣州黃埔區長洲島興辦的一所軍校,校址原為清朝陸軍小學和海軍學校校舍。當時校名:「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廣義上講黃埔軍校即是1924年以後,中國國民黨及中華民國政府興辦的各個軍事學校,即各地分校也包括在內。
黃埔軍校是中國近代最著名的一所軍事學校,培養了許多在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中聞名的指揮官,主要將領出自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一至六期,軍校在創立目的是為國民革命訓練軍官,是國民政府北伐戰爭統一中國的主要軍力。
1924年國民黨建校時期名稱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1926年改名擴大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1929年改名「國民革命軍黃埔軍官學校」,1931年南京國民政府改制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到1946年末改名「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1950年10月台灣當局在台灣高雄鳳山區復建「陸軍軍官學校」延續至今。
校徽:
1924年制定的《陸軍軍官學校歌》:
莘莘學子,親愛精誠,三民主義,是我革命先聲。
革命英雄,國民先鋒,再接再厲,繼續先烈成功。
同學同道,樂遵教導,始終生死,毋忘今日該校。
以血灑花,以校作家,卧薪嘗膽,努力建設中華。
怒潮澎湃,黨旗飛舞,這是革命的黃埔。
主義須貫徹,紀律莫放鬆,預備作奮斗的先鋒。
打條血路,引導被壓迫民眾,攜著手,向前行。
路不遠,莫要驚,親愛精誠,繼續永守。
發揚吾校精神,發揚吾校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