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義和團的歷史意義

義和團的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2021-02-14 19:09:31

① 簡述義和團運動的深遠歷史意義

摘自教科書:義和團運動加速了清王朝的統治基礎,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侵略勢力,粉碎了列強瓜分中國之野心

② 義和團興起的原因和歷史意義

興起的原因:教會勢力猖獗,民教沖突不斷,帝國主義侵略加劇,民族危機嚴重。
歷史意義 :顯示了中國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狂妄計劃,加速了清政府的滅亡。

③ 義和團運動的意義是什麼

戊戌變法失敗後,光緒皇帝被慈禧太後軟禁在頤和園。慈禧立端王的兒子傅?為大阿哥(就是皇帝的繼承人),來取代光緒。沒想到各國公使拒絕入宮慶賀,表示不承認這位「大阿哥」。慈禧可氣壞了,很有些怨恨洋人,於是她就想報復洋人一下。這時協辦大學士剛毅早就看透了她的心思。

剛毅平日巡察各地時,親眼見到教會任意欺壓中國百姓的情況,而且教會也經常不把他這個協辦大學士放在眼裡。這時各地正在鬧義和團,剛毅得知義和團燒教堂、殺洋人,勇敢無敵,洋人們都懼怕他們幾分,這次見到慈禧,上奏道:「老佛爺有所不知,如今義和團活動相當廣泛,山東、直隸一帶,遍地都是。義和團個個武藝高強,如果我們派兵鎮壓,要花費很大力量,得不償失。不如我們利用義和團仇恨洋人的心理,去對付洋人。這樣既教訓了洋人,又可以消耗掉義和團的力量。」慈禧聽後大喜,當即命令剛毅主持這件事。

1900年6月21日,慈禧太後宣詔招撫義和團,並對列強宣戰。並發布命令,承認義和團合法,禁止清軍鎮壓義和團。這樣一來,義和團就象雨後春筍般迅速發展起來,山東、直隸的各縣各村,到處是「神壇」、「拳廠」。不少義和團到慶王府掛號,打起「奉旨義和神團」的旗號。1900年4、5月以後,義和團開始進入清朝的「心臟」——京津地區。在北京、天津城裡到處貼有義和團的告示,上面寫著:「最恨和約,誤國殃民,上行政效,民冤不伸。」、「練習義和神拳,保護中原,驅逐洋寇,以免生靈塗炭」等等。義和團還打起「扶清滅洋」的旗幟,吸引了許多清兵也參加了義和團。

聲勢如此浩大的義和團運動,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利益。於是他們決定採取聯合行動,鎮壓義和團。

1900年6月10日,英、俄、日、法、德、美、意、奧組成八國聯軍兩千多人,由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率領,從大沽經天津向北京進犯,從而開始了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的戰爭。

西摩爾聯軍在向北京進犯途中,遭到了義和團及部分愛國清軍的阻擊。在落垡一帶,義和團將通向北京的鐵路拆毀。西摩爾不得不命令部隊停下來搶修鐵路,結果中了義和團的埋伏,有幾十人被打死。聯軍在落垡戰敗後,逃竄到廊坊,又遭到三百多義和團和清兵統帥董福洋率領的甘軍的打擊,死傷無數。這就是著名的「廊坊大捷」。西摩爾聯軍真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只得夾著尾巴逃回天津。

帝國主義一見西摩爾戰敗,大驚失色,慌忙又調集大批侵略軍進入天津,駐扎在紫竹林租界里。

6月17日,天津紫竹林租界槍炮齊鳴,喊殺震天,義和團圍攻租界的戰鬥打響了。

紫竹林租界在海河北岸,天津城東南,本來是個景色美麗、環境優雅的地方。可是自從第二次鴉片戰爭以來,這個地方被帝國主義列強強行佔領了。他們在那裡建教堂、蓋洋房,驅逐原先居住在這個地方的中國人,還到處掛出「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污辱中國人。人們把這里的洋人恨透了。

打響進攻紫竹林第一槍的,是武備學堂的學生們。武備學堂位於紫竹林租界東面,是清朝培訓軍官的學校。當義和團在天津興起的時候,武備學堂的許多學生也加入進去。6月17日早上,學生們乘洋人不備,開炮猛烈轟擊紫竹林租界。由於武備學堂威脅很大,所以聯軍立即派大批軍隊撲向武備學堂。然而,在學堂學生們的英勇抵抗下,聯軍始終沒能沖進學堂。惡毒的侵略者們,竟放火燒房,引起了學堂內的火葯庫爆炸,學堂學生全部壯烈犧牲。

就在武備學堂學生們英勇抵抗侵略者反撲的同時,另一路義和團在大師兄曹福田的率領下,開始了攻打老龍頭車站的戰斗。

在攻打紫竹林租界之前,曹福田就意識到:老龍頭車站既是聯軍由大沽向津、京增兵的樞紐,也是租界與外界聯系的要地。如果搶佔了老龍頭車站,也就切斷了租界內兵力、糧食等供應的生命線,那麼租界內的敵軍就會不戰自敗了。守護在車站內的是俄國的兩千軍隊。他們占據有利地形,構築了堅固的工事。曹福田一到,就下令包圍車站,向俄軍發動猛攻。為了配合作戰,義和團還在三岔口、黑炮台等地架起大炮,猛轟車站。一時間,槍炮聲,喊殺聲連成一片,俄軍被打得哭爹喊娘倉皇逃走。不久,聯軍增派援軍七、八千,帶著新式的槍炮反撲。義和團寡不敵眾,被迫退出車站,但仍對車站採取包圍之勢,尋機反攻。

爭奪老龍頭車站的戰斗還在激烈地進行,由張德成率領的義和團,從馬家口向紫竹林發起進攻。

張德成本是在海河上以撐船為業的船夫。後來由於帝國主義在天津附近修建鐵路,霸佔碼頭,張德成就沒了生計。他痛恨洋人,為了生活,就在天津郊區獨流鎮組織義和團,不久發展到兩萬餘人,號稱「義和神拳天下第一壇」。這次是與曹福田商量好,聯合攻打租界的。

由於聯軍使用的都是先進的洋槍、洋炮,並且在租界周圍布滿了地雷;而義和團大多使用大刀長矛,還有的使用鎬頭、鐵鍬,武器相當落後。雖然義和團戰士們個個勇猛頑強,高喊著「刀槍不入,殺盡洋人」的口號,一批批地向上沖,但又一批批地死在聯軍罪惡的子彈下。義和團接連進攻了十幾次,都沒能成功。眼見著戰士們一批批地死去,張德成心急如焚,他猛然脫掉上衣,怒罵道:「狗娘養的,我跟你們拼了!」說著掄起大片刀就要向上沖。這時忽然背後有人高喊道:「大師兄,且慢!我有計可治服洋鬼子。」

張德成回頭一看,原來是紅燈照的黃蓮聖母。黃蓮聖母,是天津附近紅燈照的首領。紅燈照,也是義和團的一支,不過參加者都是女子。黃蓮聖母原名叫林黑兒,父母、丈夫、子女都被洋人殺害,她帶著對洋人的滿腔仇恨投奔義和團,並組織了紅燈照,召集許多年輕女子參加進來。她還散發傳單,上寫:「一片苦海望無津,小神忙亂走風塵,八千十萬神兵起,掃滅洋人世界新」,並自稱是黃蓮聖母,成為紅燈照的領袖。

黃蓮聖母叫人馬上找來五十多頭兇猛膘悍的公牛,又讓義和團戰士們在牛角上綁上鋒利的匕首,牛尾上掛滿一串串的大爆竹。張德成一看,不禁拍手叫絕,立即下令點燃牛尾巴上的爆竹。

爆竹一響,公牛一下子都驚了,它們拚命地向租界里沖去。租界周圍的地雷被公牛踏響,大批的聯軍士兵被牛踩死或被牛角上的尖刀刺死,租界內的聯軍彈葯庫也被牛尾巴上的燃竹點燃,爆炸升天。聯軍一下子亂了陣腳,義和團乘勢沖入租界,佔領了許多地方。

在天津義和團奮勇殺敵的同時,北京義和團也與侵略者進行了殊死搏鬥,狠狠地打擊了侵略者的氣焰。

正當義和團戰士在前線浴血奮戰的時候,慈禧太後露出了她賣國的真面目。在此以前,她允許義和團反對八國聯軍的活動,只不過是泄私憤而已。7月初,慈禧就密令天津提督宋慶,不惜餘力,屠殺義和團。在宋慶的血腥鎮壓下,義和團損失慘重,天津全城很快被侵略者佔領。

8月4日,八國聯軍二萬多人,從天津沿運河向北京進犯。途中遭到義和團的沉重打擊,從天津到北京不到二百里,而聯軍卻走了半個月才開到北京城下。

慈禧太後一看大事不妙,急忙請李鴻章出城求和,並送去西瓜、冰塊給聯軍解暑。但是聯軍拒絕慈禧的求和要求,向北京發動了猛烈的進攻。慈禧和她的親信們只得棄城逃跑。就在她逃出北京的同時,還下令讓留守的清軍配合聯軍將義和團斬盡殺絕。

聯軍進入北京後,瘋狂地進行燒、殺、搶、掠的活動:日軍從戶部搶走三百萬兩銀子後,還放火燒毀戶部以毀滅罪證;法軍將無辜群眾趕入一個胡同內,用機槍掃射,當場打死幾千人……幾天時間,繁華富庶的北京城被洗劫一空。

帝國主義在屠殺中國人民、搶奪中國財物的同時,還強迫清政府簽定了《辛丑條約》。根據條約,清政府賠款4億5千萬兩白銀,加上利息,共9億8千2百多萬兩,以海關關稅、鹽稅、常關稅作保,在北京設立了使館區,拆毀大沽炮台,外國軍隊進駐北京等許多喪權辱國的條件。

義和團運動雖然失敗了,但是義和團運動粉碎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企圖。正如孫中山先生所說的:「其勇銳之氣,殊不可當令人驚奇佩服,那次血戰之後,外國人才知中國還有民族精神,這種民族是不可消滅的。」

④ 義和團運動有什麼歷史意義

義和來團運動的意義
義和團源運動雖然失敗了,但它的歷史意義是非常深遠的.
首先,義和團運動表現了中國人民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反侵略的偉大氣魄和不甘屈服於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頑強的反抗精神,顯示了中華民族的力量.
其次,義和團運動也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走狗清政府的反動統治.
再次,義和團運動對亞洲各國民族解放運動也產生了重大影響.

⑤ 義和團運動的國內外背景、內容經過和歷史意義

義和團運動
一、背景:
1、興起的根本原因:甲午中日戰爭的結果,刺激了帝國主義國家加劇了對中國的侵略。19世紀末,形成了帝國主義國家瓜分中國的狂潮,導致中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2、直接原因:山東地區洋教勢力猖獗。
二、過程:
1、興起:(義和團原名義和拳,是民間秘密的反清組織,主要成員是貧苦農民)
1898年,冠縣趙三多帶領拳民攻打外國教堂,揭開了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的序幕。以後其性質由「反清」轉為「反帝」。
1899年,山東平原縣朱紅燈取得平原大捷,此後稱義和團。
提高:口號:扶清滅洋
評價:積極方面(愛國性),反映了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已經成為主要矛盾,有利於爭取官軍,動員廣大群眾參加反帝斗爭;局限性方面,「扶清」容易讓群眾放鬆對清政府的警惕,「滅洋」帶有籠統的排外色彩。
2、發展:
1900年夏,勢力發展到京津地區,接著義和團紛紛湧入北京天津,義和團運動達到高峰。
提高:義和團得到發展的原因:清政府轉變了對義和團的態度,由「剿滅」轉為「招撫」。
清政府態度轉變的原因:企圖利用義和團懲治外國侵略者,用外國侵略者來削弱義和團。
清政府態度轉變的根本目的:維護清政府的統治
安撫―――剿滅――――――――招撫―――――――――剿匪
(毓賢) 袁世凱 1900年春北京天津地1900年8月,中外反動勢力聯合剿殺
3、高潮:抗擊八國聯軍的戰斗
提高:(1)(天津――北京)廊坊狙擊戰
(2)(天津)收復老龍頭火車站〔曹福田〕
攻打紫竹林租界〔張德成〕
(3)(北京)圍攻外國使館和西什庫教堂
4、結果:天津北京相繼失陷,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義和團運動失敗。
三、評價:
1、 性質:農民階級的反帝愛國運動。
2、歷史意義: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侵略勢力,粉碎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狂妄計劃。(提高:瓦德西認為列強不能完全統治中國,更加認識到保留清政府德重要性。)
3、失敗原因分析:
主觀上(農民階級的局限性):農民不代表先進生產力;沒有先進的政黨領導,沒有科學理論指導(不如「太平天國」);行動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沒有嚴密的組織;農民純朴天真(口號「扶清」)。
客觀上(直接的原因):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
4、教訓: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農民階級不可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

備註: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中國面對民族危亡的時刻,各階層掀起救亡圖存的斗爭。
①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為挽救民族危亡掀起戊戌變法運動。
②下層人民面對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採取武裝斗爭的方式,掀起轟轟烈烈的義和團運動。

義和團運動的意義

義和團運動雖然失敗了,但它的歷史意義是非常深遠的。
首先,義和團運動表現了中國人民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反侵略的偉大氣魄和不甘屈服於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頑強的反抗精神,顯示了中華民族的力量。
其次,義和團運動也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走狗清政府的反動統治。
再次,義和團運動對亞洲各國民族解放運動也產生了重大影響。

⑥ 義和團運動有何歷史意義和歷史教訓

義和團運動的歷史意義:
義和團運動的高潮雖說為期不過三個月,並且最終還在清政府的叛賣下,在中外反動勢力的鎮壓下陷於失敗,但是,它的豐功偉績卻是昭昭在人耳目的。它的功績,概括起來說是:阻止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保存了中國幾千年來的悠久文化,阻止了一場帝國主義戰爭的可能爆發,促進了中國廣大人民群眾的覺醒並成為「五十年後中國人民偉大勝利的奠基石之一」。這些功績,主要是在中國方面;不過其中有些也涉及到了世界方面,具有了世界歷史意義[9] 。
1.阻止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
義和團運動是通過拳民的英勇戰斗,在瓜分危機三次緩解的基礎上才阻止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這三次瓜分危機的緩解是:1900年6月20日聯軍《大沽宣言》形成的瓜分危機之第一次緩解;7月3日美國《海約翰通牒》形成的瓜分危機之第二次緩解;10月16日《英德協定》所形成的瓜分危機之第三次緩解。三次緩解的過程從所謂有限的軍事行動到「領土與行政的完整」,從「利益均沾」到不利用中國形勢「獲得領土利益」等,都是一次比一次更加具體明確,並使個別具有領土野心、企圖趁火打劫的帝國主義強盜也終於沒有達到目的。因此,通過義和團運動中三次瓜分危機的緩解,結果就起到了阻止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作用 。
義和團運動以其英勇戰斗的精神打擊了帝國主義侵略者,使他們不敢為所欲為,不得不來一個緊急剎車,中止他們的瓜分罪行。單憑事業的正義性,而不靠英勇的戰斗去把它付諸實踐,最後也必是一番空話,一事無成。帝國主義列強根本不會因為他們掠奪殖民地的強盜行徑的非正義性而停止其瘋狂罪行的;不然的話,何以世界上許多地區都淪為他們的殖民地了呢?這種人們所謂的「一種可怕的真理」(an awful truth),在世界歷史上是屢見不鮮的。
義和團運動之所以能起到阻止列強瓜分中國的作用,乃是由於它是一次民族起義運動,是一場民族民主革命運動;這種運動是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軍事力量所鎮壓不了的。數十年來中國人民反對外國教會侵略的斗爭史證明,它雖屢經鎮壓,卻此伏彼起,更加茁壯成長;「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就是因為它具有民族民主革命運動性質的緣故。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義和團運動,它的這種性質就更明顯了,規模也大得多了。
2.保存了中國的文化和文明
義和團運動既然阻止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它就相應地保存了中國數千年來的悠久的文化,使我們中華民族這個文明古國得以在這個世界史上最大規模的掠奪領土的時代中存在下來,中國悠久的文化和文明之保存乃是中國在政治上沒有被帝國主義列強瓜分的直接後果。
世界文化和文明的發展本來是互相影響,彼此滲透,互相補充的。毋庸諱言,中國近代由於西方產業革命沒有波及到中國,它是落在文化發展的後面了,但是,它是可以吸收西方的先進文化,急起直追。迎頭趕上的。正像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和火葯等代表中國文化的四大發明,曾經有助於歐洲中世紀的「黑暗時代」之結束一樣,中國文化和文明在將來也是很可能對世界文化和文明作出巨大貢獻的。在義和團運動中,英勇的拳民敢於面對帝國主義列強的號稱「八國聯軍」的「挑戰」(Challenge)作出「應戰」(Response),就把所謂中華民族是「一個未開化的群體」,「一批沒有活力的群眾」,「一群沒有民族熱望的東亞病夫」,所謂中國是「一個無可救葯的病人」,是「一個垂死的國家」等種種誣蔑,一掃而光,證明了中華民族「是一個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和優秀的歷史遺產的民族」,「中國是世界文明發達最早的國家之一」,它的文化並未衰老,而是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的。「沒有像挑戰一樣的應戰,就不會產生創造性的火花」。義和團運動對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挑戰所作出的應戰證明,中國文化和文明是有其生存的價值和權力的,而中國幾千年來的悠久文化和文明並藉此得以保存,義和團運動的功績是不朽的。
3.遏制了一場可能爆發的帝國主義戰爭
1900年全面爆發的義和團運動,如果說它曾經阻止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話,那麼,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也就曾經相應地阻止了帝國主義列強為爭奪瓜分中國領土而進行的一場帝國主義戰爭的可能爆發。如果說義和團運動不曾阻止列強瓜分中國的話,日、俄兩個帝國主義國家後來為了爭奪我國東北的勢力范圍尚且不惜一戰。不過,這時發生的帝國主義戰爭多半不會是日俄戰爭,卻很有可能是英俄戰爭;也有可能不只是兩個國家,而是兩個國家以上參加的帝國主義戰爭。當然,也有通過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協商來進行和平瓜分中國的可能性,雖說這種可能性很難實現。
4.民族意識覺醒
義和團運動標志著近代意義上的中國民族意識的覺醒,是中國近代民族主義的濫觴。歐弗萊區在《列強對華財政控制》一文中論證義和團運動時說:「關於它興起的原因,勞頓引證了義和團領袖於棟成所發布的一個布告,布告寫道:『若輩洋人,借通商與傳教以掠奪國人之土地、糧食與衣服,不僅污衊我們的聖教,尚以鴉片毒害我們,以淫邪污辱我們。自道光以來,奪取我們的土地,騙取我們的金錢;蠶食我們的子女如食物,築我們的債台如高山;焚燒我們的宮殿,消滅我們的屬國;占據上海,蹂躪台灣,強迫開放膠州,又想來瓜分中國。』由這段布告看來,義和團的興起雖然最初發生於幻想,但很明顯的還是民族精神的覺醒。」 美國駐華特使柔克義致海約翰信中說:「赫德爵士認為,義和團起義是中國擺脫外國人的束縛,爭取民族解放的愛國運動。」義和團運動所顯示出的熱情和能量使八國聯軍司令德國人瓦德西將軍感慨萬端:「中國群眾含有無限蓬勃生氣」,「無論歐美日本各國,皆無此腦力與兵力,可以統治此天下生靈四分之一!」(不過1903年又發生了圍繞東北的瓜分危機:「因為俄國佔了奉天,各國要實行瓜分的政策」) 英國哲學家羅素也在《中國問題》中說,一旦怯弱溫和的中國人的熱情被激發,也可能變成世上最輕率的賭徒。而1949年以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書上的評價顯然帶有毛澤東的個人色彩:義和團抗擊帝國主義侵略的失敗證明,沒有正確的指導思想就沒有人民革命的勝利。
清末的義和團運動以及民國的反廿一條五四運動、五卅運動,是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三大群眾性民族主義運動,其中五四運動主要為反帝國主義政治主權侵略,而義和團運動和五卅運動則是反帝國主義政治、經濟以及文化侵略的運動,持續時間更長,影響更深遠。
5.五十年後中國人民偉大勝利的奠基石之一
義和團運動不僅在當時阻止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保存了中國的悠久文化,阻止了一場帝國主義戰爭的可能爆發和促進了中國廣大人民群眾的覺醒,並且還成為「五十年後中國人民偉大勝利的奠基石之一」。周恩來總理於1955年12月《在北京各界歡迎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政府代表團大會上的講話》中就是這樣地把1900年的義和團運動同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聯系起來觀察並從這個角度來評價義和團運動的功績的。他在《講話》中說:「一百多年以來,中國人民受盡了帝國主義國家的侵略、壓迫、掠奪和屠殺。中國人民在這個時期里,不斷地為爭取自己祖國的自由和獨立,英勇地進行了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和封建主義壓迫的斗爭。一九○○年的義和團運動正是中國人民頑強地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表現。他們的英勇斗爭是五十年後中國人民偉大勝利的奠基石之一。」

⑦ 義和團有什麼意義

民族意識覺醒
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觀點認為,義和團運動標志著近代意義上的中國民族意識的覺醒,是中國近代民族主義的濫觴。歐弗萊區在《列強對華財政控制》一文中論證義和團運動時說:「關於它興起的原因,勞頓引證了義和團領袖於棟成所發布的一個布告,布告寫道:『若輩洋人,借通商與傳教以掠奪國人之土地、糧食與衣服,不僅污衊我們的聖教,尚以鴉片毒害我們,以淫邪污辱我們。自道光以來,奪取我們的土地,騙取我們的金錢;蠶食我們的子女如食物,築我們的債台如高山;焚燒我們的宮殿,消滅我們的屬國;占據上海,蹂躪台灣,強迫開放膠州,而現在又想來瓜分中國。』由這段布告看來,義和團的興起雖然最初發生於幻想,但很明顯的還是民族精神的覺醒。」 美國駐華特使柔克義致海約翰信中說:「赫德爵士認為,義和團起義是中國擺脫外國人的束縛,爭取民族解放的愛國運動。」義和團運動所顯示出的熱情和能量使八國聯軍司令德國人瓦德西將軍感慨萬端:「中國群眾含有無限蓬勃生氣」,「無論歐美日本各國,皆無此腦力與兵力,可以統治此天下生靈四分之一!」英國哲學家羅素也在《中國問題》中說,一旦怯弱溫和的中國人的熱情被激發,也可能變成世上最輕率的賭徒。而1949年以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書上的評價顯然帶有毛澤東的個人色彩:義和團抗擊帝國主義侵略的失敗證明,沒有正確的指導思想就沒有人民革命的勝利。 中共認為,清末的義和團運動以及民國的反廿一條五四運動、五卅運動,是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三大群眾性民族主義運動,其中五四運動主要為反帝國主義政治主權侵略,而義和團運動和五卅運動則是反帝國主義政治、經濟以及文化侵略的運動,持續時間更長,影響更深遠。
宗教戰爭
哲學家唐君毅認為義和團運動是中國民間道教與西方基督教之間的宗教戰爭。他說:「與近代中國文化問題,及西方經濟、政治、宗教之力量之傳入,密切相關之大事件,一為太平天國之亂,一為義和團之變。如果要在中國史上找宗教戰爭,則此二者在一義上,亦可說是宗教戰爭。太平天國,可說是變相的基督教與儒教之戰爭。而義和團則是民間的道教與基督教之戰爭。當然太平天國與義和團之事件,其產生之原因主要是政治的,太平天國是要排滿,義和團是要滅洋。但在口號標語上說,太平天國明是打著上帝的旗幟,而義和團之口號,亦是要排斥洋教,而打著中國道教諸神的旗幟。此中不能說莫有中西宗教思想的沖突的問題在內。因而亦可說為一宗教戰爭。如西方之宗教戰爭,其背景中亦兼有政治經濟的原因,而不失其為宗教戰爭。此二次宗教戰爭,第一次中國之儒教勝了,第二次中國之道教敗了,連整個中國亦敗在西方國家之前。自此下去,西方教士之傳教事業,更日益在下層社會,進行無阻。」
權力斗爭
歷史學家唐德剛認為義和團運動的另一原因是清廷的權力斗爭。唐德剛將義和團比喻為紅衛兵,而將剛毅比作林彪,敦親王載濂、端郡王載漪、輔國公載瀾、庄親王載勛四兄弟比作四人幫。載氏四兄弟、剛毅及其一幫扶助義和團的大臣,趙舒翹、毓賢、董福祥等,利用義和團的民間力量及慈禧太後對洋人又怕又恨的心態,排斥光緒帝等帝黨。 戊戌政變後,慈禧太後本擬廢光緒立載漪之子大阿哥溥俊為帝,但遭到西方列強反對,因此,載漪等人對西方列強及光緒帝極為仇恨。在多次御前會議上,他們當眾羞辱光緒帝及主和大臣,溥俊甚至直斥光緒為二毛子。1900年6月25日,載漪、載勛、載濂、載瀅四兄弟率義和團六十多人慾弒光緒,被慈禧太後阻止。但慈禧太後雖保住了光緒的命,卻也忌他們幾分,無法控制他們。董福祥的甘軍殺了日本使館書記生杉山彬後,慈禧太後曾召董福祥及載漪面斥,欲下旨懲辦,但董福祥以甘軍嘩變來要脅慈禧,慈禧也只好作罷。 而其時清廷中也有很多人將義和團當成陞官發財的好機會,「士大夫諂諛干進者,又以義和拳為奇貨」。如御史徐道焜上書:「洪鈞老祖令五龍守大沽,龍背拱夷船,皆立沉」,御史陳嘉稱自己「從關壯繆得帛書,書言無畏夷,夷當自滅」,「當是時,上書言神怪者以百數」,當時的報紙評論說:「推本言之,有守舊,而後有訓政,有訓政,而後有廢立,有廢立,而後有排外。」「義和拳者,非國事之戰爭,乃黨禍之戰爭也。」
對義和團的正面評價
認為義和團運動是一次由農民群眾自發的反帝愛國運動,雖然失敗了,但它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義和團的英勇行為,表現出中華民族的不甘屈服的反抗精神;義和團運動沉重打擊了外國侵略者,粉碎了其瓜分中國的計劃;同時還間接打擊了反動賣國的清政府;最後,義和團運動促使民族覺醒,對民主革命的勝利起到了推動作用。 代表意見: 中國留日學生創辦的刊物《開智錄》於1901年發表文章《義和團有功於中國說》,稱:「中國人柔筋脆骨,已為萬國所不齒矣;絕東老大之號,第二猶太之名,已凄聲盈耳矣。甲午一敗,割地求和,俯首貼耳,任外人之予取予攜,不敢稍違豪命,人心板板,民氣毫無。義和團此舉,實為中國民氣之代表,排外之先聲矣!彼耽耽逐逐以一鼾睡而目盡我中國人,而狂思妄想豆剖瓜分我中國者,觀於此能無廢然變計耶!」 早年留學美國的著名改良主義者容閎也於1901年告訴他的學生劉禺生說:「予默觀現時大勢及中國將來情形,當竭誠以授汝,汝其闡行吾志乎?汝以義和團為亂民乎?此中國之民氣也。民無氣則死,民有氣則動,動為生氣,從此中國可免瓜分之局,納民氣於正軌,此中國少年之責也。(美國)十三州獨立,殺英稅吏,焚英貨船,其舉動何殊義和團?[13]」 陳獨秀早期指責義和團的愚昧,後來思想發生一些變化,他在《我們對於義和團兩個錯誤的觀念》(1924年)中指出一般人對義和團運動懷著的兩個錯誤觀念的原因。即「他們只看見義和團排外,看不見義和團排外所發生之原因」和「他們不曾統觀列強侵略中國,是對全民族的,不是對於少數人的;劇烈的列強侵略,激起了劇烈的義和團反抗,這種反抗也是代表全民族的意識與利益,決不是出於少數人之偶然的舉動。」最後他認為:「我讀八十年來中國的外交史、商業史,我終於不能否認義和團事件是中國民族革命史上悲壯的序幕。」 孫中山先生早期也對義和團的缺點進行了嚴厲的批評,後來,他在繼續批評義和團弱點的同時也對義和團抵禦外侮的行為進行了肯定,他在《國民會議為解決中國內亂之法》中說「及遇義和團之變,中國人竟用肉體和外國相鬥,外國雖用長槍大炮打敗了中國,但是見得中國的民氣還不可侮,以為外國就是一時用武力瓜分了中國,以後還不容易管理中國,所以現在便改變方針,想用中國人來瓜分中國」。後來他在《九七國恥紀念宣言》中更指出,雖然義和團存在嚴重缺點,「然而義和團的人格,與庚子辛丑以後,一班媚外的巧宦,和賣國的奸賊比較起來,真是天淵之隔。可怪他們還笑義和團野蠻。哼!義和團若是野蠻,他們連猴子也趕不上」。 1955年,在北京各界歡迎東德代表團大會上,東德總理格羅提渥將當年德軍繳獲的義和團旗交還給周恩來。周恩來同志隨後指出:「1900年的義和團運動,正是中國人民頑強地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表現。他們的英勇斗爭是五十年後中國人民偉大勝利的奠基石之一。」 外國也有一部分人同情義和團運動。列寧發表《中國的戰爭》,針對一些人稱義和團運動是「由於『黃種人敵視白種人』,『中國人仇視歐洲文化和文明引起的』」指出「中國人並不是憎惡歐洲人民,因為他們之間並無沖突,他們是憎惡歐洲資本家和唯資本家之命是從的歐洲各國政府。那些到中國來只是為了大發橫財的人,那些利用自己的所謂文明來進行欺騙、掠奪和鎮壓的人,那些為了取得販賣毒害人民的鴉片的權利而同中國作戰(1856年英法對華戰爭)的人,那些用傳教的鬼話來掩蓋掠奪政策的人,中國人難道能不痛恨他們嗎?」他還譴責說:「歐洲各國政府(最先恐怕是俄國政府)已經開始瓜分中國了。不過它們在開始時不是公開瓜分的,而是像賊那樣偷偷摸摸進行的。它們盜竊中國,就像盜竊死人的財物一樣,一旦這個假死人試圖反抗,它們就像野獸一樣猛撲到他身上。它們殺人放火,把村莊燒光,把老百姓驅入黑龍江中活活淹死,槍殺和刺死手無寸鐵的居民和他們的妻子兒女。就在這些基督徒立功的時候,他們卻大叫大嚷反對野蠻的中國人,說他們膽敢觸犯文明的歐洲人。」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在一次演說中表示:「外國人不需要中國人,中國人也不需要外國人。在這一點上,我任何時候都是和義和團站在一起的。 義和團是愛國者。他們愛他們自己的國家勝過愛別的民族的國家。我祝願他們成功。義和團主張要把我們趕出他們的國家。我也是義和團。因為我也主張把他們趕出我們的國家」。
對義和團的負面評價
認為義和團的行為除了殺害無辜的外國人外、也直接造成許多無辜的中國人(數量遠超過洋人及教民)受害,而且針對對象從光緒帝(所謂一龍)、李鴻章、奕匡(所謂二虎)、京官大臣(所謂十三羊,或謂三百羊,宣稱京官除十八人外全應殺)至洋人、教民、普通百姓(所謂十毛),無法無天,除屠殺外,也姦淫據掠,其不人道處比八國聯軍更甚,不論以中外的傳統道德觀點來看、義和團的行為實屬野蠻殘暴。 主要代表意見: 鄒容在其著作《革命軍》中說「有野蠻之革命,有文明之革命。」「野蠻之革命有破壞,無建設,橫暴恣睢,知足以造成恐怖之時代,如庚子之義和團,義大利加波拿里,為國民添禍亂。」 魯迅在《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中說:「清光緒中,曾有康有為者變過法,不成,作為反動,是義和團起事……」。 蔡元培在1916年說:「滿洲政府,自慈禧太後下,因仇視新法之故,而仇視外人,遂有;義和團之役,可謂頑固矣。」(《華工學校講義》) 李大釗在他著名的宣言性論文《東西文明根本之異點》(1918年7月1日)中說:「時至近日,吾人所當努力者,惟在如何吸取西洋文明之長,以濟吾東洋文明之窮。斷不許以義和團的思想,欲以吾陳死寂滅之氣象腐化世界。」 陳獨秀在發表在《新青年》上的《克林德碑》(1918年)一文,更是全面分析了義和團運動在五個根本方面反時代潮流的特徵,陳獨秀最後總結說:「照上列的事實看起來,現在中國製造義和拳的原因,較庚子以前,並未絲毫減少,將來的結果,可想而知。我國民要想除去現在及將來國恥的紀念碑,必須要叫義和拳不再發生;要想義和拳不再發生,非將製造義和拳的種種原因完全消滅不可。 現在世上是有兩條道路:一條是向共和的科學的無神的光明道路;一條是向專制的迷信的神權的黑暗的道路。我國民若是希望義和拳不再發生,討厭克林德碑這樣可恥的紀念物不再豎立,到底是向哪條道路而行才好呢?」 學者王致中曾發表論文《封建蒙昧主義與義和團運動》,批評義和團運動是一場愚昧、仇外的運動。引起較大反響,其論點和論據被廣泛徵引。
中立評價
台灣柏楊在《中國人史綱》肯定前期義和團運動「直覺的對抗外國人和做外國人奴才的中國人」,但對後期義和團運動進行抨擊,認為其「變質」。

⑧ 義和團的歷史作用是什麼

1、使中國人民覺來醒,奮起對帝國主自義的侵略;2、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亞洲覺醒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3、被清廷藉助,成為清政府反對帝國主義的直接對抗力量;4、被帝國主義鎮壓,成為帝國主義展示其實力逼迫清政府就範教材;5、使廣大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認識到單純的農民運動不是先進的運動,不能救中國;……

⑨ 義和團運動曾轟轟烈烈,它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1.阻止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

義和團運動是通過拳民的英勇戰斗,在瓜分危機三次緩解的基礎上才阻止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

2.保存了中國的文化和文明

義和團運動既然阻止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它就相應地保存了中國數千年來的悠久的文化,使我們中華民族這個文明古國得以在這個世界史上最大規模的掠奪領土的時代中存在下來,中國悠久的文化和文明之保存乃是中國在政治上沒有被帝國主義列強瓜分的直接後果。

3.遏制了一場可能爆發的帝國主義戰爭

1900年全面爆發的義和團運動,如果說它曾經阻止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話,那麼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也就曾經相應地阻止了帝國主義列強為爭奪瓜分中國領土而進行的一場帝國主義戰爭的可能爆發。

(9)義和團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歷史背景:

甲午戰爭中中國戰敗,再次引起歐洲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1896年,有意瓜分中國的歐洲強國,對清政府提出無理要求,並要求准許修建鐵路和采礦。1897年11月,山東發生「曹州教案」,兩名德國傳教士能方濟(Franz Niez)及理加略(Richard Heule)被沖入教堂的村民打死(起因不明)。

德國立即作出了反應,乘機出兵占據了膠州灣和膠澳(今青島)。德皇更對其艦隊訓言,謂:「如中國阻撓我事,以老拳揮之。」接下來的一個月,俄軍進駐了遼陽南方的旅順,英國和法國分別派兵佔領威海和廣州灣(今廣東湛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義和團運動

⑩ 義和團運動的意義

義和團運動的意義概括起來說是:阻止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保存了中國幾千年來的悠久文化,阻止了一場帝國主義戰爭的可能爆發,促進了中國廣大人民群眾的覺醒並成為"五十年後中國人民偉大勝利的奠基石之一"。這些功績,主要是在中國方面;不過其中有些也涉及到了世界方面,具有了世界歷史意義。

義和團運動是通過拳民的英勇戰斗,在瓜分危機三次緩解的基礎上才阻止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這三次瓜分危機的緩解是:1900年6月20日聯軍《大沽宣言》形成的瓜分危機之第一次緩解;7月3日美國《海約翰通牒》形成的瓜分危機之第二次緩解;10月16日《英德協定》所形成的瓜分危機之第三次緩解。

三次緩解的過程從所謂有限的軍事行動到"領土與行政的完整",從"利益均沾"到不利用中國形勢"獲得領土利益"等,都是一次比一次更加具體明確,並使個別具有領土野心、企圖趁火打劫的帝國主義強盜也終於沒有達到目的。因此,通過義和團運動中三次瓜分危機的緩解,結果就起到了阻止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作用。

(10)義和團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義和團又稱義和拳、義和團事件、庚子事變,拳匪、拳亂、庚子拳亂等,是19世紀末中國發生的一場以"扶清滅洋"為口號的農民運動。義和團本來是長期流行在山東、直隸(今河北)一帶的民間秘密會社,有人認為與白蓮教等傳統民間秘密團體有關;然而也有部分人認為義和團源於一種勤王的民團組織。

最初義和拳同當時清朝大部分秘密團體一樣,反對滿族統治,以"反清復明"為口號,遭到鎮壓。隨著中國近代史形勢的發展,以帝國主義侵略為先導的西方勢力的沖突代替華夷之辯滿漢之爭成為主要歷史矛盾,義和團開始支持清朝抵抗西方,改名為"虎神營",口號也改為"扶清滅洋" (1898年由趙三多首次提出) 。

閱讀全文

與義和團的歷史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