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越南發展歷史

越南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15 00:10:26

⑴ 越南歷史的中國領土時期

主詞條:南越國、二征起義
中國秦始皇於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原,繼而進攻位於華南、越北的百越(又作百粵)。前214年,秦朝設置桂林郡(在今中國廣西省)、南海郡(在今中國廣東省)及象郡。秦朝對此三郡推行移民實邊的政策,將中原內地的民眾遷徙到這里,讓他們「與百粵雜處」。
秦末,中國內亂,南海郡尉趙佗割據當地。中國史書記載他迅速擴張勢力,「秦已破滅,佗即擊並桂林、象郡,自立為南越武王」,成立南越國。南越國對中原的西漢王朝入貢受封,對內實行「和集百越」的民族政策,在越北地區,「令二使典主交阯、九真二郡人」,設立官署以作統治。南越國又透過軍事壓力及財寶饋贈,增強對鄰近部族閩越、西甌、駱等的影響力。
南越國在越南歷史里又被稱為「趙朝」,封建時期史家如黎文休、吳士連等把南越國視為越南史上的正統王朝,到現代卻遭到否定,史家陶維英指出它「只能是外族侵略者」,「企圖開疆拓土,侵佔我國辟為郡縣」;越南社會科學委員會稱之為「只是中國封建集團內部的一支割據勢力」。
公元前111年,西漢武帝滅南越國,越南成為漢朝領土。漢朝實行直轄統治,設立「交趾刺史」(後又改為交州),轄境橫跨中國廣東、廣西、海南及越南的北、中部。位於越南北、中部的交趾(交趾又作交阯,在今河內一帶)、九真(今清化省、乂安省一帶)、日南(今廣平省、廣南省一帶)三郡便屬於它的管治范圍。各郡內又管轄若干縣份。西漢對越南的統治政策有三個要點,分別為「與民生息」、「因其故俗治,毋賦稅」及「諸雒將主民如故」。西漢末年,交趾郡太守錫光教導當地民眾禮義;東漢建武初年,九真太守任延教民耕稼,制定婚姻嫁娶制度。錫光和任延的政策取得一定成效,並使越南開始沾染華風。
建武年間,交趾郡轄下的一位女姓雒將(雒越人領袖)征側被太守蘇定「以法」懲治,征側不服,乃於公元40年,與其妹征貳起事反抗,史稱「二征起義」,一度攻下交趾、九真、日南等地六十五城。東漢朝廷派大將馬援率軍鎮壓,最終在43年殲滅征氏姊妹,事件遂平。 主詞條:前李朝
公元43年,東漢大將馬援重新平定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後,在當地推行新措施,包括修治城郭,整頓水利,又向朝廷報告越律及漢律抵觸之處,然後跟越人「申明舊制」,駱越人從此遵行馬援的措施。相傳馬援在交趾「立銅柱」,成為當時的「漢之極界」。
兩漢時期,越南北、中部地區是漢朝對外交通樞紐。自日南郡出發,可到達南海、印度洋沿岸各地。東漢時,南海及西方的葉調國(在今爪哇)、撣國(在今緬甸北)、天竺國(今印度)、大秦國(即羅馬帝國)等國人士到中國內地時,都會以日南郡為必經之道。
公元2世紀,日南郡常有「象林蠻夷」起事,對抗漢朝政府。現代學者認為,這些蠻夷起兵事件,象徵著林邑國(即占婆國)的建立。
中國在東漢晚期出現州郡割據的局面,交趾太守士燮亦於187年至226年長期控制交州全境,而九真、合浦、南海等郡的長官職務都由士氏兄弟出任。據歷史記載,士燮為人寬厚,禮賢下士,吸引了中原名士前來投靠,交州因此成為東漢末至三國初年相對安定繁榮之區。後世越南史家的高度評價士燮的統治:「我國通詩書、習禮樂,為文獻之邦,自士王始。其功德豈特施於當時,而有以遠及於後代,豈不盛矣哉!」佛教思想家牟子便是在士燮時期投靠交趾,寫成佛教要籍《牟子理惑論》。中國江南的東吳勢力崛起後,士燮於211年投附,名義上隸屬孫氏,實質仍操有自主權。226年士燮死後,吳主孫權打算削弱士氏家族在交州的勢力,遭士燮之子士徽等人反抗,吳將呂岱遂設計誘殺士徽兄弟,奪得交州控制權。
248年,交趾、九真民眾起事反吳。據越南史籍所述,是次起事的領袖趙嫗能乘象作戰,在山中對抗吳軍。吳廷派交州刺史陸胤討伐,最終平息事件。而在全中國的局勢而言,東吳為三國時代的割據政權之一,與北方的曹魏(後被司馬氏所篡)交爭,影響到交州政局。263年,曹魏出兵占據交趾、九真、日南三郡。265年,司馬氏代魏,成立西晉,繼續管治交州三郡。268年,吳主孫晧派陶璜等率兵反擊,到271年大破晉軍,收復交州,陶璜任交州牧。東吳最終在280年被西晉所滅,交州牧陶璜亦投降,越南遂歸西晉統治。西晉朝廷聽取陶璜建議,為使交州免受南方林邑國(占婆)的威脅,維持其地方兵力。
316年,中國北方被五胡各族所據,晉室南渡,是為東晉。東晉期間,交州常有軍事將領互相攻殺或據地作亂,又有林邑國入侵,局勢長期不穩。東晉末年的大型民變孫恩盧循之亂亦蔓延至交州,交州刺史杜慧度擊敗盧循,結束動亂。420年劉裕代晉,建立劉宋(與南齊、南梁、南陳合稱「南朝」),繼續任杜慧度為交州刺史。杜慧度任職期間,整頓風俗,改善人民生活,修建學校,使交州出現安定局面。劉宋末年至南齊初年(468年至485年),交州人李長仁及其從弟李叔獻,先後以「行州事」的名義專制一方,違抗朝廷,最終因南齊朝廷擬欲征討,李叔獻才交出權力。
南梁時期,因交州刺史蕭咨為政苛暴,引起當地人士李賁的不滿及起兵,據有交州,於544年稱帝,改年號為「天德」,越南後世稱李賁為「李南帝」,其政權為「前李朝」。南梁朝廷於545年派陳霸先率軍鎮壓,擊敗李賁,李賁終在549年被部下所殺。中國正史又提到,李賁敗死後,其兄李天寶逃到九真繼續抗爭,最終亦被陳霸先殲滅。而根據越南史家的描述,前李朝在李賁死後,其部下趙越王、兄長李天寶、族人李佛子等仍繼續領導,至602年李佛子投降隋朝,前李朝才結束。 公元602年,即中國隋文帝仁壽二年,交州有李佛子稱兵割據,隋廷派劉方征討,李佛子懼而請降,越南又歸於中國統治之下。到隋朝亡後,唐朝重新崛起,消滅南方的蕭銑勢力,越南便入於唐。唐朝政府對越南地區的行政建置數有變更,例如有「安南都護府」、「靜海軍節度使」等官署。
在唐代,越南地區受中國內地文化發展,且有著名詩人杜審言、沈佺期等曾在當地任官,使其文風盛行。愛州(在今越南清化人姜公輔便為唐代越南文士的代表人物,曾在唐廷任職高官,並有作品傳世。然而唐室治下的越南亦常常出現亂事。當地民眾曾發動數起大型叛變,如722年的梅叔鸞起事、791年的布蓋大王馮興起事等等,最終為唐室所平。在對外關繫上,唐代中晚期先後有環王國(即占婆國)、南詔國侵擾越南地區。環王國在9世紀初(時為占婆第五王朝時期)入寇驩州及愛州,唐軍旋即將之擊退。南詔國為唐朝西南方的鄰國,雙方時有交戰,9世紀中期南詔數度攻打安南,863年更占據府城大羅(又稱羅城、安南城,即今河內),866年才由唐將高駢奪回。唐廷從此採行藩鎮制度統治安南,設置「靜海軍節度使」,由高駢任節度使。高駢管治時致力建設,重修大羅城,整頓河道以便航行。唐代人的河渠工程對越北有相當建樹,據《天威徑新鑿海派碑》所述,當地河流原本危險難行,「舟人所歷,毛發自寒」,經整頓後「則安流坦途,不復經斯險矣」。
唐朝衰亡時,交州土豪曲氏家族掌管靜海軍節度使一職,與中國嶺南的南漢政權相爭。930年南漢滅曲氏,但交州本地將領楊廷藝等仍爭奪自主權。938年,廷藝舊將吳權控制當地,南漢出兵討伐,吳權在白藤江植入大樁,待潮漲時引南漢軍船來到,此時潮水退卻,南漢軍船因碰到大樁而擱淺,吳權乘機派舟師擊敗南漢軍隊。戰後,吳權自立為王,建立吳朝。吳權的勝利及建政,在越南獨立進程中具重要意義,後世越南史家評道:「我越之正統,庶幾乎復續矣。」
中國近千年的統治,對越南歷史產生深遠影響。史家陳重金(即陳仲金)歸納指出:「我交州地區自漢以迄於五代仍是內屬中國之地,因而中國的治亂也影響到我們的國家」;「當儒教、老教(指道教)、佛教在中國興盛之時,我交州之地還屬於中國,因而我們的人也皈依了這些宗教。後來我國自主之後,這些宗教更形興盛,例如佛教盛於丁朝、前黎朝和李朝,而儒教盛於陳朝以降。凡風俗和政治大抵都是由學術和宗教演化而出。而我們的人已尊奉了中國的學術和宗教,則我們的一切也都完全效法中國。」

⑵ 中國與越南的歷史淵源

古越南人屬於中國百越族的一支,公元前214年,秦軍征服南越,設立三郡,其中象郡就在越南北部。

創立越南王國的君主最早均為古中華人。越南在秦朝被鬆散地統一,在秦漢的改朝換代中,開國國王當然也是中國人,開國前是秦王朝南海郡民軍司令,乘秦末內亂而獨立為南越王國(首都廣州,管越南北部)。

在公元前2世紀漢武帝及其後的開疆拓土戰爭中,中國將其並入漢國,故土的越南北部分為數郡(越南河內的交趾郡,越南清化的九真郡,越南東河的日南郡)。

公元4世紀東晉時代,中國開始分裂了長達260年的最長、最大分裂,直到隋朝,此時越南北部依然繼續接受中國文化的影響。

中國的大分裂給南方偏遠地區也帶來一些好處,因受中國北方戰亂的影響,大量漢人從北方中原一帶大量南遷到原來沒有太多中華文化的地方,如廣東、廣西、福建和越南等,這些人各種各樣,但最主要的成分卻是著名的客家人(在當時即為漢人)。

在當時幾個地區的漢文化都不高,而且差不多。不幸的是,盡管有大量的華人移民到越南,但那是因各種戰亂而南遷的中華人,他們的南遷都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舉措。因為殖民和移民的原因,相當部分的越南人多少有華人的血統,甚至說在1000年前他們就是中國人亦無不可。

中國的第二個黃金時代的唐朝帶給中國對外的最大成功,是恢復隋朝的固有疆土。唐王朝最初的目標只希望排除北方突厥汗國的威脅。可是接連不斷的軍事勝利,刺激了當權者的雄心,使唐王朝的疆域回到盛漢王朝時的版圖。唐朝立國60年後,越南重新並人唐帝國,設安南總督府於河內。

唐末的勢微有如漢末,非中華本土部分全部脫幅而去,需要下一個鼎盛的帝國重新拿回。當下一個強盛帝國久久不來時,那這些地區就獨立成功了。

事實上世界歷史上強大帝國周圍的國家,大都是以這種形式完成獨立過程的。南漢王國(建都廣州),幾乎重復了此前800年前漢朝吞並南越王國前的態勢。

越南的失去與宋王朝的軟弱有關。宋朝初曾擺平了獨立了60年左右的南漢王國,但對南漢王國中的越南部分則不在乎了。

本可收復北越南部分,但在宋朝皇帝自己的不爭氣和偏安習性上,加上越南人的乖巧,一個交趾王國遂在中國批准之下,合法成立。第一任交趾國王死後,宋帝國派了些兵想收回,但不幸敗回。

3年後越南人假裝謝罪,同時要求冊封,人類歷來有承認既成事實的習慣,只好同意,第二任交趾國王於是又產生了。後來1000年左右的沖突中,每每越南人一下跪表示謝罪和悔意,古近代中華帝國就會滿意。交趾王國也採用事奉大國政策,對中國的恭順程度,較之高麗王國,有過之無不及。

明朝時因越南的內亂給了明帝國一個機會,派兵攻入越南,此時交趾王國已改名安南。於是,中國宣布撤銷安南王國,改稱交趾省。這個10世紀起脫離中國而獨立的國土,再回歸祖國。但經400餘年的隔絕,統一的條件已非常不成熟,維持了20年的時間後,明朝終於鬆手。

此後近500年的時間里,沖突僵持一陣後,越南每每乞求清朝寬容,古近代中國大都面對現實而又顯大度,只求一個名義上的宗主國。

而另一個唐時的殖民地朝鮮自唐末脫離中國後,中國再沒去打擾過它,而且一直受到中國這個宗主國的到保護,至今已獨立了1100年之久,這些年中若有沖突發生,妥協的方式有如越南對中國。

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平南越設九郡,其中三郡就是越南北部和中部。此後直到五代十國,越南都成為中國封建王朝的郡縣,也就是越南的「郡縣時代」。

在此期間,越南的經濟和文化都得到發展,人民起義也未曾斷絕。到了五代十國,由於中國分裂,安南地方勢力便乘機獨立,建立吳氏割據政權。此後越南又屢次變故,南宋時,越南李氏王朝李英宗被封為安南王,越南正式擁有國號。

李朝政權鞏固後,開始南侵擊敗占婆,他們也曾在北宋時北侵中國,但被宋軍擊敗。1225年,越南進入陳朝統治,陳朝繁榮強大,還曾成功地擊敗了侵略越南的蒙古軍隊,維護了國家獨立。

明代時,因外戚奪權,胡朝建立,明成祖派兵干涉,滅胡朝,佔領越南十三年,後不得已撤軍。越南又進入黎朝時期,此時期的越南軍,南滅占婆、北侵大明,還迫使寮國臣服。黎朝末期,越南分裂,隨後便被西方殖民者控制,後來淪為法國殖民地。

因為越南與中國戰事不斷,所以北部邊疆存在不少領土糾紛,至今未能妥善解決。

(2)越南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北屬時期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的公元前214年,派大軍越過嶺南佔領今日的廣西、廣東、福建,征服當地的百越諸部族,秦朝在這一帶大量移民,設立了三個郡,其中越南北部(即駱越)歸屬於象郡管理。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公元前203年,秦朝的南海尉趙佗自立為南越武王(後改稱「南越武帝」),首都在今廣州。越南中北部成為南越國的一部份。

公元前111年,漢武帝滅南越國,並在越南北部和中部設立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在之後長達一千多年的時間里,今越南中北部一直是中國各朝代(漢朝、東吳、晉朝、南朝、隋朝、唐朝、南漢)的直屬領土,越南歷史上將這一時期稱為「北屬時期」或「郡縣時代」。

東漢末年(公元192年),今越南中部的占族人區連殺死漢朝的日南郡象林縣令,占據了原日南郡的部分地區,以婆羅門教為國教,建立林邑國(後稱占婆國),與東漢以順化為界。

隋朝時被隋煬帝派兵滅國,置三郡,唐朝時復國,與中國以橫山為界。1190年至1220年,占婆被真臘佔領,後復國。

⑶ 道教在越南的發展史

: 中 國 唐 朝 滅 亡 以 後 , 五 代 十 國 時 期 , 內 亂 紛 爭 , 國 力 衰 微 。 公 元 9 3 8 年 ( 中 國 後 晉 天 福 二 年 ) , 越 南 吳 權 在 越 南 北 方 建 立 了 吳 朝 , 結 束 了 依 附 於 中 國 的 時 代 。 繼 吳 朝 以 後 , 越 南 在 5 0 0 年 中 , 又 先 後 建 立 過 丁 朝 、 前 黎 、 李 朝 、 陳 朝 、 胡 朝 和 後 陳 等 朝 代 。 在 此 期 間 , 中 國 和 越 南 的 政 治 、 經 濟 和 文 化 的 交 往 十 分 密 切 。 據 《 大 越 史 記 全 書 》 的 《 本 紀 》 , 丁 朝 先 皇 太 平 二 年 ( 中 國 宋 代 開 寶 四 年 , 9 7 1 年 ) 曾 經 給 佛 道 二 教 的 領 袖 頒 授 官 階 品 級 , 「 道 士 鄧 玄 光 授 崇 真 威 儀 」 。 傳 稱 , 丁 先 皇 在 一 次 起 兵 時 , 還 到 今 寧 平 省 的 「 天 尊 洞 」 道 觀 , 禮 拜 神 明 。 後 平 定 天 下 , 遂 改 「 天 尊 洞 」 為 「 安 國 祠 」 。 《 大 越 史 記 全 書 》 的 《 本 紀 》 還 稱 , 黎 朝 大 行 皇 帝 在 興 統 四 年 ( 中 國 宋 代 淳 化 三 年 , 9 9 2 年 ) , 曾 經 「 宣 華 山 道 士 陳 先 生 詣 闕 」 。 陳 先 生 當 指 陳 摶 。 但 是 , 根 據 中 國 的 史 書 , 陳 摶 似 乎 並 未 到 過 越 南 。 越 南 史 書 的 記 載 至 少 說 明 , 陳 摶 盛 名 遍 傳 天 下 , 黎 朝 大 行 皇 帝 欲 召 而 不 得 。 李 朝 崇 信 三 教 , 李 太 祖 在 位 時 , 就 興 建 道 教 宮 觀 太 清 宮 , 詔 度 道 士 。 太 祖 之 子 李 太 宗 登 基 時 , 道 士 陳 慧 龍 還 為 其 造 「 天 命 」 , 得 寵 信 , 獲 賜 御 衣 。 李 神 宗 天 彰 寶 嗣 三 年 ( 中 國 宋 代 紹 興 五 年 , 1 1 3 5 年 ) , 神 宗 曾 經 赴 五 岳 觀 , 「 慶 成 金 銀 三 尊 像 」 , 據 稱 , 這 是 越 南 史 書 上 有 關 越 南 道 觀 造 三 清 神 像 的 首 次 記 載 。 陳 朝 受 到 中 國 文 化 的 深 刻 影 響 , 三 教 並 重 , 尤 重 儒 家 。 陳 朝 道 士 曾 經 為 陳 太 宗 舉 行 祈 嗣 醮 儀 , 獲 驗 ; 為 太 宗 舉 行 延 壽 醮 儀 , 亦 獲 驗 。 越 南 史 書 均 作 記 載 。 陳 朝 曾 遭 元 代 帝 國 三 次 入 侵 。 據 《 白 鶴 通 聖 觀 鍾 記 》 記 載 , 陳 聖 宗 寶 符 四 年 ( 中 國 南 宋 景 炎 元 年 元 代 至 元 十 三 年 , 1 2 7 6 年 ) , 北 方 道 士 許 宗 道隨 商 船 避 難 來 到 越 南 , 即 獲 越 南 朝 野 的 重 視 , 檢 校 太 尉 平 章 事 , 清 化 府 路 都 元 帥 , 賜 紫 魚 袋 。 1 2 8 4 年 , 當 元 軍 來 犯 時 , 許 宗 道 與 越 南 軍 隊 的 將 帥 , 「 在 白 鶴 江 剪 發 立 誓 , 與 神 為 盟 , 盡 以 心 忠 共 報 君 上 」 , 結 果 擊 退 元 軍 , 殺 元 將 唆 都 。 其 後 , 陳 朝 君 王 更 加 崇 信 道 教 , 屢 次 讓 許 宗 道 舉 行 黃 齋 儀 , 「 投 簡 於 傘 圓 山 , 進 龍 璧 於 白 鶴 淵 」 。 道 士 許 宗 道 客 居 越 南 達 四 十 余 年 。[1]

玉 山 祠 與 《 會 真 篇 》 : 玉 山 祠 是 越 南 著 名 的 道 觀 , 又 稱 玉 山 寺 、 玉 山 廟 , 位 於 河 內 市 中 心 還 劍 湖 中 的 玉 山 島 上 。 玉 山 島 以 4 0 米 長 的 太 鼓 橋 與 湖 岸 相 連 接 。 玉 山 祠 合 祀 文 昌 帝 君 、 關 帝 、 陳 興 道 和 呂 祖 等 。 其 中 除 陳 興 道 以 外 , 都 是 明 清 時 期 在 中 國 廣 泛 流 傳 的 道 教 神 只 。 陳 興 道 ( ? - 1 3 0 0 ) 是 越 南 陳 朝 名 將 , 民 族 英 雄 , 也 是 越 南 男 巫 奉 祀 的 神 只 。 陳 興 道 , 本 名 陳 國 峻 , 自 幼 博 覽 群 書 , 及 長 又 精 於 兵 法 和 天 文 , 收 集 諸 家 兵 法 , 釋 秘 八 卦 九 宮 圖 。 1 2 5 7 、 1 2 8 4 和 1 2 8 7 年 , 陳 興 道 率 軍 擊 退 元 朝 的 軍 隊 , 因 此 , 被 封 為 興 道 王 , 視 為 民 族 英 雄 。 在 越 南 民 眾 的 心 目 中 , 陳 興 道 是 驅 除 惡 靈 的 威 武 象 徵 , 還 能 救 治 婦 人 的 不 孕 和 難 產 等 症 。 玉 山 祠 現 存 《 玉 山 帝 君 祠 記 》 , 《 記 》 稱 , 玉 山 原 是 黎 太 祖 的 釣 魚 台 , 後 建 關 帝 廟 。 阮 朝 時 , 由 蕊 溪 社 的 信 徒 們 修 復 。 其 後 又 在 1 8 4 2 年 由 科 舉 及 第 的 文 士 們 組 織 的 「 向 善 會 」 增 建 了 文 昌 殿 。 現 在 玉 山 祠 是 河 內 市 的 文 化 古 跡 和 旅 游 勝 地 , 祠 廟 建 築 完 好 , 有 三 重 門 闕 、 大 殿 、 廊 房 和 亭 塔 等 。 頭 門 臨 街 , 門 牆 上 有 「 福 祿 」 二 字 。 二 門 名 曰 「 硯 台 」 , 右 題 「 龍 門 」 , 聯 稱 : 「 硯 台 筆 塔 大 塊 文 章 , 唐 科 宋 榜 士 子 梯 階 」 ; 左 題 「 虎 榜 」 , 聯 稱 : 「 竇 桂 王 槐 國 家 楨 干 , 虎 榜 龍 門 善 人 緣 法 " 。 三 門 為 " 得 月 樓 " 。 樓 後 即 玉 山 祠 主 殿 。 玉 山 祠 在 越 南 宗 教 史 上 的 地 位 , 還 在 於 此 祠 曾 經 刊 印 了 大 量 的 中 國 道 教 的 經 書 , 例 如 : 《 文 帝 全 書 》 、 《 陰 騭 文 注 》 、 《 陰 騭 解 音 》 、 《 呂 祖 葯 簽 》 、 《 關 聖 垂 訓 寶 文 》 、 《 玄 天 上 帝 實 錄 》 、 《 文 昌 帝 君 解 厄 寶 訓 》 、 《 玉 皇 救 劫 》 等 6 1 種 。 另 外 , 也 刊 印 越 南 文 人 的 著 述 , 如 〈 會 真 篇 〉 。 〈 會 真 篇 〉 是 越 南 神 仙 的 傳 記 集 , 大 約 成 書 於 阮 朝 紹 治 七 年 ( 1 8 4 7 年 ) , 現 存 刊 本 有 嗣 德 三 年 ( 1 8 5 0 年 ) 的 玉 山 殿 本 。 其 中 , 收 有 越 南 男 性 神 仙 1 3 名 , 女 性 神 仙 約 1 4 名 。 神 仙 中 有 一 些 越 南 歷 史 上 和 中 國 關 系 密 切 的 神 仙 , 如 相 當 於 中 國 唐 代 的 元 和 、 大 和 年 間 ( 8 0 6 - 8 3 5 ) 留 有 仙 跡 的 長 安 昊 天 觀 道 士 符 契 元 真 人 的 活 動 記 載 。

真 武 信 仰 在 越 南 : 越 南 廣 泛 流 傳 對 真 武 帝 君 的 信 仰 。 真 武 帝 君 , 即 玄 天 上 帝 。 中 國 的 宋 代 開 始 流 行 。 玄 天 上 帝 , 受 到 宋 、 元 、 明 等 歷 代 王 朝 的 封 誥 。 越 南 的 北 部 和 中 部 有 許 多 奉 祀 真 武 大 帝 的 宮 觀 和 神 祠 。 河 內 市 區 北 部 的 西 湖 風 景 區 就 有 真 武 觀 。 真 武 觀 , 又 稱 鎮 武 觀 , 也 稱 龜 聖 祠 。 其 創 建 的 年 代 有 三 種 說 法 : 一 說 是 李 朝 順 天 元 年 ( 1 0 1 0 年 ) , 相 當 於 中 國 宋 真 宗 大 中 祥 符 三 年 ; 一 說 是 李 朝 龍 瑞 太 平 年 間 ( 1 0 5 4 - 1 0 5 8 年 ) , 相 當 於 宋 仁 宗 至 和 、 嘉 佑 年 間 ; 一 說 是 李 朝 龍 符 二 年 ( 1 1 0 2 年 ) , 相 當 於 宋 徽 宗 崇 寧 元 年 。 但 其 建 於 李 朝 時 期 則 是 毫 無 疑 義 的 。 李 朝 以 後 , 真 武 觀 一 直 受 到 歷 代 王 朝 的 尊 崇 。 民 間 傳 說 , 回 流 河 內 的 紅 河 堤 防 常 被 狐 精 和 龜 蛇 破 壞 , 祈 求 真 武 帝 君 就 可 以 降 伏 妖 精 , 斷 絕 災 害 。 後 黎 朝 時 期 , 越 南 科 舉 制 度 逐 漸 完 善 , 文 人 考 試 的 競 爭 十 分 激 烈 。 真 武 觀 又 合 祀 文 昌 帝 君 。 自 1 6 世 紀 以 後 , 在 都 城 考 試 的 考 生 大 多 在 同 一 真 武 觀 中 祈 求 。 現 存 的 河 內 真 武 觀 , 面 對 龜 聖 路 , 背 靠 西 湖 , 風 景 優 美 , 是 河 內 文 化 古 跡 合 旅 游 勝 地 。 觀 內 建 築 , 柱 雕 彩 繪 , 庭 院 幽 靜 , 屋 脊 有 辟 邪 異 獸 裝 飾 , 山 門 有 匾 額 " 鎮 武 觀 " 。 正 殿 供 奉 真 武 大 帝 銅 像 , 據 稱 , 像 高 3 。 4 6 米 , 重 4 噸 。 此 銅 像 鑄 造 於 後 黎 朝 熙 宗 永 治 二 年 ( 中 國 清 代 康 熙 十 六 年 , 1 6 7 7 年 ) 。 銅 像 為 真 武 帝 君 坐 像 , 散 發 , 身 披 盔 甲 , 左 手 握 手 印 , 右 手 持 劍 , 膝 下 有 龜 蛇 合 體 之 造 型 , 神 態 威 武 猙 獰 。 據 傳 , 越 南 有 人 以 為 真 武 帝 君 是 秦 始 皇 時 的 將 軍 黎 翁 仲 , 民 間 稱 為 " 黑 天 尊 " , 有 驅 邪 的 功 能 。 河 內 真 武 觀 的 觀 主 原 是 清 化 地 方 出 身 的 道 士 , 世 襲 。 越 南 各 王 朝 , 在 越 南 北 方 , 即 從 中 月 邊 境 至 紅 河 流 域 一 帶 , 建 有 許 多 真 武 觀 , 例 如 : 諒 山 的 鎮 北 真 武 祠 , 北 寧 省 的 瑞 雷 武 當 山 的 天 真 武 祠 , 紅 河 東 岸 的 巨 靈 鎮 武 祠 等 等 。 這 些 真 武 祠 , 大 多 建 在 從 中 國 進 入 越 南 北 方 的 路 上 , 而 且 , 其 真 武 像 大 多 面 朝 北 方 。 越南道教 - 影 響 母 道 教 中 的 道 教 影 響 : 母 道 教 是 越 南 北 方 流 傳 的 一 種 民 間 宗 教 , 崇 奉 越 南 仙 女 柳 杏 聖 母 。 柳 杏 聖 母 又 名 柳 杏 公 主 、 崇 山 聖 母 或 雲 葛 神 人 。 屬 於 越 南 民 間 信 仰 中 的 " 諸 位 " 神 系 的 神 靈 。 越 南 的 " 諸 位 " 神 系 的 神 靈 , 女 性 神 的 地 位 高 於 男 性 神 。 柳 杏 聖 母 是 越 南 神 仙 思 想 融 合 了 薩 滿 和 地 母 信 仰 而 出 現 的 神 靈 。 傳 稱 , 柳 杏 聖 母 姓 陳 , 後 黎 朝 天 佑 元 年 ( 1 5 5 7 年 ) 出 生 於 山 南 鎮 天 本 縣 雲 葛 社 的 黎 太 公 家 中 。 黎 太 公 之 妻 因 在 懷 孕 時 患 有 精 神 抑 郁 症 , 曾 招 請 道 士 施 法 術 。 其 時 , 正 巧 玉 皇 大 帝 之 次 女 因 跌 碎 玉 劍 而 被 貶 放 人 間 , 即 降 生 於 黎 太 公 之 家 。 因 此 , 柳 杏 聖 母 就 是 道 教 玉 皇 大 帝 之 次 女 。 柳 杏 聖 母 在 1 8 歲 時 與 桃 郎 成 親 , 但 是 , 3 年 後 因 眷 戀 天 庭 而 升 天 , 又 因 贖 罪 未 足 而 再 被 送 回 人 間 。 柳 杏 聖 母 與 侍 女 桂 娘 和 維 娘 等 白 晝 降 臨 於 清 化 鎮 石 城 縣 庸 葛 社 。 聖 母 在 人 間 賣 酒 、 乞 食 等 變 身 現 形 , 感 化 民 眾 , 懲 罰 有 罪 。 大 約 在 後 黎 朝 末 期 回 歸 天 庭 。 其 侍 女 則 一 直 留 在 人 間 , 作 為 溝 通 聖 母 和 人 世 的 媒 介 。 聖 母 誕 生 地 雲 葛 社 建 有 聖 母 神 祠 。 後 黎 朝 以 及 阮 朝 各 皇 帝 都 曾 給 聖 母 封 號 , 稱 聖 母 為 上 等 福 神 。 母 道 教 的 廟 觀 稱 為 府 、 殿 和 祠 。 各 廟 都 有 世 襲 的 廟 主 。 河 內 市 內 就 有 雲 府 、 順 美 祠 和 安 壽 祠 等 供 奉 柳 杏 聖 母 。 據 考 察 , 母 道 教 的 廟 觀 的 神 像 雕 塑 和 殿 堂 設 置 與 道 教 宮 觀 大 致 相 同 , 其 橫 匾 和 對 聯 均 用 漢 字 書 寫 。 殿 前 還 吊 有 許 多 尖 頂 斗 笠 , 上 面 寫 有 祈 願 人 的 姓 名 , 祈 求 吉 祥 。

道 教 和 高 台 教 : 高 台 教 是 越 南 的 一 種 新 宗 教 , 創 建 於 1 9 2 6 年 , 全 稱 為 大 道 三 期 普 度 教 。 高 台 教 主 要 流 行 於 越 南 南 部 。 高 台 教 是 以 越 南 的 薩 滿 信 仰 為 基 礎 , 融 合 道 教 和 其 他 宗 教 信 仰 而 形 成 的 。 「 高 台 」 一 詞 出 自 《 道 德 經 》 第 2 0 章 , 「 眾 人 熙 熙 , 如 享 太 牢 , 如 春 登 台 」 。 高 台 教 徒 解 釋 「 如 春 登 台 」 為 「 上 禱 高 台 」 , 高 台 就 是 神 靈 居 住 的 最 高 的 宮 殿 的 意 思 。 高 台 教 的 教 義 思 想 基 本 上 吸 收 了 中 國 儒 家 和 佛 家 的 倫 理 觀 念 , 但 其 神 仙 基 本 上 搬 用 道 教 的 神 仙 體 系 。 高 台 教 的 最 高 神 是 玉 皇 上 帝 , 即 道 教 的 玉 皇 大 帝 。 在 越 南 , 也 稱 為 皇 官 教 主 , 居 於 越 南 民 間 信 仰 的 " 諸 位 " 神 系 的 最 高 的 支 配 者 的 地 位 , 統 率 各 種 神 只 。 據 稱 , 玉 皇 上 帝 屬 下 有 人 間 的 出 生 和 死 亡 兩 大 冊 帳 簿 , 每 天 由 北 斗 和 南 曹 等 星 神 掌 管 。 在 大 晦 日 , 由 灶 神 將 人 的 善 惡 報 告 天 界 。 此 外 , 高 台 教 還 吸 收 了 道 教 的 其 他 神 靈 , 例 如 : 李 太 白 、 關 帝 、 姜 太 公 和 太 上 老 君 等 。 越 南 民 眾 對 於 道 教 的 玉 皇 大 帝 的 信 仰 , 大 約 開 始 於 1 4 世 紀 。 越 南 陳 朝 的 文 人 陳 元 旦 ( 1 3 2 5 - 1 3 9 0 ) 有 《 題 玄 天 紫 極 宮 》 詩 稱 : 「 玉 皇 校 紅 雲 擁 」 。 1 4 1 9 年 編 成 的 《 安 南 志 原 》 引 用 《 交 趾 通 志 》 稱 , 每 年 正 月 「 九 日 , 玉 皇 誕 生 日 , 各 道 觀 行 禮 拜 」 , 接 著 , 在 1 4 世 紀 的 三 、 四 十 年 代 , 《 玉 皇 本 行 集 經 》 在 越 南 刊 行 並 且 開 始 流 行 。 高 台 教 將 玉 皇 大 帝 的 信 仰 融 合 進 了 自 己 的 信 仰 中 間 。

越 南 華 人 中 的 道 教 : 十 六 世 紀 以 後 , 越 南 的 南 方 逐 漸 北 開 發 。 後 黎 阮 氏 政 權 充 分 利 用 了 許 多 為 逃 避 滿 清 統 治 而 到 達 的 前 明 朝 官 員 以 及 民 眾 , 獎 勵 開 墾 養 殖 。 以 後 , 不 斷 有 來 自 福 建 、 廣 東 、 廣 西 等 地 的 華 僑 移 居 越 南 南 方 。 胡 志 明 市 ( 原 西 貢 市 ) 就 是 華 人 聚 居 的 主 要 城 市 。 在 胡 志 明 市 西 南 的 華 人 聚 居 區 , 一 些 華 人 的 會 館 和 道 教 宮 觀 仍 然 在 繼 續 活 動 。 由 廣 東 廣 州 來 的 華 人 修 建 的 穗 城 會 館 , 創 建 於 道 光 八 年 ( 1 8 2 8 年 ) 以 前 。 會 館 有 正 殿 供 奉 天 後 聖 母 、 龍 母 娘 娘 、 金 花 娘 娘 , 偏 殿 供 奉 關 帝 等 。 由 於 穗 城 會 館 供 奉 的 主 要 是 女 神 , 所 以 被 越 南 民 眾 稱 為 " 女 廟 " 。 由 廣 東 潮 州 來 的 華 人 修 建 的 義 安 會 館 , 創 建 於 光 緒 二 十 八 年 ( 1 9 0 2 年 ) 以 前 。 會 館 有 正 殿 供 奉 關 聖 帝 君 , 同 時 奉 祀 福 德 老 爺 、 文 昌 帝 君 、 財 帛 星 君 以 及 天 後 聖 母 等 。 由 於 義 安 會 館 供 奉 的 主 要 是 男 神 , 所 以 被 越 南 民 眾 稱 為 " 男 廟 " 。 據 中 國 社 會 科 學 院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所 王 卡 教 授 的 考 察 , 胡 志 明 市 的 第 十 一 郡 阮 氏 細 街 有 慶 雲 南 院 , 是 越 南 現 存 的 唯 一 保 存 著 中 國 傳 統 道 教 活 動 形 式 的 道 院 。 慶 雲 南 院 是 六 十 年 以 前 , 由 中 國 廣 東 省 南 海 茶 山 慶 雲 洞 分 靈 遷 來 的 , 因 此 , 稱 為 南 院 。 中 國 廣 東 南 海 茶 山 慶 雲 洞 , 始 建 於 光 緒 二 十 五 年 ( 1 8 9 9 年 ) , 供 奉 呂 祖 。 越 南 的 慶 雲 南 院 , 山 門 上 有 橫 額 " 眾 妙 之 門 " , 聯 稱 : 「 慶 立 廟 門 宏 開 普 度 , 雲 環 吾 道 廣 設 津 梁 」 。 南 院 的 正 殿 是 二 層 樓 房 。 底 層 大 殿 , 中 供 奉 慈 航 道 人 ( 即 觀 世 音 ) , 前 陪 侍 文 昌 、 關 帝 和 呂 祖 ; 左 供 奉 赤 松 真 人 ; 右 供 奉 華 佗 仙 師 。 二 樓 除 會 議 室 以 外 , 還 設 有 釋 迦 殿 、 觀 音 殿 、 地 藏 殿 以 及 太 清 殿 , 符 合 全 真 派 三 教 合 一 的 教 義 思 想 。 慶 雲 南 院 外 有 所 屬 的 「 隱 修 閣 」 , 內 設 「 柳 真 君 府 」 , 供 奉 母 道 教 的 柳 杏 聖 母 。 據 稱 , 柳 杏 聖 母 已 被 呂 祖 收 為 弟 子 , 成 為 越 南 道 教 的 神 仙 。 慶 雲 南 院 現 有 道 教 信 徒 約 千 余 人 , 都 是 附 近 的 華 人 百 姓 。 院 內 的 道 士 都 要 出 家 , 實 行 全 真 派 的 清 規 節 律 。 現 任 南 院 的 管 理 委 員 會 主 席 是 周 佑 漢 道 長 , 是 最 早 從 廣 東 來 的 道 長 之 一 , 現 年 8 0 余 歲 。 南 院 的 知 客 為 陳 筠 齡 道 長 、 經 懺 組 長 為 周 業 堯 道 長 。 南 院 經 懺 使 用 呂 祖 十 方 經 韻 。 平 時 每 天 , 道 士 都 要 做 早 晚 功 課 , 每 月 二 十 五 日 為 信 徒 和 華 人 百 姓 舉 行 度 亡 法 事 , 每 年 的 七 月 十 五 日 中 元 節 都 舉 行 盂 蘭 盆 會 , 以 羅 天 大 醮 超 度 普 世 幽 魂 。

⑷ 越南在歷史上是中國的嗎

越南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是屬於中國的,直到秦末漢初,越南才脫離中國 自立 雖然自立但是在此後的時間里一直是中國的藩屬國,直到1945年胡志明宣布越南獨立後才正式劃清與中國的關系。

歷史上,越南中北部長期為中國領土,968年正式脫離中國獨立建國,之後越南歷經多個封建王朝並不斷向南擴張,但歷朝歷代均為中國的藩屬國。19世紀中葉後逐漸淪為法國殖民地。1945年八月革命以後,胡志明宣布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1976年改名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1986年開始施行革新開放,2001年越共九大確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越南共產黨是該國唯一合法的執政黨。越南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之一。

越南,全稱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英語:Socialist Republic of Vietnam,越南語:Cộng hòa Xã hội Chủ nghĩa Việt Nam),是亞洲的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位於東南亞中南半島東部,北與中國廣西、雲南接壤,西與寮國、柬埔寨交界,國土狹長,面積約33萬平方公里,緊鄰南海,海岸線長3260多公里,是以京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國家。

⑸ 越南國的歷史及帝王怎樣

越南
Vietnam
亞洲中南半島東部的共和國。全稱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面積32.96萬平方千米。人口7060萬(1993),越南國旗國徽共有60多個民族,其中越人佔89%,其餘為岱、傣、儂、苗等族。越南語為國語。主要宗教有佛教、天主教,還有和好教、高台教等。首都河內。

越南國旗 國徽

地理 北與中國為鄰,西與寮國、柬埔寨為界,東部和南部瀕臨南海。地勢西高東低,境內75%為山地和高原。北部和西北部為高山和高原,最高峰為黃連山的番西邦峰,海拔3142米。中部長山山脈縱貫南北。紅河和湄公河三角洲地區為平原。主要河流為北部的紅河和南部的湄公河。屬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

地圖:越南

歷史 公元前207年 ,越南歸入中國秦將趙陀的南越國。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平南越,將其地分為9郡,其中交趾、九真、日南3郡在今越南境內。中國的統治直到公元939年結束。公元968年 ,丁部領建大瞿越國 ,為越南自主封建國家立國之始。自1516年始,西班牙、意、荷、英、法等國傳教士紛至沓來 ,1858年9月法國海軍攻陷峴港 。1884年簽訂《越法順化條約》,越南被迫接受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1893年建立法國拼湊的印度支那聯邦(包括越南、柬埔寨、寮國) 。1930年胡志明創立印度支那共產黨,領導越南人民的抗法斗爭。1940年日軍侵入印度支那,1945年日本投降。越共領導全國人民總起義,取得八月革命的勝利,同年9月2日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 。同月法國侵略軍卷土重來 ,爆發了長達8年的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 。1954 年7月抗法戰爭勝利結束,法國被迫簽訂日內瓦協議,以北緯17度為界,越南北方獲得解放。在南方,美國取代法國進行殖民統治。1960年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成立,反擊美國侵略。1964年美國製造北部灣事件,進一步擴大侵略。越共領導全國軍民進行抗美救國戰爭,1969年9月,胡志明逝世 。經過十多年的較量 ,美國傷亡與損失慘重,被迫於1973年與越南北方簽訂巴黎協定,從南越撤軍 。1975年5月1日越南南方全部解放 。1976年北方和南方統一,定國名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政治 1976年2月 ,越共召開四大 ,制定了新階段社會主義總路線 ,通過新黨章 。1978年12月 ,越南出兵攻佔柬埔寨,中越兩黨關系中斷。1986年後越南的經濟革新開放逐步展開,同時調整對外政策,從柬埔寨全面撤軍。1991年11月,中越兩國恢復了正常關系 。1992年4月通過的憲法,規定不再設置國務委員會,改設國家主席;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家政權屬於人民。國會是人民最高代表機關、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國家主席陳德良 ,1997年9月就職 。政府為國會的執行機構和國家最高行政機關 。1997年9月組成的政府,總理潘文凱。越南唯一的政黨為越南共產黨,1930年成立 。同年改稱印度支那共產黨,1951年改稱越南勞動黨,1976年改現名。
經濟 以農業為主 ,工業化的基礎設施正在建設中 。1994年國內生產總值約154.5億美元 。貨幣單位越南盾;匯率為1.086萬盾兌1美元(1994年10月)。
礦產資源主要有煤、鐵、鉻、錫、磷灰石,其次是銅 、鋅、鎳、鎢、鋁、鉛等。森林面積為800~900萬公頃,出產柚木、鐵木等名貴木材和竹子。水力蘊藏量為3000多萬千瓦。沿海多漁場。近海有石油和天然氣。輕工業、原油、電力 、煤炭、水泥等在工業中所佔比重較大 。 耕地面積約為900多萬公頃。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80%以上。公路總長10萬多千米,鐵路總長3220千米,水運線總長 7000 千米 ,主要軍 、商港為金蘭灣、西貢港、峴港和海防港,外貿主要出口橡膠、茶葉、咖啡、水產、煤炭和輕工及手工業品,近年來大米和原油出口躍居首位。主要進口工業設備、石油產品、鋼材 、化工產品、農葯和棉花等工農業生產資料。過去主要與蘇聯和東歐國家進行貿易,蘇聯解體後,蘇、越貿易中斷,越外貿已轉向西方自由外匯區。
從80年代初期起,越南把發展生產力作為中心任務,發展國營、集體、個體私營資本主義等成分並存的商品經濟 ,實現到2000年國民經濟總值比1990年翻一番的戰略目標。自1987年底公布投資法以來,截至1992年底,已批准同40多個國家和地區外商簽訂的555項投資合同 ,協議金額共46億美元。但由於基礎設施差、工藝落後,限制了利用外資,實際使用外資僅11億美元。
文化教育 教學體制由幼兒學校 、普通學校 、高等業余學校和高等院校組成。幼兒學校為3年,普通學校分3級12年,即從小學、初中到高中或中專學校畢業。高等院校和高等業余學校一般為4年 。新聞出版事業由國家控制 ,主要報刊有《人民報》 、《人民軍隊報》 、《共產主義》 、《大團結報》。
對外關系 1976年實現南北統一後,即奉行依靠蘇聯 、侵略柬埔寨、反對中國,並向東南亞擴張的地區霸權主義政策,在國際上處於孤立境地。1989年外交政策有所調整,力圖維持其在侵柬所獲既得利益基礎上,逐漸從柬脫身。直到1990年以前,把同蘇聯的全面友好合作作為其外交政策的基石。1991年底蘇聯解體後,先後宣布承認前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獨立。與此同時,同寮國、柬埔寨金邊政權繼續保持「特殊關系」。1991年越共「七大」調整了對外政策,提出外交工作的總任務是「維護和平,擴大友好、合作,為經濟建設創造有利的國際環境」,宣布越南願成為國際社會一切國家的朋友。柬埔寨問題解決後,法、意等一些西方國家已逐漸解除對越南的經濟制裁。美國和越南進行兩國關系正常化談判,並於1995年復交。越南與中國1950年1月18日建交。70年代以前兩國領導人多次互訪,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關系密切 。 越美戰爭結束後 , 由於越南侵略柬埔寨 ,侵犯中國國土,中、越邊界多次發生武裝沖突,兩國關系惡化達十餘年之久 。1991 年兩國關系逐漸恢復正常 。1993年兩國貿易額約4億美元。
柬埔寨問題巴黎協定的簽訂,標志著越南外交政策的一個重要轉機 。現今除保持印度支那3國的「特殊關系」外 ,改善了同東盟各國的關系,國家領導人彼此互訪,簽訂了種種協議;並於1995年成為東盟成員國。與印度的關系有進一步的發展;同一些西方國家的關系正在改善,並致力於探索與美國關系正常化的途徑。

⑹ 越南國的歷史沿革

在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Chiến tranh Đông Dương)陷入長期化泥潭的情勢下,法國決定靠扶植本地政府的回方式改善局面答。最終法國挑選了當時流亡在香港的保大帝(Bảo Đại)來領導新政府。在建立過程中,新政府得到了全越南境內的多數反共主義者支持。1949年6月14日越南國正式成立,但仍留在法蘭西聯盟(fr: union française)內。
1954年法國在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中失敗,被迫退出印度支那半島。經日內瓦會議(Hội nghị Geneva),北越(Bắc Việt)、南越(Nam Việt )、寮國(Lào)、柬埔寨(Campuchia)的獨立均得到確認。不久吳廷琰在美國支持下,通過操縱1955年南越公民投票廢黜了保大,自己獨掌大權。1955年10月26日國號正式更名為越南共和國(Việt Nam Cộng Hòa)。

⑺ 越南的歷史

歷史

越南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公元前4世紀已生活在紅河流域的中下游,並逐步形成了部落聯盟。從公元前111年起,越南處於中國封建王朝的管轄之下,直到中國的宋朝以前都是中國的郡縣,當時越南稱為"交趾"、"安南",這就是越南歷史上的郡縣時代。公元968年,丁部落建立"大瞿越國",自稱"大勝明皇帝"。從此,越南擺脫了中國封建王朝的統治,成為自主的國家,但仍然與中國保持"藩屬"關系。1802年,越南的阮氏政權完成了全國的統一。1804年,定國號為"越南"。1858年法國殖民主義者侵略越南,1884年阮氏王朝與法國簽訂了《順化條約》,承認了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1885年,中國清政府和法國簽訂了《天津條約》,承認越南是法國的保護國,結束了越南的"藩屬"關系。法國佔領越南後,全面推行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將越南分割為交趾支那、安南、東京三個部分,將它們和柬、老拼湊為"法屬印度支那聯邦",集大權於法國總督一身。

越南人民為反抗法國的殖民統治進行了長期的英勇斗爭。1945年8月19日,越南八月革命成功。同年9月2日,胡志明主席在河內巴亭廣場發表"獨立宣言",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1945年9月23日,法國對越南發動殖民主義戰爭,越南人民進行了9年的全國抗戰。1954年5月7日,越南取得了奠邊府戰役的決定性勝利,迫使法國於同年7月20日簽訂了關於恢復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內瓦協議,全部解放了越南北部國土。此時,越南從北緯17 劃分為南北兩方。

日內瓦協議簽訂後,美國取代法國,在南方扶持親美政權。1960年12月20日,越南南方民族解放戰線成立,越南進入了抗美救國時期,也就是著名的越戰時期。經過長期的軍事、外交斗爭,1973年1月27日,越美在巴黎簽訂了《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定》,美軍被迫從越南全部撤走。1975年春季,越軍對西貢偽軍發動總攻擊,同年4月30日解放西貢,5月1日解放南方全境,統一了越南。1976年7月2日,越南國會正式宣布南北統一,並更名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姓名與稱呼〕

越南主體民族——京族的大姓有阮、陳、吳、黎等。與中國人一樣,越南人也是姓在前,名在後,多數是單姓雙字名,少數也有單姓單字名。越南人在稱呼中,除了第一人稱較常用中性的「我」(發音為「堆」)外,第二人稱「你」和第三人稱「他(她介都沒有中性的人稱代詞,通常根據對方的輩份或身份來稱呼,以表示親熱或尊重。如對父輩的人,第二人稱直接用「大伯」、「大娘」、「叔叔」、「阿姨」等;第三人稱則用「那位大伯」、「那位大娘」等。越南人問候不分「早晚」,也不分「你好」。「再見」,通常都用一聲「召』朝上稱呼來表示。例如見面時說「召同志」是「同志你好」,分別時說「召同志」是「同志再見」。越南人稱呼對方時,一般是稱呼與最後一個名字連用,很少帶姓連名都叫,那樣被認為是不禮貌。如一位名叫阮興強的男子,可根據他的年齡和親疏程度,稱為「強伯」、「強叔」、「強哥」、「強弟」或「強先生」、「強同志」。

【服飾】

古代時,越南的京族人穿各種套頭的衣服和長裙。到了中世紀,平民穿褐色布衣,官吏穿藍葛衣。到了15世紀後,富者通常穿錦羅沙葛,參加祭掃和宴會時穿紅袍,吏役穿褐色或黑色布衣,官吏們穿青色衣,平民百姓穿赧色粗布衣。法國人進入越南後,平民的衣著開始有了較大變化,婦女穿結紐上衣和褲子。進入現代,越南城市的男子多穿西裝,婦女穿花色窄油長袍。越南婦女的長袍可以說是越南女子的國服,上身束腰,突出身段,使女子顯得啊娜多姿,下擺舒展,開權至腰際,活動方便。特別講究的是,越南婦女穿長袍時,還穿一條黑色或白色的寬腿拖地長褲。越南婦女喜戴項鏈、手閾、戒指,多留披肩長發,或用發夾束於腦後。

【陽核挪與牙之美〕

越南的京人、岱人、泰人、埃迪人都有一種嚼食濱榔的特殊愛好。他們常將按椰擦上一點石灰膏或鹼發放火嘴中咀嚼,使模榔產生化學反應,汁不吞咽,順嘴角流出,嚼到無汁時把渣吐掉。嚼按榔通常是先苦後甜,可刺激神經,提神醒腦,除積消腫。京人還把擯榔當作信物,無論求婚、請客,均送上一顆擯榔。嚼模榔、染牙是京族的古風,過去男男女女只要到了十七八歲就開始染牙。按照他們的習俗,開始嚼按榔、染牙,便象徵已經成年可以成親了。從此,這些青年男女便可以自由參加當地舉行的任何娛樂聚會,參加對歌,選擇對象。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古風已日漸衰微,但在越南農村,你依然還可以看見不少老年婦女的牙齒被染得又黑又亮。在他們眼裡,保持牙齒潔白如玉是品質不良、作風不正的表現,而將牙齒染得又黑又亮才是最美的。

【節日】

越南也使用陽歷與陰歷,除了國家法定的節日如元旦、國際勞動節、國慶節等外,越南也過清明節、端午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春節等。與中國人一樣,陰歷的春節是一年之中最盛大的節日。越南有一句民謠「肥肉姜蔥紅對聯,幡旗爆竹大粽粑。」意思是,春節到了,要為過節准備豐盛的肉菜,煮好粽粑,門口貼上大紅對聯,高高的幡旗隨風飄揚,爆竹鳴響。從這句民謠中,可見越南人對春節的重視程度。在新年與舊年交接之時,越南人也有守歲的習慣。除夕夜,人們通常要睡歌供土兵娛樂,後傳人民間。所謂的軍鼓實際上是一隻木桶或洋鐵桶,在村頭立兩根柱子,用麻繩或鋼絲繩將桶綳緊後固定在柱子上,用棍子敲打繩子使其發出鳴鳴的響聲,男女雙方各站一邊,邊敲邊對歌,笑語歡歌匯集在一起,氣氛歡快熱烈。一些青年男女通過對歌建立感情,確立戀愛關系。

【祖先崇拜】

越南人也和其他東方人一樣,注重孝道。在每一個家庭中,子女孝敬祖父母和父母是不可缺少的意識。對死去的先人,越南人崇拜甚篤,因而對祖先的崇拜信仰十分重視,世代承襲,形成規模。人們認為,親人雖然死去,但他的靈魂仍然存在,對後人還起著保護和督促作用,主宰人們的一切活動,人間許多災害禍福,都要依靠先靈庇佑與解脫。

越南人每家每戶都沒有神龕、神台、神位,是敬奉祖先的祭壇,是敬奉祖先神的聖地,任何人不可觸犯,也不能有任何污穢。在城裡,由於住處狹窄,祭壇的設法小型多樣。如在牆上釘塊板或使用櫃頂作為供奉祖先的祭壇。祭壇中央擺上一個香爐,兩旁是兩根香燭。香爐前擺上用細腰紅漆木盤或塑料。玻璃盤盛放的水果,此外還擺上一對花瓶和若干祭把用的杯碟。在一些家庭的祭壇兩邊還貼有對聯,如「祖宗功德千年盛,子孝孫賢萬代昌」、「福生禮儀家堂盛,祿發榮華福貴春」等。
越南人視祭把供奉祖先為重大之事,用以感激祖先的養育之思。許多家庭盡管宗教信仰不同,但供奉祖先是不可忽略的。春節來臨前,必須重新布置祭壇,插上香燭,擺上供品。春節三天期間,祭壇總是香火擦繞,合家吃團圓飯前,家長和族人都要禱拜。

越南人對祖先的崇拜還表現在忌名上。平時,子孫忌提到祖輩、父輩的名字,如果現實生活中一些名詞與祖輩、父輩的名字相重,要迴避或用同義詞代替。孩子小的時候,父母不讓其知道先祖的名字,以防孩子亂喊,對先祖不敬。如果被別人指著先祖的名字奚落或辱罵,被奚落或被辱罵者會認為是受了奇恥大辱,會激起深仇大很。近年來,忌名在城市已少見,但在農村,這一習俗仍保持。

除了崇拜祖先,古代越南人普遍迷信城隍、占卜、星相、風水、精靈等。一切自然物和自然現象,如河流、湖泊、高山、大樹、野獸、刮風下雨等,在他們的心目中,都有精靈寄寓其中,應當供奉祭掃,以求祛災降福。如在河內棟多郡的金蓮村,至今還保存著一塊立於 1510年的高山大王神碑銘。在農村,通常供奉的有土地神、榕樹神、蛇神、老虎神以及村裡的中心石。中心板等。人們在老虎經常出沒的地方祭把它,而且言談舉止中不能冒犯它,低聲稱它為「山大王」。如遇上老虎,不但不能打死它,還要供奉上各種祭品。古代越南人普遍崇拜四季常青、枝繁葉茂的古樹,他們認為這些長期經受狂風暴雨、雷電襲擊的大樹能存活下來,樹下必定有神靈,因此經常有人在樹陰下,尤其在榕樹下擺設香案或在樹旁空地建蓋廟宇,風水先生和占卜者也常聚集於此。

【宗教信仰】

從公元前111年中國的西漢時代起,儒教、佛教、道教開始從中國傳入越南,對越南人的意識形態起了很大的影響。從中國傳入的佛教為大乘佛教,越南人稱為「北宗」。此外還有部分越南人信仰小乘佛教,並稱之為「南宗」,從泰國和柬埔寨傳入。信教的越南人中,信仰佛教的佔比例最大,其中又以信大乘佛教者居多,各地寺廟不少。佛教徒忌殺生,講因果報應。重大節日、個人生日一般都要到佛寺去拜佛,獻禮,聽和尚誦經。

天主教傳入越南約有500多年歷史。歷世紀初,西方傳教士開始到越南傳教,但遭到官方的禁止。最 早到越南傳教的是奧德雷科·巴德諾和弗朗西斯·沙維爾兩位法國傳教士。法屬時期,天主教在越南取得了合法地位,迅速發展。到了1966年,越南南北兩地已有教區11處,天主教信徒300萬人。基督教在越南也有不少信徒,主要分布在河內、海防、河西、承天、廣南現港、波萊古、平順等地。基督教為天主教分裂出來的新教派,傳入越南只不過近百年的歷史,在越南稱為「福音」。1893年基督教牧師大衛·羅拉漢到西貢傳教,隨後陸續有牧師到越南傳教,但遭法國殖民當局的禁止。直到1920年,基督教才在越南立住腳跟。

越南南部的西寧、迪石等地的京族農民大部分信仰高台教,該教的全稱為「大道三期普渡高台教」,為吳文昭、黎文忠於1926年創立。該教將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儒教探合在一起,信奉孔子(人道)、姜太公(神道)、耶酥(聖道)、老子(仙道)、釋跡(佛道)。高台教信徒可以供奉祖宗,但不能供草,不能使用紙馬,要忌殺生、忌貪欲、忌葷、忌色、忌粗口,每日6點、12點、18點、24點要焚香誦經。

在越南南部的安江、同塔梅、河仙、東川等地,有不少人加入和好教。該教為佛教的變體,由越南人黃富楚創立於1939年,因黃富楚居住的村子名為「和好村」,故以此取名,其含義為孝和交好。與佛教一樣,該教也講慈悲。博愛、大同和因果報應,信徒多為農民,又被稱為「農民佛教」。和好教設僧侶,但不建寺廟,用一塊紅布代替神佛的圖像,信徒早晚供佛兩次,供品為鮮花和清水,鮮花代表堅貞,清水代表純潔。

⑻ 越南近代史

1904年開始,越南的資產階級民族主義革命家潘佩珠流亡海外成立越南維新會,後來在1912年見到中國的辛亥革命成功,並於中國廣州改組為越南光復會,此團體成員曾先後潛回越南發動武裝起義,試圖推翻法國殖民政權,卻因倉促的行動與裝備的落後而遭遇失敗。

之後潘佩珠於1925年遭到法國殖民政權特務的綁架[3],並押解回越南而終生軟禁。到了1930年,越南的共產主義革命家胡志明得到蘇聯莫斯科的協助,組建了印度支那共產黨,並開始在北越領導對抗殖民運動。

1940年,日本進侵越南,美國為了對抗日本的侵略而對胡志明革命勢力提供軍事支持,並承諾戰後支持越南尋求獨立。

1945年,日軍宣布投降之際,胡志明在河內宣告獨立並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但美國和法國政府達成秘密協議,繼續讓法國殖民政權統治越南,胡志明轉而向蘇聯尋求支助。

1954年,當北越軍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指揮和援助下取得奠邊府之役大勝之後,再次宣告獨立,並立即得到蘇聯和中國更廣泛的支持。

為了跟以胡志明為首的北越對抗,法國政府在日內瓦和會(1954年)上宣布將權力移交給阮朝的末代皇帝阮福晪(保大皇帝),並成立名為「越南國」的南越政府而和胡志明領導的北越政府抗衡。阮福晪並且委任了吳廷琰為首相。

1955年,吳廷琰在美國的支持下簽署法令廢除皇室,並宣布自立成為「越南共和國」的總統。

(8)越南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越南國名來源於中國清代嘉慶皇帝。歷史上,越南北部長期為中國領土,968年正式脫離中國獨立建國,之後越南歷經多個封建王朝並不斷向南擴張,但歷朝歷代均為中國的藩屬國。

19世紀中葉後逐漸淪為法國殖民地。1945年八月革命以後,胡志明宣布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1976年改名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1986年開始施行革新開放,2001年越共九大確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越南共產黨是該國唯一合法的執政黨。越南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之一。

⑼ 越南盾的發展歷史

越南語的「đồng」的本意是銅、青銅,對應的漢字為:「銅」,盾為現代漢語的音譯。
18世紀
成為法國殖民地以前,銅制貨幣為主要流通貨幣、通貨單位的名稱就從這是產生了。越南為法國殖民地時,通貨為法屬印度支那元(東方匯理銀行發行,票面上有「piastre」及「元」兩個字)。越南人稱其為「盾」(đồng,漢字:銅),也有少部分人稱其為「鉑」(bạc,漢字:鉑。銀的意思)。越南獨立後,南北越南兩國各獨立發行貨幣,都成為「盾」。越南統一後至今,仍採用「盾」 這一名稱。
南越
1952年南越發行了首批越南盾,也替代帶了法屬印度支那元。1975年九月二日,西貢陷落後, 南越的通貨變成了「解放盾」,價值500南越盾。
統一後
越南統一後, 越南的通貨也於1978年五月三日統一。北越盾兌換新盾的比率為1:1,而南方的「解放盾」兌換新盾的比率僅為1:8 hào。 1985年九月四日,越南盾的兌換價被調高,新的越南盾價值10舊越南盾。
1997年7月,隨著國際游資大肆攻擊泰銖,一場大規模的金融危機開始在亞洲蔓延;11年後的今天,東亞各國金融監管當局警覺地發現,隨著原油和大宗商品價格的暴漲,他們的貨幣體系再度暴露在巨大的風險之中。唯一不同的是,越南最有可能成為第一塊倒下的多米諾骨牌。
2003年底,越南發行了面值分別為500千盾和50千盾的兩種流通塑料鈔票(越幣與人民幣的民間匯率約1900:1,相當於人民幣260元和26 元)。
越南5月份通貨膨脹率升至13年高點25.2%;股市今年累計跌幅達55%;越南央行預計今年經常賬目赤字將佔GDP的5%,2009年將達7.5%;據世行測算,越南今年外債規模將佔GDP的30.2%;交易員預計在未來12個月內,越南盾兌美元將貶值超過1/3。
2008年5月28日,摩根士丹利表示,越南正步向類似泰銖1997年所面臨的「貨幣危機」。而1997年,當泰國經常項目赤字佔GDP的比例達6.5%時,泰國央行就已被迫調低泰銖匯率,進而引發亞洲金融危機。
貨幣的表現,讓人們看到了兩個截然不同的亞洲。馬來西亞林吉特兌美元升值8%,泰銖和印尼盾都升值了5%。然而,越南貨幣的走勢卻完全相反。在貶值2.1%之後,蒙昧的越南盾兌美元匯率已累積下跌5%。一些老習慣是很難戒除的。
越南盾的兩難境地
越南的情況的確特殊。因該國貿易逆差很大,所以要依賴匯款和直接投資度日。與印尼和泰國相比,越南出口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是前者的兩倍以上。重商主義思維希望貨幣的匯率更低,以支持出口。胡志明市一些金店裡活躍的外匯黑市也抱有這種想法。越南央行的最新舉措——繼去年11月將越南盾兌美元交易區間的中值下調5.4%,又在2月份下調3.4%之後——已使官方匯率接近非官方匯率。這應有望暫時平息波動。
然而,保護出口商可能造成人們不希望看到的副作用。按照巴克萊資本(Barclays Capital)的估計,越南盾對美元每貶值1%,就會使通貨膨脹率上升約15個基點。更糟糕的是,貶值的意願只會鼓勵投資者和越南國民(已持有著很大比例的外匯和黃金資產)規避本地貨幣。當越南盾昨日觸及1美元兌19395越南盾的歷史新低時,遠期衍生品市場的走勢顯示,在3至6個月內,越南盾匯率將突破20000。
要讓失衡的經濟體——不論貧富——實現平衡,央行行長們也只能做這么多了。他們通過干預來恢復對本幣的信心,而干預得越多,這些干預就變得越不可靠。

閱讀全文

與越南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