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溫嶺的文化習俗有哪些
溫嶺的文明起源較早,據專家考證,在溫嶺大溪鎮發現的徐堰王古城遺址為戰國時期時代。另外在古城附近,仍保留唐、宋時期的七座古窯址,這些都說明溫嶺具有燦爛的歷史文化。從明代設縣建制(公元1496年置太平縣)以來,距今有530多年的歷史,因地處東部濱海,遠離朝庭,交通不便,在歷史上封建皇朝的更替中,溫嶺未遭受大的創傷和破壞,歷朝歷代均有不同程度的建樹,社會文明的延續性比較穩定,因此其文化積淀較為深厚,社會文明程度相對較高。 因溫嶺緊靠大海,當地居民以海為主要作業對象,海洋文化表現突出。海洋漁業文化、海洋鹽業文化、海洋美食文化和海洋漁民風俗文化積淀深厚。 特殊的地質條件,在溫嶺存在大量的優質石材,當地人民利用石材進行採石,留下大量的硐天,同時,石屋、石街、石亭、石傢具等充滿溫嶺民間,造就了突出的溫嶺石文化。 溫嶺穩定的社會環境也為文化的發展提供十分有利的條件,在歷史上溫嶺的宗教文化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溫嶺自古是佛教勝地,長嶼的崇國講寺、南嵩岩的嵩岩寺、溫嶠的明因講寺、大溪的流慶寺、方山的雲霄寺等都有較早的歷史。除佛教寺廟外,道觀也是溫嶺一個宗教景觀。現存佛教、道教寺觀幾百處。 現全市共擁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4處。分為古廟、故居、古墓葬、古窯址、摩崖石刻、古民居、古建築和革命紀念地等八大類。溫嶺新河、箬山被批准為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
方言文化
溫嶺屬於全國非官話地區,其方言(下稱溫嶺方言)屬吳語中的台州片。與同片地區的語言特色不同,甚至不同於吳儂軟語的柔軟,溫嶺方言語氣強硬,吐字果斷、清晰。有部分來自北方的居民,來到溫嶺都表示溫嶺方言是「南方方言中的北方方言」,可見一斑。另外因溫嶺擁有港口,與福建、台灣廣東等省份交流密切,故在溫嶺也有使用外來方言的居民,但因這部分人長期定居於此,將個人的方言特色加入了溫嶺方言,使溫嶺方言的使用平台百花競放,更具魅力。
特色小吃
嵌糕 泡蝦、油鼓 山粉糊、石連糊、青草糊 桃漿羹 發糕 清明團子 圓 麥餅筒(食餅筒) 綠豆面
溫嶺名人
戴復古(1167—?) 南宋著名的江湖派詩人。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號石屏,漢族。 王伯敏,別名柏閩,筆名田宿蘩,齋號半唐齋。1924年11月生,中國著名美術史論家、畫家。 阮經天——台灣演員、模特。以一部首次擔綱男主角的《命中註定我愛你》來為自己的演藝事業畫上句號,不想該劇收視率卻節節攀升,一舉成為史上收視率最高的台灣偶像劇,阮經天也一躍成為台灣炙手可熱的男演員。
2. 溫嶺的歷史
溫嶺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在此生息繁衍。夏、商、周為東甌地版,秦屬閩中郡權,漢屬會稽郡,三國屬臨海郡,東晉分屬臨海郡、永嘉郡。唐至明代為台州之黃岩、溫州之樂清二縣,明成化五年(1469年),置太平縣(縣以境內太平岩得名),屬台州府,治所設太平鄉泉溪。成化十二年,溫州府樂清縣之山門鄉、玉環鄉,劃歸太平縣。民國三年,因與山西、四川、安徽等省的太平縣同名,改以縣西溫嶠之別稱「溫嶺」為名,稱溫嶺縣。1949年5月28日,溫嶺縣城解放,溫嶺縣人民政府隨之成立。1994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始稱溫嶺市。 全市轄太平、城東、城西、城北、橫峰5個街道,澤國、大溪、松門、箬橫、新河、石塘、濱海、溫嶠、城南、石橋頭、塢根11個鎮,97個社區(居)委會,832個行政村。
3. 溫嶺古建築歷史
據我所知,好來像就石塘的古民居自是明朝時候的樣子。但是現在也破壞的差不多了。
溫嶺的古跡很少的。因為溫嶺現在的城區是解放後才建設起來的。
原來的縣城在新河。那是戚繼光抗倭的主戰場,著名的「新河保衛戰」就發生在那裡。
或許,你去那邊看看可以有所收獲。
要不你就去溫嶺市檔案館去找找以前的縣志啊深的,看看。
4. 溫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各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市政府直屬各單位,在溫垂直管理各單位:
根據《國務回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我國非物答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05〕18號)和《浙江省文化廳關於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體系的通知》(浙文社〔2006〕9號)文件精神與有關規定,經市民族民間藝術保護工程專家論證,市政府同意《謝鐸的傳說》等58個民族民間藝術項目為溫嶺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現予以公布。
請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切實做好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為繁榮溫嶺的文化事業,建設文化大市作出貢獻。
附件:溫嶺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5. 溫嶺有哪些民族習俗
溫嶺民間有過年做年糕的習俗。 七月七 即乞巧節。舊時婦女夜間乞巧,以七根絲線望月穿針,先成者最巧。以七色鮮花散置盆中承接夜露,稱「接牛女淚」,次晨用台拭目,以為可使眼秀目明。采篥槿葉漬水洗發濯梳具,以為可使頭發烏黑有光,不存垢膩。溫嶺縣石塘漁區以是日為小人節,家長為未滿16歲孩子扎制彩色紙亭,中餐設宴請客,席後焚化紙亭。 除夕 臘月最後一天,稱「過年」。此前,廿四日為「小除夕」,打掃清洗,稱「撣蓬壅」,晚間祭灶送灶神。廿四以後殺豬宰雞,搗糕裹粽,蒸饅頭做凍米糖,忙辦年貨。年內祭天地,稱「謝年」。換貼春聯。除夕家宴稱「年夜飯」。溫嶺縣石塘一帶閩籍漁民,在門口焚壽金紙、柏葉,在余燼上跳躍,反復誦念「今年好過年,明年掙大錢」,稱「跳龍灰」。合家團坐「守歲」。給小孩分「壓歲錢」。放「關門炮仗」以辭舊。 溫嶺春節期間有包粽子習俗
萬水千山「粽」是情,這是端午的祝福語,也是商品的廣告語。這道出端午節吃粽子,是全國普遍的習俗。但在溫嶺,習俗就有所不同了。包粽子是除夕夜做的事情,在過年時節就可以吃粽子了,而端午節則每家都要吃「麥油干」。
「麥油干」,俗稱「麥餅筒」,具體來說可分兩種。
第一種以麥粉為原料,將麥粉調成稠糊狀,取適量放在生溫火的盤子上煎成。方言音叫「錫餅」
第二種以麵粉為原料,加適量植物的葉子配色,再加水揉成一團,取小塊用擀麵杖壓成薄餅狀,再放到生溫火的盤子上煎成。這種叫「麥餅」。(此種叫法有點奇怪,在溫嶺,麥餅並不是以麥粉為原料的。不過台州其他地方也有把「錫餅」叫做「麥餅」的。可能更符實吧)
做好「餅」以後,取已燒好的餡放在中間捲起來,就成「麥餅筒」了。這里的餡並不是只有一種,一般在6-7種以上,多的可達10多種。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選取。
在溫嶺,卷好「麥餅筒」就可以吃了。在台州的其他地方,還有的把卷好的「麥餅筒」再放到少許油的盤子上煎一煎再吃。
在傳統的端午習俗中,也少不了喝雄黃酒、在門口掛菖蒲。
6. 溫嶺的傳統文化
傳統的東西很多,不過很多已經失傳了,音樂方面可能"唱牌街"比較能有代表性.
7. 溫嶺的名勝古跡
溫嶺旅遊資源豐富。世界地質公園、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長嶼硐天,雖是人鑿,宛若天成,為數眾多的石硐形成了千姿百態的石壁長廊,亞洲惟一的自然「岩洞音樂廳」獨具魅力,被譽為「不僅是屬於溫嶺,屬於中國,而且是屬於全世界的、寶貴的、獨特的文化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方山南嵩岩,危崖絕壁,奇峰深谷,絕頂養湖,恍若「空中花園」,世所罕見。素有「畫中鎮」之稱的千年陽光鎮──石塘,古老的漁村民居和純朴的漁村風俗,又奏響一曲曲東海遺韻。還有旖旎的海濱,碧海金沙,處處風光入畫。更有東輝閣,氣勢雄偉;石夫人奇峰,遙相輝映…… 長嶼硐天 世界地質公園、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長嶼硐天總面積16.18平方公里,由八仙岩、雙門硐、崇國寺和野山四大景區組成。系南北朝以來人工開採石板後形成的石文化景觀,歷經1500餘年,共鑿出28個硐群,1314個硐體。為數眾多石硐,硐套硐,硐疊硐,硐硐相聯,硐硐串通,形成了千姿百態的石壁長廓,組成了一幅雄、險、奇、巧、幽的壯麗畫卷,雖是人鑿,宛如天成。
長嶼硐天以其在世界同類風景旅遊區中開采年代久遠、規模宏大、內涵豐富而獨樹一幟,被譽為「天下第一硐」,1998年4月榮獲世界基尼斯之最。2002年3月,國內著名音樂家經過實地考察,在該景區內發現堪稱天下一絕的國內首個自然「岩洞音樂廳」,並成功舉辦了「中國首屆岩洞音樂會」。 方山南嵩岩 世界地質公園、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方山南嵩岩,系北雁盪山余脈,是以侏羅紀古火山口火山地貌為基礎,集危崖絕壁、奇峰深谷、飛瀑溪澗、田園風光等自然景觀於一體,並有悠久的宗教活動歷史,能夠滿足科學教育、旅遊審美、度假遊憩、宗教活動等級別較高的山嶽風景名勝區。 石塘景區 千年陽光鎮石塘,石屋、石街、石巷、石級錯落有致,風格獨特,更有古老的漁村風俗──大奏鼓、扛台閣、七月七小人節名聞遐邇。漁港、海灣、島礁、沙灘,處處風光入畫。南北沙鑊、水桶嶴、洞下沙灘,奇岩怪石、碧海金沙,各領風騷,形成了獨特的濱海旅遊線。
8. 台州溫嶺的民風民俗有哪些急急急急
【溫嶺民風】溫嶺民風質直淳樸,社會風氣重學術、尚禮義、重氣節。沿海漁民性格粗獷,喜豪飲。
【漁民生活習俗】漁區飲食家菜為炒三絲即薯粉絲、鯗絲、蘿卜絲。老漁民區裝束,出海穿赭褐栲汁衣褲,衣為左開襟,便利右手操作漁具及防海水弄濕內衣,褲為大檔大褲腿,稱籠褲。漁婦喜慶節日喜穿綉花鞋。石塘、箬山漁區盛器魚盆喜用白底青釉、魚形圖案。
]【禁忌】傳統禁忌有,父母忌孩童食魚籽,因"魚籽"音近"愚子"。又忌孩童食雞頭,俗以吃雞頭健忘。造屋忌朝正南。陰歷初一、十五忌出門遠行。出門聞烏鴉叫,要對著烏鴉喊,百劫盡消以除晦氣。新婚洞房間,忌孕婦出入;婦女懷孕期,忌動刀斧,忌剝桂園、雞蛋,忌釘釘子;漁船上食魚,忌翻魚身,忌食魚眼。
]【風味小吃】有糖龜:糯米粉拌紅糖揉成面團。糯米粉圓:糯米水浸後,水磨後曬干稱"米漿粉"製作。糖糕,糯米制,如磐狀糖餡如溝,吃時切一塊,即糖槳流出。烏飯麻糍,春夏之交,采烏桐葉(俗稱烏飯腦)搗汁拌糯米製成。方糕:大米粉制,2寸見方上下兩片薄餅,中嵌糖餡。重陽糕:大米粉制,狀似方糕。菁餣,清明節時采菁搗汁和糯米粉做成扁園形團丸,中裹葷素餡料或豆沙。渾糕:米漿粉加小蘇打發制,如磐狀,上綴果脯絲、紅棗,吃時切成條塊,麥餅、拭餅:小麥粉烙制的薄餅,前者先製成薄餅再烙熟;後者先製成粉漿,再在平底鍋中拭勻烙熟,均包裹葷素菜餚,捲成筒狀食。糊糟羹:番薯澱粉調制,常用配料有葡萄乾、桔餅、桂園、紅棗、食糖等。洋菜糕:海中洋菜(石花菜)製成,呈半透明狀,吃時劃成條狀,加糖。菁草糊:菁草加水煎煮,取汁冷凝後糊狀,吃時加桂花糖,清香解渴。石蓮糊:石蓮子汁冷凝而成糊狀,吃法與菁草糊同,均為夏令消暑飲料。糕點類小吃還有神童門硬糕,石塘生糕,新河霉糕。風味菜餚還有魚面、魚丸、小方腐乳、及各種魚類鹽製品。
9. 溫嶺有什麼古代歷史遺產
一、
溫嶺的文明起源較早,為我們留下眾多的歷史文化遺產。
二、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詳解如下:
1、據專家考證,在溫嶺大溪鎮發現的徐堰王古城遺址為戰國時期時代。另外在古城附近,仍保留唐、宋時期的七座古窯址,這些都說明溫嶺具有燦爛的歷史文化。從明代設縣建制(公元1496年置太平縣)以來,距今有530多年的歷史,因地處東部濱海,遠離朝廷,交通不便,在歷史上封建皇朝的更替中,溫嶺未遭受大的創傷和破壞,歷朝歷代均有不同程度的建樹,社會文明的延續性比較穩定,因此其文化積淀較為深厚,社會文明程度相對較高。因溫嶺緊靠大海,當地居民以海為主要作業對象,海洋文化表現突出。海洋漁業文化、海洋鹽業文化、海洋美食文化和海洋漁民風俗文化積淀深厚。
2、特殊的地質條件,在溫嶺存在大量的優質石材,當地人民利用石材進行採石,留下大量的硐天,同時,石屋、石街、石亭、石傢具等充滿溫嶺民間,造就了突出的溫嶺石文化。
3、溫嶺穩定的社會環境也為文化的發展提供十分有利的條件,在歷史上溫嶺的宗教文化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溫嶺自古是佛教勝地,長嶼的崇國講寺、南嵩岩的嵩岩寺、溫嶠的明因講寺、大溪的流慶寺、方山的雲霄寺等都有較早的歷史。除佛教寺廟外,道觀也是溫嶺一個宗教景觀。現存佛教、道教寺觀幾百處。
4、全市共擁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4處。分為古廟、故居、古墓葬、古窯址、摩崖石刻、古民居、古建築和革命紀念地等八大類。溫嶺新河、箬山被批准為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