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寫科室發展史
康復醫學科建科只有16年,回顧科室的發展歷程,我們感到自豪;展望未來信心百倍,我們要把握康復醫學發展的良好時機,堅持以運動創傷、骨科康復為特色,神經、心肺康復全面發展,為把康復醫學科建成全國一流、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學科而努力! 一、建科之前 建院時運動醫學是重點發展科室。1955年醫師督導、醫療體育教研組及醫療體育科(運動醫學)在北醫一院成立,1958年轉入北醫三院。運動醫學研究所自1959年創建,以曲綿域教授為首的所領導發展了為體育運動服務的醫學臨床、科研和以病人為對象的運動療法(原稱為醫療體育),建立了運動醫學康復組,相繼開展了運動傷病和術後的運動療法,神經系統疾病和高血壓冠心病的運動療法,並將心血管疾病的運動方案和術後病人康復治療方案應用於臨床醫療和疾病防治。這些早期以運動員為對象,以促進運動員盡快盡好恢復機體功能為目的,使其能盡早上場比賽為國爭光而進行的康復工作是當代國內最早進行的康復醫學工作。不斷為我國體育運動做出卓越貢獻,同時為我國現代康復醫學的發展,為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康復醫學科的建立、發展及壯大奠定了非常堅實的基礎。 北醫三院建院時,理療科也是有特色的專業科室之一,柴元瑞同志任第一屆主任,工作人員有十餘人,業務用房為病房樓二層的兩個病區。開展了光療、電療、蠟療、泥療、水療、中葯盆浴、中葯離子導入、中葯竹管療法、中醫按摩等,在實踐中逐步建立了一套較完善的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負責北醫衛生系理療課的教學。在建院一周年大會上,當時衛生部李德全部長、北京醫學院黨委書記楊純等領導參觀了理療科並給予指導。其後,在張萬溥同志的領導下理療科開展了運動療法。 二、康復醫學科的建立 遵照衛生部「三級甲等醫院建立康復醫學科」的文件精神, 1992年8月28日,北醫三院康復醫學科正式成立,任命時任副院長的高雲秋同志兼任主任、張寶慧同志任第一副主任、張萬溥同志任第二副主任。工作人員由運動醫學研究所中從事運動療法的人員和理療科的人員共同組成,共計26人,其中醫師9人(主任醫師4人、主治醫師3人、住院醫師2人)、治療師17人。運動醫學研究所的運動療法設備及理療科設備並入康復醫學科,在門診樓加蓋第三層作為康復醫學科的業務用房。1992年5月,張寶慧教授從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醫學院康復醫學科和明尼蘇達康復中心進修康復醫學回國,1993年擔任康復醫學科主任,李淑蘭為副主任,一年後任命唐培、付桂敏為副主任。康復醫學科成立後以現代康復醫學模式結合醫院特點,完善了康復醫學評估和治療技術兩個重點,成立了骨骼肌肉疾病、心血管疾病、腦卒中康復專業組,分別承擔了相應專業的醫療、科研和教學工作。原運動醫學研究所中的人員還承擔著運動員的醫務監督工作。北醫三院康復醫學科成為國內開展康復醫學專業較全面和較早的科室之一。首次全市三級甲等醫院評審認為北醫三院康復醫學科建立的起點高,這也為康復醫學科的進一步發展及壯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康復醫學科的發展 康復醫學科建科後在醫院領導、運動醫學研究所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歷屆科領導努力工作、把握機遇、促進學科發展。1995年開始在時任院長陳明哲教授和康復醫學科主任張寶慧教授、運動醫學研究所所長兼任康復醫學科主任於長隆教授等的努力下,1997年荷蘭政府批專款資助,荷蘭Hogeschool與康復醫學科合作建立了中-荷康復醫學及培訓中心,時任北醫校長的韓啟德教授出席了開幕典禮,荷蘭科、教、文大臣赫爾曼先生親臨本中心為中心揭牌。荷蘭專家定期到中心教學,傳授世界最新康復醫學知識及技術,科室先後分2批共6人到荷蘭進修學習,進一步提高了科室人員的業務水平,促進了學科的發展。在全國率先以臨床醫師——康復醫師及治療師組成的治療團隊(Team approach) ,以臨床、康復一體化的模式開展工作。後將這一治療體制進一步總結為「骨科康復一體化」在全國推廣,得到康復界同仁的認同。 康復醫學科堅持以運動創傷、骨科康復為學科發展的重點,在神經康復及心肺康復幾方面全面發展,在醫、教、研幾個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運動創傷、骨科康復方面處於國內領先地位。 康復醫學科的臨床工作不斷發展,門診就診人數從2003年的6996人逐年增加至2007年的13053人。門診治療人數也不斷增加,2007年達177437人次,日均治療人次683,在北京市各大醫院康復醫學科中名列前茅。 為適應學科不斷發展的需要,2004年2月21日康復醫學科病房在北方醫院成立,床位12張,與普外肛腸共一個護理單元。由於治療效果良好,床位不能滿足病人需要,當年8月16日病床擴大為20張床,10月8日再擴大至28張床,床位使用率一直在100%以上,並且開始了一些康復手術。2005年2月16日,康復醫學科病房護理單元獨立,並開展完全性脊髓損傷病人膀胱功能重建獲得成功,標志著康復科在該項目處於國內領先水平。2007年2月19日,康復科病房順利搬入中央黨校院區,同年6月1日從20張床擴大至32張。病房出院病人逐年增長。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天數歷年均超額完成醫院指標。 康復醫學科承擔北京大學醫學部護理學院專科生、本科生,臨床本科生及七年制、八年制的康復醫學教學任務。其中,北醫護理專科自1996年招生並設立了康復醫學課,共培養學生1280餘人。北醫護理本科自1996年開設康復醫學課,共培養學生344人。北醫臨床七年制2000屆,臨床八年制2001年起開始的康復醫學課的教學任務。截至目前康復科共培養博士生2名,碩士生6名
❷ 興安縣界首骨科醫院的歷史
八十年代中來後期,醫院職工不足自60人,病床只有20張,包括醫療用房在內的設備總計30萬元,年業務收入不足30萬元。1992年縣衛生局為了探索鄉鎮衛生院專科發展道路,於是把界首中心衛生院骨科作為改革試點,經縣人民政府批准下文成立了「興安縣紅十字會骨傷醫院」。1993年,基於管理上的原因,縣衛生局又將界首中心衛生院及所屬街道門診統一歸骨傷醫院管理,因此形成了「兩塊牌子,一個醫院」的興安縣衛生系統的一大特色。2004年為了便於醫院管理,醫院再次進行改制,將醫院更名為興安縣界首骨科醫院。
❸ 玉林市骨科醫院的歷史沿革
玉林市中西醫結復合骨制科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生產於一體的市級國有醫療機構。1953年由幾位擁有祖傳技術(包括正骨水、雲香精發明人的正骨技術)和秘方的民間正骨名醫創建,是廣西成立最早、規模最大的骨科專科醫院,同時也是國內僅有的幾家成立最早、規模最大的骨科專科醫院之一。1983年被自治區衛生廳指定為全區骨科醫生進修基地,1990年被定為廣西中醫學院教學醫院,1998年與中國醫科大學脊髓損傷研究所協作成立玉林脊柱損傷治療中心,1999年通過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和自治區衛生廳共同組織的全國評審委員會評審成為全國首家三級甲等中西醫結合骨科專科醫院,2002年和2008年初分別獲自治區、國家重點建設專科(骨傷科)項目單位,2012年成為國家中醫葯管理局第三批重點建設的中西醫結合醫院。
❹ 鄭州市骨科醫院的歷史沿革
河南鄭州骨科醫院始建於1952年,始建於1952年,是一所集醫療、急救、教院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的三級甲等中西結合骨專科醫院。
❺ 2中醫骨傷科學發展史中有哪些代表人物其主要貢獻是什麼
上古時期有名醫俞跗。
漢代有名醫華佗發明了麻沸散,施行於剖腹術,刮骨術版。
晉代葛洪在權《肘後救卒方》中記載了脫臼的治療和利用 夾板治療骨折。
南齊龔慶宣整理的《劉涓子鬼遺方》中對創口感染,骨關節化膿性疾病採用外消,內托,排膿,生肌,滅瘢的治法,提出骨腫瘤的預防和預後。
藺道人著《仙授理傷續斷秘方》是我國第一部骨傷科專著,總結了一套骨折,脫位的治療方法。
明朝朱橚等編著的《普濟方》輯錄骨傷方葯1256首,是15世紀之前的治療骨傷方葯的總匯。
需要較全面內容可以參考《中醫骨傷科學》一書
❻ 梁氏骨科有多少年歷史了有幾代傳人
安駕庄梁氏正來骨,泰安市非源物質文化遺產。梁氏正骨術始於清乾隆年間,相傳已歷八代三百餘年。據1929年《泰安縣志》載:「增生,字蓮峰,安駕庄人,精岐黃並發明接骨,凡跌打車軋皮不破而碎骨者,先接好,以膏葯貼患處,再用竹木逼挺,無使錯亂,不數日結成一片,愈後尚能負重其效實過西人,世傳遺術,遠近賴之」。後經梁氏子弟潛心研究祖傳醫學,吸取歷代名家之長,結合現代醫學的最新成果,已形成深具特色的傳統正骨療法。梁氏骨科目前山東省首家省級三甲醫院山東手足外科醫院的重要科室
❼ 四川省骨科醫院的歷史沿革
四川省骨科醫院始建於1958年,由鄭氏中醫骨科創始人鄭懷賢教授創建。
❽ 中醫骨傷科學發展史的有哪些典籍典籍在哪方面做了貢獻
《肘後救卒方》——葛洪。最早記載下頜關節脫臼手法整復方法,首先記載竹片夾板固定骨折,論述開放性創口早期處理的重要性,桑白皮線進行斷腸縫合,燒灼止血法。
《劉涓子鬼遺方》——龔慶宣。 我國現存最早的外傷科專著。它較詳盡的論述了金瘡和癰疽的診治。並收載了34首治療傷科疾患的方劑。創口感染、骨關節化膿性疾病——外消、內托、 排膿、生肌、滅瘢等治法。
《諸病源侯論》。清創療法4要點:早、徹底、分層縫合、正確包紮 詳細描述破傷風,指出是創傷後並發症 論述「筋傷」的證候、治療方法、預後 創口不癒合的病因病理,強調去碎骨和清除異物 的重要性。指出骨結核(附骨疽、骨癆)的好發部位:髖、 膝關節,兒童脊椎、膝關節。
《仙授理傷續斷秘方》,骨傷科專著。又名《理傷續斷方》、《藺道人仙授理傷續斷方》。一卷。唐·藺道人傳。刊於846年前後。首論整骨手法的14個步驟和方劑,次論傷損的治法及方劑。書中記述了關節脫臼、跌打損傷、止血以及手術復位、牽引、擴創、填塞、縫合手術操作等內容。本書成書較早,在骨傷科著作中有較大影響。於臨床研究有重要參考價值。
《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清代吳謙。系統總結清以前骨傷科經驗,對人體各部的骨度、 損傷的治法記錄周詳舊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 (新正骨八法:手摸心會、拔伸牽引、旋轉屈伸、 提按端擠、搖擺觸碰、夾擠分骨、折頂迴旋 、按 摩推拿 )。改進多種固定器具:竹簾固定四肢長骨幹骨折、 抱膝圈固定髕骨骨折等 ? 運用攀索疊磚法、腰部墊枕法整復腰椎骨折脫位。
❾ 骨傷科的歷史
從我國醫學分科的演變,可以看出中醫骨傷科發生和發展的變化。
在周內代,醫學容分為四門:食醫(營養醫)、疾醫(內科)、瘍醫(外科)和獸醫。瘍醫又分為:腫瘍、潰瘍、金瘍和折瘍,而骨傷科就直接包含後兩瘍,同時前兩瘍(腫瘍、潰瘍)中如骨腫瘤和骨的慢性感染與骨傷科也是有關系的,看來古代的瘍醫主要是指骨傷科了。
隋代太醫署曾將骨傷科的治療和教學任務一度歸於按摩科中,並一直延續至唐代,說明骨傷科已首次升入太醫院的教學殿堂。
宋代分為九科,其中瘡腫兼折瘍和金鏃兼書禁二科系屬於骨傷科範疇。
元代十三科有正骨兼金鏃科。
明代十一科中將接骨科改為正骨科,而除去金鏃。
清代為分為正骨科和傷科。
民國後,南方稱傷骨科,北方稱骨傷科。新中國成立後,直至近十幾年才統稱為骨傷科。
❿ 成都軍區八一骨科醫院的建院歷史
1986年 何氏骨科第五代傳人何天佐創辦了成都軍區八一骨科醫院。
1988年 成都軍區八版一骨科醫院海權南分院在海口市成立。
1996年 成都八一骨科醫院成果入選第31屆國際軍事醫學大會。
2004年 入選軍地21世紀中西醫骨科高級學術論壇。
2008年 成都軍區八一骨科醫院榮獲5.12抗震救災先進事業單位三等功。
2011年 成都八一骨科醫院療法獲得了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殊榮。
2013年 響應十八大施行公立醫院網上免費預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