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指出九二共識的核心內容及歷史意義
核心內容:「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
內容:1.1992年,達成了內」海峽兩岸均承認一個中國容「的原則。
2.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如果覺得煩瑣,可以記簡稱」三互一平和「。
3.」求同存異「。
4.1971年10月;從此,五星紅旗飄揚在聯合國大廈前;綜合國力增強。
5.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
6.1972年2月;《中美聯合公報》;1979年;中美兩國二十多年的對抗結束了,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7.原子彈、導彈和人造衛星。
8.1964年10月。
10.1964年6月;1966年10月。
2. 九二共識對兩岸的關系發展有何重要意義
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是確保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關鍵,也是台灣當局和各政黨進行交往的基礎和條件。
只要做到這一點,任何政黨和團體同大陸交往都不會存在障礙。「台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損害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煽動兩岸同胞敵意和對立,是台海和平穩定的最大威脅,必須堅決反對。
一、兩岸經濟聯系密切、互補性強,擴大深化經濟合作、促進經濟融合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強大動力。優先同台灣企業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將認真落實《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在相關政策方面對台企實行與大陸企業一視同仁的待遇。
二、密切人文交流、促進心靈契合,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牢固紐帶。歡迎更多台灣同胞參與到兩岸大交流中來,將認真落實惠及兩岸同胞的各項政策措施,擴大兩岸民眾的受益面和獲得感,尤其要為兩岸基層民眾、青年創業就業提供更多機會。
三、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這種天然的血緣紐帶任何力量都切割不斷;兩岸同屬一個中國,這一基本事實任何力量都無法改變;兩岸交流合作得天獨厚,這種雙向利益需求任何力量都壓制不住;
包括兩岸同胞在內的中華兒女有決心通過自己的不懈奮斗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這種全民族共同願望任何力量都阻擋不了。只要兩岸同胞共同努力,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道路一定能越走越寬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
四、兩岸關系形勢越是嚴峻,兩岸同胞越要堅定信心、排除干擾,開大門、走大路。要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進一步密切經濟合作與文化交流,
在鞏固通郵、通商、通航成果的基礎上,大力促進通學、通婚、通就業,使「兩岸一家親」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2)九二共識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九二共識的歷史背景
1987年底,長達三十多年的兩岸隔絕狀態被打破後,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等各項交流隨之發展起來,同時也衍生出種種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台灣當局不得不調整「不接觸、不妥協、不談判」的「三不政策」,
於1990年11月21日成立了得到官方授權的與大陸聯系與協商的民間性中介機構──海峽交流基金會,出面處理官方「不便與不能出面的兩岸事務」。
為便於與海基會接觸、商談,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推動於1991年12月16日成立海峽兩岸關系協會,並授權以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作為兩會交往和事務性商談的基礎。
1992年10月28日至30日,兩會在香港商談中,就海峽兩岸事務性(公證書使用)商談中如何表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問題進行了討論。
海協的基本態度是,海峽兩岸交往中的具體問題是中國的內部事務,應本著一個中國原則協商解決。在事務性商談中,只要表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基本態度,可以不討論一個中國的政治含義,表述的方式可以充分協商。
1992年11月大陸的海峽兩岸關系協會與台灣的海峽交流基金會就解決兩會事務性商談中如何表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態度問題所達成的以口頭方式表達的「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
在香港商談中,海協提出了5種文字表述,台灣海基會也根據「國統會」的結論提出了5種文字表述,台方雖然也同意兩岸公證書使用是中國內部的事務,雙方均應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並表達了謀求國家統一的願望,但在文字表述方案上,兩會很難達成一致。
在會談即將結束時,海基會代表又增提了3種表述方式,並拿出了他們的最後表述內容:「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
惟鑒於兩岸民間交流日益頻繁,為保障兩岸人民權益,對於文書查證,應加以妥善解決。」還建議「用各自口頭聲明的方式表述一個中國原則」,海協代表表示這是此次商談的主要成果,等把海基會的建議與具體表述內容報告後再正式答復。
3. 什麼是九二共識 其核心是什麼
「九二共識」抄是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九二共識核心內容是:雙方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兩岸努力謀求國家統一;台灣但書:一個中國的含義認知各有不同;大陸但書:一個中國原則在事務性商談不涉及其政治含義。
(3)九二共識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九二共識的歷史意義
正因為有了「九二共識」,兩岸才能在隔絕40多年後舉行汪辜會談;正因為有了「九二共識」,國共兩黨領導人才能在2005年4月舉行歷史性會談,共同發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 正因為有了「九二共識」,兩岸雙方才能在2008年6月恢復兩會制度性協商,先後達成ECFA等18項協議和多項共識;正因為有了「九二共識」,兩岸才能形成今天的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大交流態勢。
4. 「九二共識」達成的時間,背景及主要內容
1992年11月達成,1987年底,長達三十多年的兩岸隔絕狀態被打破後,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等各項交流隨之發展起來,同時也衍生出種種問題。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台灣當局不得不調整「不接觸、不妥協、不談判」的「三不政策」,於1990年11月21日成立了得到官方授權的與大陸聯系與協商的民間性中介機構──海峽交流基金會,出面處理官方「不便與不能出面的兩岸事務」。
為便於與海基會接觸、商談,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推動於1991年12月16日成立海峽兩岸關系協會,並授權以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作為兩會交往和事務性商談的基礎。
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的統一。但在海峽兩岸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本此精神,對兩岸公證書使用(或其他商談事務)加以妥善解決。
正因為有了「九二共識」,兩岸才能在隔絕40多年後舉行汪辜會談;正因為有了「九二共識」,國共兩黨領導人才能在2005年4月舉行歷史性會談,共同發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
正因為有了「九二共識」,兩岸雙方才能在2008年6月恢復兩會制度性協商,先後達成ECFA等18項協議和多項共識;正因為有了「九二共識」,兩岸才能形成今天的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大交流態勢。
5. 九二共識的歷史意義
九二共識是指1992年11月代表大陸官方的海協會與代表台灣官方的海基會「就解決兩會事務性商談版中如何表明堅持權一個中國原則的態度問題所達成的以口頭方式表達的『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
「九二共識」的歷史意義和作用在於:奠定了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開辟了兩岸處理政治分歧的路徑與方法;確立了兩岸尋求統一的政治目標。
6. 九二共識是指
「九二共識」是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其核回心意涵是大陸答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兩岸不是國與國關系,明確界定了兩岸關系的根本性質。
核心內容:
1、雙方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
2、兩岸努力謀求國家統一;
3、台灣但書:一個中國的含義認知各有不同;
4、大陸但書:一個中國原則在事務性商談不涉及其政治含義。
(6)九二共識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台灣對九二共識表述:
1992中8月1日,台「國統會」作出關於「一個中國涵義」的結論。該結論稱:「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但雙方所賦予的涵義有所不同……」、「台灣固為中國之一部分,但大陸亦為中國之一部分」、「1949年以後,中國處於暫時分裂的狀態,由兩個政治實體分治海峽兩岸」。
這份結論表明,台灣當局承認「台灣屬於中國」,但也在謀求自身與中國大陸「對等政治實體」的地位。當然對於九二共識的意義是「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的立場和承認台灣是中國領土一部分的事實。
7. 九二共識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具體內容: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的統一。但在海峽兩岸事內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容個中國」的政治涵義。本此精神,對兩岸公證書使用(或其他商談事務)加以妥善解決。
九二共識的確立:
兩會就兩岸交流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接觸與商談後發現,雖然雙方商談的是事務性問題,但要順利地解決問題,一個重要的事實必須首先明確:兩岸間的事務性問題是一個國家內的事情。這就涉及一個中國原則的問題。
1991年4月8日,陳長文首次訪問大陸時,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唐樹備授權提出了處理海峽兩岸交往中所遇到的具體問題應遵循的五條原則,其中第二條就是「在處理兩岸交往事務中,應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7)九二共識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九二共識」的歷史意義:
正因為有了「九二共識」,兩岸才能在隔絕40多年後舉行汪辜會談;正因為有了「九二共識」,國共兩黨領導人才能在2005年4月舉行歷史性會談,共同發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
正因為有了「九二共識」,兩岸雙方才能在2008年6月恢復兩會制度性協商,先後達成ECFA等18項協議和多項共識;正因為有了「九二共識」,兩岸才能形成今天的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大交流態勢。
8. 九二共識有什麼意義 歷史題
「九二共識」是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專。[1] 其核心意涵屬是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兩岸不是國與國關系,明確界定了兩岸關系的根本性質。[2]
正因為有了「九二共識」,兩岸才能在隔絕40多年後舉行汪辜會談;正因為有了「九二共識」,國共兩黨領導人才能在2005年4月舉行歷史性會談,共同發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 正因為有了「九二共識」,兩岸雙方才能在2008年6月恢復兩會制度性協商,先後達成ECFA等18項協議和多項共識;正因為有了「九二共識」,兩岸才能形成今天的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大交流態勢。[7]
9. 九二共識是什麼意思
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
「九二共識」是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 其核心意涵是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兩岸不是國與國關系,明確界定了兩岸關系的根本性質。
「九二共識」這個名詞,是2000年4月底前台當局大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蘇起正式提出的名詞。但它不是憑空捏造。雖然蘇起是第一個明確提出九二共識這個名詞的人,但是「九二共識」一詞的提出,卻是凝聚了兩岸專家學者的思想結晶。
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的統一。但在海峽兩岸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本此精神,對兩岸公證書使用(或其他商談事務)加以妥善解決。
(9)九二共識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九二共識的歷史背景:
1992年11月大陸的兩岸關系協會與台灣的海峽交流基金會就解決兩會事務性商談中如何表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態度問題達成以口頭方式表達的「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
1987年底,長達三十多年的兩岸隔絕狀態被打破後,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等各項交流隨之發展起來,同時也衍生出種種問題。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台灣不得不調整「不接觸、不妥協、不談判」的「三不政策」,於1990年11月21日成立了得到官方授權的與大陸聯系與協商的民間性中介機構──海峽交流基金會,出面處理官方「不便與不能出面的兩岸事務」。
為便於與海基會接觸、商談,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推動於1991年12月16日成立海峽兩岸關系協會,並授權以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作為兩會交往和事務性商談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