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興慶歷史文化

興慶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2-14 09:25:55

① 興慶宮公園是西安市內最大的歷史文化遺址公園嗎

不知道在提及西安的時候,大家最先想到的是哪裡?這就是"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本哈姆雷特"了,大家的答案可能各不相同。西安的旅遊資源非常豐富,因為在歷史上西安曾經是13朝古都,歷史悠久,古韻濃厚,每年前往西安的遊客也是絡繹不絕。


西安最大的城市公園,多年"零差評"且無門票,曾是楊玉環的居所

在2006年之後,興慶宮公園就一直向遊客免費開放,這么多年來都保持著"零差評"的狀態,也是當地居民比較喜歡前往的一個去處。另外,在興慶宮公園的一旁就是非常知名的西安交通大學,也可以順便一同前往,都是值得一去的。

② 興慶宮的歷史沿革

唐代興慶宮興慶宮,位於唐代長安城東門春明門內,屬於長安外郭城的興慶坊(隆慶坊),原系唐玄宗登基前的藩邸。沿革李隆基作為藩王時,與其兄宋王等同住在長安繁華地帶東市附近並有園林景勝的隆慶坊,號稱「五王子宅」。
先天元年(公元712年),李隆基登上皇帝寶座,是為唐玄宗(唐明皇),為避其名諱而將隆慶坊改名興慶坊。
開元二年(公元714年),將其同父異母的四位兄弟的府邸遷往興慶坊以西、以北的鄰坊,將興慶坊全坊改為興慶宮。開元八年(720),在興慶宮西南部建成花萼相輝樓和勤政務本樓。
開元十四年(726),興慶宮建造朝堂並擴大范圍,將北側永嘉坊的南半部和西側勝業坊的東半部並入。開元十六年(728)經擴建,正式成為玄宗聽政之所,號稱「南內」。
開元二十年(732),在外郭城東垣增築了一道夾城,使得皇家可以從興慶宮直接與大明宮、曲江池相通。後來在興慶宮南側又增築了一道夾城。
開元二十年至二十四年(732~736),向西擴建花萼相輝樓。
天寶十年(751),在興慶殿後增建交泰殿。
天寶十二年(753),維修宮垣。
1955年,國務院決定交通大學由上海西遷到西安市,這是黨中央的重大決策。陝西省、西安市的領導無疑是十分重視的。省市領導幫助交大選擇了在古長安的唐興慶宮遺址的南面建設交通大學。與此同時,西安市政府決定在唐興慶宮的遺址上,建立西安市最大的公園——興慶公園。這真是珠聯璧合,把培養現代高科技知識人才的高等學府交通大學與盛唐時代的文化遺址興慶宮綜合在一起 。
1957年,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對興慶宮做了比較全面的考古勘察。
1958年初,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協助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員會,進行了以西南部建築遺址為主的發掘,配合「興慶公園」建設,清理出十七座建築遺址 。
1958年春天,西安市決定動工建設興慶公園,公園佔地48.6公頃。開渠引水,挖湖疊山,植樹種花,根據歷史遺跡,興建亭台樓閣,如沉香亭、南薰閣、花萼相輝樓等等。全市黨政軍民學,男女老少,踴躍參加興慶公園義務勞動累計達17萬人次。交大人與西安市各界人民一起,多次參加勞動 。

③ 興慶宮遺址的歷史文化

開元十六復年唐玄宗移制至興慶宮聽政,又是唐玄宗與楊貴妃長期居住的宮邸。主要建築有興慶殿、南熏殿、長慶殿、大同殿、花萼相輝樓、勤政務本樓、沉香亭、龍池等。宮內的建築布局並不對稱排列,而是錯落有致地布列於龍池周圍,別具風格。唐代以後興慶宮遭到破壞。宋時樓台亭閣湮滅盡凈 。金代有所修繕,為游宴場所。清初興慶宮池水乾涸,僅留下起伏的湖岸、逶迤的渠道和勤政、花萼兩樓遺跡。

④ 興慶公園的歷史發展

興慶宮原為唐外郭城的興慶坊,是軟禁唐玄宗李隆基的地方,開元二年(公元714年)李隆基登上皇帝寶座,改名為興慶宮。
唐代興慶宮四周共設有六座城門,正門西開,號稱興慶門,而今興慶宮向南開的大門在唐代稱為通陽門。從整體布局來看,興慶宮中間有一座東西向的隔牆,把興慶宮分為兩半,而以南半部的園林風光為最美 。
這里有龍堂、長慶殿、沉香亭、華萼相會樓和親政務本樓等高大建築物,環繞一泓碧水的龍池,湖廣樓色相會,猶如仙境。相傳龍池中曾大量種植荷花、菱角和各種藻類的隱華植物,池南岸還重有可解酒性的醒醉草。興慶宮的北半部宮殿巍峨,南雄殿、長興殿、大同殿隱沒林中,各有千秋,別具一格。 1958年在唐興慶宮遺址上修建成西安最大的公園興慶宮公園。其設計既繼承了我國民族傳統風格,又吸收了國外造園的藝術特點。
由於戰亂等原因,新中國成立前和「文革」期間,興慶公園這些建築物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改革開放後,興慶公園在全市人民及社會各界的積極支持贊助下,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對園內設施逐步進行了更新改造,便成了今天的樣子。 1965年,改建了迎春橋、芙蓉橋、進水橋、牡丹橋,由原來的竹木結構改為鋼筋水泥結構。
1966年建成了公園北門。
1969年拆除南二道門、三道門,新建了南門。1972年將由樹木、鐵絲網構成的圍牆全部改建為單磚實心牆。
1973年翻修了沉香亭東橋、翠竹亭、七曲橋;新建了轉馬游樂場、噴水池、公園西門。
1974年開始籌建南薰閣。歷時6年,於1980年建成。同年還建成了牡丹園。
1975年由市養護管理局行道處免費為公園鋪設了瀝青環形道路數十公里。
1983年至1985年先後建成了公園辦公樓、單身職工宿舍樓、食堂等;擴建了游樂場。
1986年新建成北碼頭;購進玻璃鋼小遊船100餘只(現有的兩艘大型遊船是公園1972年自造的)。
1987年建成了東門,同時建造了李白醉卧塑像,翻建了北茶社。花萼相輝樓在建園初期是由西安市飲食服務公司投資建成並管理,1987年通過協調移交給公園後,於1988年進行了維修改造。
1988年完成了沉香亭的維修和亭頂貼金。
1989年建成了鍋爐房,改造了花房。
1997年完成了長達1240米的公園東、南圍牆改造,將原來的單磚實心牆改為空透牆。
1998年完成了大型古建築景點「龍堂」的改造。

⑤ 興慶公園 來歷

興慶公園來位於古都西安城牆外自東南角的咸寧路上,因在唐代皇宮興慶宮遺址上修建而得名,該公園是我國最古老的歷史文化遺址公園,坐落在百年名校西安交通大學的北邊。興慶宮位於唐都長安外郭城的興慶坊(隆慶坊),這里曾是唐玄宗李隆基的舊宅。先天元年(公元712年),李隆基登上皇帝寶座,開元二年(公元714年),即改舊宅為興慶宮。唐代的興慶宮歷經擴建,佔地達2016畝,今日的興慶公園佔地780 畝,興慶湖面積150 畝,是西安市最大的城市公園。

⑥ 西安的興慶公園的歷史是怎樣的

是1958年春天開始重新建設的,根據歷史記載,唐代的興慶宮佔地面積134.4公頃,是現在的北京故宮專面積的1.5倍。
現在興慶屬公園,佔地48.6公頃。開渠引水,挖湖疊山,植樹種花,根據歷史遺跡,興建亭台樓閣,如沉香亭,南薰閣,花萼相輝樓等等。全市黨政軍民學,男女老少,踴躍參加興慶公園義務勞動累計達17萬人次。交大人與西安市各界人民一起,多次參加勞動。交大人把自己的汗水灑在西北的黃土地上,與西安各界人民的汗水流在一起,我們許多老同志今天回憶起興建公園義務勞動的情景,在公園里抬著一筐筐黃土,栽下一株株樹苗,至今仍歷歷在目。整個工程共計挖湖堆山搬運土方39.5萬立方米,修築沿湖兩條環形路長達8公里,植樹栽花8萬余株。

⑦ 西安歷史文化

一、歷史簡況

西安一名的由來

西安,在西周時稱為「豐鎬」。「豐鎬」,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別修建的豐京和鎬京的合稱。至西漢初年,劉邦定都關中,取當地長安鄉之含意,立名「長安」,意即「長治久安」。
絲綢之路開通後,長安成為東方文明的中心。史稱「西有羅馬,東有長安」,隋時,隋文帝楊堅曾被周明帝封為「大興都公」,因而將新都命名為「大興城」,長安隋時也被稱為「大興城」。唐朝時,又恢復長安之名。元代,易名為「奉元城」。
明洪武二年 (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為西安府,取義「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來。
西安與雅典、羅馬、開羅並稱為世界四大古都,從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10世紀左右,先後有13個朝代或政權在西安建都及建立政權,歷時1100餘年。
自公元前約11世紀至公元9世紀末,西安曾長期是古代中國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並歷來為地方行政機關——州、郡、府、路、省和長安、咸寧兩縣的治所。在多數朝代,西安屬於郡、府級建制——京兆府(郡)轄區,元代改京兆為安西路(後改奉元路),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廢奉元路設西安府,西安即由此而得名。1928年,在西安首次設市,1948年由省轄市改為國民政府行政院轄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西安市曾經是陝甘寧邊區轄市、西北行政區轄市、中央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從1954年以來,一直為陝西省省會所在地,現屬副省級城市,轄九區、四縣。 1981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把西安確定為世界歷史名城。

二、在西安建都的王朝
中國歷史上,有20個政權被認為在西安建都。但是其中哪些應該稱為王朝,其中哪些王朝的首都應該算是西安,是一 個眾說紛紜的問題。這是人們對於什麼是「王朝」、「首都」和「建都」等概念理解存在的差異,導致對有哪些王朝在某地建都產生了分歧。目前被官方採用的說法是13個王朝。此外主要還有10朝、11朝、12朝、14朝和17朝4種數量上不同的說法;其中14朝和17朝的具體朝代又各有兩種說法。
·10朝說
10朝——依照時間次序為: 西周(前363年)、秦(統一後15年)、西漢(前210年)、前趙(11年)、前秦(33年)、後秦(34年)、西魏(22年)、北周(25年)、隋(38年)、唐(273年)。
·11朝說
11朝——在10朝的基礎上加上王莽建立的新朝(前15年)。
·12朝說
12朝——在11朝的基礎上加上西晉(愍帝4年)。
·13朝說
13朝——在12朝的基礎上加上東漢(獻帝6年)。
·14朝說
14朝——有兩種情形:(1) 在13朝的基礎上加上大夏王朝;(2)在13朝基礎上加上武則天建立的武周(15年)。
·16朝說
16朝——在13朝的基礎上加上西漢末年由劉玄建立的更始政權、由樊崇劉盆子建立的赤眉政權和黃巢建立的大齊。
·17朝說
17朝——分兩種情形:(1) 在14朝第1種情形的基礎上加上武周,大齊和李自成建立的大順;(2) 在13朝的基礎上加上更始政權、赤眉政權、大齊和的大順。
三、歷史上咸陽和長安的關系
歷史上,今天的西安和咸陽同屬一個城市。從古時咸陽與長安的關系可見一斑。西安和咸陽是中國地理距離最近的兩個城市,不到20公里。同時西安市的西三環已修至咸陽境內,機場從原西安市桃園遷至咸陽。2006年,咸陽區號並入西安,與西安共同使用029區號。

·秦
都城咸陽。阿房宮大部分面積在今西安市境內,兵馬俑和秦陵在今西安市境內。秦的宗廟在渭河南岸,荊軻刺秦王,就發生在秦章台宮(後來的漢未央宮前殿);廉頗藺相如,秦王坐章台。秦代宮殿布局還沒有形成宮城、皇城和三大殿的布局。秦咸陽城地跨渭河南北。
·漢
都城長安。漢長安是在秦咸陽遺址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史記》:「漢長安,秦咸陽也」,張衡《西京賦》雲:西漢長安「乃覽秦制,跨周法」,《三輔黃圖·序》也雲:「武昭,治咸陽,因以漢都」。《舊唐書 地理志》說:「京師,故秦之咸陽,漢之長安也。」秦咸陽從惠文王以後,就不斷向南擴展,在渭河以南修建了章台、興樂宮、甘泉宮、信宮、阿房宮及七廟等建築。劉邦奪得天下後,經婁敬、張良等的勸說,建都長安。修繕秦的興樂宮而改為長樂宮,在秦章台基礎上建未央宮。即漢長安城是在秦都咸陽基礎上建立的,說明在都城選址上是漢承秦制的。 漢朝宮闕均在今西安市漢城保護區內,位於北二環以北,而漢代的武帝文帝景帝陵墓,在今咸陽市境內。
·唐
都城長安。宮城完全與今西安市重合,皇宮與今西安市明城牆重合。唐代帝王陵,如昭陵、乾陵等則大部分在今咸陽市境內。而在唐代,唐十八陵全部在京兆府的轄縣內,乾陵是京兆府奉天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
西安與咸陽屬同一城市,1956年被劃為兩市:西安市和咸陽市。其中,西安為副省級,咸陽為地級。
西安文化概要
作為華夏文明的發源地,西安的歷史悠久,文化的積淀非常厚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頒布的第一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人,將其的生活方式和民俗風情概括為關中十大怪,它們分別是——
面條像腰帶、鍋盔像鍋蓋、
辣子是道菜、泡饃大碗賣、
碗盆難分開、帕帕頭上戴、
房子半邊蓋、姑娘不對外、
不坐蹲起來、唱戲吼起來
在西安碑林,有一塊清代碑石紀錄了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八處著名的風景名勝,它們被稱為關中八景,又稱長安八景。這八景分別是——
華岳仙掌、驪山晚照、
灞柳風雪、曲江流飲、
雁塔晨鍾、咸陽古渡、
草堂煙霧、太白積雪
流行於陝西以及西北等地的秦腔又稱亂彈,又叫「梆子腔」,是中國戲曲四大聲腔中最古老、最豐富、最龐大的聲腔體系。西安方言為代表的的西北方言之一陝西話。西安的飲食文化同樣博大精深,作為中國西北飲食的代表,以西安小吃最為著名,回族的清真飲食在其中佔有很大比例。中國國畫中的長安畫派、起源於漢代以前的關中皮影戲、源於西周的陝西木偶戲以及色彩濃郁的戶縣農民畫等都是西安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⑧ 西安歷史的簡介

西安的古跡確實是比較多的,知名度比較高的名勝古跡有秦始皇的兵馬俑、華清池、驪山、兵諫亭、秦陵、乾陵、法門寺、漢陽陵以及永壽公主墓等等。以上我列出來的這些名勝古跡,只是很小一部分。如果要一一介紹一遍的話,估計沒那麼幾天是無法完成的。那麼最重要的問題來了,為什麼西安會有這么多的歷史古跡呢?

不過話又說回來,西安的名勝古跡確實是很高的,而且歷史上發生在西安的戰爭也比較少,因此西安的很多名勝古跡才得以保存。這是值得慶幸的一件事情,所以我們應該多多為西安的名勝古跡做宣傳,這樣才能讓中華文明展現在更多人的面前。

⑨ 寧夏的歷史文化

漢朝,屬朔方史部。西漢,將北地郡治往今甘肅環縣;固原設安定郡;寧夏分屬北地郡和安定郡。東漢,將安定郡治移至今甘肅鎮原縣,將北地區郡治移至今吳忠市利通區西南。十六國,為匈奴鐵佛部首領赫連勃勃所建大夏國的領土。

北魏、北周,繼續推行移民興屯,再次得到有效開發,寧夏始稱「塞北江南」。唐朝,寧夏全境屬關內道,設6州:原州、靈州、西會州、安樂州、雄州、警州。天寶十四年(755年),唐朝爆發了「安史之亂」,太子李亨在寧夏靈武登基,為唐肅宗。

北宋,寧夏地區屬秦鳳路,後寧夏北部被黨項族李繼遷佔領,北宋只控制寧夏南部,寧夏南部改屬涇原路。元朝,在西夏國故地設西夏中興等路行中書省。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設寧夏府路,寧夏由此得名。

明朝,初在寧夏設府,後改衛。曾增設寧夏左屯衛,中屯衛和前衛、中衛、後衛。後改設寧夏鎮和固原鎮,長城沿線設九個防區,稱九鎮,為明代邊重鎮之二。

清朝,順治五年(1648年),清朝在寧夏設巡撫,屬陝西布政司,下制衛所,寧夏為准省級。後撤,改寧夏府,下設州縣,歸屬甘肅,但又升寧夏總兵為提督,繼增置滿營將軍府於寧夏,仍不失省級格局。

寧夏最有名的地方特產,首推枸杞、甘草、賀蘭石、灘羊二毛皮等種,因顏色分別是紅、黃、藍、白,所以又稱「四寶」。寧夏美食以西北麵食為主,清真特色居多。因為農業發達,蔬菜水果較甘肅地區豐富,而黃河等河流分布於區內各地。

牛羊肉是主要的食用肉類,各個縣城都有大型的市場內現殺活羊,所以各色羊肉菜餚不能不嘗。回族傳統不近煙酒,所以較為傳統的清真餐館不供應酒類飲品。但西北人飲酒者居多,該地盛產的低度白酒、果酒口感純正。

(9)興慶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首府銀川。位於中國西北內陸地區,東鄰陝西,西、北接內蒙古,南連甘肅。

1958年10月25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正式成立,自治區轄2市、1專區、17縣:銀川市、吳忠市、中衛縣、中寧縣、同心縣、靈武縣、鹽池縣、金積縣、固原縣、西吉縣、海原縣、隆德縣、涇源縣。截至2018年底,寧夏回族自治區下轄5個地級市,共有11個縣,2個縣級市,9個市轄區。

⑩ 興慶宮公園的歷史文化

龍池傳說
相傳武則天執政的垂拱年間,長安城內隆慶坊居民王純家裡一口井突然向外冒水回不止,很答快在城中溢流成面積達數十頃的池澤,人們稱之「隆慶池」。城中難得這一片水色天光的美景,王公貴族們紛紛在池岸修築宅第。唐玄宗李隆基五兄弟被武則天從洛陽接回長安後,就在隆慶池邊修築五王府居住,後來其他王子也紛紛遷來,建成了十六王府,湖濱水畔成了大唐王朝王子們的聚居區。

閱讀全文

與興慶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