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棉條發展歷史

棉條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14 09:52:31

A. 衛生巾的來歷是什麼

衛生巾的發明得感謝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在法國服役的美國女護士,這些身著輕盈白衣的女子是現代職業女性的先驅。即使月經期間,她們仍要保持那份優雅、敏捷和干練,於是對經期用品做了一番大膽的嘗試:用綳帶加葯用棉花製成了最早的衛生巾。

此後, 衛生巾很快成為女人的莫逆之交。據說,第一個一次性衛生巾的廣告就是由美國綳帶生產商推出的。

在中國,許多女人對衛生巾缺席的少女時代仍留有記憶:那永遠洗不幹凈的月經帶,那折得厚厚的月經紙,每個月總有幾天,需得非常非常小心地躺、坐、起、行。

「15年前,第一次見到衛生巾時,我簡直驚呆了!」 30歲的黛亞說:「月經,居然可以這樣清爽、方便,甚至這樣奢侈!」

現在,衛生巾成了我們生活中再普通不過的小用品,方便體貼的程度令從前的女人難以想像。從粗糙到精緻,從無奈到自主,從自卑到自豪,從束縛到自由,衛生巾,訴說著女人的周期,女人的故事。

衛生棉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29年,它的發明者是美國的伊勒.C.哈斯博士,(Dr. Earle Cleveland Haas)。哈斯博士是一名普通的醫生,他將自己絕大部分的業余時間都用在了發明創造上。當時,哈斯博士的妻子感覺到使用外用的,厚大的衛生巾帶來諸多不便,使得哈斯博士萌發了想為妻子做點什麼的念頭。在外科手術中,醫生或護士經常使用棉或紗布來吸收出血。哈斯博士將這種做法應用到女性經期衛生用品的使用上來。他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內用衛生棉條。哈斯博士的發明於1933年獲得了專利,並將它取名為「丹碧絲」(TAMPAX)。不久,美國的市場就開始出售丹碧絲內用衛生棉條,丹碧絲品牌也作為第一個內用衛生棉條的品牌而聞名。

公元前1550年,在埃及已有把軟布放進女性陰道來防止懷孕的記載,專家推斷這些軟布也用來應付月經,那大概就是我們所能知道的第一代「衛生巾」了。
現代版本的衛生巾據稱是由一名十分疼愛妻子的美國男士發明的,他無意中發現:用細軟的布將潔凈的棉纖維和吸收性強的紙漿包裹起來,做成長條狀棉墊,能夠有效減輕妻子經期的痛苦和不方便。這種棉墊20世紀4O年代開始從歐美國家流行起來,並逐漸發展為使用一次性材料製造。

B. 海洛因的歷史

首頁有

C. 衛生棉條是什麼

衛生棉條,有稱衛生栓,簡稱棉條,是一種棉質的圓柱體,在女性月經來潮時,可置入陰道中吸收經血。一個衛生棉條慣用者,一生中使用的衛生棉條可能超過10,000個。
1衛生棉條的歷史
古代希臘的女性常會將麻布包覆在木頭上,當作衛生棉條使用。
導管式的衛生棉條是由美國丹佛的Earle Haas醫生於1929年發明,1931年申請專利,1936年在美國上市。另一種說法是,衛生棉條是由西德的一位婦科女醫師,在1950年所設計出來的女性用品。由於使用衛生棉條不影響衣著和運動,受到了許多人的青睞,歐美女性使用較多。由於亞洲人習慣上不喜歡栓劑,衛生棉條在亞洲國家的女性中使用很少。
2棉條的構造與類型
衛生棉條的材質主要是由棉、人造纖維或這兩種材質混合而成,有直徑1厘米到1.9厘米等尺寸,尾端附有棉線(拉繩)。衛生棉條的尖端的圓弧程度各家廠牌有所不同,讓使用者可依自己的使用習慣選擇。衛生棉條的本體上常有直線

衛生棉條
型或斜紋型的壓痕,可增加衛生棉條導流的能力,在吸收經血膨脹時能與陰道壁貼合。
導管型的衛生棉條附紙質或塑膠質導管,方便使用者導入棉條。導管整體構造又分為外管和內管。外管的表面平滑,前端是圓頭的,以便插入。外管前端有類似花瓣型的開口。內管的功能是以活塞式的推進方式將衛生棉條由外管瓣型開口推出。
衛生棉條標示法:兩個水滴表示吸收力在6至9克之間和衛生棉一樣,衛生棉條也有吸收力的不同,由於衛生棉條的吸收力被認為和導致婦女中毒休克綜合症有關,1988年後,美國食物及葯品管理局(FDA)明確定出衛生棉條吸吸力的標准。
1類
小於6克
Low absorbency
Junior(Mini; Lite)absorbency
一個水滴圖
2類
6-9克
Medium absorbency
Regular absorbency
兩個水滴圖
3類
9-12克
Medium-high absorbency
Super absorbency
三個水滴圖
4類
12-15克
High absorbency
Super plus absorbency
--
5類
15-18克
Very high absorbency
Ultra absorbency
--
6類
大於18克
Highest absorbency

D. 衛生棉條是什麼啊

衛生棉條,有稱衛生栓,簡稱棉條,是一種棉質的圓柱體,在女性月經來潮時,可置入陰道中吸收經血。一個衛生棉條慣用者,一生中使用的衛生棉條可能超過10,000個。
衛生棉條的歷史
古代希臘的女性常會將麻布包覆在木頭上,當作衛生棉條使用。
導管式的衛生棉條是由美國丹佛的Earle
Haas醫生於1929年發明,1931年申請專利,1936年在美國上市。另一種說法是,衛生棉條是由西德的一位婦科女醫師,在1950年所設計出來的女性用品。由於使用衛生棉條不影響衣著和運動,受到了許多人的青睞,歐美女性使用較多。由於亞洲人習慣上不喜歡栓劑,衛生棉條在亞洲國家的女性中使用很少。
棉條的構造與類型
衛生棉條的材質主要是由棉、人造纖維或這兩種材質混合而成,有直徑1厘米到1.9厘米等尺寸,尾端附有棉線(拉繩)。衛生棉條的尖端的圓弧程度各家廠牌有所不同,讓使用者可依自己的使用習慣選擇。衛生棉條的本體上常有直線型或斜紋型的壓痕,可增加衛生棉條導流的能力,在吸收經血膨脹時能與陰道壁貼合。
導管型的衛生棉條附紙質或塑膠質導管,方便使用者導入棉條。導管整體構造又分為外管和內管。外管的表面平滑,前端是圓頭的,以便插入。外管前端有類似花瓣型的開口。內管的功能是以活塞式的推進方式將衛生棉條由外管瓣型開口推出。
衛生棉條標示法。兩個水滴表示吸收力在6至9克之間和衛生棉一樣,衛生棉條也有吸收力的不同,由於衛生棉條的吸收力被認為和導致婦女中毒休克綜合症有關,1988年後,美國食物及葯品管理局(FDA)明確定出衛生棉條吸吸力的標准。

什麼是正確的使用方法呢?首先,使用前要仔細閱讀說明書,按其提示的步驟放入棉條;其次,根據月經量選擇合適規格的棉條,原則是選擇能將經血充分吸收的最小型號,同時要注意根據經量的變化合理調整,更換時若發現棉條干、難以抽出時,要換用小吸收量的;再有,經期中棉條與衛生巾交替使用,不能在非經期使用棉條。
考慮到月經期子宮內膜脫落、經血排出、子宮頸口張開,三道屏障中的最後一道被破壞,細菌容易入侵,加上經血自陰道排出,使陰道內環境發生變化,自凈作用減弱,發生感染的可能性要比平時高,而衛生棉條又是內置型的,因此一定要保證棉條無污染。使用衛生棉條前後都要洗手,已經被污染的棉條不能再使用;使用時要每4—8小時更換一次。
雖然正確使用衛生棉條時不會增加感染的風險,但仍有要格外注意的問題。在對中毒性休克綜合征(TSS)的研究中,科研人員發現,經期婦女,特別是使用衛生棉條的婦女是這種罕見但危險的疾病的好發人群。目前尚沒有證實衛生棉條與TSS有絕對關系,但在使用衛生棉條的過程中如果出現高燒、嘔吐、腹瀉、皮膚紅斑、肌肉疼痛、眩暈、暈厥等症狀,一定要想到TSS的可能。此時要立即取出棉條,迅速到醫院就診,並向醫生說明自己處在經期,使用的是衛生棉條。

E. 衛生棉棉條的介紹

衛生棉棉條,有稱衛生栓,簡稱棉條,是一種棉質的圓柱體,在女性月經來潮時,可置入陰道中吸收經血。一個衛生棉棉條慣用者,一生中使用的衛生棉棉條可能超過10,000個。衛生棉棉條的歷史

F. 衛生棉條的歷史

古代希臘的女性常會將麻布包覆在木頭上,當作衛生棉條使用。
導管式的衛生棉條回是由美國丹佛答的Earle Haas醫生於1929年發明,1931年申請專利,1936年在美國上市。另一種說法是,衛生棉條是由西德的一位婦科女醫師,在1950年所設計出來的女性用品。由於使用衛生棉條不影響衣著和運動,受到了許多人的青睞,歐美女性使用較多。由於亞洲人習慣上不喜歡栓劑,衛生棉條在亞洲國家的女性中使用很少。

G. 我該怎麼和我媽講衛生棉條其實是人類歷史上偉大的發明

你直接說舒適好用

H. 內置衛生棉的發展

「婦女平等的一個先決條件就是要求婦女能夠每天都保持正常的身體與精神活動,即使經期時也如此.如今,衛生巾和衛生棉條的使用已成為經期衛生的一部分,婦女們根據自己的體驗和所獲得的信息,考慮到它們的適用性、舒適性和美觀性,從中進行選擇。」(PAPP)
這段摘自匈牙利婦產科醫學會的陳述,確切地表達了女性已開始對經期衛生用品有所選擇.很明顯的,選擇衛生棉條的婦女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衛生棉條讓她們在經期能活動自如,充滿活力.使用衛生棉條不僅減少了對衛生紙和衛生巾的需求,使婦女們能自由運動,而且它不會擦傷外陰部,從而避免了皮炎的產生(schmidt-Elmendoff and Eileman).此外,經常伴隨月經而來的異味也由於使用了內置式衛生棉條而顯著減少.
選擇使用衛生棉條的大部分是年輕女性.實際上,九十年代初調查顯示有百分之七十的美國少女單獨使用衛生棉條或與衛生巾結合著使用. 在1994年進行的一項針對青少年女性衛生棉條使用狀況的研究,發現能夠每個月自始至終都活動自如被視為使用衛生棉條的最大益處(EMANS ET AL).選擇衛生棉條的首要原因:要參加運動32%,為方便21%,其它21%,如「朋友的鼓勵」和「夏天的到來」。
有一點特別要提到的是:衛生棉條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而是已被女性使用了幾個世紀了.埃及婦女曾用柔軟的紙莎草製成的衛生紙卷,而拜占庭的婦女則用有柔軟的羊毛(白色)製成的衛生棉條.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期,一種陰道(內置式)衛生棉條在美國首次獲得專利。在四、五十年代經過眾多歐美專家對衛生棉條的安全性研究確認後, 歐美婦女們便開始廣泛使用這種內用並具有卓越吸收能力的產品。
玻璃紙包裝的衛生棉條玻璃紙包裝:使用前先將雙手洗凈,將衛生棉條上的封條撕開,去除尾端的玻璃紙,然後將棉線松開,一手捏著衛生棉條的尾端,另一手去除尖端的玻璃紙,接著把衛生棉條置入陰道中,推入的深度約兩個指節,棉線露出體外。
一個導管型衛生棉條的部件。左邊的是外管。中間的是連著棉線(拉繩)的棉條本身。右邊的是內管。導管式包裝:這類包裝的衛生棉條完全包覆在導管中,不必擔心手接觸污染的問題。使用時將導管外管前端與陰道口接觸,將內管向前推,以類似注射的方式,將棉條推入陰道內,再將導管(外管和內管)一起移除。
置於陰道中的衛生棉條圖示置入時的姿勢可採用坐式、雙腳微彎的立姿和單腳跨在椅上的立姿三種,目的是讓陰道口能微微張開,讓衛生棉條能順利置入。如果無法順利置入,可以稍微改變推入的角度,就可以順利推入了。如果在行走和活動時會感覺到衛生棉條的存在,表示置入的深度不夠,可以再將它放深一點。
取出時只要利用棉線(拉繩)將衛生棉條拉出即可,如果找不到棉線,可以以排遺用力的方式,將衛生棉條推擠出體外,無法將衛生棉條順利由身體移除時,請盡快找專業醫生求助。
如何使用衛生棉及注意事項:
使用衛生棉條要注意及時更換
各國專家對於棉條使用時間的建議:
德國衛生局(German Health Authority):一天至少更換兩次
美國食品葯物管制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衛生棉條使用可長達八小時
匈牙利婦產科醫師學會(Hungarian Chamber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宜每六到八小時更換一次
澳洲衛生局(Australian Health Ministry):宜每六到八小時更換一次
更換的時間間距也會因人和流量而異,使用者可依棉在線是否有經血滲出,當作更換的依據。
如廁時,棉線容易被排泄物污染,如果發現棉線污染,應更換新的衛生棉條。
整包開啟後盡快用完。
內置衛生棉條甚至可能成為中毒性休克綜合症(TSS)的誘因之一。如果病毒菌侵入人體並釋放毒素,即可引發突然的高燒、嘔吐、腹瀉、頭痛、休克等強烈徵兆,搶救不及時可能致命。TSS可發生於所有性別和年齡,由於釋放毒素的病菌都是陰性菌,侵入女性生殖泌尿系統的病菌多是陰性菌,所以一半的TSS發生於經期中的女性。所幸這種疾病極其罕見。
不過,使用內用衛生棉條一定要注意雙手及外陰的清潔衛生,置棉條人陰道前要洗凈雙手,不要觸摸進入陰道的那段導管及棉條,以免將細菌帶人陰道。棉條更換的時間按經血量而定,一般2~4小時更換一次,8小時內一定要取出,因為棉條在陰道內時間過長,易引起盆腔感染。
在夜間睡眠期間仍然可以使用衛生棉條,但是夜間時間較長,可以選用吸收力較弱的棉條搭配衛生棉使用,若仍有健康的顧慮,可以衛生棉代替。
部分使用衛生棉的女性,是為了能在月經周期間能夠從事游泳、泡溫泉等活動,以人體的生理結構而言,水是不會跑進陰道裡面,但是使用衛生棉條從事這類活動時,仍然要注意衛生與清潔問題。
也有人擔心棉線(拉繩)會斷裂。由於衛生棉條是高密度的壓縮體,將棉線緊壓於棉條本體之中,使棉線可承受三公斤以上的拉力,不用擔心棉線會被拉斷。因此,只要使用得當,內用衛生棉條是不會影響健康的。

I. 衛生棉棉條的衛生棉條的歷史背景

1929年來自美國的厄爾哈斯發明了導管式衛生棉條,對女性來說這是一場完全釋放的革命。導管回式衛生棉條最淵源的答歷史是源自古埃及,埃及女性將布牢牢裹在木頭上,這樣變成了最原始的衛生棉條。哈斯在1931年申請專利,1936年在全美上市。因為導管式衛生棉條的獨特設計,可以讓女性完全不影響運動和衣著,得到了許多女性的青睞。但也由於它的設計,許多亞洲女性不習慣使用。

J. 經期衛生用品發展史是什麼樣的

月經來潮是女性成熟的標志,但也是麻煩的開始。從此,每個月總有那麼幾天,女性朋友們需要買上一組衛生用品,時不時跑趟衛生間。可能這已經讓人覺得很崩潰了,不過,在今天的衛生巾被發明之前,這事更麻煩。 女人月經的歷史,肯定遠遠長過月經帶、衛生巾、衛生棉條這些東西的歷史,那麼以前的女性,會用什麼方法來搞定例假呢?可惜,關於女性經期衛生用品的早期記載很少,且言之不詳。這可能是因為在過去的很多文化當中,人們常常會認為女人來月經是不吉利或不幹凈的事,而且男性對這些事也是避而遠之的,故而不願意對此加以詳細描述或者覺得不值得描述。 據推測,人類的女祖先們曾使用過各種吸水的材料來處理月事,比如乾草、海綿、動物的皮毛和羽毛等等。傳說古希臘女數學家希帕提亞一生清心寡慾,專注於數學(女死理性派么……),但因為面容姣好,常遭愛慕者圍追堵截,於是希帕提亞就將女人月事時用的布條擲在追求者面前,以使他們望而卻步,看來古希臘的時候女性已經開始使用布來吸收月經了。在古埃及,女性會使用疊好的亞麻布來應付月經。在中國,古代的女人們也會使用布頭來DIY成月經時的衛生用品。 甚至一直到了近代,在現代衛生巾發明之前,女性用品仍是能省則省,整點布條之類的東西,用完了洗洗晾乾下個月接著用。甚至英語里還專門有句俚語叫做「on the rag」,字面的意思是「在破布上」,實際上就是處於經期的意思。那時候婦女的衛生用品,很多都是自己做的,這個就是當時的一種製作教程。 19世紀時的挪威產品,已經有現代衛生巾的雛形了,不過仍然是可以清洗和反復使用的。注意這些護墊的兩端,是為了方便連在月經帶上。當然還有工廠的產品,比如下邊這幾條挪威貨。用布做的月經用品,終究洗起來太麻煩,而且反復使用也不能保證衛生,幸好,一次性的衛生護墊出現了。 看看那時候衛生巾的廣告,多含蓄。 現代衛生巾的起源 說起一次性月經墊(menstruation pads),它最初的創意來自一個全世界人民都很臉熟的人,那就是頭像印在滿地球流通的美元上的富蘭克林。不過最初他的設計是為了救助中槍的傷員止血(小Tip,衛生巾的確是止血好幫手,玩戶外的朋友都知道)。不過,直到富蘭克林去世近100年後,到了1888年,最早的一次性衛生巾(品名為Southall's Towels)才成功上市。 好一條大長巾啊…… 其實即使到了20世紀初的,能清洗,可以反復使用的月經用品還沒完全退出舞台,比如這種衛生圍裙套裝。 一種20世紀的月經帶,老款的和它結構大同小異。 而且,無論是自製的還是量產的,當時的月經用品必須藉助幾條帶子掛在腰間,基本的設計都類似於這個東西。 月經帶的使用方法。 其實即使到了20世紀初的,能清洗,可以反復使用的月經用品還沒完全退出舞台,比如這種衛生圍裙套裝。 這是1971年的產品,包裝還挺花哨。 到了20世紀70年代,還有這類產品在市場上出售,實際上中國的女性到了80年代還在使用月經帶。從此往後,衛生巾就和現在常見的差不多了,只是材料更好,更輕更薄,還加上了護翼和溝槽,甚至是內置。

閱讀全文

與棉條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