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賀卡的歷史和意義

賀卡的歷史和意義

發布時間:2021-02-14 16:30:51

A. 賀卡起源於我國哪個朝代

起源唐太宗用賀卡給大臣拜年 每到新年和春節,上至國家元首,下至尋常百姓內,都有向親朋好友容寄送賀卡的習慣。賀卡這一特殊的祝福介質,究竟是何時誕生的,為何會流傳至今,又經歷了怎樣的發展變化。
中國傳統文化中非常強調「禮」,禮曾是中華文化的精髓。禮節中的許多內容是靠形式來

新年賀卡
表達的,比如賀卡。在個人重大事情或公共節日前呈送賀卡,一來形式莊重,二來提早通報對方,與人與己均為方便。故漢朝以來,賀卡作為傳統形式一直延續保留,只是名稱有所變化。

B. 中國賀卡的歷史

第一張賀卡的產生可能在很久遠的過去,我們已經無從可考。我認為,近代意義上的賀專卡是伴隨著屬近代郵政事業的發展,同時又與用於大規模的商業印刷業的興起有著密切聯系的,它首先發端於聖誕卡的印製(參見上文),隨後不斷發展,出現了各種節日賀卡,一直到今天的E-card,行成了一個龐大的產業鏈。贈送賀卡能夠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為人們提供了一個美好的記憶,但從環保的角度來說,每年印製大量的賀卡,也造成了許多的浪費。希望這里能夠提供給你一些有用的信息。^_^
參考資料:http://www.ideafinder.com/guest/calendar/christmas.htm

C. 賀卡的歷史

起源唐太宗用賀卡給大臣拜年 每到新年和春節,上至國家元首,下至尋常百姓,都有向親朋好友寄送賀卡的習慣。賀卡這一特殊的祝福介質,究竟是何時誕生的,為何會流傳至今,又經歷了怎樣的發展變化。
中國傳統文化中非常強調「禮」,禮曾是中華文化的精髓。禮節中的許多內容是靠形式來表達的,比如賀卡。在個人重大事情或公共節日前呈送賀卡,一來形式莊重,二來提早通報對方,與人與己均為方便。故漢朝以來,賀卡作為傳統形式一直延續保留,只是名稱有所變化。 1.賀卡初期叫「名帖」,以介紹自己為主,西漢稱之「謁」,今天貴賓相見還在說「拜謁」,東漢後叫「名刺」,名刺一詞日本至今仍在使用,就是我們常用的名片。
賀卡在我國的使用由來已久,在古代,上層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問候的習俗。宋人周輝在《清波雜志》中說:「宋元佑年間,新年賀節,往往使用傭僕持名刺代往。」這段記錄源於一個有趣的故事:京城某年過年,有一個士人不想每家每戶親自去拜訪,便想出一個偷懶的主意,自己先寫好許多有祝福之意的卡片,再吩咐僕人每到一被訪之家,便在那家門口放一張卡片,敲門後不等開門,趕快溜走,好讓被訪者以為他親自來拜訪過。也許這個人一再偷懶,走漏了風聲,結果有一戶人家一聽到敲門聲,立馬沖了出來,把那個「可憐」的僕人逮個正著。這被看作是「作偽」的行徑。但 當時士大夫交遊廣,若四處登門問候,既耗費時間,也耗費精力,因此有些朋友他們就不親自前往,而是派僕人拿一種用梅花箋紙裁成的兩寸寬、三寸長,上面寫有受賀人姓名、住址和恭賀話語的卡片前往代為拜年。
凡事先通報自己是尊重對方的必須,今天的社會有時並不注意這些傳統了。
唐宋以後,賀卡的名稱及功能有所進步,稱為「門狀」或「飛帖」,到了明清,又叫「紅單」、「賀年帖」等等,聽著名字就知功能越來越世俗化,文人之間以文雅逐漸遠去。原因其實簡單,古代教育不夠普及,識文斷字的人少,賀卡最初都是在達官貴人之間傳遞,起點頗高,進入商業社會,賀卡就多了一份熱情,少了一份酸腐。
據說唐太宗李世民過年時,用赤金箔做成賀卡,御書「普天同慶」,賜與大臣。由於這一形式由帝王發明,迅速在民間普及,不過民間沒有皇家那麼奢侈,不敢使用金箔,改用梅花箋紙,豎寫,右上端為受賀者官諱,左下端為賀者姓名,傳說南宋人張世南在著作中記載他家曾藏有北宋名家黃庭堅、秦觀等人的賀卡,這絕對是一份精典收藏,如保留至今天也應該是價值連城的國寶了。
說來非常有意思,名帖賀卡一類原是本人親自呈送,以示鄭重。但到了宋朝,商業氣息濃厚,人們也日漸繁忙,故不能親送者,派僕人呈送,逐漸形成風俗。這樣的好處是一人可以多送,如親自前往,所送數量極為有限,朋友多的人恐有失禮;派人呈送,好處多多,省去主人之間見面的繁文縟節,效率大大提高。
明清時期,呈送賀卡名帖等更有一套禮儀,按規定僕人不能親自用手呈送賀卡,故發明了拜匣,即拜見時僕人所持匣盒,呈長方形,大小正好容納賀卡名帖,見主人後,僕人不能直接用手持卡或帖,必須打開拜匣,讓主人取出。大戶人家會製作自用拜匣,我就藏有明清紫檀黃花梨拜匣多個,其中清代紅木製作的《福臻堂趙》的拜匣,製做精良,顯示了趙家主人不凡的身份。
明清之時的賀帖出現了一種獨立的樣式。清褚人獲在《堅瓠首集》卷一中有這么一個記載:「元旦拜年,明末清初用古簡,有稱呼。康熙中則易紅單,書某人拜賀。素無往還、道路不揖者,而單亦及之。」紅單就是專用於年節而用紅紙製作以表示吉慶意味的賀帖,顯然不能在平日中作為名紙使用。這紅單可說是中國古代出現的一種真正的賀年卡了。
2.賀卡的商業性郵遞也從宋代始。張世南的《遊宦紀聞》中載,每逢冬至、元旦年節,「凡在外官,皆以狀至其長吏」,這是郵政作為賀卡信使的最早記載。由於賀卡可以溝通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往,而此種交往又往往以短句表達,比如宋代常寫「敬賀正旦」,久而久之,賀語就出現了程式化,言簡意賅、講究喜慶、互送吉語,傳達人們對生活的期冀與憧憬。
由於賀卡是溝通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往,而此種交往又往往以短句表達,比如宋代常寫「敬賀正旦」。
觀復博物館每年都以文物作背景,注重當年生肖的文物表達。久而久之,收集一套生肖文物賀卡,也是很好的一個收藏。時逢牛年,觀復博物館攜金牛賀歲,祝和全國人民新年大吉。
3.近代賀卡
近代意義上的賀卡首先發端於聖誕卡的印製,隨後不斷發展,出現了各種節日賀卡,其中中國郵政推出的自創型賀卡以及相繼推出的植物賀卡,刺綉賀卡等都給傳統賀卡注入了新的內容。
4.現代賀卡
到了二十世紀初,普遍風行,不論是不是基督信徒,以聖誕卡向親友祝福,和恭賀新年。並由此派生出比較非宗教化(或者說東方化)的「賀年卡」。由於傳統紙質卡片,其材料多為高檔木漿紙,而生產這種紙消耗就是木材資源。在提倡低碳環保的今天,傳統的賀年卡在與現代的網路技術融合後,又在虛擬的社會里,創造了自己新的輝煌-----電子賀卡(E-card)。電子賀卡相當於是電子賀卡以其快速便捷,節約環保的特點,迅速成為一種時尚。
電子賀卡的產生對傳統賀卡產生了一定的沖擊,但兩者是無法完全互相取代的。部分人認為收到傳統賀卡時那種幸福、感動的感覺是其他方式所不能替代的,傳統賀卡依然有著電子賀卡不能取代的優點。環保方面則可以工藝上多下功夫,如廢紙利用等。

D. 賀卡的由來

賀卡的產生源於人類社交的需要。

公元2世紀,古羅馬出現了一種紀念章,上面刻有」羅馬元老院和全體臣民祝願國父阿德裹安·奧古斯都新年愉快」的字樣,這是和卡的前身。

中世紀時,各種形式的和卡相繼出現。那時中歐最流行的是木製和卡,即把賀詞雕刻在光潔的木頭上,還有人把木雕塗上顏料,繪製得五色斑斕。

情人節(聖瓦倫丁節)卡是歷史最悠久的賀卡。早在古羅馬每年2月15日牧神節這一天,姑娘們懷者羞澀和喜悅的心情把表達愛情的祝詞放在一個盒子里,然後由全城的小夥子來抽簽,抽到哪位姑娘的賀詞,他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向那位姑娘大瞻求愛。顧念們放在盒子里的祝詞可以說是最早的情人節賀卡了。

1840年,美國商人埃絲特·A·霍蘭德開始把情人節賀卡作為商品大規模生產。第一年就贏利5000美元。可見賀卡幾乎從誕生之日起便大受人們青睞。

而且前西方最流行的賀卡——聖誕卡產生得較晚。該卡第一批設計是於1843年出自英國一位畫家約翰·C·霍斯利之手。

1874年,美國當時大名鼎鼎的印刷權威、德國移民路易斯·波朗先生在馬薩諸塞印刷聖誕卡,一張張精美別致的卡片立即吸引了人們,贏得了大眾的喜歡。如今,全世界每年要消費在賀卡上千億張,銷售額已經達到了兩千億美元。賀卡的製作工藝也越來越豐富多彩,賀卡的新種類更是層出不窮。

E. 賀年卡的簡介

第一輪中國郵政賀年郵資明信片從1981年12月20日開始,至1990年11月15日止僅發行10套31枚。由於這一輪賀年明信片並沒有與第一輪生肖郵票同步發行,發行部門缺乏科學的統籌安排,僅有10套,未能形成一個完整的生肖賀年片系列,故從嚴格意義上講,這lO套並不能形成一輪,留下了歷史的遺憾。
這輪賀年明信片的規格均為148×100毫米,均由北京郵票廠彩色膠印,設計精美,豐富多彩,品位較高,具有比較鮮明的民族特色。片圖有的是中國畫,如HP3分別選用了著名國畫家俞致貞和劉力上的《海棠》、蕭淑芳的《扶桑》和《鳶尾》,金鴻鈞的《牡丹》。HP5選用了著名畫家李大瑋、劉繼卣、劉奎齡、何香凝、胡爽庵等人的作品;有的為古代名畫,有的採用裝飾畫與現代設計相結合的手法,簡潔明快。郵資圖形有菱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長方形等,郵資圖案除HP1、HP2外均選用新年的生肖圖,生肖圖案大都採用寫意的形式出現,極具民族風格。

F. 賀卡的作用是什麼

賀卡用於聯絡感情和互致問候,之所以深受人們的喜愛,是因為它具有溫馨的祝福語言,濃郁的民俗色彩,傳統的東方韻味,古典與現代交融的魅力,既方便又實用,是促進和諧的重要手段。每逢新年,全國有幾億人要給自己的親朋好友郵寄賀卡,可見賀卡文化發源之早,流傳之遠,影響之大。賀卡無聲,但能夠沁人心脾,是因為那是情與愛的交響,把親情、友情、愛情傳遞給對方。
親情之愛是人類最寶貴、最原始、最本能的愛。親情之愛人皆有之,其中主要包括子女愛父母、父母愛子女。一個人連家庭成員都不愛,就很難想像會愛別人、愛社會,構建和諧社會也就無從入手了。可目前的現狀是,子女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失去了兒時的直率和天真,習慣於將親情深埋內心,覺得無需表達,只要用心去做就行了,缺少了親情的溝通。然而他們忘了,親情是無數次情感表白的疊加,要時常把愛傳遞給身邊的父母,讓他們感受到愛、體貼、掛念和關心。所以,子女對父母的愛,內、外在的形式都很重要,直接表達最值得提倡。這時,賀卡就派上用場了。一張賀卡、幾句祝福足以溫暖、感動父母的心!
賀卡是一項偉大的發明。人們在交流中,情感的傳遞不僅需要心與心的溝通,更需要靠實物來表現。因此,筆者呼籲:在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的今天,在節日到來之際,子女們不妨拿起筆來,讓愛和思念不僅僅隱藏在心中,還要躍然「卡」上,這也許更能觸動父母的心靈,使他們體會到「賀卡抵萬金」的美好感覺。對於父母來說,收到賀卡則是一種無可替代的天倫之樂。
同樣,父母對子女的關愛也要時常表露出來。父母不僅要教育孩子學習知識,還要教育孩子如何「做人」。父母的教育在人的成長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但現在家長多忙於事業而忽略了對孩子的教育。他們望子成龍,只顧開發孩子的智力而忽視了情感交流,讓孩子感受不到溫暖。那麼,為什麼不嘗試用互寄賀卡的方式溝通感情呢?筆者相信當孩子們收到父母的賀卡時,准會樂得合不攏嘴。
其實,中國人的特點是不喜形於色。孩子愛自己的父母、父母愛自己的孩子都不習慣當面表達,而是將生活中不便直接表達的話寫在賀卡上,這對於孩子、家長來說都是輕而易舉的事。用文字交流,更有利於靜下心來把思緒梳理得條理清晰,有利於挖掘出埋藏在個人心底的愛,有利於理性地表達自己的情感,這就是賀卡的魅力所在,也是文字交流的優勢所在。
人的一生中有很多東西不曾被我們理會,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在失去時,才明白什麼是需要的,而此時一切又都無法挽回了,這裡面就有友情。其實,有些時候只是因為缺少溝通,才導致遺憾發生。沒有溝通,就會產生誤會和不必要的麻煩。同事之間、朋友之間都需要溝通,此時,別忘了賀卡可以幫忙!
朋友之間的交往,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溝通。節日期間,收到朋友寄來的賀卡,就等於收到了一份牽掛和關心,能加深友情。而給朋友寄送賀卡,則代表著一份真心的問候。令人怦然心動的祝福語,是耐人尋味的思想火花和深刻哲理的閃現;是對生活、事業、命運的感悟;是噓寒問暖,柔腸百轉,能將心聲傳遞到收卡人的心裡,營造出一個溫暖的港灣……美好的祝福,不僅可以顯示彼此的文化素養,更深深地蘊含著溫暖的情誼。而且,寫在賀卡上的問候語是用心思考過的,充滿真情實感,也能勾起好友間美好的記憶。在心情惆悵的時候,收到一張溫馨的賀卡,感受一份濃濃的情誼,是一件讓人十分快慰的事情。小小的賀卡在增進人際交往方面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愛無需山盟海誓的諾言,無需海枯石爛的誓語。愛需要勇氣、真情、理解、信任、關懷,更需要溝通。在現代家庭中,夫妻雙方最大的問題不是不能愛,而是不能表達、溝通他們的愛。如果期望愛、想創造愛,就要盡量做好溝通。現在,夫妻之間溝通普遍不多,彼此都不了解對方的感受。其實,此時可以用賀卡來溝通,用書面語言來傳遞感情,毫不猶豫地寫出你的愛。可見,賀卡是實現夫妻心靈溝通的有效載體,賀卡祝福讓心靈之音從容飄出,讓對方感受自己的內心所想。

賀卡是人類本能的需求和創造,凡有人群的地方,就會需要賀卡,不同的人群又需要不同的賀卡。在商界,賀卡是商家與客戶聯系的橋梁。其實質則是一種融入文化的超值服務,為商家開啟了財富的大門,是企業與客戶傳遞感情的絕佳工具。

G. 水果賀卡的歷史

2007年第一屆『水果賀卡』活動,在聖誕節期間製造了一場高校的「綠色浪漫」,以『水果賀卡』代表溫馨的祝福,活動首屆己有5省市102所高校參加,『水果賀卡』訂單總數有3,150宗。
2008年第二屆『水果賀卡』在各省高校選出多位全國協調員,以嚴謹規范的方式統籌活動,並增強處理大流量的訊息操作,並開始接受寄賀卡人給收賀卡人的祝福語等資料。活動吸引了大量同學參與,當年創出26省市153所高校參加的記錄,『水果賀卡』訂單總數達19,580宗。
2009年第三屆『水果賀卡』邀請全國14位精英學生在11月1日到香港大學舉行啟動儀式,並與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及香港公開大學多間大學學生領袖進行會訪,兩地學生表示『水果賀卡』在新一代青年培育出以「物輕情重」的簡約方式傳達綠色關懷是值得向全國推廣,因此兩地學生共同倡導由青年推動低碳簡約的送贈文化,創造我國示範先峰。同年『水果賀卡』創出31省市與香港共200所高校參加的記錄,『水果賀卡』訂單總數達50,940宗。並由同學與同學間的送贈活動,發展至同學也可向老師敬贈『水果賀卡』的送贈活動。這種低碳簡約的敬贈活動也受多間注重環保的香港上市企業歡迎。國內14位學生代表向香港多間上市企業CEO及管理層敬贈多份『水果賀卡』;同年12月,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的貝拉會議中心舉行,中國青年以『水果賀卡』作禮儀送贈,獲得國際青少年的廣泛關注和支持。
2010年第四屆『水果賀卡』創出31省市與香港共239所高校參加,『水果賀卡』訂單總數達169,680宗的記錄。主辦單位開始擴大接受校內各社團申請作承辦單位,包括學生會、青年志願者協會、設計協會、攝影協會等各專業協會紛紛加入,因此各類『水果賀卡』專業創意也紛紛涌現;主辦單位以Apps應用項目形式加入各類社團創意,各社團均有更大開發及推廣空間;此時『水果賀卡』已發展成為更加多元化的送贈,除原有的同學間互贈及向老師敬贈外,還收到由老師向老師的送贈訂單、政府向員工表達關懷的送贈訂單、及企業管理層給員工的送贈訂單等。由於活動已累積了多年的活動經驗,受到全國大中專院校團委老師與學生等青年知識分子廣泛支持,經由中國具有影響力的報刊之一的團中央機關報《中國青年報》報導後,創出全國近17萬個訂單記錄後,迅即在全國媒體轉載。現時『水果賀卡』已成為高校流行的環保節目,全國已有超過700萬條相關網上新聞。
2011年第五屆『水果賀卡』將有國內31省市、香港、澳門及台灣多間知名大學共同參與。范圍覆蓋全國1/3的高校,當中包括985工程及211工程各大學,亦在北京、天津、山東、四川、西安五省市進行全區所有高校派送;由於參加高校及訂單數量每年持續增加,因此主辦單位把『水果賀卡』訂單系統電子化,使數據更實時更准確的進行跟進及監控。

H. 賀卡的歷史有哪些啊

起源西漢 唐太宗用賀卡給大臣拜年 每到新年和春節,上至國家元首,下至尋常百姓,都有向親朋好友寄送賀卡的習慣。賀卡這一特殊的祝福介質,究竟是何時誕生的,為何會流傳至今,又經歷了怎樣的發展變化。 中國傳統文化中非常強調「禮」,禮曾是中華文化的精髓。禮節中的許多內容是靠形式來表達的,比如賀卡。在個人重大事情或公共節日前呈送賀卡,一來形式莊重,二來提早通報對方,與人與己均為方便。故漢朝以來,賀卡作為傳統形式一直延續保留,只是名稱有所變化。 賀卡初期叫「名帖」,以介紹自己為主,西漢稱之「謁」,今天貴賓相見還在說「拜謁」,東漢後叫「名刺」,名刺一詞日本至今仍在使用,就是我們常用的名片。 凡事先通報自己是尊重對方的必須,今天的社會有時並不注意這些傳統了。 唐宋以後,賀卡的名稱及功能有所進步,稱為「門狀」或「飛帖」,到了明清,又叫「紅單」、「賀年帖」等等,聽著名字就知功能越來越世俗化,文人之間以文雅逐漸遠去。原因其實簡單,古代教育不夠普及,識文斷字的人少,賀卡最初都是在達官貴人之間傳遞,起點頗高,進入商業社會,賀卡就多了一份熱情,少了一份酸腐。 據說唐太宗李世民過年時,用赤金箔做成賀卡,御書「普天同慶」,賜與大臣。由於這一形式由帝王發明,迅速在民間普及,不過民間沒有皇家那麼奢侈,不敢使用金箔,改用梅花箋紙,豎寫,右上端為受賀者官諱,左下端為賀者姓名,傳說南宋人張世南在著作中記載他家曾藏有北宋名家黃庭堅、秦觀等人的賀卡,這絕對是一份精典收藏,如保留至今天也應該是價值連城的國寶了。 說來非常有意思,名帖賀卡一類原是本人親自呈送,以示鄭重。但到了宋朝,商業氣息濃厚,人們也日漸繁忙,故不能親送者,派僕人呈送,逐漸形成風俗。這樣的好處是一人可以多送,如親自前往,所送數量極為有限,朋友多的人恐有失禮;派人呈送,好處多多,省去主人之間見面的繁文縟節,效率大大提高。 明清時期,呈送賀卡名帖等更有一套禮儀,按規定僕人不能親自用手呈送賀卡,故發明了拜匣,即拜見時僕人所持匣盒,呈長方形,大小正好容納賀卡名帖,見主人後,僕人不能直拉用手持卡或帖,必須打開拜匣,讓主人取出。大戶人家會製作自用拜匣,我就藏有明清紫檀黃花梨拜匣多個,其中清代紅木製作的《福臻堂趙》的拜匣,製做精良,顯示了趙家主人不凡的身份。 賀卡的商業性郵遞也從宋代始 。張世南的《遊宦紀聞》中載,每逢冬至、元旦年節,「凡在外官,皆以狀至其長吏」,這應該是郵政作為賀卡的信使最早的記載了。 由於賀卡是溝通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往,而此種交往又往往以短句表達,比如宋代常寫「敬賀正旦」,今天一看亦言簡意賅,久而久之,賀語就出現了程式化,講究喜慶,互送吉語,傳達人們對生活的期冀與憧憬。 觀復博物館每年都以文物作背景,注重當年生肖的文物表達。久而久之,收集一套生肖文物賀卡,也是很好的一個收藏。今年時逢牛年,觀復博物館攜金牛賀歲,恭祝全國人民牛年大吉。

I. 賀卡來歷

賀卡的產生源於人類社交的需要。

公元2世紀,古羅馬出現了一種紀念章,上面刻有」羅馬元老院和全體臣民祝願國父阿德裹安·奧古斯都新年愉快」的字樣,這是和卡的前身。

中世紀時,各種形式的和卡相繼出現。那時中歐最流行的是木製和卡,即把賀詞雕刻在光潔的木頭上,還有人把木雕塗上顏料,繪製得五色斑斕。

情人節(聖瓦倫丁節)卡是歷史最悠久的賀卡。早在古羅馬每年2月15日牧神節這一天,姑娘們懷者羞澀和喜悅的心情把表達愛情的祝詞放在一個盒子里,然後由全城的小夥子來抽簽,抽到哪位姑娘的賀詞,他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向那位姑娘大瞻求愛。顧念們放在盒子里的祝詞可以說是最早的情人節賀卡了。

1840年,美國商人埃絲特·A·霍蘭德開始把情人節賀卡作為商品大規模生產。第一年就贏利5000美元。可見賀卡幾乎從誕生之日起便大受人們青睞。

而且前西方最流行的賀卡——聖誕卡產生得較晚。該卡第一批設計是於1843年出自英國一位畫家約翰·C·霍斯利之手。

1874年,美國當時大名鼎鼎的印刷權威、德國移民路易斯·波朗先生在馬薩諸塞印刷聖誕卡,一張張精美別致的卡片立即吸引了人們,贏得了大眾的喜歡。如今,全世界每年要消費在賀卡上千億張,銷售額已經達到了兩千億美元。賀卡的製作工藝也越來越豐富多彩,賀卡的新種類更是層出不窮。

閱讀全文

與賀卡的歷史和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