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蘇州文化有哪些
綜述
公元前514年,吳王夫差的父親闔閭命前來投奔的楚國大臣伍子胥建吳國都城闔閭大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至今還保留著許多有關西施、伍子胥等的古跡,城裡仍有許多當年留下的地名。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稱蘇州,沿用至今。蘇州城建城早,規模
蘇州工業園區
大,基本保持著古代「水陸並行、河街相鄰」的雙棋盤格局、「三縱三橫一環」的河道水系和「小橋流水、粉牆黛瓦、古跡名園」的獨特風貌。城市至今仍坐落在原址上,為國內外所罕見。蘇州古城的古跡密度在中國僅次於北京和西安,列全國第三位。蘇州古城和蘇州園林為世界文化遺產和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雙遺產"集於一身。而崑曲、陽澄湖大閘蟹、周庄是三張國際級、重量級品牌。
蘇州園林甲天下,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其中九座園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截止2009年有六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被列為世界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現在進入國家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預備清單的有蘇州古城歷史街區和江南水鄉古鎮.在中國四大名園中,蘇州就佔有拙政園、留園兩席;「吳中第一名勝」虎丘深厚的文化積淀,使其成為遊客來蘇州的必游之地;而唐朝詩人張繼的一首《楓橋夜泊》,令古今遊客爭相來訪楓橋,聞聽寒山寺的鍾聲。 姑蘇城外自然風光秀麗,靈岩、天平、天池和洞庭諸山,點綴於太湖之濱,形成了富有江南風情的湖光山色。 蘇州既有園林之美,又有山水之勝,自然、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加之文人墨客題詠吟唱,使蘇州成為名副其實的「人間天堂」。 蘇州發現了許多遠古文化遺址,尤其是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良渚文化最為豐富,著名的有趙陵山遺址、少卿山遺址、綽墩遺址、草鞋山遺址、羅墩遺址等,其中趙陵山遺址1992年被列為全國十大考古遺址重大發現之一。天堂蘇州,東方水城——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蘇州是中國著名古都,曾為春秋之吳國、戰國之越國、三國之孫吳、元末之張吳等多個政權的首都,也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城市,經著名史學家顧頡剛先生考證為中國第一古城。
蘇州是吳文化的發祥地和集大成者,亦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是傳統文化發達、歷史底蘊深厚、風景秀美如畫的城市,蘇州現有2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蘇州、常熟),3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崑山周庄、吳江同里、蘇州甪直),7個江蘇省歷史文化名鎮(蘇州東山、蘇州西山、蘇州光福、蘇州木瀆、吳江震澤、太倉沙溪、崑山千燈),還有一大批保存較好的古鎮(如吳江的黎里、盛澤,崑山錦溪,太倉瀏河等)、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吳中區的東山村、明月灣),中國首批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一的平江路 ,山塘街。
名稱由來
相傳商代末年,周君古公亶父有三個兒子:長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幼子季歷。季歷有子昌,古公亶父認為昌有興王業的才能,想把君位傳給季歷再傳於昌。泰伯、仲雍了解了這一意圖後,為尊重父意,避讓君位而逃避到當時被稱為荊蠻之地的江南。並隨鄉入俗,自行「斷發文身」。表示他們已是荊蠻之人,而不能再回去繼位了。他們的這一義行,以及他們帶來的周族先進的文化和農業生產技術,受到了當地居民的擁護,在梅里,泰伯被擁立為君長,國號為「勾吳」(勾吳的「勾」是荊蠻語的發聲詞,無實際意義,勾吳即吳。但在出土的吳國青銅器上,作「攻吳」、「工吾」等,沒有「勾吳」)。泰伯到梅里,這梅里是指什麼地方,至今說法不一。至南朝無錫縣令劉昭注《後漢書•郡國志》時方說無錫梅里有泰伯墓,但沒有發現有城的遺址。在蘇州靈岩山下發現了春秋時大城的遺址。
從泰伯起十九傳至壽夢繼位稱王(公元前585年),吳國始有確切紀年。吳國的都城不斷遷徙,隨著吳國的崛起,需要尋找新的建都地,而位於太湖東北岸的蘇州,由於自然條件十分優越,交通方便,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人口眾多,壽夢二十五年(公元前561年),正式將都城遷至蘇州。並經過多年的不斷經營,具有相當規模。可是由於史籍沒有記載,當時城址已無從查考。自此,當時的蘇州稱為吳國。
公元前514年,吳王闔閭下令伍子胥督造水陸雙棋盤格局的城池,自此,蘇州的地理位置沿革至今。後越國滅吳,並於公元前379年將越國都城遷到姑蘇,戰國時期,公元前248年,楚國春申君受封於吳,並以蘇州(吳墟)為首邑,為蘇州的發展作出貢獻,蘇州至今有地名黃埭和位於蘇州古城王洗馬巷內的春申君廟紀念他,並把他作為蘇州的守護神供奉在城隍廟內。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在吳都城設會稽郡、吳縣,自此,當時的蘇州稱為吳縣,或有時稱為吳州。公元589年,隋改吳州為蘇州(以蘇州城西姑蘇山得名,蘇州的名稱始此。另姑蘇山由吳王闔閭建姑蘇台得名,現山上仍有遺跡)。公元778年,唐朝設蘇州為江南唯一的「雄州」(唐制州分七等,「雄州」為二等),從此,蘇州名稱被固定作為通稱。公元1113年,宋改蘇州為平江府。綜合歷史變革,蘇州有很多的別稱:姑蘇、吳、吳縣、東吳、平江、吳中等等。又由於蘇州城內河道縱橫,又稱為水都、水城、水鄉,十三世紀的《馬可波羅游記》將蘇州贊譽為東方威尼斯.蘇州古城被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稱贊為「鬼斧神工」。
建置沿革
吳:西周 闔閭大城 吳都(公元前514年)
吳:越滅吳 徙都 吳為越都 (公元前379年)
吳:春申君黃歇受封於吳 為都邑 (公元前248年)
吳縣:秦始皇帝二十五年 會稽郡治所(公元前222年)
泰德:王莽篡漢,復古改名,仍為會稽郡治所(公元8年)
吳縣:漢永建四年 吳會分治,為吳郡治所 (公元129年)
吳縣:漢建安元年(196年)至212年,為東吳孫氏政權首都。
吳州:南朝 陳禎明元年(公元587年)
蘇州: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
蘇州:唐太宗貞觀元年,江南道治所(公元627年)
蘇州: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為江南東道治所(公元733年)
中吳:後唐同光二年(924年)
平江府: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
平江達魯花赤總管府:元 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
隆平府:元 至正十六年(1356年)
蘇州府:明 應天巡撫駐地 屬中書省1367年
蘇州府:清康熙六年,江蘇省會 江蘇巡撫,布政使駐。(1667年)
蘇州市:1949年
蘇州市(省轄)、蘇州專區:1953年
蘇州市(地級):1983年
2. 蘇州的古老文化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沒有哪些園林比歷史名城蘇州的四大園林更能體現出中國古典園林設計的理想品質。咫尺之內再造乾坤,蘇州園林被公認是實現這一設計思想的典範。這些建造於16~18世紀的園林,以其精雕細琢的設計,折射出中國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概 況
中國東部江蘇省的蘇州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這里素來以山水秀麗,園林典雅而聞名天下,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美稱。根據記載,蘇州城內有大小園林將近200處。其中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和留園分別代表著宋(公元960~1278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個朝代的藝術風格,被稱為蘇州「四大名園」,網師園也頗負盛名。
滄浪亭位於蘇州城南,是蘇州最古老的一所園林,始建於北宋慶歷年間(公元1041~1048年),南宋初年(公元12世紀初)曾為名將韓世忠的住宅。滄浪亭造園藝術與眾不同,未進園門便設一池綠水繞於園外。園內以山石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滄浪石亭便坐落其上。山下鑿有水池,山水之間以一條曲折的復廊相連。假山東南部的明道堂是園林的主建築,此外還有五百名賢祠、看山樓、翠玲瓏館、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築與之襯映。
獅子林位於蘇州城內東北部,始建於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因園內石峰林立,多狀似獅子,故名「獅子林」。獅子林平面呈長方形,面積約15畝,林內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築分布錯落有致,主要建築有燕譽堂、見山樓、飛瀑亭、問梅閣等。獅子林主題明確,景深豐富,個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獨具,一草一木別有風韻。
留園坐落在蘇州市閶門外,始建於明代。清代時稱「寒碧山莊」,俗稱「劉園」,後改為「留園」。留園佔地約50畝,中部以山水為主,是全園的精華所在。主要建築有涵碧山房、明瑟樓、遠翠閣曲溪樓、清風池館等處。留園內建築的數量在蘇州諸園中居冠,其在空間上的突出處理,充分體現了古代造園家的高超技藝和卓越智慧。
拙政園位於蘇州婁門內,是蘇州最大的一處園林,也是蘇州園林的代表作,明正德年間(公元1506~1521年)修建。現存園貌多為清末時(公元20世紀初)所形成,佔地面積達62畝。拙政園的布局主題以水為中心,池水面積約占總面積的五分之一,各種亭台軒榭多臨水而築。主要建築有遠香堂、雪香雲蔚亭、待霜亭、留聽閣、十八曼陀羅花館、三十六鴛鴦館等。拙政園建築布局疏落相宜、構思巧妙,風格清新秀雅、樸素自然。
網師園位於蘇州城東南部。始建於南宋時期(公元1127~1279年),當時稱為「漁隱」。清代乾隆年間(公元1736~1796年)重建,取「漁隱」舊意,改名為「網師園」。網師園佔地約半公頃,是蘇州園林中最小的一座。園內主要建築有叢桂軒、濯纓水閣、看松讀畫軒、殿春簃等。網師園的亭台樓榭無不臨水,全園處處有水可依,各種建築配合得當,布局緊湊,以精巧見長,具有典型的明代風格。
蘇州園林在有限的空間范圍內,利用獨特的造園藝術,將湖光山色與亭台樓閣融為一體,把生意盎然的自然美和創造性的藝術美融為一體,令人不出城市便可感受到山林的自然之美。此外,蘇州園林還有著極為豐富的文化底蘊,它所反映出的造園藝術,建築特色以及文人騷客門留下的詩畫墨跡,無不折射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和內涵。
◎文化遺產
蘇州古典園林的歷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紀春秋時吳王的園囿,私家園林最早見於記載的是東晉(4世紀)的辟疆園,歷代造園興盛,名園日多.明清時期,蘇州成為中國最繁華的地區,私家園林遍布古城內外.16--18世紀全盛時期,蘇州有園林200餘處,現在保存尚好的有數十處,並因此使蘇州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
作為蘇州古典園林典型例證的拙政園、留園、網師園和環秀山莊,產生於蘇州私家園林發展的鼎盛時期,以其意境深遠、構築精緻、藝術高雅、文化內涵豐富而成為蘇州眾多古典園林的典範和代表。
3. 蘇州歷史文化遺址
1、蘇州治平寺遺址
位於蘇州市郊上方山東麓,東臨石湖,隔水與越城遺址相對,地屬市郊橫塘鄉,1963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1956年調查時發現該處有古文化層暴露。1965年進行過小范圍試掘,出土並採集到銅輥和紅衣陶、細泥紅陶、印紋硬陶片等新石時代晚期至春秋時代的遺物。
蘇州博物館於1983年試掘位於磨盤山上的吳城遺址,在土城夯土層中也出土了同一時代的類似遺物,可以認為春秋吳城遺址的下層亦屬治平寺古文化遺址范圍。治平寺遺址對考古研究具有較大的價值。
2、蘇州園林
蘇州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因山水秀麗,古典園林嫵媚多姿,享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之美稱。
1985年,蘇州園林被評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
蘇州是水鄉,引水便利,附近盛產太湖石,適合堆砌玲瓏精巧的假山,加之舊時蘇州文人薈萃,一些官僚地主及文人學士又追求「雖居鬧市而有山林之趣」,這樣大大促進了蘇州園林的發展。
據地方誌記載,蘇州城內大小園林將近200處,為全國之冠。
蘇州園林,在布局、結構、風格上都有自己的藝術特色,被稱為蘇州四大古典園林的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和留園分別代表著宋、元、明、清四個朝代的藝術風格。
3、滄浪亭
位於蘇州城南三元坊內,是蘇州最古老的一所名園,為宋代詩人蘇子美所築。
滄浪亭造園藝術不同尋常,未進園門,已是綠水回環,垂柳迎風。
憑欄依岸,臨水山石嶙峋,復廊蜿蜒如帶,廊中的漏窗把園林內外山山水水融為一體。
園內以山為主,山上古木參天,著名的滄浪亭即隱蔽在山頂上。
南面的明道堂是園內最大的建築物,牆上懸有三塊宋碑石刻拓片,分別是天文圖、宋輿圖和宋平江圖(蘇州城市圖);五百名賢祠壁中嵌有與蘇州歷史有關的五百多個人物平雕石像。
園中西南有假山石洞,名印心石屋;山上有小樓名看山樓,登樓可覽遠近蘇州風光。
4、獅子林
在蘇州城東北婁門內園林路,是元代園林的代表。
獅子林原為菩提正宗寺的後花園,它以太湖石堆砌的假山巧妙著稱,很多石峰形像獅子,因而得名。
假山內外上下盤旋曲折,穿洞越谷宛入迷宮,咫尺之間可望而不可即,只有循山路而行才可出洞。
由於它原是寺之後花園,所以獅子林假山便是佛的象徵,與一般的假山不能相提並論。
山腹中 空靈曲折,宛如迷宮的洞穴即象徵佛的法力無比。
另外園內還有「燕譽堂」、 「卧雲室」、「問梅閣」、「真趣亭」等建築。
園內長廊四面貫通,廊壁上嵌有書條石刻,皆為名家書法佳作。
5、拙政園
拙政園是蘇州園林的代表作,始 建於明正德年間,圓主王獻臣取 晉代潘岳<<閑居賦>>中「築室種 樹,灌園鬻蔬,是亦拙者之為政 也」之意而命名。
拙政園又分東園、中園、西園三部分。
東園山池相間,點綴有秫香館、蘭雪堂等建築。
西部水面迂迴,布局緊湊,依山傍水建以亭閣,其中主體建築鴛鴦廳是當時園主人宴請賓客和聽曲的場所,廳內陳設考究。
晴天由室內透過藍色玻璃窗觀看室外景色猶如一片雪景。
園中「與誰同坐軒」乃為扇亭,扇面兩側實牆上開著兩個扇形空窗,一個對著「鴛鴦廳」,而後面面山的那一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頂蓋又恰好配成一個完整的扇子。
「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所以一見匾額,就會想起蘇東坡,並立時感到這里可賞水中之月,可受清風之爽。
中園是拙政園的精華部分,其總體布局以水池為中心,亭台樓榭皆臨水而建,有的亭榭則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鄉的特色。
主體建築遠香堂位於水池南岸,隔池與主景東西兩山島相望,池水清澈廣闊,遍植荷花,山島上林蔭匝地,水岸藤蘿紛披,兩山溪谷間架有小橋,山島上各建一亭,西為雪香雲蔚亭,東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時而異。
遠香堂之西的「倚玉軒」與其西面船舫形的「香洲」遙遙相對,兩者與其北面的「荷風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勢,都可隨勢賞荷。
倚玉軒之西有一曲水灣深入南部居宅,這里有三間水閣「小滄浪」,它以北面的廊橋「小飛虹」分隔空間,構成一個幽靜的水院,而香洲即位於這一水灣口之兩側。
拙政園中園的布局以荷花池為中心,遠香堂為其主體建築,池中兩島為其主景,其他建築大都臨水並面向遠香堂,從建築物名稱來看,也大都與荷花有關。
王獻臣之所以要如此大力宣揚荷花,主要是為了表達他孤高不群的清高品格。
6、留園
坐落在蘇州市閶門外,原為明代徐時秦的東園,清代歸劉蓉峰所有,改稱寒碧山莊,俗稱劉園。
清光緒二年又為盛旭人所據,始稱留園。
留園佔地約30畝,以水池為中心,池南涵碧山房與明瑟樓為主要觀景建築。池北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
池西假山上的聞木樨香軒,則為俯視全園景色最佳處,並有長廊與各處相通。
東區以麴院迴廊見勝,由林泉耆碩之館、冠雲冠雲樓圍成庭院,院內池後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為名石冠雲峰,兩旁為端雲、岫雲兩峰。
北區有新辟盆景園。西區是全園最高處。
7、虎丘
虎丘在蘇州城西北3千米處,風景優美,古跡眾多,有「吳中第一名勝」之譽。
虎丘正門是斷梁殿,入內經試劍石、真娘墓就可到達「千人石」。
千人石後「別有洞天」內有劍池,其四周還有白蓮池、點頭石、雲岩寺、冷香閣、第三泉、孫武子亭及虎丘塔等古跡。
虎丘自古就為游覽勝地,山上一石一木都有美麗的傳說。
8、寒山寺
以一首詩而聞名中外的寺廟,要數蘇州寒山寺。
唐朝詩人張繼寫了一首《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很多到蘇州游覽的人,都把寒山寺列入日程,以便親自體驗一下詩中的意境。
寒山寺在蘇州城西5公里外的楓橋鎮,始建於梁,原名「妙利普明塔院」。據傳,因唐代高僧寒山曾在寺內主持,故名寒山寺。
1000多年內寒山寺先後5次遭到火毀(一說是7次),最後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緒年間。
歷史上寒山寺曾是我國十大名寺之一。
寺內古跡甚多,有張繼《楓橋夜泊》詩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書碑文殘片等。寒山寺最著名的是那口鍾已流落到日本,但不知下落,現在的鍾是1906年日本人士募鑄的。
很多日本人士對寒山寺很熟悉,能背誦《楓橋夜泊》詩。
寒山寺每年都要接待成千上萬的日本旅遊者。
4. 蘇州的文化
2009年末,蘇州全市有藝術表演團體15個,文化館個,博物館27個,公共圖書館12個。全市累計6個項目列入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4個項目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8人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平江、山塘歷史街區分別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和中國最受歡迎的旅遊歷史文化名街。 蘇州話,是吳語的一種,為漢語七大方言語系之一的吳語標准語,隸屬漢語—吳語—吳語太湖片。長期以來一直是吳語的主要代表方言之一。
蘇州話以優雅著稱,所謂吳儂軟語就是由此而來。一種方言好聽與否,主要取決於語調、語速、節奏、發音以及詞彙等方面。吳語是漢語各方言語系中形成最早的方言之一,古吳語融合古中原語構成現代吳語,因此吳語至今保留了相當多的古音。吳語的一大特點在於保留全部的濁音聲母,保留全部入聲,故具有八種聲調(平上去入各分陰陽),是為最正朔的平仄音。蘇州話語調平和而不失抑揚,語速適中而不失頓挫,蘇州話的發音有些低吟淺唱的感覺。
吳語至今已有3200年歷史,吳語區有前後1000年的經濟文化中心史。平上去入(有平仄音韻)、清濁對立、尖團(尖團音)分化、存古字詞,吳語保留眾多正統漢語因素,而蘇州話是吳語的核心。 蘇州現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大宗教。
主要宗教場所有:道教宮觀有玄妙觀(位於觀前街)、玉皇宮(園區)、城隍廟(位於景德路)、穹窿山上真觀等;佛教有西園寺、寒山寺、北塔報恩寺(位於人民路)、文山寺、靈岩山寺(木瀆鎮)、包山寺(吳中區西山島)園區重元寺、來風寺、常熟虞山興福寺、張家港鳳凰山永慶寺、香山寺、雙杏寺、吳江平望鎮小九華寺、崑山海藏寺等寺廟;其他宗教的有聖約翰堂、使徒堂、楊家橋天主堂、石路太平坊清真寺等。 每年農歷六月初六,蘇州有曬書習俗。這一天將圖畫書籍曬於庭中,防蟲蛀腐蝕,收效尤大。各寺院廟宇將所藏經書搬出來曬一曬,僧人趁機召集鄉村老婦開「翻經會」,由她們在烈日下翻經曝曬,宣稱「翻經十遍,再世可轉男身」。又有民諺雲:「六月六,狗腐浴。」(蘇州方言將洗澡叫做腐浴)是日將狗、貓牽到河中沐浴,可避虱蚤。
每年農歷七月初七,是乞七節,又名女兒節。民間傳說這天晚上,喜鵲成群結隊飛向銀河,搭成鵲橋,讓牛郎和織女在銀河鵲橋上相會。民間習俗,在七夕之夜祭祖織女,並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叫做「乞巧」。七夕這天,家家戶戶用麵粉加糖拌和結實,切成2寸左右長條,扭成芒結形狀,經油煎後,鬆脆香甜,名日巧果,是乞巧節必備供品。吳地還有用茶杯盛鴛鴦水(井、河兩水的混合物),置於庭院中承接露水攪和,待日出後任其照曬,待水面生膜,姑娘們各將小針投入,使針浮於水面,視水底針影,若成雲龍花草狀,為「得巧」,如椎似杵者為「拙兆」。尚有用線穿針孔以辨目力好壞等節俗。 具有2500多年歷史的蘇州,無疑是吳地文化的主體。吳地繪畫歷史源遠流長。從五六千年良渚文化的玉、物上刻畫和描繪的裝飾圖案開始,到明代以吳門命名的「吳門畫派」,無不散發著藝術的光輝。
吳地繪畫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南朝已取得很大的成就,出現了顧愷之、陸探微,張僧繇、曹不興等書畫大家,這一時期的吳地繪畫在中國繪畫史上發出了耀眼的光輝。唐代最為突出的畫家有張璪、朱景玄、朱審。兩宋時期,蘇州一帶花鳥畫家的成績比較顯著,山水畫也達到了新的高度。到了元代,蘇州畫家們響應了趙孟頫的「文人畫」思想,用寫字的筆來繪畫山水、花鳥和人物,藉以抒發性情。此時的黃公望「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對後世影響深遠。他的巨作《富春山居圖》是世界美術史中不多見的傑作。受文人畫的發展,元代的花鳥畫也開始向水墨方向發展。
明代的蘇州繪畫形成了文化修養和風雅生活相結合的繪畫藝術風氣,強調人品、學問、才情和思想等要素,作品多為即興抒情之作,提倡清新素雅而趨於平淡天真的藝術風格。這些近乎職業化的文人畫家又積極地推動了文人畫風氣的蔓延,到了正德、嘉靖時期,由於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的努力,最終形成了有著廣泛影響的「吳門畫派」,成為明代繪畫的主流形態。到了明代晚期,吳門畫派的畫家們重視繼承古人的筆墨傳統,把對風格的追求作為藝術的重要目的。而且,由於他們具有深厚的文化修養,有各自的美學追求,從而也具有很強的創造性。在這一時期,涌現出了一批師法自然,重視寫生的優秀畫家,張宏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明代蘇州畫家精湛的筆墨技法和師法自然的繪畫思想,對後世畫壇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吳門畫派引領畫壇至今,600年間從未中斷,人才輩出。 蘇州是昆劇和蘇劇的故鄉。
昆劇是中國首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興起於元末明初時蘇州的崑山、太倉一帶,自明代隆慶、萬曆之交,至清代康熙、嘉慶年間,昆劇由於得到革新而迅速興盛,其時在蘇州城鎮、鄉村,人們對昆劇迷戀到了如醉如狂地步,組織業余班社,舉行唱曲活動,一年一度的虎丘曲會,幾至「傾城闔戶」,「唱者千百」。在昆劇鼎盛時期,以蘇州為中心,其流布范圍幾乎遍及全國各大城市,獨霸劇坋二百餘年。昆劇的繁榮,涌現了一大批優秀的演員,也出現了一批著名的作家,為後人留下了一大批著名的傳奇劇本。如昆劇《牡丹亭》、《竇娥冤》,其中《牡丹亭》由著名作家白先勇於2004年4月重新主持製作,兩岸三地藝術家攜手打造的「青春版」崑曲《牡丹亭》至今已經在世界各地巡演一百多場,場場爆滿,並且登陸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
蘇劇有《醉歸》、《竇公送子》,京劇《李慧娘》,滑稽戲《滿意勿滿意》等。 蘇州是東部飲食文化中心,是三大飲食文化之一(京式、蘇式、廣式)——蘇式飲食文化的發揚地。
蘇州小吃是中國四大小吃之一(南京夫子廟小吃、上海城隍廟小吃、蘇州玄妙觀小吃和湖南長沙火宮殿小吃並稱為中國四大小吃)。「松鶴樓」是老字型大小的蘇式餐館;「老蘇州茶酒樓」以傳統蘇幫菜而聞名;「朱鴻興面館」和「綠揚餛飩」等物美價廉,比較適合大眾消費。遍布蘇州的麵店,表明澆頭品種很多、講究湯水的蘇式面條是廣受歡迎的小吃。 美食街:太監弄、十全街、學士街、李公堤、鳳凰街等,碧鳳坊、李公堤為中國餐飲文化名街。 蘇式招牌菜:松鼠桂魚、響油鱔糊、蟹粉蹄筋、清溜蝦仁、氽糟、母油整雞、太湖蒓菜湯、雪花蟹斗、櫻桃肉、醬汁肉、薰魚、(魚巴)肺湯、三件子、密汁火方、暖鍋、棗泥拉糕等。 蘇式糖果:輕糖松子、粽子糖、澆切片、三色松子軟糖、脆松糖、松子南棗糖等。 蘇式蜜餞:蘇州製作蜜餞的歷史可上溯到三國時代,清代是蘇式蜜餞的鼎盛時期,其中以「張祥豐」最為著名,歷來是「宮廷食品」。蘇式蜜餞現有160多個品種,以金絲蜜棗、奶油話梅、金絲金桔、白糖楊梅、九制陳皮最為著名。 蘇式小吃生煎饅頭 油氽緊酵 半緊酵小籠 半緊酵蟹粉小籠 小籠饅頭 縐紗湯包 蟹粉湯包 香菇青菜素包 鮮肉大包 鮮肉中包 豆沙饅頭 開花饅頭 荷花饅頭 壽桃包 秋葉包 素菜燒賣 鳳尾燒賣 蟹粉燒賣 蝦仁燒賣 金魚燒賣 鮮肉蒸餃 四喜蒸餃 青菜餃 蝴蝶餃 孔雀餃 雞冠三角餃 知了餃 沈永興饅頭 桂花糖油山芋 桂花糖芋艿 焐酥豆糖粥 桂花雞頭肉 八寶雞頭肉 桂花焐熟藕 鮮肉棕 灰湯棕 白沙棕 綠豆棕 豬油夾沙棕 三角棕 小腳棕 筆棕 棗泥麻餅 蜜汁豆腐乾 蝦子醬油 清湯魚翅 母油整雞 太湖蒓菜湯 翡翠蝦斗 松鼠桂魚 旅遊節中國蘇州國際旅遊節(每年4-5月)
中國蘇州國際絲綢旅遊節(9月20日—25日) 風俗節玄妙觀迎財神(2月上旬,農歷正月初五)
甪直水鄉服飾文化節(4月) 花樹節西山太湖梅花節(3月1日—10日)
虎丘花會(3月—5月)
拙政園杜鵑花會(3月—6月)
拙政園荷花節(7月—8月)
蘇州天平紅楓節(中國三大觀楓地之一,11月) 廟會節南浩街神仙廟會(5月)虎丘廟會(9月—10月)
5. 蘇州西山的歷史文化
西山歷史悠久,勝跡眾多。三山島曾出土1萬年前舊石器和古動物化石,把太湖流域的歷內史推前到舊石器時容代。相傳夏禹來此治水,「三江既入,震澤底定」。吳王夫差偕西施在此消夏賞月。吳越交戰,留下烽燧墩,戰船碼頭等古跡。秦末漢初,「商山四皓」在此避亂隱居。東晉南北朝,佛道盛行,建有三庵十八寺。南宋遺民在此建宅造園,留有古建百餘幢。
西山是歷代文人雅士游賞之地,唐代白居易、王昌齡、皮日休、陸龜蒙;宋代范仲淹、范成大、蘇舜欽;明代文徵明、張宏、唐寅;清代沈德潛、汪琬等人曾到此數游,寫下優美詩章。
西山多古樹,1200—1500年的柏樹有3株,1000年以上的香樟有2株,500—800年的香樟有12株,800年以上的羅漢松有1株,600年以上的紫藤有1株,500年以上的桂花有2株,400—500年的銀杏有3株,300年以上的白皮鬆有2株。
6. 蘇州名勝古跡的介紹
1、拙來政園:江南園林的代表,蘇州自園林中面積最大的古典山水園林,是蘇州四大古名園之一,也是蘇州園林中最大、最著名的一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堪稱中國私家園林經典。
2、虎丘:蘇州虎丘山風景名勝區,已有2500多年悠久歷史,是歷史文化名城蘇州的標志、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自然和文化雙遺產、國家重點公園。
3、獅子林:獅子林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是漢族古典私家園林建築的代表之一。屬於蘇州四大名園之一。獅子林同時是是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旅遊景區。
4、寒山寺:坐落於蘇州古城區西南隅的盤門景區,擁有久負盛名的瑞光古塔、絕無僅有的水陸城門、享譽海內外的吳門古橋,分別為國家、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5、觀前街:觀前街位於蘇州市中心,是蘇州人氣最高的購物聚集地,歷來有「蘇州第一商圈」的美譽。這里是姑蘇城內最老字型大小的購物街區,因古寺玄妙觀而得名,有150多年的歷史,自古便是熙熙攘攘的重要商業街。
7. 蘇州的文化底蘊是什麼
游覽蘇州,走馬觀花,當然首選的是蘇州園林。因為蘇州園林是蘇州歷史的縮影,也是蘇州的「城市名片」中的「徽記」。而要更深入地了解和認識蘇州,最便捷的便是去翻閱蘇州以大街小巷的名子為章回佳題的歷史畫卷。即使你在走馬觀花的時候,其實也不免會瀏覽一些承載了蘇州文化底蘊的大街小巷的名字所蘊含著的重要章節的蘇州的人文歷史風情,從而於一斑中進一步領略蘇州這部有著二千五百年建城歷史的「巨著」,了解蘇州「城市名片」中「徽記」外更豐富具體的內涵。
說起「城市名片」,這一片語,時下經常被人提起,特別是「經營城市」的理念泛起後,一夜之間,幾乎所有的城市,都在努力打造自己的「城市名片」,把自己的城市與其它城市的不同之處,主要是吸引投資者或者旅遊者眼球的東西,傾力包裝後,「隆重推出」。其實一個城市最好的「名片」,就是這個城市大街小巷的名字。因為這些大街小巷的名子,承載著一個城市與其它城市不同的歷史沿革,更承載著一個城市與其它城市不同的文化底蘊。特別是市民們天天在這些大街小巷中繁衍生息,這些大街小巷的名子所承載的文化底蘊,在人們記住他們的時候,也就潛移默化地受著這文化底蘊的熏陶與傳承。
也去過一城市,那些城市大街小巷的名子,就是讓你知道有那麼一條路可以走,象門牌號一樣,以城市的某一條主幹道為中軸,按數字順序向不同方向排列,或者從東一條路排起,之後便是東二條路,東三條路,依此類推,一直排到東面的最後一條路;另一個方向則從西一條路排起,亦如此排列。或者一馬路、二馬路的按某一方向一直排到十馬路。還有一些城市則是以全國行政區劃是省、市、縣的名子作為城市道路的名字。而改革開放這三十幾年來,港、澳、台幾乎成為所有城市都有的道路的名子。記倒是挺好記的,但總讓人感這樣給城市的大街小巷命名的城市的文化底蘊的闕如。因為從這些應該體現人類智慧與才情的結晶的城市的大街小巷的名子里,你不知道在這些人類生生不息的地方,人類曾經留下怎麼的不同的足跡。而且作為一個城市最生動、最立體的一部隨時間流傳而不衰的歷史長卷,只給後人留下與一片空白沒有什麼區別的千城一面的輪廓。
一個城市大街小巷的名子,如地名一樣,確實體現著一個城市文化底蘊的深淺及文野之別的。比如,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了形態不同的山峰,很多山峰遠遠望去,就象少女挺實的雙乳,在孔孟之鄉這樣的山峰被稱為「乳山」,望著那山形,咀嚼著這名子,讓人生出許多美妙的幻想。而在「座山雕」的家鄉,同樣的山峰,卻被呼為「奶頭山」。聽了這名子,讓書生也陡生幾絲匪氣。
如此立論,才更覺蘇州的可看、可讀。因為蘇州一條條街巷都演繹著蘇州曾經的歷史或今天的人文,在你對蘇州那些從未聽說過的大街小巷的名字,感覺不如「中山路」、「香港街」好理解而浮想聯翩的時候,在你對蘇州那些從未聽說過的大街小巷的名字的來歷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後,不禁要佩服題名者的匠心獨具。這些大街小巷的名子,不僅承載著這些大街小巷當年的風風雨雨,更把豐富的歷史,濃縮成高度概括的大街小巷的名字,在人們的日復一日的稱謂里,把過去的歷史永遠地傳承下去。
蘇州古時稱吳,又稱姑蘇,有文字記載以來的歷史已有4000多年。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稱蘇州,沿用至今。蘇州城建於公元前514年,雖歷經2520年的滄桑,但整個城池仍坐落在春秋時代的位置上,因而,蘇州很多的大街小巷的名子,都記載著這個歷史過程。
蘇州城的建造者是當時已成為吳王闔閭的大將伍子胥,名為闔閭城。春秋時期,這里就成為吳國的都城,蘇州目前大街小巷的名稱中自然還保留有許多有關吳王闔閭、大將伍子胥以及美女西施的印記。蘇州大街小巷的名子中,很多帶有隻有蘇州獨有的「胥」字的,象「胥江」、「胥門」、「閶胥路」、「盤胥路」都與伍子胥的生平事跡有關,使這段歷史就這樣一直不衰地流傳著。很多不專門學文史的人,對這段歷史不知道,其實對自己城市的歷史都不知道的市民太多、太平常,但蘇州人卻從一天不知要叫上不知多少遍的大街小巷的名子上,自然而便利地了解並傳承著這段歷史。
干將路——相傳,吳國人干將與其妻莫邪善於鑄劍,他們曾鑄有一對鋒利無比的寶劍,一名干將,一名莫邪,都獻給了吳王闔閭。後來,干將、莫邪被做為利劍的代稱。為了紀念干將,古代蘇州人把與干將墓相近的古城正東城門稱為「干將門」,後又改為今天的相門。一九八二年,蘇州古城進行改造,並命名為「干將路」。干將莫邪鑄劍的熊熊烈火早已經灰飛煙滅了,但在這里有一條路名永遠記下了這段歷史傳說。莫邪路——有了干將路,卻沒有「莫邪路」,崇尚歷史文化的蘇州人一直覺得是一個遺憾,因為在他們心中,干將與莫邪不僅是一對夫妻,而且同是鑄劍名家,是聰明、美麗與力量的象徵,是蘇州輝煌歷史文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於是在蘇州古城東側就有了一條莫邪路,彌補這一歷史的遺憾。
臨頓路——據《越絕書》稱,吳國能造各種不同類型的戰船,吳人「習於水戰,便於舟用」,在太倉以東海面曾發生過多次海戰。吳王十年,「東夷侵吳,吳王親征,夷人不敢敵,收軍入海,吳亦入海逐之」。吳王率軍追擊東夷,臨時駐扎休息之地,便被命名為臨頓路。在這條路上我們彷彿還能聽到當年吳王闔閭征伐東夷的號角聲。
木瀆鎮——蘇州城西太湖之濱有座水鄉古鎮。相傳春秋末年,吳越紛爭,越國戰敗,越王勾踐施用「美人計」,獻美女西施於吳王。吳王夫差專寵西施,特地為她在秀逸的靈岩山頂建造館娃宮,又在紫石山增築姑蘇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來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瀆,「木塞於瀆」,木瀆之名由此而來,木瀆也成了歷來文人墨客游歷之佳處。
錦帆路——原為河,即古子城城壕,吳王為討好西施,以五彩的錦緞製成船帆盪漾河上,故名錦帆涇,又名錦泛涇,以兩岸桃楊春日花開倒影水中如泛錦而得名。後來錦帆涇的河道被填,錦帆涇即易名為錦帆路了
剪金橋巷——相傳是因吳王與西施出遊,見橋頭有一賣花女叫賣鮮花,吳王從頭上取下一隻價值連城的金簪,命宮女剪下一截,把所有的鮮花統統買了下來,供西施曉妝之用。此處即曰剪金橋。
專諸巷——位於閶門旁的一條小巷。春秋戰國時,吳國公子光為了謀奪吳王僚的王位,派壯士專諸藏短劍於魚腹中,用魚腸劍刺死了王僚。當時壯士專諸就住在這條小巷中,「專諸巷」的聲名也由此而流傳千古。
用影響城市發展的歷史,指稱發生這一歷史的那一地點的方法,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在蘇州就這樣約定俗成地傳承了下來,隨著城市規劃管理的實施,就成為那一地方主要道路的名字。
其實蘇州還有很多街巷也都與吳地的歷史征戰有所關聯,但是江南吳地並非戰爭的經常光顧之地,在歷史上這里是最安逸不過的地方了,婦孺皆知的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湖熟,天下足」、「江南魚米鄉」等俗語,無不訴說著姑蘇城的繁華富饒,特別是作為中華四大名綉之一的「蘇綉」,更是歷史悠久,聞名遐邇。因此,蘇州的一些路名至今仍沿用千百年來商貿經營的行業舊名,如鹽倉街、醋庫巷、富郎中巷、倉米巷、豆粉園、綉線巷、果子橋、滾綉坊等等,無不向後人訴說著當年姑蘇城商賈如雲,車水馬龍的繁華景象。
正是由於姑蘇城的歷史地位和繁榮的經濟,歷朝歷代都在此設置各種管理機構,有名的「道前街」,就是這樣歷史的縮影。現在的道前街,是由原道前街、府前街、衛前街合並而成,明清兩朝為衙署集中地,衛前即蘇州衛治前,府前即蘇州府署前。還有司前街、太監弄也都是留下了統治者對這一地區實施管理的痕跡。
不僅封建統治都看重這一經濟發達地區,連農民起義也相中這一寶地。「廢皇基」就記載了這樣一段歷史。元末張士誠割據稱王,大興土木,巍峨壯觀遠勝於前朝。可惜好景不長,張吳王最終敗給了朱元璋。城破之日,他將愛姬美妾驅趕到齊雲樓,放火焚燒,火勢蔓延,轉眼之間,整座偌大的皇宮也燒得精光,於是這座出盡風頭的千年城中城,終於灰飛煙滅,只給後人留下一個「皇廢基」的地名。
而這些政權或管理機構的眾多,直接的一個結果,就是蘇州歷史上曾經活躍著當朝當代的很多的文化大家。而這些文化大家,他們在蘇州的活動,無疑成為姑蘇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蘊中最奪目的那一抹亮色。蘇州的園林自不必多說,蘇州的大街小巷更多地留下了他們的足跡。「蘇公弄」印下了北宋大詩人蘇東坡的足跡,「范庄前」帶我們領略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風采。而學士街、孔副司巷、書院巷、大儒巷,等,無不依舊散發著翰墨書香。烏鵲橋路、楓橋路、桃花塢、臘梅里、杏花弄、柳枝巷、丁香巷、薔薇弄等等,這些沁香撲鼻的大街小巷的名子中,漫步在其中,不用多想,就知道有多少正是這些文化名人的才情的外在固化。我就此曾和朋友說:想知道蘇州的文化底蘊有多深嗎?去數數蘇州埋著多少文化名人就知道了。
我在看蘇州交通旅遊圖的時候,因為她的太多的大街小巷的名子的與眾不同,從字面上,就直觀地感到其背後深厚的歷史淵源。當我知道了蘇州這些大街小巷的名子背後生動的歷史故事後,才感到這張薄薄的交通旅遊圖的厚重,也看到了蘇州的「城市名片」的豐富的內涵,甚至也看到了蘇州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行政區劃,由她的大街小巷所承載著的中華民族幾千年生生不息的那部分歷史。
經濟在飛速發展,文化在突飛猛進,城市建設更是在日新月異,我們怎樣在自己的「名片」中把這樣的歷史標志出來並流傳下去?
多問問蘇州的大街小巷的名子的由來,再想想自己城市的大街小巷的名子的由來,我想,很多有關、無關的人都會明白些什麼的。
8. 蘇州園林歷史文化悠久
城 1987.12 文化遺產(附1)
北京故宮、沈陽故宮 1987.12 文化遺產(附7)
陝西秦始皇陵及兵馬俑 1987.12 文化遺產
甘肅敦煌莫高窟 1987.12 文化遺產
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1987.12 文化遺產
山東泰山 1987.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安徽黃山 1990.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湖南武陵源國家級名勝區 1992.12 自然遺產
四川九寨溝國家級名勝區 1992.12 自然遺產
四川黃龍國家級名勝區 1992.12 自然遺產
西藏布達拉宮 1994.12 文化遺產(附2、附3)
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 1994.12 文化遺產
山東曲阜的孔廟、孔府及孔林 1994.12 文化遺產
湖北武當山古建築群 1994.12 文化遺產
江西廬山風景名勝區 1996.12 文化景觀
四川峨眉山—樂山風景名勝區 1996.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雲南麗江古城 1997.12 文化遺產
山西平遙古城 1997.12 文化遺產
江蘇蘇州古典園林 1997.12 文化遺產(附4)
北京頤和園 1998.11 文化遺產
北京天壇 1998.11 文化遺產
重慶大足石刻 1999.12 文化遺產
福建武夷山 1999.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 2000.11 文化遺產
河南洛陽龍門石窟 2000.11 文化遺產
明清皇家陵寢:明顯陵(湖北鍾祥市)、清東陵(河北遵化
市)、清西陵(河北易縣)、盛京三陵 2000.11 文化遺產(附5、附6)(附8)
安徽古村落:西遞、宏村 2000.11 文化遺產
山西大同雲岡石窟 2001.12 文化遺產
雲南三江並流 2003.7 自然遺產
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 2004.7 文化遺產
澳門歷史城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