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古代歷史文化
特點之一:中國傳統文化在數千年文明演進過程中,沒有出現斷層。
孔夫子的學說,一直影響中國歷史2000多年。孔孟傳統、老莊精神,以及後來的佛學思想,彼此促進,相互借鑒,常演常新,一脈相傳。這種情況在人類文明史上是非常罕見的,在四大文明古國中亦是獨一無二。四大文明古國中的其他三家都曾出現文化斷層,一些古老文化傳統在民族文化的沖擊下,幾乎散滅已盡。在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文化以外,古希臘、古羅馬文化屬於比較年輕的一代;但其文化傳統同樣受到過致命的沖擊,以致中世紀的幾百年,歐洲人都看不到的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的著作。中國古代文化,雖晚於古埃及等國家,但其歷史水平並不遜於任何一個民族,而且一脈相承,其文化傳統得到比較完美的保存,這不能不說是中國歷史文化的一個奇跡。
特點之二: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沒有出現歷史性的分裂結局。
所謂沒有出現分裂結局,並非不曾有過分裂。中國自夏、商、周以來,歷代王朝更替,也曾出現過非常復雜的局面。西周統一,東周混亂,戰國分裂;秦漢統一,魏晉南北朝分裂;隋唐統一,五代十國分裂;宋、遼、金、夏總在統一與分裂之間;宋元政權更迭,出現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居於統治地位的全國性政權;明統一,但很快衰落;清兵入關,出現第二個由少數民族占據主導地位的全國性政權。中國歷史,可謂戰亂不斷,分裂不斷;但戰而又治,分而又合。從中國歷史發展的總趨向看,中國歷史上的統一時間不但遠遠長於分裂時間,而且統一是主流,統一合乎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也合乎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
這一點和世界上許多國家又有很大區別,首先就和西方基督教傳統不一樣。古羅馬也是大帝國,但壽命不長;先是一分為二,後來二分為多;以致不但民族差異日益擴大,語言差異也日見明顯。直到中世紀下半葉,歐洲才真正出現走向統一的曙光,但直到今天,歐洲的一些地區還在發生民族戰亂。實際上西方自古羅馬分裂以來,就不曾統一過。中東也是如此,甚至非洲、拉丁美洲都有與之類似的現象。雖然造成的原因或許截然相反,但分裂的事實,則無須爭議。
特點之三:中國既是一個宗教寬容的歷史古國,但又從來不是一個宗教性國家。
中國歷史文化的主導性因素,自然是儒家文化。但儒家文化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唯一代表,盡管在所有文化流派中它的影響最大。從它產生的那天起,就不是孤立出現的文化現象。諸子百家,它為一家。以後因為社會需要,儒學被捧到獨尊的地位,但獨尊並非獨有。即使奉行"廢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漢武帝時代,它依然不是獨有的。例如,儒學慎言鬼神之事,漢武帝本人卻頗有些相信神仙。東漢時代,佛學東來,道教初興;魏晉時代,玄學又起;於是儒、道、佛同生共在的文化現象成為盛唐文化的基本特色。
中國人自古對宗教不持絕對化立場。既允許無神論的存在,也允許有神論的存在,還允許各種宗教組織存在。但有一個條件,任何宗教都不能以傷害中央政權、妨害國家政務作為存在的前提;否則,必予以打擊或取締。當然,中國歷史漫長,宗教間的沖突,也曾有過,對宗教的迫害也曾有過。但從歷史發展的宏觀態勢分析,"三武一宗"滅佛事件及其影響畢竟是暫時的,而佛教等宗教的發展卻是長久的。中國文化本性寬容,唯其如此,在中國歷史上才從來不曾有過因為宗教問題而發生的全國性大戰亂。反倒在戰爭極其殘酷、國家多災多難的歷史關頭,宗教活動起過某種緩沖和保護作用。例如佛教之於北朝,道教之於元代,都有安定社會、減少殺戳的意義存在。
中國宗教活動論其主要影響,不是表現在政治方面,而是表現在思想文化方面。唯其如此,才使得中國傳統文化內涵更豐富,也更具生命活力。相對於中國而言,整個歐洲乃至整個地中海周邊國家,幾乎總在宗教信仰、民族興衰和國家利益之間發生沖突;而這種沖突,往往導致更深的民族仇恨,或者直接引發地區性甚至世界性戰亂。可以這樣說,西方國家自古羅馬以來,它的所有戰爭、戰亂都和宗教信仰有關,也和民族沖突有關,又和國家利益特別是領土糾紛與經濟利益有關,因為西方宗教信仰有強烈的排它性。而在中國歷史宗教觀念中,更主張求同存異,各自發展。
特點之四:中華民族歷史雖然有過多次民族沖突,但沖突的結果,不是走向分裂,而是走向和睦。
中國歷史上重大民族沖突,至少發生過三次:一次是始於東晉十六國時期的所謂"五胡亂華";一次是宋、遼、金、夏直至元代的民族戰亂;一次是清王朝入主中原。這三次大的民族性沖突,各有自己的特點。但其結果,則毫無例外地走向民族和睦,有的則形成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民族大融合。所謂"五胡亂華",華又何曾亂?或者更確切地說,是亂在一時,和在長久;亂在取治,治後繁榮。因為如此,才使得中國盛唐的興旺發達獲得了更廣泛的民族基礎和更良好的文化基礎。哲人所言"唐人有胡氣",就包含了對唐文化這種品性的肯定與稱贊。宋元時代也曾發生各個民族間的猛烈戰爭,然而終於統一於元,穩固於明,其結果,同樣達到民族的和解。清人入關,始則與民族壓迫有直接聯系,繼而出現民族間的侵擾和大戰,也曾出現過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屠城慘案,但那結果不是從此開始沒完沒了的民族沖突,而是清王朝終於接受儒家文化,同時也為儒家文化的歷史發展作出了自己的一份貢獻。
特點之五:中國文化傳統最仇恨別人的入侵,也不喜歡向外擴張。
中國自古以來就不是一個以對外侵略和擴張為特色的國家。中國真正遠征其他國家或與境內其他政權發生大規模戰爭,大約只有漢武帝北伐匈奴這樣一段歷史,但那不是因為漢武帝對匈奴的土地產生了要求,而是為了保衛大漢帝國的安全與安寧。這不是說,中國歷史上就沒有過中央政權對少數民族政權或其他周邊國家的侵略和傷害。比如唐太宗就侵略過朝鮮。但公正地講,入侵他人的情況在中國歷史上並不處於主流地位,而且在國內也大不得人心,所以唐太宗固然英才天縱,一旦兵發異域,照樣取辱而還。
中國傳統文化的這五大特色,是中國文化的驕傲所在,因為中國文化有這些特點和優點,它才為人類文化保留下最完整的一份古文化遺產,也為人類的民族文化培養出一個獨特的模式,它以自己獨特的文化魅力,對東方文化產生巨大影響,對整個人類文化也作出巨大貢獻,而且,未來還將作出更大貢獻。
㈡ 中國有那些歷史文化傳統、、
1、對聯,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又稱楹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瑰寶。
2、燈謎又稱文虎,猜燈謎,亦稱打虎、彈壁燈、商燈、射、解、拆等,但人們都習慣用「燈謎」一稱。燈謎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門綜合性藝術。
早在夏代,就出現了一種用暗示來描述某種事物的歌謠。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這種歌謠發展,演變成「瘦辭」(亦稱「隱語」)。當時由於列國紛爭,有不少遊客在進諫時,往往都用「隱語」道出已見,使君王從中得到啟發。
3、酒令,中國民間風俗之一。是酒席上的一種助興游戲,一般是指席間推舉一人為令官,余者聽令輪流說詩詞、聯語或其他類似游戲,違令者或負者罰飲,所以又稱"行令飲酒"。
酒令是一種有中國特色的酒文化。飲酒行令,是中國人在飲酒時助興的一種特有方式。酒令由來己久,最早誕生於西周,完備於隋唐。
4、中國象棋是中國棋文化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它源遠流長,趣味濃厚,基本規則簡明易懂,千百年來長盛不衰。中國象棋是模擬的古代戰爭、直線戰爭、陸地戰爭、平面戰爭。在中國古代,象棋被列為士大夫們的修身之藝。現在,則被視為是怡神益智的一種有益身心的活動。
象棋集文化、科學、藝術、競技於一身,不但可以開發智力,啟迪思維,鍛煉辨證分析能力和培養頑強的意志,而且可以修心養性,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生活,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古今中外男女老少皆宜,由於用具簡單,趣味性強,大街小巷常常可見紋枰對弈的中國象棋愛好者。
5、中國京劇臉譜藝術是廣大戲曲愛好者的非常喜愛的藝術門類,在國內外流行的范圍相當廣泛,已經被大家公認為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標識。
臉譜來源於舞台,大家在有些大型建築物,商品的包裝,各種瓷器上以及人們穿的衣服上都能看到風格迥異的臉譜形象。
這遠遠超出了舞台應用的范圍,足見臉譜藝術在人們心目中所佔據的地位,說明臉譜具有很強的生命力。許多國際友人、國內的有識之士出於對中國戲曲臉譜的好奇與喜愛,都在探索臉譜的奧秘。
㈢ 歷史文化類的網站
.甲午戰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破產。從19世紀60年代起,面對內憂外患的局面,清政府內部出現了以李鴻章、左宗棠、曾國藩等人為代表的洋務派,主張利用西方先進科學技術來維護清朝統治,掀起了「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洋務運動。然而,甲午戰爭慘敗,用事實證明了洋務運動並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之路,也宣告了標榜「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的破產。
2.甲午中日戰爭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戰爭的結果是中日雙方簽訂了《日中媾和條約》通稱《馬關條約》,它是繼《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喪權辱國的條約,是把中國變成半殖民地社會的極其重要的步驟:首先在領土方面,日本割佔了中國台灣,是繼沙俄之後在中國割佔領土最多的國家,迫使台灣和祖國隔離,並且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此後帝國主義各國爭相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中國的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其次在賠款方面,巨額的賠款接近於清政府全年總收入的3倍,遠遠超過了中國財政的承受能力,迫使清政府不得不以主權作抵押大借外債,便利了列強通過貸款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再次在設廠方面,允許日本在華投資設廠,滿足了帝國主義資本輸出的需要。戰前列強在中國設立工廠還不算「合法」,現在卻援引「利益均沾」的片面最惠國待遇條款,先後享有這項新的特權。他們在中國「合法」地經營許多輕工業,利用中國廉價原料和勞動力,直接增強了對中國民族工業的壓迫,阻礙了中國生產力的發展。最後在開放口岸方面,《馬關條約》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四個口岸的通商通航,又使中國最富庶的長江流域,從江浙到四川全部向帝國主義開放。總之,《馬關條約》反映了帝國主義資本輸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侵略進入一個新階段,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3.甲午戰敗,促使中國人民的民族意識覺醒。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慘敗引發的割地賠款和瓜分危機,將中國推向半殖民地的深淵。深重的民族危機,激發了新的民族覺醒,中國人民掀起了愛國救亡運動的高潮。站在救亡圖存前列的是代表民族資產階級的知識分子群體,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維新派進行了一場以救亡為目的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進行了一場旨在推翻清政府,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資產階級民族革命;與此同時,以農民為主體的人民群眾進行了一場反帝愛國的義和團運動。這些愛國救亡運動雖然都失敗了,但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顯示出了中國人民強大的力量和強烈的愛國民族意識。
㈣ 中國傳統文化八大類有哪些
傳統文化不只8大類,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古文、古詩、詞語、樂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
1、古文
古文是指春秋戰國及其以前古書上的文字。
2、民族戲劇
中國少數民族戲劇是指中國各少數民族特有的戲劇,主要有藏劇、白劇、壯劇、侗劇、傣劇、苗劇、彝劇、布依戲、毛南戲等。
3、酒令
酒令,中國民間風俗之一。是酒席上的一種助興游戲,一般是指席間推舉一人為令官,余者聽令輪流說詩詞、聯語或其他類似游戲,違令者或負者罰飲,所以又稱"行令飲酒"。
4、國畫
國畫是中國的傳統繪畫形式,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於絹或紙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筆、墨、國畫顏料、宣紙、絹等,題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鳥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寫意。
5、對聯
對聯,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又稱楹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
(4)歷史文化類擴展閱讀:
傳統文化的特點:
1、世代相傳,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內有所中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但是大體上沒有中斷過,總的來說變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歷史悠久,有五千年的歷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廣度—豐富多彩,「精深」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測。
㈤ 歷史文化類
朝廷 上帝 外戚 攝征, 察舉制 徵辟制, 華夏 賢良文學,
㈥ 最近有什麼歷史文化類的科普內容可以看嗎
可以期待一下故宮宮廷文化《宮里的世界》短視頻,目前正在拍攝宣傳片,相信不久就會上線。
㈦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類型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按照特點主要分為七類。
歷史古都型:都城時代的歷史遺存內物、古都的風貌為特點的城容市,如洛陽、西安、北京、南京等。
傳統風貌型:保留了一個或幾個歷史時期積淀的完整建築群的城市,如榆林、商丘、大理、平遙等。
一般史跡型:分散在全城各處的文物古跡為歷史傳統主要體現方式的城市,如開封、濟南等。
風景名勝型:建築與山水環境的疊加而顯示出鮮明個性特徵的城市,如杭州、蘇州、桂林等。
地域特色型:地域特色或獨自的個性特徵、民族風情、地方文化構成城市風貌主體的城市,如麗江、拉薩等。
近代史跡型:反映歷史上某一事件或某個階段的建築物或建築群為其顯著特色的城市,如上海、重慶、延安等。
特殊職能型:某種職能在歷史上佔有極突出的地位的城市,如「瓷都」景德鎮、「鹽城」自貢等。
㈧ 歷史文化類的網站有哪些
唯歷史
關注中國歷史,記錄中國歷史中的點點滴滴,收集中國歷史事件和中國歷史人物碎片,展示中國歷史上的今天,讀史使人睿智,明做人、明事理!
歷史春秋網
專注於中國古代歷史搜集與整理,是一個涵蓋中國歷史,二十四史,國學經典,中醫養生,古董收藏,古代軍事等內容的歷史網站,致力於傳承國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歷史上的今天
查看歷史上每天發生的重大事情,增長知識,開拓眼界,提高人文素養。
歷史千年
專業的中國歷史主題網站,包含(上古時代、夏、商、西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遼金、元、明、清、近代)的歷史名人及故事。
博創歷史網
帶您穿越古代歷史,漢朝歷史,三國歷史,唐朝歷史,清朝歷史等,領略上下五千年文化演繹,以生動的野史趣聞,快播的歷史劇情介紹,掀開塵封已久的記憶!
免費提供cctv10百家講壇MP3和視頻下載以及電子書下載和講稿發布.如:易中天品三國全集,三字經全文,易經的奧秘,紅樓夢,百家講壇易經!
浩學歷史網
關於中國歷史、中國古代歷史、中國的歷史和傳統文化的主題網站,包括歷史知識、歷史圖片、文史網路知識、歷史人物傳記、古詩詞名言等。
趣歷史
國內最好的歷史網站 專注於搜集整理中國古代 近代歷史 提供各朝代皇帝皇後列表 歷史上的今天 老照片 古代歷史人物 古詩詞 成語 神話等歷史故事。
福客民俗網
福客民俗網致力於民俗文化的挖掘,收集,整理,加工,傳播。
考古中國網
考古科普網站/公眾考古網站/民間文保網站-全民文保,珍惜中國!
晉祠博物館
晉祠博物館是蜚聲中外的風景名勝區。晉祠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皇家園林,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集約載體,三晉歷史文脈的綜合載體,第一批國保單位,國家4A級旅遊景區。
青海湖網
青海湖新聞網,海南州新聞,海南州/共和/貴德/同德/貴南/興海,自治州/海南州/海西州/海北州/黃南州/果洛州/玉樹州,青海的民族文化,少數民族。
古體詩
為您提供包含全唐詩、全宋詞、全元曲、及其它朝代的著名詩詞、古文等翻譯和賞析,同時介紹各詩詞名家、詩人、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