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科學發展的重大歷史意義有哪些
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是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科學回答了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對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發展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1.科學發展觀堅持和豐富了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它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問題的一系列基本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它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動經濟社會全面進步、為科學發展提供體制保障、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等重要思想,堅持和豐富了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它以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實現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綱領和未來最高綱領的辯證統一,堅持和豐富了黨的基本綱領;它對新形勢下的社會主義建設經驗和我們黨治國理政經驗作出了新概括,堅持和豐富了黨的基本經驗。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是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的生動體現。
2.科學發展觀是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必須長期堅持的根本指導方針。作為我們黨理論創新的重大成果,科學發展觀形成了對經濟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系統認識,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在發展的目的上,它堅持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本,強調使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反映了全黨全國人民的共同願望;在發展的方向上,它堅持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向前推進,體現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在發展的要求上,它堅持又好又快發展,強調把經濟社會發展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指明了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途徑;在發展的依靠力量上,它堅持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把為誰發展和靠誰發展統一起來,強調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揭示了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深厚基礎和力量源泉;等等。同時,它在發展的動力、發展的標准、發展的環境等問題上也都提出了許多新觀點、新論斷,進一步豐富了我們黨關於發展的思想。把科學發展觀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整個過程和各個環節,必將開創科學發展的新局面。
3.科學發展觀為在新時期加強黨的建設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我們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科學發展觀創新了黨的執政理念,豐富了黨的執政理論。它強調以人為本,突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進一步指明了黨執政的根本目的和基礎;它強調科學發展,突出提高黨領導科學發展的能力這一關鍵環節,進一步指明了黨執政的根本任務和途徑;它強調求真務實,突出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內容,進一步指明了黨執政的根本准則和要求。同時,科學發展觀還賦予黨的先進性建設以時代內涵和歷史任務,強調把黨的先進性落實到不斷發展先進生產力、發展民主政治、發展先進文化、構建和諧社會、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是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時期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貳』 學習科學發展觀後提出的幾個問題
《博弈聖經》與科學發展觀的特徵
一、科學發展觀喚醒創新基因的特徵
創新是一種觀念,觀念沒有理性。
創新是二特性對局,對局中間有一個創新的第三空地。
創新是博弈中的常數,常數是人的創新潛能的價值體現。
文化創新是大自然中的無性繁殖,文化創新又類似嫁接,每一個人都可以通過這個獨特形式進行文明的創造,當最終看到創新的結果時,那已經不是原來的文明了。
人與他物的合成都屬於未來,未來基於慾望,人的生存道路就是與他人一起用慾望創造未來。
《博弈聖經》中說:「博弈的結構,不僅需要自己,還需要另外一個人和一個觀眾,這是博弈存在的三條件。」任何文化思想的傳播都是除自身條件之外,還有兩個條件才能構成,因此創新的文化基因也一定是一個三元結構,這樣才能構成遺傳與生態的文化遺傳基因。任何被優先喚醒的科學與博弈的基因模式,都是一種觀念思潮,它是科學發展觀的源頭。
優先喚醒的特徵就是開發自己的慾望,將情感和價值觀傳播給對象,融入對象的文化中成為新的基因。無論使用什麼樣的傳播方式,無論結果如何,只要能從對象那裡實現慾望都是喚醒,是創新,是進步。《博弈聖經》中給出了「進步」的定義:「就是你在傳承的方向上播撒的慾望,反應在他者的思維中。」其實生命進步的奧秘就是在危機中不斷地將活著的優勢基因取代低效的模式。生物行為創新的現象告訴我們:只有不斷地移動、奔跑才不會被捕食。
科學發展觀就是被喚醒的大自然的基因模式,它不是一個人的文化,裡面不存在個人理念,它是大自然自身發展的一條道路。《博弈聖經》中說到:「文明的永恆、普適、唯一性就是科學。」「發展」一詞就是戰略里的持續性特徵,也是科學的自然屬性。在自然實體中生物與自然的優先快照,就是觀念,「觀念是自身知覺、意識、思想、理智的對象」。我們的觀念一定符合以上的科學與發展,沿著大自然鋪設好的這條無形的道路前進,這本身就是科學發展觀的主題。任何政治家利用這一點都是找到了對政治、經濟、軍事及對智者文化的開放,都是找到了一個博弈取勝的非同步時間空間概念,就是讓人們重新思考時間和空間、偶然和秩序的概念。我們可以從《博弈聖經》中得到啟示:人的頭腦越熱,越沖動,越顯示出時間的緊迫和空間的狹小,那麼,開放的時間使人在自由的空間里冷靜思考科學的理性,使第三空地得到擴充,也使創新空間得到增長。不難想像,創新一定是多元化、多態式的雙贏結構,根據《博弈聖經》中的國正雙贏理論,雙方對抗無雙贏,「國正雙贏理論可以用於日常所有的事物,幫助世界上所有的人理解雙贏概念的理論,只有大於兩個以上的合作,才能談雙贏。《博弈聖經》里的國正雙贏理論,能夠團結更多的人一起多元化合作,雙方才會出現雙贏」。只有通過遺傳交流合作才會顯得龐大,才有更多選擇的機會,為自己打開一條嶄新的道路。眾多人的合作是一系列共同進化中的實驗,假如不能取勝,你就要放棄自己,選擇合作,繼續博弈。合作就是放棄自己舊的博弈主張,在第三空地里形成新的夢想,只有合作才會永遠改變著雙方。眾多人的合作在飛秒瞬間分出的信仰形成的生物蟻團行為是一種能源,它又為精神高漲的情緒製造更加開放的背景,以及把社會變成科學發展觀的生態園林。
科學發展觀作為文化命題和一個民族的復興宣言,一定會形成東方人的主題觀念,就像火紅的年代,將東方紅化。我們把科學發展觀這個主題用國正論、自然哲學的非絕對對立的觀點區分出層級和遠近,科學發展觀離人們越遠,被紅化的人數比例越大。根據被喚醒的概率和主題遠近的關系,得出結論,和科學發展觀越近的人越難以徹底征服他的那一半。所以,優先喚醒者作為各行業的領導人就顯得稀缺和格外重要。
人們經歷的任何事物,在傳播的路上一定有障礙,抵抗外來不是外來障礙造成的,而是遺傳里的自然法則。生物總是在抵抗外來壓力、堅韌不拔地存活著。人們在接受科學發展觀的創新基因、創新思維、創新結構和創新內容,再用國正論的博弈哲學將每個事件按各自的標准區分出大小與好壞、實體與性質,再用這種博弈的知識概念,尋找正理。《博弈聖經》中寫道:「從東方人到西方人,一刻沒有停止過對博弈正理的尋找。」科學發展觀和其他萬物一樣也都是在尋找中進化著。知道自己的優劣特性,就是遺傳的優先喚醒,即超前的信息處理,就是聰明。科學發展觀不同於達爾文全部依賴自然的物競天擇的理論,又不同於1990年道金斯(Dawkins)出版的《自私的基因》這一書全部取決於生物個體的理論。他們的觀點都是用國正論分配之後對單極屬性和局部理性的陳述。他們是科學家,卻沒有談到科學里的博弈結構。也許科學家認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背景所發生的創造不是他們的領域。
《博弈聖經》里的生物親序建立的二特性博弈模式,會受益,也會受損。人的生物親序就是尋找規律,迴避錯誤,防止衰變。人們就連聽話,也希望聽好聽的,對自己不利的話,聽了反感,這是人生的一大行為特徵。我們用國正論非絕對對立的哲學,對這一特性進行區分,由此設想生物親序的自私性相對應著的還有人的利他主義。
政治家首先把以人為本作為開端,把人生歸於精神的議題,再把文化、文明、科學與博弈混合在一起,用正理均贏的自然特性使和諧與道德得到持續性的改善。均贏表現出的利他主義,正如《博弈聖經》中所說:「利他主義的動機才是最高級、最高尚、最動人也是最值得稱贊之處。」它的美德會促使實現宏觀整體利益。
在現在高度競爭的社會里,生存的游戲就是利己主義和利他主義之間的博弈,人性中的合作互助的模式,不是有意的,而是生物親序防止衰變的本性。科學發展觀的均贏文化,在《博弈聖經》中這樣描述:「真正體會到博弈的樂觀主義和偉大高尚的利他主義行為,博弈的取勝結果就無可爭議。」從每個人的精神到行為,處處表現出利他主義,會提升被別人幫助的幾率。
科學發展觀是人類獨有的時代主題,是一種文化基因。人們認識優先喚醒的特徵將形成浪潮,人人尊重自然,關注背景,服從社會本身就是創新,就是用主題的慾望優化未來。
二、科學發展觀「一觀二論」結構的特徵
從我們首次思考科學發展觀這個治國的綱領,就有人問科學發展觀誕生於哪一天,這和普通人問宇宙大爆炸一樣沒有意義。它沒有具體時間和地點,沒有因果,只是一個觀念,大自然里存在著很多這樣的觀念。
領袖和他的專家們是在一個實體中思考戰略連續性方針的一群人,一個國家和一個企業一樣,沒有他們就沒有方向,沒有連續就沒有穩定的空間和持續性系統,沒有從這一物創造那一物的環境,更沒有文明和價值的表現,也根本談不上經濟發展。領袖和各行業的專家們對科學發展觀百年之後進行了更多的思考,即使這樣,它裡面經濟學的意義也不能被很好地認識。誰為長期的社會經濟大系統進行盈虧的危機預警?誰又為短期局部的個人博弈結果進行監控?社會為什麼出現經濟危機?個人為什麼出現貪污罪惡?科學發展觀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的正理均贏論就是瞭望社會經濟系統的望遠鏡,給人與社會的未來經濟危機與貪污罪惡進行遠期預防。科學發展觀的正理均贏論和第三空地論是人類經濟游戲中防止一切災難的博弈正理。回憶社會與個人的經濟災難,人們會有所感悟:
危機是內部一幫人在狂歡中公開蠶食實體的游戲。
貪官是內部一個人在迷醉中自我欣賞性質的博弈。
我們用《博弈聖經》中戰略和戰術的定義,看戰略和戰術的對應關系,用國正論進行定性區分,就會知道科學發展觀是符合戰略里的發現,不是戰術里的達成。「罪犯創造的罪惡只包含在戰術中」。
「戰略是尋找連續正理、科學的文明實體。
戰術是達成局部真理、文明的文化性質。」
這個戰略性命題,顯然是一個重大發現,盡管它是一個簡短命題,但它可能極大地改變一個社會的傳統,改變人們對經濟學的思維和行為,創造一個新世紀的經濟秩序。
我們的未來該怎麼做,從人們首次仰望科學發展觀開始,就把這個命題錯誤地當成了理論進行猜測、評估。社會上一些聰明人開始對科學發展觀的背景、起源、本質、內涵、核心等等進行了字面上的解釋,結果是眾說紛紜。人們憑個人的主觀想像,對科學發展觀進行更遙遠的猜想,好像人人都在談宇宙的大爆炸、星系的形成、人類的起源、基因的排序、生命的合成等等。一個世紀性命題,是剛剛開始的一部人類文明發展史,一個文化進程也不可能突然被高端人物的智力所理解,也不可能被幾句話所解釋。
《博弈聖經》里《博弈文化盛宴》一文中說:「領導人的行為一半是道德,一半是博弈。博弈是決策優先,道德是對抗默認。超智慧的領導人知道多少忍讓,又何時競爭。他們總是尋找戰略主題,制定規則,讓他人競賽。」只有競賽,人心才會振奮,並被命題統一;只有競賽,才能顯示出文化命題引起壯觀的生物秩序。
其實,很多人仍處於一個低級競爭的認識階段,人與人之間發生的經濟競爭行為還是很簡單的,大多數人見到利益的時候,本能地表現出原始競爭的自私,用戰略的長遠眼光看待這種赤裸裸的競爭行為,好像直接撲向食物。或許人們還不能真正簡單地認識這些詞的意思,如科學、文化、文明、知識、規律、真理、戰略、戰術、哲學、經濟學、感情、愛、愛情、熵、正理、交流、觀念、進步、道德、博弈等等。人們還缺乏太多知識,根本不知道科學發展觀在傳遞執行中,需要一個正理均贏論的主線作為度量人力行為的尺子,直接將它引入具體事件中,就會對它產生疑惑。人們還無法理解科學發展觀的高深,所以人們很自然地要問:什麼是科學發展觀?誰知道科學發展觀?目前,科學發展觀也遇到了一些理論上的困難,我們必須知道它的結構特徵。今天,我們用唯物主義的物質世界觀看待它,就會想到人的行為有三特性,水分子是三原子,DNA模型是三誇克,由此推斷,科學發展觀也似乎是三元結構:
一、科學發展觀
二、正理均贏論
三、第三空地論
這就是科學發展觀的「一觀二論」結構特徵。
按照人們認識物理世界的習慣,一個為粒子,二個為數塊,三個為實體,科學發展觀就是一個實體,而且是一個「博弈實體」。這就符合人類認識自然的機理,能被人感覺,被人接受。
人們越來越把科學發展觀的未來與自我聯系起來研究正理概念。在這一個多世紀里,很多政治家用正確與失誤的歷史,一直將東西方主題文化進行交流,西方主義、東方思想、現代理論都以各種形式對科學發展觀進行完善。科學發展觀的主題文化基因結構是「一觀二論」,這個三元結構很完整,以後我們講述科學發展觀的故事,會用大自然中的正理均贏論和第三空地論進行解釋,才讓人信服。
用科學發展觀的正理均贏論建立的學說,感受到人在第三空地里有無限創新的價值潛能,並從中獲取贏的能量。《博弈聖經》上說:「經過細致解讀分析才深深地理解這是自然科學上的辯證和創新。相對性的國正論是連著兩個世界的橋梁,它中間的第三空地象徵著一個可創新的美麗世界,是深刻現實的藝術中心,那裡表現出最深刻的精神現實,就是創造博弈結構的無限可能。一切創新突破都介入了人與世界的相際關系,一切創造都是博弈的結果。」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背景對局中的第三空地越是空無一物,越有無限的潛能,人們看不到的自我價值就實存在那裡。我們用國正論區分出實體與性質的過程,也就是知識應用的博弈過程,它們的能量和信息可以在「一觀二論」的三元結構內傳遞和均衡。科學發展觀的正理均贏論是依據熱流自發性的特點和熱擴冷縮進行統籌,就是要用國正論在第三空地里進行均贏的分配。科學發展觀的正理均贏論,它表現出的文化讓人們看到充滿人性和友誼的文明和諧社會。
科學發展觀揭示了人類最文明的進步,它是一個安全、繁榮、平等、均贏的和諧的觀念。「一觀二論」建立的和諧社會,它讓人們的行為與自然同步,持續地不受自然和他人的影響,這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偉大戰略目標。
三、科學發展觀在飛秒瞬間判斷派別的特徵
從澤維爾發現了「飛秒」這個最短的時間,從他因這一發現獲得諾貝爾獎的那一刻,「飛秒」這個瞬間已被世界關注。人的一生中有無數個飛秒瞬間,無論任何事情,我們用國正論分出大小的過程,就是在那個千萬億分之一秒分成了兩半。無論我們今天看到一個驚天動地的事件還是悲慘凄涼的形式,粗略地看待它們,好像是時間的煎熬,其實是經過飛秒瞬間之後,給予我們的感悟。讓人無奈的是,我們感覺到的一切奇跡、遺憾或嘆息都是經過了飛秒瞬間之後,才讓我們看到。給我們這種奇妙的感覺,都是相對立的兩方由飛秒瞬間穿越之後,它們的狀態才固定下來。人們表現出來的愛與恨、情與仇、好與壞、美與丑、贊成與反對、欣喜與災難,相互的確立和轉換也都是在飛秒瞬間界定了派別。
科學發展觀作為一種文化,它和其他的文化一樣表現出同樣的性質。人們開始願意接受的文化觀點都是先接受了它們的表象,經過一段時期後,真正與主題基因發生親緣似地互動時經過了那個飛秒瞬間,文化派別就這樣被哲學確定了,派別的立場就成了分離不變性的「博弈實體」。《博弈聖經》中說過,兩次直觀才可進入實體,實體是國,可以從中剝離出無數的可能。由此得出結論,不經過飛秒瞬間看似融入主題的文化派別,也只是進入了一個空間單位,一半的行為仍是個人的性質,不能代表穩定的「博弈實體」。正因為實體文化的虛無性質,才需要根據主題要求,在飛秒瞬間進行分離,並吸收擴大文化派系,才能保持派別情感的實體特性。
經過飛秒瞬間將主題的文化基因積累的愛融入科學發展觀的實體基因里,那才是對科學發展觀真正的愛。《博弈聖經》對愛這樣陳述說:「我們把文化進程中被癮魂驅動的慾望拋棄了自我之後,自由給予的真、善、美,定義為愛。」這樣一個個被喚醒的高官,他的行為有一種無私的愛,才是忠誠的骨幹,就是一顆擁有魅力的野性種子;他會利用各種發起、召喚、倡導、指導的優質遺傳特徵,傳播科學發展觀的主題文化基因;他會改變一大片,這一大片里還會出現種子。
聰明的文化基因,總是優先被喚醒,呈現出中心,它是防止自身衰變進行生物博弈的創新繁殖。這是我們從遺傳學那裡得到的啟示。在連續的文化進程中,讓他人接受科學發展觀的文化,要靠多次的遺傳交流才能逐漸地接近派別的飛秒瞬間。我們可以看出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步伐很大,口號響亮,仍不見奇效,完全可以想像,喚醒人類在第三空地里的創新行為是與時俱進的發展歷程。只有不斷地對科學發展觀的「一觀二論」進行相互的紅移轟擊,喊多了,就變成了自我的內容,看到了科學發展觀就像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影子。《博弈聖經》曾有一段描述:「每一個人對自己的肖像和名字的敏感性,仍是存在一種神秘的知覺,因為無論什麼人的生物特性都可以對實體影子和實體肖像產生神秘性,像把夢境看成實體知覺一樣,有一定的實在性。」
科學發展觀的「一觀二論」一旦被接受,適用文化相對性,隨時都可以跨越飛秒瞬間,分出真假文化派別,分出博弈的陣營,表現出感情,正像《博弈聖經》中說的:「感情是依賴,是癮魂驅動慾望過程中的殷勤創作。」如果不能依據國正論的哲學,在飛秒瞬間區別出大小(就是博弈實體與性質),就不能對科學發展觀表現出感情,就不能信仰它那至高無尚的主題,也不能融入它的內容;即使在一個陣營也只是一種形式,一旦遇到困難,一半的可能性不會表現出感情忠誠和堅定實體的信念,內部將會出現消極、論爭、障礙、麻煩和危險。
任何虛假或不實在的表現,都是想用博弈的手段,戰勝對方,獨享支配權。
科學發展觀是領袖對戰略文化的思考,是社會持續發展的綱領。在實踐的過程中,文化只有一次次達成,文化沒有成功,只有前行。
每一個人都應該理解文明的永恆、普適、唯一性就是科學,再理解戰略的連續性就是發展,發展就是創新,我們把大腦對科學和發展的抽象快照看成觀念,這就是科學發展觀的概念。
我們無論走到哪裡,都會受到科學發展觀紅移輻射的沖擊。科學發展觀是一個實體,任何一個實體都是一個博弈的平台,站在實體一邊會占優。每個人都有機會競爭,競爭就是博弈,博弈的飛秒瞬間都是有輸有贏。
失敗是博弈的結果,所謂成功也是博弈的庇護。
四、科學發展觀成長過程的特徵
假如科學發展觀是文明的起源,是又一次東方文明的輪回,我們就不應該思考科學發展觀的誕生和死亡,而應該考慮它的繁殖和成長。如果東方社會是個大搖籃,科學發展觀和它的民眾做著的都是幼年的事情。
東方的社會學很發達。由於近半個多世紀無奈的探索,沒有出現大師級的科學研究者,沒有發現高深的理論。以後會有大量的科學家聯合參與,將理解力合成,搞清楚科學發展觀是不是「一觀二論」的三元結構,它的引力是什麼?「正理」又是什麼?不能再用表現普通事物常用的本質、內涵、中心、規律來解釋,這些詞直接塞進這個戰略文化命題里,經不起推敲。科學發展觀有它的文化結構即「一觀二論」,用正理均贏論和第三空地論落實到具體的事件上,你就不會再讓科學發展觀搖搖晃晃地走在似懂非懂的邊緣上。
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行為是萬物的開端。以人為本,不是歷史上的以人為中心主義,以人為中心主義是博弈的自我,自私又會成為博弈失敗的幻覺,這不是物理學家的結構,而是政治家的發現。人是一切事物成敗的開端,人的聚集有創造新世界和改變舊世界的義務,人是萬物的創造者。人的博弈行為是個人的第一生產力,又是綜合國力的體現。人是主題文化的實踐者,又是文明的創造者,因此把以人為本列為問題之首。科學發展觀提倡以人為本、改革開放,用創新的思維和行為開發新的技術,並應用這些智力的成果,重新組織人們的活動。
東方人也許會因為這一種文化能量的巨大輻射,使生活在這里的每一個人都會在這個發生紅移輻射的空間里發生變化。自己能否在這個空間里成長起來,就是看一個人是不是散落在這個空間里優先喚醒的種子。一開始這些種子並不是明亮可見的,這些人會帶領著政府一幫人組成科學發展觀的實體,在各行各業里推動著創新工作。當科學發展觀還沒有達到最熱烈狀態時,各自已經發揮了最大能量,表現出價值,組成了科學發展觀的能源。它在以國家社會為組織單位的尺度上,從而控制越來越大的空間體積。以人為本的創新行為一直持續下去,會源源不斷地從創新的物質中形成輸贏與均衡的經濟體系。只有創新才是未來的絕對優勢,在未來穩定的道路上才能逐漸地實現技術化控制。
我們看到的一個個奇跡或奇怪的偶然現象,都是歷史上的一個個創新,如果沒有科學的普適性,也都屬於不能復制的個別的偶然現象。人們看問題總是愛回到童年,依賴歷史的狀態,也就是等待博弈中的巧合與偶然。大自然設計了那些偶然的事件,當人們回顧那些現存的歷史,說好就好,說壞就壞,顯得自我很聰明。所以,人們習慣用過去開啟未來,用早已衰亡的東西指導現在,這都不是創新的思維。
成長中的科學發展觀,就是引導人們用國正論的創新思維分清實體與性質的知識論。在科學發展觀可靠、包容的系統中,以人為本,不分領域,不講智力,不管個人的愛好和興趣,真正廣泛地讓每一個人的觀點和其他角色建立關聯並在改革開放的自由環境中進行文明的創造,以占優之和讓更多的個體形成不同的繁盛,和科學發展觀時代一起成長,讓繁榮的過程在自己身上發生,與時代共榮。
一個時代輝煌的歷史,首先是有一個文化命題,《博弈聖經》中說道:「任何一個創新,首先是標題的創新。」任何事情都是先有一個命題,人們因命題集合起來,與命題互動。未來繁榮的社會到處應該看到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集體活動和競賽。成長的第一特徵,就是通過競賽激起的情緒在飛秒瞬間優先喚醒更多人和主題一起呼應,像重大慶典的閱兵式,整齊的方塊隊伍,用皮鞋踏動大地的聲音,最能激起一個民族的興奮之情,從而自我顯得無比強大。因此,我們發現人的精神會融入背景,成為自然實體的一部分。一段時間之後,一部分被優先喚醒的人已經呈現出中心,成了積極分子。在各行業走在前列的人已經成了專家和明星,這都是競賽的事實。由此得出,離主題越近,越容易成長。科學發展觀的發展、成長和繁榮的過程就是把握科學、正理、均贏、連續與創新的博弈過程,也是人類尋找正理的持續發展的過程。或許,不久之後,更多科學家、思想家、發明家、政治家彼此攜手去研究這個文化命題,把各行業零星的理論歸納成發展原理、發展觀念、發展模式和發展道路,他們會完整地告訴我們關於科學發展觀自身的來龍去脈。
我們講述人類與自然的故事,就是講述科學發展觀創新的故事,也永遠講述著自己成長的故事。
『叄』 科學發展觀科學回答了新形勢下什麼重大問題
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對新形勢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作出了新的科學回答,把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
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問題,作出一系列新的理論概括,提出堅持以人為本,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面落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新型國家;提出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推動建設和諧世界;提出堅持統籌兼顧,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大關系;提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等重大戰略思想。
(3)科學發展觀兩個重大歷史問題擴展閱讀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更加自覺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相比較黨的十七大的概括「第一要義是發展」,這次對第一要義的概括更加全面和具體。黨的十七大對「第一要義」的解釋是:「必須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要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那時對「發展」的界定主要還是偏重於經濟。黨的十八大則提到了經濟社會的發展,發展的內容更加豐富。而且,把社會發展的內容加進去,更加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本來意義。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更加自覺地把以人為本作為「核心立場」。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這一點的提法是「核心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的內容十分豐富,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尊重人民主體地位」。這個內容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得到了重申和充實。
黨的十八大報告在談到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八條基本要求時,首先強調的就是「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這顯然比「尊重人民主體地位」進了一步。
同時,黨的十八大報告在以人為本這個「核心」的字面之後加上「立場」二字,顯然是對堅持和保障以人為本的實現提出了進一步要求。
『肆』 科學發展觀重要的理論貢獻及歷史地位
科學發展觀,是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2003年7月28日的講話中提出的「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推進各項事業的改革和發展的一種方法論,也是中國共產黨的重大戰略思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寫入黨章,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之一。
從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出發,其體系具有三個最為明顯的特徵:
其一,它必須能衡量一個國家或區域的「發展度」,發展度強調了生產力提高和社會進步的動力特徵,即判別一個國家或區域是否在是真正地發展?是否在是健康地發展?是否是理性地發展?以及是否是保證生活質量和生存空間的前提下不斷地發展?
其二,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區域的「協調度」,協調度強調了內在的效率和質量的概念,即強調合理地優化調控財富的來源、財富的積聚、財富的分配以及財富在滿足全人類需求中的行為規范。即能否維持環境與發展之間的平衡?能否維持效率與公正之間的平衡?能否維持市場發育與政府調控之間的平衡?能否維持當代與後代之間在利益分配上的平衡?
其三,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區域的「持續度」,即判斷一個國家或區域在發展進程中的長期合理性。持續度更加註重從「時間維」上去把握發展度和協調度。建立科學發展觀的理論體系所表明的三大特徵,即數量維(發展)、質量維(協調)、時間維(持續),從根本上表徵了對於發展的完滿追求。
『伍』 科學發展觀的相關問題
好復雜奧。。
『陸』 科學發展觀提出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科學發展觀是前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年7月28日的講話中所提出的中國共產黨的思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寫入黨章,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之一,在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上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科學發展觀的具體內容包括:
第一,以人為本的發展觀。
第二,全面發展觀。
第三,協調發展觀。
第四,可持續發展觀。
發展歷史
2003年4月15日,胡錦濤在廣東視察時首次提出:「要堅持全面的發展觀」。同年7月28日,胡錦濤在全國防治非典的工作會議上又一次比較完整地提出了:「要更好地堅持協調發展、全面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發展觀。」這被認為是科學發展觀一詞的首次出現。
2003年10月14日,胡錦濤在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上明確提出了「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並提出了「五個統籌」。該次會議將胡錦濤的講話精神寫入最後決議,科學發展觀概念得到了完善,並正式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之一。
其後,中共中央迅速組織了「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專題研究班」,2004年2月29日,在研究班的結業式上,溫家寶要求全黨「統一思想,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將科學發展觀提高到全黨「統一思想」的高度。
2004年3月10日,胡錦濤在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就科學發展觀發表講話,「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必須堅持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切實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將科學發展觀提到與「三個代表」並列,被認為是迄今為止對科學發展觀最完整、最全面的闡述。
2007年11月21日,科學發展觀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被寫入黨章。
2008年9月開始,2008年9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決定從2008年9月開始,用一年半左右時間,在全黨分批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
第一批:2008年9月開始,2009年2月基本完成。包括:中央和國家機關、省(自治區、直轄市)黨政機關;全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政協機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人民團體機關;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機關;中管金融機構及其分支機構;
黨中央、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中央直屬機關、中央國家機關各部門管理的事業單位,省(自治區、直轄市)直屬事業單位。
第二批:2009年3月開始,2009年8月基本完成。包括:市(地、州、盟)、縣(市、區、旗)黨政機關;市(地、州、盟)、縣(市、區、旗)人大、政協機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人民團體機關;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師、團機關;中央企業;省(自治區、直轄市)直屬企業,市(地、州、盟)直屬企業事業單位;高等學校、中等專業學校。
第三批:2009年9月開始,2010年2月基本完成。包括:鄉(鎮)、街道;村、社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基層單位;中小學校;未參加第二批活動的企業、社會團體、社會中介組織等。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上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6)科學發展觀兩個重大歷史問題擴展閱讀:
如何落實
第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我國正處在並將長期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階段的根本任務就是發展生產力,這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需要長期保持較快的速度,並實現速度、結構、質量、效益的統一。這樣才能為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提供物質基礎。
第二、堅持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在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加註重加快社會發展,努力解決經濟和社會發展存在的「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問題。
第三、堅持城鄉協調發展。要站在國民經濟發展全局的高度研究解決「三農」問題,實行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互動、協調發展,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
第四、堅持區域協調發展。堅持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加快發展,形成東中西互動、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第五、堅持可持續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與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生態保護型社會。
第六、堅持改革開放。統籌推進各方面改革,為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提供體制和機制保障。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處理好內需與外需、利用外資與利用內資的關系,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第七、堅持以人為本。這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是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必然要求。要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人們的多方面需求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柒』 科學發展觀存在的問題謝謝
胡錦濤同志指出:「一個有遠見的民族,總是把關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個有遠見的政黨,總是把青年看作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前進的重要力量。」大學生是青年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的生力軍和接班人,他們承擔著繼往開來、迎接挑戰、推動中國走向世界強國之林的歷史使命。大學生如何實踐科學發展觀,對於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筆者認為大學生主要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實踐科學發展觀。
一、學習、理解和把握科學發展觀的涵義和要求
大學生首先要通過認真、深入的學習,全面理解和把握科學發展的內涵和要求,讓科學發展觀入耳、入腦、入心,真正樹立科學發展觀,用先進的思想武器武裝自己,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質和理論修養。大學生必須懂得科學發展觀的涵義: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必須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必須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必須堅持統籌兼顧。大學生還要懂得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始終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繼續深化改革開放;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切實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只有真正樹立了科學發展觀,才能自覺地去實踐科學發展觀。
二、做好自己本職工作,學好本領
當代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生力軍和接班人。科學發展觀的貫徹和落實離不開今天的青年大學生。當代大學生自身的素質、水平和本領直接決定了科學發展觀是否能夠得到很好的實踐,甚至決定了科學發展觀的命運。所以,青年大學生一定要珍惜在大學的寶貴時光,認認真真、勤勤懇懇地做好自己的本質工作——做一名優秀的大學生,努力學習,刻苦學習,勤奮學習,多學知識,多增才幹,多長見識,為將來踐行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知識經濟初見端倪,經濟全球化趨勢日趨明顯,國際競爭日趨激烈,作為一名當代的大學生一定不能在大學里虛度光陰,要明確自己的責任和使命,要充分利用優越的學習條件,趁自己年青精力充沛,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識,技能、本領和才幹,只有這樣才能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三、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社會實踐活動
實踐既是培養大學生改造客觀世界能力的活動,也是提升他們改革主觀世界能力的活動,既是知與行有機統一的過程,也是內化轉化和體現外化以及外化推動內化和鞏固內化的過程。當代大學生必須高度重視社會實踐,除了在學校學好功課外,還要積極參加各種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踐行和實踐科學發展觀,增加自己的才乾和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和理解。當代青年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點和特長為社會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目前許多高校利用寒暑假開展的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就是很好的形式,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大學生志願者開展的服務山區和服務農村為重點的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以及道德、法律、科教、文化衛生「四進社區」活動。這些實踐活動引導大學生走進社區、工廠、農村,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幹、做貢獻,實踐科學發展觀
『捌』 關於科學發展觀所要解決的問題、思想精髓、歷史作用分別是什麼
要求: 堅持 以人為本
堅持全面發展 ,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堅持協調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
堅持可持續發展
我們黨關於科學發展觀歷史地位與指導意義的闡釋,以及理論界的相關研究,大體上可劃分為兩個階段:從提出科學發展觀到黨的十七大召開為第一階段,黨的十七大以來為第二階段。經過長達八年多實踐的檢驗和推動,科學發展觀不斷得到豐富發展,已形成一個較為成熟的系統的理論體系;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取得豐碩成果,收到顯著成效。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兩個基本結論:
一是科學發展觀的真理性已經為全黨全國人民廣泛認同和普遍接受。科學發展觀提出以來,經受了時間和實踐的檢驗,越來越深入黨心民心,形成高度的共識,即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理論成果,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長期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二是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地位與指導意義已經為全黨全國人民深入理解和深刻領會。科學發展觀對我國經濟社會和各項事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指導和推動作用,顯示出強大的真理力量。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廣大幹部群眾逐步加深了對科學發展觀歷史地位與指導意義的認識。理論界關於科學發展觀歷史地位與指導意義的研究與宣傳,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和造勢作用。
值得關注的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並非一帆風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有學者指出:「當前我國城鄉之間、區域之間、行業之間、不同人群之間收入分配的差距,並沒有因為經濟發展而有所縮小,反而趨於擴大。」(邢賁思:《正確處理新時期人民內部矛盾》,《求是》2010年第22期。)這一方面說明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要性、長期性和復雜性,另一方面也凸顯了加強科學發展觀歷史地位與指導意義研究、宣傳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強化這一方面的研究和宣傳,有助於將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進一步引向深入,有助於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