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群眾路線歷史發展

群眾路線歷史發展

發布時間:2021-02-14 21:52:07

㈠ 從歷史發展角度看黨的群眾路線怎樣慣徹,才具有歷史性

如果說從宋朝開來始算,根源在於中自國的封建自然經濟(小農經濟).經濟基礎覺得上層建築,小農經濟決定封建君主專制,所以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立中央集權,封建君主專制.宋朝以前的君主專制是有利於國家的統一和發展的,所以中國到唐朝達到頂峰.而宋朝以來,商品經濟發展,封建專制不僅沒有遏制反而不斷強化.明清時期,資本主義萌芽發展,中央集權空前強化,腐朽的專制制度阻礙了新的經濟成分發展,束縛了思想,不利於一個國家的經濟文化發展.政治決定經濟,文化.所以根本在於封建君主專制制度,而最深層次的根源在於中國的封建自然經濟.世界四大文明古國的起源發展和沒落就是這個原因.文科生還在學習中,純手打啊,互相探討啊.

㈡ 群眾路線的歷史轉折


中國共產黨在執政條件下,特別是在改革開放新歷史時期,堅持黨密切聯系群眾作風,更有特殊重要意義。我們要反對一切脫離群眾的傾向,特別是要反對會使黨走上脫離群眾的危險境地的官僚主義和以權謀私的腐敗現象。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堅持人民是歷史創造者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群眾路線,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願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多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要按照中共十八大報告要求,繼承和發揚黨的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作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永遠保持黨和群眾的緊密聯系。
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的體現,又是唯物史觀關於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基本原理的反映。堅持密切聯系群眾,共產黨人必須反對教條主義、經驗主義、命令主義、尾巴主義、宗派主義、官僚主義、驕傲自大的工作作風,決不脫離群眾;堅持密切聯系群眾,共產黨人必須熱愛人民群眾,善於傾聽群眾的呼聲,同群眾打成一片;堅持密切聯系群眾,共產黨人必須善於啟發和提高群眾的覺悟,幫助群眾組織起來,開展環境所許可的一切必要的斗爭。堅持密切聯系群眾,要求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行,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以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准。
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堅持實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建立了同廣大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和魚水關系。總結這種經驗,毛澤東在1942年延安整風運動中提出了密切聯系群眾的工作作風。

㈢ 我黨提出"群眾路線"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一)新民主義革命時期,革命的敵人過於強大。

  1. 中國革命的敵人過於強大,必須廣泛動員群眾力量。

  2. 黨的使命和人民利益的一致性,走群眾路線成為可能。

  3.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積極探索群眾路線。

(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社會主義建設任務艱巨。

  1. 面臨著國內外環境的雙重考驗。

  2.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成為新任務。

㈣ 什麼是群眾路線 群眾路線的科學內涵及歷史地位

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長期革命實踐中形成的。所謂群眾路線強調的是黨與群眾的關系問題,它的含義就是黨章中所說的「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成群眾的自覺行動。」 群眾路線是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集中體現。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強調的是黨應該具有的群眾觀點,這是關系黨的性質、宗旨的根本問題。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黨的一切奮斗都是為了人民,一切工作都要依靠人民。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堅持黨的群眾觀點,就是要求黨的一切工作都要以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歸宿,想群眾之所想,憂群眾之所憂,急群眾之所急,辦好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的實事,使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不斷提高。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強調的是黨的基本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回答的是黨的正確領導意見是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問題。群眾路線具有方法論意義,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中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辯證統一的思想。堅持這一工作方法,就要大力弘揚深入調查研究的優良傳統,深入群眾、深入基層,傾聽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呼聲,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幫助群眾解決一些切身利益問題。

㈤ 結合人民群眾在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作用,談談在新時期我黨如何更好的貫徹群眾路線

1.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人民群眾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問題,認為人類社會的全部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歸根結底,都是人民群眾創造的,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群眾是歷史的主人。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本質特徵,是無產階級政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無產階級的革命導師們,把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這一歷史唯物主義原理和無產階級的革命實踐結合起來,闡明了無產階級的革命是千百萬人民群眾的事業,從而指出,無產階級政黨必須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把群眾團結在自己周圍,領導群眾奪取勝利。《共產黨宣言》這部馬克思主義的不朽著作就曾明確指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無產階級政黨,總是不懈地為人民利益而奮斗。它為無產階級的階級目標服務,就是為最廣大的人民服務。它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絲毫沒有自己的一己私利。

2.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現實意義
工人階級是中國最先進的現代化生產力的主力軍和最先進的生產關系的代表。在舊中國,工人階級深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三重壓迫,處於社會的最底層,所受的剝削和壓迫比中國其他任何階級都要沉重,並且同占我國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群眾保持著天然的聯系。這種階級地位決定了中國工人階級必須將自己的解放同其他勞動群眾的解放緊密聯系在一起,必須把解放一切受剝削、受壓迫的階級作為解放自己的前提條件。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理所當然地要反映和代表全體中國人民的利益,每一個黨員和幹部也理所當然地要把實現和維護全體中國人民的利益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其次,這是由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決定的。中國共產黨是為人民的利益而奮斗的,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眾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聯系,不允許任何黨員脫離群眾、凌駕於群眾之上。沒有廣大人民群眾的真心擁護和大力支持,黨就不可能從小到大,由弱變強,不可能完成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項任務,創造出輝煌的業績。

歷史唯物主義與歷史唯心主義的根本對立表現在歷史創造者問題上,就是廣大人民群眾還是個別英雄人物是歷史的創造者。
歷史唯物主義堅持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反對歷史唯心主義英雄人物創造歷史的觀點。
學習本節應該了解存在著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和英雄人物是歷史的創造者這樣歷史觀上兩種根本對立的觀點,具體認識人民群眾在歷史上的作用和歷史人物在歷史發展上的作用,掌握無產階級政黨的群眾觀點與群眾路線。

鞏固黨執政的社會基礎、實現黨執政的歷史任務要求我們:必須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把人民群眾以及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都充分發揮出來,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而奮斗;必須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協調好各方面的利益關系,不斷在發展的基礎上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保證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必須抓緊解決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中的突出問題和困難,夯實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必須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營造良好的人際環境,保持良好的社會秩序,維護社會穩定,保證廣大人民群眾安居樂業。

㈥ 歷史上的群眾路線有幾次

1.八百里沂蒙鍾靈毓秀,戰爭年代沂蒙人民「百萬人民擁軍支前,10 萬英烈血 灑疆場」載入史冊。沂蒙山區十萬英烈血灑疆場,鄉鄉有紅嫂,村村有烈士。人民 共和國開國元勛陳毅曾深情慨嘆: 「我就是躺在棺材裡也忘不了沂蒙山人。 他們用 小米供養了革命,用小車把革命推過了長江!」。 「最後一把米當軍糧、 最後一塊布 做軍裝、最後一個兒子上戰場」——這——就是沂蒙人民的大德大愛!
革命戰爭年代,始終採取發動群眾、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教育群眾等工作方法,成功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勝利。更重要的是為了群眾,讓最廣大群眾翻身做主人,獲得土地、糧食。
2.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革命先行者,他領導的辛亥革命,之所以沒有取得最終勝利,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喚起共農千百萬」。
魯迅先生小說《葯》中的革命者夏瑜,真心為革命獻出生命,但他的鮮血竟成為愚民用來治療癆病的葯引子,但又沒能起到療效。
3.封建社會,有見解的政治家、軍事家尚且知道載舟覆舟的道理,知道民意不可忽、民心不可違,知道愛民如子、愛兵如子,並且在這種理念引導下,實現穩定繁榮,取得勝利。
吳起治軍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愛兵如子,因而深得人心。有一年,吳起統率魏軍進攻中山國,軍中有一個青年士兵,身上長了毒瘡,痛得他滿地打滾。吳起看到後,心急如焚。他聽人說,毒瘡里的膿血不排出來,病是好不了的。當時的醫療水平較落後,加上是出征的途中,各方面條件都很差,要想排出膿血,只能用嘴巴去吮吸。為了解除士兵的痛苦,吳起不顧毒瘡的又臟又臭,親自用嘴巴吮吸毒瘡,膿血排盡了,士兵得救了,這個士兵感動得熱淚滾滾。吳起為士兵吸毒的事情,在軍營中傳為佳話。 由於吳起愛兵如子,治軍有方,先後率軍與諸侯大戰76次,全勝的就有64次。

㈦ 群眾路線歷史意義的理解

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在長期斗爭中形成了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群眾路線是毛澤東思想三個活的靈魂的之一,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是黨在長期革命和建設中制勝的法寶,要在新形勢下發揚光大。要帶領群眾發展致富,把解決好群眾的利益問題作為堅持群眾路線的重要內容,維護好群眾的合法利益。
把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原理系統地運用在黨的全部活動中,形成黨在一切工作中的群眾路線,這是我們黨長時期在敵我力量懸殊的艱難環境里,進行革命活動得到的無比寶貴的歷史經驗和總結。毛澤東同志經常強調,只要我們依靠人民;堅決地相信人民的創造力是無窮無盡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難都有可能克服,任何敵人最終都壓不倒我們,而只能被我們所壓倒。他還指出,領導群眾進行一切實際工作時,要取得正確的領導意見,必須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實行領導和群眾相結合,一般號召和個別指導相結合。這就是說,把群眾的意見集中起來,化為系統的意見,又到群眾中堅持下去,在群眾的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如此循環往復,使領導的認識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這樣,毛澤東同志就把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同黨的群眾路線統一起來了。黨是階級的先進部隊,黨是為人民的利益而存在和奮斗的,但是黨永遠只是人民的一小部分;離開人民,黨的一切斗爭和理想不但都會落空,而且都要變得毫無意義。我們黨要堅持革命,把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就必須堅持群眾路線。 我們黨在領導中國人民的長期斗爭實踐中,創造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提出和堅持了一切為了群眾、一切相信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密切聯系群眾的群眾路線。
我們黨對於群眾路線歷來的解釋,正如毛主席講的,無非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集中起來,堅持下去。這就是正確地反映群眾的意見,然後正確地領導群眾。黨的正確的路線、政策是從群眾中來的,是反映群眾的要求的,是合乎群眾的實際的,是實事求是的,是能夠為群眾所接受、能夠動員起群眾的,同時又是反過來領導群眾的,這就叫群眾路線。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也是我們黨的根本的領導作風和工作方法,是黨的群眾觀點的具體化。堅持群眾路線,就能保證黨與群眾的血肉聯系,保證黨的各項工作的成功。群眾路線的實質,就是代表人民群眾,為人民謀利益,就是要執政為民。群眾路線是我們的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也是我們黨不斷煥發生機與活力、永葆先進性的力量源泉。歷史經驗充分表明:黨的成長與壯大、革命的勝利與發展,都與群眾路線息息相關。當黨正確地制定和實行群眾路線時,革命就勝利、發展;反之,黨和人民的事業就會遭受損失、失敗。

㈧ 在黨的群眾路線發生發展的歷史進程中有幾次比較大的理論概括

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在長期斗爭中形成了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群眾路線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的三個方面之一,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是黨在長期革命和建設中制勝的法寶,要在新形勢下發揚光大。
縱觀黨的群眾路線理論與實踐的發展進程,有四次較大的理論概括。
(一)1922年7月召開的黨的二大通過的《組織章程決議案》就指出:「黨的一切運動都必須深入到廣大的群眾裡面去。」在1925年10月召開的中共擴大執委會決議案中又指出:「中國革命運動的將來命運,全看中國共產黨會不會組織群眾,引導群眾。」1928年6月—7月召開的黨的六大也作出了「黨的總路線是爭取群眾」的重要論斷,同年11月,李立三根據黨的六大精神在同浙江地區負責人談話時指出,在總的爭取群眾路線之下,需要盡最大的努力到下層群眾中去。這是我們黨的領導人首次使用「群眾路線」這一概念。1929年9月,由陳毅起草、經周恩來審定的《中央給紅四軍前委的指示信》中三處提到「群眾路線」,即籌款工作要「經過群眾路線」,沒收地主豪紳財產要「經過群眾路線」,紅軍給養及需用品問題也要「漸次做到由群眾路線去找出路」。1929年12月,毛澤東在著名的古田會議決議中指出:黨的工作要「在黨的討論和決議之後,再經過群眾路線去執行。」
(二)抗日戰爭時期,黨的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開始不斷完善和成熟。1943年6月,毛澤東在為中央起草的《關於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一文中,從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高度,對黨的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進行了精闢概括,毛澤東指出:「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就是說,將群眾的意見(分散的無系統的意見)集中起來(經過研究,化為集中的系統的意見),又到群眾中去做宣傳解釋,化為群眾的意見,使群眾堅持下去,見之於行動,並在群眾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然後再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再到群眾中堅持下去。如此無限循環,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一文中還進一步闡述了黨的群眾路線的核心內容,他指出:「我們共產黨人區別於其他政黨的又一個顯著的標志,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系。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毛澤東還從我們黨的根本性質和宗旨出發,提出把「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系」作為黨的三大優良作風之一,這就使我們黨對群眾路線的認識進一步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三)黨的七大會議上,毛澤東從黨的性質和宗旨出發,將「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系」,作為黨的三大優良作風之一,作為中國共產黨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顯著標志之一。在中共七大閉幕詞《愚公移山》中,毛澤東特別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真正動力。」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戰爭,是全民的抗戰,只有動員群眾,才能進行戰爭,只有依靠群眾,才能進行戰爭,只有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偉大歷史作用,才能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這既是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歷史經驗的提煉,也是關於人民群眾偉大歷史作用的經典總結。
劉少奇在《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中專門論述了黨的群眾路線的極端重要性,並將它提到了黨的根本的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高度,他指出:「黨的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的政治路線,也是我們黨的根本的組織路線。」劉少奇在談到黨的群眾路線的具體內涵時指出:群眾路線「就是要使我們黨與人民群眾建立正確關系的路線」,「就是我們黨的領導骨乾和黨內黨外廣大群眾密切結合的路線,就是從群眾中來又到群眾中去的路線,就是指導方法上的一般號召與個別指導相結合的路線。」黨的七大通過的新黨章,第一次明確規定了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和基本要求。
(四)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第一次把群眾路線確定為毛澤東思想三個「活的靈魂」之一,並將黨的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概括為「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群眾路線這四句話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前兩句闡述的是黨的群眾觀點,它是黨的群眾路線的核心內容;後兩句是黨的群眾觀點的具體化,即如何把黨的群眾觀點落到實處。前兩句體現的是馬克思主義關於人民群眾問題的世界觀,後兩句體現的是馬克思主義關於人民群眾問題的方法論,二者的有機結合構成了中國共產黨群眾路線的整體內容。

㈨ 是誰最早提出了要走群眾路線

毛澤東。

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在長期斗爭中形成了一回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群答眾路線是毛澤東思想三個活的靈魂之一,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

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是黨在長期革命和建設中制勝的法寶,要在新形勢下發揚光大。要帶領群眾發展致富,把解決好群眾的利益問題作為堅持群眾路線的重要內容,維護好群眾的合法利益。

(9)群眾路線歷史發展擴展閱讀;

黨的群眾路線包含有兩個層面的意義:

一是價值觀、價值取向,即強調人民群眾必須自己解放自己,黨對於人民群眾的領導作用就是正確地給人民群眾指出方向,讓人民群眾自己動手,爭取和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二是指領導方式、決策方式,即「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方法。但是,黨對群眾路線的認識也是不斷深化的。特別是在新的形勢下,依靠群眾做好群眾工作,實現黨的目標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堅持群眾路線的本質要求,更重要的,是政治生活規律、中國現階段發展的要求。

㈩ 中國共產黨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在長期斗爭中形成了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

群眾路線是毛澤東思想三個活的靈魂之一,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是黨在長期革命和建設中制勝的法寶,要在新形勢下發揚光大。要帶領群眾發展致富,把解決好群眾的利益問題作為堅持群眾路線的重要內容,維護好群眾的合法利益。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是中國共產黨人正確對待人民群眾的根本觀點和根本立場,是黨的群眾路線的核心內容。

一切為了群眾,是我們黨的全部工作的出發點。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的全部理論、綱領、路線和方針政策,黨的一切努力、奮斗和犧牲,都是為了人民群眾的解放和幸福,黨除了人民群眾的利益以外,本身決無任何特殊的私利。

一切依靠群眾,是黨的各項事業的立足點。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黨的事業是為人民群眾謀利益的事業。只有把黨的事業放在一切依靠群眾的基點上,才能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力量,為黨的各項事業的勝利完成建立強大的物質基礎。

(10)群眾路線歷史發展擴展閱讀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也是我們黨的根本的領導作風和工作方法,是黨的群眾觀點的具體化。黨的群眾路線體現了馬克思唯物主義的認識論,突出了中國特色主義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實踐主體 。

堅持群眾路線,就能保證黨與群眾的血肉聯系,保證黨的各項工作的成功。群眾路線的實質,就是代表人民群眾,為人民謀利益,就是要執政為民。

群眾路線是我們的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也是我們黨不斷煥發生機與活力、永葆先進性的力量源泉。

歷史經驗充分表明:黨的成長與壯大、革命的勝利與發展,都與群眾路線息息相關。當黨正確地制定和實行群眾路線時,革命就勝利、發展;反之,黨和人民的事業就會遭受損失、失敗。

閱讀全文

與群眾路線歷史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