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一五計劃歷史意義

一五計劃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2021-02-15 02:27:18

①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作用和意義

1953—1957年發展國民經濟的計劃是中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它是以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為中心的,是根據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而制定的,也是在黨中央的直接領導下,由周恩來、陳雲同志主持制定的。

經濟影響
社會主義改造
生產資料私有制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使社會主義經濟成分在國民經濟中佔了絕對的優勢。在國民收入中,1957年同1952年相比,國營經濟所佔比重由19%提高到33%,合作社經濟由1.5%提高到56%,公私合營經濟由0.7%提高到8%,個體經濟則由7296降低到3%,資本主義經濟由7%降低到l%以下。
基本建設
五年內全國完成投資總額為550億元,其中國家對經濟和文教部門的基本投資總額為493億元,超過原來計劃427.4億元的15.3%。五年新增加固定資產460億元,相當於1952年底全國固定資產原值的1.9倍。五年內施工的工礦建設項目達一萬多個,其中大中型項目有921個,比計劃規定的項目增加227個,到1957年底,建成全部投入生產的有428個,部分投入生產的有109個。蘇聯幫助中國建設的156個建設項目,到1957年底,有135個已施工建設,有68個已全部建成和部分建成投入生產。中國過去沒有的一些工業,包括飛機、汽車、發電設備、重型機器、新式機床、精密儀表、電解鋁、無縫鋼管、合金鋼、塑料、無線電等,從無到有地建設起來,從而改變了我國工業殘缺不全的狀況,增加了基礎工業實力。
工業發展
1957年工農業總產值達到1241億元,比1952年增長67.8%。1957年的國民收入比1952年增長53%。1957年工業總產值超過原計劃21%,比1952年增長128.5%。原定五年計劃工業總產值平均每年增長14.7%,實際達到18%。1957年手工業總產值比1952年增長83%,平均每年增長12.8%。1957年的鋼產量為535萬噸,比1952年增長近3倍,原煤為1.31億噸,比1952年增長98.596,發電量為193億度,比1952年增長164.4%。機床產量達2.8萬台,比1949年增長17.7倍;棉布為50.6億尺,比1952年增長3296,糖86萬噸,比1952年增長92%。
農業生產
農業生產獲得較大的發展。1957年農業總產值完成原計劃101%,比1952年增長25%,平均每年增長4.5%。糧食產量1957年達到3900億斤,比1952年增長19%;棉花產量為3280萬擔,比1952年增長25.8%。糧食和棉花年平均增長速度,分別為3.7%和4.7%。五年內全國擴大耕地面積5867萬畝。1957年全國耕地面積達到16.745萬畝,完成原定計劃101%。五年內全國新增灌溉面積21.810萬畝,相當於1952年全部灌溉面積的69%。
交通運輸
到1957年底,全國鐵路通車里程達到29862公里,比1952年增加22%。五年內,新建鐵路33條,恢復鐵路3條,新建、修復鐵路干線、復線、支線共約一萬公里。寶成鐵路、鷹廈鐵路、武漢長江大橋,都先後建成。到1957年底,全國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5萬多公里,比1952年增加1倍。康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繼通車。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現,開始改變了中國經濟文化極其落後的面貌,為中國國民經濟以較高的速度發展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充分體現了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② 一五計劃意義是什麼

總而言之,「一五抄」計劃的勝利完成,其重大意義主要有三個方面:
1、建立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為我國的經濟建設開辟了廣闊前途。有了這個初步基礎,我們就可以在以後的幾十年間逐步構建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大廈,躋身於世界強國之林。
2、開辟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對農業和手工業搞合作化,把幾億農民和手工業者引向了社會主義道路。對資本主義工業搞加工訂貨,私營商業搞經銷代銷,最後全行業搞公私合營,實行定息,把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有制變成社會主義公有制,資本家也敲鑼打鼓歡慶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這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里所沒有的。這些嶄新的經驗,在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史上是值得大書特書的。
3、積累了社會主義有計劃建設的寶貴經驗。人們常說,中國是計劃經濟國家;實際上,認真制定計劃,嚴格按計劃辦事,主要在「一五」時期。「一五」計劃工作的經驗,為以後的經濟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現在雖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但人們常說的全國一盤棋,統籌兼顧,綜合平衡,協調發展,合理布局,等等,這些計劃經濟的用語,都是「一五」時期總結出來的,迄今仍常用常新。這些經驗看來今後仍然將要沿用,可見其影響之深遠。

③ 第1個五年計劃的歷史意義

第一,恢復被歷年戰爭破壞的的工農業生產活動。
第二,把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專展納入國家經屬濟整體規劃中。
第三,把沒收的官僚和買辦資本主義資產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在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後,經濟總體恢復到1945年的水平,為下一階段的經濟大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④ 一五計劃的意義

「一五」計劃其來重大意義主要有自三個方面:

1、建立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為我國的經濟建設開辟了廣闊前途。有了這個初步基礎,我們就可以在以後的幾十年間逐步構建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大廈,躋身於世界強國之林。

2、開辟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對農業和手工業搞合作化,把幾億農民和手工業者引向了社會主義道路。對資本主義工業搞加工訂貨,私營商業搞經銷代銷,最後全行業搞公私合營,實行定息,把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有制變成社會主義公有制,資本家也敲鑼打鼓歡慶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這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里所沒有的。這些嶄新的經驗,在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史上是值得大書特書的。

3、積累了社會主義有計劃建設的寶貴經驗。人們常說,中國是計劃經濟國家;實際上,認真制定計劃,嚴格按計劃辦事,主要在「一五」時期。「一五」計劃工作的經驗,為以後的經濟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現在雖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但人們常說的全國一盤棋,統籌兼顧,綜合平衡,協調發展,合理布局,等等,這些計劃經濟的用語,都是「一五」時期總結出來的,迄今仍常用常新。這些經驗看來今後仍然將要沿用,可見其影響之深遠。

⑤ 一五計劃的背景,目的,意義

對於大多數新興的原殖民地國家而言,加快工業化進程並建立一個完整的工回業化體系更是成為鞏固答與維持政治獨立的經濟前提。在國內,國民經濟已經得到全面恢復與初步發展,政治趨於穩定,經濟秩序恢復正常,社會秩序較為安定,為大規模展開經濟建設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一五計劃主要是對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生產力分布和國民經濟重要比例關系等作出規劃,為國民經濟發展遠景規定目標和方向。至1957年,「一五」計劃超額完成了規定的任務,實現了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並為我國的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標志著系統建設社會主義的開始。

(5)一五計劃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一五期間的基本任務是:集中主要力量,進行以蘇聯幫助中國設計的156個建設項目為中心、由限額以上的694個建設項目組成的工業建設。建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對重工業和輕工業進行技術改造;用現代化的生產技術裝備農業;生產現代化的武器,加強國防建設;

不斷增加農業和工業消費品的生產,保證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一五計劃選擇了與蘇聯類似的工業化道路,即高積累,優先發展重工業的發展模式。

⑥ 歷史問題。一五計劃的結果和意義是什麼

結果:超額完成了規定的任務,實現了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並為我國的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

意義: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後的面貌,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其制定與實施標志著系統建設社會主義的開始。

五年計劃,是中國國民經濟計劃的重要部分,屬長期計劃。主要是對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生產力分布和國民經濟重要比例關系等作出規劃,為國民經濟發展遠景規定目標和方向。

第一個五年計劃,簡稱「一五」計劃(1953—1957),是在黨中央的直接領導下,由周恩來、陳雲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經全國人大一屆二次會議審議通過。至1957年,「一五」計劃超額完成了規定的任務,實現了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並為我國的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

(6)一五計劃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一、背景:

1、1949年-1952年,黨和政府用了三年的時間完成了國民經濟的恢復工作,為國家開展有計劃的經濟建設創造了條件。

2、新中國工業基礎薄弱,在當時各資本主義國家的重重封鎖之下,只有優先發展重工業,才能自立於民族之林。

二、建設成就:

1、1953年底,鞍山鋼鐵公司大型軋鋼廠等三大工程建成投產;

2、1956年底,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建成投產;

3、中國試飛成功第一架噴氣式飛機;沈陽第一機床廠建成投產;

4、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

5、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形成了以鞍山鋼鐵公司為中心的東北工業基地,沿海地區原有的工業基地得到加強,在華北、西北建立了一批新工業基地。

⑦ 歷史問題.一五計劃的結果和意義是什麼

一五的輝煌成就表現在三大方面:
1、建成一大批現代化大型企業,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大幅度增加,建立了許多過去沒有的新工業部門。1953年底,鞍山鋼鐵公司軋鋼廠、無縫鋼管廠、煉鐵爐等三大工程建成投產,新中國有了第一爐鐵水、第一根無縫鋼管。到1956年,中國第一個生產載重汽車的工廠——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生產出第一輛汽車「解放牌汽車」;中國第一個飛機製造廠試製成功第一架噴氣式飛機;中國第一個製造機床的工廠「沈陽第一機床廠」建成投產。1956年北京電子管廠建成;在齊齊哈爾的富拉爾基建成了――富拉爾基重工業基地。其中重型機械廠和特種鋼廠成為我國國防工業的重要基地。
2、建設了多條交通干線,改變了交通落後的局面。
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連接了長江南北的交通。寶成鐵路、鷹廈鐵路打破了四川、福建兩省不通火車的歷史。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國內地同邊疆的聯系,也便利了經濟文化的交流。
3、形成了以東北為中心的一批現代工業基地。
一五計劃以蘇聯幫助援建的156個重大工程為依託,形成了以鞍山鋼鐵公司為中心的東北工業基地,沿海地區原有的工業基地得到加強,華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業基地。
一五計劃的結果:
到1957年底一五計劃勝利完成,開始改變我國經濟、文化落後的面貌,我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影響: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勝利完成,超過了中國近代史上一百多年的建設規模,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幾十年的道路,顯示了社會主義新中國偉大的力量。一五計劃奠定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基礎,我國開始改變了工業落後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⑧ 一五計劃結果和意義

第一個五年計劃
五年計劃,是中國國民經濟計劃的重要部分,屬長期計劃。主要是對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生產力分布和國民經濟重要比例關系等作出規劃,為國民經濟發展遠景規定目標和方向。
第一個五年計劃,簡稱「一五」計劃(1953—1957),是在黨中央的直接領導下,由周恩來、陳雲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經全國人大一屆二次會議審議通過。至1957年,「一五」計劃超額完成了規定的任務,實現了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並為我國的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制定與實施標志著系統建設社會主義的開始。
20世紀50年代是二戰之後兩極格局對峙最為激烈的時期。隨著冷戰的逐漸展開,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與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兩個陣營不僅在政治制度與軍事實力上展開全方位競爭,還圍繞著兩種不同的經濟發展道路展開了激烈較量。一五期間,中國身處社會主義陣營,對外採取「一邊倒」的外交策略。資本主義陣營對中國進行政治孤立、經濟制裁與軍事封鎖,導致相比於戰後處於資本主義陣營的日本與西歐各國,中國無法充分利用資本主義陣營充足的資金與先進的技術進行經濟建設。另一方面,蘇聯與一些東歐國家以資金與技術援助的形式積極支持中國的經濟建設,來自蘇聯與東歐的經濟援助在中國工業化的進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50年代尤其是一五計劃實施期間,朝鮮戰爭的爆發加劇了東北亞的緊張局勢。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依然沒有放棄顛覆大陸的企圖,中國周邊的戰爭威脅並未消失。因此如何快速發展經濟、鞏固新生的社會主義政權成為執政者最為關心的問題。
對於當時世界上的絕大多數國家而言,無論是資本主義陣營還是社會主義陣營,重建或者恢復一個較為完整的工業化體系是最為重要的任務,對於大多數新興的原殖民地國家而言,加快工業化進程並建立一個完整的工業化體系更是成為鞏固與維持政治獨立的經濟前提。因此在20世紀50年代,世界范圍內掀起了一場工業化的浪潮。
在國內,國民經濟已經得到全面恢復與初步發展,政治趨於穩定,經濟秩序恢復正常,社會秩序較為安定,加快經濟發展成為全國人民的一致要求,為大規模展開經濟建設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2]

閱讀全文

與一五計劃歷史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