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桂林的發展歷史

桂林的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15 00:50:31

A. 桂林歷史文化有什麼特色

1、桂劇

桂劇是廣西主要的地方劇種。它有比較悠久的歷史,約在明代中葉便開始發端。明末清初廣西已有崑腔,後高腔和弋陽腔又相繼傳入,相互融合而形成以彈腔(即皮黃)為主的高、昆、吹、雜等五種聲腔藝術的桂劇。2006年5月20日,桂劇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Ⅳ-37。

2、桂林民歌

最普及、最有地方特色的是山歌和龍船歌。山歌曲調簡單、朴實,節奏自由,在農村廣為流行。不同民族、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曲調。多為上山砍柴或田野勞動時,即興編唱、有獨唱,也有對唱。龍船歌流行於桂林江河沿岸,灕江一帶流行套曲8首,即集人歌、出船歌、遊船歌、扒船歌、連船歌、贏船歌、灣船歌、扯船歌; 而桃花江沿岸一帶則有套曲13首。唱詞多與悼念屈原、頌揚龍王、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有關。

3、桂柳話

廣西的西南官話中向來以為桂林話、荔浦話流行最廣,實際上,柳州話通行的范圍更廣。桂林話存在於桂林及興安、靈川的一些城鎮,其餘廣大地區,通用的官話都接近柳州話。在貴州省黔南州的羅甸縣、平塘縣、黔西南州的望謨、冊亨等地的語言也屬於桂柳話;還有原柳州鐵路局管轄的貴州省都勻鐵路地區及黔桂線沿線鐵路職工、家屬也說的是桂柳話。桂柳話細分又有桂林話、柳州話、郴州話、荔浦話 、平樂話等,其間有一些差別。

4、河燈歌節

每年的七月半(農歷7月12日至14日)是資源縣河燈歌節定期舉辦時間,資源各族人民雲集縣城,資江兩岸三天三夜,歌聲繚繞,整個縣城籠入了歌海之中,十四日夜晚可領略「萬盞河燈漂資江」的人間奇觀。

5、零零落

零零落是廣西代表性的曲藝之一,以桂林方言為演唱基礎,流行於桂北一帶的曲藝形式。它具有一人多角、輕便靈活、反映現實快等特點,深為群眾所喜聞樂見。

B. 關於桂林歷史的資料

太泛泛了 哪方面的歷史資料啊 這個行嗎『
歷史背景
距今約一萬年前,根據市區寶積岩和甑皮岩洞穴發現的遺物考證,甑皮岩人已進入母系氏族社會階段。 夏商周時期 這里是「百越」人的居住地。 秦始皇公元前214年置桂林,象,南海三郡,這是「桂林」名稱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當時的桂林郡治在布山,位於今天的桂平市西南。 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一說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 在這里設始安縣,隸屬荊州零陵郡。 東漢 改屬始安侯國。 三國 先屬蜀,後歸吳。 甘露元年(265年) 置始安郡始安縣,郡縣治所都在今之桂林。 南朝改為桂州。 隋唐時屬嶺南桂州總管府。 唐武德四年(621年) 李靖修城於獨秀峰南。貞觀八年(634年) 改名臨桂縣,屬桂州始安郡。光化三年(900年) 屬靜江節度。 五代十國 先後屬楚和南漢的桂州。 宋時,前屬廣南西路桂州,後屬靜江府。 元 屬廣西行中書省靜江路。 明、清 均屬廣西省桂林府。 1911年為廣西省會。 1914年(一說1912年) 改名桂林縣。 1940年 始設桂林市。 1944年11月-1945年7月28日 為日寇佔領。光復後為廣西省轄市。歷史上長期為廣西省會。 1949年11月22日 桂林解放,為廣西省轄市。 1958年 改稱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轄桂林城區和郊區。 1981年7月、1983年10月 陽朔、臨桂劃歸桂林市管轄。 1996年12月26日 桂林市委、市政府按國務院,自治區批復的方案,實行區劃調整,將郊區更名為雁山區。 1998年9月8日 經國務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區合並,組建新的桂林市。
歷史人物
桂林山水甲天下,奇山異水自然地靈人傑,藏龍卧虎。古有趙觀文、曹鄴、蔣冕、呂調陽、石濤、陳宏謀、陳繼昌、王鵬運、況周頤、唐景崧、近有馬君武、李任仁、白鵬飛、李宗仁、白崇禧、周祖晃、梁漱溟、黃現璠、李天佑(以出生年為序)等一大批出生或長期生活工作在桂林的名人,成為「文化名城」桂林的驕傲。

C. 桂林簡介

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城市和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是廣西東北部地區及桂湘交界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中心。桂林市轄秀峰、疊彩、象山、七星、雁山、臨桂6個區及陽朔、靈川、全州、興安、永福、灌陽、龍勝、資源、平樂、荔浦、恭城11個縣(自治縣)。

區縣下轄13個街道辦事處,86個鎮、48個鄉其中有15個民族鄉,237個(社區)居民委員會、1654個村民委員會。2017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534.08萬人。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城市、國家對外開放重要的國際旅遊城市、國際性旅遊航運樞紐、全國健康旅遊示範基地、萬年人類智慧聖地 ;國務院批復確定的國際旅遊勝地;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亞太旅遊協會旅遊趨勢與展望國際論壇永久舉辦地、中央軍委桂林聯勤保障中心駐地。

桂林旅遊資源類型實體初步統計為1099處,其中地文景觀類231處,佔21.0%;生物景觀類112處,佔10.2%;水文景觀類78處,佔7.1%;歷史遺產類364處,佔33.1%;現代人文與抽象人文景觀類164處,佔15.0%;旅遊服務景觀類150處,佔13.6%。在自然、人文、旅遊服務三大景觀資源系列中,以山水景觀資源和人文景觀資源為主。

(3)桂林的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桂林市在規劃空間層次上分為「市域」、「規劃區」和「中心城區」三個地理空間層次:

1、市域范圍為桂林市行政轄區,包括6個區和11個縣,行政區域土地面積2.77萬平方公里。

2、規劃區包括秀峰區、疊彩區、象山區、雁山區、七星區和臨桂區六個行政區,以及靈川縣、永福縣、陽朔縣和興安縣四個建制縣,總面積為11670平方公里。

3、中心城區范圍主要包括桂林市區所轄的象山、疊彩、秀峰、七星4區,雁山區柘木鎮和雁山鎮,靈川縣定江鎮和大圩鎮部分地區及八里街經濟開發區,臨桂區的臨桂鎮、四塘鄉和廟嶺鎮部分地區等,總面積為866.36平方公里。

D. 桂林市有多少年的歷史

秦朝就有桂林了!!真是歷史悠久啊!!

E. 桂林山水的歷史文化

桂林山水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

桂林美麗的山水,記錄和凝結著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

桂林,始於秦朝,興於唐宋,盛於明朝,是我國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唐至今,桂林一直是我國南方和廣西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是「南通海域,北達中原」的重鎮。

桂林的歷史文化畫卷光輝燦爛:以甑皮岩為代表的史前歷史文化,以靈渠為代表的秦代水利工程,以靖江王陵、王府為代表的宏偉壯觀的明藩王文化,以摩崖石刻和山水詩詞為代表的異彩紛呈的山水文化,以西南劇展為代表的影響深遠的抗戰文化等,無不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學、文化價值。如今,桂林市國家、自治區、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達346處。

歷史上文人墨客贊美桂林山水的詩賦和佛像遍布石壁岩洞,摩崖數量之巨在我國長江以南首屈一指,至今已達2000餘件,成為全國六大石刻基地之一。其中「桂海碑林」、「西山摩崖石刻」等最為有名。

桂海碑林博物館位於月牙山南麓,由龍隱洞和龍隱岩兩處的220餘件摩崖石刻和新建碑閣中數十件石刻組成,還收藏了市內外拓本上千件。這些石刻經由唐代直至清代,歷時1000多年逐步形成。歷史上在這里興盛的旅遊文化,積淀成龍隱洞和龍隱岩內外「摩崖殆遍」、「壁無完石」的碑林奇觀,向人們展示了一幅絢麗多彩的歷史畫卷,堪稱一部刻在石頭上的歷史文獻。無怪乎南宋才子陳讜遍游桂林諸山後,面對琳琅滿目的石刻發出了「周南太史書」的贊嘆,將之與《詩經》、《史記》媲美。

與以庄嚴肅穆的廟堂文化為特色、以碑為主的西安碑林不同的是,桂林石刻是以靈活多樣的社會文化為特色,以摩崖為主體。題刻內容從政治生活、軍事征戰到開渠築城、宗教傳說,一塊塊碑刻截取了各個時代的橫斷面,再現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如記錄了北宋時期一次震驚朝野的黨派斗爭的《元黨籍碑》、反映北宋末年正直官吏反腐倡廉呼聲的《龍圖梅公瘴說》等,不勝枚舉。都具有彌足珍貴的史料價值。

「游山如讀史」。桂林的摩崖石刻正是以深刻的文化內涵屹立在秀麗的桂林山水中,令中外遊客流連忘返。

F. 古代桂林的城市發展情況

桂林郡桂林郡為中國古代行政區劃之一,初設於西元前214年。該郡為秦始皇於嶺南地區設置的桂林、南海、 象郡三郡之一,位置約在今日廣西一帶,面積達20萬平方公里以上。而該行政中心則設於布山縣(桂平西南)。而之所以取名桂林,應與境中多桂樹有關。
(一)秦桂林郡轄地:
1、南寧市。「今南寧古屬粵地。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嶺南置桂林郡、南海郡、象郡,今南寧屬桂林郡所轄。
2、桂林市。「今桂林,古屬百粵地。秦始皇在嶺南置三郡後,今桂林屬桂林郡所轄的范圍,桂林郡治布山,在今桂平西南。」
3、柳州市。「今柳州在秦以前屬百粵地。秦始皇在嶺南置三郡後,今柳州地屬桂林郡轄地」。
4、梧州市。「秦始皇在嶺南置三郡後,今梧州屬桂林郡所轄。」
5、邕寧縣。「在秦始皇統一嶺南後,屬桂林郡轄地。」
6、橫縣。「秦始皇統一嶺南後今橫縣北部屬桂林郡轄地,南部屬象郡轄地」。
7、賓陽縣。「秦始皇統一嶺南後,今上林屬桂林郡屬地。」
8、上林縣。「秦始皇統一嶺南後,今上林屬桂林郡轄地」。
9、武鳴縣。「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今武鳴地屬桂林郡」。
10、烏山縣。「現在的烏山縣行政區域,秦朝時屬桂林郡轄地范圍。」
11、扶綏縣。「今扶綏縣是建國初期由扶南同正、綏綠三縣合並組成的。這三個縣在秦始皇統一嶺南後,屬桂林郡地。」
12、柳江縣。「今柳江縣在秦始皇統一嶺南後,屬桂林郡所轄。」
13、柳城縣。「秦始皇在嶺南置三郡後今柳城地屬桂林郡轄地」。
14、鹿寨縣。「現在鹿寨縣的行政區域是由雒容、榴江、中度、三縣合並組成的。雒容縣在秦朝屬桂林郡地」。「榴江縣,秦朝屬桂林郡地。」
15、忻城縣。「秦始皇在嶺南置三郡後,今忻城地屬桂林郡所轄。」
16、來賓縣。現在來賓縣行政區域是解放初由原來的來賓與遷江縣合並組成的。秦始皇統一嶺南後今來賓縣為桂林郡轄地。
17、象州縣。秦始皇統一嶺南後,今象州屬桂林郡轄地。三國時代,今象州屬吳國,孫皓鳳凰三年(公元274年)分鬱林郡地置桂林郡,郡治武安縣,在今象州縣境,而秦朝的桂林郡,今象州屬其管轄的范圍,是同名異治地。秦的桂林郡治布山縣,在今桂平西南。
18、武宣縣。秦始皇在嶺南置三郡後,今武宣縣地屬桂林郡范圍。
19、融安縣。秦始皇在嶺南置三郡後,今融安縣地屬桂林郡范圍。
20、融水苗族自治縣。今融水苗族自治縣,在民國以前,與融安縣同屬一個行政區域。秦朝屬桂林郡轄地。
21、合山市。該市的地域,在秦朝屬桂林郡轄地范圍。
22、臨桂縣。秦始皇統一嶺南後,今臨桂屬桂林郡轄地。
23、陽朔縣。秦始皇統一嶺南後,今陽朔屬桂林郡轄地,郡治在今貴縣境。
24、靈川縣。秦始皇在嶺南置三郡後,今靈川縣地屬桂林郡。
25、興安縣。屬桂林郡地東北部屬長沙郡零陵縣地,西部屬桂林郡轄。秦始皇統一嶺南後,今興安屬桂林,長沙兩郡交界間的地域。
26、龍勝各族自治縣。現在龍勝的行政區域在唐朝從前與靈川縣同屬於一個地域。秦始皇統一嶺南後,今龍勝屬桂林郡轄地。
27、永福縣。秦始皇統一嶺南後,今永福縣地屬桂林郡所轄。
28、平樂縣。秦始皇統一嶺南後,今平樂為桂林郡轄地。
29、恭城縣。秦始皇在嶺南置三郡後,今恭城縣屬桂林郡地。
30、荔浦縣。秦始皇統一嶺南後,今荔浦屬桂林郡。
31、蒙山縣。今蒙山縣古稱蒙州。秦始皇統一嶺南後,今蒙山屬桂林郡轄地。
32、昭平縣。秦始皇在嶺南置三郡後,今昭平當時屬桂林郡轄地。
33、玉林縣。現在玉林縣的行政區域是解放初由原來的鬱林縣和興業縣合並而成的。秦始皇在嶺南置三郡後,鬱林縣屬桂林郡的轄地。興業縣是唐朝開始設置的,秦始皇在嶺南置三郡後,興業縣也屬桂林郡地。
34、貴港市。秦始皇在嶺南置三郡後,今貴港市屬桂林郡轄地。
35、桂平。秦始皇統一嶺南後,今桂平屬桂林郡地,秦的桂林郡治布山縣桂平西南。
36、河池縣。秦始皇統一嶺南後,今河池縣為桂林郡轄地。
37、宜山縣。秦始皇統一嶺南後今宜山為桂林郡轄地。
38、東蘭縣。現在的東蘭縣是民國初設置的。該縣在秦漢時代,雖然納入桂林郡的范圍,但因地處邊陲僻地,開發甚慢,直到五代十國,東蘭這地方還被稱為「蠻」地。
39、鳳山縣。現在的鳳山縣是民國初年設置的。秦始皇統一嶺南後,今鳳山縣地域在當時屬桂林郡范圍。
40、都安瑤族自治縣。秦始皇統一嶺南後,今都安屬桂林郡的范圍。
41、羅城縣。羅城縣古稱琳州垌。秦始皇統一嶺南後,今羅城縣在當時為桂林郡地。
42、凌雲縣。秦始皇統一嶺南後,今凌雲屬桂林郡。但實為虛名。三國以後作為化外之地,史書無記載,總稱為「蠻地」。
43、扶綏縣。今扶綏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由扶南、同正、綏綠三縣合並組成的。這三個縣在秦始皇統一嶺南後,屬桂林郡地。
44、蒼梧縣。
45、樂業縣。
桂林郡於秦末為南越朝所轄,南越朝遭西漢消滅後復設郡,東漢、孫吳、六朝皆沿襲舊制。

G. 桂林的介紹

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地處湘桂走廊南端,東經109°36′至111°29′、北緯24°15′至26°23′,平均海拔150米,北、東北面與湖南省交界,西、西南面與柳州地區相連,南、東南面與梧州市、賀州市相連,毗鄰廣東省。

總面積2.78萬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565平方公里。桂林市地處南嶺山系的西南部,平均海拔150米,屬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遍布全市的石灰岩經億萬年的風化浸蝕,形成了千峰環立、一水抱城、洞奇石美的獨特景觀,被世人美譽為「桂林山水甲天下」。

(7)桂林的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桂林歷史悠久。市區寶積山和甑皮岩洞穴發現多種距今約一萬年前的人類遺物。公元前214年,秦始皇開鑿靈渠溝通湘灕水系,置桂林、象郡、南海三郡,這是「桂林」名稱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

兩千多年來,桂林先後成為郡、州、府、縣治的所在地。1940年始設桂林市,曾長期為廣西省府。解放後,桂林為省轄市。1998年9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區合並,組建成新的桂林市。

桂林是一個多民族地區,居有壯、瑤、回、苗、侗等幾十個民族,共有少數民族68萬人。漢族人口最多,占人口總數85.22%。

H. 我想了解一下桂林市的建城歷史.

桂林歷史悠久。根據市區寶積岩和甑皮岩洞穴發現的遺物,經考證,甑皮岩人已進入母系氏族社會階段,距今約一萬年。夏商周時期,這里是「百越」人的居住地。秦始皇置桂林,象,南海三郡,這是「桂林」名稱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這里設始安縣,隸屬荊州零陵郡。東漢時改屬始安侯國。三國時先屬蜀,後歸吳。甘露元年(265年),置始安郡始安縣,郡縣治所都在今之桂林。隋唐時屬嶺南桂州總管府。唐武德四年(621年),李靖修城於獨秀峰南。貞觀八年(634年)改名臨桂縣,屬桂州始安郡。光化三年(900年)始,屬靜江節度。五代十國時先後屬楚和南漢的桂州。宋時,前屬廣南西路桂州,後屬靜江府。元時屬廣西行中書省靜江路。明清時均屬廣西省桂林府。民國時屬廣西省。1914年改名桂林縣,1940年始設桂林市。1944年11月至1945年7月28日,為日寇佔領。光復後仍為廣西省轄市。歷史上長期為廣西省會。1949年11月22日桂林解放,為廣西省轄市,1958年改稱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轄桂林城區和郊區。1981年7月、1983年10月陽朔、臨桂劃歸桂林市管轄。1996年12月26日桂林市委,市人民政府按國務院,自治區批復的方案,實行區劃調整,將郊區更名為雁山區。1998年9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區合並,組建新的桂林市,包括桂林市區內的疊彩區,象山區,秀峰區,雁山區,高新區及陽朔,荔蒲,平樂,恭城,永福,臨桂,龍勝,興安,資源,靈川,灌陽12個縣。構成了新的大桂林市旅遊圈,為享有中國旅遊名縣的陽朔,和擁有世界梯田之冠景觀的龍勝,擁有與四川都江堰齊名的秦代建造的靈渠和廣西的主題樂園——樂滿地的興安帶來了更多的機遇,得以更好的發展……

I. 桂林的歷史文化

文明的曙光灕江邊的溶洞,是桂林人類的搖籃。 考古工作者發現,早在遠古時代,桂林市的灕江沿岸就有祖先居住在寶積岩、甑皮岩、轎子岩、丹桂岩等20多個山洞裡了。桂林當時是一個峰林谷地,氣候溫暖濕潤,山區有著茂密的原始森林,生長著落葉長綠植物,附近是淡水湖和沼澤地,大自然賜予了動物和植物豐富的資源,野獸成群,亞熱帶野生果實遍地。先民們吃著採摘來的野果和狩獵來的動物充飢,喝著清冽的江水,穿著樹葉樹皮或者獸皮打扮自己、抵禦寒風。他們住在桂林冬暖夏涼的石灰岩洞穴里,穿行在莽莽的原始森林和茂密的灌木叢中,用原始的石器,作為打擊野獸的武器和勞動工具,用燒制的陶器來加工食物,在此勞動生活、繁衍生息。 他們打造了桂林人類的文明史。 1979年,桂林市區的寶積山岩洞里,考古工作者發掘出兩枚人類牙齒的化石和一批打制的石器,還有劍齒象、獼猴、牛羊等哺乳動物化石,據中國科學院專家鑒定,桂林寶積山的寶積岩為舊石器時代晚期洞穴遺址,距今約有3萬年左右歷史。出土遺物中有人類臼齒化石兩枚,呈乳白色,為同一老年個體,屬晚期「智人階段」化石,命名為「寶積岩人」。這是迄今為止在桂林發現的最早的桂林遠古先民的遺跡。寶積岩的發現和發掘,彌補了廣西「柳江人」與 「甑皮岩人」之間的缺環。 桂林的洞穴遺址中,甑皮岩的發掘是我國考古界的重要成果,是我國目前發現古文化遺物最多、保存最完好的一個洞穴遺址,它的年代屬於新石器時代早期,距今約7500年至9000年,是我國南方重要的、可與北方的「山頂洞」相媲美的洞穴文化遺址。 甑皮岩位於桂林市南郊的獨山,距市中心9公里。獨山,是一座高約60米的石灰岩孤山,四周群峰並秀,峰林谷地開闊。洞口高出地表約有5米,如此高度既能夠避免水淹,又可防禦野獸侵入襲擾。甑皮岩洞高8米,寬13米,洞內面積約200平方米,地面較為平坦,氣流貫通,光照條件好。洞的一側,另有一個水洞,地下河常年流水,保證了洞穴中的先民們飲水不愁。陽光,空氣,水分,是動物和植物生存的必要條件,桂林祖先是有眼光的,他們把這個洞穴作為他們的居室,正是看中了這樣的生態環境。石灰岩的洞穴,經過石縫中滲透出來的水凝結成的碳酸鈣的長期侵蝕,漸漸積成了一層堅硬的鈣化板,將桂林人的祖先遺體密封於地底下,一直不為人所知。 寂靜的山洞裡,先民的身影消逝了,人聲消逝了,但他們的遺跡存了下來。從石縫里滲下的水滴,滴過了漫長歲月,滴答之聲,聲聲不息,象發電報時的密碼一樣,傳達著一種神秘的信息… 1965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和桂林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聯合組成的桂林地區文物普查隊,終於發現了這個遠古時代桂林先民的天然住宅。 1973年,桂林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的考古工作者對甑皮岩洞穴遺址進行了發掘。當發掘人員揭開那層結實的蓋板時,看到了大量的人類的遺物、遺跡和遺骸,從蓋板之下到洞底有淺灰色的「文化層」,最厚之處達兩米多。考古人員細心尋找,挖掘出土了其中的部分人類骨骼30多具、動物骨骼40多種、洞穴中還發現了大量的陶器、骨器、蚌器和各類野獸的殘骨。 先民的遺物為生產和生活用具,打制的石器居多,有大量用來砍劈和敲打的石器。磨製的石器較少,主要有石斧和石錛等,石斧的中間部分鑿有凹槽。專家考證,這個凹槽是用來裝木柄的。出土的骨器中,多為獸骨磨製的鏢、鏃、錐、針等工具。其中用來縫綴的骨針3枚,從它們光滑度來看,是常用之物。令人吃驚的是,一枚骨針只有米粒大的孔徑。要知道,當時他們還並未懂得使用金屬,用石頭居然能夠鑽出這么精細的活來,可見當時他們已經有一雙巧手了。骨針是縫制工具,這工具用來縫制什麼東西呢?專家推斷,這里的先民用骨針縫制獸皮一類衣飾物品,那時懂得追求美,懂得抵禦寒冷,開始穿衣服了,不再像過去那樣赤身裸體。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民們也懂得這個道理,他們已經從勞動實踐中漸漸學會了製造和加工各種實用的工具,懂得了怎樣省力方便地使用石器,以提高勞動效率。這事實也說明勞動創造了人,勞動提高了人,勞動教導了人,勞動推動了人類的文明和進步。 洞穴遺址中出土的男女老幼30多件人骨中,專家進行測定認為,從頭骨的特徵看,與「柳江人」相近似,有較為明顯的繼承關系,同屬於「南方蒙古人種」。從先民的遺骨來看,那時已經有了葬俗,葬俗為罕見的「屈肢蹲葬」和「仰身屈體葬」,這種姿勢非常奇怪,與黃河、長江流域及東南沿海等地在新石器時代所盛行的「仰身直肢葬」截然不同。為何如此?有人推測可能是一種原始宗教信仰,意味著靈魂可以不死,可以轉世輪回。有人認為這是模仿生活姿勢或者睡眠姿勢。還有人說這是模仿母腹胎兒的姿勢,體現了一種戀母情結。「屈肢蹲葬」這種葬俗在新石器時代曾流行於世界各地,是原始的葬俗。桂林轎子岩,還發現舊石器時代末或新石器早期的洞穴遺址,年代在公元前1萬多年以前,岩洞里的葬俗也是「屈肢蹲葬」。 甑皮岩里,人們還發現洞穴中有「二次葬」的葬俗,即婦女和幼兒合葬:一個婦女死後葬了,又從其它地方把一個先葬的幼兒遷到這個婦女身邊合葬。出土的墓葬中,有兩具成年女性遺留的殘骸撒落的赤鐵礦粉末,這是當時一種非常隆重的葬禮,與山頂洞人的習俗一模一樣。種種跡象表明,甑皮岩先民處在母系氏族社會階段,婦女在當時享有至高無上的社會地位。從洞穴沒有發現明顯的隨葬品這點來看,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低下,沒有多少剩餘勞動產品和私有財產,這也佐證了當時具有的社會性質。 從洞中的陶器、蚌飾、蚌刀、蚌勺等物品和火塘、火坑遺跡來看,先民們雖然製作工藝有些粗糙,但開始有了自己的藝術追求,也懂得了煮熟食品來吃,也學會了儲存食物。那些火塘火坑就是當年先民們煮食物燒制陶器和圍爐的地方。這是人類多麼了不起的進步啊。洞內的堆積岩中發現的的動物遺骨,共有偶蹄類、食肉類、嚙齒類、靈長類等25種。發現的67件豬的骨骼中,能確定它們死亡年齡的就有40件,豬的門齒也明顯比野豬細弱,由此得出結論:這時的甑皮岩先民已有了原始馴養的活動。 由於發現的動物遺骨數量大、種類多,中科院鑒定,正式命名為「甑皮岩遺址動物群」,其中一個鹿科新屬種,是桂林灕江流域特有的,專門將它命名為「秀麗的灕江鹿」。 甑皮岩洞穴遺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79年,桂林市建立了「桂林甑皮岩洞穴遺址陳列館」,向世人開放。 由於當時發掘沒有詳細的分期,加之石灰岩地區出土標本年代偏老等問題,引起了考古學界對甑皮岩洞穴遺址年代的爭論。這個問題,直到2001年對它第二次發掘才解決。 2003年12月11日,來自中國、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l3個國家及中國香港地區的考古學者共70餘人來到桂林市南郊的甑皮岩遺址博物館,參加「華南及東南亞史前考古——紀念甑皮岩發掘三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本次研討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廣西文化廳及桂林市政府主辦,其主題是桂林甑皮岩史前考古在我國華南及東南亞地區史前考古研究地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劉慶柱認為,甑皮岩遺址奠定了桂林地區乃至華南及東南亞地區的史前文化序列。以甑皮岩遺址為標尺,參照桂林其他史前遺址的資料,可以初步構建桂東北地區距今35000年至3500年間的古代文化發展框架。 甑皮岩遺址1965年發現,20世紀70年代首次發掘,得出一個大概的結論:甑皮岩遺址上層年代距今約7500年,下層年代距今約9000年以上。2001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與地方文物部門對它進行了第二次發掘,獲重大考古發現,確定其中距今約一萬兩千年前的「素麵夾砂」陶器是迄今大陸考古發現最古老的陶器之一。這為研究中國制陶業的起源和新石器時代的開端提供了重要依據。甑皮岩亦是目前大陸發現人骨數最多的新石器時代人類洞穴遺址。根據發掘與研究,甑皮岩遺址是距今l2000年至7000年之間桂林先民生活的中心場所,與原來估計的距今9000年向前推進3000多年。專家們對此也不得不嘆道:在一個洞穴里存留著幾千年的文明,乃世所罕見。 甑皮岩遺址代表著灕江兩岸的「土著文化」。 中國的專家學者通過研究廣西桂林甑皮岩遺址後提出,遺址出土的原始陶片與史前人類食用螺螄的飲食習慣有關。嶺南人類很早就懂得用火烤熟獵物,開始捏制陶器來煮食螺螄這類小食物。當時稻作文化還沒有傳入嶺南地區,嶺南人類食用大量芋類野生植物、鹿和野豬等野生動物,洞穴內各地層內殘留著大量螺螄殼。螺類只有在被煮熟後,才易使殼肉分離。現場證據也表明陶片出現的時間與螺殼的大量出現幾乎同步。 在廣西桂林甑皮岩遺址的各地層中,分布著密密麻麻的螺螄殼。傅憲國先生說,當時的螺螄比現在的大很多,直徑約在3--5厘米之間。數億年前的桂林地區曾被覆蓋在海水之下,水線下降後,留下了密布的江湖,盛產各類螺螄和魚。那個時期出現的陶器多是淺半球形,敞口較大,這些都是用於做飯的特徵。 長期以來,中外考古學家都在為陶器起源問題爭論不休。有的認為是用來做飯,有的認為源自生存方式的改變,有的認為與建築泥磚房屋有關。 但也有專家對吃螺螄產生了我國最早的陶器一說表示疑問。加拿大考古學家理查德·皮爾遜認為,當地人也有可能用燒烤的方式食用貝殼類食物。 對甑皮岩的發掘和研究還表明,甑皮岩人早在12000年前就能製作大型陶器,在遺址發現的陶罐被證實為中國最原始的成型陶器之一,專家們據此推測,桂林有可能是陶器的起源地之一。負責在2001年第二次發掘甑皮岩遺址的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專家傅憲國先生說:「30年來,甑皮岩考古的最大成就之一,就是其年代之謎得以破解。」專家學者們在甑皮岩遺址發現的陶片是目前中國已知最原始的,有12000年的歷史,他們感嘆道:「一萬年前桂林就是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了。」他指出,灕江岸邊的甑皮岩人在此繁衍了5000年,在7000多年前,由於地球氣候進入了一個溫暖潮濕期,高出地面約1米的甑皮岩變得潮濕多水,這里的先民終於走出了這個洞穴,利用樹木搭建房屋生活。 寶積岩與甑皮岩洞穴遺址的發掘,意義十分重大,無論從人類學、動物學、社會學、地質學、歷史學等各學科方面都有極其重要的科研價值,對於研究新石器時代原始社會的發展,特別是研究當時我國南方先民的社會狀況,提供了寶貴的資料,也是歷史唯物主義教育的現場講台。 陽國亮、周作明先生在《桂林歷史文化旅遊研究》一文中寫道: 沿著寶積岩人的足跡,翻越兩萬年的時間大山,考古學家在雁山區雁山鎮李家塘村發現了據今約10000年的新石器時代早期的廟岩洞穴遺址,這一時期是原始手工技術萌發的時 代,桂林先民掌握7穿孔技術和夾砂粗陶燒割技術。從甑皮岩遺址(據今7500年——9000年)、轎子岩遺址(新石器時代早期)、丹桂岩遺址(新石器時代早期)、象山頂遺址(新石器時代)、資源曉景寨山坡遺址(新石器時代)、全州渡里園山坡遺址(新石器時代)等考古發掘證明,新石器時代是桂林的一個發展時期,這一時期的桂林先民已逐漸擴大了生產與生活圈,從洞穴走出了低矮的山坡。桂林先民走向山坡,由依賴天然洞穴已發展到創建居室的階段,人們的生產生活也豐富起來……說明新石器時期的桂林已由漁獵時代向稻作時代發展。 桂林這些洞穴遺址,是文化城中的一座座歷史文化寶庫。 寶庫中的實物,證明了灕江流域曾經發生過的人類活動,展現了一群遠古時期的灕江兒女與大自然拼搏,在奮斗中成長的圖景。他們過著以採集和漁獵為主、以農業和馴養業為輔的母系氏族公社生活,在艱苦的環境中依靠集體的智慧和力量戰天斗地,抗擊猛獸毒蟲和各種自然災難的襲擊,求得生存,謀得發展,用頑強的意志和辛勤的勞動汗水,開拓出新生活的道路,走向稻作時代,迎來了灕江文明的曙光。 這一縷曙光,穿透了漫漫黑夜,穿越了悠長的歷史隧道,漸漸發祥了文明普照的燦爛陽光。 於是,就有了後來桂林歷史文化名城的輝煌。

J. 桂林的抗戰歷史

廣西抗日戰爭歷史綜述——灕水岸邊退強敵
1944年4月~12月,侵華日軍為了打通從日本經朝鮮到我國東北、華北、華中、華南,又到越南、寮國、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的大陸交通線,發起了「1號作戰」攻勢。中方稱之為豫湘桂戰役,在廣西部分則稱為桂柳會戰(1944年9~12月)。日軍企圖打通湘桂、桂越一線,同時由於中美空軍在桂林、柳州、南寧以及平南丹竹建有空軍基地,不斷轟炸日本、台灣和華中、華南敵占區,給日軍造成很大威脅。因此日軍要摧毀這些空軍基地。日軍以岡村寧次為第六方面司令官,指揮橫山勇的第十一軍(轄六個師團)、田中久一的第二十三軍(轄兩個師團),另有二個獨立旅、第五航空軍,兵力共約18萬人,於1944年9月上旬以第十一軍主力集中於湘桂路沿線,一部集中於湖南道州;第二十三軍主力沿西江上肇慶、都城結集,以第二十三旅團集中於雷州半島,對中國第四戰區的桂林、柳州、南寧分進合擊。
靈川保衛戰
中共地下黨親赴前線指揮,血戰8晝夜,斃敵1000多人
中國軍隊第四戰區先後調集夏威的第十六集團軍、鄧龍光的第三十五集團軍、楊森和湯恩伯的第二十七集團軍,兵力共16個軍40個師,約16萬人。雙方擺開會戰架勢。
由於參加桂柳會戰的國民黨軍隊內部派系(蔣、桂、粵)斗爭激烈,各自都想保存實力,讓別人去同日軍死拼,自己坐等勝利,因此不顧大局,不協同作戰。廣西是桂系的根基。會戰前白崇禧在桂林,提出「固守桂林三個月」,蔣介石同意,並規定由他的嫡系九十三軍守全州,桂軍守桂林,粵軍守柳州。9月11日從湖南而來的日軍第十一軍進攻廣西全州黃沙河。我方第九十三軍奉命在全州要隘屯糧儲彈(全州有華南最大的軍需物資倉庫),阻擊敵人三個月,但與敵軍一接觸,未經激戰即放棄黃沙河陣地。軍長陳牧農下命燒掉全州軍需倉庫大批物資,13日全軍退卻,放棄全州。敵軍佔全州後即兵分兩路直取桂林。9月27日日軍十八師團進犯興安,九十三軍在此抵抗了3天,興安失守。14日日軍攻靈川,九十三軍榮譽八師和第十師為雪全州之恥,奮起拒敵。第十六集團軍參謀長韓缽成(中共秘密黨員)馳赴前線指揮,親自指示美機前來轟炸日軍,步兵英勇血戰8晝夜,斃敵1000多人。日軍五十八師團在湘桂線正面受阻,轉兵東向。
桂林巷戰
中國守軍與日寇激戰於七星岩、獨秀峰、伏波山等處,中國守軍5665人壯烈犧牲
在日軍到桂林城之前,白崇禧與第四戰區司令張發奎發生矛盾,白修改了張的城防計劃,把自己的親信和精銳部隊二個主力師調出桂林,說要在平樂附近阻擊進犯桂林之日軍。此舉削弱了桂林守城兵力。白崇禧布置完畢,即於9月28日坐飛機回重慶去了。守城兵力不足2.5萬人,其中1/4是新兵,但是守城官兵士氣高昂,加緊修築工事,准備與日軍決一死戰。日軍以五個師團兵力先將桂林外圍陣地擊破,11月4日佔領桂林城南外圍陣地,用大炮轟城。6日,日軍四O四師團一部攻佔了七星岩一半,我軍三九一團團部退入洞內。在城北,日軍五十八師團的坦克沖近北門,被守軍擊毀2輛。7日,日軍四O四師攻佔七星岩山頂,繼續攻擊同樂山、普陀山、七星岩山洞等處,遭到守軍頑強抵抗。9日清早,日軍重炮又對獨秀峰、風洞山、老人山一帶進行猛烈轟擊,敵機7架也飛來襲擊市區南部。守軍炮兵英勇還擊。炮戰後,日軍五十八師團進攻北門,被北門外石山上守軍擊退。下午16時,日軍一個中隊拚死沖上伏波山,雙方短兵相接,日軍傷亡慘重,只剩下10多個日兵,但守軍也傷亡殆盡,下午17時伏波山被日軍佔領。日軍強行渡過灕江,突入鹽行街,與我軍進行巷戰。德智中學以西我軍陣地盡失。9、10兩日突入鹽行街的日軍擴大戰果,向核心陣地王城進攻。10日下午,城防司令韋雲淞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晚上棄城突圍。一三一師師長闞維雍參加會議回師部後,向部下交待說:我們要與桂林共存亡,假如我死了,由副師長、參謀長指揮。闞師長說完後,即到電話機房內開槍自殺。闞師長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精神,令人欽佩。當夜,守城部隊大部分向西突圍退出桂林。11日上午8時,市內戰斗終止,桂林守衛戰結束。據當時日軍統計,守軍戰死有5665人。這些烈士為抗擊日軍入侵、保衛桂林城作出了犧牲。
「八月決定」
提出「一切為了建立抗日武裝」、「一切為了發展游擊戰爭」的口號,形成了全省規模的抗日游擊戰局面
日軍在攻佔桂林後,經永福、中渡、黃冕、雒容進攻柳州。國民黨各派系為了保存實力,不作堅決抵抗,11月10日棄守柳州。柳州陷落後,第四戰區司令張發奎帶領部隊退到宜山,廣西黨政軍許多機關也遷到宜山。日軍趁南寧沒有國民黨正規軍的機會,於11月24日佔領南寧。當時南寧市民事先疏散比較徹底,日軍佔領了一座空城。由於國民黨軍隊內部的派系斗爭以及上層的腐敗,導致了桂柳會戰的失敗。日軍佔領了廣西省會桂林及64個縣,為了搜刮物資以充軍用,進行瘋狂的掠奪,並且四處燒殺姦淫,對於敢於反抗的群眾則進行殘酷鎮壓,製造了一樁樁慘劇與血案。廣西第二次淪陷期間,與國民黨軍隊消極避戰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共產黨積極組織民眾進行抗日。在1944年8月,當日軍逼近廣西的時候,中共廣西省委就作出《八月決定》,提出「一切為了建立抗日武裝」、「一切為了發展游擊戰爭」的口號,動員廣大群眾武裝保衛家鄉,號召黨員組織群眾拿起武器殺敵。在此情形下,廣西各地出現了一批由中共領導的人民抗日武裝力量。這些抗日游擊隊、自衛隊、義勇隊同民眾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全省規模的抗日游擊戰局面,給日本佔領軍以沉重打擊,使其不得安寧。
光復廣西
日軍大勢已去,無心戀戰,國民黨第二、三方面軍開始反攻,收復失地
1945年4月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即將結束之前,日本大本營密令駐廣西日軍於5月開始撤退,收縮到華中、華北。國民黨在國內外壓力下,也准備反攻作戰,3月份將全國軍隊編為4個方面軍。其中第二方面軍在桂西,司令張發奎、副司令夏威,轄三個軍,5月間發現日軍開始收縮防線,於是桂西的二方面軍張發奎部、黔南的三方面軍湯恩伯部開始反攻。此時已准備撤退的日軍無心戀戰,因此反攻未遇太多抵抗。4月下旬第二方面軍收復都安、進迫南寧,5月27日第六十四軍光復南寧,並派出部隊沿邕龍公路追擊逃往越南的日軍,7月3日收復龍州、憑祥。日軍主力部隊向柳州退卻,我軍主力同時跟進。第三方面軍湯恩伯部於5月上旬向河池、黎明關攻擊,收復河池、宜山。當時各路均向柳州攻擊,6月29日攻佔柳州,日軍向桂林潰退。我軍沿柳桂公路向桂林攻擊前進。第三方面軍分向全縣、興安進攻,佔領後向桂林近郊推進,協同友軍圍攻桂林,7月28日進占桂林。中國軍隊繼續追擊逃往桂北日軍,8月6日收復興安。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當時全縣還有日軍據守。8月17日拂曉第一三三師向全縣發起進攻,10時攻入城內。日軍向黃沙河及湖南東安逃竄。8月18日第二十軍一三四師收復桂北黃沙河。至此,廣西全境光復。

閱讀全文

與桂林的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