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銀行卡的發展歷史

銀行卡的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14 23:20:42

㈠ 信用卡的發展歷史

信用卡的發展歷史:

最早的信用卡出現於19世紀末。世紀80年代,英國服裝業發展出所謂的信用卡,旅遊業與商業部門也都跟隨這個潮流。

但當時的卡片僅能進行短期的商業賒借行為,款項還是要隨用隨付,不能長期拖欠,也沒有授信額度。

據說20世紀50年代的一天,美國商人弗蘭克·麥克納馬拉在紐約一家飯店招待客人用餐,就餐後發現他的錢包忘記帶在身邊。

不得不打電話叫妻子帶現金來飯店結賬,因而深感難堪,於是麥克納馬拉產生了創建信用卡公司的想法。

1950年春,麥克納馬拉與他的好友施奈德合作投資一萬美元,在紐約創立了大來俱樂部,即大來信用卡公司的前身。

大來俱樂部為會員們提供一種能夠證明身份和支付能力的卡片,會員憑卡片到指定27間餐廳就可以記賬消費,不必付現金,這就是最早的信用卡。

這種無須銀行辦理的信用卡的性質屬於商業信用卡。1952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富蘭克林國民銀行作為金融機構首先發行了銀行信用卡,成為第一家發行信用卡的銀行。

(1)銀行卡的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信用卡的有點:

1、不需要存款即可透支消費,並可享有20-56天的免息期按時還款利息分文不收。

2、購物時刷卡不僅安全、方便,還有積分禮品贈送。

3、持卡在銀行的特約商戶消費,可享受折扣優惠。

4、積累個人信用,在您的信用檔案中增添誠信記錄,讓您終生受益。

5、通行全國無障礙,在有銀聯標識的ATM和POS機上均可取款或刷卡消費。

㈡ 中國工商銀行發展歷史

一、中國工商銀行的正式成立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後,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步伐加快。隨著各類金融機構的恢復建立和金融服務需求的多樣化,為解決中國人民銀行(簡稱人民銀行)既承擔貨幣政策制定和金融監管職能,又從事具體業務經營的矛盾,1983年9月國務院正式決定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另組建中國工商銀行,承接原由人民銀行辦理的工商信貸和儲蓄業務。經過緊張籌備,1984年1月1日,中國工商銀行(簡稱工商銀行)正式成立,這標志著我國國家專業銀行體系的最終確立。

二、國家專業銀行時期的工商銀行

工商銀行成立後的第一個10年間處在國家專業銀行時期,企業化改革取得了巨大成績,通過廣泛吸納社會資金,充分發揮了融資主渠道作用;堅持「擇優扶植」信貸原則,以支持國有大中型企業為重點,積極開拓,存、貸、匯等各項業務取得了長足發展,成長為中國第一大銀行;信用卡、國際業務等新興業務從無到有,電子化建設初見成效,經營效益不斷提高,較好地完成了國家賦予的宏觀調控任務和政策性貸款任務,有力地支持了國民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推進。

三、國有商業銀行時期的工商銀行

1994-2004年間,工商銀行處於國有商業銀行時期。在渡過由國家專業銀行向國有商業銀行轉變的調整發展期之後,自2000年起,工商銀行加快向商業銀行目標的改革步伐,提出並堅持「效益、質量、發展、管理、創新」的「十字方針」,狠抓質量效益,全面加強管理,從嚴治行,經營管理理念發生了根本變化,全行改革發展取得了重大突破。建立了以質量和效益兩大類指標為中心的新型經營管理體系,促進了全行資產質量、經營效益的根本性好轉,在資金實力、業務創新、跨國經營、信息化建設、機構改革、內部控制及風險管理等諸多方面均取得了較好成績,為工商銀行的股份制改革奠定了堅實基礎。

四、向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歷史性轉變

為順應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金融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自2002年起,工商銀行為實施股份制改革做了大量准備工作。2005年4月,國家正式批准工商銀行的股份制改革方案,工商銀行財務重組隨之啟動。10月,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06年10月,工商銀行股票開始面向海內外公開發售,並實現了在上海、香港兩地同步上市,由此完成了工商銀行發展史上的一次「脫胎換骨」的徹底轉變。

五、股改上市以後的十年「黃金發展期」

2005-2014年是工商銀行改制上市後第一個十年轉型期。通過轉型發展戰略的逐步實施,工商銀行實現了經營結構的優化調整和管理體系的改革創新,創造了自成立以來發展最快的「黃金十年」,初步探索出一條具有工商銀行特色的轉型發展之路。

㈢ 世界銀行業的發展歷史

荷蘭人同時還創造了一種新的資本流轉體制。1609年,世界歷史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誕生在阿姆斯特丹。只要願意,東印度公司的股東們可以隨時通過股票交易所,將自己手中的股票變成現金。

早在四百多年前,在阿姆斯特丹的股票交易所中,就已經活躍著超過1000名的股票經紀人。他們雖然還沒有穿上紅馬甲,但是固定的交易席位已經出現了。

這里成為當時整個歐洲最活躍的資本市場,前來從事股票交易的不僅有荷蘭人,還有許許多多的外國人。大量的股息收入從這個面積不超過1000平米的院子,流入荷蘭國庫和普通荷蘭人的腰包,僅英國國債一項,荷蘭每年就可獲得超過2500萬荷蘭盾的收入,價值相當於200噸白銀。

當大量的金銀貨幣以空前的速度循環流通時,荷蘭的經濟血脈開始變得擁堵起來。這一次,荷蘭人解決問題的探索直接進入了現代經濟的核心領域——這就是建立銀行。

采訪:英格蘭銀行博物館 館長 約翰·基沃恩

阿姆斯特丹銀行成立於1609年,大約比英國銀行早一百年,它是一個城市銀行、財政銀行和兌換銀行。它吸收存款,發放貸款。所有一定數量的支付款都要經過銀行,因此,阿姆斯特丹銀行對於荷蘭的經濟穩定起到了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它發明了我們現在所說的信用。那時叫做「想像中的貨幣」。

為了保障銀行的信用,阿姆斯特丹市通過立法規定:任何人不能以任何借口限制銀行的交易自由。由此,一個看上去不可思議的現象出現了:當荷蘭和西班牙的軍隊正在海洋上廝殺時,西班牙貴族手中的白銀仍可以自由地從阿姆斯特丹銀行的金庫中流進流出。荷蘭的銀行,可以合法地貸款給自己國家的敵人。

采訪:荷蘭萊頓大學歷史系 教授 威廉·范德莫倫

荷蘭人建立他們的政府,包括國家政府、地方政府都是為他們的商業利益服務的。

采訪:荷蘭國務委員 約里斯·福爾胡弗

當時歐洲不同的王國王室之間進行不停的爭斗,荷蘭始終在這些爭斗中保持中立,而且它更專注於經濟的發展。

歷史學家們比較一致的意見是,荷蘭的市民是現代商品經濟制度的創造者,他們將銀行、證券交易所、信用,以及有限責任公司有機地統一成一個相互貫通的金融和商業體系,由此帶來了爆炸式的財富增長。

到17世紀中葉,荷蘭聯省共和國的全球商業霸權已經牢固地建立起來。此時,荷蘭東印度公司已經擁有15000個分支機構,貿易額佔到全世界總貿易額的一半。懸掛著荷蘭三色旗的10000多艘商船游弋在世界的五大洋之上:

㈣ 銀行的歷史和起源

銀行一詞,源於義大利Banca,其原意是長凳、椅子,是最早的市場上貨幣兌換商的營業用具。英語轉化為Bank,意為存錢的櫃子。在我國,之所以有「銀行」之稱,則與我國經濟發展的歷史相關。

在我國歷史上,白銀一直是主要的貨幣材料之一。「銀」往往代表的就是貨幣,而「行」則是對大商業機構的稱謂。把辦理與銀錢有關的大金融機構稱為銀行,最早見於太平天國洪仁玕所著的《資政新篇》。

一般認為最早的銀行是義大利1407年在威尼斯成立的銀行。其後,荷蘭在阿姆斯特丹、德國在漢堡、英國在倫敦也相繼設立了銀行。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銀行得到了普遍發展。

在17世紀,一些平民通過經商致富,成了有錢的商人。他們為了安全,都把錢存放在國王的金庫里。這里要注意,那個時候還沒有紙幣,所謂存錢就是指存放黃金。

(4)銀行卡的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現代西方國家的銀行結構非常繁雜,主要有:政府銀行、官商合辦銀行、私營銀行;股份銀行、獨資銀行;全國性銀行、地方性銀行;全能性銀行、專業性銀行;企業性銀行、互助合作銀行等。

按職能可劃分為中央銀行、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儲蓄銀行和其他專業信用機構。它們構成以中央銀行為中心、股份商業銀行為主體、各類銀行並存的現代銀行體系。

20世紀以來,隨著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的迅速發展,在世界各地陸續建立起一批世界性的或地區性的銀行組織,如1930年成立的國際清算銀行、1945年成立的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即世界銀行)、1956年成立的國際金融公司、1964年成立的非洲開發銀行、1966年成立的亞洲開發銀行等,銀行在跨越國界和更廣泛的領域里發揮作用。

㈤ 銀聯卡的發展歷史

自2002年1月10日起,五大國有銀行及招行、華夏、深發、廣發等股份制商業銀行和郵政儲蓄部門已率先在北京、上海、廣州、杭州、深圳等五城市推出了帶有「銀聯」標識的銀行卡,並正在逐步實現帶有「銀聯」標識的銀行卡在五城市內和五城市間的聯網通用。其他各商業銀行也正在抓緊開展自身計算機處理系統和自動櫃員機、銷售點終端機等的改造工作,並將在上述城市陸續推出帶有「銀聯」標識的銀行卡。
2002年3月。中國銀聯的成立標志著中國銀行卡產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歷程。
銀聯卡已經走出國門,在二十多個國家的POS和四十多個國家的ATM上可以使用。
2009年8月10日,中國銀聯和財團法人聯合信用卡處理中心(聯卡中心)在台北隆重舉行儀式,宣布銀聯卡台灣受理業務正式開通。
2013年從1月1日起,中國銀聯卡可以在緬甸合作社銀行的ATM機上取款,一天可提取3次,每次限額30萬緬幣(約合2300元人民幣),每次取款手續費為5000緬幣(約合35元人民幣)。
2014年10月29日,銀聯國際與蘇利南銀行宣布發行蘇利南首張銀聯卡,拉美地區有了第一張銀聯卡。此次發行的銀聯卡為美元預付費卡,可供持卡人在包括中國、蘇利南在內的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銀聯受理網路使用,還可在全球眾多商戶享受豐富的優惠權益。

㈥ 銀行的起源發展歷史有哪些

歷史
銀行一詞源於義大利語Banca,意思是板凳,早期的銀行家在市場上進行交易時使用。英語轉化為bank,意思為存放錢的櫃子,早期的銀行家被稱為「坐長板凳的人」。
相關圖片
銀行是商品貨幣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的產生大體上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出現了貨幣兌換業和兌換商。
第二階段:增加了貨幣保管和收付業務即由貨幣兌換業演變成貨幣經營業。
第三階段:兼營貨幣保管、收付、結算、放貸等業務,這時貨幣兌換業 便發展為銀行業。
銀行的產生和發展是同貨幣商品經濟的發展相聯系的,前資本主義社會的貨幣兌換業是銀行業形成的基礎。貨幣兌換業起初只經營鑄幣兌換業務,以後又代商人保管貨幣、收付現金等。這樣,兌換商人手中就逐漸聚集起大量貨幣資金。當貨幣兌換商從事放款業務,貨幣兌換業就發展成為銀行業。
最早的銀行業發源於西歐古代社會的貨幣兌換業。最初貨幣兌換商只是為商人兌換貨幣,後來發展到為商人保管貨幣,收付現金、辦理結算和匯款,但不支付利息,而且收取保管費和手續費。隨著工商業的發展,貨幣兌換商的業務進一步發展,他們手中聚集了大量資金。
貨幣兌換商為了謀取更多的利潤,利用手中聚集的貨幣發放貸款以取得利息時,貨幣兌換業就發展成為銀行了。
相關圖片
公元前2000年的巴比倫寺廟、公元前500年的希臘寺廟,都已經有了經營保管金銀、收付利息、發放貸款的機構。
近代銀行產生於中世紀的義大利,由於威尼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成為當時的貿易中心。
1580年,威尼斯銀行成立,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銀行,隨後義大利的其他城市以及德國、荷蘭的一些城市也先後成立了銀行。
在我國,明朝中葉就形成了具有銀行性質的錢庄,到清代又出現了票號。第一次使用銀行名稱的國內銀行是「中國通商銀行」,成立於1897年5月27日,最早的國家銀行是1905年創辦的「戶部銀行」,後稱「大清銀行」,1911年辛亥革命後,大清銀行改組為「中國銀行」,一直沿用至今。
近代最早的銀行是1580年建於義大利的威尼斯銀行。此後,1593年在米蘭、1609年在阿姆斯特丹、1621年在紐倫堡、1629年在漢堡以及其它城市也相繼建立了銀行。當時這些銀行主要的放款對象是政府,並帶有高利貸性質,因而不能適應資本主義工商業發展的要求。
最早出現的按資本主義原則組織起來的股份銀行是1694年成立的英格蘭銀行。到18世紀末19世紀初,規模巨大的股份銀行紛紛建立,成為資本主義銀行的主要形式。
隨著信用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國家對社會經濟生活干預的不斷加強,又產生了建立中央銀行的客觀要求。1844年改組後的英格蘭銀行可視為資本主義國家中央銀行的鼻祖。
到19世紀後半期,西方各國都相繼設立了中央銀行。早期的銀行以辦理工商企業存款、短期抵押貸款和貼現等為主要業務。西方國家銀行的業務已擴展到證券投資、黃金買賣、中長期貸款、租賃、信託、保險、咨詢、信息服務以及電子計算機服務等各個方面。
現代西方國家的銀行結構非常繁雜,主要有:政府銀行、官商合辦銀行、私營銀行;股份銀行、獨資銀行;全國性銀行、地方性銀行;全能性銀行、專業性銀行;企業性銀行、互助合作銀行等。
按職能可劃分為中央銀行、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儲蓄銀行和其他專業信用機構。它們構成以中央銀行為中心、股份商業銀行為主體、各類銀行並存的現代銀行體系。
20世紀以來,隨著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的迅速發展,在世界各地陸續建立起一批世界性的或地區性的銀行組織,如1930年成立的國際清算銀行、1945年成立的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即世界銀行)、1956年成立的國際金融公司、1964年成立的非洲開發銀行、1966年成立的亞洲開發銀行等,銀行在跨越國界和更廣泛的領域里發揮作用。
發展
我國銀行業資產規模、稅後利潤逐年大幅增長,2011年中國銀行業所實現利潤佔全球銀行業總利潤的近三分之一。我國銀行業規模發展迅速,但是利率市場化加快、內外競爭加劇、盈利增速下滑背景下,銀行金融[2] 機構必須在業務結構、資源配置以及區域布局上均做出相應戰略性調整。
而隨著銀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銀行業金融機構愈來愈重視對行業發展環境與市場需求的跟蹤研究,特別是對銀行業務發展環境和客戶需求趨勢變化的深入研究。正因為如此,一大批國內優秀的銀行機構迅速崛起,逐漸形成自己的業務特色並成為行業的翹楚或新秀 銀行一詞,源於義大利Banca,其原意是長凳、椅子,是最早的市場上貨幣兌換商的營業用具。英語轉化為Bank,意為存錢的櫃子。在我國,之所以有「銀行」之稱,則與我國經濟發展的歷史相關。
在我國歷史上,白銀一直是主要的貨幣材料之一。「銀」往往代表的就是貨幣,而「行」則是對大商業機構的稱謂。把辦理與銀錢有關的大金融機構稱為銀行,最早見於太平天國洪仁玕所著的《資政新篇》。
銀行起源
一般認為最早的銀行是義大利1407年在威尼斯成立的銀行。其後,荷蘭在阿姆斯特丹、德國在漢堡、英國在倫敦也相繼設立了銀行。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銀行得到了普遍發展。
在17世紀,一些平民通過經商致富,成了有錢的商人。他們為了安全,都把錢存放在國王的金庫里。這里要注意,那個時候還沒有紙幣,所謂存錢就是指存放黃金。
因為那時實行「自由鑄幣」(Free coinage)制度,任何人都可以把金塊拿到鑄幣廠里,鑄造成金幣,所以鑄幣廠允許顧客存放黃金。
查理一世
但是很不幸,這些商人沒意識到,鑄幣廠是屬於國王的,如果國王想動用鑄幣廠里的黃金,根本無法阻止。
1638年,英國的國王是查理一世(Charles I),他同蘇格蘭貴族爆發了戰爭,為了籌措軍費,他就徵用了鑄幣廠里平民的黃金,貸款給國王。
下圖就是查理一世。後來1649年,他被克倫威爾砍了頭,這就是著名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詳細情況可以參照《英國史筆記(四)》。
雖然,被徵用的黃金最終都還給了原來的主人,但是商人們感到,鑄幣廠不再安全了。於是,他們把錢存到了金匠(Goldsmith)那裡。金匠就為存錢的人開立了憑證,以後拿著這張憑證,就可以取出黃金。
很快地,商人們就發現了,需要用錢的時候,根本不需要取出黃金,只要把黃金憑證交給對方就可以了。
再後來,金匠恍然大悟,原來自己開立的憑證,居然具有貨幣的效力!他們抵抗不了誘惑,就開始開立「假憑證」。但是神奇的是,只要所有客戶不是同一天來取黃金,「假憑證」就等同於「真憑證」。這就是現代銀行中「准備金制度」的起源,也是「貨幣創造」機制的起源。銀行體系可以將信用貨幣的數量放大,實物貨幣就做不到這一點。
此時是17世紀60年代末,現代銀行就是那個時候誕生的。

㈦ 中國銀行卡的發展史

中國銀行於1912年1月24日由孫中山總統下令批准成立。1912年2月5日正式開業。其由1905年清政府成立的戶部銀行(1908年起改稱大清銀行(Ta Ching Goverment Bank),負責整頓幣制、發行貨幣、整理國庫,行使中央銀行權利)改組而來。故中國銀行為中國歷史最悠久的銀行之一。

㈧ 中國銀行的發展歷史

經過大清銀行南北方商股的充分醞釀籌劃,大清銀行「商股聯合會」於1912年1月初正式上書孫中山,建議「就原有之大清銀行改為中國銀行,重新組織,作為政府的中央銀行。
1912年 中華民國順勢成立,中國銀行應運而生 1912年—1928年 中國銀行成為南京臨時政府和北洋政府的中央銀行 1916年 抗拒袁世凱政府停兌令,全力維護中行信用 1916年-1923年 中行歷近十年之久,全面整理京鈔問題 1917年 則例之爭——官商爭奪中行領導權的斗爭 1927年 武漢國民政府集中現金,漢口中行損失慘重 1928年 中行重要轉折點——改組為國際匯兌銀行 1930年-1937年 興建外灘中行大廈,抗衡上海外資銀行 1932年 發起成立中國徵信所,開創中國徵信事業 1929年-1936年 中行開設海外機構,拓展我國外匯業務 1929年-1936年 擴大貸款規模,轉變貸款結構,支持國內生產發展 1931年 組建中國保險公司,推動保險業務發展 1932年 平息公債風潮,推動整理公債 1933年-1935年 世界銀市劇烈動盪,中行力阻白銀外流 1932年-1933年 中國銀行力主廢兩改元,積極參與幣制改革工作 1935年 國民政府壟斷金融,強迫中行再次改組 1939年 南京政府成立四聯總處,調整四行分工 1938年-1942年 加強鈔券調運,供應抗戰需要 1939年-1941年 平衡上海匯市,全力維持匯價 1939年-1943年 堅持進行貨幣斗爭,抵制日偽金融侵略 1939年-1945年 努力爭取僑匯,積極支持抗戰 1946年-1949年 「粒米百元」——惡性通貨膨脹給中行帶來嚴重影響 1947年-1948年 南京政府勒令外匯移存,中行迫於壓力抵制未果 1949年 各地職工迎接解放,中行被順利接管 1949年-1952年 承擔外匯經營管理工作,成為我國外匯專業銀行 1949年-1950年 積極穩定金融物價,促進國民經濟恢復 1950年-1952年 反封鎖、反禁運、反凍結,促進對外貿易發展 1964年-1976年 加強外匯資金運用,支持遠洋運輸船隊建設 1968年-1976年 試用人民幣計價結算,實現出口收匯保值 1973年 加強調研工作,按時完成陳雲同志布置的十個調研專題 1978年 順應改革開放需要,開創中國信用卡先河 1979年-1980年 中國銀行進行體制改革,國家外匯管理總局成立 1979年-1989年 加強外匯管理,發行外匯兌換券 1979年 解決中美凍結資產問題,促進中美金融合作發展 1979年-1992年 加大外資利用,發行國際債券 1979年-1980年 恢復國際金融組織合法席位,支持國內經濟文化建設 1987年-1992年 取得港幣澳門幣發行權,利於港澳經濟繁榮穩定 1994年 中國銀行改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 中國銀行奧運存摺
2004年 中國銀行穩步推進股改工作,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2004年-2008年 百年奧運,百年中行——北京奧運會唯一銀行合作夥伴 2006年 中行實現精彩上市,開啟百年歷程新篇章 2009(第六屆)中國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全明星榜 新出爐的「2009中國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全明星榜」,更好地體現了今天的中國上市公司所面臨的競爭環境。這次調查共涉及17個行業,457 家候選公司。中銀行憑借良好的信譽度入選明星榜。 2010年 在《巴菲特雜志》、《世界經濟學人周刊》和世界企業競爭力實驗室聯合舉辦「巴菲特雜志年度金融大獎」評選中,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入圍「2010年(第七屆)中國25家最具投資價值上市公司」,位列第7位。 2011年 國際金融監督和咨詢機構金融穩定理事會在法國戛納發布全球29傢具有系統性影響力的銀行名單,中國銀行成為中國乃至新興經濟體國家和地區中唯一入選的機構。

㈨ 銀行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

銀行一詞源於義大利語Banca,意思是板凳,早期的銀行家在市場上進行交易時使用。英語轉化為bank,意思為存放錢的櫃子,早期的銀行家被稱為「坐長板凳的人」。

近代銀行產生於中世紀的義大利,由於威尼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成為當時的貿易中心。

1580年,威尼斯銀行成立,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銀行,隨後義大利的其他城市以及德國、荷蘭的一些城市也先後成立了銀行。

在我國,明朝中葉就形成了具有銀行性質的錢庄,到清代又出現了票號。第一次使用銀行名稱的國內銀行是「中國通商銀行」,成立於1897年5月27日,最早的國家銀行是1905年創辦的「戶部銀行」,後稱「大清銀行」,1911年辛亥革命後,大清銀行改組為「中國銀行」,一直沿用至今。

近代最早的銀行是1580年建於義大利的威尼斯銀行。此後,1593年在米蘭、1609年在阿姆斯特丹、1621年在紐倫堡、1629年在漢堡以及其它城市也相繼建立了銀行。當時這些銀行主要的放款對象是政府,並帶有高利貸性質,因而不能適應資本主義工商業發展的要求。

最早出現的按資本主義原則組織起來的股份銀行是1694年成立的英格蘭銀行。到18世紀末19世紀初,規模巨大的股份銀行紛紛建立,成為資本主義銀行的主要形式。

隨著信用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國家對社會經濟生活干預的不斷加強,又產生了建立中央銀行的客觀要求。1844年改組後的英格蘭銀行可視為資本主義國家中央銀行的鼻祖。

到19世紀後半期,西方各國都相繼設立了中央銀行。早期的銀行以辦理工商企業存款、短期抵押貸款和貼現等為主要業務。西方國家銀行的業務已擴展到證券投資、黃金買賣、中長期貸款、租賃、信託、保險、咨詢、信息服務以及電子計算機服務等各個方面。

現代西方國家的銀行結構非常繁雜,主要有:政府銀行、官商合辦銀行、私營銀行;股份銀行、獨資銀行;全國性銀行、地方性銀行;全能性銀行、專業性銀行;企業性銀行、互助合作銀行等。

按職能可劃分為中央銀行、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儲蓄銀行和其他專業信用機構。它們構成以中央銀行為中心、股份商業銀行為主體、各類銀行並存的現代銀行體系。

20世紀以來,隨著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的迅速發展,在世界各地陸續建立起一批世界性的或地區性的銀行組織,如1930年成立的國際清算銀行、1945年成立的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即世界銀行)、1956年成立的國際金融公司、1964年成立的非洲開發銀行、1966年成立的亞洲開發銀行等,銀行在跨越國界和更廣泛的領域里發揮作用。

閱讀全文

與銀行卡的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