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鉛山的歷史文化

鉛山的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2-15 03:02:37

Ⅰ 江西鉛山怎麼樣

鉛山縣經濟在江西省內處於中游水平;工業基礎較弱、但是零售業發達、商業氛圍濃厚、小吃特別多、很多小吃都是鉛山當地特有的、比如燈盞粿、立夏粿、清明粿、肉釀粿、鉛山燙粉、抗飯米粿、韭菜餅、蕎麥夾子等、另外還有清湯、麻子粿、鉛山燒餅等一系列小吃、鉛山縣絕對是吃貨們的天堂。
縣城河口鎮是江西省歷史上四大古鎮之一、在明清時期是我國南方重鎮、商業繁華之地、有「買不完的河口、裝不完的漢口」之美譽、傳統手工藝發達、號稱中國竹編之鄉、竹編工藝、木製品工藝、連史紙工藝盛極一時、至今保留著明清古鎮建築群、可以說明朝清朝是鉛山縣(河口鎮)在歷史上的高光時刻、去年召開過萬里茶道中蒙俄峰會。
最近幾年鉛山縣正在加快融入上饒都市圈、城市建設日新月異、滬昆高速公路、上武高速公路穿境而過。
有中國第二大銅礦-永平銅礦;武夷山脈主峰黃崗山在鉛山境內,縣城南部森林覆蓋率高、野生動物種群豐富;北部地區多丘陵,丹霞地貌。降水量豐富、日照時間長、夏季盛行東南風、四季分明、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
名人較多:明朝嘉靖內閣首輔費宏(官職相當於清朝康熙年間的鰲拜、索尼),南宋詩人辛棄疾在鉛山定居下來直到歸隱,女星陳紅(三國演義飾演貂蟬、紅樓夢飾演紫鵑),滴滴創始人程維。

Ⅱ 鉛山的由來

歷史
據《今縣釋名》:「有鉛山,在縣西,產鉛銅及青綠,唐有鉛山專場,南唐因置縣。屬」今鉛山已傾陷,不產鉛銅。建縣始於南唐保大十一年(公元953年)。早在明朝中葉,鉛山已發展成為江南地區五大手工業區域之一,以手工造紙業與松江的棉紡、蘇杭的絲織業、蕪湖的漿染業、景德鎮的制瓷業齊名。河口鎮以紙張、茶葉之大宗集散,帶來了百業之繁盛,而成為與景德鎮、樟樹鎮、吳城鎮齊名的江西四大名鎮之一。各路商賈,遠至山陝之晉幫,近至皖南之徽幫,紛紛涌至此間開號設庄,進行商業之競逐。抗日戰爭時期,第三戰區長官司令部曾駐扎鉛山,帶來了一大批學校、銀行、工廠、外埠商店的相繼遷入,鉛山成為戰時南方重鎮,工商業再度呈現出一派繁華景象。

Ⅲ 江西歷史文化

江西省,簡稱贛。因為江西最大河流為贛江而得簡稱。

江西作為明確的行政區域建制,則始於漢高帝初年(。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劉邦派穎侯灌嬰率兵進駐南昌,並修築南昌城,俗稱灌嬰城,取"昌大南疆"和"南方昌盛"之意,定名"南昌",並為豫章治郡,隋初為洪州治。

唐、宋為江南西道及洪州治所,為東南有名的都會,故又稱"洪都"。 江西古代就形成了讀書成風的優秀傳統。相傳最早在江西傳播中原文化的是孔子的弟子澹臺滅明。中國從隋唐以後,通過科舉制度選拔人才,至清代,歷代全國進士計98689人,江西進士10506人,佔10.7%;

全國狀元724人,江西狀元41人,佔5.6%。江西另有武狀元6人。 江西也是佛道兩教的源流之地,形成了寵大的宗教派別。道教是中國本土產生的宗教。江西龍虎山,是道教正一派的發源地,創始人為漢代張道陵和他的曾孫張盛。

張道陵被張盛尊為掌教、正一天師,因而又稱天師道或正一道,為中國道教的鼻祖。金、元以後,正一派與全真派南北對峙,成為獨樹一幟的道門分支。廬山東林寺,是中國佛教十派之一凈土宗的發源地,創始人是晉代慧遠和尚。

因此,江西龍虎山天師府、廬山東林寺等,一直是全國重點寺院,近年來,多有外地和日本、韓國佛教徒前來朝拜。 另外,江西的農業自古就以種植水稻為主。隋唐以後,國家經濟重心南移,江西土地得到進一步開發,經濟繁榮興旺,成為國家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

茶葉種植和加工也大大發展,數量和質量都居全國之首。同時,陶器、造船和銀、銅冶煉在全國亦居領先地位。明清時期,江西成為全國造紙業和以布為主的紡織業中心。農業和手工業的發達,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工商業市鎮。

(3)鉛山的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江西建制沿革

江西開發的歷史可以上溯到距今一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

江西境內有邗越(干越)、百濮,《荀子·勸學篇》註:「邗越古國名」。已進入青銅器時代,與中原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水平一致。春秋戰國時期,吳、越、楚三國分爭江西 。

秦設三十六郡,江西屬九江郡,置廬陵縣、新淦縣、南壄縣。而江西作為明確的行政區域建制,則始於漢高帝初年。時設豫章郡(贛江原稱豫章江),郡治南昌縣,下轄18縣。

漢武帝時劃全國為13個監察區,稱13部州,江西屬揚州刺史部。獻帝建安五年(200年)時,孫策分廬陵、雩都等縣置廬陵郡。建安十五年(210年),孫權厘置彭澤郡(旋廢)、鄱陽郡。嘉禾五年(236年),孫權廬陵南部都尉,隸揚州。

隋時曾作行政區劃調整,州的級別降與郡同,因而隋代的江西地區設有7郡24縣。至唐時增加到8州37縣。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劃全國為10道監察區,江西屬於江南道。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時增為15道,屬江南西道,其監察區下轄8州,治洪州(南昌市)。

江西地區先轄於吳後轄於南唐。在這個時期出現了相當於下等州的新的行政區劃6州、4軍、55縣。交泰元年(958年),南唐中主決定建南都於洪州,並因此升洪州為南昌府。

宋代在州之上改道為路,初設江南路,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分江南路為江南東路和江南西路,江西地區被置9州、4軍、68縣,其大部分隸屬於江南西路,仍治洪州,另有一部分隸屬於江南東路 。

元朝開始確立行中書省制度(簡稱行省)。江西行省轄區大於今江西省區。除包括了今江西絕大部分地區外(原江西東北地區隸屬於江浙行省)和今廣東省的大部分。江西行省下轄13路、2直隸州以及48個縣、16個縣級州。

明朝雖然基本上保留了元朝的省區建制,但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改路為府和改州為縣。江西承宣布政使司轄13府78縣,地域基本等同今天的江西省區。

清代改江西布政使司為江西省,行政區域基本承襲明建制。另在吉安府增設蓮花、南昌府增設銅鼓、贛州府增設虔南等3個縣級廳,同時升寧都縣為省轄直隸州。巡撫成為全省最高行政長官,下設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管民政、財政與司法監察。

江西省共轄81縣。1934年從安徽劃婺源縣入江西省,1947年劃回安徽省,1949年再次劃歸江西省。

2014年,江西省列入國家農村信息化示範省。2016年6月,贛江新區成為第18個國家級新區。

Ⅳ 辛棄疾描寫鉛山的詩

【鉛山紀行】:今年國慶節在鉛山縣度過。鉛山縣位於江西省東北部,信江上游,武夷山脈北麓。東連上饒縣,西接弋陽縣、貴溪市,南臨福建省武夷山市、光澤縣,北接橫峰縣。鉛山風光秀美,人文薈萃,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幾天來,多次佇立在信江邊新矗立的32米高的辛棄疾塑像前,緬懷這位偉大的南宋詞人,在瓢泉其故居遺址及陽原山辛棄疾陵墓,憑吊拜謁千古英靈;在鵝湖書院聆聽先賢教誨,追尋「鵝湖之辯」的歷史餘音,品味唐詩「鵝湖山下稻粱肥…」的詩情畫意;在河口古鎮明清老街尋覓那逝去的商貿繁榮景象,品味古建遺存,歷史滄桑……。這個國慶伴隨著我的匆匆腳步,快樂多多,余韻悠悠。

Ⅳ 鉛山燙粉的歷史

說起各地的美食,如四川的火鍋、雲南的過橋米線、湖南的剁椒魚頭、蘭州的拉麵回、天津答的狗不理包子、嘉興的粽子等都相當有名氣。而最為上饒人所樂道的早餐莫過於「鉛山燙粉」了。
鉛山縣有個永平鎮,據考證鉛山燙粉正宗原產地就是永平鎮。
鉛山燙粉之所以有名,除製作工藝嚴謹之外,最重要的是大米的質量,鵝湖大米質量是有名的,所以生產出來的米粉也就很有韌性,也有嚼頭。
鉛山燙粉集色香味齊全,除米粉質地好之外,作料也是很關鍵的,作料有肉絲、姜、蔥、香菜、香菇絲等,關鍵是肉絲香菇絲做得特別嫩,口感也特別好,食客如需要還可以自行加點加工好了的海帶絲、酸腌菜、蘿卜丁、香菜、辣椒醬等。上饒人的早餐以吃燙粉、炒粉為主。
上饒市區「鉛山燙粉」店比比皆是,早餐吃粉的人也特多,你如果到了上饒,也請你品嘗「鉛山燙粉」的味道吧。

Ⅵ 鉛山縣風俗,衣食住行、歷史文化是什麼

試題答案:回族——清真寺、龍眼包子傣族——竹編工藝、潑水節朝鮮族——打糕、長鼓舞蒙古族——馬頭琴、摔跤藏族——哈達、經幡

Ⅶ 鉛山鵝湖書院的歷史

南宋(公元1127—抄1279年)時期,儒家學者風行講學,書院發達。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朱熹、呂祖謙、陸九齡、陸九淵等會講鵝湖寺,各持己見,「相與講其所聞之學」,這就是哲學史上著名的「鵝湖之會」。在這次辯論中所顯現出來的思想火花照亮了理學發展的前途。後人在他們聚會的地方建祠紀念,因名「四賢祠」。淳祐十年(公元1250年),改名為「文宗書院」。元代皇慶二年(公元1313年),又增建「會元堂」。明代景泰(公元1450—1456年)年間,又重修擴建,並正式定名「鵝湖書院」。

Ⅷ 鉛山古鎮

鉛(Yán)山石塘古鎮是一座千年古鎮,位於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境內。鉛山石塘古鎮歷史上是閩贛交通要道和貨物集散地,是古代江南五大手工業基地之一,石塘鎮素有「 武夷山下小蘇州」之稱。石塘鎮是一座千年古鎮,歷史上是閩贛交通要道和貨物集散地,是古代江南五大手工業基地之一,(松江的棉紡織業、蘇杭二州的絲織業、蕪湖的漿染業、景德鎮的制瓷業和鉛山的造紙業)。著名馬克思主義史學家、傑出教育家翦伯贊主編的《中國史綱要》一書中所指的鉛山造紙業也就是在石塘鎮。石塘鎮素有「武夷山下小蘇州」之稱,2003年7月,石塘鎮被評定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他位於鉛山縣東南40公里的半山區。相傳五代前(907-960)村北有方塘十口,後來根據「十塘」的諧音,故名石塘。整個石塘鎮有8個行政村,1個街管區,53個自然村,計有3900戶,15000人,其中集鎮人口5500人,總面積為54平方公里。城區面積不足3平方公里。[2]在鉛山,石塘是僅次於河口的一個千年古鎮,一條鉛山河將石塘與河口兩鎮緊密連接在一起。石塘鎮在明清之際也是一個紙張、茶葉等商品的重要集散地。從武夷山進入上饒後,這里是最近的一個水運碼頭,鉛山河在這一段叫做石塘河,所以武夷山的大量岩茶,在山西晉商萬里茶路上通過古驛道由南而來,運抵石塘後,就可以在這里裝船改旱路為水路運到河口,再裝大船起運。在我們所熟悉的電視劇〈喬家大院〉有一段這樣的劇情,說的是喬志庸經過茶道到武夷山販運茶葉,而我們現在到的石塘就是水運的必經之路。
石塘鎮最著名的還是它發達的紙業。清人程鴻益的《鉛山竹枝詞》有一段說的就是石塘手工造紙的全過程。在鉛山,石塘與陳坊、楊村兩地曾經同為鉛山的三大紙產區。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連四紙製作技藝就在此地。石塘地處武夷山北麓的外圍,丘陵多,植被茂盛,而且青竹遍地,所以,造紙所用的原材料竹絲,取之不竭,還有山間各種作為紙葯的毛冬瓜等植物,用之不盡。豐富的水資源更為制料抄紙提供了優質的水源。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造就了一個石塘紙業的王國。石塘出產的手工紙曾達到二十餘個品種,如「上關」、「毛邊」、毛六」、「毛八」等都享譽全國。其中的連四紙質地潔白如玉,細嫩堅韌,永不變色。素有「壽紙千年」的美譽。是寫字作畫、印刷古籍的上品。明崇禎年間出版的《十七史》名史扉頁就是採用連四紙印刷的。民國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四庫全書珍本初集》,選用的也是連四紙。

石塘[3]
除了紙文化以外,石塘也是贛東北蘇區革命老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紅色旅遊資源非常豐富。1931年4月27日,方誌敏率紅十軍進攻閩北時,攻佔了石塘,建立了石塘港背鄉蘇維埃政權。1931年1月,在里洋村的觀星嶺成立了鉛山縣第六區蘇維埃政府。1932年春(四月),又在港背成立了第九區蘇維埃政府。1937年秋,閩贛各路紅軍游擊隊奉命下山,在石塘鎮集中,並開展整編成立新四軍第三支隊第五團。為了給整編提供良好的環境,賴家紙行的主人騰出多處房間,作為整編部隊的辦公場地和黃道、張雲逸、譚震林、曾鏡冰、饒守坤等領導住所。在整編期間,黃道、張雲逸、譚震林、曾鏡冰、饒守坤等革命先賢們曾來到這里開展整編和擴軍工作。1938年國共合作,閩北紅軍游擊隊於次年2月奉令在石塘集中(今石塘中心小學內),成立了新四軍第三支隊第五團,奔赴抗日前線,並在石塘饒州會館內設立通訊處(對內是縣委機關)。同時,還在石塘成立了閩北特委,下轄鉛山、崇安、上饒、浦城、建陽、邵武、光澤、順昌等縣委,後不久遷入崇安坑口。1941年1月6日,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發生後,國民黨統治集團將被俘的新四軍將士、愛國進步人士和從東南各省搜捕來的共產黨員約1500人囚禁在這里,當年那些被囚禁在這里的新四軍戰士在牆壁上留下的文字,至今還清晰可見,實際也是「上饒集中營」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那裡是石塘鎮養老院所在地。而「第三戰區司令長官司令部訓練總隊第三大隊」的「軍士大隊」就設在此鎮的覽月樓內——現為鎮政府後院舊房。1941年冬,國民黨「軍政部第六被服廠」由廣豐杉溪遷至石塘,廠部設在鎮區闊板橋祝姓大宅。
另外,鉛山石塘古鎮還有不少名人 。這方水土古來就孕育出許多名人賢士,至今仍在外地工作的教授、專家、學者、工程師等不下30人,如《唱支山歌給黨聽》的歌詞作者姚筱舟和「郭沫若獎學金」首獲者,現在國外從事研究的學者毛潤生都是生於此、長於此的石塘人。

Ⅸ 江西鉛山武夷山成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地有哪些特點呢

波蘭當地時間7月9日晚,武夷山邊界調整項目在第41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版會權會議上審議通過。

有「華東屋脊」之稱的黃崗山,海拔2160.8米,是東南大陸最高峰,至高點位於江西鉛山武夷山境內。

Ⅹ 介紹鉛山縣的名勝古跡的作文

鉛山是我的家鄉。那裡山青青,水碧碧,美食數也數不清。
家鄉的黃崗山被人們稱為必爬的山,那裡宛如仙境一般。清晨,黃崗山帶著幾縷少女含羞。中午的黃崗山猶如頂天立地的巨人,屹立在大地之上。傍晚的黃崗山在夕陽映照下就像年輕的姑娘羞紅了臉,很美很美。
家鄉的葛仙山非常的著名,傳說那裡住著一位成仙的道長,有求必應,因此被人們稱為必拜的山,山上有必拜的佛。葛仙山是著名的道教名山,位於上饒市鉛山縣中部,系武夷山的支脈,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當時葛仙山的大葛仙殿有萬眾香客,因人滿為患,恐生事端,這里的道長邀請同樣在江西和東南宗教界頗有影響的鵝湖峰頂寺的僧人前來設立分院,共理廟會。於是形成「一山兩教」,「道釋共處」的宗教文化特色。
家鄉的母親河叫「信江河」,傍晚的母親河最美了。太陽快落山了,河面上波光粼粼,一閃一閃的。夏天的母親河是最活潑的了。躲在石頭下的小魚、小蝦都探出了腦袋,左顧右盼的機靈的很。
家鄉的美食很多很多,有燈盞菓啦,麻子菓啦,燒餅啦,韭菜餅啦等等等等,數不勝數。最好吃的要數「肉絲粉」了。「肉絲粉」以鮮、嫩、滑、爽著稱。先把粉條放在沸水中燙熱,瀝干水放入碗中,澆上用豬骨頭熬成的湯。粉條上再放上用紅薯粉氽好的瘦肉絲,拌好香蔥、辣椒、麻油等調料,一碗味道鮮美的肉絲粉便做好了。
我愛我的家鄉——鉛山。那裡有秀美的青山,清澈的河水,令人嘴饞的美食,更有朴實無華的家鄉人。我為我的家鄉感到驕傲,長大後我一定要為家鄉的建設添磚加瓦。

閱讀全文

與鉛山的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