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音樂的起源與發展
1、關於人類社會音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非常古老的洪荒時代。在人類還沒有產生語言時,就已經知道利用聲音的高低、強弱等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隨著人類勞動的發展,逐漸產生了統一勞動節奏的號子和相互間傳遞信息的呼喊,這便是最原始的音樂雛形;當人們慶賀收獲和分享勞動成果時,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達喜悅、歡樂之情,這便是原始樂器的雛形。
2、古代的兩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是重要的人類文化發祥地之一。當時富饒的美索不達米亞地區(今伊朗、伊拉克一帶),在公元前四千年已有了較為發達的音樂。當時生活在這一帶的蘇美爾人已有了類似豎琴式的樂器和幾種管弦樂器。
3、在當時的宮廷里已產生了專業的歌手和較大型的樂隊。後來,這些較先進的音樂文化逐漸流傳到埃及、希臘、印度和中國等古老的國度,並在這些地區得到了進一步的不同形式的、具有民族色彩的發展。雖然各民族、各地區的音樂發展不盡相同,但其基本的發展方向都是由世俗音樂逐漸趨向於宗教音樂。
(1)音樂的分類r音樂的歷史rr發展過程r擴展閱讀
音樂是一種能夠產生共鳴效果的聲頻,出自人類本體的最初生命運動,它們伴隨人類產生而產生,伴隨人類起源而起源,伴隨人類發展而發展。它們不是人類身外之物,也不是人類最初的物質生產,而是一開始就是一種富有情感的感於外物存在的人類最初精神活動的產物。
音樂也是反映人類現實生活情感的一種藝術(英文名稱:music;法文名稱: musique;義大利文:musica)。
音樂可以分為聲樂和器樂兩大類型,又可以分為古典音樂、流行音樂、民族音樂、鄉村音樂、原生態音樂等。在藝術類型中,音樂是比較抽象的藝術。音樂從歷史發展上可分為中國古代音樂和西方音樂。中國古代理論基礎是五聲音階,即宮、商、角、徵、羽,而從西方傳過來的是七聲音階。
音樂讓人賞心悅目,並為您帶來聽覺的享受。一般一首音樂時長在3分28秒左右,讓人更加享受每首音樂的時間。
B. 音樂的發展史
第一章 音樂的起源和上古時期的音樂
人類社會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了音樂,已無法查考。但從古至今在音樂中卻沒有國界之分和種族之別,所謂樂器,就是奏出音樂的工具。如前所述,音樂的起源是以聲帶為樂器的「歌唱」,但人類伴隨著智慧的發展,開始了使用工具。不僅利用聲音唱歌,而且在管上鑿孔或者張弦撫弄以奏出音樂作為游戲,這就產生了樂器。
一、弦樂器的起源傳說: 墨丘利(Mercury)是希臘神話中諸神的使神。據說他在尼羅河畔散步時,腳觸一物發出美妙的聲音,他拾起一看,發現原是一個空龜殼內側附有一條乾枯的筋所發出的聲響。墨丘利從此得到啟發,而發明了弦樂器。雖說後人考證在墨丘利以前就已經有了弦樂器,但也可能是由此得到了啟發。
二、管樂器的起源傳說 :中國古代歷史記述了距今五千年前的黃帝時代,有一位名叫做伶倫的音樂家,他進入西方昆化山內采竹為笛。當時恰有五隻鳳凰在空中飛鳴,他便合其音而定律。雖然這一故事也不能完全相信,但是,可將其看做是有關管樂器起源的帶有神秘色彩的傳說。
三、中國古代音樂: 中國最初的帝王——黃帝,是五千年前創造了歷法和文字的名君。當時,除了前述的伶倫之外,還有一位名叫「伏羲」的音樂家。據說伏羲是人首蛇身,曾在母胎中孕育了十二年。他彈奏了張有五十弦的琴,由於音調過於悲傷,黃帝將其琴斷去一半,改為二十五弦。
此外,在黃帝時代的傳說中,還有一位名為神農的音樂家,他教人耕作,並發現了醫葯,據說是牛首人身。他創造了五弦琴,如果設想當時的音樂是使用五聲音階,那麼這是理所當然的。
論及古代中國音樂的書籍,據說為數不下三百種之多。孔子是距今大約二千五百年前的人,本人是音樂家,關於論述音樂的隨筆很多。他曾正式習琴,在悲哀與歡樂的時候都撫琴以慰,並傳授弟子。據說他有三千弟子,其中通六藝者達七十二人。孔子之所教,可稱為「詩、書、禮、樂」。「禮」是謂理天地陰陽的秩序,「樂」是取得諧調。也就是說,在他的哲學中,道德與音樂居於同等地位,力圖以音樂來提高品德。孔子非常愛好古琴,並能自行作曲,關於音樂的評論也可見於論語中。
另一方面,古代中國的宮廷音樂多為舞樂,即詩、舞和音樂融為一體,和今天的舞蹈是完全不同的。
四、埃及、阿拉伯的古代音樂 :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從作為帝王古墓的金字塔內石壁的雕刻上,可以看出演奏音樂的盛況以及音樂演奏者的行列,雕刻中有以手指彈奏的豎琴狀的弦樂器,以及各種笛類樂器。
阿拉伯等地區的器樂也相當發達,自古以來就使用在一個八度之間分為十七個音名的特殊音階。
五、希臘古代音樂: 希臘音樂的起源也籠罩著一層神話的面紗。阿波羅神主掌音樂,其下有九位繆斯(Muse)女神,將音樂稱為Music或Musik,希臘樂器中,有叫做阿烏洛斯的V字型雙管笛,有叫做里拉(Lyra)的手琴,還有叫做齊特爾(Kithara)的類似吉它的弦樂器,這些樂器都是從埃及或阿拉伯傳入的。
六、純律的產生: 公元前六世紀,古希臘大哲學家和數學家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用一種稱為弦琴(Monochord)的單弦樂器,首先解釋出純律理論。這就是根據弦的長度,以一比二作為完全八度,以二比三作為完全五度的方法,把當時所使用的一切音程都計算出來了。
第二章 中世紀音樂
一、基督教與中世紀的音樂 :中世紀時代的歐洲,教會比國家或其它社會集團,都有更強大的統治權力。在那個時代,包括哲學的各種學問和藝術都為教會服務,中世紀的音樂由於基督教而取得了不尋常的發展。在教會音樂中,開創了復調音樂的形式並完成了對位法。最初印刷樂譜,是教會為了作彌撒而用的。鍵盤樂器的興起以至其教授法,沒有一件事能夠離開教會而產生。從音樂的全部理論到記譜法,以至合唱、合奏,多半都是中世紀教會的遺產。今天的交響樂和歌劇的內容雖然絕大部分是描寫世俗的,也不能說與中世紀的教會無關。
教會音樂,最初大概是原封不動地採用了從猶太王國傳來的形式,即歌唱聖詩、朗誦聖經,可以想像是純粹的聲樂。宗教音樂歷來以聲樂為主,這是因為聲樂有歌詞。與此相反,器樂主要是作為世俗音樂而得以發展起來的。
二、羅馬式音樂 :「羅馬風格」一詞主要來自那個時代的建築用語。羅馬式音樂是世界藝術史上最偉大的紀念碑式遺物之一。這種音樂既無和聲也無伴奏,其特徵是以齊唱形式為主,通過教堂天井的迴音產生庄嚴的和聲感,其純朴、清麗的宗教感情與羅馬風格的教堂建築是完全一致的。
羅馬式音樂是中世紀這一時期的重要音樂形式之一,其代表當首推格雷戈里聖詠(Gregorian Chant),這是典型的天主教音樂。在漫長的中世紀里,音樂方面起了最重要作用的正是格雷戈里聖詠,它是純粹的單旋律的歌唱。在格雷戈里聖詠中,已經有多利亞調式、弗利幾亞調式、里第亞調式、混合里第亞調式等四種教會調式及其變格調式。到了十六世紀,出現了伊奧尼亞調式及愛利亞調式,進而形成今日的大、小調音階。在格雷戈里一世時代,已經在羅馬設立了稱為「歌唱班」的教授聖詠的學校,這可看作是世界上最早的音樂學校之一。
安普羅修斯(Ambrosius,340-397)聖詠則收集了在教會中所唱的歌曲,為教會音樂制定了由七音組成的四種教會調式音階,還創造了對唱的形式等。在聖詠中,歌詞與語言的語勢、聲調的高低和節奏的關系以極為理想的形式得到解決,它們非常自然而完善地表現了宗教感情,可以看作是到這一時代為止的音樂藝術的總結。
第三章 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
一、哥特風格和文藝復興 :從十三世紀中後期到十四世紀,歐洲社會進入文藝復興時期,北歐興起了哥特風格的藝術,哥特風格表現得最明顯的是在建築方面。在音樂中,哥特風格從未明確地形成為代表一個時代的形式,但起始於奧干努姆(Organum)的復調形式,相當明確地表現出哥特風格的特徵。在十二世紀時期的許多經文歌中,除了庄嚴的格雷戈里聖詠的固定旋律之外,還有採用舞蹈旋律和愛情歌曲的旋律,配以不同的歌詞和拍子共同歌唱的形式。
二、文藝復興與音樂 :音樂上的文藝復興,略晚於其他文藝形式如文學、美術等。有代表性的作曲家,首先可以舉出弗朗切斯·蘭迪諾(Francescl Landino,1325(?)-1397),他採用了同時歌唱三種不同歌詞的這一大膽手法,留下了許多牧歌和敘事曲。杜法伊(Guillaume Dufay,1400-1474)則完成了四聲部手法。奧干努姆(Organum)的復調手法,更導致了以巴赫為頂峰的對位法理論的完成。
從十一世紀末葉到十三世紀末葉,歐洲發生了十字軍東征事件。這一歷史事件對於東西方文化交流起了巨大的影響,在音樂上的顯著表現是出現了游吟詩人、游吟歌手、抒情歌手等人物,所唱的詩歌內容有情歌、敘事詩式的故事、自然的贊美詩以及宗教或道德方面的內容等等。作為樂器則使用類似豎琴那樣的小型手琴或古提琴族內的樂器。
第四章 巴羅克時代的音樂
一、巴羅克(Baroque)風格: 從年代上說,大體上從十六世紀末到1750年間的音樂,稱為巴羅克音樂。十六世紀末葉,音樂史上第一部歌劇在義大利的佛羅倫薩上演,也是以喬萬尼·加布里埃利(Giovanni Gabrieli,1557(?)-1612)為中心的「威尼斯樂派」的全盛時期。而1750年則是對位法大師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去世之年,代表巴羅克巔峰的對位法音樂可以認為以巴赫去世而告結束。
巴羅克(Baroque)一詞,原來的意思是形狀不整的珍珠,最初是在建築方面來表明一種藝術形式。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是以希臘、羅馬的形式美為第一性的,對之而言,巴羅克風格是一種全新的表現形式,也是後來興起的洛可可(Rococo)藝術的前提。
巴羅克時代的歐洲音樂以德國、義大利和法國等幾個國家為代表,音樂藝術在這一時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發展。
二、巴羅克時代的德國音樂: 巴羅克時代的德意志音樂,可以說以許茨、巴赫和亨德爾為代表。如果把中世紀以來的復調音樂比做金字塔,則他們的音樂就是塔頂,他們吸收了文藝復興以來的義大利的新音樂,並開拓了一條新的道路。
許茨(Heinrich Schutz,1585-1672年)比巴赫和亨德爾恰恰早生一百年,二十四歲時赴義大利留學,就讀於威尼斯樂派的大師加布里埃利(Giovanni Gabrieli,1557-1612)。他回德國後,發表了第一部德文歌劇《達夫內》,此外還創作了許多受難曲。許茨的風格對後來的兩位巴羅克音樂大師巴赫、亨德爾的創作有著重要的影響。
亨德爾和巴赫的音樂作品,無論在集成傳統音樂方面,還是在追隨新思潮方面,都在音樂史上放著射著異彩。亨德爾的作品,多為歌劇和清唱劇音樂,在器樂作品中也含有強烈的聲樂因素,這顯然是受了義大利的影響;而巴赫的音樂,在聲樂作品中也含有強烈的器樂因素,這預示了以後的古典主義時代的到來。
三、巴羅克時代的義大利音樂 :歌劇這一偉大的藝術形式,就誕生在「音樂的搖籃」——歐洲文明古國義大利。古老的城市佛羅倫薩,有許多偉大的藝術家和一批對古希臘藝術感興趣的貴族。這些貴族決心賦予希臘戲劇以新的生命,他們開始給古老的希臘故事譜曲,並且穿上戲裝演出,而整個故事是由一個合唱隊唱出來的,這無疑就是歌劇的雛形了。後來經過發展,故事裡的每個角色由一個歌唱者演唱,而在合唱節目之間,由男女歌唱家分別擔任獨唱。當角色的話語輕柔時,台詞將半唱半說。這種歌唱差不多象一首贊美詩:被叫做宣敘調。而強烈的感情則是用叫做詠嘆調的真旋律來表現。不久,詠嘆調開始用來炫耀歌手的美好聲音。那時,無論一部歌劇是在義大利還是在英國或德國上演,它的詠嘆調總是用義大利語演唱的,而它的宣敘調部分則用那個國家的語言演唱。
義大利的巴羅克音樂中,弦樂可與早期的歌劇相提並論。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等弦樂器,至今仍是管弦樂隊中不可缺少的樂器,也是極為重要的室內樂及獨奏樂器。在巴羅克時代的義大利,弦樂與歌劇相結合,做為古序曲而得以發展。歌劇的序曲必須是以快速開始,中間部緩慢,最後再以快速終結這樣的三部分構成,這種形式後來成為協奏曲和交響樂的基本形式。而當時的古序曲和協奏曲都是以弦樂為主的。這一時期的義大利盛產小提琴家,如托萊利(Giuseppe Torelli,1650-1708)、科萊里(Arcagello Corelli,-1713)、維塔利(T.Antonio Vitali,1665-1735)、維瓦爾第(Antonio Vivaldi,1675-1743)、塔蒂尼(Giuseppe Tartini,1692-1770)等,都是早於巴赫的音樂家,他們全都是小提琴名手,而且都是小提琴音樂的作曲家。另外,義大利的小提琴製作家輩出,如阿瑪蒂、瓜爾奈里和斯特拉迪瓦利等都是義大利北部阿爾卑斯地區的克雷莫納(Cremona)人,他們精心製作的小提琴,一直到今天還活躍在舞台上,顯示出空前絕後的藝術魅力。
四、巴羅克時代的法國音樂 :在這一時期的法國,以巴黎為中心,以各地王侯貴族的府邸為背景,歌劇和古鋼琴音樂極為盛行。當時的法國歌劇,脫離了義大利歌劇的傳統而獨自成長,可說是接近於舞劇的形式。
巴羅克時代,法國最有代表性的歌劇作曲家是呂利(Jean Baptiste Lully,1632-1687),他創作的歌劇簡潔明晰、旋律動聽,同時具有很強的舞蹈特點,內容也較為深刻,並大量運用了辛辣、幽默的手法。
與歌劇同時盛行的是古鋼琴音樂。古鋼琴這種樂器,常常附以代表巴羅克文化的裝飾,它與羽管鍵琴等都是今日鋼琴的前身。在這方面最著名的大師,是庫泊蘭(Francois Couperin,1668-1733年)和拉摩(J.P.Jean Philippe Rameau,1683-1764年),他們的作品中有許多是為古鋼琴譜寫的組曲,其中有許多曲目至今仍用現代鋼琴廣為演奏。拉莫於1722年出版的和聲學概論,是音樂史上最早的和聲學理論著作。
第五章 古典主義音樂
一、音樂中的古典主義: 古典主義的萌芽,發生在巴羅克時代的義大利。後來由於在維也納出現了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三人,藉此古典主義音樂便得以形成。因此,音樂方面的「古典樂派」實際上指的是「維也納古典樂派」。古典主義藝術,首先發生在文藝領域中,它以恢復希臘、羅馬的古典藝術為目的,注重形式上的勻稱和諧調,主要放眼於追求客觀的美。
二、初期古典樂派 :文藝復興以後在義大利興起的主調形式的新音樂,以貴族社會為背景,在德意志和奧地利各地繁榮昌盛起來,其初期有三個主要樂派:第一派,是以音樂大師巴赫的次子卡·菲·埃·巴赫為中心的柏林樂派;第二派,是以約翰·施塔密茨(Johann Stamitz,1717-1757年)為中心的曼海姆樂派。第三派,是以瓦根扎爾及蒙恩為中心的早期維也納樂派。
在古典派音樂中,雖然歌劇也是一個重要部分,但從整體來看,古典派音樂的特色在於器樂,特別是奏鳴曲和交響曲形式的音樂。曼海姆樂派的室內樂和交響樂不僅對維也納樂派產生了影響,而且對波恩時代的少年貝多芬也給予了直接的影響。
奏鳴曲形式是古典樂派音樂中極有代表性的形式。那就是在呈示部中有第一、第二主題的對比,中間出現發展部,然後繼以兩個主題反復的再現部。曼海姆樂派當時已經具有了相當完整的這種形式。在交響樂形式中加入小步舞曲樂章的也是曼海姆樂派,在他們的交響樂配器中,木管樂器也採用了雙管編制。莫扎特在自己的交響樂中加用單簧管這一樂器,也是在曼海姆聽到他們的樂隊的演奏之後學來的。
三、維也納古典樂派: 以「交響樂之父」海頓、「音樂天才」莫扎特和「樂聖」貝多芬為代表的維也納古典樂派,在音樂史上建立起一座不朽的豐碑。這一樂派的主要特徵是反映人類普遍的思想要求、追求美的觀念、強調風格的高雅,給予人們樂觀向上的進取精神。
C. 英文音樂的歷史發展與類型
從1450年至1600年--文藝復興時期,那時一批有才華的音樂家雲集,顯示出歌樂昇平的氣象內,被稱為「法容蘭德斯樂派」。 1600年至1750年--巴羅克時代,在這150年的歷程中,歌劇、協奏曲、奏鳴曲等題材相繼被創造發展出來。 1750年至1827年--古典時期,1750年巴赫逝世後,這個時代大顯身手的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三位大師:海頓(交響樂之父)、莫扎特(音樂神童)、貝多芬(樂聖)。 1827年至19世紀末--浪漫主義時期,此時的歐洲文化正經受浪漫主義潮流的洗禮。這一時期的作曲家把作曲作為抒發自我感情的手段,作品中體現出他們內心中豐富復雜的感情,如帕格尼尼、李斯特等,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印象主義潮流 音樂上的印象主義與繪畫上的印象派或有相通之處--都十分注重色彩(盡管音樂色彩和顏料的色彩不同)和外界景象在藝術家本人心中的印象.德彪西和拉威爾是此派的代表人物。 20世紀西方音樂發展方向多元化, 本世紀特別是戰後西方音樂發展流派眾多,如無聲音樂、雜訊音樂、微分音樂等,電子合成器等新的技術手段更為標新立異的音樂家們提供了新的武器。
D. 簡述音樂史發展經歷的六個階段
西方音樂歷史及音樂體裁的發展主要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一、西方音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起源時期的音樂,主要用於神廟祭祀、節日慶典,帶有明顯的宗教色彩。蘇美爾人、埃及人、希伯來人和古希臘人推動了音樂的發展。
二、中世紀的前期和盛期
這一時期主要是單音音樂時期,大致從公元600~1300年。
三、「新藝術」時期
公元1300~1450年,是中世紀向文藝復興過渡的階段。
四、文藝復興時期
1450~1600年,文藝復興的中心在義大利,但音樂中心卻在法國的勃艮第地區和佛蘭德。這一時期德國、英格蘭音樂的興起,羅馬教堂音樂的改革和威尼斯樂派的活躍使這個時期的音樂成就不遜於其他的藝術。
五、巴洛克時期
1600~1750年,從蒙泰威爾弟開始,到巴赫和亨德爾結束。巴洛克時代在西方音樂史乃至整個藝術史上都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時代。巴洛克音樂氣度高貴、情調感人,內容比文藝復興時期更豐富 、更具戲劇性。歐洲音樂的許多重要體裁都在這一階段初步形成,如歌劇、組曲、奏鳴曲、協奏曲、清唱 劇、康塔塔(大型聲樂套曲)等都已具備了經典形式。音樂巨人巴赫、亨德爾則把巴洛克音樂推向了高潮。
六、古典主義時期
以恢復希臘、羅馬的古典風格為目的,主要放眼於追求客觀美的古典主義音樂,在維也納形成了氣候,海頓、莫扎特、貝多芬三位音樂家的傑出之作讓音樂史為之一振。這一時期成為器樂的 黃金時代,鋼琴曲、小提琴協奏曲的創作層出不窮,奏鳴曲式的確立被認為是這一時期成就的代表。
七、浪漫主義時期
浪漫主義樂派是人類藝術史上的一大「寶庫」。這一時期不但盛產偉大的音樂家,而且音樂體裁空前廣泛,出現了諸如無詞歌、夜曲、藝術歌曲、敘事曲、交響詩等新穎、別致的形式。這 種更注重音樂內容的音樂流派,使一些非音樂因素成為音樂的主宰。浪漫主義音樂經過門德爾松、舒曼、肖邦和威爾弟等人的完善,在柴可夫斯基、李斯特和瓦格納的時代達到了巔峰。
八、新音樂
這是20世紀音樂的統稱。和其他藝術一樣,音樂開始出現多種流派百花齊放的局面。音樂創作的保守與創新兩派在音樂文化發達的德國、俄國、英國、美國等地相互競爭,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音樂的繁榮。但在50年代後,隨著電子音樂和計算機等的高新技術的出現,音樂家們都希望在音樂新一代的音樂語言、節奏的發展上找到共同點,重塑作曲家角色及音樂藝術的本質。
E. 簡單說下RB,節奏布魯斯,R&B音樂的發展歷史
建議看一部電影《藍調傳奇》,當中從藍調的誕生,發展成搖滾等等等……
第一位黑人歌星以及之後的黑人歌星等,種族歧視的磨難等等等……
F. 音樂有多少個分類方法:比如按風格分有:輕音樂,R&B,搖滾等,按**分有:民族,流行等。誰能詳細列舉一下
太多了,每個人可抄能都有自己的分類方法,我能想到的:
1、聲樂、器樂(就算按表現形式分吧);
2、民族器樂、管弦樂、現代電聲(按樂器類型演變過程分);
3、普通聲樂分類:美聲、通俗、民族;
4、器樂中國分類:西方古典、通俗、民樂;
5、音樂風格:搖滾、輕音樂、POP、古典。。。(查一下網路文庫:音樂分類,太多了);
。。。。
G. R&B發展歷程
R&B的全名是&Blues,一般譯作"節奏怨曲"。廣義上,R&B可視為「黑人的流行音樂」,它源於黑人的Blues音樂,是現今西行流行來和搖滾來的基礎,Billboard雜志曾介定R&B為所有黑人音樂,除了Jazz和Blues之外,都可列作R&B,可見R&B的范圍是多麼的廣泛。近年黑人音樂圈大為盛行的HipHop和Rap都源於R&B,並且同時保存著不少R&B成分。
節奏布魯斯(R&B)的誕生可以追溯到40年代中期,早期的R&B被被稱為跳躍布魯斯(Jumpblues)。
JumpBlues吸收了爵士樂的吹奏樂器(Horn-drivenlineup)演奏和搖擺樂(Swing)的節奏,也結合了藍調音樂(Blues)基本重疊唱法(Riff)和弦樂演奏,成為了一種,嶄新的音樂形式。也可以說JumpBlues是節奏爵士(RhythmJazz)和布魯斯(Blues)的結合品。
雖然JumpBlues很大一部份是吸收Blues的特點,但是最後奠定其基本結構使其形成一種嶄新的音樂風格卻是節奏爵士。但Jumpblues節奏更快,演唱更粗啞,而且其樂器的使用也區別於爵士和藍調:鋼琴演奏節奏強烈,最重要的SAX的演奏也更尖銳。早期的JumpBlues是還是屬於黑人音樂:它的演唱者和聽眾都是黑人。
在JumpBlues中演唱者被稱「Shouter「,很多著名的JumpBluesShouter都是來自大樂隊(Big-Band),如BigJoeTurner,他是來自KansasCityjazzbands的。當時還有一些著名的Shouter,如WynonieHarris,RoyBrown,RoyMilton和NappyBrown等。
LouisJordan在JumpBlues的歷史上有著很重要的影響,他經常演奏一些歌詞詼諧的歌曲,由於這些歌曲特別適宜用來作舞曲,所以越來越多的白人青少年喜愛上了這種音樂.其它如ChuckBerry,JoeLiggins,TinyBradshaw,AmosMilburn,CamilleHoward等黑人音樂家也為都是當時有名的JumpBlues音樂家.
在50年代,由於那些傑出音樂家們的努力,JumpBlues終於沖破了種族界限,成為了為大眾接受的新型音樂風格,也正是在50年代JumpBlues易名為「節奏布魯斯(R&B)」,登上了Billboard榜.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43529.html
H. 請問能詳細的介紹音樂的各個種類嗎(如R&B,BLUES,JAZZ等等)
「節奏布魯斯」(R&B)在20世紀40年代中期出現的時候,它甚至還沒有名字。但這個詞才一出現,它就迅速廣泛地傳播開去。時至今日,R&B已經成了黑人流行音樂的代名詞,盡管它更多的是作為一種區別於說唱樂(Rap)、靈魂樂(Soul)、都市歌(Urban)的音樂種類被特殊的聽眾和唱片界人士提及。早期的搖滾樂
就是以R&B為基礎的,它是由受流行音樂影響的「鄉村和西部音樂」延展而來。R&B不僅僅是在布魯斯和搖滾樂之間的一種重要的過渡音樂,它還是布魯斯和靈魂樂之間最重要的音樂分支。
當然,布魯斯無疑是R&B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爵士樂元素也同等重要。最早的R&B藝術家就是來自「大樂隊」(Big-Band)和「搖擺爵士」(Swing-Jazz)領域。在「二戰」前,爵士樂遠比今日風行,那時它是一種為跳舞而演奏的音樂,但是在樂隊中通常會有歌手。「二戰」期間,許多重要的爵士樂藝術家開始發展「上乘爵士」(Be Bop)和「酷爵士」(Cool Jazz),這種跳舞元素更少的爵士樂。然而受戰時的經濟、軍事等因素的影響和約束,「大樂隊」開始逐漸減少。但聽眾們,尤其是那些在大城市中迅速增加的非裔美國社區的聽眾,他們仍然希望聽到可以跳舞的音樂。於是音樂家們為了適應聽眾,就做出音量更大、使用更多的電聲樂器,並且以「回復」(Riff)為主的「布吉音樂」(Boogie)。
最初開始流行的R&B風格通常是指「跳躍布魯斯」(Jump Blues)。它不僅吸收了爵士樂里的搖擺節奏和以號為主的編配方式,而且吸收了布魯斯里普遍使用的回復段與和聲結構。這種風格最重要的先驅也許要算卡布·卡洛維(Cab Calloway)。在「跳躍布魯斯」中,歌手的聲音更加刺耳,節奏更快,樂器的演奏也不一樣——鋼琴的彈奏力度更大,薩克司的聲音更加長而尖銳。
最重要和最具流行性的「跳躍布魯斯」明星是路易斯·喬丹(Louis Jordan),他的唱片在黑人聽眾和白人聽眾里取得了同樣的成功。而且他還深深地影響了查克·貝里(Chuck Berry)。許多早期的「跳躍布魯斯」表演者都是來自洛杉磯,因為那裡在「大蕭條」和「二戰」期間形成了龐大的黑人社區。40年代末期,更多的城市開始有了自己的「跳躍布魯斯」明星。洛杉磯的獨立唱片公司「專業」(Specialty)和「阿拉丁」(Aladdin)通過出版「跳躍布魯斯」唱片,不僅填補了大唱片公司在這個領域的空白,而且使自己獲得了成功。喬·里金斯(Joe Liggins)、泰尼·布雷德紹(Tiny Bradshaw)、阿莫斯·米爾博恩(Amos Milburn)、卡米利·霍華德(Camille Howard),這些如今大部分已被完全忘卻的藝術家,當時都在「跳躍布魯斯」方面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並成為他們時代最風光的黑人音樂家。
「跳躍布魯斯」後來轉變為幾種不同的風格。那些被稱作「大嗓門們」(Shouters)的演唱者在「大樂隊」拘謹的演唱方式里加入了更具活力的「福音音樂」(Gospel music)和「靈魂樂」(Soul)。「胖子」喬·特納(Big Joe Turner)是在堪薩斯的一支爵士樂隊開始他的藝術家生涯的。他是R&B和「爵士樂」的雙重傳奇人物,他不但輕松地由「爵士樂」轉向R&B,甚至還創作了一些早期的經典搖滾樂歌曲。另外,維諾尼·哈里斯(Wynonie Harris)、羅伊·布朗(Roy Brown)、羅伊·彌爾頓(Roy Milton)、納皮·布朗(Nappy Brown)也是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大嗓門們」里的重要音樂家,盡管他們沒有特納那麼有名。
50年代開始的時候,「種族」(Race)音樂曾被《告示牌》(Billboard)雜志的傑瑞·維克斯勒(Jerry Wexler)用來重新命名R&B。作為「大西洋」唱片公司的A&R,傑瑞把「跳躍布魯斯」推廣到了流行音樂聽眾和青少年當中。早期的「大西洋」唱片公司的明星們[魯斯·布朗(Ruth Brown)、萊文·貝克(LaVern Baker)、「漂流者」(Drifters)、查克·威利斯(Chuck Willis)]的唱片維持了這種對「跳躍布魯斯」的偏愛,但他們的節奏、回復段、歌詞都開始接近後來的搖滾樂。事實上,貝克和威利斯還曾依靠一些受年輕聽眾喜愛的歌曲在早期的搖滾樂領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50年代初期到中期,搖滾樂開始嶄露頭角。一些和R&B有著明顯區別的音樂類型大顯身手,它們依靠自身的力量對流行音樂文化發揮著不同的巨大影響。比如「街頭布魯斯」(Doo Wop)樂隊、「電聲布魯斯」、「新奧爾良R&B」等。這些音樂在搖滾史上延續的影響力甚至超過了更早、更有爵士味的R&B。
相當數量的藝術家在50年代裡不僅存活了下來,而且通過出版R&B唱片獲得了成功和認可。艾克·特納(Ike Turner)、艾弗利·喬·亨特(Ivory Joe Hunter)、菲·亞當斯(Faye Adams)、維諾那·卡爾(Wynona Carr)、「胖媽媽」桑頓(Big Mama Thornton)、「胖子」梅百利(Big Maybelle),這些人都不是純粹的布魯斯藝術家,但他們的音樂也不是搖滾樂。而布魯斯歌手鮑比·「藍色」·布蘭德(Bobby "Blue" Bland)、小帕克爾(Junior Parker)、小彌爾頓(Little Milton)雖然把「電聲布魯斯」和「靈魂樂」結合在一起,但他們也不能被稱作純粹的搖滾樂歌手。偶然有象強尼·奧蒂斯(Johnny Otis)、「嚎叫的」傑伊·霍金斯(Screamin'Jay Hawkins)、韋博特·哈里森(Wilbert Harrison)這樣的歌手能在搖滾樂聽眾群贏得承認,也是通過他們最通俗易懂的歌曲。哈里森的《堪薩斯城》(Kansas City)就是一首廣為流傳的「跳躍布魯斯」歌曲。
一些50年代的歌手開始使R&B比以前更加大眾化——加入明顯的「福音音樂」和教堂音樂元素。時至今日,我們依然可以記起那些偉大的名字:雷·查爾斯(Ray Charles)、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傑克·威爾森(Jackie Wilson)、小威利·約翰(Little Willie John)、強尼·艾斯(Johnny Ace)、傑西·貝爾文(Jessie Belvin),以及克萊德·麥克菲特(Clyde McPhatter)。作為「靈魂樂」的教父們,這些人中有的後來在60年代成為了「靈魂樂」的超級巨星,比如查爾斯和布朗;而另一些則由於時代的變遷和不能解決的個人問題從此退出了音樂舞台,比如麥克菲特和約翰。
對於R&B來說,如今被賦予的紀念性意義和遲到的喝彩聲並不能改變當初它所面臨的窘境——早期的R&B唱片很難被全部的新聽眾所接受。而40年代和50年代的R&B歌手及唱片公司更多的是將注意力放在娛樂性方面,並不是致力於推廣多元化的藝術作品。因此在R&B的全盛時期,人們聽到的歌曲都是由相似的和聲、進行模式以及編曲構成。不過,盡管R&B從誕生之初至今已經改變了許多,但它依然保留了搖滾樂、靈魂樂和說唱樂中極其重要的部分,並且在音樂的背後發揮著作用。
推薦唱片:
1.合輯(Various Artists)《「布魯斯名家」第五輯:「跳躍布魯斯」經典》(Blues Masters Volume 5:Jump Blues Classics)(Rhino)
最棒的「跳躍布魯斯」選集,包括「胖子」傑伊·麥尼利(Big Jay McNeely)、維諾尼·哈瑞斯(Wynonie Harris)、泰尼·布雷德紹(Tiny Bradshaw)、「胖子」喬·特納(Big Joe Turner)等人的作品。另一張「布魯斯名家」系列裡的唱片《更多的「跳躍布魯斯」經典》(More Jump Blues Classics)具有同樣的高水準。
2.合輯(Various Artists)《「布魯斯名家」第十四輯:更多的「跳躍布魯斯」》(Blues Masters Volume 14:More Jump Blues)(Rhino)
和上面這張唱片具有相同的水準。收錄了路易斯·喬丹(Louis Jordan)、「胖子」梅百利(Big Maybelle)、菲·亞當斯(Faye Adams)等人的作品。
3.「胖子」喬·特納(Big Joe Turner)《「大」,「糟」和「藍」:「胖子」喬·特納選集》(Big,Bad&Blue:Big Joe Turner Anthology)(Rhino)
就象特納本人的經歷一樣,這套三張裝專輯包含了從「大樂隊」爵士樂時代到搖滾樂誕生期間數十年的作品。它見證了R&B的發展歷史。
4.路易斯·喬丹(Louis Jordan)《路易斯·喬丹精選》(The Best Of Louis Jordan)(MCA)
喬丹在40年代到50年代間錄制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沒有哪張專輯能把所有的好歌一網打盡,但這張精選是最棒的。
5.合輯(Various Artists)《「大西洋」節奏布魯斯 1-4輯》(Atlantic Rhythm&Blues Vol.1-4)(Atlantic)
「大西洋」是對現代R&B做出最大貢獻的唱片公司。這是那套一直出版到1974年為止的七張裝唱片的部分——收錄了1947-1962年R&B向搖滾樂全面轉變之前的代表歌曲。
6.合輯(Various Artists)《「專業」的故事》(Specialty Story)(Specialty)
「專業」也是著名的早期R&B和搖滾樂獨立唱片公司。這套五張裝唱片對於「非專業」人士來說,的確有些多,但毋庸質疑的是其中的偉大藝術家和作品。它甚至還選有早期的搖滾明星小理查德和拉里·威廉姆斯的作品。
7.魯斯·布朗(Ruth Brown)《節奏化搖滾:魯斯·布朗精選》(Rockin'in Rhythm:The Best of Ruth Brown)(Rhino)
「大西洋」早期的聲譽大部分是靠這個歌手建立的,這張唱片囊括了她在50年代的所有好歌。
8.拉文·貝克爾(LaVern Baker)《火焰上的靈魂:拉文·貝克爾的精選》(Soul on Fire:The Best of LaVern Baker)(Rhino)
一個在R&B向搖滾樂進化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的歌手。
9.「漂流者」(The Drifters)《讓「布吉伍吉」搖滾:最佳精選(1953-1958)》[Let Boogie-Woogie Roll:Greatest Hits(1953-1958)](Atlantic)
「漂流者」 的第一張唱片,克萊德·麥克菲特(Clyde McPhatter)亦參與其中。他們其實也可以被稱作是一支「街頭布魯斯」樂隊,但仍然有很強的「跳躍布魯斯」痕跡。
10.艾克·特納(Ike Turner)《我喜歡艾克:艾克·特納精選》(I Like Ike:The Best of Ike Turner)(Rhino)
這張專輯里的歌曲大部分來自50年代,是R&B和「電聲布魯斯」的綜合體。
11.雷·查爾斯(Ray Charles)《靈魂的誕生》(Birth of Soul)(Rhino)
一套三張裝唱片,收錄了50年代期間查爾斯在「大西洋」時的作品。
12.強尼·奧蒂斯(Johnny Otis)《「首都」年代》(The Capital Years)(Capitol)
作為樂隊領袖和音樂家,奧蒂斯在R&B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50年代末他還在搖滾樂方面取得了成就。這張唱片是他最優秀的歌曲選集。
13.小威利·約翰(Little Willie John)《狂熱:小威利·約翰精選》(Fever:The Best of Little Willie John)(Rhino)
最多才多藝的R&B歌手之一,對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14.克萊德·麥克菲特(Clyde McPhatter)《深海舞會:克萊德·麥克菲特精選》(Deep Sea Ball:The Best of Clyde McPhatter)(Rhino)
這是那些他在50年代末離開「漂流者」後所做的最好的歌曲。
15.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革命的根源》(Roots of Revolution)(PolyGram)
一套用來追溯歷史的雙張唱片,收錄了布朗1956-1964年間的歌曲。它將我們從「硬核R&B」(Hardcore R&B)帶到了「瘋克」(Funk)誕生的邊緣。
BLUES
布魯斯
布魯斯(又譯藍調)是一種基於五聲音階的聲樂和樂器音樂,它的另一個特點是其特殊的和聲。布魯斯起源於過去美國黑人奴隸的聖歌、贊美歌、勞動歌曲、叫喊和頌歌。布魯斯中使用的「藍調之音」和啟應的演唱方式都顯示了它的西非來源。布魯斯對後來美國和西方流行音樂有非常大的影響,拉格泰姆、爵士樂、大樂隊、節奏布魯斯、搖滾樂、鄉村音樂和普通的流行歌曲,甚至現代的古典音樂中都含有布魯斯的因素或者是從布魯斯發展出來的。在詩歌里這個詞常被用來描寫猶豫情緒。
布魯斯(英語:Blues,藍色、藍色的)一詞是與「藍色魔鬼」(Blue devils)一致的意思,意思是情緒低調、憂傷、憂郁。早在1798年喬治·科曼就寫過一部名為《藍色魔鬼,一幕滑稽戲》的滑稽戲。19世紀里這個詞被用來表示震顫譫妄和警察。在美國黑人音樂中這個詞的應用可能更老。1912年孟菲斯威廉·克里斯托弗·漢迪的《孟菲斯布魯斯》是這個詞在音樂中最早的書面紀錄。
提起現代音樂就不能不講Blues,它是居住在美國的黑人在困苦的底層生活中創造出的音樂風格,發源於20世紀初密西西比河的三角洲地帶,早期為人們勞作時的勞動號子,後來逐漸影響了世界流行音樂的發展軌跡,現在象ROCK'N ROLL(搖滾)及R'N B(節奏布魯斯)等字眼早已為你所熟悉了吧?這兩種音樂里所使用的Blues音階是你在學校的音樂課里所學不到的,但是每天你從大街上走過,從音像店裡傳出的聲音早已使它深入你心......
上個世紀的20年代,Blues以它個性的歌詞、和諧的節奏以及憂郁的旋律迎合了某些人而逐漸興起。Blues音樂中包含了很多詩一樣的語言,並且不斷反復,然後以決定性的一行結束。旋律的進行以和弦為基礎,以I 、IV、V級的3個和弦為主要和弦,12小節為一模式反復。旋律中,將主調上的第3、5、7級音降半音,使人有著苦樂參半、多愁善感的感覺沖擊。
雖然Blues音樂中主唱是焦點,但是以吉他為主的樂器即興演奏也非常精彩,樂器演奏者可以超越和弦的界限隨意發揮,除了旋律的憂郁動聽外,還包括小刀刮擦聲和滑棒使用的聲音,以及模仿主唱的哼唱聲。在將Blues音樂流行化的過程中,Eric Clapton是一個成功的樂手和歌曲創作者,如果你沒聽過,那麼現在就開始感受吧!
Blues音樂發展到今天,已經被納入主流音樂的行列,他的許多元素被更多的運用到搖滾樂及流行音樂中。但是傳統的Blues音樂還是有著強大的實力,這個領域的音樂家有B.B.King、John Lee Hooker、Etta Baker、Junior Wells和Buddy Guy等等。
JAZZ
爵士樂是在布魯斯和拉格泰姆的基礎上,融合了某些白人的音樂成份,以小型管樂隊的形式即興演奏而逐漸形成的爵士樂的發源地--新奧爾良(New Orleans)
爵士樂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誕生於美國的南部城市新奧爾良。19世紀初,法國人統治著新奧爾良。由於管理非常鬆散,許多非洲黑人從美國南方的奴隸主手下逃到新奧爾良享受"自由黑人"的身份。再因通婚自由,非洲黑人與法國人的結合出現了大量的混血黑人,人?quot;克里奧爾人"。到了19世紀末,新奧爾良的居民中除了白人、黑人外,剩下的就是克里奧爾混血黑人。南北戰爭前,克里奧爾人享有與白人同樣的地位,接受良好的教育,包括古典音樂教育。南北戰爭後,由於實施新的種族隔離法,迫使他們與黑人為伍。黑人的非洲音樂傳統與克里奧爾人的古典音樂訓練相結合,對爵士樂的產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新奧爾良對黑人一直採取比較寬容的態度。當其他城市歧視黑人,壓制黑人音樂發展時,新奧爾良仍然允許黑人在大街上以彈唱謀生。新奧爾良也是美國當時惟一實行公娼制度的城市,許多妓院、賭場、娛樂場所給黑人提供了大量的謀生機會。此外,新奧爾良曾是美國的管樂器製作中心,管樂器很便宜,幾乎任何黑人都很容易得到一個二手貨,因而小型管樂隊隨處可見。由於這些原因,使爵士樂在新奧爾良這片土地上得到了充分的醞釀,以致迅速地發展起來。盡管現代的唱片界有時將爵士樂劃分為傳統爵士樂和現代爵士樂兩類,其中傳統爵士樂是指採用了4/4拍的行進性的管樂隊演出相關工作的爵士樂,而現代爵士樂是指採用了貝斯演奏跳舞音樂的爵士樂。這種劃分有時會顯得毫無疑義,如果那這種標准來衡量,人們幾乎無法判斷肯尼·金是否比比賽希爾·泰勒的音樂更應屬於現代爵士樂。其實傳統和現代這兩個相關的概念予以劃分爵士樂的種類並不確切,這造成了一些既具現代風格又包含了傳統風格的優秀作品無法分類的問題,因為爵士樂將近一百年的發展歷程是連續不斷的。各種風格流派也有其相互的聯系,大體來說可以劃分為以下十九種風格:Ragtime(拉格泰姆爵士)
New Orleans(新奧爾良爵士)
Standards(主流爵士樂)
Classic(古典爵士)
Dixieland(迪克西蘭爵士)
Cool Jazz(冷爵士或西海岸爵士)
BigBand(大型樂隊爵士)
Swing(搖擺爵士)
Bop(波普爵士)
Latin(拉丁爵士)
Brazilian Jazz(巴西爵士樂)
Avant-Garde (前衛爵士)
Post-Bop or Mainstream Jazz(後波普爵士或現代主流爵士)
Third Stream(第三流派爵士)
Hard Bop(硬波普爵士)
Free Jazz(自由爵士)
Fusion(融合爵士)
Crossover Jazz(交叉風格爵士)
Vocal Jazz(人聲爵士)
ROCK
搖滾
歷史上第一首被打上搖滾烙印的作品是美國的白人音樂家Bill Haley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錄制的《整日搖滾》(Rock Around the Clock)。那個時候的Bill Haley穿著筆挺的西裝,而且還打著領帶,頭發梳得油光發亮,如果這樣的一個人走在大街上,或者站在現在的舞台上演唱這首歌,一定沒有人會認為他是在唱搖滾,可偏偏歷史把它定義成第一首搖滾作品。這也沒什麼奇怪,原來人們還覺得天是圓的地是方的,原來人們還覺得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呢!我們可以把它當作是時代和我們開的一個玩笑。這樣說來,其實任何具體的定義似乎也都是相對的,因為時代在變,人們的認識領域也在不斷地隨之拓展、改變。
世界上最難的就是為某種事物下一個定義,因為這需要描述的准確、精練。而世界上最容易的也可以說是為某種事物下一個定義,因為你完全可以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和認識程度給出一個概念。所以很早以前,在國人的傳統意識中,一頭長發加上皮夾克就是搖滾。然後有人認為,搖滾就是吉他上的SOLO,貝司上的低音,架子鼓上的節奏。現在有人說搖滾是一種精神,可是,也有人說這些都不對。於是帶著越來越多的疑惑,我開始翻看有關著作和資料,找到了下面一些所謂的搖滾專家們所給出的定義:
格雷爾·馬庫斯是聞名遐邇的搖滾名著《神秘列車》的作者,他認為搖滾無非是「一種美國文化」,比如埃爾維斯·普萊斯利無非是「把作為美國人的感受戲劇化,把這種感受的含義、價值和美國生活的利弊作形象的表達」。
卡爾·貝爾茲則在他那本《搖滾故事》中視搖滾為「民間藝術」,一種下意識的俚語表達方式。
查理·勒特稱搖滾為「城市之聲」,認為它是都市少年們創造的新音樂吶喊。
喬納森·艾森則在《搖滾時代》中稱搖滾為「對西方文化之偽善的反叛……是一種深刻的顛覆形式」。
戴夫·哈克《物有所值》中用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學說分析搖滾,認為它是「工人階級文化」;而保爾·約翰遜則在《新政治家》重視搖滾為資產階級的陰謀,其目的是招安潛在的革命者,使他們「沉溺於其中而麻木不仁,懶散不堪並脫離實際」。
理查德·戈爾德斯坦在《搖滾之詩》中則認為,搖滾最重要的特點仍是對青春活力的肆無忌憚的揮霍……
說到這兒,我想起了美國黑人音樂家Chuck Berry用他的作品給搖滾樂下的定義,這同樣是一首50年代搖滾樂誕生初期的作品Johnny B,Good。它講述了一個彈吉他的年輕人走向成功的故事,它以敘事的手法給搖滾樂加上了一個十分誘人的光環,搖滾樂可以讓一個普通人走向成功與輝煌。這個普通人可以沒有任何的樂理知識,不懂音樂,只要他有理想,只要他勇敢地把自己心裡想的唱出來,只要他願意。另外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國發射給外星生物的一艘飛船上,這首歌還作為人類文明的精華被刻錄在一張光碟上,用以表達地球人的文明成果。
在眾多搖滾的類型中,重金屬是在音量,男子氣概和戲劇化風格上最為極端的。在重金屬聲音的體裁上有很多的變種,但是他們都通過在喧吵的效果,失真吉他的演奏(通常演奏重復段)和簡單,重擊旋律上盡量取得共識。重金屬自從它存在那天開始就不斷引起爭論---批評家從傳統上抨擊了那種故意吸引大部分青少年的舞台劇效果,還有一些保守的組合經常抗議他們所感到的包含有害,邪惡意味的歌詞。盡管有重重困難,重金屬從它的誕生就還是成為了穩定流行的搖滾音樂形式,有足夠的能力去適合這個時期,仍能保持它完美的未被侵蝕的核心吸引力。盡管如美國在聲道選擇上的叛逆的形式,重金屬在很大程度上還是英國的創造物。最初重金屬的種子是在60年代英國藍調運動中被播下的,特別是在那些發覺已很難適應美國藍調naturalng的樂隊中。這種韻律更加沒有規則,增強了電子樂器的使用成為更加重要的特點,特別是通過像the Kinks, the Who, Jimi Hendrix, Cream和the Jeff Beck Group這些創新的樂手。然而,正如可提出證據加以證明的那樣,最初真正的金屬樂隊是Led Zeppelin。最開始,Zep演奏藍調曲調比任何人都更為沉重和喧吵,並且通過獲取許多音樂源極很快創造一種以大規模,有質感為代表的重型搖滾。更少精細但是可能更大影響力的是Black Sabbath,他的黑暗,沉悶的吉他重復段創造了一種幻想中的世界末日,充滿了毒品,死亡和超自然的迷惑。接下來被Zep和Sabbath所丟棄的這種風格,很多美國的樂隊在70年代把重金屬更改為更易接近的的形式;Alice Ccooper和Kiss易記的曲調和殘暴的舞台表演;Aerosmith的sleazy boogie;Van Halen的浮華吉他引子和狂熱的派對搖滾。在70年代末期,一些隱藏的英國樂隊號成為英國重金屬新浪潮(包括Judas Priest, Iron Maiden, Motorhead)開始演奏金屬更為快速,傾斜和使用更多恐嚇。他們的出現為80年代新的美國金屬---鞭撻金屬提供了影響力,這個新事物定性於對金屬新主流流行的突破,它的出現是以Def Leppards Pyromania為代表的。金屬在80年代的輝煌期里是最為享受的,由於大量的glammed-up流行金屬樂隊,除了鞭撻金屬樂隊激烈演奏復雜的重復段外,有時會融入些柔美的聲樂作品。像Metallica和Megadeth這樣的鞭撻樂隊形成了狂熱的歌迷從而在車庫脫去了他們流行金屬外衣的同一時間推動他們進入了主流。90年代的主流金屬以一種新的叫做另類金屬的混合物為中心,它(在它有效的商業形式上)通過hip-hop和工業的繁榮期結合了grinding trash和grunge的影響力。其間,地下以更粗糙,陰冷的風格成長,產生了兩種類似的,起源於鞭撻的風格,被叫做死亡金屬和黑暗金屬,他們創作了一些最為重要的研磨,劇烈,超速的音樂和金屬世界從未展示的graphic shock tactics。
Alternative Metal(另類金屬)
在其初始期,另類金屬以相對於那些可直接分類音樂的不同尋常的敏感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重金屬是這種音樂的核心,但是這些樂隊太不規則了,應且他們的影響力對於適合地下的鞭撻金屬來說太折衷了,所以他們主要的樂迷都是些喜歡重型吉他搖滾的人。然而,在車庫音樂幫助另類金屬更豐富從而獲得了大量聽眾,特別是當更多的有闖勁的樂隊逐漸考究他們的音色後,另類金屬開始成為90年代重金屬中最流行的風格。當它表現出幾乎最少重金屬分類類型的時候,它的形式和80年代早期的另類金屬就很不大相同了。同時,大部分倖存下來的硬核朋克樂隊都已轉入到了金屬領域的潮流,推動了地下重吉他搖滾樂隊在別處找尋靈感。最早的帶有重金屬風格的另類金屬分為前衛搖滾(Janes Addiction, Primus),車庫朋克(Soundgarden, Corrosion of Conformity),噪音搖滾(the Jesus Lizard, Helmet),瘋克(Faith No More, Living Colour),說唱(Faith No More, Biohazard),工業(Ministry, Nine Inch Nails),迷幻音樂(Soundgarden, Monster Magnet),甚至是世界音樂(later Sepultura)。這一切的演變並沒有在一個特定的場景下發生,只是不斷增長的想去嘗試已經形成的那種越來越依靠樂器的純演奏形式。一些這樣的樂隊終於在大眾中獲得了很大的影響力,特別是通過巡迴演出,並且他們還為在1993-94年逐漸顯露的另類搖滾奠定了基礎,形成了以Rage Against the Machine 和Korn為代表的說唱金屬,以Tool為代表的不協調音樂,以White Zombie為代表的重。。。。和以Nine Inch Nails為代表的流行突破。這些樂隊將成為在剩餘的90年代期間連同Pantera那種有別於任何鞭撻金屬樂隊的粗厚,溶解的即興重復風格在聲音的製作和另類金屬類型的風格上最具影響的力量。像很多另類金屬樂隊,Pantera是嚴肅的,陰冷的和內在的,但是他們示範了關於此如何具有男子的氣概。在90年的中後期,大部分新的另類金屬樂隊開始玩起了把單一鞭撻,說唱,工業,硬核朋克和車庫混在一起的風格。這種新的聲音更多的包括了比hooks或memorable riffs更多的碾核特徵和劇烈進攻,因此更多地依靠工作室錄制完成它所展現的力量;然而,它俘獲青少年那種隱藏的主流金屬所代表的男子氣概,從而成為一種商業崇拜。Korn, Marilyn Manson, 和Limp Bizkit這些有時配以aggro-matal, nu-metal, 或者(incorrectly) hardcore內容的樂隊是這場新運動中最大的明星,並且在這十年的末期,無數新的樂隊開始表演那種類似80年代後期微金屬分支的帶有成年性質暴力行為(ironic, given alternative metals vehement rejection of hair metals attitude)的風格。
Indie Rock(獨立搖滾)
獨立搖滾這個名字是從「獨立」這個詞來的,這個詞代表了按照自己樂隊的思想去做和發行唱片時小份額,低預算的特性。雖然大部分獨立種類的音樂是靠主公司的牌子來進入市場,佔取銷售份額的,但是他們做決定的過程仍然是依照自己想法的。同樣的,獨立搖滾可以自由的探究聲音,情感和歌詞的主題,無需迎合大眾的口味---大眾和個人口味的利潤是不一樣的(盡管他們是這樣做的,畢竟,還是想在商業中停留)。它根深蒂固於80年代的美國地下和另類搖滾,雖然自從那時開始地下搖滾樂已經開
I. 音樂有幾種類型~R B 到底是什麼樣的音樂~~
有很多種分法復
音樂是制個很大的概念
按照你這樣的提問
應該是在問歌曲的分類
廣義的分類,通俗歌曲和民俗歌曲
分的細一些,搖滾-BEYOND,美聲-宋祖英,民謠-高曉聲
重金屬-黃大緯
說唱-(不知道名字)
舞曲(菠菜進行曲)
電音(黎明,陳慧林)
還有很多我也不知道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