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馬車的發展歷史

馬車的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14 18:20:18

『壹』 中國古代馬車後來的發展是什麼

馬車是馬拉的車子,或載人,或運貨。馬車的歷史極為久遠,它幾乎與人類的文明一樣漫長。一直到19世紀,馬車仍然是城市交通的十分重要的交通工具。人們喜歡馬車的優雅和詩意,喜歡乘坐馬車從容地穿過鄉村大道或古舊的城區街巷去訪問朋友。
安陽殷墟的考古發掘表明,中國在商代晚期已使用雙輪馬車。中國馬車的起源一直是頗受關注卻又懸而未決的問題。對此,學術界爭論不休。中國學者有的持「馬車中國本土獨立起源說」,有的則持「外來說」,認為中國馬車是來源於中西亞或歐亞草原的。
中國古代的馬車用於戰斗之中。一般為獨輈(轅)、兩輪、方形車輿(車箱),駕四匹馬或兩匹馬。車上有甲士三人,中間一人為驅車手,左右兩人負責搏殺。其種類很多,有輕車、沖車和戊車等。戰車最早在夏王啟指揮的甘之戰中使用。以後戰爭規模越來越大,戰車成為戰爭的主力和衡量一個國家實力的標准,到春秋時出現了「千乘之國」、「萬乘之國」。到了漢代,隨著騎兵的興起,戰車逐漸退出了戰爭舞台。1980年陝西臨潼秦始皇陵西側出土了一前一後縱置的兩輛大型彩繪銅車。前面的一號車為雙輪、單轅結構,前駕四馬,車輿為橫長方形,寬126厘米,進深70厘米,前面與兩側有車欄,後面留門以備上下。車輿右側置一面盾牌,車輿前掛有一件銅弩和銅鏃。車上立一圓傘,傘下站立一名高91厘米的銅御官俑。其名叫立車,又叫戎車、高車,乘車時立於車上。
隨著火車和汽車的出現,車輪轉動的速度越來越快。至此,馬車的黃金時代宣告結束。

『貳』 中國馬車的發展史

菊花

『叄』 馬車 歐式馬車的發展歷史

約公元前2000年,黑海附近大草原的幾個部落帶著馬來到底格里斯—幼發拉底河流域,開始用馬來拉有輪子的車,這種車輪已經有輪輻,而不像早期的車輪那樣是整個木頭塊做成的。這種車輪比較輕便,易於操縱。
古代馬車此後的1000多年時間里,這種用作長途運輸的馬拉車成為世界各國主要的運輸車輛。當然,這些馬車不僅拉貨運物,同時也用作載人遠行。四輪馬車將人從一個地方快速地運到另一個地方,讓人真切地感受到馬車帶來的便利。四輪車的優點是載運量大,運行平穩。缺點是四輪馬車需要較為平坦的路面行駛。鼎盛時期的羅馬帝國具備很好的80000千米平坦的大道,使這種四輪馬車備受青睞。馬車戰車 羅馬帝國滅亡後,道路經數世紀失修日漸崩壞。此時最實用的是兩輪車,因為它可以在崎嶇地形條件下行駛。
四輪馬車最初只不過是一具有窗的箱子,以皮帶懸吊在無簧板的車架上,相對而坐的旅客需要忍受不斷的搖動與跳躍。在以後的幾個世紀,這種車輛被一批批更堅固,更輕,更美,更有效的各類馬車所取代。到了17世紀,四輪的公共驛車承擔了幾乎所有的長途客運任務,為陸上旅行帶來繁榮,而精緻的私有馬車成為王族身份的象徵。其中最豪華的英國皇室馬車是在1763年為英皇喬世所建造,被稱為「歷來最壯麗之馬車」。 但是馬車的速度仍不能令人滿意,一輛驛車在當時最好的公路上行程375千米,最快仍要走23個半小時才能到達。
人們希望發明一種比馬更有耐力和更強壯的動力機器,以使車輪轉得更快。同時,也需要有更平滑,更可靠的路面以供四輪車行走。不久以後,在英國和美國的一些地方,有少數想像力豐富的人士開始試驗用蒸汽做動力,而以鋼鐵做道路。
1904年,四輪馬拉的驛車與蒸汽列車相爭而終於失敗,美國內華達州富庶市鎮士諾巴與高非爾之間最後的著名驛車停駛了。馬車的黃金時代宣告結束。
中國馬車
安陽殷墟的考古發掘表明,中國在商代晚期已使用雙輪馬車。中國馬車的起馬車-旅遊源一直是頗受關注卻又懸而未決的問題。對此,學術界爭論不休。中國學者有的持「馬車中國本土獨立起源說」,有的則持「外來說」,認為中國馬車是來源於中西亞或歐亞草原的。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觀點是:起源於公元前30世紀中期的西亞兩河流域蘇美爾人的馬車,在商代晚期時輾轉傳入中國。

『肆』 馬車的由來的是什麼

車最早是由人來推挽的。當人們已經能夠馴服牛、馬等牲畜後,人們內又用牲畜來牽引。畜力車容比人力車載運能力大,而且速度也快,行駛里程也更遠。單駕兩輪車是畜力車的最初韻形式,但後來就用兩匹或四匹馬駕車和牽引。駕車的馬稱為服馬,而在兩側同牽引的則是驂馬。而古代埃及,則又發明了一種軛,將軛加在牲畜肩上,通過製成弓形的部分和加上墊子減輕繩索的壓力。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馬車逐漸成為陸地上使用最多的交通工具。在戰爭中,馬車還成為一種強有力的武器,以其快速、沖擊力強而成為諸兵種中的王牌之師,在中國的商周時代,一國的軍事實力甚至還要以戰斗馬車的數量來衡量。

在歐洲,羅馬帝國普遍採用馬車來運送郵件。隨著商業的發展和馬車道路逐漸發展,陸上的交通運輸任務幾乎都由馬車來承擔。歐洲中死紀,19世紀,馬車的運用已十分普遍,到了20世紀,馬車改變以往的木鐵結構,採用橡膠輪胎和滾珠軸承,同近代運輸工具鐵路列車和汽車並存。但後來馬車的長途運輸,逐漸為鐵路運輸所取代,陸上短途運輸也遇到了汽車強有力的競爭。馬車便逐漸退出歷史舞台了。

『伍』 馬車有怎樣的發展歷史

車最早是由人來推挽的。當人們已經能夠馴服牛、馬等牲畜後,人們又用牲畜來牽引。畜力內車比人力車載運容能力大,而且速度也快,行駛里程也更遠。單駕兩輪車是畜力車的最初韻形式,但後來就用兩匹或四匹馬駕車和牽引。駕車的馬稱為服馬,而在兩側同牽引的則是驂馬。而古代埃及,則又發明了一種軛,將軛加在牲畜肩上,通過製成弓形的部分和加上墊子減輕繩索的壓力。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馬車逐漸成為陸地上使用最多的交通工具。在戰爭中,馬車還成為一種強有力的武器,以其快速、沖擊力強而成為諸兵種中的王牌之師,在中國的商周時代,一國的軍事實力甚至還要以戰斗馬車的數量來衡量。

在歐洲,羅馬帝國普遍採用馬車來運送郵件。隨著商業的發展和馬車道路逐漸發展,陸上的交通運輸任務幾乎都由馬車來承擔。歐洲中死紀,19世紀,馬車的運用已十分普遍,到了20世紀,馬車改變以往的木鐵結構,採用橡膠輪胎和滾珠軸承,同近代運輸工具鐵路列車和汽車並存。但後來馬車的長途運輸,逐漸為鐵路運輸所取代,陸上短途運輸也遇到了汽車強有力的競爭。馬車便逐漸退出歷史舞台了。

『陸』 古代交通工具馬車的演變

中國馬車的歷史悠遠,早在夏、商時期馬車就被人們作為交通工具。
在遠古時期,我回們的祖先還沒有發明冶煉技答術,馬車是用樹木加工製作。後來,我們到祖先發明冶煉技術,馬車的關鍵部位用金屬製作,在古代有鑄鐵貴如金的傳說。隨著馬車製作技術的提高,馬車從單一的交通工具,慢慢演變為享受的工具。
隨之出現了馬車的分類與等級。宮廷馬車,戰車、乘人馬車、載貨馬車,農業馬車等。馬車的等級區分,體現在輪子的大小、鉚釘大小多少和形狀,關鍵部位鐵皮的紋路,鉤、環、木料、馬車的造型和裝潢。
隨著橡膠的應用,馬車從木輪改換膠輪,軸承代替木軸,減輕馬車重量,提高馬車的速度。現在邊遠的山區馬車還是他們的運載工具。馬車還活躍在廣大農村的田地。

『柒』 古代馬車的來歷

馬車在中國起碼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古代馬車除作為戰爭工具外,主要為王公貴族回出門乘坐,是權答力與身份的象徵。這種傳統一直延續到清末,北方一些城市普通人家仍然不敢擅自乘用馬車。但是,在華洋雜處的上海灘卻是另一番情景,洋人才是租界真正的主人。19世紀50年代,馬車是上海租界中少數外僑的代步工具,有時也作為閑游消遣之用。這些西方式樣的馬車為金屬所制,行駛速度很快,車上可坐四五人。到70年代初,馬車增多,租界內開始出現了經營出租馬車的馬車行。從此,馬車逐漸由私人代步工具發展成為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當時主要為中上曾人士所雇乘。
20世紀初,馬車在上海已十分盛行,並出現了一種裝有鋼絲橡膠輪的小型馬車,可由乘車人自己勒韁,因而迎合乘坐者的心理,曾風行一時。據統計,至1906年,僅公共租界出租馬車就有711輛,私人自用馬車更達976輛之多。以後,隨著電車、公共汽車和出租汽車行的開辦及黃包車行盛行,馬車業逐漸衰落。

『捌』 車的中國馬車的起源

中國古代並無四輪車發現。在戰國時代的器皿刻紋中,出現了一些四輪車,如山東長島出土的殘鑒、淮陰高庄出土的銅器。不過,這種車輿為龍舟形的四輪車並非用於日常生活,而是用作禮儀活動。戰國時代的這種禮儀用四輪車,應當是從商周時代的兩輪車發展而來的。長期以來,一種觀點認為中國古代的馬車來自西方,稱之為「西來說」;另一種觀點則認為中國古代馬車是獨立發明出來的,稱之為「本土說」。西來說的論據如下:
1.在兩河流域及歐洲,公元前4千年代後期已經肯定有了車,而車最初發明的時間顯然還要早。目前發現的最早的中國古車是商代晚期的,系有牲畜的車則在中國考古材料中要到公元前5世紀才出現。
2.在西方,車的演變有比較完整的發展序列,有從四輪到雙輪的發展過程;有從實心車輪到輻式車輪的發展過程;有從用牛(或驢)拉車到用馬拉車的發展過程。但在中國,馬車的出現則顯得比較突然。商代的車是有輻的雙輪馬車,顯然十分成熟。這種成熟的車應該有其較原始的形式,而這種原始的形式在中國找不到。
3.西方最早出現的是四輪車,後來有了雙輪車;車輪有實心的,也有帶輻條的;有牛拉的,也有馬拉的;眾多形式的車輪及車甚至同時並存。因為車發源於西方,其歷史比較悠久,所以車及車輪的形式都顯得豐富多樣,而傳到中國的車就顯得式樣甚少。
4.自殷墟出土馬車後,即有人根據其與兩河流域馬車在外形上的類同而提出中國馬車西來說,但一直無法確證馬車自西向東的具體傳播過程。
從20世紀70年代在前蘇聯中亞地區發現了許多有關古代馬車的材料(包括實物與岩畫),從而使人們得以確定馬車的具體傳播過程。就車實物而言,拉夏辛及辛達雪塔發現的馬車與商代馬車基本形式是一樣的,都是獨轅,雙軛,兩輪,多輻,輪轂甚長,車輿位於車軸正中,等等。特別是辛達雪塔出土的車,與商代車一樣輿門均開在後背。就岩畫而言,它所反映的特點與車實物所反映的特點是相吻合的,比如自西向東,車的式樣越來越以雙輪馬車為主;車輻的數量逐漸增多,等等。這些材料都說明了車自西向東傳播的過程。
由此還可推測,最先將西方式馬車(以四輻條為主)發展為多輻條雙輪馬車的,可能是生活在中亞草原某個地方的游牧民族,這種馬車很快被其它游牧民族所採用,並沿著歐亞草原向東傳播,最後到達中原地區。所以,中國的馬車應當是從中亞直接發展過來的,而中亞的馬車又來自歐洲及西亞。
5.中國拉車的家馬也應當是從西方傳播而來的。考古資料表明,中國新古器時代的遺址中很少有馬發現,而且基本情況不明,無法確定是野馬還是家馬。在商代早期及中期出土的動物骨骼中,「值得注意的是在被鑒定的十幾種動物的骨骼中沒有發現一塊馬骨」。在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紀後期開始),才有確切的家馬骸骨發現。因此,近來有專家推測,商代的馬可能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結果。
6.「本土說」的有些論據是不能成立的。比如,有學者認為:「車的發明,應以輪轉工具發展到一定程度為其先決條件。中國新石器時代中出現的紡輪、陶輪,特別是琢玉用的輪形工具,在技術發展史上都應被看作是車的直接或間接的前驅。」而實際輪轉工具並非一定能導致車輪的發明。
也有人都引用中國古典文獻中有關「奚仲始作車」或「黃帝造車」之類的記載,來證明車是中國本土發明的,但這都是傳說而已。
7.中國歷史文獻的一些記載也意味著中國馬車是從北向南傳播的。春秋時期,正當原先落後的吳國興起之時,逃亡到晉國的楚國大夫申公巫臣因為怨恨自己在楚國內的政敵,想利用吳國的力量為自己報仇。公元前584年,申公巫臣來到吳國,「以兩之一卒適吳,舍偏兩之一焉。與其射御,教吳乘車,教之戰陳,教之叛吳。」(《左傳?成公七年》)申公巫臣把車戰之術傳授給了吳國人,吳國更加強大,最後「蠻夷屬於楚者,吳盡取之。是以始大,通吳於上國。」這段故事表明,長江下游地區使用車作戰,要比中原地區晚幾百年;馬車先出在北方,然後向南方傳播。
中國古代並無四輪車發現。在戰國時代的器皿刻紋中,出現了一些四輪車,如山東長島出土的殘鑒、淮陰高庄出土的銅器。不過,這種車輿為龍舟形的四輪車並非用於日常生活,而是用作禮儀活動。戰國時代的這種禮儀用四輪車,應當是從商周時代的兩輪車發展而來的。
中國的馬車來自西鄰的中亞。當然,古代中國人並不是簡單地引進馬車,而是對它進行了不斷的加工改造,並且還有許多技術上的創新與發明,例如中凹形車輪製造、龍舟形車輿四輪馬車的出現、系駕法的演進等等,逐漸形成了中國自身的馬車特色與傳統。

『玖』 世界上第一輛馬車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發明世界上第一輛馬車的國家是中國,馬車的發明者是4000多年前生活於夏內王朝初年的奚仲。容

馬車的發明,是中國科技史上的一大創舉,它不但解決了落後的交通問題,而且促進了道路設施的發展,擴大了商貿運輸和文化交流活動。

奚仲造車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體現了中華民族在歷史長河中對人類文明的偉大貢獻。而馬車在商代被大規模地應用到戰爭中,大大提高了戰爭的機動性,從而加速了國家統一的步伐。

(9)馬車的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國內首部反映遠古年代故事的電影《車神奚仲》在山東棗庄薛城舉行開機儀式,導演李克龍攜尚華、譚建昌、郭金傑、張昊等主演悉數亮相,侯耀華、劉蘭芳兩位藝術家前來捧場。

作為國內首部以遠古時代為背景的影片,《車神奚仲》在服裝、化妝、場景三方面都進行大膽嘗試,演員甚至會穿獸皮、樹葉還原原始社會末期人文風貌。

談起對這一題材的選擇,導演李克龍表示,「國內目前還沒有反映原始社會末期這一歷史時代的影片,拍攝這部影片也是為了讓現代人在享受汽車便利的同時,能夠了解到汽車始祖奚仲是我們中國人。」

閱讀全文

與馬車的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