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孜保衛戰反映了什麼
翻開歷史的書頁
從1904年到現在已整整過去了一百年。一百年是一段多麼漫長的時間啊!漫長的足可以讓一些記憶變的模糊,讓一些印象變的隱約。
翻開歷史的書頁,看著那些沉重的文字,我們心裡會有些悲傷,會有些憤慨……但這些憂郁的凄涼,有點兒像花盆中用雨花石拱著的水仙,清清的香,香的有些寂寞和悲傷——這些感情遠不如江孜保衛戰中那些先輩們表現的那麼熾熱和強烈。
1904年4月,英國侵略軍到達江孜,我們英勇的先輩們為保衛江孜與侵略軍展開了殊死戰斗。經過周密布置,到五月間,一股藏軍集結於江孜通往拉薩大道上的卡羅拉嶺,牽制敵軍主力。另一部藏軍從北路秘密潛入江孜,收復宗山堡壘,突襲江洛卡英軍大本營,幾乎將侵略者頭目榮赫鵬及其留守英軍全數消滅。英軍困守江洛卡林,被動挨打達兩月之久。6月5日英援軍開進,瘋狂反撲。7月5日,英軍分三路進攻江孜宗山。保衛宗山的藏軍遭到敵人大炮猛烈轟擊,水源又被切斷,雖頑強堅守,但終因武器落後,敵我力量懸殊,江孜再度失陷……
英國軍官康特萊在其書中寫道:「(西藏人)沒有經過戰斗,他們是決不會罷休的。我佩服他們的勇氣和豪放。」當我看到這段話時,我覺得那是侵略者在以另一種方式,標榜著他們的勝利。
我想當我們的先輩駐守在江孜宗,望著裝備精良的侵略者,他們心中也一定有著恐懼。他們一定從曲米森古屠殺般的戰斗中知道了英國快槍火炮的威力。但他們不能後退:前面的土地已被踐踏,前面的同胞已被壓迫、欺凌,難道還要讓後面的家園也重復同樣的命運嗎?不能,絕對不能!所以他們只能選擇用弓箭長矛去與快槍火炮去抗衡;只能選擇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去捍衛一個民族最基本的尊嚴……那一刻是歷史的悲劇,也是我們民族的悲哀……
合上那些沉重而悲傷的文字,我幸福,幸福自己生活在這個和平的時代。幸福自己不必去直接面對那些血淋淋的場面。但這個世界還是有紛爭,有飢餓,有侵略,有殺戮……落後就要挨打,仍是普遍性的真理。也許南斯拉夫的戰火或可稱得上遙遠,但伊拉克深重的民族災難,卻不容我們迴避。我們的國家在強大著,但我們還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我們的發展水平比日本落後15年,比美國落後25年。在南斯拉夫我們的使館被「誤炸」;在南沙海域,還不時有別國的軍艦橫出直入;在釣魚島上,還駐扎著異國的士兵……如果說百年前的江孜之戰是外國直接的侵略,那麼今天我們面臨的事件就為我們敲響了警鍾。如果我們的國家不能盡快強大,誰又能保證那恥辱的歷史不會重演。
中國是我們的祖國,祖國就是我們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這地方養育了我們,賦予了我們深刻的文化背景與道德氛圍。我們依賴她,熱愛她,不願看到她被摧殘,被蹂躪。所以百年前我們的英雄們寧願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去抵擋炮火,那麼現在我們該用怎樣的行動來為我們可愛的祖國做些什麼呢?
我不知道正確的答案是什麼。我只是覺得。我們應該盡力多學一些知識,多掌握一些技能;盡力為自己生活的地方多做些貢獻,讓我們的國家再強大一些,強大到可以不被人欺凌,強大到可以讓她的子民生活得安寧、和平……而不是當外敵侵略而來時,她的子民卻不得不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去悲哀地戰斗……
回想到1904年的江孜保衛戰,就想起了江孜。就想起了江孜的藍天,想到了藍天上飛翔的快樂的鳥,想到了挺拔的大樹和茂盛的綠草。當然還有那高原上撫慰大山的歌聲和草原上隱現的牛羊……這樣的景色多美好啊!和平是多美好啊!
當我再次想到書頁上那些沉重的文字,不覺間又想到了詩人艾青的一句詩: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著淚水?
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的深沉……」
2.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有著怎樣歷史意義
斯大林格勒戰役,又稱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偉大衛國戰專爭的主要轉折點,屬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也是人類歷史上最為血腥和規模最大的戰役之一。會戰從1942年7月17日開始至1943年2月2日結束。
3. 江孜保衛戰的介紹
江孜保衛戰,是西藏江孜人民抗擊英軍入侵西藏的一場戰斗,是西藏人民回反帝戰爭中答的最大一次戰役。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英國以西藏不履行藏印條約,侵犯印度邊境為借口,派懷特率軍200人侵入後藏的甲岡。次年,英國又以談判為名,派兵入侵西藏南部邊境崗巴宗。與此同時,英軍首領榮赫鵬、麥克唐納率領3000人從亞東、帕里一線發動對西藏的大規模入侵,在江孜受到西藏軍民的英勇抵抗。
4. 求一篇紀念江孜保衛戰的文章
翻開歷史的書頁
從1904年到現在已整整過去了一百年。一百年是一段多麼漫長的時間啊!漫長的足可以讓一些記憶變的模糊,讓一些印象變的隱約。
翻開歷史的書頁,看著那些沉重的文字,我們心裡會有些悲傷,會有些憤慨……但這些憂郁的凄涼,有點兒像花盆中用雨花石拱著的水仙,清清的香,香的有些寂寞和悲傷——這些感情遠不如江孜保衛戰中那些先輩們表現的那麼熾熱和強烈。
1904年4月,英國侵略軍到達江孜,我們英勇的先輩們為保衛江孜與侵略軍展開了殊死戰斗。經過周密布置,到五月間,一股藏軍集結於江孜通往拉薩大道上的卡羅拉嶺,牽制敵軍主力。另一部藏軍從北路秘密潛入江孜,收復宗山堡壘,突襲江洛卡英軍大本營,幾乎將侵略者頭目榮赫鵬及其留守英軍全數消滅。英軍困守江洛卡林,被動挨打達兩月之久。6月5日英援軍開進,瘋狂反撲。7月5日,英軍分三路進攻江孜宗山。保衛宗山的藏軍遭到敵人大炮猛烈轟擊,水源又被切斷,雖頑強堅守,但終因武器落後,敵我力量懸殊,江孜再度失陷……
英國軍官康特萊在其書中寫道:「(西藏人)沒有經過戰斗,他們是決不會罷休的。我佩服他們的勇氣和豪放。」當我看到這段話時,我覺得那是侵略者在以另一種方式,標榜著他們的勝利。
我想當我們的先輩駐守在江孜宗,望著裝備精良的侵略者,他們心中也一定有著恐懼。他們一定從曲米森古屠殺般的戰斗中知道了英國快槍火炮的威力。但他們不能後退:前面的土地已被踐踏,前面的同胞已被壓迫、欺凌,難道還要讓後面的家園也重復同樣的命運嗎?不能,絕對不能!所以他們只能選擇用弓箭長矛去與快槍火炮去抗衡;只能選擇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去捍衛一個民族最基本的尊嚴……那一刻是歷史的悲劇,也是我們民族的悲哀……
合上那些沉重而悲傷的文字,我幸福,幸福自己生活在這個和平的時代。幸福自己不必去直接面對那些血淋淋的場面。但這個世界還是有紛爭,有飢餓,有侵略,有殺戮……落後就要挨打,仍是普遍性的真理。也許南斯拉夫的戰火或可稱得上遙遠,但伊拉克深重的民族災難,卻不容我們迴避。我們的國家在強大著,但我們還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我們的發展水平比日本落後15年,比美國落後25年。在南斯拉夫我們的使館被「誤炸」;在南沙海域,還不時有別國的軍艦橫出直入;在釣魚島上,還駐扎著異國的士兵……如果說百年前的江孜之戰是外國直接的侵略,那麼今天我們面臨的事件就為我們敲響了警鍾。如果我們的國家不能盡快強大,誰又能保證那恥辱的歷史不會重演。
中國是我們的祖國,祖國就是我們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這地方養育了我們,賦予了我們深刻的文化背景與道德氛圍。我們依賴她,熱愛她,不願看到她被摧殘,被蹂躪。所以百年前我們的英雄們寧願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去抵擋炮火,那麼現在我們該用怎樣的行動來為我們可愛的祖國做些什麼呢?
我不知道正確的答案是什麼。我只是覺得。我們應該盡力多學一些知識,多掌握一些技能;盡力為自己生活的地方多做些貢獻,讓我們的國家再強大一些,強大到可以不被人欺凌,強大到可以讓她的子民生活得安寧、和平……而不是當外敵侵略而來時,她的子民卻不得不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去悲哀地戰斗……
回想到1904年的江孜保衛戰,就想起了江孜。就想起了江孜的藍天,想到了藍天上飛翔的快樂的鳥,想到了挺拔的大樹和茂盛的綠草。當然還有那高原上撫慰大山的歌聲和草原上隱現的牛羊……這樣的景色多美好啊!和平是多美好啊!
當我再次想到書頁上那些沉重的文字,不覺間又想到了詩人艾青的一句詩: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著淚水?
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的深沉……」
5. 急求有關江孜保衛戰的一切資料,電影、音樂、圖片、文字均可,感激不盡!
江孜保衛戰簡介
江孜人民抗擊英軍入侵西藏的戰斗,是西藏人民反帝戰爭中的最大一次戰役。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英國以西藏不履行藏印條約,侵犯印度邊境為借口,派懷特率軍200人侵入後藏的甲岡。次年,英國又以談判為名,派兵入侵西藏南部邊境崗巴宗。與此同時,英軍首領榮赫鵬、麥克唐納率領3 000人從亞東、帕里一線發動對西藏的大規模入侵。
編輯本段保衛戰概況
1904年3月,攻佔帕里的英軍向江孜方面推進。 4月,西藏地方政府派1 000名藏軍阻截,雙方在江孜以南的曲米辛古展開戰斗,藏軍遭到重創,拉丁色代本等4名藏官被槍殺,英軍侵佔了後藏,江孜淪陷。 5月,西藏軍民發動反攻,一路集結在江孜以東的卡羅拉山,既牽制了英軍主力,又切斷了英軍後路;另一路襲擊英軍大本營,突入江孜,攻破江孜堡壘,取得江孜陣地主動權。 6月,英軍從東、南兩面集中兵力攻打乃寧寺。在保衛乃寧寺的戰斗中,廣大僧兵頑強抵抗,最後14名藏軍在殺傷數十名英軍官兵後犧牲,稱為乃寧寺大血戰。乃寧寺被英軍侵佔後,寺內文物被洗劫一空。 7月5日,英軍對堅守在江孜堡壘的江孜軍民開始發動總攻。 江孜軍民憑借原始的大刀、長矛和石頭死守城堡,並在半山前崖構築炮台和其他防禦設施。當時英軍使用新式火器向宗山猛烈進攻,江孜軍民誓死抵抗,以土槍、大刀、梭標和弓箭堅持了8個月之久。 山上彈盡糧絕,守軍與攻上宗山的英軍展開肉搏,直至跳崖犧牲。江孜從此以「英雄城」而聞名。
編輯本段保衛戰失敗
由於清廷在反抗英帝國主義侵略的同時,始終採取妥協投降政策,西藏地方的領導階層在整個戰爭中指揮脫節,和戰不定,錯失良機,最終江孜防線被英軍突破。 7月底,英軍渡過雅魯藏布江,8月攻入拉薩。 1904年9月江孜保衛戰失敗後,英國以武力相威脅,強迫西藏代表簽訂《拉薩條約》。
6. 有"江孜大戰''這個典故嗎介紹介紹
1、有「江孜大抄戰」,也叫江孜保衛戰,是西藏江孜人民抗擊英軍入侵西藏的一場戰斗,是西藏人民反帝戰爭中的最大一次戰役。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英國以西藏不履行藏印條約,侵犯印度邊境為借口,派懷特率軍200人侵入後藏的甲岡。次年,英國又以談判為名,派兵入侵西藏南部邊境崗巴宗。與此同時,英軍首領榮赫鵬、麥克唐納率領3000人從亞東、帕里一線發動對西藏的大規模入侵,在江孜受到西藏軍民的英勇抵抗。
2、失敗原因
由於清廷在反抗英帝國主義侵略的同時,始終採取妥協投降政策,西藏地方的領導階層在整個戰爭中指揮脫節,和戰不定,錯失良機,最終江孜防線被英軍突破。7月底,英軍渡過雅魯藏布江,8月攻入拉薩。1904年9月江孜保衛戰失敗後,英國以武力相威脅,強迫西藏代表簽訂《拉薩條約》。
7. 100年前藏區的江孜發生了什麼戰爭
1888年,英帝國主義第一次發動了在我國西藏地區的侵華戰爭,即隆吐山戰役。隆吐山失守,英軍佔領了隆吐山、納湯等地區。
1903年7月,英帝國主義派榮赫鵬率領一支萬人大軍,由麥克唐納少將指揮,開始了對我國西藏地區第二次大規模的武裝侵略。12月12日,英國偷越了則利拉山口,13日進駐仁進崗,21日佔領帕里。1904年1月,英國又相繼佔領了堆拉、戈吾等地。矛頭直指江孜。從此開始了以江孜人民為主的西藏人民反抗英帝國主義武裝侵略的第二次抗英戰爭。
曲美新古大屠殺
曲美新古位於堆納村以北二十公里(現亞東縣堆納鄉,當時屬江孜宗管轄)。1904年1月,英軍和藏軍在此相遇。據一位當年參加戰役的老人加頓回憶說,藏軍當年使用的是土槍、大刀、「鄂多」(牛毛制的拋石的鞭子,可以將雞蛋大小的石頭甩100——200米左右)。為了減少行軍途中的阻力,英軍提出談判要求。1月15日,藏軍拉丁色和郎色林代本(團長)等4人,隨從11人出陣與英軍談判。英國侵略頭子榮赫鵬竟卑鄙地欺騙我方,「要談判,雙方必須停火應該解除戒備。」我方遵守約定,下令停火。但英軍卻暗中包圍了我方陣地。談判中一名英軍軍官拔出手槍向拉丁色和郎色林代本開槍,這一情形被拉丁色代本的警衛發現,他一聲怒吼:「我們的人被殺了!」一邊拔出腰刀與隨從的藏軍一道砍死了十幾個英軍,並砍了英軍隨軍記者德蒙坎德勒一刀,拉丁色代本拔出左輪手槍朝天放了一槍,發起了總攻的信號,周圍的藏軍及時拔出腰刀向敵人沖去。但是待命的藏軍卻無法打響火繩槍。因為要裝一顆子彈,再點燃火才能引發火繩槍,熟練的戰士也得四五分鍾才能引發。在敵人機槍、來復槍和大炮的密集掃射轟擊下,英帝國主義對我藏族軍民進行了殘酷的大屠殺,藏軍傷亡700餘人,談判代表拉丁色等隨員也慘遭不幸。
藏昌阻擊戰
曲美新古的大屠殺,激起了西藏人民的無比憤怒,點燃了藏族軍民的反侵略的怒火。英軍在向江孜侵略途中,沿途群眾自發組織起來攔擊敵人,焚燒軍火糧食,封鎖消息,破壞交通。他們用長刀、梭鏢、棍棒等協同藏軍阻擊敵人。英軍在靠近康馬(原屬江孜宗管轄,1960年康馬縣成立)的多吉至卡蘆之間毀掉強林寺和貢明寺,把拆毀的木料當柴燒,搗毀的佛像至今還有殘跡。英軍抵達康馬當日的拂曉,藏軍然馬代本率本部闖入敵營,砍死許多英軍,然後撤至藏昌固守。在藏昌又開來一部分僧兵和來自塔布、工布、昌都地區的民兵,共同修築工事待敵。2月20日,英軍至藏昌,代本哲麟率隊到前沿激戰阻擊英軍,但終因武器落後,犧牲300餘人被迫撤退。
藏昌阻擊戰使敵人聞風喪膽。一位叫康特萊的侵略者,在其所著的《拉薩真面目》一書中說,在藏昌「……幾十個人會奮起猛攻你,他們強大得使他們的斗爭成為絕望的敵人,拚死命地戰斗到最後一個倒下去。一部分農民就會為保衛一個村莊全體戰死,像古羅馬的愛國者那樣」。戰爭之慘烈由此可見一斑。
江孜保衛戰
1904年4月11日,英軍侵入江孜。自第二次抗英戰爭開始以來,西藏軍民的抗英斗爭雖然遭受到一系列失敗和挫折,但西藏軍民的抗英意志卻越來越堅決。
得知英軍侵入江孜的消息後,西藏各地民兵又重新動員起來,徵集軍隊達16000餘人,聚集在江孜、日喀則及由江孜到拉薩的大道上,拉開了江孜保衛戰的序幕。
江孜軍民在扎奎和帕拉庄園等地進行了頑強戰斗之後,5月3日,藏軍1000多人突襲江洛林卡的榮赫鵬營地,幾乎全殲敵人,榮赫鵬在極度恐慌中帶領40名士兵倉皇南逃至康馬村,遭到襲擊,幾乎被殺死。
江孜軍民打退瘋狂的敵人之後,群情激奮,凡冒煙的民戶都出了人,全民出動和藏軍一起,夜以繼日地修築工事,地道從白居寺可直通宗山和強扎洞;從街巷的屋舍到宗的南頭都連接起來,白居寺的制高點上設有炮台一座,台槍一桿,並建立了值班哨制度,寺內喇嘛全體列隊待戰,使英軍在兩個月之久的時間內陷入被動,沒有進行大的軍事行動。
乃寧大血戰
6月13日,麥克唐納和榮赫鵬將他們麋集亞東的全部力量傾巢調出,直逼江孜。英軍行至離江孜不遠的乃寧寺時,遭到了駐寺守軍的堅決抵抗。沉著應戰的藏族軍民,待敵人用炮轟塌寺院圍牆時,一位伙夫挑著一把大刀在前,大家尾隨而出,迎戰敵人。這位伙夫首先砍死一個騎馬的英國軍官,又殺死幾個敵人後壯烈犧牲。這時民兵和敵人扭在一起,展開了赤臂肉搏,其中尤以工布地區民兵的刀鋒利,有位壯士一刀就把敵人連槍和子彈帶劈為兩段,嚇得敵人膽破心裂。這次戰斗,英軍死傷200餘人。因此,他們發泄獸性,把乃寧寺珍貴文物洗劫一空,放火焚燒了大經堂。
宗山決戰
6月28日為了掃清江孜外圍的據點,英軍向江孜附近的紫金寺進攻,守土藏軍800餘人,激戰幾日後轉移。英軍即以紫金寺、帕拉村和江洛林卡三處為基地,包圍了江孜宗政府及江孜街巷的藏軍。此時十三達賴喇嘛派出宇妥噶倫和三大寺代表在江孜與英軍會談。7月3日再次會談時,榮赫鵬發出最後通牒,限藏軍於七月五日前撤出宗政府,否則採取軍事行動。
宗政府位於江孜城中央的一個突出的小山上,碉堡式的建築非常堅固,是江孜平原的制高點。7月5日,英軍分三路進攻,一路進攻江孜,一名英軍大尉被擊斃,激戰至晚7時,江孜城淪陷。另兩路英軍在大炮的掩護下,猛攻宗山。藏軍5000人堅守堡壘,用土槍和「鄂多」拋石打擊敵人。
據當年參加宗山決戰的兩位老人講,敵人圍攻了幾天,一直打不下來,毫不動搖的藏軍還在夜裡下山襲擊英軍。山上被斷了水,他們便在晚上用繩將人吊下去取水塘里的污水喝,甚至以尿止渴。雖然這樣,但始終沒有一個動搖。不料,一天一個藏兵不小心將炸葯庫爆炸起火,敵人見藏軍到了彈盡糧絕的境地,便日夜加緊攻擊。此時藏軍仍然堅持戰斗,用石頭打退了敵人的數次進攻。經過三天的鏖戰,藏軍一部從北面沖下山,一部分來不及突圍的戰士就和敵人徒手搏鬥,最後全部跳崖殉國,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7月6日,宗山淪陷。7月14日,英軍向拉薩進發。8月3日,英軍佔領拉薩。英帝國主義在我國西藏地區的第二次侵華戰爭的軍事行動至此結束。
1961年,江孜宗山抗英遺址被國務院列為全國一級文物保護單位。它現已經成為對幹部職工和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場所。1994年西藏自治區把江孜抗英遺址列為全區青少年教育基地。1997年中宣部把江孜抗英遺址列為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江孜軍民在反抗外侮中新表現的英雄氣慨和熱愛鄉土、保衛祖國領土完整而視死如歸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倍受人民的歌頌和傳揚,為中華民族的反帝斗爭增添了光輝篇章。
江孜宗山抗英遺址將與廣州虎門炮台一樣作為不屈外侮,愛國愛家的象徵永遠屹立在祖國的西南邊陲。
8. 《長沙保衛戰》有什麼歷史意義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奇襲美國珍珠港,同一天,日陸軍23軍開始進攻香港,為使攻佔香港順利進行,日軍大本營命令駐湖南地區的11軍向湘南進攻,以牽制中國軍隊南援行動。11軍司令官阿南惟幾接受命令後,於12月13日發布了第三次進攻長沙的命令。
9. 江孜保衛戰的失敗原因
由於清廷在反抗復英帝國制主義侵略的同時,始終採取妥協投降政策,西藏地方的領導階層在整個戰爭中指揮脫節,和戰不定,錯失良機,最終江孜防線被英軍突破。
7月底,英軍渡過雅魯藏布江,8月攻入拉薩。
1904年9月江孜保衛戰失敗後,英國以武力相威脅,強迫西藏代表簽訂《拉薩條約》。
10. 江孜保衛戰
江孜保衛戰,是西藏江孜人民抗擊英軍入侵西藏的一場戰斗,是西藏人專民反帝戰爭中的最屬大一次戰役。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英國以西藏不履行藏印條約,侵犯印度邊境為借口,派懷特率軍200人侵入後藏的甲岡。次年,英國又以談判為名,派兵入侵西藏南部邊境崗巴宗。與此同時,英軍首領榮赫鵬、麥克唐納率領3000人從亞東、帕里一線發動對西藏的大規模入侵,在江孜受到西藏軍民的英勇抵抗。由於清廷在反抗英帝國主義侵略的同時,始終採取妥協投降政策,西藏地方的領導階層在整個戰爭中指揮脫節,和戰不定,錯失良機,最終江孜防線被英軍突破。7月底,英軍渡過雅魯藏布江,8月攻入拉薩。1904年9月江孜保衛戰失敗後,英國以武力相威脅,強迫西藏代表簽訂《拉薩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