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郵票的歷史與發展

郵票的歷史與發展

發布時間:2021-02-15 07:14:20

1. 郵票歷史

郵票的祖先——黑便士
郵票家族的祖先是誰,在哪年什麼樣背景下而誕生的。這個詞題,現在有一 些剛剛踏入集郵大門的集郵者,他們還沒有了解清楚這個問題。早在郵票出世以 前,人們就有信件往來。到了十九世紀中期、工業、商業、交通運輸業的發展, 使得人們的書信往來日益頻繁。那時候還沒有郵票,郵寄信件的費用是由收信件 的人來付,寄信人反而不用花錢。說起郵票的誕生,曾經有過這樣一個故事廣泛 地流傳著:一百多年前,英國一個小姑娘收到一封來信,她接到信後只往信封上 看一眼,就交給郵遞員氫信退回去。她說:「我沒有錢收信。」郵遞員和她爭執 起來。這時有個叫羅蘭。希爾的英國貴族散步走了過來,看到這種情況,問明爭 執原因,他掏出錢為小姑娘交了郵費。小姑娘很感激他,並向他說了實話。
她說,這是她遠方親人的來信,因為家裡很窮,拿不出錢來交郵費。她們事 先約好,如果他的身體健康,就在信封上畫上一個圓圈,她收信時看到信封上的 圓圈:就知道她身體安好,可以不必付錢取信了。這位英國貴族明白了小姑娘拒 絕收信的理由,覺察到郵政管理上有漏洞,認為郵政制度需要改革。 1837 年, 羅蘭。希爾印了一本小冊子,書名叫《郵政改革——其重要性與可行性》。書中 提出了改變收費辦法,降低郵費、統一郵費等系列改革建設。他建議印製統一的 郵票,由寄信人付錢購買貼在信封上寄出,收信人不必再支付郵費。
他的建議得到廣大群眾和工商界的支持,一些頑固守舊的人卻加以阻繞。
但是,改革是不可阻擋的,兩年後英國政府終於採納了他的建議,開始進行 郵政改革。羅蘭。希爾為設計郵票圖案忙碌著。他舉辦郵票設計公開競賽,參加 競選的郵票國案很多,最後選用了維多利亞女王的側面像,兩邊有簡單的圖案作 裝飾。
這種郵票於1840年5 月6 日正式發行,在這一年中,重印了十一次,印了6800 萬枚。這種郵票是黑色的。按照羅蘭。希爾的建議,不管一封信寄往多遠的地方, 郵費一律定為一便士(便士是英國貨幣的名稱),所以這樣郵票就有了「黑便士」 的別稱。「黑便士」票幅很小,沒有齒孔,使用時要用剪刀一枚一枚地前開, 稍不注意就把郵票剪壞了。後來英國一些小商店為了賺錢,就買進整張郵票剪開, 然後再一枚一枚地出售。可見,最初的郵票是不完善的。但是,羅蘭。希爾這個 卓有成效的改革,導致了郵政事業的巨大轉度,它簡化了郵件收費的繁瑣的手續, 加快郵件傳遞速度。從「黑便士」出現到今天,人類用郵票已有一百五十多來的 歷史了。在這一百多年中,各國發行了數10萬種郵票,「黑便士」——郵票的祖 先,它一到世,為人類的文化生活開辟了新的領域,集郵活動很快地出了。人們 忘記不了羅蘭。
希爾的功勛,為了紀念他,許多國家都發行了紀念他的郵票。
TOP
郵票名稱的來歷
最早,郵票一詞是從英文POSTAGE.STAMP.直譯來的,意思就是「郵資憑證「.1840年,英國最早發行的郵票印有女王的肖像繼而各國仿效,紛紛發行圖大多是君王將頭像的郵票,流傳到我國後便叫「人頭「.1879年上海<<申報>>上就曾刊登一則廣告:收買信封老人頭:部局書信館人頭每百個價二角;海關人頭 每百個價二角;東洋人頭每百個價三角..... 六年後,<申報>上刊出又一則告:「收買信面舊人頭」 1878年,,清光緒四年發行中國第一套以「雲龍」為主圖 的郵票,接著發行小龍.蟠龍郵票.我國早期的郵票上多帶有「龍「的圖案,民間俗 稱為「龍頭「.直至民國期間,人們還這樣習慣地稱呼 1880年,上海清心書 館編 印的<<>花圖新報>曾刊登一篇<各國信館之印圖>的文章,稱郵票為「郵鈔」 這一時期,在郵局往來的正式公文中,常稱郵票為「圖記紙」清國家郵政 公布的郵政章程中規定「郵政局製造信票.以便粘信面「.稱郵票為「信票」,表示該票是寄信專用的,因上面有圖案,又稱為「信資圖記」 在我國台灣省 ,郵票曾被稱為「士擔紙「,即英文STAMP的音譯.1888年,台灣設立文報總局 ,在其頒布的<台灣郵政票章程>中,首次出現「郵票「二字.總局印發了兩聯單 式的台灣郵票,用以在傳遞公文中分清職責和傳遞時間,官用的稱「郵票」,民 用的稱「商票",但這里所說的郵票與現在的意義不同. 在我國郵政史上,正式使用「郵票"一詞從1899年開始的,這時郵政匯總已開辦,郵政業務擴大了 ,「信票"上的「信字已不能包括全部郵政業務".1912年,我國發行的「光復紀念"郵票上,第一次印上了「郵票"字樣.
TOP
中國第一枚郵票的故事
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煙台和牛庄(營口)等五處設立郵政機構,附屬於海關內,上海海關造冊處當年即印製以龍為圖案的一套3 枚郵票發行,郵票圖案正中繪一條五爪金龍,襯以雲彩水浪,郵票的顏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銀兩計算:一分銀(綠色,寄印刷品郵資)、三分銀(紅色。寄普通信函郵資)。五分銀(桔黃色,寄掛號郵資)。這是我國首次發行的郵票,集郵界習慣稱為「海關大龍」,簡稱「大龍郵票」。
清代郵票多用「龍」做圖案,這是因為「龍」體現至高無上的權威,是最高統治者的象徵,最近,據大龍郵票專家考證,認為大龍郵票圖案設計者是個中國人,而不是先前推測的外國人,但設計者姓名及發行的准確時間很難查明,成為中國早期郵票發行史研究中的一個「懸案」。
「大龍」郵票為銅質版模,雕刻家用手工逐枚刻制,由於進口紙張不同的緣故,分三次刷發行。第一次1878年發行,因用硬性半透明薄紙,稱為「薄紙大龍」 第二次於1882年發行因排版時每枚郵票之間的距距離稍大,票幅比第一次的縱橫各寬出2 毫米,稱為「闊邊大龍」,其中5 分銀未使用過的新票極少見,25枚的全張新票存世僅一張,是中國早期郵票最著名的孤品;第三次於1883年發行。紙質比前兩次都厚一些,通稱「厚紙大龍」因打孔機的緣故,打出來的齒孔有光齒和毛齒兩種,光齒的又稱「厚紙光齒大龍」郵票齒孔周邊帶有纖維毛的稱「厚紙毛齒大龍」郵票。大龍郵票後由於銅模損壞,沒有再印大龍郵票是中國發行的第一套郵票,在郵票發行史上具有重要位置,因而比較珍貴,在紀念大龍郵票發行 110 周年時,郵電部於1988年7 月20日發行小型張一枚,以全套3 枚大龍郵票為主圖,採用票中票的形式設計,首次用7 色機印製成功,這在郵票印製史上罕見的,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在北京香山舉辦「大龍郵票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郵票博物館舉辦大龍郵票專題郵展,中國集郵出版社出版< 大龍郵票紀念專集> ,還攝制了< 中國郵票電視系列片(一)——大龍郵票> 電視專題片
TOP
世界各國最早發行的郵票
郵票的發明,大大簡化了繁瑣的郵政費手續,加快了信件傳遞速度,使郵政收入逐年增加。於是各國紛紛效仿。
法國10世紀末成為世界上主要的殖民中家之一,自1849年開始發行郵票,主圖大部分是選用希臘神話或羅馬神話中的神像,都是著名的雕塑或繪畫作品。法國郵票的設計水平和印刷質量一向居於世界前列。比利時王國1849年發行第一批普通郵票,票面末印國號,只印法文郵政標記,主圖是國王利奧波德一世像,國王胸前佩戴一枚大獎章,通稱「大獎章郵票」,是比利時王國早期郵票中的珍品。西班牙歷史悠久,1850年開始發行郵票,票面主圖是女王伊薩貝娜二世像及西班牙微志等。奧地利和瑞士同年發行郵票。奧地利郵票主圖是皇冠和雙頭鷹微志,票面印有奧。匈兩國名稱,郵票適用於奧,匈兩國。1851年丹麥發行郵票。荷蘭王國最早於1852年發行郵票,票面末印國名,只印「郵政」字樣,主圖是國王威廉三世像。盧森堡是年也發行郵票時,就印有「瑞典」國名,早期的郵票主圖多為微志。雄獅紋章。數目字。三頂王冠和國王奧斯卡二世像。挪威於同年也發行郵票,翌年,芬蘭發行郵票。1860年波蘭。馬爾他發和郵票。19世紀中葉,義大利這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同861 年撒丁王國改稱義大利王國後統一發行郵票 . 希臘是歐洲的文明古國,於1861年發行了第一套郵票,標記印「希臘郵票」主圖是希臘神話中的信使之神赫爾梅斯側面像。匈牙利,聖馬利諾1871年,冰島於1873 年保加利亞於1879年,摩納哥於1885年相繼發行郵票。素有「郵票王國」之稱的列支敦斯登1912年發行郵票。巴爾干半島之國阿爾巴尼亞1913年始發行郵票。捷克斯洛伐克1918年發行郵票發來,以其票幅較大,印製精美為世人稱道。前蘇聯郵票設計水平和印刷質量
在世界各國郵票中均屬上乘。1923年最早發行的普票10枚,主圖是工人像4 枚,農民和士兵像各3 枚,票面印「CCCP」標記。
比起歐洲來,亞洲國家發行郵票較晚。阿富汗於1871年開始發行郵票,當時國名是「喀布爾王國」。同年日本以行「切手」(即郵票)。中國於1878年正式發行「大龍」郵票,朝鮮於1884年建立近代郵政並發行朝鮮第一套郵票,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境內的6 個協約邦於1884 年使用加蓋郵票印度共和國郵票則於1950年發行。尼泊爾於1881年開始發行本國郵票,泰國(原稱暹羅)於1883 年開始發行郵票,票面標記為暹羅文,末印國號,只印郵政或郵票字樣,主圖是拉瑪五世國王像。土耳其的郵票可追溯到奧斯曼帝國於1886年發行的郵票。伊朗史稱波斯,波斯帝國於1870年開始發行郵票票面無國號,只印面值和獅子微志, 1864年發行的「荷屬印度」郵票是印尼最早的郵票菲律賓1889年印製郵票,票面圖案即現在菲律賓國旗上的微志,馬來西亞1990年首行統一郵票香港郵局自1862 年起發行7 分一96分面值不等的郵票,一套7 枚,澳門1884年宣布設立澳門郵政司,同年正式發行郵票,到20世紀中期,亞洲許多國家掙脫殖民枷鎖,紛紛宣布獨立,開始發行本國郵票。
非洲大陸備受殖民統治者的奴役,在古奧斯曼帝國和英,法,葡萄牙,德意志,西班牙等殖民者的統治下,非洲各國都曾使用或發行殖民國郵票,近代紛宣布獨立,開始發行本國郵票。
巴西是南美洲面積最在,人口最多,也是世界上第二個(1843年)發行郵票的國家,美國於1847年統一發行郵票之前,1845一1846年曾經有10個州的12年城市以行郵票或使用過郵資已付戳記。英屬蓋亞那於1850年,加拿大,特立尼達於 1851年巴貝多於1852年,智利於1853年,古巴於1855年,阿根廷與墨西哥於1856 年,秘魯共和國於1857年哥倫比亞,巴哈馬於1859年開始發行郵票,牙買加,聖露西亞於1860年開始發行郵票,同年開曼群島使用牙買加郵票。
1861年英國殖民者開始在格瑞那達島國發行郵票。安提瓜與尼加拉瓜於1862 年,玻利維亞和哥斯大黎加共和國於1863年開始發行郵票,厄瓜多,宏都拉斯於1865年,薩爾瓦多於1867年,巴拉圭共和國於1870年瓜地馬拉於1871年,多米尼加於1874年,蒙特塞拉特於1876年巴拿馬。馬爾維納斯於1878年開始發行郵票, 1880年多巴哥開始發行郵票。多山之國海地自1881年起發行郵票,法屬圭亞和馬提尼夏天古島於1886年開始發行郵票,美洲各國早斯郵票圖案多為微志,國王像及郵政標記類的文字。
大洋洲的紐西蘭自1855年起發行郵票,票面印有「紐西蘭」標記,主圖是維多利亞女王青年時正面像,湯加是南太平洋一個歷史悠久王國,於1886年開始發行郵票,主圖是王朝第一位國王側面像,澳大利亞於1913年統一發行郵票,第一套郵票主圖是澳洲地圖和一頭袋鼠。許多島國被殖民者佔領後,使用佔領國郵票,直獨立後才發行自已國家的郵票。
南極洲由於地理。氣候條件惡劣,無人居住,從18世紀末,英國開始南極探險以來,一些國家相繼對南極洲進行科學考察。為供南極考察站使用,曾加蓋和發行了「英屬南極領地」郵票。「澳屬南極領地」郵票。法屬南方及南極領地郵票和紐西蘭站用「羅斯屬地郵票等。」1959年< 南極條約> 規定1961一1991年凍結一切領土主權和領土要求1983年以馬來西亞為首的一些國家在聯合國提出並通過「南極這人類共同財富」的提案。

瑞典的黃色3基林錯色票,成交價100餘萬美刀。大概是10多年前的成交價了。買家是保密的,誰也不知道。

2. 郵票在中國的發展史。

集郵活動在中國的興起和發展 (19世紀後期至1949年)
中國的集郵活動,是從國外傳入的。1912年,由上海外僑發起成立「上海集郵會」。1922年,中國第一個華人集郵組織「神州郵票研究會」在上海成立。至1949年,中國已有近50個集郵團體,會員總數2萬人左右。中華郵票會、新光郵票研究會、甲戌郵票會等,是當時較有影響的集郵組織。在此歷史期間內,中國集郵活動的主要情況是:
1. 集郵者以洋行、銀行職員、工商業者等為主體。
他們在集郵愛國的驅使下,從外國集郵家手中購回大量的中國珍郵和名貴郵集。世界孤品 「紅印花加蓋小字當壹圓」四方連,就是中國集郵家周今覺先生以紋銀2500兩從始藏者費拉爾的郵集中購回的,而被譽為「中國郵王」。
2. 收集研究對象以中國大清大龍郵票. 紅印花加蓋和民國各種加蓋郵票及與之相關的封、片、戳等為主,同時兼而收集研究外國在華郵政郵票、商埠書信館郵票。
1933年, 集郵家姜治萬先生《中國首航封》郵集在比利時布魯賽爾首屆航空郵展中獲得銀獎,成為中國參加國際郵展並獲獎的第一人。
3. 出版了一批國內外集郵界較有影響的 集郵書刊。 《郵乘》(1926年獲紐約國際郵展特別銅牌獎)《郵典》、《新光郵票》、《甲戌郵刊》(1935年於《新光》同獲布魯賽爾萬國郵學刊物展覽會獎狀)、 《國粹郵刊》、以及《近代郵刊》,以及孫君毅編著的《郵學辭典》,馬任全編著的《國郵圖鑒》。這些集郵書刊基本上代表了當時的集郵水平和學術研究水平,現已成為主要的集郵歷史文獻。
4.1914年7月,福州集郵界在「福建展覽會」上展出了中外郵票,成為中國首次以集郵為目的的展出。
1918年4月,由集郵者在長州公園舉辦的「郵券展覽」,成為中國首次競賽性的集郵展覽。此後,各地集郵組織亦都舉辦過不同規模的集郵展覽。規模最大的一次,是1948年5月中華郵政總局與新光郵票研究會在上海合辦的「交通部郵政總局郵票展覽會」。
5.中國郵政機構為集郵者提供服務,設立郵票特銷課始於1934年。嗣後,上海、北平、南京、西安、重慶等15個城市郵政機構先後設立了集郵台或集郵組。
6. 中國最早的郵票商社出現在1909年,一是上海的李輝堂,一是福州的「世界郵票社」. 至1949年,中國的郵票商社已發展到400多家,多集中在上海、天津、北平、重慶、杭州、廣州、福州、哈爾濱等一些大城市。1936年1月,上海曾成立過「中國郵商公會」,因抗日戰爭爆發,於1937年解體。
1949年前,中國的集郵活動由於受社會和經濟不穩定的影響,加上集郵組織的經費自籌,其展既艱難,又緩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集郵活動蓬勃發展
新中國成立以來,群眾性的集郵活動逐步開展,基層集郵組織相繼建立。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鼓舞和政府的關懷和支持下,祖國集郵文化事業一直在健康地向前發展。

1982年,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成立。1983年,先後加入國際集郵聯合會(FIP)和亞洲集郵聯合會(FIAP),成為會員國。這是中國集郵文化活動進入蓬勃發展時期的重要標志。
1. 集郵組織遍布全國。
目前,在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都已成立集郵協會。地、市、縣級集郵協會達2,151個,廠礦企業機關學校等集郵協會達21,000個。另有5個全國性集郵組織(中國體育集郵協會、中國石油集郵協會等)。截至1993年,會員近200萬人。據不完全統計,集郵愛好者約為1500萬人。
2. 豐富多採的集郵活動。
集郵組織根據不同的集郵層次需要,分別組織不同規模、形式,定期或不定期的活動,諸如集郵日、集郵知識講座、集郵知識競賽、集郵先進事跡巡迴報告、觀摩郵集、集郵演講、集郵徵文、最佳郵票評選、集郵夏令營、短期培訓、參觀訪問、郵品交換等。一些城市已建有集郵活動中心,為集郵者提供各種服務。
3. 集郵展覽常年不斷,向規范化發展。
中國提倡展覽以中小型為主,各地集郵組織多結合當地各項中心活動,舉辦郵展。其形式有競賽展、觀摩展、專題展、紀念展、宣傳展、巡迴展等。從1983年到1993年,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已舉辦過6次全國性郵展。「93中華全國集郵展覽」為規模最大的一次,共展出郵集246部1049框,文獻類展品102部。同時,應邀展出了美國、德國、日本、新加坡、菲律賓和香港地區集郵家的郵集。展場首次設立郵商攤位51個,美國、義大利、澳大利亞、泰國和台灣地區10家郵商及這郵商參加了銷售活動。郵展期間,並舉辦了集郵報告會、新中國集郵研討會、郵展戰略研討會等活動。成為中國郵展史水平最高、展品最全、活動最多的一次全國郵展。
自1982年以來,中國積極選送郵集和集郵文獻,參加國際性(世界)郵展,有三部郵集獲得金獎, 10部獲得鍍金獎。
為加強中國郵展工作的領導與規劃,1991年成立全國郵展委員會,已頒布了《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集郵展覽總規則》、《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集郵郵展覽評審總規則》、和各類郵展評審專用規則。
中國現有國際郵展評審員3名,國家級評審員36名,省級評審員58名。
4. 有組織的開展集郵學術研究活動。
全國集郵聯、各省、區、市及較大的集郵組織均設有學術委員會或學術研究組,現有學術委員或研究組成員1000餘人,在中國已基本形成一個較龐大的集郵學術研究網路,根據中國集郵文化事業的發展需要和發展中的問題,不斷拓展研究范圍,統一確定研究課題,組織開展研究活動。研究內容涉及郵政史,郵票發行史,集郵史、集郵活動發展策略、集郵道德規范、集郵及郵票市場等等。依據研究對象及研究目的要求,研究方式多種多樣。研究成果,多採取學術討論會的形式進行交流。僅集郵文化理論研究,在1992年即發表過450餘篇研究文章。自1983年以來全國集郵聯已召開過14次學術討論會。集郵學術研究活動,推動了中國集郵文化的發展,為創建集郵文化學說奠定了基礎。在總結學說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正在組織編撰《中國集郵大辭典》、《中國集郵史》、《中國解放區集郵史》(已出版《蘇區卷》)、《集郵文化概論》等著作。
中國還先後舉辦過幾次國際集郵學說討論會,如紀念中國大龍郵票發行110周年和中國人民革命戰爭時期郵票發行60周年學術討論會,為國際郵票活動開創出一項新的活動內容。
為規范中國的集郵語言,全國集郵聯組建了集郵名詞審定委員會,正在開展工作。目前已公布三批共300餘條名詞。
5.集郵出版物空前繁榮。
中國正式出版的集郵報刊有34家,總發行量約為150萬份,其中《集郵》、《中國集郵》、《中國少年集郵》 雜志和《中國集郵報》發行量較大。
中國集郵圖書出版工作不斷填補空白,門類基本齊全,品種逐年增加。1982年至1993年,中國共出版集郵圖書達300多種。如《清代郵戳志》、《中國解放區郵票史.蘇區卷》、《大龍郵票紀念專集》、《大龍郵票與清代郵史》、《中國集郵年鑒》、《基礎集郵學教程》等。

6. 通過新聞媒體宣傳集郵。
各地集郵組織通過與新聞媒體努力合作,從中央到地方的報紙、電台、電視台都將集郵列入宣傳報道內容,除報道動態新聞外,還聯合舉辦集郵知識講座、競賽等。1993年中國郵展期間,在北京的新聞單位即播發有關報道60餘次。
7. 大陸與台、港、澳集郵界間的交往日益增多。

台灣、香港、澳門集郵界人士來大陸參觀訪問、參觀郵展、學術交流等活動,年年都有。粵港澳學術研討會已發展為粵閩瓊台港澳地區集郵界學術研討會形式。大陸、香港、台灣、澳門成功地共同舉辦了1994年香港集郵展覽。
8. 加強國際集郵文化交流。
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成為FIP、FIAP成員後,積極參加兩個國際組織的活動。我們還承辦了1988年和1992年FIAP執委會議;多次邀請國際著名集郵家來華講學;還同一些國家和地區舉辦過聯展、互展、訪問等雙邊活動。我們的國際交往在不斷擴大。

中國集郵發展史中的第一
1905年,最早的中文(官方)郵票目錄《光緒四年至三十年之郵票略解》在《郵政事務通報》內發表。

中國最早的郵票商社出現在1909年,一是上海的李輝堂,一是福州的"世界郵票社"。
1914年7月,福州集郵界在"福建展覽會"上展出了中外郵票,成為中國首次以集郵為目的的展出。
1918年4月,由集郵者在常州公園舉辦的"郵券展覽",成為中國首次競賽性的集郵展覽。此後,各地集郵組織亦都舉辦過不同規模的集郵展覽。規模最大的一次,是1948年5月中華郵政總局與新光郵票研究會在上海合辦的"交通部郵政總局郵票展覽會"。

1922年,第一個民間集郵組織神州郵票研究會在上海成立(後曾發行《會刊》)。

1926年,中國人的集郵文獻周今覺主編的《郵乘》首次在國際性郵展(美國)獲獎(特別銅獎)。

1933年,集郵家姜治萬先生《中國首航封》郵集在比利時布魯賽爾首屆航空郵展中獲得銀獎,成為中國參加國際郵展並獲獎的第一人。

1934年,中華郵政開始設立「郵票特銷課」。

1948年,中華郵政在南京首次舉行專門郵展。

1950年,中國的官方郵集首次出國(赴捷克)展覽。

1955年,中國集郵(總)公司在北京開業。《集郵》雜志創刊。

1957年,中國集郵家首次參加由國際集郵聯合會(FIP)支持的國際郵展(蘇聯),姜治方獲金獎。

1982年,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成立。

1983年,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的第一個專業委員會學術委員會成立。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參加國際集郵聯合會和亞洲集郵聯合會(FIAP)。首次舉行全國郵展(北京)。

1984年,中國集郵家首次參加FIP贊助的世界郵展(西班牙),陳湘濤、林崧獲大銀獎。

1985年,中國郵票博物館開館。

1987年,中國集郵家首次參加FIAP贊助的(第三屆)亞洲郵展(新加坡),常增書獲大鍍金獎。

1989年,允許個體工商戶經營郵票和集郵品。台灣省集郵家首次參加全國郵展(北京)。

1996年,第9屆亞洲郵展在北京舉行,中國集郵家沈曾華獲國家大獎。

1999年,中國`99世界郵展在北京舉行,沈曾華獲國家大獎

http://jx.xinjiyuan.net/linxiang/jyhd.htm

3. 郵票的歷史

中國第一枚郵票的故事
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煙台和牛庄(營口)等五處設立郵政機構,附屬於海關內,上海海關造冊處當年即印製以龍為圖案的一套3枚郵票發行,郵票圖案正中繪一條五爪金龍,襯以雲彩水浪,郵票的顏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銀兩計算:一分銀(綠色,寄印刷品郵資)、三分銀(紅色.寄普通信函郵資).五分銀(桔黃色,寄掛號郵資).這是我國首次發行的郵票,集郵界習慣稱為「海關大龍「,簡稱「大龍郵票「.清代郵票多用「龍「做圖案,這是因為「龍「體現至高無上的權威,是最高統治者的象,最近,據大龍郵票專家考證,認為大龍郵票圖案設計者是個中國人,而不是先前推測的外國人,但設計者姓名及發行的准確時間很難查明,成為中國早期郵票發行史研究中的一個「懸案「.「大龍「郵票為銅質版模,雕刻家用手工逐枚刻制,由於進口紙張不同的緣故,分三次刷發.第一次1878年發行,因用硬性半透明薄紙,稱為「薄紙大龍」第二次於1882年發行因排版時每枚郵票之間的距距離稍大,票幅比第一次的縱橫各寬出2毫米,稱為「闊邊大龍「,其中5分銀未使用過的新票極少見,25枚的全張新票存世僅一張,是中國早期郵票最著名的孤品;第三次於1883年發行.紙質比前兩次都厚一些,通稱「厚紙大龍「因打孔機的緣故,打出來的齒孔有光齒和毛齒兩種,光齒的又稱「厚紙光齒大龍「郵票。

4. 郵票的歷史發展

郵票的誕生,是由於郵資的徵收對象的改變:1.降低了郵費2.按重量計費3.先付郵費。通信因此走入尋常百姓家。郵票是發送者為郵政服務付費的一種形式.
郵票的雛形最早出現於17世紀中期。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把在巴黎地區開辦郵政的物權賜給維拉葉。維拉葉在巴黎設立了「小郵局」,還在街道設立了郵政信箱,每天收取、投遞信件。維拉葉採用一種名為郵資付訖證的標簽,出信給用戶。寄信人把郵資付訖證套在或貼在信封上,寫上寄信日期,把信件放入信箱。郵局收取信件以後便把郵資付訖證撕毀,然後把信件投送給收信人。這種郵資付訖證的標簽,可以說是郵票的前身。這種標簽隨用隨撕毀,沒有留傳下來。 在1836年來自盧布爾雅那的奧地利人勞倫斯·科師爾(Lovrenc Ko?ir)向奧地利政府提出建議,引入郵票簡化郵政服務。蘇格蘭書商詹姆斯·查門斯(James Chalmers)在1838年遞交了類似的建議。建議可能為羅蘭·希爾所採納,而後者在1835年受不列顛政府委託去對郵政進行改革。希爾因此成為郵票使用的倡導人。
在19世紀早期,郵資是按郵件送遞路程遠近和信件紙張數量分別逐件計算的,即「遞進郵資制」,費用由收件人支付。按照規定,郵程在15英里之內收費4便士;20英里內收費5便士;300英里內收13便士……除此之外,按照郵遞條件還會另加郵資。郵資非常昂貴。據記載,一封從倫敦到愛爾蘭的信件就要花費一個鐵路工人一個月工資的兩成。如此高昂的郵資不僅平民望而卻步,連國會議員也難以承受,為此國會竟決定議員可享有免費郵件。結果一些議員將這些免費郵件大肆贈送給親朋好友,免費郵件竟占郵件總數的75%,郵政部門因此虧空嚴重。而民間也想盡辦法逃避郵資,諸如請人代送或拒絕收件等方法層出不窮。 希爾於1837年2月22日出版了一本叫做為《郵政改革—其重要性與現實性》的書籍,主張取消郵件免費特權,在英國本土郵件重量在0.5盎司內一律只收1便士的改革方案,並且由寄件人預付郵資,還提出用一種印刷精美的郵政用品來預付郵資,引起廣泛回響。1839年7月22日,希爾的郵政改革主張終於在下議院通過。8月17日,該方案獲得了維多利亞女王的通過,決定自1840年1月10日正式實行。1840年3月,第一批郵票240個郵票模版製作完成,4月15日開機印刷,並於同年5月1日正式發行,並且在5月6日生效(但在5月2日已有人在使用了)。因為其面值1便士且用黑色油墨印刷,所以收藏家稱之為黑便士(One Penny Black)。這是世界上第一枚郵票。郵票圖幅為19mmX23mm,無銘記,無齒孔,有背膠,有小皇冠水印,這也是一種郵票。
最初的兩枚郵票設計也是多得羅蘭·希爾。為之他收到數千份設計,最後都為他棄之不用。郵票上的畫像來自於一枚他特別喜歡的1837年紀念幣。面值1便士的郵票是黑底的,2便士面值的則是藍底。亨利·科巴(Henry Corbald)為之製作雕版,而印刷工作則由珀金斯,培根·珀斯印刷廠(Perkins,Bacon Petch)承擔。而黑便士郵票也有其不足之處,郵票上的黑色郵戳不易看清,且容易洗掉,因此有人鑽空子(漏洞)將其反復使用。為此,之後的1便士郵票改用紅色印刷,1841年2月10日,紅便士宣告誕生。
在1840年郵票誕生以前,出現過有很多種郵件付費形式。巴黎郵局的佃戶讓—雅各·雷奧爾德·德·維利埃(Jean-Jacques Renouard de Villayer)在年發明了一種名為「付款票」(或應付票據,它的法語為:Billet de port payé),這是與郵票類似的紙樣收費條,價值「一蘇」。這種付款條背面並無粘性,需要用夾子或繩帶固定在信件上。目 前這種付款票已很難見到,而且流傳至現世的情況不詳。
在英國也有類似郵票前身製品。自1680年起倫敦芬尼郵局(London Penny Post)的商人威廉·杜克瓦(William Dockwra)和羅伯特·穆里發展出新的郵價統一系統,他們為發信者的郵件蓋上郵戳的做法非常受歡迎,致使當時約克公爵在郵政領域的壟斷地位岌岌可危。不過公爵向芬尼郵局施壓,迫使後者在兩年後放棄該項業務,而且被並入郵政總局。而芬尼郵局一些流傳下來的三角形郵票(英語:triangular postmarks)依然可在博物館見到。另外最少有四枚為私人所收藏。19世紀初一些城市出現了所謂的「城市信封」(Stadtkuverts),也可看作為貼在信封上印刷郵票的前身。1818年撒丁島出現一蓋有郵戳的信紙(Carta postale bollata),1821年前後由不列顛報紙發出的回復卡也已經有郵戳印記。世界上第一張印有郵票的明信片是在1838年從悉尼發出的郵簡(letter sheets)。三角形郵票,是一種很奇特的郵票。 隨著當代蓋郵戳機的應用與電子郵件的迅速普及,郵票的使用量在不斷減少。即便如此,郵票的每年世界使用量還是數以十億計的。
收藏者是郵票的一大主顧,為了迎合這些用戶,郵政當局發行了很多紀念郵票,例如正值世界盃之際發行的世界盃紀念郵票,還有一些仿古製品。一些小國家的郵票已經不再是為了郵政用途,而是向收藏者售賣,作為自身財政一大來源,如梵蒂岡,列支敦斯登,聖馬利諾,還有一些非常貧困的第三世界國家。 自2002年起,德國的用戶可以通過軟體STAMPIT在互聯網上下載列印郵票。自從郵政改革之後,郵政事業的壟斷開始瓦解,一些私營企業也可以出版自己的郵票。例如柏林的PIN AG2004年就東德喜劇系列的Abrafaxe發行了郵票。
2003年荷蘭和芬蘭郵政(後者顯示面向企業用戶)引入一些可以由用戶自己設計的郵票。他們可以將相片,圖片或者是Logo導入到模板中付印。奧地利在2003年也提供該服務,最低印數為200,但2005年後則降至100。而美國則只需20張即可。瑞士在9月6日發行了四張印有手機照片的郵票,所有瑞士公民都可提供這些手機照片。
奧地利在1988年引入了全息照片郵票。但該技術花費甚高,所以並未成為主流,這是為了特定場合而制。這種郵票現只有120張左右,而且自成了一種收集方向。

5. 世界郵票的發展史

世界上第一種郵票 1840年5月6日由英國發行。圖案為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側面像,面值一便士,郵票為黑色,通稱「黑便士」。
世界上最早的紀念郵票
1871年由秘魯發行,以紀念南美最早的鐵路(從利馬到列卡拉奧瑪)通車二十周年。也有人認為,1893年,美國經紀念航海家哥侖布發行的十六枚郵票,是世界上第一套紀念郵票。

世界上最早的航空郵票
1917年由義大利發行。它是在普通郵票上加印了三行文字。意思是:「航郵試驗,1917年5月,都靈一羅馬一都靈」。
世界最早的欠資郵票 1945年由前荷屬東鯿(即現在的印度尼西亞)發行。也有人認為1859年由法國最早發行。
世界上最早的包裹郵票 1879年由比利時發行。也有人認為是1884年由義大利發行的。
世界上最早的快遞郵票 1885年由美國發行。
世界上最早的慈善郵票
1897年由新南威爾士(現澳大利亞的一個州)發行,面值一便士和一點五便士,但以高出面值二十倍的價格出售,收入全部用於慈善事業。也有人說1905年日俄戰爭時,俄國為救濟陣亡戰士遺孤而發行的郵票是最早的慈善郵票。

世界上最早的公事郵票 1854年由西班牙發行。
世界上最早的新聞紙郵票 1851年由奧地利發行。票面上不標面值,只能根據顏色的不同加以區別。
世界上最早的軍事郵票 1898年由土耳發行。也有人認為是法國1901年發行的。
世界上最早的掛號郵票 1865年由哥倫比亞發行。也有人認為是1888年由巴拿馬發行的。
世界上最早的聖誕節郵票 1898年由加拿大發行。
世界上最早的保價郵票 1865年由哥倫比亞發行。
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品郵票 1879年由土耳其發行,它是在郵票上加蓋「印刷品」字樣,可同時作新聞紙郵票使用。
世界上最早的匯兌郵票 1884年由荷蘭發行。
世界上最早的氣壓傳輸郵件郵票 1918年由義大利發行。
世界上最早的海上郵政郵票
1850年由土耳其海軍部發行。它用於支付由海軍艦只運送郵件的郵資,不標面值,只有「郵資已付」字樣,金額必須在郵票上填寫。
世界上最早的電信郵票 1864年由普魯士發行。
世界上最早的親啟郵票 1937年由捷克斯洛伐克發行(兩種),把它貼在郵件上,要求收信人親收。
世界上最早的盲文郵票 1979年由巴西發行。票面上有兩種盲文,它是作為慈善郵票發行的。
世界上最早的星期天郵票 1925年由保加利亞發行,專用於星期天投寄的信件上。其收入作為郵政職工療養院的維修費。
世界上最早發行的無面值郵票 1901年至1903年由哥倫比亞的巴巴科斯發行。其面值是在出售時用鋼筆填上去的。
世界上最早的附言郵票十九世紀末之二十世紀初由比利時發行。該票下端附有一副票,上面印有「星期天不要投遞」的字樣。
世界上最早的無文字郵票 1874年由奧地利發行。票上只有一個「傳信神」頭像。該票專為寄遞報紙時用。
世界上最早的三角形郵票 1853年9月2日由南非好望角發行。圖案為一位女神,象徵好望角。
世界上最早的圓形郵票 1852年由印度發行。
世界上最早的橢圓形郵票 1886年由墨西哥發行。
世界上最早的異形郵票 1963年至1964年由湯加和獅子山先後發行了香蕉形、地圖形等異型郵票。
世界上最早的盤卷郵票 1908年由美國發行。它將上千枚郵票印在長紙帶上,然後做成盤卷式,放在自動售票機里一枚枚出售。
世界上最早的小本票 1895年由盧森堡發行。1904年它被介紹到英國,此後為各國所效仿。
世界上最早的金屬郵票 1955年由匈牙利為紀念本國制鋁工業創建二十五周年而發行了鋁箔航空郵票。圖案為飛機掠過冶金工業區。

世界上最早的絲綢郵票 1958年由波蘭為紀念本國郵政四百周年而發行。圖案為古代郵車。
世界上最早的立體塑料郵票 1969年由不丹為紀念美國阿波羅登月而發行,共七枚。畫面為火箭登月活動。
世界上最早的唱片郵票
1973年由不丹發行。它用塑料製成,郵票外形象袖珍的密紋唱片,國名和面值在中心園附近,外圈錄有不丹國歌和民歌。
世界上最早的磷光郵票 1957年由英國發行,經信函自動分撿機內的紫外燈照射,郵票表面能顯示出鮮艷奪目的磷光。
世界上最早的香味郵票本世紀五十年代由古巴發行。它是用桔子、大茴香籽、檸檬等香料調在膠水內做成的。
世界上最早的樹葉郵票 1982年由加彭共和國在二十二周年國慶之際發行。它是用特殊工藝將圖案印刷在奧庫梅樹葉上的。
世界上最早的電子郵票 1981年1月2日由聯邦德國發行。
世界上票幅最大的郵票
1979年10月30日由馬紹爾發行。它長一百六十毫米。寬一百一十毫米。比普通的信封還大,面值七十五美分。圖案為島嶼鳥瞰圖。郵票上方印有一行字:「讓和平來到地球上」。

世界上票幅最小的郵票 1856年由德國北部的梅克倫堡.施普倫貝梅發行。規格時9×9毫米。由於它不實用,很快就被廢除了。
世界上最長的郵票 1913年由中國發行。尺寸為247.81×69.89毫米。
世界上面值最高的郵票 1946年7月13日匈牙利由於經濟崩潰而發行,面值為五十萬個十億朋戈。
世界上面值最小的郵票 1946年由匈牙利發行,面值摺合美金僅有一千兆分之十六美分。
世界上最貴的郵票
1856年由英屬蓋亞那發行,面值一分。由於它是傳世孤品。1980年它在美國被拍賣時,售價八十五萬美元,加上稅款,買主實際上付出了近百萬美元。

世界上發行量最多的紀念郵票
1932年美國發行的華盛頓誕辰兩百周年紀念票中的面值二分票,共發行了四十二億二千二百一十九萬八千三百枚。
世界上最早的大學郵票 1871年至1886年由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發行。它供校際之間傳遞書信用,後因郵局干涉而停止發行。
世界上最早的自動粘貼郵票 1964年由獅子山發行,這種郵票的背膠不用弄濕,用時,只要把上面那張保護紙揭下來即可。
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郵集它是法國莫里斯.伯勒的郵集,拍賣時賣了三百二十五萬美元。
世界上最大的國家郵票它是大英博物館的郵集。這部皇家郵集中有四百卷,價值超過二百五十萬美元。
世界上文種最多的郵票它是聯合國郵票。郵票上通常用中、英、法、西、俄五種文字標示。
世界上最早的「票中票」
1940年由墨西哥發行。圖案是世界第一枚郵票「黑便士」。也有人認為是1935年葡萄牙發行的一枚郵票。
世界上「殘票」最多的國家它是阿富汗。在1870年至1892年間,阿富汗的郵局並不使用郵戳銷票,而是用手把新郵票撕開一個口子或撕掉一部分,這些「殘票」如今已十分珍貴。

世界上最早的金屬復製品郵展國際郵政局長協會從1980年1月起,發行一套《世界各國最早的郵票》銀質復製品,共七十三種(其中包括我國「大龍」一分銀票),按原樣復制,並鍍以開金。郵票背後由該協會印章,同時附有介紹郵票的說明書。

世界上最早的郵戳
1661年,英國郵局最先開始使用郵戳,是由當時郵務部長亨利.比紹普設計的。這種小園戳上格寫日,下格寫月。後來集郵界將這種郵戳稱為「比紹爾郵戳」。1840英國發行郵票後,用以蓋銷郵票的馬其他騎士勛章式的郵戳。日戳蓋在信封的空白處。

世界上最早的小全張 1937年舉行巴黎國際郵展,發行小型張以紀念。
世界上最早的音樂家郵票 1919年由波蘭發行。圖案是帕德列夫斯基像。他是波蘭總理,亦是位鋼琴家兼作曲家。
世界上最早的偵探家郵票 1979年由聖馬利諾發行。全套共五枚,圖案分別是五部小說中著名的偵探頭像。第一枚師福爾摩斯。
世界上最早的奧運會郵票 1896年希臘為第一屆奧運會而發行。全套十二枚,票上有十二種與古代奧運會有關的圖案。
世界上最早的地圖郵票
1887年由巴拿馬發行。圖案是巴拿馬地疆域,但郵票上印的國名是哥倫比亞,因為當時巴拿馬是大哥倫比亞聯邦的一個省。
世界上最早的南極郵票 1933年美國為紀念海軍少將伯德第二次極點空測而發行。
世界上最早的動物郵票 1851年由加拿大發行。郵票上印了一隻海狸。
世界上最早的船郵票 1847年由南美的特立尼達發行。它以「麥里奧德夫人號」汽船為圖案。
世界上最早的國旗郵票 1895年由高麗(朝鮮)發行。
世界上最早的紅十字郵票 1928年瑞士為迪南誕辰一百周年而發行。

6. 中國郵票的起源和歷史

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煙台和牛庄(營口)等五處設立郵政機構,附屬於海關內,上海海關造冊處當年即印製以龍為圖案的一套3枚郵票發行,郵票圖案正中繪一條五爪金龍,襯以雲彩水浪,郵票的顏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銀兩計算:一分銀(綠色,寄印刷品郵資)、三分銀(紅色.寄普通信函郵資)、五分銀(桔黃色,寄掛號郵資).這是我國首次發行的郵票,集郵界習慣稱為「海關大龍「,簡稱「大龍郵票。
清代郵票多用「龍「做圖案,這是因為「龍「體現至高無上的權威,是最高統治者的象徵,最近,據大龍郵票專家考證,認為大龍郵票圖案設計者是個中國人,而不是先前推測的外國人,但設計者姓名及發行的准確時間很難查明,成為中國早期郵票發行史研究中的一個「懸案」。
大龍郵票是中國發行的第一套郵票,在郵票發行史上具有重要位置,因而比較珍貴。在紀念大龍郵票發行110周年時,郵電部於1988年7月20日發行小型張一枚,以全套3枚大龍郵票為主圖,採用票中票的形式設計。首次用7色機印製成功,這在郵票印製史上是罕見的。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在北京香山舉辦「大龍郵票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郵票博物館舉辦大龍郵票專題郵展,中國集郵出版社出版《大龍郵票紀念專集》,還攝制了《中國郵票電視系列片(一)——大龍郵票》電視專題片。
「大龍「郵票為銅質版模,雕刻家用手工逐枚刻制,由於進口紙張不同的緣故,分三次刷發行.第一次1878年發行,因用硬性半透明薄紙,稱為「薄紙大龍「第二次於1882年發行因排版時每枚郵票之間的距距離稍大,票幅比第一次的縱橫各寬出2毫米,稱為「闊邊大龍「,其中5分銀未使用過的新票極少見,25枚的全張新票存世僅一張,是中國早期郵票最著名的孤品;第三次於1883年發行.紙質比前兩次都厚一些,通稱「厚紙大龍「因打孔機的緣故,打出來的齒孔有光齒和毛齒兩種,光齒的又稱「厚紙光齒大龍「郵票齒孔周邊帶有纖維毛的稱「厚紙毛齒大龍「郵票。大龍郵票後由於銅模損壞而停止發行。

7. 郵票的發展史

在1840年郵票誕生以前,出現過有很多種郵件付費形式。巴黎郵局的佃戶讓—雅各·雷奧爾德·德·維利埃(Jean-Jacques Renouard de Villayer)在年發明了一種名為「付款票」(或應付票據,法語:Billet de port payé),這是與郵票類似的紙樣收費條,價值「一蘇」。這種付款條被面並無粘性,需要用夾子或繩帶固定在信件上。目前這種付款票已很難見到,而且流傳至現世的情況不詳。
在英國也有類似郵票前身製品。自1680年起倫敦芬尼郵局(London Penny Post)的商人威廉·杜克瓦(William Dockwra)和羅伯特·穆里發展出新的郵價統一系統,他們為發信者的郵件蓋上郵戳的做法非常受歡迎,致使當時約克公爵在郵政領域的壟斷地位岌岌可危。不過公爵向芬尼郵局施壓,迫使後者在兩年後放棄該項業務,而且被並入郵政總局。而芬尼郵局一些流傳下來的三角形郵票(英語:triangular postmarks)現在依然可在博物館見到。另外最少有四枚為私人所收藏。
19世紀初一些城市出現了所謂的「城市信封」(Stadtkuverts),也可看作為貼在信封上印刷郵票的前身。1818年撒丁島出現一蓋有郵戳的信紙(Carta postale bollata),1821年前後由不列顛報紙發出的回復卡也已經有郵戳印記。世界上第一張印有郵票的明信片是在1838年從悉尼發出的郵簡(letter sheets)。

8. 誰知道郵票的歷史

郵票是國家(地區)郵政主管部門發行的預付郵資憑證。

郵票的雛形最早出現於17世紀中葉。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把在巴黎地區開辦郵政的物權賜給維拉葉。維拉葉在巴黎設立了「小郵局」,還在街道設立了郵政信箱,每天收取、投遞信件。維拉葉採用一種名為郵資付訖證的標簽,出信給用戶。寄信人把郵資付訖證套在或貼在信封上,寫目寄信日期,把信件放入信箱。郵局收取信件以後便把郵資付訖證撕毀,然後把信件投送給收信人。這種郵
資付訖證的標簽,可說是郵票的前身。這種標簽隨用隨撕毀,沒有留傳下來。

1814年,義大利撒丁尼亞王國郵政仿效維拉葉的郵資付訖證的標簽,發行了郵戳紙,作為預付郵資的憑證,在各地郵局出售。寄信人將郵戳紙貼在信上,即可將信寄出。郵資是根據郵遞路程計算的。郵戳紙的面值分為15分、25分、50分其郵戳形狀不同:15分為
圓形、25分和50分為八角形。圖案均為吹著號角的騎馬信差賓士送
信的情景。郵戳紙用光滑的白紙印製,面值和圖案均為藍色。紙內有水印。郵戳紙發行量顥大,由於使用時間很短,留傳下來的很少。

英國發行世界上第一種郵票後,各國郵政紛紛仿效。20世紀90年代初,發行郵票的國家和地區已達230多個。

郵票的使用給郵政服務帶來了極大方便,促進了郵政事業的發展。郵票的基本功能是郵資憑證,同時,又派生出其他一些功能;畫面具有廣泛的宣傳和傳播知識的作用;圖案瑰麗,印製精美,具有藝術欣賞和收藏價值;郵票被投放集郵市場後,便成為一種特殊商品;在某種情況下,它又是歷史文物或歷史研究資料。

郵票誕生以來,隨著郵政業務的發展和集郵活動的開展,郵票發行事業越來越受到各國郵政主管部門的重視。各國郵政一方面注重郵
票題目的選擇,想方設法提高郵票圖案的設計水平;另一方面,又盡量採用先進的原材料和印刷工藝,使郵票印刷質量不斷提高。

閱讀全文

與郵票的歷史與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