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ERP的發展歷程1500字左右。
ERP:英文為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業資源計劃
ERP是由美國Gartner Group咨詢公司首先提出的,作為當今國際上一個最先進的企業管理模式,它在體現當今世界最先進的企業管理理論的同時,也提供了企業信息化集成的最佳解決方案.它把企業的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統一起來進行管理,以求最大限度地利用企業現有資源,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它是從MRP(物料資源計劃)發展而來的新一代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統,它擴展了MRP的功能,其核心思想是供應鏈管理,它跳出了傳統企業邊界,從供應鏈范圍去優化企業的資源,是基於網路經濟時代的新一代信息系統。它對於改善企業業務流程、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ERP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出現的。從90年代開始,以SAP、Oracle為代表的國際著名ERP產品進入中國,並迅速擴展。接著,國內也相繼出現了一些早期ERP產品,例如博科ERP、利瑪ERP、和佳ERP及開思ERP等。
ERP是一個龐大的管理信息系統,要講清楚ERP原理,我們首先要沿著ERP發展的四個主要的階段,從最為基本的六十年代時段式MRP原理講起。
ERP發展階段圖
40年代:為解決庫存控制問題,人們提出了訂貨點法,當時計算機系統還沒有出現。60年代的時段式MRP:隨著計算機系統的發展,使得短時間內對大量數據的復雜運算成為可能,人們為解決訂貨點法的缺陷,提出了MRP理論,作為一種庫存訂貨計劃——MRP(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即物料需求計劃階段,或稱基本MRP階段。70年代的閉環MRP:隨著人們認識的加深及計算機系統的進一步普及,MRP的理論范疇也得到了發展,為解決采購、庫存、生產、銷售的管理,發展了生產能力需求計劃、車間作業計劃月以及采購作業計劃理論,作為一種生產計劃與控制系統——閉環MRP階段(Closed-loop MRP)。在這兩個階段,出現了豐田生產方式(看板管理)、TQC(全面質量管理)、JIT(准時制生產)以及數控機床等支撐技術。80年代的MRPⅡ: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企業內部信息得到充分共享,MRP的各子系統也得到了統一,形成了一個集采購、庫存、生產、銷售、財務、工程技術等為一體的子系統,發展了MRPⅡ理論,作為一種企業經營生產管理信息系統——MRPⅡ階段。這一階段的代表技術是CIMS(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進入90年代,隨著市場競爭的進一步加劇,企業競爭空間與范圍的進一步擴大,80年代MRPⅡ主要面向企業內部資源全面計劃管理的思想,逐步發展成為90年代怎樣有效利用和管理整體資源的管理思想,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企業資源計劃)隨之產生。ERP是由美國加特納公司(Gartner Group Inc。)在90年代初期首先提出的,當時的解釋是根據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供需鏈管理,推論各類製造業在信息時代管理信息系統的發展趨勢和變革。
ERP在中國的應用與發展
有關ERP的引入是許多企業頗為關注的問題。自從1981年沈陽第一機床廠從德國工程師協會引進了第一套MRPII軟體以來,MRPII/ERP在中國的應用與推廣已經歷了近20年從起步、探索到成熟的風雨歷程。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已約有700家企業購買或使用了這種先進的管理軟體。然而,其應用的效果很不平衡,各個企業差距較大。為此,我們很有必要對整個過程進行一下回顧和思考。
回顧我國的MRP-II/ERP的應用和發展過程,大致可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啟動期。
這一階段幾乎貫穿了整個八十年代,其主要特點是立足於MRP-II的引進、實施以及部分應用階段,其應用范圍局限在傳統的機械製造業內(多為機床製造、汽車製造等行業)。由於受多種障礙的制約,應用的效果有限,被人們稱之為"三個三分之一論"階段。
在八十年代,中國剛進入市場經濟的轉型階段,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意識尚不具備或不強烈。企業的生產管理問題重重:機械製造工業人均勞動生產率大約僅為先進工業國家的幾十分之一;產品交貨周期長;庫存儲備資金佔用大、設備利用率低等等。為了改善這種落後的狀況,我國機械工業系統中一些企業如沈陽第一機床廠,沈陽鼓風機廠,北京第一機床廠、第一汽車製造廠,廣州標致汽車公司等先後從國外引進了MRP-II軟體。作為MRP-II在中國應用的先驅者,它們曾經走過了一段坎坷而曲折的道路。
首先,存在著管理軟體本身的技術問題。當時引進的國外軟體大都是運行在大、中型計算機上,多是相對封閉的專用系統,開放性、通用性極差,設備龐大,操作復雜,系統性能的提升困難。而且國外的軟體沒有完成本地化的工作,再有就是耗資巨大等,同時又缺少相應配套的技術支持與服務;其次,存在著缺少MRP-II應用與實施的經驗問題。再次,存在著思想認識上的障礙問題。當時企業的領導大都對這一項目的重視程度不夠,只是將其視作為一項單純的計算機技術。盡管如此,仍有些企業獲得了一些效益,如北京第一機床廠、沈陽機床廠和沈陽鼓風機廠等;也有的企業應用並不理想,例如廣州標致汽車公司在八十年代後期共斥資2000多萬法郎從法國引進了MRP-II系統並安裝在兩台BULL公司的DPS7000主機上,目標是實現對全公司的訂單、庫存、生產、銷售、人事、財務等進行統一管理,以提高公司的運營效益,但結果其應用的部分尚達不到軟體系統的十分之一功能。故從整體來看,企業所得到的效益與巨大的投資及當初的宏圖大略相去甚遠。
為此,有些人認為"國外的MRP-II軟體不適合中國的國情和廠情";一些專家學者在分析和總結這段的應用情況後,提出了"三個三分之一"論點,即:"國外的MRP-II軟體三分之一可以用,三分之一修改之後可以用,三分之一不能用。"這就是被人們戲稱的"三個三分之一"論階段。
第二階段:成長期。
這一階段大致是從1990年至1996年,其主要特徵是MRP-II/ERP在中國的應用與推廣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從實踐上否定了以往的觀念,被人們稱為"三個三分之一休矣"的階段。
該階段唱主角的大多還是外國軟體。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我國的經濟體制已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產品市場形勢發生了顯著的變化。這對傳統的管理方式提出了嚴峻的挑戰。該階段的管理軟體雖仍然主要還是定位在MRP-II軟體的推廣與應用上,然而涉及的領域已突破了機械行業而擴展到航天航空、電子與家電、制葯、化工等行業。典型的企業有成都飛機製造工業公司、廣東科龍容聲冰箱廠、山西經緯紡織機械廠、上海機床廠、一汽-大眾汽車集團等。此外,象北京第一機床廠、沈陽機床廠、沈陽鼓風機廠等老牌的MRP-II用戶在啟動了國家"863"的CIMS(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重點工程後,都先後獲得了可喜的收益。如北京第一機床廠的管理信息系統實現了以生產管理為核心,聯接了物資供應、生產、計劃、財務等各個職能部門,可以迅速根據市場變化調整計劃、平衡能力,效率提高了30多倍,為此於1995年11月獲得了美國製造工程師學會(SME)授予的"工業領先獎";廣東科龍容聲冰箱廠的MRP-II項目,經美國APICS(美國生產與庫存管理協會.創建於1957年)的專家認定達到了A級應用水平,等等。總之,大多數的MRP-II用戶在應用系統之後都獲得了或多或少的收益,這是不容否定的事實。
之所以取得了這樣的成績,主要原因在於:一是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如客戶機/伺服器體系結構和計算機網路技術的推出和普及、軟體系統在UNIX小型機/工作站上以及微機平台上的擴展和軟體開發趨勢的通用性和開放性都使得MRP-II的應用向更深更廣的范圍發展;二是由於中國企業已進入體制轉變和創新階段,積極地革新企業管理制度和方法,並採用新型的管理手段來增強企業的綜合實力;三是一些國外的軟體公司已完成了本地化的工作,其產品在開放性和通用性方面也作了許多改善,同時我國的財務制度和市場機制也逐漸向國際化靠攏,再有就是一些國內的公司對國外軟體經過二次開發和改裝後形成了國內版本的軟體並將其推向市場,使得中國的企業有了更廣的選擇范圍;四是人們在經過了一段學習和探索之後,在觀念上開始轉變,實踐上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為此,業界有識之士高聲疾呼"三個三分之一休矣",進而對該階段MRP-II在中國的推廣和應用給予了肯定。
但不容忽視的是,雖然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也存在著諸多不足之處,主要有:(1)企業在選擇和應用MRP-II時缺少整體的規劃;(2)應用范圍的廣度不夠,基本上是局限在製造業中;(3)管理的范圍和功能只限於企業的內部,尚未將供應 鏈上的所有環節都納入到企業的管理范圍之內;(4)部分企業在上馬該項目時未對軟體的功能和供應商的售後技術支持作詳細和全面的考察,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第三階段:成熟期。
該時期是從1997年開始到下世紀初的整個時期,其主要特點是ERP的引入並成為主角;應用范圍也從製造業擴展到第二、第三產業;並且由於不斷的實踐探索,應用效果也得到了顯著提高,因而進入了ERP應用的"成熟階段"。
第三產業的充分發展正是現代經濟發展的顯著標志。金融業早已成為現代經濟的核心,信息產業日益成為現代經濟的主導,這些都在客觀上要求有一個具有多種解決方案的新型管理軟體來與之相適應。因此ERP就成為了該階段的主角,並把它的觸角伸向各個行業,特別是對第三產業中的金融業、通信業、高科技產業、零售業等情有獨鍾。從而使ERP的應用范圍大大地擴展。例如德國著名的ERP軟體供應商SAP公司就推出了多種行業的解決方案,其中除了傳統的製造業外,還有金融業、高科技產業、郵電與通信業、能源(電力、石油與天然氣、煤炭業等)、公共事業、商業與零售業、外貿行業、新聞出版業、咨詢服務業、甚至於醫療保健業和賓館酒店等行業的解決方案。
另外,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國企業原有的經營管理方式早已不適應劇烈競爭的要求。企業面臨的是一個越來越激烈的競爭環境,ERP卻由於具有更多的功能而漸被企業所青睞。它可為企業提供投資管理、風險分析、跨國家跨地區的集團型企業信息集成、獲利分析、銷售分析、市場預測、決策信息分析、促銷與分銷、售後服務與維護、全面質量管理、運輸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項目管理以及利用Internet實現電子商務等MRP-II不具備的功能,企業能利用這些工具來擴大經營管理范圍,緊跟瞬息萬變的市場動態,參與國際大市場的競爭,獲得豐厚的回報。
然而,在新的形勢下又出現了新的問題,其主要表現在:(1)企業在實施ERP項目時存在著"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多數企業未能把業務流程的優化重組與實施ERP有效地結合起來,造成了只是用計算機代替了原有的手工操作的情況,造成了ERP的功能難以全面發揮。(2)國內ERP市場尚不成熟,廠商行為難以規范。例如個別公司為了達到自己的銷售目的,不管其產品是否適合賣方的實情,不負責任地達成合同,導致了後面的實施工作無法進行和效果不佳的結局。
但是,不管怎麼說,目前我國的宏觀環境正在日益完善,今後企業的興衰存亡將更多地取決於企業自身的競爭能力。在這種形勢下,我們相信在"成熟階段",中國將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會認同ERP並使用它,實現科技與管理雙輪並進,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將會大為提高。
⑵ ERP的發展歷程及內容是什麼
ERP的發展歷程包括一下幾個方面:
1、定貨定點(order point
system):最開始的庫存管理,它是一種以統計方式來控制庫存,即當實際庫存降低到頂點或不低於安全庫存時,按規定的訂貨數量提出訂貨的一種庫存控制方法,其最大的缺陷是它沒有按照物料真正需求的時間來確定訂貨日期。
2、六十年代:MRP 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物料需求計劃),60年代中出現的一種管理技術與方法。是一個生產計劃與庫存管理系統,在需要的時間里得到恰好需要得物料數量。缺陷MRP(物料需求)計劃,出現到成功應用,只局限於物料的管理,還達不到企業生產管理要求
3、七十年代:Colsed-Loop
MRP,閉環MRP(物料需求)計劃,出現到成功應用,只局限於物料的管理,還達不到企業生產管理要求,於是,在MRP的基礎上,對其功能上進行了擴充,把優先順序計劃、能力計劃、優先順序控制與能力控制等四大基本功能,即:把能力需求計劃CRP(Capacity
Requirements Planning)、采購計劃和車間作業等納入,從而使計劃更加切實可行。成為MRP+。缺陷庫存計劃與物料信息集成\與其它作業無聯系
圍繞物料需求計劃而建立的系統,包含生產規劃、主生產計劃和能力需求計劃與其它計劃功能。進一地,當計劃階段完成並且作為實際可行的計劃被接受以後,執行階段隨之開始,這包括投入/產出控制、車間作業管理,派工單以及來自車間及供應商的托期預報。「閉環」一詞所指的,不僅包括整個系統的這些組成部分,並且包含來自執行部分的反饋信息,目的在於使計劃在任何時候都保持有效。
4、八十年代: MRP II,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製造資源計劃)生產、財務、銷售、工程技術、采購等各個子系統集成為一體化系統。,缺陷對人、財、物、管理,對企業歸類、典型的生產方式。
MRPII:對於製造企業的所有資源進行有效計劃的一種方法,MRPII也包括許多相互聯系的功能:經營規劃、生產規劃、主生產計劃、物料需求計劃、能力需求計劃以及由關能力和物料的執行支持系統。這些系統的輸出與各種財務報告集成在一起。製造資源計劃是閉環MRP的直接發展和延伸。MRPII也稱基於網路的管理系統。
MRP II 是以面向企業內部業務為主的管理系統,
不能適應市場競爭全球化、管理整個供需鏈的需求;
• 多數MRP II
軟體主要是按管理功能開發設計的,不能適應業務流程變化的需求靈活調整;
• MRP II 的一些假定(批量、提前期)不靈活
•
運算效率低(MRP/CRP)不能滿足實時應答
5、九十年代:在MRPII之上擴展了管理思想,多種經營、混合生產模式。無本質上的變化與改進,只是在內容範圍上包涵得更廣、涉及的范圍更大
6:今天:今天的ERP的概念外延可能更加廣泛,幾乎是企業信息化的代名詞。
⑶ erp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信息技術在企業管理學上的應用可分做如下發展階段:
A、 MIS 系統階段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企業的信息管理系統主要是記錄大量原始數據、支持查詢、匯總等方面的工作。
B、 MRP階段 (Material Require Planning)
企業的信息管理系統對產品構成進行管理,藉助計算機的運算能力及系統對客戶訂單,在庫物料,產品構成的管理能力,實現依據客戶訂單,按照產品結構清單展開並計算物料需求計劃。實現減少庫存,優化庫存的管理目標。
C、MRP II 階段 (Manufacture Resource Planning)
在 MRP 管理系統的基礎上,系統增加了對企業生產中心、加工工時、生產能力等方面的管理,以實現計算機進行生產排程的功能,同時也將財務的功能囊括進來,在企業中形成以計算機為核心的閉環管理系統,這種管理系統已能動態監察到產、供、銷的全部生產過程。
D、ERP 階段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進入 ERP 階段後,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企業級的管理系統更為成熟,系統增加了包括財務預測、生產能力、調整資源調度等方面的功能。配合企業實現JIT管理全面、質量管理和生產資源調度管理及輔助決策的功能。成為企業進行生產管理及決策的平台工具。
E、 電子商務時代的 ERP
⑷ ERP系統發展歷史
ERP 的發展歷史
在飛速發展的信息時代,企業競爭實力的積聚更加依賴 於信息技術和管理技術的有機結合。以製造業為代表,越來 越多的企業採用 ERP 這種先進的集管理和信息技術於一體的 管理理論,在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ERP,即企業資源計劃,是由美國加特納公司(Gartner Group Inc.)最早提出的一種管理理念。它著眼在不斷發展的 信息技術條件下,如何拓展傳統的企業管理方式 – MRPII。 所以研究 ERP,有必要先來回顧一下 MRPII 的發展。 MRPII 是製造資源計劃的簡稱,這種管理思想最初是美 國 IBM 公司在研究裝配型產品的生產與庫存管理問題基礎之 上創立的,後來得到企業界的普遍認可,在製造業得到廣泛 應用。 MRPII 的發展經歷了以下階段: 1.作為一種庫存定貨計劃 – MRP,即物料需求計劃階 段,也稱作基本 MRP 階段。 2.作為一種生產計劃與控制系統 -- 閉環 MRP 階段。 3.作為一種企業生產管理信息系統 – MRPII 階段。 MRP 是在產品結構的基礎上,運用網路計劃原理,根據 產品結構各層次物料的從屬和數量關系,以每一個物料為計 劃對象,以完工日期為時間基準倒排計劃,按提前期長短區 別各個物料下達計劃時間的先後順序。MRP 可以回答 4 個問 題,這就是:要生產什麼;要用到什麼;已經有了什麼;還 缺什麼,什麼時候下達計劃。MRP 作為一種庫存定貨計劃, 只說明了需求的優先順序,沒有說明是否有可能實現,它是 MRPII 發展的初級階段,也是 MRPII 的基本核心。 閉環 MRP 在 MRP 的基礎上增加了能力計劃和執行計劃 的功能,構成一個完整的計劃和控制系統,從而把需要與可
能結合起來。但是,閉環 MRP 還沒有說清楚執行計劃後給企 業帶來什麼效益;這種效益又是否實現了企業的總體目標。 這就要求企業的財務會計系統能同步從生產系統中獲得資金 信息,隨時控制和指導生產經營活動,使之符合企業的整體 戰略目標。 MRPII 實現了物流和資金流的集成,形成了一個完整的 生產經營信息系統。它主要完成企業的計劃管理、采購管理、 庫存管理、生產管理、成本管理等功能,MRPII 可以在周密 的計劃下有效平衡企業的各種資源,控制庫存資金佔用,縮 短生產周期,降低生產成本。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隨著 MRPII 系統的普遍應用, 以 及 市 場 競 爭 的日 趨激 烈 , 一 些 企 業開 始感 覺 到 傳 統 的 MRPII 軟體所包含的功能已不能滿足企業全范圍的管理信息 系統,ERP 理論應運而生。 ERP 對傳統的 MRPII 系統來講是一次大的飛躍。 1. 擴展了管理信息集成的范圍,除財務、分銷和生產管 理以外, 還集成了企業的其他管理功能, 如人力資源、 質量管理、決策支持等多種功能,並支持國際互聯網 (Internet) 、 企 業 內 部 網 (Intranet) 和 外 部 網 (Extranet)、電子商務(E- Business)等等。 2. ERP 不僅著眼與供給鏈上各個環節的信息管理,而且 還能滿足同時具有多種生產類型企業的需要, 擴大了 軟體的應用范圍。 3. 採用最新的信息技術,如圖形用戶界面技術(GUI) 、 面向對象的關系資料庫技術(ORDBMS) 、第四代語言 和開發工具(4GL/CASE) 、第二代客戶機/伺服器技術 (C/S) 、JAVA、WEB SERVER、INTERNET/INTRANET 技 術等等。
更多參見>http://..com/question/35537260.html
祝順利!有問題,請追問.有幫助,望採納.
⑸ ERP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ERP的發展歷程
A.MIS系統階段(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某混合製造企業ERP流程圖
企業的信息管理系統主要是記錄大量原始數據、支持查詢、匯總等方面的工作。
B.MRP階段(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 企業的信息管理系統對產品構成進行管理,藉助計算機的運算能力及系統對客戶訂單、在庫物料、產品構成的管理能力,實現依據客戶訂單,按照產品結構清單展開並計算物料需求計劃。實現減少庫存,優化庫存的管理目標。 C.MRPⅡ階段(Manufacture Resource Planning) 在MRP管理系統的基礎上,系統增加了對企業生產中心、加工工時、生產能力等方面的管理,以實現計算機進行生產排程的功能,同時也將財務的功能囊括進來,在企業中形成以計算機為核心的閉環管理系統,這種管理系統已能動態監察到產、供、銷的全部生產過程。
D.ERP階段(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進入ERP階段後,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企業級的管理系統更為成熟,系統增加了包括財務預測、生產能力、調整資源調度等方面的功能。配合企業實現JIT管理全面、質量管理和生產資源調度管理及輔助決策的功能。成為企業進行生產管理及決策的平台工具。
E.電子商務時代的ERP Internet技術的成熟為企業信息管理系統增加與客戶或供應商實現信息共享和直接的數據交換的能力,從而強化了企業間的聯系,形成共同發展的生存鏈,體現企業為達到生存競爭的供應鏈管理思想。ERP系統相應實現這方面的功能,使決策者及業務部門實現跨企業的聯合作戰。 由此可見,ERP的應用的確可以有效地促進現有企業管理的現代化、科學化,適應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要求,它的導入,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F: 無產階級時代的ERP 將整個國家納入統籌的ERP,將形成一門新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學。 G:現時代的ERP 現時代的ERP,緊緊抓住企業信息流程這條主線,以生產經營為目的,提供專業性非常強的針對行業的ERP。
⑹ 簡答ERP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ERP的發展歷程
A.MIS系統階段(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某混合製造企業ERP流程圖
企業的信息管理系統主要是記錄大量原始數據、支持查詢、匯總等方面的工作。
B.MRP階段(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 企業的信息管理系統對產品構成進行管理,藉助計算機的運算能力及系統對客戶訂單、在庫物料、產品構成的管理能力,實現依據客戶訂單,按照產品結構清單展開並計算物料需求計劃。實現減少庫存,優化庫存的管理目標。 C.MRPⅡ階段(Manufacture Resource Planning) 在MRP管理系統的基礎上,系統增加了對企業生產中心、加工工時、生產能力等方面的管理,以實現計算機進行生產排程的功能,同時也將財務的功能囊括進來,在企業中形成以計算機為核心的閉環管理系統,這種管理系統已能動態監察到產、供、銷的全部生產過程。
D.ERP階段(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進入ERP階段後,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企業級的管理系統更為成熟,系統增加了包括財務預測、生產能力、調整資源調度等方面的功能。配合企業實現JIT管理全面、質量管理和生產資源調度管理及輔助決策的功能。成為企業進行生產管理及決策的平台工具。
E.電子商務時代的ERP Internet技術的成熟為企業信息管理系統增加與客戶或供應商實現信息共享和直接的數據交換的能力,從而強化了企業間的聯系,形成共同發展的生存鏈,體現企業為達到生存競爭的供應鏈管理思想。ERP系統相應實現這方面的功能,使決策者及業務部門實現跨企業的聯合作戰。 由此可見,ERP的應用的確可以有效地促進現有企業管理的現代化、科學化,適應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要求,它的導入,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F: 無產階級時代的ERP 將整個國家納入統籌的ERP,將形成一門新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學。 G:現時代的ERP 現時代的ERP,緊緊抓住企業信息流程這條主線,以生產經營為目的,提供專業性非常強的針對行業的ERP。
⑺ ERP的發展史是什麼
ERP的發展史
一、企業管理理論的發展過程:
40年代:為解決庫存控制問題,人們提出了訂貨點法,當時計算機系統還沒有出現。60年代的時段式MRP:隨著計算機系統的發展,使得短時間內對大量數據的復雜運算成為可能,人們為解決訂貨點法的缺陷,提出了MRP理論,作為一種庫存訂貨計劃──MRP(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即物料需求計劃階段,或稱基本MRP階段。70年代的閉環MRP:隨著人們認識的加深及計算機系統的進一步普及,MRP的理論范疇也得到了發展,為解決采購、庫存、生產、銷售的管理,發展了生產能力需求計劃、車間作業計劃月以及采購作業計劃理論,作為一種生產計劃與控制系統──閉環MRP階段(Closed-loop MRP)。在這兩個階段,出現了豐田生產方式(看板管理)、TQC(全面質量管理)、JIT(准時制生產)以及數控機床等支撐技術。80年代的MRPⅡ: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企業內部信息得到充分共享,MRP的各子系統也得到了統一,形成了一個集采購、庫存、生產、銷售、財務、工程技術等為一體的子系統,發展了MRPⅡ理論,作為一種企業經營生產管理信息系統──MRPⅡ階段。這一階段的代表技術是CIMS(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進入90年代,隨著市場競爭的進一步加劇,企業競爭空間與范圍的進一步擴大,80年代MRPⅡ主要面向企業內部資源全面計劃管理的思想,逐步發展成為90年代怎樣有效利用和管理整體資源的管理思想,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企業資源計劃)隨之產生。ERP是由美國加特納公司(Gartner Group Inc.)在90年代初期首先提出的,當時的解釋是根據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供需鏈管理,推論各類製造業在信息時代管理信息系統的發展趨勢和變革。隨著人們認識的不斷深入,ERP已經被賦予了更深的內涵。它強調供應鏈的管理。除了傳統MRPⅡ系統的製造、財務、銷售等功能外,還增加了分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運輸管理、倉庫管理、質量管理、設備管理、決策支持等功能;支持集團化、跨地區、跨國界運行,其主要宗旨就是將企業各方面的資源充分調配和平衡,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全方位地發揮足夠的能力,從而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現階段:融合其他現代管理思想和技術,面向全球市場,建設「國際優秀製造業」(World Class Manufacturing Excellence)。這一階段倡導的觀念的是精益生產、約束理論(TOC)、先進製造技術、敏捷製造以及現在熱門的Internet/Intranet技術。由此可見,企業管理理論的發展具有以下特點:
1.它是一個供需鏈管理的完善過程
不論是最初的庫存管理,還是後來的采購、生產、銷售的管理,再後來的財務、工程技術的管理,企業外部資源的管理等等,都是針對企業供需鏈的管理而不斷完善的一個過程。
2.它與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密切相關
這些企業管理思想的整個發展過程與計算機的發展息息相關,而且越來越緊密。計算機技術成了實現它們的必要工具,計算機軟體是它們的主要載體。
3.它經歷了一個相當漫長的時期
整個理論的發展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認識的提高、相關技術的進步,一步步發展起來。
二、ERP在宏觀和微觀上的發展
ERP在中國的推廣與應用已經歷了近20年風風雨雨的歷程,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已約有700家用戶使用它來管理自己的企業。首先,它作為一種先進的管理思想和工具已得到了人們的普遍共識,一些企業也很快就獲得了應有的回報,雖然由於某些原因使得一些企業的應用不盡人意,但是從主流上來說ERP在中國的發展加速了我國企業管理現代化的進程,使得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只有實現企業管理信息化、現代化,企業才有活力和競爭實力,並渴望採用這種先進的管理模式和擁有這種先進的管理工具。
1、ERP在宏觀上的發展ERP最初是一種基於企業內部「供應鏈」的管理思想,是在MRPII的基礎上擴展了管理范圍,給出了新的結構。它的基本思想是將企業的業務流程看作是一個緊密聯接的供應鏈,將企業內部劃分成幾個相互協同作業的支持子系統,如財務、市場營銷、生產製造、質量控制、服務維護、工程技術等。在宏觀方面:首先是功能的深度上,它在MRPII的基礎上,增加了質量控制、運輸、分銷、售後服務與維護、市場開發、人事管理、實驗室/配方管理、項目管理、融資投資管理、獲利分析、經營風險管理等功能,並將這些功能都集成在企業的供應鏈中,原MRPII系統中對製造環節的管理只是ERP中的一個子系統,它和其它功能子系統一起把企業所有的製造場所、營銷系統、財務系統緊密結合在一起,可以實現全球范圍內的多工廠、多地點的跨國經營運作;它還能幫助企業實現「多品種小批量生產」和「大批量生產」兩種情況或多種情況並存的混合型生產方式,滿足企業多角化經營的需求;它的財務系統也不斷地收到來自所有業務過程、分析系統和交叉功能子系統的觸發信息,去監控整個業務過程,快速作出決策;再有就是它還具有決策分析功能,諸如決策、產品、融資投資、風險、企業合並、收購等。在企業級的范圍內為企業提供了對質量控制、適應變化、客戶滿意度、效績等關鍵問題的實時分析能力。這樣,企業就超越了以物料需求為核心的生產經營管理范疇,能夠更有效地安排自己的產、供、銷,人、財、物,實現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戰略。其次是在管理的廣度方面,ERP已打破了MRPII只局限在傳統製造業的格局,並把它的觸角伸向各行各業,如金融業、高科技產業、通信業、零售業等,從而使ERP的應用范圍大大地擴展,並逐漸形成了針對於某種行業的解決方案。這是由於不論一個ERP軟體的功能多麼齊全,都無法覆蓋所有行業中的特殊需求,即除了較為公用的需求,如采購、庫存、計劃、生產、質檢、人事、財務等之外,還有一些與眾不同的特殊需求,例如石油天然氣行業中的勘探與開采、土地使用與租賃、石油/天然氣在運輸途中其體積隨溫度、壓力等因素變化而變化的測量、換算以及損益值的計算等等;電力行業中的輸配電、系統切換後的現場處理、電表的抄費計價;零售業中的補貨、變價、促銷等等,這些都需要有特殊的功能來解決和管理,從而需要有一套針對該行業的解決方案。為此,著名的德國ERP供應商SAP公司除了傳統的製造業解決方案外,還與各個行業的應用專家一道開發並推出了商業與零售業、金融業、郵電與通信業、高科技產業、能源、公共事業、工程與建築業等共18個行業的解決方案,它是以公用的財務(包括應收、應付、總帳、合並、資產管理、成本管理、財務分析、資金管理、獲利分析、投資/融資管理等)、人事(包括薪資、差旅、工時、招聘、培訓、發展計劃、人事成本等)、後勤(包括訂單、采購、庫存、生產、質量控制、運輸、分銷等)等功能為核心,加入每一行業特殊的需求而成。有了行業的解決方案,就可滿足不同行業業務的特殊需求,為企業應用ERP提高管理水平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其三,從企業內部的供應鏈發展為全行業和跨行業的供應鏈。這是由於當企業面臨全球化的大市場競爭環境時,任何一個企業都不可能在所有業務上都成為世界上的佼佼者,如果全部業務都由自己來承擔,它必然面對所有相關領域的競爭對手。因此,只有聯合該行業中其它上下游企業,建立一條業務關系緊密、經濟利益相連的供應鏈實現優勢互補,才能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競爭環境,共同增強市場競爭實力,因此,供應鏈的概念就由狹義的企業內部業務流程擴展為廣義的全行業供應鏈及跨行業的供應鏈。這種供應鏈或是由物料獲取並加工成中間件或成品,再將成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一些企業和部門的供應鏈所構成的網路,或是由市場、加工、組裝環節與流通環節建立一個相關業務間的動態企業聯盟(又稱虛擬公司,它是指為完成向市場提供商品或服務等任務而由多個企業相互聯合所形成的一種合作組織形式,通過信息技術把這些企業連成一個網路)來進行跨地區、跨行業經營,以更有效地向市場提供商品和服務來完成單個企業不能承擔的市場功能。這樣,ERP的管理范圍亦相應地由企業的內部拓展到整個行業的原材料供應、生產加工、配送環節、流通環節以及最終消費者。在整個行業中建立一個環環相扣的供應鏈,使多個企業能在一個整體的ERP管理下實現協作經營和協調運作。把這些企業的分散計劃納入整個供應鏈的計劃中,從而大大增強了該供應鏈在大市場環境中的整體優勢,同時也使每個企業之間均可實現以最小的個別成本和轉換成本來獲得成本優勢。例如,在供應鏈統一的ERP計劃下,上下游企業可最大限度地減少庫存,使所有上游企業的產品能夠准確、及時地到達下游企業,這樣既加快了供應鏈上的物流速度,又減少了各企業的庫存量和資金佔用。通過這種整體供應鏈ERP管理的優化作用,來到達整個價值鏈的增值。
這種在整個行業中上下游的管理能夠更有效地實現企業之間的供應鏈管理,以此實現其業務跨行業、跨地區甚至是跨國的經營,對大市場的需求作出快速的響應。在它的作用下,供應鏈上的產品可實現及時生產、及時交付、及時配送、及時地交達到最終消費者手中,快速實現資本循環和價值鏈增值,以最大限度地為產品市場提供完整的產品組合,縮短產品生產和流通的周期,使產品生產環節進一步向流通環節靠攏,縮短供給市場與需求市場的距離,既減少了各企業的庫存量和資金佔用,還可及時地獲得最終消費市場的需求信息使整個供應鏈均能緊跟市場的變化。通過這種供應鏈ERP管理的優化作用,達到整個價值鏈的增值。
2、ERP在微觀上的發展在微觀方面:首先是在財務功能上,ERP已逐漸從「帳務」型管理向「理財」型管理發展。企業要想使自己在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在求生存的同時尋求更大的發展,而在發展過程中又必須有足夠的資金來運作。目前我國的企業普遍存在生產經營資金不足、資金調度盲目性大的問題,如何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有計劃地調度生產經營資金,實現企業財富的最大化,保持企業以收抵支及償還到期債務的能力、避免破產風險,使企業能夠長期、穩定的生存下去為企業發展和擴充籌集必要的資金,有效地使用資金以實現利潤或企業價值的最大化已成為企業的當務之急。
「理財」型的財務管理突破了以往只重視帳務管理的觀念,首先它要考慮企業投資者的利益,即實現股東(投資者)財富的最大化。企業要取得長遠的發展,必須在金融市場上以較低的費用成本和較低的風險有效地進行籌資,並將企業的業務經營和管理過程直接同重要的股東利益相關聯,使投資者的資本能夠實現高於其資本平均回報的增殖;其次,在日常的業務經營過程中合理安排好企業的資金結構和資金需求量,合理調度現有資金並加強資金控制,盡可能優化和有效地配置資金,使資金管理做到及時籌措、有效投資,以保證企業能夠正常運轉和穩步以及超速發展;第三,加強成本的管理、控制與獲利能力的分析。既除了要控制每種產品的成本之外,還要對每一個部門或事業部的成本進行考核和控制,這可以通過把不同的部門劃分為不同的成本中心,對這些成本中心進行成本管理和控制,使生產和經營的成本縮減到最小,實現企業的成本優化。同理,獲利能力分析也是對不同的產品和不同的部門進行的,可使企業實現有效的利潤規劃、預算控制及業績考核等財務管理功能。用戶可以按產品/產品組、客戶/客戶群、地區、銷售機構、分銷渠道…,以及它們的任意組合靈活地從不同角度分析企業的獲利情況,輔助管理決策。例如:某企業有多種產品,可以通過對各種產品獲利能力的分析來確定那種產品獲利能力強,從而在下一計劃期內多生產或多進貨,也可以對各種產品根據不同的地區來進行分析,以使每種產品都准確地流向銷路最好的區域,實現資源最有效的配置;第四,企業經營運作過程中的資金管理,它是對企業在采購、銷售等供應鏈業務過程及貸款、證券操作等財務業務所產生的、或可能產生的資金流進行預測和監控,從而使企業可以隨時監控企業的現金流動狀況並預測企業未來的資金情況,企業有多大資金缺口或有多少富餘資金,根據這些資金預測信息、企業財務業務目標和原則、及市場信息來決定以什麼樣的方式參與貨幣市場,為企業業務運作及時、經濟地籌集資金或合理安排資金投向,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第五是市場風險管理,主要有匯率風險和利率風險管理兩大功能,它可以使企業隨時跟蹤市場匯率、利率(比如LIBOR、FIBOR)、證券價格等市場數據,然後根據這些市場數據,利用國際通行的方法和數學模型對采購、銷售等供應鏈業務過程所產生的現金流進行風險分析,以確定是否有必要、及如何進行風險防範措施,使企業在恰當的時間、採取合適的風險防範措施,保護和鞏固供應鏈業務運作的經營成果。在當前國際金融市場頻繁動盪的情況下,該模塊對企業、尤其是那些外向行企業更具有現實意義。其次,企業面臨一個越來越動態化的市場競爭環境和全球一體化的經濟環境,產品生命周期越來越短、需要處理來源於企業外部和內部大量業務的信息數據,企業管理必須將戰略計劃同企業計劃相連接,並進行有效的模擬自動處理,這就要求系統能提供各種信息以支持企業組織中的運營、管理及決策功能,其目的是為了滿足管理人員的需要,運用公司中各部門、各地區的集成信息,以及決策層的知識和智慧來為公司的發展、經營等作出及時而准確的決策,提高生產率和工作效率,使公司獲得利潤最大化。為此,企業管理的重點逐漸從業務層次的管理轉向側重於戰略決策型的管理。例如,SAP公司為了滿足全球化企業這種新的需求,推出了企業管理駕駛艙的新觀念和新功能,可使企業在進行集體化經營過程中實現集團決策支持,使集團企業決策面向高層次、戰略性、大范圍的決策管理,它容許企業在最復雜的、動態的環境中進行控制,並使企業的信息流更加暢通,在復雜的結構中實現管理層次上的交流,使決策者將其注意力集中到影響公司業務的關鍵要點上、通過從SAP的業務數據倉庫(BW)和企業控制-執行信息系統(EC-EIS)中查看和提取公司的交易和業務經營信息和資料,如財務指標,市場環境與競爭對手的情況,公司內部的業務過程和公司員工的狀況,戰略性項目的狀況等等,從而利用這些信息形成制定公司戰略、戰術決策的輔助參考資料、來影響和指導決策,並付諸行動,再將該行動轉化為利潤。
其主要功能為:
收集、分析公司業務中產生的信息和資料決策者能萃取決策所需的數據能讓決策者聚集數據並對數據進行處理在制定決策時能從不同角度研究數據或觀察數據間的關系以便深入了解問題提供各種精確的數據,以滿足不同決策者及決策作業的要求可滿足不同層次用戶的多方面、多階段、多層次的智能過濾服務具有決策、控制和預測功能,能在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中,輔助人作出科學的決策最後,ERP將從面向事務處理的管理模式向面向智能、優化管理模式的方向發展,它可使管理人員按照設定的目標去尋找一種最佳的方案並迅速執行,這樣就可緊緊跟蹤、甚至可達到超前於市場的需求變化,快速作出正確的決策、並以最快的速度執行這些變化。例如,供應鏈優化管理、成本優化管理、資本優化管理、客戶關系和股東關系優化管理、投資的增殖和優化管理、人員設備及資源優化管理等等,以此開發出市場最需要的產品,並實現以最正確的方式、在最恰當的時間內、最好的場所、以最好的設備、用最好的資源、由最合適的人員來進行生產,然後以最暢通的渠道將產品提交到市場、盡快完成資本循環,以實現社會資源在企業間、部門間的優化配置及充分利用。
同時,先進的IT技術也為這種行業供應鏈的管理提供了技術支持手段,如網路技術、Internet/Intranet技術、EDI技術、條碼技術、電子商務技術、數據倉庫技術、遠程通信技術等,使得供應鏈或虛擬的企業聯盟供應鏈上的各企業在業務往來和數據傳遞過程中實現電子方式連接;在管理技術上,ERP也為企業提供了從內部到外部各環節上的管理工具。這樣,ERP將為企業提供更多更好的功能,來幫助企業實現管理信息化和現代化,提供其市場競爭力和綜合實力。
三、ERP的發展階段
從IT技術的角度來講,ERP自身的發展基本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主機/工作站技術階段,第二階段是客戶機/伺服器技術階段,第三階段是互聯網技術階段。如果說從第一階段轉向第二階段只是一個技術平台轉變的話,那麼第三階段的變化就不僅限於此了,而更是一種業務平台、商業平台和經濟平台的改變。互聯網的廣泛性、共享性和交互性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也同樣改變了商業環境。企業面對龐大的外部信息和快速變化,必須從傳統的注重內部資源的管理利用轉向注重外部資源的管理利用,從企業內的業務集成轉向企業間的業務協同。為此,新一代的ERP產品正在向客戶端和供應端延伸,客戶端的延伸是客戶關系管理,而供應端的延伸則是跨企業供應鏈的同步管理。這兩個延伸又恰好嵌入到網上電子交易中,從而形成了一個從企業內部到企業外部的完整的電子商務解決方案。
⑻ 簡述ERP的發展過程
ERP的發展的過程可以分為下面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 MIS 系統階段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企業的信息管理系統主要是記錄大量原始數據、支持查詢、匯總等方面的工作。
第二階段: MRP階段 (Material Require Planning)
企業的信息管理系統對產品構成進行管理,藉助計算機的運算能力及系統對客戶訂單,在庫物料,產品構成的管理能力,實現依據客戶訂單,按照產品結構清單展開並計算物料需求計劃。實現減少庫存,優化庫存的管理目標。
第三階段:MRP II 階段 (Manufacture Resource Planning)
在 MRP 管理系統的基礎上,系統增加了對企業生產中心、加工工時、生產能力等方面的管理,以實現計算機進行生產排程的功能,同時也將財務的功能囊括進來,在企業中形成以計算機為核心的閉環管理系統,這種管理系統已能動態監察到產、供、銷的全部生產過程。
第四階段:ERP 階段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進入 ERP 階段後,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企業級的管理系統更為成熟,系統增加了包括財務預測、生產能力、調整資源調度等方面的功能。配合企業實現JIT管理全面、質量管理和生產資源調度管理及輔助決策的功能。成為企業進行生產管理及決策的平台工具。
第五階段:電子商務時代的 ERP
Internet 技術的成熟為企業信息管理系統增加與客戶或供應商實現信息共享和直接的數據交換的能力,從而強化了企業間的聯系,形成共同發展的生存鏈,體現企業為達到生存競爭的供應鏈管理思想。ERP 系統相應實現這方面的功能,使決策者及業務部門實現跨企業的聯合作戰。
目前大部分的企業ERP還是停留在第四階段,少部分企業在往第五階段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