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麻煩推薦一些與英美歷史文化相關的電影
美國:
《美國往事》(時間跨越40年,從經濟大蕭條、禁酒令到第一次世界回大戰等重大事答件均作為背景。)
《阿甘正傳》(以阿甘的一生為線索貫穿了眾多美國歷史上的大事件)
《公民凱恩》、《西部開拓史》
《飄》(南北戰爭)、教父系列(黑幫也算得上是一種文化了吧)
《大學新生》《賤女孩》(校園文化)。。。。
英國:(太多了,揀我看過的比較好看的說吧)
《傲慢與偏見》(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於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年輕的維多利亞》(關於維多利亞女王)
《另一個波鄰家的女孩》(關於伊麗莎白女王的母親)
《勇敢的心》(蘇格蘭民族英雄威廉·華萊士與抗擊英格蘭侵略的電影)
《伊麗莎白》(關於伊麗莎白一世登基和天主教徒的反抗)。。。
P。S。除了這些其實你可以找找英美經典名著改編的電影,多少都反映了些歷史而且很能反映文化
2. 英美文化差異有哪些
英國人和美國人雖然說著相同的語言,卻有著許多完全不同的處事態度與生活習慣。在很多生活細節上,你一眼就能區分出高冷的英國人和不拘小節的美國人。以下是由學習啦小編整理關於英美文化的差異與區別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英美文化的區別
一、語言
語言與文化的關系相當密切。著名美國翻譯理論家奈達在描述語言與文化的關系時說:「語言永遠是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任何文章所表達的意思都直接或間接地與所屬文化相關聯。歸根結底,離開了相關文化,詞彙就失去了意義。文化的不同自然而然意味著語言的不同……」由此可見,文化差異包括語言差異。
英國英語和美國英語並不是兩種獨立的語言。眾所周知,美國是由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擺脫英國殖民統治而獨立的國家,英語也是被移民美國的英國人帶去的。在過去的幾百年時間里,英國英語和美國英語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他們的發展各不相同,但是兩者之間的差異並不大。這些差異體現在發音、拼寫、詞彙等方面。
正如每個地方有自己的方言一樣,英美兩國由於地理位置相距甚遠,發音規律各不相同。這也正是為什麼人們把英語發音歸為英音和美音兩類。在拼寫上,美國英語較之英國英語更簡潔,更接近發音,如color(美)/colour(英),realize(美)/realise(英),theater(美)/theatre(英),prolog(美)/prologue(英)。英美語言在詞彙方面的差異體現在英國人和美國人在表達同樣的意思時選詞傾向不同,如flat(英) /apartment(美),lift(英)/elevator(美),rubber(英)/eraser(美),postbox(英)/mailbox(美),film(英)/movie(美)。
二、人口
英美兩國同為移民國家,但人口組成各不相同。
英國是由歷史上不同時期從歐洲入侵英國的不同人種組成,包括伊比利亞人(Iberians)、凱爾特人(Celts)、古羅馬人(Romans)、盎格魯——撒克遜人(Anglo—Saxons)、北歐人(Danes)、諾曼人(Normans)。其中入侵英國的日爾曼族(Germanic tribes)的盎格魯人(the Anglos)、撒克遜人(the Saxons)和朱特人(the Jutes)構成了現代英國人的英國人的基礎。
美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也是一個移民大國。美國人口的80%來自歐洲,他們中的大部分是在19世紀時來到美國的。人數僅次於白人的是黑人,此外還有土著印第安人、墨西哥人、中國人、菲律賓人等。因此,美國被稱為「民族文化的大熔爐」。
三、政體
英美作為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兩國政治體制的本質相同,都實行三權分立(即國家權力分為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和資產階級獨裁,但兩者形式不同。
英國的政治體制是君主立憲制。根據英國王位繼承原則,英王是世襲的。英國憲法規定,英王是國家元首、全國武裝部隊總司令、司法首領、英國國教世俗領袖。但英王的權力只存於名義上,英國人常用「臨朝而不理政」來描述英王的實際地位。法律上的這些王權早已讓給內閣。議會掌握立法權,由英王、上院和下院三部分組成;內閣是英國政府的領導核心;司法權由大法官行使,檢察長和副檢察長也行使一定的司法權。
美國實行聯邦制。根據美國憲法,國會為最高立法機關;總統在行政上是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司法權屬於最高法院,三者之間相互制約。
四、習俗
在傳統習俗方面,英美兩國各有特點。
英國人喜歡談論天氣,他們通常談論的第一件事就是天氣。這與英國變化無常的天氣不無關系,有人甚至說:「一個人可以在一天之內體驗到四季變化。」所以,在倫敦看到晴天有人穿雨衣或帶雨傘就不足為怪了。
3. 關於英美歷史文化的紀錄片
BBC出了很多片子
你可以到 verycd或訊雷影視里頭搜索一下 。。
好東西很多
我有planet earth 和 wild china兩個系列的片子
不過不是關於英美文化的
4. 英美國家歷史文化背景的材料怎麼哪裡有呀,越詳細越好謝謝哦
給你來推薦本書吧 《英美自概況》 本書分上、下兩冊,上冊是《英國概況》,下冊是《美國概況》。每冊分五編:地理、歷史、文化、社會生活、政治制度與政黨。每編之首有中文提要,簡要介紹本編的主要內容。每編分若干章,每章末尾有習題,習題分回答問題和解釋名詞兩種。中文提要與習題所涉及的內容是讀者應掌握的重點。書後有附錄。
5. 英美兩國歷史淵源
美國原是英國的殖民地。1775——1783年,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1776年從英國統治中獨立出來後,1789年成為統一的聯邦共和國。
自1607年美國成為英格蘭在北美最初的長期殖民地開始,英國和美國之間就有著十分復雜的關系。英國和美國雖然在歷史上有過多次沖突,但兩個之間亦有著極為深厚的友好合作關系,被稱為英美特殊關系。
現在英國仍然將英美之間的關系定為英國的「最重要的兩國間關系」。美國也將美英關系視為美國最重要,最持久的兩國間關系之一。
兩國在貿易、商業、金融、科學技術、學術、藝術等領域均有緊密合作,並且美軍和英軍之間也常有共同的軍事作戰和維和活動。英國和美國亦互為對方的最大的投資國。兩國在文化方面亦有緊密的關系。
(5)英美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英美關系發展變遷
英美關系發展的第一個里程碑是1823年的《門羅宣言》。由於英國擔心歐洲強國以鎮壓西班牙殖民地起義為名干涉到拉美事務中來。
英美關系發展史中另一個關鍵性的里程碑是1895年的委內瑞拉危機。委內瑞拉危機的起因是1811年委內瑞拉從西班牙統治下獨立出來時,其東部與荷屬蓋亞那的邊界糾紛。英美關系發生戲劇性的轉折。委內瑞拉危機本來很有可能激化英美矛盾,卻轉折成為兩國關系改善的重要里程碑。
此後英美關系快速發展。在1896年美西戰爭爆發前,英國首相索爾茲伯里明確表示,尊重美國在加勒比海的地位,不論美國採取什麼樣的政策,英國不考慮發表任何意見。在美國尋求獲得巴拿馬運河的開鑿權的過程中,英美經過談判達成《約翰·海-龐斯富特條約》,英國再次承認美國在加勒比海地區的主導地位。
英美特殊關系的第三個里程碑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初,即美國正式參戰之前的階段。由於受到1937年的中立法案和1934年的約翰遜法案束縛,必須採取「現款自運」;美國向交戰國提供的武器必須被證明是對美國自身國防並不需要的才行。
此後,羅斯福總統利用美國法律的漏洞,提出《租借法案》,進一步加大對反法西斯國家的援助力度。
英美兩國緊密關系形成的最初原因並非通常認為的共同文化和歷史,更多的出於各自利益的現實考慮。從十九世紀初一直貫穿到二戰,英國對於美國來說,始終是阻擋歐陸大國染指西半球的屏障。
大英帝國時期,英國霸權的核心是大西洋和印度洋,英國也希望看到一個友好的美國將發展方向指向太平洋。此外,英國的殖民體系得以維持的重要原因之一即是保持歐洲大陸的實力均衡,英國也不希望看到歐陸強國染指西半球。因此,英國和美國的全球戰略是互補的,這是英美特殊關系形成的最重要基礎。
6. 英美文化與中國文化的不同點是什麼十條
一、發展態勢不同
中國文化從整體上看,是一種靜態文化、一種家國文化。中國處於亞洲東部,在歷史上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地理環境優越,這為人長期居住、生產提 供了良好的環境。人們長期居住在同一個地方,使得家族發展很快。
英美國家長期以來經濟和社會發展很快,有發展就會有競 爭,有競爭,斗爭就在所難免,長此以往,就形成了一種斗爭。
二、倫理觀念不同
中國文化以家庭倫理為本位,而西方文化則主張個人本位。中國文化的核心是家國文化,家國文化以家族為本位。家庭中長幼有序,夫妻有分,家庭成 員各守其責,各安其分。
最重要的家庭倫理關系是一個「孝」字。「百善孝為先」,孝道是中國的根本,是國粹。中國的「孝」文化自古有之,古人以孝治天下。
英美國家強調「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它們的文化追求的是人格獨立,於是個人主義、騎士精神、英雄主義盛行。英美文化主張個人利益神聖不可侵 犯,他們以個人為本位、自我為中心。
這種個人本位思想即使在親人之間也劃分得界限分明,如就餐時的AA制、年滿18歲子女必須獨立生活等。這種文化反映在 家庭中,就是家庭各成員都是平等的,講究的是溝通,而不是命令。
三、對人與自然的基本觀點不同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中國文化的核心與基礎。傳統的中國文化以儒家思想為主要內容,而儒家思想的 核心是「仁」。「仁」是指人與人之間相互友愛、幫助、同情等,人與人的關系達到「仁」才算是完美。英美國家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競爭的關系,人與人之間機 會均等,就看競爭力是不是足夠強大。
在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繫上,中國文化講究「天人合一」、「順天應物」,往往把大自然人格化、神化,不是改造自 然,而是順應自然、謀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以英美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很久以前就開始了對自然奧秘的探索,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是它們的主流思想。英美國家十分重視人與自然的關系,它們認為人與自然是對立的、充滿斗爭的,認為人可以征服自然,控制自然,並利用自然。
7. 求一些經典的有關英美文化的書藉
英語學習與英美文化淺談
周 強
(太原師專外語系 030001)
摘要 語言與文化緊密相關。本文摘錄《大學英語》課本(文理科通用) 中的許多例句, 闡述了文化背
景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不僅強調打好語言基礎的重要性, 更注重提高英語學習者文化素質的
提高。二者的結合對於提高運用英語的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關鍵詞 文化背景, 英語基礎知識
大學英語教學大綱(非英語專業本科) 指出: 在打好語言基礎的同時,「大學英語教學
還應有助於學生開闊視野, 擴大知識面, 加深對世界的了解, 借鑒和吸收外國文化精華, 提
高文化素質。文化和語言有密切的聯系, 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識有助於促進語言應用能力的
提高。」
語言是社會現象, 是一定文化的載體。雖然人類的思維沒有什麼不同, 但由於各個民
族生活的地理環境不同, 形成的歷史不同, 社會制度, 宗教信仰、價值觀念以及生活的習俗
不同, 因而各民族都有獨特的文化, 反映民族文化的語言必然與外族語有差異。這種差異
不僅表現在描述同一事物時, 詞彙、發音和語法結構的不同, 而且對同一概念的具體表述,
以及對某一事物所產生的聯想也不盡相同。學習外語的人往往注意外語與母語形式的不
同而容易忽略文化的差異。
英語起源於基督教國家英國, 今天世界上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絕大多數也是基督教
國家。英語中的許多典故和成語都來自基督教的經典——《聖經》(The Ho ly B ib le)。《大
學英語》·精讀(Co llage English 修訂本·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第一冊第一課中有這樣
一句話「The wo rld won』t end if you don』t pass a test, so don』two rry excessively abou t a
single tex t. 」(一次考試不及格, 天是不會塌下來的, 因此, 不必為個別的一次考試過分擔
心。)「end of the wo rld」意為「世界末日」, 出自《聖經》的《馬太福音》13 章39 節(M at thew
13: 39) ,「The enem y that sow ed them ( tares) is the devil; the harvest is the end of the
wo rld; and the reapers are the angels. " (撒稗子的仇敵就是魔鬼, 收割的時候就是世界的
末了, 收割的人就是天使。) 我們中國人常用「天崩地裂」、「天塌了」比作「世界末日」。如果
我們把「天不會塌下來」譯為「The heaven won』t fall dow n」, 英美人恐怕就不知所雲。
英語來自《聖經》的成語很多, 如「a drop in the bucket」(滄海一粟)、「app les of go ld
in p ictu res of silver」(錦上添花)、「beat swo rds in to p low shares」(化干戈為玉帛)、「cast
pearls befo re sw ine 」(對牛彈琴)、「tu rn a deaf ear to」(充耳不聞) 等。有些成語漢語也已
經借用, 如:「象牙塔」、「橄欖枝」、「披著羊皮的狼」就來自「tow er of ivo ry」、「o live b ranch"
和「wo lf in sheep』s clo th ing」。學習英語國家地理和歷史知識也對英語語言的學習有很大
幫助。我們中國人一說到陝北和甘肅自然會聯想起黃土高坡, 革命聖地延安, 同時也會想
到乾旱和貧困; 提起江南頭腦中就會浮現出稻田、水牛相映的魚米之鄉。而美國人談到美
國大西洋東北部海岸, 就會想到摩天大樓林立的紐約和獨立戰爭時期革命的中心波士頓、
費城等大城市; 提起佛羅里達和夏威夷自然會浮現出海浪拍打沙灘, 棕櫚樹成蔭的「陽光
地帶」; 而美國西部地區更會使現代的美國人聯想到白雪皚皚的落基山脈、披荊斬棘開發
西部邊疆的先人、粗獷豪爽的牛仔和19 世紀瘋狂的淘金熱。
《大學英語》第一冊第十單元「GO IN G HOM E」(《回家》) 一課, 寫到6 個前往佛羅里
2000 年
太原師范專科學校學報
Journal of Taiyuan Teachers Co llege
第3 期
達度假的青年男女「dream ing of go lden beaches and sea t ides as the gray, co ld sp ring of
N ew Yo rk van ished beh ind them " (「當紐約灰暗寒冷的春天在他們身後消失時, 他們正夢
想著金色的海灘和大海的潮水」)。在第四冊第九單元「JOU RN EYW EST 」(《西行記事》
中, 作者認為美國精神體現在西部, 因為「A lthough the Repub lic have been bo rn in the
East, it had spen t mo st of it s t im e and energies since then movingW est」(雖然共和國誕
生在東部, 但建國後的絕大部分時間和精力花在向西開拓上。) 因此,「w hen m illion s of
o ther Am erican fam ilies w ere p reparing to crow d in to the B icen tenn ial sh rines of the
East 」(當數百萬美國家庭正准備擁向東部兩百年大慶的聖地) ,「w e reso lved to head in
the sam e direct ion in 1976, fo llow ing the o ld p ioneer t rails and the famou s rivers. 」(我們
決定在1976 年也沿著老一代拓荒者的足跡和名山大川向西進發。) 如果我們熟悉這些背
景, 這兩篇課文也就不難理解。
就美國地理而言,《大學英語》這套教材幾乎提及美國所有的大城市和大部分的州諸
如華盛頓(W ash ington D. C. )、紐約(N ew Yo rk )、舊金山(San F rancisco )、休斯敦
(Hou ston)、匹茲堡(P it t sbu rgh)、巴爾第摩(Balt imo re)、聖地亞哥(San D iego )、芝加哥
(Ch icago)、布法羅(Buffalo) 等美國主要城市。如果有一定的地理知識的話, 我們就很熟悉
有關的背景, 學習英語自然是「事半功倍」。
在第三冊第四單元的第86 頁閱讀練習中有這樣一行「N FL Foo tball——
Doub leheader: Gian t s vs. Redsk in s, 10 a. m. (2) ; Ram s vs. 49ers, 1 p. m. (2) 」, 翻譯
成漢語是「全國橄欖球聯盟橄欖球連賽: 巨人隊迎戰印第安人隊, 上午10 點(二頻道) ;
公羊隊迎戰加里福尼亞淘金者隊, 下午1 點(二頻道) 」。「foo tball」美國人通常指美式足
球, 即橄欖球; 北美早期移民稱美洲印第安人為「red- sk in」, 因為印第安人膚色發紅。但
望文生義, 把「49ers」理解為「有49 個球員的球隊」, 那就錯了。其實, 49ers 與美國歷史有
關: 1848 年, 在加里福尼亞州的San F rancisco 發現了金礦, 這個消息不脛而走; 於是1849
年美國各地甚至世界許多地方的人蜂擁而至, 這批「淘金族」人們稱之為49ers, 我們中國
人把San F rancisco 譯為「舊金山」, 也與此地發現金礦有關。
不僅地理、歷史等知識對學習語言有很大幫助, 生活習俗也是一個不可忽略的方面。
《大學英語》第四冊第七單元「THE LUNCHEON 」(《午餐》) , 說的是一位初出茅廬的作家
請一位婦女在巴黎的一家豪華飯店吃飯: 這位婦女點了幾個名菜, 而囊中羞澀的年輕人還
沒有學會對婦女說半個不字, 結果自己點了個最便宜的羊排, 心裡還嘀咕著該如何付帳,
甚至准備押上手錶。也許有人很不理解, 既然一起吃飯, 干嗎這位年輕人只是吃著自己點
的小得可憐的羊排, 而不共同享用美味佳餚呢? 其實, 中西飲食習慣不同, 西方人是「分餐
制」——自己吃自己點的菜, 不與他人分享。而我們中國人習慣「聚餐制」, 同一個菜餚大家
品嘗, 對色、香、味各抒己見。課文中的這個年輕人固然可推託自己愛吃肉而少花幾個錢,
但看著那位「having mo re teeth, w h ite and even, than w ere necessary fo r any p ract ical
pu rpo se 」(長著潔白整齊的大牙齒, 其數目之多已超過了實際需要的) 吃著鮭魚、魚子醬
和蘆筍, 喝著香檳酒侃侃而談的婦女, 口水只好往肚裡咽了。而「大牙齒之多已超過了實際
需要」往往又會使西方人聯想到貪婪噬血的鯊魚。
從廣義上講, 科學技術也是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許多過去在科學家實驗室里的研究
的項目, 今天成了人們日常生活的一個不可分割的部分, 比如汽車、電視機、計算機等。汽
車在發達國家人們的生活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美國號稱是「輪子上的國家」, 美國人上
班、購物、國內旅遊幾乎總是乘家用車。美國人口僅佔世界人口的5% , 但每年要消耗世界
石油產量的30%。難怪在《大學英語》中涉及美國現代生活的文章,「汽車文化」的痕跡比
比皆是。如果我們了解了美國人生活中須臾也離不開汽車, 那麼就會明白為什麼第一冊第
四單元《關上電視機: 清靜一小時》作者要說: 假如擺脫電視機的束縛, (下轉第63 頁)
第3 期 周 強 英語學習與英美文化淺談·49·
關事物的相互作用、相互聯系中加以認識、理解和把握。學習問題不是孤立的, 影響因素是
多種多樣的, 解決的方法也不是唯一地被決定了的。只有在系統觀點指導下, 才能整體把
握, 摸清原委, 體察相關因素, 抓住問題本質, 確定並實踐最佳解決方案。
第二, 綜合的觀點。在學習理論的研討中, 要注意到這樣的事實: 不同的流派、理論或
學說, 對同一個問題有著各種不同的觀點, 統而論之, 似乎每種理論學說都不無其獨到之
處。但是, 卻沒有哪種理論觀點能解釋說明一切或絕大部分有關的現實問題, 並能不招致
其它觀點的駁難與攻訐。事實上, 我們不能奢求任何—種理論是絕對的永恆的真理, 也不
能相信或反對一切。我們只有在對各個理論學說在理性上與現實中進行細致的分析、比
較、檢驗之後, 吸取各種學說的哪伯是一點點的長處、正確的東西, 或者經得住實踐檢驗的
部分, 不是簡單地堆積一處, 而是把圍繞有關課題的所有問題碎片和正確的理論觀點, 經
過合理的加工處理, 高度綜合起來, 形成合乎邏輯的新的理論、觀點和學說。新的思想脫胎
於奠基於已有的思想, 但應高於這一基礎, 它應是原有思想的歷史的邏輯的發展。新的綜
合意味著新的創造, 意味著更能適合並有效地指導實踐活動。
第三, 實踐的觀點。理論畢竟是抽象的, 有著濃厚的主觀色彩。雖然它可能確確實實
地來源於實際, 但在由實際上升到或抽象為理論的過程中, 還存在某種主觀歪曲的可能
性。況且就「實際」來說, 既可是對統計意義、普遍意義上的具體事實的科學概括和總結, 也
可能是對個別事例、特殊現象的說明和抽象。尤其在學習理論中, 有的理論來自於對動物
的實驗觀察, 有的理論來自人的實驗室行為, 整體上看缺乏人的自然學習行為的系統觀
察、概括、總結。因此, 光有理論抽象還不夠, 對學習理論的研討, 還須密切聯系學教實際,
得到真正適合於人的一般學習行為的具體結論。對於一般學習理論的應用, 則須考慮到個
別對象的具體特點, 做具體分析。學習實踐是學習理論的標准和歸宿。
第四, 發展的觀點。由於發展是教學或學習最本質的目的和任務, 我們對待學習理
論, 就須有發展的觀點。發展性應作為一個條件, 來參與衡量各種學習理論的價值。不論
是在抽象的學習理論中, 還是在具體的學習實際中, 或在教學體系的心理、知識、技能方
面, 只有把發展性的觀點建立起來, 對學習理論的研討、把握和應用, 才能更適合實踐的需
要。
第五, 歷史的觀點。對各派理論、各種學說, 要從其歷史淵源、思想基礎、社會基礎及
實踐基礎上加以考察, 實踐的觀點應是歷史和邏輯統一的觀點。能夠明晰一種觀點、一種
思想的來龍去脈, 能用歷史的觀點對待它, 就可以從根本上掌握它, 就可以更准確地認識、
把握它。任何一種理論都是有其特定的基礎或歷史根源的, 我們不能割斷歷史, 更不能舍
本逐末, 無視其本來面目而迷惑於其外表和形式。同時, 不僅看一種理論發展的過去, 更要
看它的現在, 看它在學習或教學實際中所起到的作用, 還要看它的未來, 其發展的可能、趨
勢, 以及應用實踐的新的傾向。
( 上接第49 頁)「they m igh t take a ride to w atch sun set. O r they m igh t take a w alk
together ( rem em ber feet?) and see the neighbo rhood w ith f resh, new eyes. 」「人們會合
家驅車去看日落, 或許會全家一起去散步(還記得自己長有雙腳嗎?) , 以新奇的目光觀察
住處周圍地區」的原因了。對於批評美國人車坐得太多以至連自己有雙腳都忘記了, 也就
體會得更深了。
總之, 學習外國語的過程, 實際上也是學習異國文化的過程。對英美文化了解越多, 學
習英語過程中文化障礙也就越少, 越有利於我們盡快地掌握這門外語。20 世紀之末所制
定的英語教學大綱給我們指明了大學英語教學的目的和學習語言與提高文化素質的關
系。在打好語言基礎的同時, 拓寬視野, 盡可能多地汲取外國文化的精華, 這是我們應當遵
循的基本教學原則。
第3 期 張廣君 試談如何對待各種學習理論·63·
參考資料:本文來自CNKI期刊網。請僅做參考用
8. 從歷史,經濟,政治,文化方面論英美異同
英國與美國,是當今世界社會上的兩大強國,這兩國在很多方面有著極其相似的地方,都說的是英語,都是資本主義國家,都主宰著當今世界諸多事件的走向,都有著嚴格的法律制度與健全的社會體系,都擁有莘莘學子們夢寐以求的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高等學府……英國人和美國人互不服氣,英國人說美國人沒有歷史,美國人說英國人不懂未來。這樣相似的兩個國家,又有著那些明顯的不同之處呢?我將從一下幾點進行論述
一 英美文化的同源性
英美文化的同源性是不可否認的,更確切地說,應該是美國文化秉承了英國文化的很多東西。英國文化是美國文化的根,源頭。這是因為美國歷史受英國的影響。
首先,在美國的早期移民中,英國人占非常大的比例。順其自然,他們就將英國的文化、英國人的性格特徵、英國人的思維方式都帶到了這一片新大陸來了。
其次,17世紀,英國在所有國家中率先進行資產階級革命,率先邁入到資本主義國家的行列。英國的經濟獲得長足的發展。不久,又在全球領先進行工業革命。英國勢力突飛猛進,稱霸全球。而美國是是它進行武力和文化侵略的一個重要地區。這樣的歷史致使英美文化的同源性。
二 兩國文化的相同之處
同源性使得這兩個國家的文化具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1語言——都是英語
2宗教——以基督教新教為主
3社會交往的一些細節——女士優先,文明有禮,保護隱私,忌諱星期五,數字十三等
4節日——萬聖節、復活節等。
英美文化差異的表現
英美文化有非常多的相同之處。但是也有隨著歷史的演變,文化的傳承,獨立發展200多年的美國文化由於有不同的生態環境已經產生了諸多變異。今天我們再來英美文化,已經有很多區別了。
前幾天在網上看了一個帖子,談到了英美海歸人員的不同。對留英海歸的普遍評價是衣著體面、說話非常客氣、行為禮貌,按部就班、不急不躁,就是做事情比較酸,喜歡彎彎繞,經常為說一句不好聽的話,先繞上幾百個圈子。而對留美海歸的評價則可以用三句話概括就是「穿著土氣,說話牛氣,花錢小氣」。既是說留美的海歸一般穿著隨意,不大講究,即使有的場合他們也西裝革履,文質彬彬,很有些「紳士」的派頭。但如果一看到沒有旁人,這些「紳士」就原形畢露,鞋也脫了,領帶也鬆了,扣子也解了,腳也搭起來了。
這些海歸舉止言行的區別其實折射出了英美文化的差異。其實,英美文化的差異表現在很多方面:
一、 英美語言差異
盡管英美兩個國家都是講英語的,但是美國英語和英國英語是不相同的。英國人與美國人雖然說的都叫英語,但這兩種英語的差異還是很大的,學英語的人都知道,英語中有英式發音和美式發音兩種。英國人的英語,相對而言,發音比較清楚,連讀的部分較少,一般聽起來相對比較字正腔圓;而美國人說英語,則秉持這能省則省,能連就連的原則,因此,對於把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人來說,聽英國人的發音相比較下會舒服得多,而如果要習慣美音,恐怕只有在美國生活過的人才真正做到了。另外,兩國在字詞上的用法也有很多的不同,比如:1
美國
英國
第二層
Second floor
First floor
地鐵
Subway
underground
電話忙音
The line is busy.
The line is engaged.
學期
Semester
term
假期
vacation
holidays
商店
Store
shop
語言和文化有著緊密的聯系·語言承載著文化信息。一個民族特定的言語行為體現著該民族的文化特質.寒喧語便是其中的例子.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真實地反應了社會生活和社會文化。文章探討了中國和英美國家寒喧語的異同,從而體現了中國和英美國家文化的某些差異。【關鍵詞】:寒暄;英美國家;文化差異中圖分類號:H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6908(2007)1010199—02在路上偶然碰到朋友,免不了打個招呼寒喧幾句。寒是寒冷之意.喧是溫暖之意.從字面意思來看,寒暄即是問寒問暖。現代漢語詞典對寒暄一詞下的定義是:」見面時談天氣冷暖之類的應酬話。」它是指用一些約定俗成的話語進行交際。寒暄是短暫而親切的。常作為交際的開場自來使用。在與他人見面時,若能選用適當的寒喧語.往往會為雙方進一步的交談做好良好的鋪墊。反之,本該寒暄幾句的時候一言不發,會顯得極其無禮。中國和英美國家的人們都有寒喧的習慣.寒暄作為人類的一種交流方式,必然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在不同民族中執行著相同的功能.這體現了語言的共性。但是由於地理環境、生產方式、社會制度、傳統習俗和民族思維方式的不同.寒瞳語在表現形式上有著一些差異,體現了中國和英美國家文化的某些不同。英漢兩種語言中寒暄語的比較有助於進一步了解兩國文化。比較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一種重要方法.正如恩格斯所說:」你只有將本族語同其他的語言進行比較.你才能真正懂得自己的語言。」一、中國和英美國家寒暄語的相同之處(一)從寒暄的作用上看.寒暄是兩種語言中不可缺少的成分。首先,寒喧是一種禮貌的表現,是必要的溝通.使用寒喧表示你重視對方,同時也能得到對方的敬重。其次,寒喧可以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增進彼此的情感,贏得對方對你的好感。第三。寒喧是朋友之間真誠交流的開始,可以使接下來的談話順利進行。從交際心理學的角度看.恰當的寒暄能夠使雙方產生一種認同心理.使一方被另一方的感情所同化,體現著人們在交際中的親和要求,這種親和需求能順利地達到交際的目的。(二)從寒喧的功能上看,寒暄並非真正用來交換信息或意見。而只是創造一種氣氛的交流語,中國和英美國家的寒暄語都不一定具有實質性的內容。只用以建立和保持說話人之間的社交關系。如中國人問候別人:」你吃飯了嗎?」,並不是真正想知道對方究竟吃飯沒有.要不要請吃飯,僅僅是感情上的交流.一句客套話而已。在英美國家,早上見面說」Goodmorning」.也不是想表達Thismomangi。good。而只是向別人問好。再如」It』saDICeday.1sn』t岫」用了反意疑問句並不是想確認天氣是不是真的好。」How』severything?'』也僅僅用於問候,並不是真的想知道別人的身體狀況或最近的情況。」You』」welcome.」這句寒喧語也不是說你是受歡迎的,而是禮貌地回答」別客氣」。(三)從寒暄的內容上看,它包括問候、稱贊、致謝和其他的閑談.具體說來,中國和英美國家的寒暄語都有以下幾種類型:1直接問候對方。在中國比較貼切的說法是:」你好!----你們好!」英美國家的人會說」Hj./Hello./Goodmorrant~./Goodafternoon/Goodevening./Howd0youd0」等等。2.表達見面或認識的愉快心情。這樣的寒暄語在中國有¨}R高興認識您」或」見到您非常榮幸」。文雅一些的寒喧如」久仰」或者」幸會」等,用於比較莊重的場合,也可以說:」早聽說過您的大名」、」某某某人經常跟我談起您」,或是」我早就拜讀過您的大作」、」我聽過您作的報告n,等等。英語中常用』』Gladtoseeyou/Nicetomeetyou./Iamverypleased唚meetyou.(很高興見到你。)」3提問式寒暄。一般用於熟人之間,這樣的寒暄可以親切具體一些。如中國人常問」去哪兒?」、」去上班嗎?」、」近來忙什麼?」、」干什麼去?」、「家人都好吧?」簡單又能表達說話人的關愛。英美國家的人通常詢問朋友的近況,如」Howa|eyou?/}lowareyoudoing?/How』sev。D曲ing?』』或者」How』sthedaygoes?(近來怎麼樣?)」。答語通常有-」Iamfine.門anagood./IarnOK./IaⅡ』prettygood.(我很好。,)」如果對方近來過得不是很順心。也可以回答』:Iusts0一‰(一般般了。)/Notbad.(還不壞吧。)」如果對方近來遇到特別倒霉的事情.也可以說」Notsogood(不太好。)/Terrible(糟糕。)」詢問朋友近況的話語還有」What』sgoingon?」、」Whatareyouupto?「都表示」你在忙些什麼?」。當然在簡短的回答以後.一句」Thankyou.」也是必不可少的。很多時候,對方不只是回答一下就算了.出於禮貌,也會反問別人。4.在商店或餐館,服務生的寒暄語有」歡迎光臨」或」您好「。在英美國家服務生通常是一句簡單的問候.如」(;oodday」這時候可以不用回答,也可以說一聲」Hi'』之後就告訴對方需要什麼幫助。(四)中國和英美國家的人在寒暄時都應注意場合,即要考慮寒睦的時間、地點和對象,因時、因地、因人而異。上班時段碰見朋友,一句」去上班嗎?」顯得非常自然,而」下班了?」的寒暄就不適用於這個時間了。在中國,如果碰到某人剛從廁所里出來也問」你吃飯了嗎?」.就會令對方十分尷尬。不同圈子生活的人.寒喧的內容也不同.如學生們之間可以問」去上課嗎?」街坊鄰居碰到則可以是」去買菜嗎?」二、中國和英美國家寒暄語的差異(一)在中國相當流行的寒喧語」你吃飯了嗎?」或」你吃飯了沒有?」,中國人都知道只是一般的問候,既簡單。又達到了交流感情的目的。但這句寒暄語卻不適用於西方國家,說英語的人從來不會問候別人」Haveyoueatenyet?'』。如果你對一位外國人也這樣打招呼,他很可能認為你要請他去大吃一頓,造成誤會。」這無意問發生的文化錯誤.比語言上所出現的句法錯誤更糟糕。」①所以我們使用寒喧語一定要從文化背景出發,注意問候的對象。(二)中國人人際交往頻繁,人際關系濃烈,人與人之間彼此問寒問暖,在提問式的寒暄中常過問別人生活中的私事。比如」你多大年紀?」、」你結婚了嗎?」。而在英語文化中.年齡、家庭地址、工作單位、收入、婚姻狀況、家庭情況、信仰等話題屬於個人隱私范疇,忌諱別人聞及。如果問英美國家的人」Whereareyougoing?」,他們的反應極可能是:」Ic。snone0fyombllslrless(你管得著嗎?)」英美人在寒暄中通常談論工作、業余愛好和全國性事件。(三)漢語里的有些寒暄表達了對別人強烈的關心。如:」你今天氣色不好,生病了嗎?/好久不見,你又長胖了。/你又瘦了.要注意身體啊。」中國人不會因此生氣。但如果英美人聽人家說」Youarc缸/Youa」sothin.」會很生氣,感到尷尬.因為這是不禮貌的。(四)在英美國家,談論天氣永遠是寒喧的合適話題。即使是寡言少語的人也樂於聊天氣,他們討論天氣的時候遠遠多於中國人.比如」Itnafineday,拓n』t耐/It』swindytoday./It訌goingtoi-aln」等等。(五)英美國家的人寒暄時常贊美恭維別人,特別是男性恭維女性。比如」Youlooksosmarttoday!(你今天真神氣!)mpyouaresoprett3rtoday!(你今天真漂亮!)」甚至」』Youaresosexy!(你真性感!)」發自內心的稱贊會讓人很開心,對方會對即將進行的交談更感興趣。當面贊美女性的衣著、相貌和才氣被認為是禮貌、有教養的表現.被恭維者的反應往往是快活的,常以」謝謝!」表達心中的愉悅。但是在中國。被恭維者常常顯得不好意思,用「哪裡哪裡。」或」過獎了。」來回應,保守一些的女性可能覺得這些當面恭維的話輕佻無禮、不懷好意。但是文化是動態的,而非靜態的.是開放的.而非封閉的。隨著跨文化交際的增多,文化交流越來越密切.不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中互相吸納互相融合,今天中國的年輕人在寒暄時也時常稱贊別人。
9. 英美國家有什麼傳統文化 古典的東西
許多英美古典文學電影,像《簡.愛》,《小婦人》,《遠離塵囂》,《成為簡專.奧斯丁》,《安娜.卡列妮娜》等等屬。
主人公都生活在那個女性不能主導自己命運的年代,卻通過讀書,思考,獨立,自主,改變自己的命運,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找到適合自己的人過一輩子,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