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徵信發展歷史

徵信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14 19:28:32

㈠ 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的大事記

2004年4月,人民銀行成立銀行信貸徵信服務中心。
2004年5月27日,蘇寧副行長主持召開第一次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建設領導小組工作會議。
2004年9月,企業和個人徵信體系建設專題工作小組上報國務院《建設企業和個人徵信體系總體方案專題報告》。
2004年12月15日,個人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實現15家國有和股份制商業銀行,8家城市商業銀行在重慶等7個城市的試運行。 2005年6月17日,蘇寧副行長主持召開第二次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建設領導小組會議。
2005年12月15日,全國集中統一的企業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實現在津、滬、閩、浙四個省市試點運行。 2006年1月16日,人民銀行召開新聞通氣會,宣布個人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正式運行。
2006年2月17日,蘇寧副行長主持召開第三次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建設領導小組會議。
2006年5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蘇寧與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劉永富簽定《信息共享協議》,雙方就加強部門間信息共享和政務協同有關事宜,達成協議。
2006年6月底,企業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實現了在所有中資、外資商業銀行和有條件的農村信用社全國聯網運行。
2006年7月底,企業徵信系統實現新老系統全面切換。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系統退出歷史舞台。
2006年3月20日,中編辦批復同意設立「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為人民銀行直屬的「經費自理」的事業單位;2006年11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取得《事業單位法人證書》。 2007年1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與環保總局聯合召開了題為「加快信用體系建設,共建和諧環保社會--企業環保信息納入徵信系統」的新聞通氣會。
2007年2月27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與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國家質檢總局將向人民銀行、商業銀行等企業徵信系統的使用者提供組織機構代碼信息的在線實時查詢服務。
2007年4月17日,徵信中心和徵信管理局正式分設。
2007年6月18日,蘇寧副行長主持召開第四次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建設領導小組會議。
2007年9月30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應收賬款質押登記辦法》,明確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為應收賬款質押登記機關,10月8日,應收賬款質押登記系統正式上線。 2008年3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徵信工作會議在杭州順利召開。
2008年5月9日,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在上海舉行揭牌儀式。
2008年12月,經中國人民銀行領導批准,徵信中心啟動「融資租賃登記系統」建設。 2009年2月26日至27日,人民銀行徵信工作會議在濟南順利召開。
2009年7月20日,融資租賃登記系統正式上線運行。
2009年11月19日,人民銀行決定,任命王曉蕾同志為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副主任。 2010年1月21日,人民銀行黨委宣布成立徵信中心黨委,任命王曉明同志為徵信中心黨委書記,並兼任徵信中心法人代表。
2010年3月18至19日,人民銀行徵信工作會議在廣東佛山順利召開。
2010年4月14日,人民銀行黨委決定,任命曹凝蓉、陳波、汪路、王曉蕾同志為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黨委委員。
2010年6月26日,企業和個人徵信系統成功切換至上海運行,並正式對外提供服務。
2010年9月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以《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服務收費試行標准等有關問題的復函》(發改委價格[2010]2071號)正式批復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自2010年10月1日起試行收費。
2010年11月5日,人民銀行決定,任命曹凝蓉同志為徵信中心主任。
2010年12月13日,人民銀行決定,任命姚前同志為徵信中心副主任、徵信中心黨委委員。

㈡ 騰訊的徵信是什麼時候開始發展的

幫你查下吧

㈢ 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的發展歷程

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是中國人民銀行直屬的事業法人單位,主要職責是依據國家的法律法規和人民銀行的規章,負責全國統一的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和動產融資登記系統的建設、運行和管理;負責組織推進金融業統一徵信平台建設。 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業務歸口徵信管理局指導。人民銀行於1997年立項建設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系統。2004年2月,人民銀行又啟動了個人徵信系統建設,同年4月成立銀行信貸徵信服務中心。 2006年1月,全國集中統一的個人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建成並正式運行。同年7月底,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系統升級成為全國集中統一的企業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在此期間企業和個人徵信系統一直作為人民銀行的金融信息化項目管理,與人民銀行徵信管理局合署辦公。2006年11月,經中編辦批准,人民銀行徵信中心正式注冊為事業法人單位,注冊地為上海市浦東新區。2007年4月17日,人民銀行黨委決定徵信中心與徵信管理局分設。同年,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授權,中國人民銀行明確人民銀行徵信中心為應收賬款質押登記機關,10月8日,應收賬款質押登記系統上線運行。2008年5月9日,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在上海舉行揭牌儀式,開始北京和上海兩地辦公。2009年7月20日,融資租賃登記系統正式上線運行。2010年2月22日,人民銀行黨委宣布成立徵信中心黨委,並任命王曉明同志為徵信中心黨委書記。2010年6月26日, 企業和個人徵信系統成功切換至上海運行,並正式對外提供服務。

㈣ 個人徵信的發展狀況

目前,個人徵信業務又進一步向外資銀行及非銀行領域拓展,與典當、擔保、租賃等內機構開展了合作,容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企業徵信系統採集了企業的各種商業信用信息,包括企業注冊信息、年檢等級、產品達標信息、稅務等級信息、國有資產績效考評信息、進出口報關記錄、信貸融資記錄和行業統計分析信息等。

㈤ 徵信系統的建設背景是什麼

現代金融體系的運轉,離不開信用生態的支撐。徵信作為信用生態體系中的重要環節,在數據與應用之間發揮著橋梁紐帶作用。

我國的徵信體系建設,可以追溯到上世紀30年代初。1932年6月6日,我國第一家信用調查機構———中國徵信所,在上海宣布成立,標志著中國徵信業的開端。這家機構由當時的浙江實業銀行等五家銀行發起設立,收集的信息比較簡單,主要為當時的企業服務。據說該機構目前仍然在台灣經營。

自我國出現最早的一家徵信機構到現在,已經有了八十多年的歷史。但從改革開放開始,中國徵信業才進入了真正的發展階段。縱觀行業歷程,大體可將我國徵信行業的發展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一、探索階段:20 世紀80 年代後期—1995年

20世紀80年代後期,為適應企業債券發行和管理,中國第一家信用評級公司——上海遠東資信評估有限公司於1988年成立;同時,為滿足涉外商貿往來中的企業徵信信息需求,對外經濟貿易部計算中心和國際企業徵信機構鄧白氏公司合作,相互提供中國和外國企業的信用報告。

我國第一家社會化專業資信評估機構——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於1992年成立,在至今的十餘年間創新開發了數十項信用評級業務,包括企業債券評級、短期融資券評級、中期票據評級、可轉換債券評級、信貸企業評級、保險公司評級、信託產品評級、貨幣市場基金評級、資產證券化評級、公司治理評級等,為其後來開展徵信業務積累了大量數據和經驗。此後,一批專業信用調查中介機構隨之相繼出現,企業徵信的雛形在這一階段開始顯現。

二、起步階段:1996年—2002年

這一時期,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商品「買方市場」的初步形成,銀行信用和商業信用規模都在不斷擴大,客觀上對信用調查的市場需求也在增加,從而加速了我國徵信行業的發展。在此階段,人民銀行及政府機構在徵信領域進行了大規模的布局。

1997年,人民銀行開始籌建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系統。銀行將企業貸款情況報給人民銀行,錄入信貸登記咨詢系統。當企業向其他銀行貸款的時候,銀行可以到人民銀行系統去查詢以此來防止多頭借貸、防範欺詐等行為。這一系統被業內視為企業徵信系統的前身。

1999年,上海資信公司建立了中國的第一個個人信用徵信系統——上海個人信用聯合徵信系統。

大事件

1996

人民銀行在全國推行企業貸款證制度。

1997

上海開展企業信貸資信評級,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上海市進行個人徵信試點。

1999

社會信用體系概念在我國首次被提出。

7月,中國人民銀行批准成立了上海資信有限公司,開始從事個人徵信與企業徵信服務。

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系統上線運行。

2001

深圳市政府正式頒布了《深圳市個人信用徵信及信用評級管理辦法》,是國內首次以政府令形式發布的並首次為個人信用徵信定規的政府規章。

2002

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系統建成地、省、總行三級資料庫,實現全國聯網查詢。

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官網等 零壹財經整理

三、規范階段:2003年—2014年

2003 年,國務院賦予中國人民銀行「管理信貸徵信業,推動建立社會信用體系」職責,中國人民銀行徵信管理局正式成立,標志著中國徵信事業邁出了前進的大步。

同年,上海、北京、廣東等地率先啟動區域社會徵信業發展試點,一批地方性徵信機構設立並得到迅速發展,國際知名信用評級機構也先後進入中國市場。

2008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正式在上海掛牌成立。從目前情況看,我國的央行徵信中心已建成世界上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徵信系統。截至2015年末,央行徵信中心有效覆蓋8.8億人信息,其中3.8億人有信貸記錄。

2014年,根據《徵信業管理條例》、《徵信機構管理辦法》及有關法律法規,中國人民銀行各分支機構開展的企業徵信機構備案工作正式開始。我國徵信史上第一家拿到企業徵信備案資質的機構是中誠信徵信(備案號10001),至此企業徵信開始走上規范化發展的道路。據源點信用方面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國內完成備案的企業徵信機構已超過135家,較去年年中的70多家增加了近一倍。

四、市場化發展階段:2015年—至今

隨著監管和立法機構對徵信行業重視程度的提高,相關政策法規的不斷出台,我國徵信行業逐漸走上規范化的道路,進入了快速發展期。

今年6月,央行徵信管理局日前向各大徵信機構下發了《徵信業務管理辦法(草稿)》(以下簡稱《草稿》)。《草案》對徵信機構的信息採集、整理、保存、加工、對外提供、徵信產品、異議和投訴以及信息安全等徵信業務的各個環節做出了規范。

而剛剛過去的2015年更是被稱為「中國個人徵信市場化元年」。這一年裡,人民銀行、國務院等相繼發布了多份指導意見或監指引,首次對個人徵信機構的要求進行了細化,為中國徵信行業的發展壯大提供製度保障。

2015年1月5日,央行印發《關於做好個人徵信業務准備工作的通知》,公布了首批獲得個人徵信試點機構資格的8家機構名單。此舉標志著中國個人徵信業向市場化、商業化發展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在這將近一年半的時間內,以芝麻徵信、中誠信徵信為首的個人徵信機構動作頻頻,各類個人徵信產品層出不窮,包括芝麻分、萬象分等個人信用評分,已經廣泛的應用到了我們的日常生活場景中。

相對於新創生態聚合類徵信機構(如芝麻信用),以中誠信為代表的三家老牌徵信機構通過徵集傳統徵信數據及部分特色行業或區域數據,一方面採用較為系統、成熟的徵信模型和技術,深耕金融服務領域;另一方面,對多元大數據的使用以及創新互聯網技術的研究探索,老牌機構們都在以積極開放的態度進行著。

以中誠信徵信的萬象分為例,據中誠信徵信方面介紹,萬象分是基於公司10多年為銀行提供個人信用評分的實踐,結合互聯網大數據技術優化升級的個人評分,從身份屬性、信用記錄、履約能力、行為特質、社交影響等五個維度綜合考量個人信用,是300-900分區間內的綜合信用評分。目前萬象分大約能覆蓋全國3億用戶。而之所以能夠做到大范圍覆蓋和較為精準的評分,主要得益於中誠信徵信在數據方面的先天優勢。早在2002年,中誠信徵信就已經開始以部門形式存在並著手開展徵信業務。可以說,中誠信徵信在起步上遠早於目前市場上的大部分徵信機構。而中誠信集團始創於1992年10月8日,是中國第一家全國性的從事信用評級、金融證券咨詢和信息服務、徵信服務、市場調研等業務的股份制非銀行金融機構,至今已有十餘年歷史,無論是信用數據的積累還是行業經驗的沉澱,都給中誠信徵信公司在徵信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隨著政策法規的出台,徵信業未來將會向著更加規范化的方向發展。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消費金融市場已超9萬億元,預計2019年中國消費信貸規模將超過37萬億元。目前國內有630家銀行,近9000家小貸公司,近20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以及螞蟻金服、網路金融等互聯網巨頭。

根據波士頓咨詢中國個人金融市場模型預測,未來五年我國的個人信貸余額將以年均復合增長率14%左右的速度拓展至約55萬億,由此可見,未來幾年徵信市場將會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各家徵信機構如何在各自發展的同時共同塑造行業的整體健康發展,找到競合的平衡,將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㈥ 公共徵信系統最早起源於哪國

幾乎抄每個國家或地區都擁有至少一家公共徵信機構,而且一般擁有多家公共徵信機構。近些年來,隨著公共徵信系統的建立,徵信機構幾乎又傳遍了每個發展中經濟體和轉軌經濟體。中國統一的個人徵信系統已於2006年1月正式啟動,企業徵信系統預計也將於2006年上半年實現全國聯網運行。
由政府(通常是銀行監管者)運營的徵信系統,我們稱為公共徵信系統(PUB-LIC CREDIT REGISTRIES,PCRs)。歐洲中央銀行的行長委員會將公共徵信系統定義為:「一個旨在向商業銀行、中央銀行以及其他銀行監管當局提供有關公司及個人對整個銀行體系的負債情況信息的信息系統」。大多數公共徵信系統由中央銀行或銀行監管者經營,根據法律或法規,他們所監管的金融機構必須參加該系統。因此,大多數公共徵信系統最大的數據來源是商業銀行。法律要求各機構定期報送信息,一般來說,信息首先從參加機構流向公共徵信系統;每家機構必須定期提供有關自己發放的每筆貸款的數據。公共徵信系統將各家銀行發放給同一借款人的貸款數據集合起來,以便得到該借款人總的負債情況。每家銀行會自動得到有關它報送貸款數據的那些借款人的總體負債情況。

㈦ 中國人民銀行的發展史

中國銀行成立於1912年2月,是中國歷史最為悠久的銀行。從1912年至1949年的37年期間,中國銀行的職能發生了三次變化。1912-1928年,行使當時政府中央銀行的職能;1928年中國銀行被改為政府特許的國際匯兌銀行;1942年中國銀行成為發展國際貿易的專業銀行。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新中國政府接管了中國銀行,同年12月中國銀行總管理處由上海遷至北京。1950年中國銀行總管理處歸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領導。1953年10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公布《中國銀行條例》,明確中國銀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特許的外匯專業銀行。

1979年3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中國銀行從中國人民銀行中分設出來,同時行使國家外匯管理總局職能,直屬國務院領導。中國銀行總管理處改為中國銀行總行,負責統一經營和集中管理全國外匯業務。1983年9月國務院決定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隨後中國銀行與國家外匯管理總局分設,各行其職,中國銀行統一經營國家外匯的職責不變。至此,中國銀行成為中國人民銀行監管之下的國家外匯外貿專業銀行。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銀行的各項業務得到了長足發展,跨入了世界大銀行的前列。1994年初,根據國家金融體制改革的部署,中國銀行由外匯外貿專業銀行開始向國有商業銀行轉化。

2003年,國家選擇中國銀行作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的兩家試點銀行之一。

2004年7月14日,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北京奧運會唯一的銀行合作夥伴。

2004年8月26日,經國務院、銀監會批准,中國銀行以匯金公司獨家發起的方式,整體改建為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在此基礎上,引進了戰略投資者,進一步加強內部管理,深化內部改革,切實轉換經營機制,取得了長足進步。

2006年6月1日和7月5日,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分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2011年,中國銀行入選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這是中國及新興市場國家唯一入選的金融機構。

㈧ 美國徵信歷史發展有何借鑒意義

雖然美國僅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但美國作為世界上最為發達的經濟體之一版和文化上包容的國權家,其徵信體系的發展也最為完善,值得我國借鑒。美國是移民國家,所以思想上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包羅萬象的。 美國的國民是自私的,其個人價值觀是自己利益最大化,然後個體之和大於整體之和。這方面積極的方面可以借鑒。我國是先國家利益,後個人利益,結果是某些領導在吞噬國家利益。 對外關繫上盡量保護國民利益。 為了國家利益必要時可以採取必要的措施。包括對外武力的使用。任何軍事理論都不能取代實戰經驗的。 必要時對外國威脅到我國經濟利益,甚至經濟命脈的的產業進行必要 的施壓,包括反傾銷等。這方面中國太被動。盡管最後官司輸了,但也可以拖垮他們的某系產業。 從經濟發展展戰略上,實現國富向民富轉變。

㈨ 國內徵信行業的現狀及前景怎麼樣

我國徵信發展情況概覽

<img src="https://pic1.mg.com/_b.jpg" data-rawwidth="778" data-rawheight="2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8" data-original="https://pic1.mg.com/_r.jpg">
從我國的徵信發展歷史來看,其發展較為緩慢,長期以來並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與此對應的是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假貨橫行、食品安全等一系列與誠信有關的問題時有發生,社會經濟生活領域存在嚴重的信用缺失。

未來信用體系發展展望
雖然我國的徵信市場與國外差異較大,國民偏愛儲蓄的行為觀念也冠絕全球,與美國徵信市場由於民眾偏愛提前消費形成了鮮明對比,但隨著國內經濟的轉型、刺激消費的措施不斷興起,消費領域各類貸款的持續增長,預計對徵信的需求不斷增長。伴隨著2015 年1 月5 日央行要求芝麻信用、騰訊徵信、拉卡拉信用、深圳前海徵信中心、鵬元徵信、中誠信、中智誠徵信及北京華道徵信等8 家機構做好開展個人徵信業務的准備工作,預計我國未來的信用體系將以央行為主導,但一些互聯網徵信機構也將扮演著重要的地位。

在國內,即便是最成熟的央行徵信系統也只覆蓋了8 億人,其中有交易記錄可以進行徵信的群體主要是那些有成熟穩定經濟能力的人群,總量只有3 億人。而另外5 億人在央行徵信系統中則只有基本信息,尚屬徵信的空白市場,再加上那些連基本信息都未被央行記錄的人群,這反映了我們的徵信系統建設仍然任重道遠。從國內的發展來看,雖然目前銀行有較為詳細的儲戶數據,但仍不能將其中高風險和低風險的人群進行有效的區分,因而無法為這一群體提供信貸服務。面對這一問題,也許互聯網徵信可以為其提供更完善的覆蓋。 互聯網信用評級並不僅僅是對現有體系進行顛覆,而只是對現有體系進行補充,使金融機構對個人信用的判斷更為全面更為准確。這么來形容,傳統金融機構的系統是從正面來評判,但有時候一個人的正面可能不容易看見,而互聯網徵信則是從側面甚至是背面來對一個人的情況進行描繪,並將其提供給金融機構,作為其判斷這個人信用程度的關鍵參考。

以芝麻信用所構建的信用體系以及未來發展看,芝麻信用分根據當前採集的個人用戶信息進行加工、整理、計算後得出的信用評分,分值范圍是350 到950,分值越高代表信用水平越好,較高的芝麻分可以幫助個人獲得更高效、更優質的服務。 芝麻分綜合考慮了個人用戶的信用歷史、行為偏好、履約能力、身份特質、人脈關系五個維度的信息。
1) 信用歷史:過往信用賬戶還款記錄及信用賬戶歷史
2) 行為偏好:在購物、繳費、轉賬、理財等活動中的偏好及穩定性
3) 履約能力:享用各類信用服務並確保及時履約
4) 身份特質:在使用相關服務過程中留下的足夠豐富和可靠的個人基本信息
5) 人脈關系:好友的身份特徵以及跟好友互動程度
未來授權芝麻信用獲取更多個人信息將可提高信用評分與個人信用狀況的吻合度。

1、市場化徵信機構給社會帶來的改變
<img src="https://pic1.mg.com/_b.jpg" data-rawwidth="753" data-rawheight="4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3" data-original="https://pic1.mg.com/_r.jpg">2、未來商業信用形態展望
<img src="https://pic1.mg.com/_b.jpg" data-rawwidth="732" data-rawheight="3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2" data-original="https://pic1.mg.com/_r.jpg">
我國的徵信業一直以來的緩慢發展,則與政府未能對自身在徵信市場中的角色做出明確的界定密切相關,但是隨著十八大對政府與市場關系的重新明確,中國徵信業尤其是企業與個人徵信業的發展已迎來重點轉折。

發布於 2015-06-14

添加評論

感謝
分享

收藏



沒有幫助


舉報



作者保留權利

收起

3
贊同

反對,不會顯示你的姓名

H Howard,銀行風險管理十年,CFA,CPA

Verallen、江西早、康仔

贊同

徵信有兩種,一種是Fico評分模型。其中的核心數學模型就一個,根據借款信息預測,再根據不同的客戶群體應用不同的演算法,預測客戶的違約概率。 不同的變數不同的參數,是FICO的核心技術。用途是銀行貸款審批風險定價等,誇張的情況,在美國沒有信用的人寸步…

顯示全部

徵信有兩種,一種是Fico評分模型。其中的核心數學模型就一個,根據借款信息預測,再根據不同的客戶群體應用不同的演算法,預測客戶的違約概率。
不同的變數不同的參數,是FICO的核心技術。用途是銀行貸款審批風險定價等,誇張的情況,在美國沒有信用的人寸步難行,租房子找工作都需要看徵信報告 ,評分高的人車貸保險都要便宜。
順便說一句,次貸危機不是fico失敗,是銀行太貪婪,降低標准,濫用了。

一種是沒有任何信用記錄的人,如農民工社會底層就很難,這些人只能找高利貸徵信系統zestfinance。主要是通過類似人肉搜索方法通過散落在各個網站論壇的借款人網路活動信息,非財務信息挖掘出信用相關的信息。
從數據科學家的角度來說,銀行小額貸款都是數據創造者,數據必須分享,例,如銀行都把數據提供給人民銀行,人民銀行生產徵信報告。

大數據徵信不是一個概念,起碼要幾年的數據,能分布式運算能力的機房,懂演算法的幾人團隊。

一個銀行或者信貸公司建個網站就是大數據徵信,那就是炒作。

閱讀全文

與徵信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