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古代山東歷史文化名人
舜帝,山東諸城人
姜尚 周代齊國的始祖,軍事家、政治家。姜姓,呂氏,名望。西周初年輔佐武王滅商有功,俗稱「姜太公」。兵書《六韜》,相傳是他的著作。
管仲(?~前645)名夷吾,字仲,潁上(潁水之濱)人。春秋初期政治家,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今傳《管子》一書,系後人依託之作。
司馬穰苴 春秋時齊國大夫,軍事家。田氏,名穰苴。官司馬,深通兵法,曾擊退晉燕軍隊。戰國時齊威王整理古司馬兵法,將他的兵法附其中,稱《司馬穰苴兵法》。
晏嬰(?~前550)字平仲,夷維(今山東高密)人。春秋時期政治家、思想家。傳世《晏子春秋》一書,系戰國時人搜集有關他的言行編輯而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被後世統治者尊為「至聖先師」。
顏子(前521~前490) 春秋末年魯國人,孔子最賞識的弟子。名回,字子淵,品行卓冠群科。早卒,孔子極悲慟。後被封建統治者尊為「復聖」。
孫武 字長卿。齊國人。春秋末期軍事家。其著作《孫子兵法》,是我國傑出的兵書。
左丘明 魯國人。春秋末期史學家。相傳曾著《左傳》,又傳《國語》亦出其手。
曾子(前505~約前432)名參,字子輿,孔子弟子。春秋末魯國南武城人,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宗聖」。相傳著有《孝經》和《大學》。
魯班 公輸氏,名般,亦作班、盤,春秋時魯國人。我國古代著名建築工匠,後世建築工匠、木匠尊為「祖師」。
墨子 (約前468~前376)名翟。古小邾國(今滕州市)人。春秋戰國之際思想家、政治家,墨家的創始人。現存《墨子》五十三篇。
吳起(?~前381)衛國左氏(今山東定陶西)人。戰國時軍事家。現存《吳子》六篇。
孫臏(約前380~前320)生於齊國阿鄄之間。孫武的後代。戰國時軍事家。著作有《孫臏兵法》。
扁鵲 姓秦,名越人。齊國渤海盧(今山東長清)人。戰國時醫學家。
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鄒(今山東鄒城)人。戰國時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著作有《孟子》。被後世統治者尊為「亞聖」。
莊子(約前369~前286)名周,宋國蒙人。著名思想家和文學家,道家的代表人物。有《莊子》一書傳世。
荀子(約前313~前230)名況。趙國人,一生在山東地區活動,今蒼山蘭陵鎮東南有荀子墓。戰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著有《荀子》一書。
倉公(約前205~?)姓淳於,名意,齊臨淄人。漢初醫學家,首創醫案(病歷)。
汜勝之 汜水(今曹縣)人。西漢農學家。撰有農學著作《汜勝之書》。
鄭玄(127~200)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屬山東)人。遍注群經,是漢代經學的集大成者。
王弼(226~249)山陽高平(今山東鄒城一帶)人。三國魏玄學家,好談儒道,辭才逸辯,開魏晉玄學清談之風。著作有《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指略》,對中國古典哲學影響甚遠。
王叔和 名熙,高平(今山東鄒城一帶)人。魏晉間醫學家。編有《脈經》10卷。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三國蜀漢政治家、軍事家。著作有《諸葛亮集》。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琊臨沂人。東晉大書法家,被譽為「書聖」。真跡無存。
王獻之(344~386)字子敬。原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王羲之第七子。東晉書法家,存世墨跡有行書《鴨頭丸貼》,小楷刻本有《十三行》。
劉勰(約465~約532)字彥和,原籍東莞莒縣(今屬山東)。南朝梁文學理論批評家。著有《文心雕龍》五十篇。
賈思勰 益都(治在今壽光)人。北魏農學家。著有農學名著《齊民要術》。
劉晏(718~780)字士安,曹州南華(今山東東明)人。唐理財家。
顏真卿(709~785)字清臣。祖籍琅琊臨沂(今臨沂市)。唐大臣、著名書法家。傳世名作甚多,有《多寶塔碑》《顏氏家廟碑》《祭侄稿》等。
李清照(約1084~1151)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章丘)人。南宋女詞人。《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均已散佚。後人輯有《漱玉詞》。今人輯有《李清照集》。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南宋詞人。著有《稼軒詞》。
王禎 字伯善,山東東平人。元代農學家及活版印刷術的改進者。有《農書》傳世,是中國古代四大農書之一。
戚繼光(1528~1588)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山東登州(今蓬萊)人。明抗倭名將、軍事家。著有《紀效新書》《練兵實紀》《止止堂集》。
王士禛(1634~1711)字子真,一字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山東新城(今桓台)人。死後避雍正諱,改稱士正、士禎。清詩人,論詩創神韻說,生前門生眾多,影響很大。著作有《帶經堂集》等,又自選其詩為《漁洋山人精華錄》,另有《居易錄》《池北偶談》等多種筆記。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人。清文學家。著有《聊齋志異》等。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季重,號東塘、岸堂、雲亭山人,山東曲阜人。清戲曲作家,著有《桃花扇》等。
王懿榮(1845~1900)字正孺,又字廉生,煙台福山區古現村人。八國聯軍侵華時,為京師團練大臣,以身殉國。清末著名文學家、金石學家、書法家,是甲骨文的發現者。 望採納
❷ 山東的歷史文化遺產
一是登州海道。蓬萊古稱登州。根據《新唐書》記載,登州海道全稱是「登州海行入高麗、渤海道」,與「廣州通海夷道」並稱唐代兩大航海路線。蓬萊因登州海道的存在一躍成為隋唐時期古代中國北方最大的商港,其也是古代中國與東北亞地區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交流的樞紐,日本先後有11批遣隋使、遣唐使約3000多人從蓬萊登陸,朝鮮半島各國朝貢使團更是多達79批,渤海國使團130多批,人數難以為計。誕生於福建莆田的媽祖文化也以蓬萊為根據地,沿登州海道,經歷渤海海峽,進入東北和華北地區,再沿朝鮮半島進入朝鮮和日本等東北亞國家,最終穿越白令海峽,到達北美洲地區。
二是蓬萊水城。蓬萊水城俗稱「備倭城」,始建於宋慶歷二年(即公元1042年),是中國迄今為止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水軍基地。明洪武九年(即公元1376年),作為中國北方最重要的抵禦倭寇的軍港,蓬萊水城擁有當時中國最完備的海上縱深防禦體系,著名的民族英雄戚繼光曾於此訓練水師。
三是登州海市。登州海市與吉林霧淞、桂林山水、雲南石林,並稱中國四大自然奇觀。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對登州海市詳盡描述道:「登州海中,時有雲氣,如宮室、台觀、城堞、人物、車馬、冠蓋,歷歷可見,謂之海市」。蓬萊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使蓬萊成為世界上海市蜃樓出現頻率最多、景象最豐富的區域之一。「登州海市」孕育了以「三神山」神話故事為代表的中國東方神仙文化,而神仙文化又是中國本土宗教——道教創立的重要理論基礎。
❸ 簡述一下山東人文歷史
山東省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沂源猿人化石證明,早在四五十萬年前,這片土地就有古人類生存和繁衍。山東境內考古發現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遺址,說明距今7000年至4000年間,生活在這里的東夷族就實現了從母系氏族社會到父系氏族社會乃至階級社會的轉變,有了比較發達的農牧業和手工業。在山東發現的中國最古老的文字"大汶口陶文"和鄒平縣丁公村"龍山陶書",把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上溯至4000多年前,近年來在山東還先後發現了中國最早的城邦"城子崖龍山古城",中國現存最古老的長城"齊長城",中國最早的甲骨文"桓台縣唐山遺址甲骨文"。據專家考證,山東省還是漢唐絲綢貿易的主要供貨地,是絲綢之路的源頭。山東省自古就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地區之一。公元前21世紀夏朝時代,東夷各部族就活躍在山東地域。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一前11世紀)早期的活動中心在山東西南部。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年一公元前221年),西周的兩個最大的分封國一齊國和魯國,都在今天的山東境內。由於齊、魯兩國發達的經濟、文化和政治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重大影響,所以山東又稱"齊魯之邦",並以"魯"作為山東省的簡稱。獨具特色的齊魯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
孔子和孫子的故鄉
山東歷史上出現過一大批至今仍對中華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產生影響的歷史文化名人。被稱為"文聖"的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2500多年前就誕生在位於山東省西南部的曲阜市,他創立的儒家學說,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支柱,至今在世界上產生著重大影響。孔子還被譽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被稱為"兵聖"的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孫武,也誕生在黃河三角洲一帶,他的軍事著作《孫子兵法》,至今仍然是中外軍界和商界推崇的經典。山東歷史上還出現過儒學代表人物盂子、曾子,墨派學說創始人墨子,道家代表人物莊子。齊國名相、著名經濟學家管子,戰國時期著名天文學家甘德,以《齊民要術》聞名的古代農學家賈思勰,古代科學家汜勝之,以《孫臏兵法》著名的古代軍事學家孫臏,被中國人尊為智慧化身的三國名相諸葛亮,以《文心雕龍》聞名的文學理論家劉勰。宋代著名的豪放派詞人代表辛棄疾和婉約派詞人代表李清照,清代著名文學家、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被稱為"書聖"的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宋代著名畫家、《清明上河圖》的作者張擇端等一大批著名歷史人物。在當今中國的政界、軍界、經濟界、科技教育界、文化藝術界等,都活躍看一批山東籍的知名人士。
❹ 山東省概況,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特產,都有哪些
山東,因居太行山以東而得名,簡稱「魯」,省會濟南。先秦時期隸屬齊國、魯國,故而版別名齊魯權。山東地處華東沿海、黃河下游、京杭大運河中北段,是華東地區的最北端省份。西部為黃淮海平原,連接中原,從北向南分別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四省接壤;中部為魯中山區,地勢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點;東部為山東半島,伸入黃海、渤海,北隔渤海海峽與遼東半島相對、拱衛京畿,東隔黃海與朝鮮半島相望,東南均臨黃海、遙望東海及日本南部列島。 山東是儒家文化發源地,儒家思想的創立人孔子、孟子,以及墨家思想的創始人墨子、軍事家吳起等,均出生於魯國。姜太公在臨淄建立齊國,成就了齊桓公、管仲、晏嬰、鮑叔牙、孫武、孫臏等一大批志士名人;齊國還創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官方舉辦、私家主持的高等學府——稷下學宮。 山東省是中國的經濟第三大省、人口第二大省、中國溫帶水果之鄉,國內生產總值穩居全國第三名,佔中國GDP總量的1/9。2013年,山東與廣東、江蘇,一起被評為中國最具綜合競爭力省區。[
❺ 山東歷史概述
山東省簡稱魯,因居太行山以東而得名,省會濟南。先秦時期隸屬齊國、魯國,故而別名齊魯、東魯。在中國東部沿海、黃河下游、京杭大運河的中北段。
山東西部連接內陸,從北向南分別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四省接壤;中部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點;東部山東半島伸入黃海,北隔渤海海峽與遼東半島相對、拱衛京津與渤海灣,東隔黃海與朝鮮半島相望,東南則臨靠較寬闊的黃海、遙望東海及日本南部列島。
山東歷史悠久,是中國文化的源頭和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山東是儒家文化發源地,儒家思想的創立人孔子、孟子,以及墨家思想的創始人墨子、軍事家吳起等,均出生於魯國。
以姜太公在臨淄建立齊國為發端的齊文化,孕育了齊桓公、管仲、晏嬰、鮑叔牙、孫武、孫臏等一大批志士名人;齊國還創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官方舉辦、私家主持的高等學府——稷下學宮。
(5)山東歷史文化介紹擴展閱讀
山東地域文化
齊魯文化是先秦時期齊魯國地盤對照至今山東形成和發展的一種地域文化,包括道家文化、兵家文化、法家文化、墨家文化以及陰陽、縱橫、方術、刑、名、農、醫等。其中最核心是儒家文化。據當代作家田茂泉說,進入秦漢以後,齊魯文化逐漸由地域文化演變為一種官方文化和主流文化。
齊魯文化的淵源,應追溯到距今5000年以前聚居在齊魯之地的古老民族——東夷族的發展。這個在傳說中曾以後羿和大舜為榮的民族。自20世紀以來,大量史前考古挖掘出的文物和數千遺址證明這是一個文化發達早、文明程度高的民族。
在齊魯之地上,不僅存在著從8000年前的後李文化到北辛、大汶口文化,再到龍山文化直至距今4000年左右的岳石文化這樣一個在文化傳統演變上一脈相承又相對獨立的文化譜系。
而且發現了距今5000年左右眾多的城堡遺址和標志著文明發展程度很高的圖像文字、陶文以及生產的大量精妙絕倫的蛋殼黑陶及各種手工飾品。
在戰國時期,儒學實際上已經占據了魯國、齊國兩個國家,實現了儒學齊魯化。秦漢時期,董仲舒吸收了齊國和魯國的新的思想,形成了新儒學體系,得到統治階級認可,儒學從此由「齊魯之學」發展到「獨尊儒術」。
❻ 山東歷史的介紹
山東的名稱,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金代以前為地理概念,泛指崤山、華山或太行山以東的黃河流域廣大地區。1當時,關中的秦人,稱崤山或華山以東的地區為山東,有時也泛指秦以外的六國領土。這時,山東是一個地域性的泛稱,還不是一個准確的地理概念。至唐代和北宋時代,太行山以東的黃河流域廣大地區被稱作山東,到了唐代末年,有人用山東專指齊魯之地。2到了金代大定八年(1168年)置山東東、西路統軍司,山東遂成為正式行政區劃名稱。1明代山東布政司(又稱行省)管轄6府、104縣,大致奠定了今山東省行政區域范圍。1清朝初年,設置山東省,山東基本沿襲明代山東的版圖,稱山東省。1「山東」正式成為本省的專名。古人以左為東,故又稱山東為「山左」。2因西周封邦建國時,今山東境內曾存有齊、魯、曹、滕、衛諸國,周公旦封於魯,所以現在山東又簡稱「魯」。1山東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距今約7000--4000年之間,這里先後出現了新石器時代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在山東還發現了中國最早的文字「大汶口陶文」和「龍山陶書」;最早的城邦「城子崖龍山古城」;最早的古代軍事防禦工程古「齊長城」和被列為中國「2000年考古十大發現」的洛庄漢墓等。山東還是中國陶瓷和絲綢的發源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