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投資歷史發展

投資歷史發展

發布時間:2021-02-15 07:09:15

『壹』 投資控股公司的歷史發展

跨國公司(主要是世界 500 強企業)在中國市場經過了三個階段:出口產品、技術許可
和創建合資企業。在前兩個階段,跨國公司在中國的R&D 投資幾乎沒有,這方面的投資開始
於合資企業的建立。中外合資企業的建立開始於改革開放初期,在 80 年代並沒有顯著的增
長,1992 年鄧小平南巡講話打消了跨國公司的顧慮,此後跨國公司開始在中國大規模興辦合
資或獨資企業,努力實現生產和銷售的當地化。此時,一些合資企業內部開始設立技術開發
部門,主要進行產品本地化工作,消化母公司的相關技術。
隨著跨國公司在華企業的增加,在華業務迅速膨脹,跨國公司紛紛要求成立投資性控股
公司,以便對在華企業和業務進行統一管理,中國政府及時滿足了這一要求。1994 年 5 月,
日本歐姆龍(中國)有限公司成立,成為第一家獲批准設立的投資性控股公司。其後,世界
知名跨國公司紛紛在華設立投資性控股公司:
1994 年 10 月,日立(中國)有限公司在京成立;
1994 年 10 月,松下(中國)有限公司在京成立;
1994 年 10 月 21 日,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在京成立;1995 年,富士通(中國)有
限公司在京成立;1995 年,摩托羅拉(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在京成立;1995 年,IBM(中國)
有限公司在京成立;
1996 年 10 月,朗訊(中國)有限公司在京成立;……
這些控股公司通過將其在華企業的股份轉讓給控股公司,把分散的單個企業統一為一個
集團,實現資金、人員、技術等生產要素在更大范圍內的流動和優化配置,達到投資管理本
地化的目的。因此有人說,跨國公司在中國從此有了「頭腦」。

『貳』 基金的發展歷程

從基金發展的歷史來看,開放式基金大體經過了四個發展階段:
●產生階段。自1868年第一家公眾投資基金外國和殖民地信託(the Foreign and Colonial Government Trust)在英國成立到1924年美國波士頓成立世界上第一隻公司型開放式基金--馬薩諸塞投資信託基金為止
●初級發展階段。從1924年至1940年美國《投資公司法》的頒布;
●穩步成長階段。1940年到20世紀80年代;
●迅速發展階段。20世紀80年代至今,全球基金得到迅速的發展。
中國基金發展史
中國基金業真正起步於20世紀的90年代,在一系列宏觀經濟政策紛紛出台的前提下,中國基金業千呼萬喚,終於走到了前台。
1991年8月,珠海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發起成立珠信基金,規模達6930萬元人民幣,這是我國設立最早的國內基金。同年10月,武漢證券投資基金和南山風險投資基金分別經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市分行和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政府批准設立,規模分別達1000萬人民幣和8000萬人民幣。但投資基金這一概念從觀念和實踐引入我國則應追溯帶1987年,當年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首開中國基金投資業務之先河,與國外一些機構合作推出了面向海外投資人的國家基金,它標志著中國投資基金業務開始出現。1989拈月,第一隻中國概念基金即香港新鴻信託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推出的新鴻基中華基金成立,之後,一批海外基金紛紛設立,極大地推動了中國投資基金業的起步和發展。
2.迅猛發展階段
1992年,中國投資基金業的發展異常迅猛,當年有各級人行批準的37家投資基金出台,規模共計22億美元。同年6月,我國第一家公司型封閉式投資基金--淄博鄉鎮企業投資基金由中國人民銀行批准成立。同年10月8日,國內首家被正式批准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深圳投資基金管理公司成立。到1993年,各地大大小小的基金約有70家左右,面值達40億元人民幣。已經設立的基金紛紛進入二級市場開始流通。這一時期是我國基金發展的初期階段。1993年6月,9家中方金融機構及美國波士頓太平洋技術投資基金在上海建立上海太平洋技術投資基金,這是第一個在我國境內設立的中外合資的中國基金,規模為2000萬美元。10月建業、金龍和寶鼎三家面向教育界的基金批准設立。1993年8月,淄博基金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公開上市,以此為標志,我國基金進入了公開上市交易的階段。90年代初期,我國投資基金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資金規模上,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從政策的出台到中外合資基金的出現,再到基金的上市交易,我國的投資基金走了一段迅速發展的道路,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3.調整與規范階段
由於我國的基金從一開始就發展勢頭迅猛,其設立和運作的隨意性較強,存在發展與管理脫節的狀況,調整與規范我國基金業成為金融管理部門的當務之急。
1993年5月19日,人民銀行總行發出緊急通知,要求省級分行立即制止不規范發行投資基金和信託受益債券的做法。通知下達後,各級人民銀行認真執行,未再批設任何基金,把經歷放在已經設立的基金的規范化和已批基金的發行工作上。 同時,基金交易市場也取得了長足的進展:1994年3月7日,沈陽證券交易中心和上交所聯網試運行;3月14日,南方證交中心同時和滬、深證交所聯網。1996年11月29日,建業、金龍和寶鼎基金在上交所上市。全國各地一些證交中心和深滬證交所的聯網使一些原來局限在當地的基金通過深滬證券交易所網路進入全國性市場。不難看出,全國性的交易市場開始形成,伴隨其市場表現為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所認識和熟悉,開拓了中國投資基金業的發展道路。
在新基金出現以前,全國各地共設立基金75隻,基金類憑證47個總募集規模73億。在兩個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25個,占兩交易所上市品種的3%。基金市值達100億元。25家基金中規模逾2億元的7隻,1-2億的7隻,1億以下的11隻此外,還有38個基金在全國各地證交中心掛牌,其中天津9個,南方10個,武漢12個,大連7個。
1994年7月底,證監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就推出股市新政策,提出發展我國的共同投資基金,培育機構投資人,試辦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逐步吸引國外基金投資國內A股市場,基金業基金與海外證券基金業聯絡、商洽,設計和申報了一批中外合資基金的方案。截止到1996年,我國申請待批的各類基金已經達數百家,但由於法律的滯後,基金發展基本上處於停止的狀態。
1998年3月23,開元、金泰兩只證券投資基金公開發行上市,這使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程。1998年我國共成立了第一批5隻封閉式基金:基金開元、基金金泰、基金興華、基金安信和基金裕陽。
4.穩步發展階段
到2001,我國已由基金管理公司14家,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34隻。2001年9月,經管理層批准,由華安基金管理公司成立了我國第一支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華安創新,我國基金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2002年,開放式基金在我國出現了超常規式的發展,規模迅速擴大,截至2002年底,開放式基金已猛增到17隻。2003年10月28日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證券投資基金法》的頒布與實施,是中國基金業和資本市場發展歷史上的又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標志著我國基金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

『叄』 中國投資協會的發展歷史

中國投資協會成立於1995年11月14日。根據國家民政部整頓社團組織的有關文件精神,經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黨組研究決定,將1980年成立的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建設研究會和1995年成立的中國投資協會合並重組,成立新的中國投資協會,並於2001年2月17日召開全體會員大會,正式成立新的中國投資協會。會議通過了《中國投資協會章程》;選舉國家計委原副主任、顧問陳光健為會長,國家開發投資公司總經理王文澤為常務副會長,國家計委投資研究所所長張漢亞為秘書長。2009年3月28日,協會選舉產生了第三屆理事會,選舉張漢亞為會長,葉匯、宋紹樂、周培年等21位為副會長,張永貴為秘書長,並聘請中國投資協會顧問、名譽會長、特約常務理事;討論通過《中國投資協會服務公約》和促進協會成員行為自律公約。
2013年3月29日,協會選舉產生了第四屆理事會,選舉張漢亞為會長,葉匯、宋紹樂、周培年等21位為副會長,張永貴為秘書長。聘請陳錦華、成思危、陳光健、石啟榮為名譽會長,張國寶、解振華、朱之鑫、彭森、張曉強、杜鷹、穆虹、鹿心社、張力軍、姜偉新、李榮融、陳元、范福春、劉琦、鄧楠、包克辛等16位國務院有關部委領導為高級顧問,丁士昭、王文澤、王春正、王榮生、史大楨、佘健明、吳小平等36位老領導、老專家為特邀顧問,胡祖才、李朴民、趙家榮、師榮耀等32位國家發展改革委和有關部委的相關司長為特邀常務理事。
中國投資協會將發起200億元現代農業基金
中國投資協會農業和農村投資委員會顧問魏相賓2015年1月18日表示,由中國投資協會農投委發起的現代農業產業基金正在籌建之中,目標是籌集200億元基金,基金將圍繞現代農業,以高科技農業為扶持重點。「預計第一期今年一季度將啟動,有可能第一個受益的項目是植物工廠。」
國內首個自主研發、單體面積2.6萬平米的標准化植物工廠1月18日正式亮相,這也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植物工廠。該植物工廠由北京農眾物聯科技有限公司建設運營,項目總投資1.2億元,目前已建成並投產運營。植物工廠包含食用菌、綠葉菜、茄果類蔬菜、花卉、葯材五大栽培品系,滿負荷運轉下,預計年產蔬菜瓜果約700萬公斤。該項目負責人姚旭表示,2014年第四季度四分之一廠區試運營期間已完成銷售收入3000餘萬元。
國家發改委農經司巡視員胡恆陽認為,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一步加快,對農產品需求進一步增長。而要破解農產品需求增長和資源環境的約束的矛盾,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國內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較為重要,其中發展設施農業是一個重要方向。
中國農科院研究員賀超興指出,植物工廠是設施農業的高級階段,能夠使農業生產從自然生態束縛中脫離出來,按計劃周年性進行生產,大幅度提高單位土地的利用率、產出率和效益。植物工廠在國外已經很發達,農眾物聯植物工廠的投產標志著中國本土化高科技設施農業的發展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產業化、規模化運營實力,有利於推進我國農業現代化的發展。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馬曉河也稱,我國各級主管部門和單位,正在通過各種政策支持、財政扶持等手段,推動中國本土化植物工廠標准化、體系化、規模化發展。
魏相賓也表示,從資本領域來看,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現代農業企業最終發展目標一定要瞄準資本市場,這也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據了解,北京農眾物聯科技有限公司依託中國本土化高科技植物工廠項目,已經啟動了IPO上市規劃。
中國投資協會成立於1995年11月14日。
2000年,根據國家民政部整頓社團組織的有關文件精神,原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決定將1980年成立的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建設研究會和1995年成立的中國投資協會合並重組,並於2001年2月17日召開會員大會正式成立新的中國投資協會 。

『肆』 中國銀行投資有什麼發展歷史,50字概括

中國銀行於1912年經孫中山先生批准在上海成立。1912~1928年,履行中央銀行職能。 1928~1942年,中國銀行作為政府特許的國際匯兌銀行,積極借鑒國際先進經驗改革管理機制,在中國金融界率先走向國際市場,先後在倫敦、新加坡、紐約等國際金融中心設立分行。1942~1949年,中國銀行作為國際貿易專業銀行,負責政府國外款項收付,發展國外貿易並辦理有關貸款與投資。

『伍』 論述國際投資的起源和發現歷程

國際投資的起源和發展

一、形成和發展階段
形成過程:國際商品資本—國際貨幣資本—國際生產資本
1、初始形成階段(1870年—1914年)
1870年出現第二次工業革命為標志
特點:
(1)借貸資本和證券投資形式佔主導地位,約占國際投資總額的90%左右
(2)投資國主要是歐洲少數資本主義國家,主要債權國為英、法、德
(3)東道國主要是當時比較落後的資本主義國家和殖民地國家
(4) 投資產業主要是資源開發和基礎設施。

2、低迷徘徊階段(1914—1945年)
特點:
(1)國際投資總額有所增長,但幅度不大
(2)主要投資國地位發生了變化
(3)官方投資規模擴大。

3、恢復性增長階段(1945—1979年)
特點:出現第三次工業革命
(1)美國對外投資霸主地位進一步確立
截止1960年底,美國、英國、法國、原聯邦德國和日本的對外投資的累計額分別為662億美元、220億美元、115億美元、31億美元、5億美元;到1970年底,美國、英國、法國、原聯邦德國和日本的對外投資的累計額分別為1486億美元、490億美元、200億美元、190億美無、36億美元。
(2)國際直接投資所佔比重逐步提高
(3)一些發展中國家逐步走上對外投資舞台
到1969年,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的跨國公司達到1100個。印度、韓國、中國香港、新加坡、巴西、墨西哥、阿根廷、中國台灣省以及中東一些國家和地區開始了對外投資。

4、迅速發展階段(20世紀80年代)
特點
(1)國際直接投資規模迅速擴大
(2)美、日在國際投資中地位發生變化
80年代後期,日本取代美國成為最大的債權國,而美國在1985年結束了其長達67年的債權國地位而淪為債務國,其在國際投資中的地位相對下降。
(3)國際投資重點向第三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轉移
(4)發達國家資本對流形成大趨勢。

5、高速增長階段(20世紀90年代以來)
(1)FDI的規模劇烈波動
(2)經濟高增長地區成為FDI的熱點
90年代,美國在國際投資中的地位再度上升,成為世界頭號對外投資國,而日本在國際投資中地位則下降。
(3)跨國公司在FDI中所承擔的角色日益突出
(4)FDI 的產業結構進一步高級化
(5)跨國並購成為FDI的主要方式。

二、「二戰」後國際投資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
1 科技革命和國際分工的發展——決定性因素

2 生產資本的高度集中和壟斷——物質基礎

3 追求更高的資本利潤率——內在動因

4 資本主義國家政府的扶持和保護
(1)納稅優惠政策
稅收抵免(Tax Credit)
稅收饒讓(Tax Sparing)或稅收豁免(Tax Exemption)
稅收延付(Tax Deferral)。即投資國對海外公司的投資收入,在匯回本國之前不予征稅 。
(2)提供信息服務和情報
(3)實行海外投資保險制度。

5 東道國利用外資政策變化——國際投資的助推器
A、財政激勵
B、金融優惠(贈款、貸款擔保與補貼等)
C、建立經濟特區、科學園區等
D、提供法律保障和投資承諾
E、其它措施:如提供信息、為技術合作與技術擴散提供便利等。

6 金融市場一體化和交通通訊國際化——重要條件

7 國際投資環境自由化程度不斷提高。

三、國際直接投資新動向及發展趨勢
1 FDI規模總體上持續增長,但勢頭有所減緩
1990年OFDI存量為17214.6億美元
2000年OFDI存量為60864.3億美元
2003年OFDI存量為81968.6億美元
2007年OFDI存量已超過15萬億美元
2010年OFDI存量為18萬億美元
2、發達國家資本雙向滲透佔主流,流向發展中國家的資本很不平衡(見2012年世界投資報告的前10位)原因:
(1)發達國家科技水平高
(2)集團內部相互投資增加
(3)發達國家投資環境優越

3 國際直接投資產業結構逐步升級,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業受到青睞
轉向服務業的原因分析:
A. 它體現了服務業在經濟整體上的地位上升:2001年,該部門平均占發達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的72%,占發展中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的52%,佔中東歐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的57%。
B. 許多服務是無法交易的,它們只能在消費當地生產。因此,通過外國直接投資是將服務帶入國外市場的主要方式。
C. 各國已放寬了服務業外國直接投資限制,使增加流入量成為可能,尤其是進入以往對國外關閉的行業。
D.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以及中東歐國營公用事業的私有化浪潮。

4 國際投資方式靈活多變,跨國戰略聯盟成為跨國公司的新形式
跨國戰略聯盟(Transnational Strategic Alliances):
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的跨國企業,在共同投入互補性優勢資源的基礎上,在某些方面形成協調運作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
按形式分:
(1)合並式聯盟
(2)互補式聯盟
(3)項目式聯盟
按具體內容分:
(1)股權式聯盟
(2)產銷式聯盟
(3)技術式聯盟
組成戰略聯盟的原因:
(1)科技革命向縱深發展的結果
(2)分攤巨額研發費用和投資風險
(3)增加新的市場機會,提高國際競爭地位。

5 國際投資主體多元化,發展中國家對外FDI能力增強
典型代表:
(1)以亞洲「四小龍」為代表的較富有的國家和地區
(2)以中國、印度、巴西為代表的發展中大國(中國海爾案例)
(3)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

6、國際投資政策自由化成為大趨勢,雙邊和多邊投資協調合作取得新進展
投資政策法規變化的影響:
(1)改善了市場進入的條件
(2)改善了外國投資者的待遇標准
(3)改善了外資企業的生產經營環境
(4)相對降低了國際直接投資風險。

7、 跨國並購投資潮起潮落
(1)跨國並購投資金額巨大。
(2)跨國並購涉及領域廣泛。
(3)跨國並購區位分布不平衡,歐美和亞洲新興工業化國家並購較多。
(4)跨國並購動機趨向長期化,善意並購呈現上升趨勢。
(5)跨國並購方式多樣化,「強強」聯合逐步取代「強弱」聯合。

四、國際間接投資發展趨勢
1、總體投資規模持續擴大
2、國際間接投資繼續大量流向發達國家,新興市場也受到投資者青睞
3、國際間接投資主體機構化趨勢
4、國際間接投資種類衍生化趨勢(雙刃劍)
5、國際間接投資方式的證券化趨勢(銀行信貸比重下降,債券、股票融資增多)

『陸』 外商直接投資的發展歷史

開始的時候叫跨國公司,當時中國作為反動典型使勁批判。用MAX主義理論批判跨國公司。
後來改革開放了,沒有錢,只能引進外資,外商就投資了。

『柒』 試論述風險投資的發展歷程

1.交易發起,即風險資本家獲得潛在的投資機會.
2.篩選投資機會,在眾多的潛在投資機會中回篩選出小答部分進一步分析.
3.評價,對選定項目的潛在風險和收益進行評估.
4.如果評估結果是兩者都能接受的,風險資本家和企業家訂立合同.
5.投資後管理
6將風險資本退出所投資的企業,以實現投資的價值增值.
一般來說.風險投資要陪伴企業度過最初的5年時間,然後尋求最佳的退出途徑.
參考文獻:黃達主編<金融學> 夠詳細的吧

『捌』 股權投資的發展歷程及概述

股權投資(Equity Investment),指通過投資取得被投資單位的股份。是指企業(或版者個人)購權買的其他企業(准備上市、未上市公司)的股票或以貨幣資金、無形資產和其他實物資產直接投資於其他單位,最終目的是為了獲得較大的經濟利益,這種經濟利益可以通過分得利潤或股利獲取,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取得。

『玖』 風險投資的發展歷程

「風險投資」這一詞語及其行為,通常認為起源於美國,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後,一些願意以高風險換取高回報的投資人發明的,這種投資方式與以往抵押貸款的方式有本質上的不同。風險投資不需要抵押,也不需要償還。如果投資成功,投資人將獲得幾倍、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回報;如果失敗,投進去的錢就算打水漂了。對創業者來講,使用風險投資創業的最大好處在於即使失敗,也不會背上債務。這樣就使得年輕人創業成為可能。總的來講,這幾十年來,這種投資方式發展得非常成功。
其實在此之前, 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國外,以風險投資方式進行投資早就存在了,只不過那時候還沒有「風險投資」的叫法而已。所以風險投資也已經有很長的歷史了。 風險投資在中國的興起,源於進入新世紀後一枝獨秀的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日益吸引著留學海外的中國學子回國創業發展。一個高科技項目,一個創業小團隊,一筆不大的啟動資金。這是絕大多數海歸剛開始創業時的情形。不要說網路、搜狐這樣的網路公司,就是UT斯達康這樣的通訊公司,創業伊始,也不過是三兩個人,七八桿槍。只是因為不斷得到風險投資基金的融資,這些公司才最終從一大批同類中脫穎而出。
海歸創業投資事業經歷了近十年的發展,規模日益壯大。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企業共40多家,總市值300多億美元;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企業中,高管大多有海外留學背景;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企業正推動新技術及傳統產業發展,創造了企業在中國發展、在海外融資的新模式。
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企業,已突破了互聯網和高科技公司的范圍。有來自多行業、多領域的公司登陸納斯達克,對此,納斯達克中國首席代表徐光勛指出,「這些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它們帶來的中國概念也被國際市場所接受。這對中國企業而言,無疑是好事。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企業中,高級管理層大多擁有海外留學背景。」他們中有海歸企業亞信科技創始人田溯寧、網路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鄧中翰、空中網總裁楊寧、北極光的鄧鋒、網訊公司(WebEx)創始人朱敏、攜程網及如家快捷酒店創始人沈南鵬、攜程網董事會主席梁建章、北京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徐小平、展迅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總裁武平等諸多成功引領企業登陸華爾街的海歸人士。
以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為例,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來自中關村科技園區的中國企業中,海歸企業為數不少。這些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海歸企業,正在由推動國內新經濟、新技術、互聯網等諸多領域的發展,擴展到推動中國傳統產業的發展。
以網路、新浪、搜狐、攜程、如家等為代表的一批留學人員回國創業企業給國內帶回了大批風險投資,這種全新的融資方式,極大地催化了中小企業的成長。同時,國內幾乎所有國際風險投資公司的掌門人大都是清一色的海歸,IDG資深合夥人熊曉鴿、鼎暉國際創投基金董事長吳尚志、賽富亞洲投資基金首席合夥人閻焱、紅杉基金中國合夥人沈南鵬、金沙江創業投資董事總經理丁健、美國中經合集團董事總經理張穎、北極光創投基金創始合夥人鄧鋒、北斗星投資基金董事總經理吳立峰、啟明創投創始人及董事總經理鄺子平、德克薩斯太平洋集團合夥人王兟等10多位掌管各類風險投資基金的海歸人士。大部分風險投資都是通過海歸或海歸工作的外企帶進國內的。這些投資促進了國內對創業的熱情,促進了一大批海歸企業和國內中小企業的發展,同時也帶動了國內風險投資行業的進步。

『拾』 中國什麼時候開始對外投資演變歷程

零八年經濟危機開始的吧,十八大之後加快了這一進度

閱讀全文

與投資歷史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