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推動了中國古代歷史發展

推動了中國古代歷史發展

發布時間:2021-02-14 18:32:11

❶ 中國古代歷史的發展規律學習他的積極意義

一、在人類歷史進化的過程中,一種社會經濟制度從前一經濟制度內部產生出來的途徑,或者說生產的歷史趨勢,馬克思以資本主義為例這樣認為:資本主義生產本身由於自然變化的必然性,造成了對自身的否定。之所以將生產的歷史趨勢或新經濟制度產生的途徑作出這樣的結論,一是因為資本主義制度本身已經創造出一種新的經濟制度的因素,它同時給社會勞動生產力和一切個體生產者的全面發展以極大的推動。二是「實際上已經以一種集體生產方式為基礎的資本主義所有制只能轉變為社會所有制。」馬克思的這一論斷是對《資本論》中關於資本主義生產的那幾章的概括總結。馬克思在關於資本原始積累的章節中描述了西歐經濟制度更迭的途徑,講述了使生產者同他們的生產資料分離,從而把他們變成雇傭工人(現代意義上的無產者),而將生產資料佔有者變成資本家的歷史運動。他說:「在原始積累的歷史中,對正在形成的資本家階級起過推動作用的一切變革,都是歷史上劃時代的事情;但是首要的因素是:大量的人突然被強制地同自己的生存資料分離,被當作不受法律保護的無產者拋向勞動市場。對農業生產者即農民的土地的剝奪,形成全部過程的基礎。這種剝奪的歷史在不同的國家帶有不同的色彩,按不同的順序、在不同的歷史時代通過不同的階段。只有在英國,它才具有典型的形式,因此我們拿英國作例子。」

二、馬克思概括的生產的歷史趨勢是立基於西歐的歷史事實,其他歷史與現實條件並不相同的國家並不「註定要走這條道路。」馬克思認為,「使用一般歷史哲學理論這一把萬能鑰匙,那是永遠達不到這種目的的,這種歷史哲學理論的最大長處就在於它是超歷史的。」馬克思批評那種不顧歷史條件將他的論斷隨意普遍化的說法,他說:「他一定要把我關於西歐資本主義起源的歷史概述徹底變成一般發展道路的歷史哲學理論,一切民族,不管它們所處的歷史環境如何,都註定要走這條道路」,「但是我要請他原諒。他這樣做,會給我過多的榮譽,同時也會給我過多的侮辱。」

三、馬克思提出了歷史環境的命題,他說:「極為相似的事情發生在不同的歷史環境中就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結果。」馬克思是以古代羅馬平民所遭到的命運為例作出這一論斷的。古代羅馬平民,這些人本來都是自己耕種自己小塊土地的自由農民。在羅馬歷史發展的過程中,他們被剝奪了。使他們同他們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分離的運動,不僅蘊含著大地產形成的過程,而且還蘊含著大貨幣資本形成的過程。於是,有那麼一天就一方面出現了除自己的勞動力外一切都被剝奪的自由人,另一方面為了利用這種勞動,又出現了佔有所創造出的全部財富的人。但是,結果怎樣呢,完全不同於英國的境況,也不同於當時正在經歷的西歐其他國家的境況。羅馬的無產者並沒有變成雇傭工人,卻成為無所事事的遊民,他們比過去美國南部各州的《poor white》(「白種貧民」)更受人輕視,和他們同時發展起來的生產方式不是資本主義的,而是奴隸佔有制的。

❷ 下列事件對中國歷史發展起推動作用的是

B
4肯定錯,秦始皇焚書坑儒是對思想的禁錮而不是
推動歷史發展。

❸ 中國古代史的發展

中國古代史從170萬年前的元謀人到1840年鴉片戰爭前,包括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三種社會形態的歷史。
中國古代史分為先秦、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鴉片戰爭前)六個時期。
第一階段:先秦(170萬年前至公元前221年)
原始社會時期
公元前21世紀至公元前476年奴隸社會。
夏商西周分別是中國奴隸制社會的形成、發展、興盛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力大大發展,從而引發了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的變革,促使奴隸制的土地國有制瓦解。公元475年,中國進入封建社會。各諸侯國的變法運動,標志著封建制度的形成。春秋戰國時期,頻繁的兼並戰爭,雖加重了人民的災難,但也客觀上促進了民族融合,加快了統一的步伐。西周的典章制度,對後世影響深遠。孔子和儒家思想對後世和東方文化產生了重要影響。
第二階段:秦漢(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00年)
第一個封建大一統和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奠基時期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體制確立。秦創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地方實行郡縣制。
兩漢時,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不斷得到強化。西漢雖實行郡國並行制度,但封國已是地方行政單位。統一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形成並不斷發展,國家的版圖大大拓展,民族融合不斷加快,各民族經濟文化聯系加強。與朝鮮、日本、西亞和歐洲的交往活躍起來。
絲綢之路開辟。封建經濟得到發展,生產力有了提高。秦的統一和統一貨幣、度量衡的措施,大大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秦漢時期的科技文化有了重要發展。出現了很多領先世界的發明創造,文學藝術絢麗多彩,史學、哲學成就輝煌。此時,佛教傳入,道教產生。這些,對後世和世界文明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第三階段:魏晉南北朝(220年至589年)
封建國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時期
南方相對安定,大量南遷的中原農民帶來了先進生產技術和工具,與當地漢族人民和少數民族,共同開發江南,從而使南方農業有了新的發展,南北經濟趨向平衡。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佛教、道教廣泛傳播,出現傑出的唯物主義思想家。
第四階段:隋唐(581年至907年)
封建社會繁榮時期
隋的統一,結束了長期的分裂割據狀態。其速亡後,唐朝統治者,吸取隋亡教訓,進行了一系列政治、經濟改革,完善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是中國封建社會少有的繁榮昌盛時期。
隋唐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出現了對後世有重要影響的舉措。三省六部制,大大完善了中央集權制度:均田制、租庸調制和兩稅法是重要的經濟制度;科舉制是影響深遠的選官制度。
唐朝是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重要發展階段,其所實行的開明民族政策,恩威並用,正確處理了民族關系,大大促進了民族融合和邊疆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對外交往活躍,超過以往各代。統一局面的實現、統治政策的調整,民族交往的擴大,使封建經濟有了很大發展。
農業產量提高,手工業有了新的發展,商業和城市繁榮。隋唐文化也成為中國古代文化的高峰。科學技術走在世界前列,詩歌創作進入黃金時代,書法、繪畫成果卓著。
第五階段:宋元(907年至1271年)
民族政權並立、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和封建經濟繼續發展的時期
北宋結束了五代十國分裂局面,加強了中央集權,但沒有完成全國性的統一。遼、夏、金、蒙與漢族建立的宋,民族政權並立。各民族政權之間,互有攻伐,但也有和平共處和經濟文化的交流,民族融合得到進一步發展。邊疆地區都迅速封建化。
元的統一並實行行省制度,鞏固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南宋時,南方經濟超過了北方,我國經濟重心完成南移。科技有突出的發展,古代四大發明中,有三項完成於此時。宋詞、話本、元曲、史學,是文化領域的突出成就。
第六階段:明清(鴉片戰爭以前,1271年至1840年)
統一多民族國家進一步發展和封建社會由盛而衰的時期
君主專制不斷強化,明代取消丞相制度,設立特務機構;清代設軍機處,大興文字獄。
明朝中期,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清初有所發展,但由於封建勢力的束縛和阻礙,成長十分緩慢。對外關系方面,一方面,鄭和下西洋;歐洲殖民勢力入侵,中國進行了有效的抵抗。
從整體上看,主要實行封閉、落後的閉關政策。元明清的科技文化,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文化承古萌新,但與西方漸有差距。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繼問世;思想領域早期民主啟蒙思潮潛滋暗長;小說等具有鮮明時代特色。西方傳教士來華,中西文化交流進入新階段。

❹ 中國共產黨對推動中國歷史進程的作用

總體上講就是把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半資本化的落後舊中國在不到一百專年的時間一屬步推到現代文明、科技發展、有較現代強的工業、科技基礎的世界大國的時代;
1、推翻了蔣介石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統治;結束了獨裁的官僚資本化的舊中國;
2、國家實現了統一,避免了舊軍閥的相互的利益之戰;
3、喚醒了全國人民的抗戰,避免了中國成為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奴役。
4、領導全國人民通過抗美、中印、中蘇之戰,捍衛了國家尊嚴與領土完整,建立了周邊的良好的安全環境,保證周邊的長遠和平,使中國成為一個完全獨立自主的國家,樹立了在世界有影響力的不可辱的大國地位;
5、領導全國人民進行了偉大的社會主義與改革開放的建設,使中國全面進入了現代社會;
總之中國取行的巨大成就是哪個國家都無法比的。所以中國共產黨是偉大的;是唯一能勝任領導全國人民,加速和平建設成為世界強國的歷史使命。

❺ 中國古代歷史是怎樣發展的呢

1.從中華文明的發生到公元前3500年,可以看作是中華文明的起源時期。其中又分為若干階段 :

(1)自距今大約七八百萬年的臘瑪古猿到距今240萬年的漫長歲月,是迄今所知中國土地上人類正在形成的時期;(前人類社會)

(2)從孫村鎮文化開始到大約1.4萬年期間是考古學上的舊石器時代;(原始社會)

(3)從大約1.4萬年前到大約5500年左右是中國的中石器和新石器時代 。(原始社會)

8.遼、五代十國、宋、西夏、金——中華文明的多元繁榮時期:

(1)五代十國時期,中華文明的第五戰國時期;

(2)遼、西夏、金等民族地方政權的興衰;

(3)兩宋時期,中國封建經濟和封建文化的頂峰時期。

五代至兩宋之交,中國封建經濟文化重心經過長期的發展和醞釀,最終實現了向南方地區的轉移。唐宋時期,中華文明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全面鼎盛,特別是對外的全面開放,為世界新文明期的開端做了積極的鋪墊。

9.元明清時期:新的發展與挑戰

主要表現為專制主義的登峰造極、中國封建社會的逐步衰落和諸多新社會因素的萌芽和成長.。

五代至宋元,是我國第四次民族大融合時期。地跨歐亞大陸的蒙古帝國的形成和發展,明朝前期鄭和下西洋的壯舉和歐洲人開辟新航路一起構成了世界新文明期的開端。

❻ 對中國古代歷史發展進程影響最大的人

第一個是大禹。「禹傳啟,家天下」,國家由大禹時代開創。
第二個是商湯。成湯「革命」,讓一家一姓的制度出現變數。
第三個是周武王。徹底確立「宗法制」這樣的嫡傳繼承製度。
第四個是李耳。「老子」的道家思想是中國文明的一大成就。
第五個是孔丘。「夫子」以「仁」為核心的儒家思想縱貫數千年,直到今日。
第六個是秦始皇。始皇帝統一政治制度、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建立高度中央集權的國家政權。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開創者。
第七個漢武帝。漢族正是在漢武帝時代正式形成概念的。此前中國人被稱為秦人。漢武帝確立的不僅是疆域,更多的是影響范圍。
第八個是張騫。張騫出使西域,給中國人帶來了西域文化和作物,假如沒有張騫,恐怕現在我們是沒有辦法吃到西瓜的。
第九個是蔡倫。有了他的造紙法改革,不僅中國,整個世界都因他而受惠。實際上蔡倫對中國和整個世界文明進程的影響,還要大於秦始皇。
第十個是隋文帝。楊堅確立的科舉制度,成為此後千餘年間選拔人才的政治制度。而確立的三省六部制,此後在整個中國封建社會就沒有根本的變化。而且,也正是這個人,使得中國重新回到「漢統」,結束了游牧民族對中原的統治,也使得自漢末起長達400年的分裂局面重歸統一。
第十一個是唐太宗。沒有更多的實力,沒有更多的錢財,沒有更多的人口,就是這樣一個班底,太宗和他的大臣們開創了「貞觀之治」為今後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
第十二個是朱熹。南宋程朱理學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被後世尊為科舉考試的標准。尤其是「大義名分論」,影響中國文化極為深遠。
第十三個是元世祖忽必烈。元帝國不僅擁有極為廣大的疆域,而且還同時與世界上很多地區建立了更直接或者間接的文化聯系。中原文明直接影響到歐洲,正是在他那個時代開始。
第十四個明太祖朱元璋。太祖皇帝建立了沒有丞相的皇帝高度集權的政治制度。採用八股文取士,實行大學士顧問...為此後中國數百年的封建制度奠定基礎。

❼ 中國古代歷史上出現了許多重要的改革,推動了中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值得我們今天去借鑒和重新認識。閱讀

(1)成就來:實現了自從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的轉變;完成了從分封制到中央集權制的轉變。
關系:廢井田,確立了土地私有制;廢分封、行縣制有利於加強中央集權。(8分)
(2)教育思想:注重實用。
措施:改革科舉考試內容,廢除詩賦取士,注重經義策論;廢明經科設明法科(應從「破除舊制」和「採用新法」兩個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6)
(3)士:改革科舉制度農:青苗法,募役法,農田水利法,方田均稅法兵:將兵法,保甲法,商:市易法,(4分)
(4)商鞅變法是在生產力發展基礎上順應歷史發展潮流而進行的改革,王安石變法則是面臨社會危機為維護封建統治而進行的變法。(2分)

❽ 講述該是秦朝的統一推動中國歷史發展起的作用.

秦統一前,國家處於分裂割據狀態,戰爭頻繁,嚴重阻礙了各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同時給內人民的生產、生活帶來容災難.秦的統一,符合歷史發展的趨勢,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它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割據稱雄的戰亂局面,為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建立與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為社會經濟的恢復與發展、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條件,符合各民族人民的共同願望.秦朝是第一個也是真正意義上在中國歷史上完成了統一,開創了一個新的局面.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里,雖然也出現過分列格局的時期,但統一始終是歷史發展的主流.秦始皇在政治、經濟和文化思想等領域,採取了一系列鞏固統一措施,對鞏固封建國家的統一和經濟文化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❾ 中國古代經濟發展簡史

夏商西周時期

當黃河流域出現夏、商和西周三代文明古國之際,代表新的生產力的文字、青銅器和城市已經在北方的遼河流域、長江以南地區紛紛出現,從而使中國大陸的奴隸制王朝得以鞏固和發展,成為東方世界的經濟發展中心。

春秋戰國時期

中國在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力發展迅速,判斷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不在於生產什麼,而在於怎樣生產,用什麼勞動資料生產」。這里所說的勞動資料主要指生產工具而言。由於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出現了先進的生鐵冶鑄技術,即出現了鑄鐵,促進了鐵器的普遍使用,並由此推動了農業、手工業的發展,使中國在經濟發展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秦漢時期

由於中國早在公元前3 世紀就建立了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迫使封建統治集團對古代社會的自然經濟狀態進行干預,以使社會經濟朝著有利於鞏固封建統一的軌道運行,於是形成了封建經濟的自然發展與封建國家經濟制度的矛盾,也就是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

魏晉南北朝

這一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專制集權較弱,政治上相對寬松的時代。因而對經濟活動的控制也相對寬松,經濟活動也比較活躍。這在南朝表現得尤為明顯。

隋唐五代時期

唐的經濟進一步發展主要表現在:

(一)南北經濟均有發展,更主要的是南方經濟已逐漸成為中國中央政權的主要支柱,成為經濟中心。

(二)生產力有了巨大發展,新的技術給生產帶來突破性變化。如造船、建築、農田水利、造紙印刷術、瓷器、絲織都有創造性發明並向海外流傳。

(三)與外國經濟交流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與非洲、西歐、中亞、西亞、東南亞、日本、朝鮮等國,都有貿易往來,陸上、海上絲綢之路暢通無阻。

五代十國時間很短,實際是唐代的繼續,經濟雖因戰亂而受影響,但仍然有很大進步,正因為經濟的發展才有全國統一的迫切要求,分裂很快被宋統一起來了。

宋遼夏金時期

其主要標志是,以農業為主、以手工操作為基礎的社會生產體系及其相應的制度保證體系已經趨於完善;從對資源開發的深度和廣度而言,已經接近甚至幾乎達到了古代的技術條件所能允許的最高水平。

元朝時期

元代經濟歷史提供的經驗和教訓在中華民族經濟管理歷史上佔有極重要的地位。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卓越的軍事、經濟管理謀略運籌思維,忽必烈多元一體化的國民經濟管理思想模式,元代長期影響後世的經鞏固、各族人民的團結交往、封建社會後期經濟的進步性發展都有重要的、深遠的影響。

明清時期

明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有聲有色的時代。明代經濟是中國古代經濟發展史上處於變革的重要時期,有諸多新現象、新特點,值得認真總結,深刻分析、取其精華,以資借鑒。

封建末期

甲午戰爭後的中國,不僅遠遠落後於西方先進工業國家,而且被歷史拋在了東方的日本後面。

(9)推動了中國古代歷史發展擴展閱讀

中國遠古暨三代社會經濟的發展,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歷史長河的源頭,也是光輝燦爛的中國古代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代經濟的發展是以越來越快的步伐前進的,舊石器時代經歷了上百萬年的漫長道路,新石器時代只有幾千年,進入文明時期以後,各個王朝的更替不過數百年的時間。

每一個時期的經濟發展都有一定的特點,也都遵循著中國傳統文化和農業經濟的共同規律。經濟基礎對政治、軍事、文化藝術乃至人們社會生活等各方面的影響是極其重大的,在社會發展中所起的決定性作用不言而喻。

與推動了中國古代歷史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
© Arrange www.junshiz.cn 2020-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