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從1949開始到現在中國發展的過程
新中國的70年,我們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發展奇跡。
1、70年,我們創造了經濟發展的偉大奇跡。
中國經濟發展的偉大奇跡,植根於新中國前30年艱苦卓絕的探索,得益於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抉擇。新中國成立後,我們在不長的時間里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改革開放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全面展開,充分釋放了中國經濟的活力,創造了人類經濟發展史上罕見的中國速度。
2018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為900309億元,經濟總量首次站上90萬億元的歷史新台階,穩居世界第二位。
2、70年,我們創造了民生改善的偉大奇跡。
我們黨始終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根本宗旨,堅持讓人民群眾共享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成果。經過70年不懈努力,人民生活水平從解決溫飽到實現總體小康,正在邁向全面小康。
1978年,我國農村貧困人口高達7.7億人,到2018年我國農村貧困人口已下降到1660萬人。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力度之大、效果之彰,在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
中國還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覆蓋人口最多的社會保障體系。
3、70年,我們創造了科技進步的偉大奇跡。
新中國70年,是創造科技進步奇跡的70年。在這70年中,我們形成了規模宏大的科技隊伍,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舉世矚目的科技成就。
多復變函數論、陸相成油理論、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等成就,高溫超導、中微子物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納米科技等基礎科學突破,「兩彈一星」、超級雜交水稻、高性能計算機等工程技術成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支撐,也為我國成為一個有世界影響的大國奠定了重要基礎。
當前,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推動數字經濟、平台經濟、共享經濟井噴式發展。古老的中國,在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中踏浪前行。
4、70年,我們創造了制度創新的偉大奇跡。
一部新中國成長史,就是一部輝煌的制度創新史。在基礎薄弱、人口眾多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推進現代化事業,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全新創舉,沒有現成的教科書可供學習,沒有成熟的發展模式可供模仿,出路只有一條,那就是創新。
70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了制度創新的偉大探索。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障了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權利,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構建起和諧的黨際關系;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把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的優勢結合起來,「一國兩制」偉大構想開辟了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的嶄新道路。
(1)中國的近期發展歷史與進程擴展閱讀
70載成就巨大
1994年中國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那一年,四川成都一所中學里,有個16歲的少年首次在微型計算機下完成了初等幾何命題的全部證明。
後來,他有了一次成果匯報的機會,他做了很多准備,卻只被問到一個簡單的問題:你一分鍾打多少字?回首當年,他說「恍然是一種啟迪」。
故事裡的少年,是全國政協委員、搜狗公司CEO王小川。王小川的經歷,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科技事業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
從1979年由王選主持的漢字激光照排系統成功研製,到2005年王小川發明搜狗輸入法,中文信息化進程中基礎技術和應用技術的數次重大突破,夯實了實現科技強國的語言基礎。
今天,人工智慧時代到來,這一進程仍在加速。近兩年,王小川帶領他的團隊先後推出了跨語言搜索、商用的機器同傳系統、公開演示的中文唇語識別系統、AI合成主播。王小川告訴本報記者,現在,他們每天服務的中文語音請求超過5.4億次。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信息產業取得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落後到趕超的歷史性成就。」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深有感觸地說,今天,浪潮集團正為全國150多個省級、市級政府以及74萬家企業提供雲計算服務,造福3.2億群眾,連續5年政務雲市場佔有率第一;
積極發展工業互聯網,推動企業上雲,深化雲ERP發展轉型,以開源方式打造工業PaaS(平台即服務)平台,構建SaaS(軟體即服務)生態;開創政府數據從共享、開放向授權運營升級的先河,100多個省市政府數據運營工作扎實推進;智慧城市等新興業務快速發展。
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的歷史性成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國人大代表、西安工程大學校長高嶺向記者說出了他自己的感受:「一是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1977年恢復高考,當時錄取率很低,而到了2018年,高考實際錄取率已達81.13%。
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很多學生因此受益。二是高素質人才顯著增加,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高校畢業生僅有2.1萬人;2018年則達到了820萬,2019年預計達到834萬。
三是教育在國家發展中地位和作用愈加明顯,中國高等教育從支撐、服務社會發展,逐漸處於基礎、支撐及引領地位,成為促進社會進步與發展的中堅力量。」
❷ 簡述新中國60年的歷史進程 1000字以上
新中國從1949年到2009年走過了60年輝煌歷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艱苦奮斗,奮發圖強,不斷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努力克服前進中的艱難險阻,取得了綜合國力明顯增強、社會商品極大豐富,基礎設施明顯改善,人民生活總體水平顯著提高,對外經濟日益活躍,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的輝煌成就。我們已經把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貧窮落後、深受外國列強欺凌的舊中國改造建設成了屹立在世界東方、初步繁榮昌盛的社會主義新中國,初步實現了國家富強、人民安居樂業的百年來的夢想。
縱向比較,新中國比舊中國國力大大增強,今非昔比
國內生產總值從1949年408億元增長到1978年3624.1億元和2002年102398億元,扣除物價因素,增長65.5倍,年平均增長8.3%,其中改革前後分別年增長7.4%和9.35%;按當年匯率計算,GDP從1949年194.3億美元增長到1978年2157億美元和2002年12371億美元;將2002年與舊中國最高年(一般指1936年)相比較,比舊中國75.8億美元高出162.2倍;據測算,2002年一天創造GDP達280.5億元,合33.89億美元,相當於1949年全年GDP408億元的68.8%,相當於1936年全年GNP75.8億美元的44.7%;一天產量超過1949年全年產量的還有鋼(49.7 15.8萬噸)、水泥(198.6 66萬噸)、硫酸(8.36 4萬噸)、生鐵(46.8 25萬噸),原油一天產量45.8萬噸,比1949年全年產量12萬噸增長2.82倍,比1943年全年產量32萬噸增長43.1%等。2002年一年的固定資產投資為43201.6億元,為改革開放前29年投資總和7722.8億元的5.59倍。現工業一年吃掉2.4億噸鋼材,超過美、日兩國年產量的總和。現每年建築工地澆灌的水泥相當於全球年產量的40%,世界年產玻璃的30%鑲在了中國的高樓大廈上。在1982年以前每年新增財政收入100億元十分困難,但近兩年分別新增2990.8億元和2527.9億元。從以上統計數據可以看出,新中國所取得的經濟建設成就,比國民黨統治的舊中國最好年份要高出上百倍,比歷代封建王朝要強千百倍、上萬倍。由此說,中國共產黨執政54年,是中國歷史上經濟增長最快、國力最強、人民生活改善最多的時期。新中國與舊中國相比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生產力獲得飛速發展。舊貌換新貌,真是今非昔比。
橫向比較,中國比世界強國增速遙遙領先,強國富民
1950 2002年,中國GDP增長65.5倍、年增長8.3%,比同期美國增長4.75倍、年增長3.35%,比日本增長21.9倍、年增長6.05%,比英國增長2.46倍、年增長2.35%,比蘇俄增長6.741倍、年增長3.95%,(1990年以前為蘇聯,年增6.05%,在此以後為俄羅斯,年增 3%),比澳大利亞增長6.762倍、年增4.0%(1950 2001),比德國增長5.075倍、年增3.55%(1951 2002),比法國增長5.266倍、年增3.6%(1951 2002年),比義大利增長5.568倍、年增3.7%,比加拿大增長5.879倍、年增3.85%(1951 2001年),比印度增長11.305倍、年增4.95%,要高出43.6倍和2.25個百分點(日本) 63.04倍和5.95個百分點(英國)。比亞洲所謂新興國家和地區的GDP增速也要快。比韓國1956 2001年增長23.055倍、年增速7.15%,比新加坡1961 2001年增長21.917倍、年增長7.95%,比印尼1961 2001年增長8.1倍、年增速5.55%及我國台灣省1953 2002年增長43.44倍、年增速7.9%,仍然要高出0.35(新加坡) 2.75(印尼)個百分點,即增速快了4.4% 49.5%。按匯率法測算,中國GDP已從1949年194.3億美元增到1978年2157億美元和2002年12371億美元,經濟總量列世界位次從1949年的第13位上升到1978年的第8位和2001年以後的第6位,已高於義大利,列在美國、日本、德國、英國和法國之後,成為世界第6大經濟強國。據世界銀行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GDP已從2000年50194億美元(比按匯率法測算高出3.648倍)增到2002年58762億美元(比按匯率法測算高出3.75倍),僅低於同期美國的96127億美元(2000年)和101379億美元(2002年),超過日本的33944億美元(2000年)和33400億美元(2002年,比上年零增長),列世界第2大經濟強國。由於致力於工業現代化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使中國三次產業結構發生很大的變化。就業結構:1949年為91.5 3.5 5.0,到1978年分別為70.5 17.4 12.1,轉變到2002年50.0 21.4 28.6,其中一產就業人數2002年分別比1978年和1949年減少20.5 41.5個百分點;二產分別提升4 17.9個百分點;三產提升16.5 23.6個百分點;產值結構:1949年分別為68.4 12.7 18.9,1978年分別為28.1 48.2 23.7,2002年轉變為14.5 51.8 33.7,其中一產降低13.6 53.9個百分點,二產提升3.6 39.1個百分點;三產提升10 14.8個百分點。上述一產下降,二產在工業化初期急劇上升然後減速並下降,三產從漸長到大幅度增長,符合經濟現代化發展的趨勢。中國國民經濟快速發展,主要來源於二、三產業快速發展,2002年比1949年GDP新增額中二產和三產貢獻率為85.7%,按改革開放前後劃分,在前29年主要靠工業貢獻率達64.3%(按不變價格計算的年增長速度),近24年工業和社會服務業貢獻率高達76.8%。
中國農業增加值從1949年279億元增到1978年1018.4億元和2002年1488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7.891倍,年增長3.75%,在1950 2001年間,美國為1.65%、日本1.0%、英國1.1%、德國1.2%、法國1.5%,印度2.7%、蘇俄1.25%(其中蘇聯1950 1990年年增速為2.4%,俄羅斯1991 2001年為 3.05%),在1952 2001年間,義大利為1.05%,加拿大為1.5%,澳大利亞在1953 2001年為2.15%。此外我國的台灣省在1953 2002年為3%。中國農業增速雖然比我國工業增速要低,但比上述各國和地區要高出25% 2.75倍。我國主要農產品產量居世界位次,除大豆外,都有較大幅度上升,如穀物從第2位上升到第1位,肉類從第3位上升到第1位,棉花從第4位,花生、油菜籽從第2位上升到第1位,水果從1980年第10位上升到第1位,水產品從1985年第3位上升到第1位,甜菜、牛奶和橡膠的位次有所上升,茶葉從第3位上升到第2位,只有大豆從第2位下降到第4位。
中國工業增加值從1949年50.5億元增到1978年1607億元和2002年45935.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580.5倍,年遞增12.75%,比同時期美國年增3.65%、日本年增7.9%、德國年增4%、英國年增1.9%、法國年增3.5%、印度年增5.6%、蘇俄年增4.5% 其中蘇聯1950 1990年為6.6%、俄羅斯1991 1999年為 4.1% ,(以上外國年增率為1950 2001年的數據),要高出4.85 日本 10.85 英國 個百分點,即快了61.4% 5.71倍。比義大利、加拿大在1949 2001年的4.55%和3.95%也快了1.8 2.23倍;比澳大利亞在1953 2001年年增2.8%要快3.55倍;比我國台灣省在1953 2002年年增9.9%仍然快了28.8%。主要工業產品產量都列世界前列。鋼、煤、水泥、化肥、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服裝、鞋帽、空調器、電風扇等產品列世界第1位,發電量、化纖、棉布、人造板材列第2位,能源總量、輪胎、食糖、紙張列第3位,合成橡膠列第4位,原油、汽車列第5位,新聞紙列第9位,原木列第10位。中國工業增加值2002年以5549.7億美元列世界第4位。我國工業化水平已由1952年的25.9%提高到1978年的62%和2001年的77%(指工業與農業的增加值、就業人數比較之和),初步實現了工業現代化。
中國外貿53年來平均每年以15.2%速度(其中出口年增15.4%,進口年增15.05%)參與國際經濟交流,外貿佔世界貿易位次大大提升,其中出口列世界位次,從1950年列26位(1959年列第12位)降到1978年的第32位,再上升到2002年的第5位貿易大國。截至2003年7月底,累計批准「三資」企業44.64萬個,合同外資額8872.31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4813.2億美元。中國利用外資近十年來一直列發展中國家首位,其中2002年因美國大幅度減少,中國以527.4億美元列世界第1位。雖然建國以來總人口純增74286萬人,增長137.1%,平均每年增長1.60%,但由於GDP以8.3%速度快速增長,人均GDP仍然從1949年75元增到2002年7997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年增長6.55%。按當年官方匯率測算,約從35.7美元增到2000年856美元和2002年966美元,即到2000年已實現第二步戰略目標———達到800美元以上,人民生活總體上已達到小康水平。按聯合國劃分標准,現中國人均GDP,高於700美元以下的低收入國家,低於756 9265美元中等收入國家,約列世界銀行排列168個國家和地區中的109位,列聯合國排列207個國家和地區的第140位,已由低收入國家進入下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食品占消費額的比重)已由建國初期的80%和90%降低到1978年57.5%和67.7%,再降到2002年的37.7%和46.2%,分別比1978年和建國初期降低19.8 21.5和42.3 43.8個百分點。按恩格爾劃分標准,中國農村居民(低於50%)現處於溫飽向小康水平邁進階段;城鎮居民家庭已從小康向富裕水平邁進階段。城鄉居民儲蓄存款,從1952年8.6億元增到1978年210.6億元和2002年86910.6億元,50年增長10104.9倍(按現價計算),年增長20.2%;全國人口平均擁有儲蓄存款從1.5元增到21.9元和6766元,50年增長4509.7倍,年增長18.3%,改革開放以來實現了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戰略設想。
新中國54年來取得了經濟迅速發展、國力不斷壯大、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等輝煌成就。目前也存在著產業和地區發展不平衡、產業結構尚未優化、投資低技術重復擴張、財政赤字和債務加重、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等問題。總之,新中國54年取得了舊中國和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無法比擬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充分顯示出社會主義制度
❸ 中國歷史發展進程
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中央集權-資本主義(中華民國時期)-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好像是這樣!
❹ 中國歷史進程
中國史前時期炎黃二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約公元前2070年,中國最早的國家夏朝出現。東周推進了生產力發展和社會變革,思想上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帝國—秦朝,西漢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的局面。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中國陷入分裂割據局面,五胡亂華期間,異族融於中國趨勢加強,諸多民族在分立政權的沖突中逐漸匯聚。
隋唐時期,中央與邊疆少數民族聯系更為密切,經濟繁榮、科技文化高度發展。宋元時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經濟、科技發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時期,社會經濟高度發展,明末在江南地區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9世紀中期,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確立了共和政體。袁世凱死後,中國進入軍閥割據混亂時期。後經國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終於在1949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又經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1978年後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中國經濟快速發展,2011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4)中國的近期發展歷史與進程擴展閱讀
中華民族5000多年:熔鑄與傳承中華文明精神基因
中華文明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中國道路的獨特性,還在於它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基因,創造性地書寫中華文明的當代新形態。
以高度的理論自覺與文化自覺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和養分,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
毛澤東同志在《新民主主義論》中強調,對於傳統文化「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華,是發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條件」。
在改革開放中成功開創和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高度,注重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中華民族特有的精氣神。
❺ 世界歷史進程與中國歷史進程之間的關系
10分)近代以來來直至今日,中國歷自史發展的每一步幾乎都與世界歷史的進程緊密聯系著,同時也體現了中國歷史自身的某些階段特徵;中國社會每前進一步或每遭受一次挫折,往往都能引發人們深刻反思。請回答:
(1)閱讀下列地圖:
回答:根據以上兩幅地圖提供的信息,寫出《南京條約》中相應的2條內容。(如多答,則按前兩點計分)(2分)鴉片戰爭使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了什麼變化?(2分)
請將答案寫在答題紙上
(2)19世紀六七十年代,民族資產階級誕生。請舉出一位南通地區著名的民族資產階級代表人物,(1分)並概括他在創辦實業方面的愛國舉動。(1分)
請將答案寫在答題紙上
(3)觀察下面的示意圖: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示意圖(單位:億元)
回答:導致上述圖表所示國內生產總值變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麼?(2分)除了經濟快速發展外,1978年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其他領域同樣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請你根據所學知識寫出民主法治建設方面和教育領域各一項重要成就。(2分)
❻ 中國歷史發展過程
中國,是以華夏文明為源泉、 中華文化為基礎,並以漢族為主體民族的多民族國家,通用漢語、漢字,漢族與少數民族被統稱為「 中華民族」,又自稱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距今約5000年前,以中原地區為中心開始出現聚落組織進而形成 國家,後歷經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
直至形成多民族國家的 大一統局面。20世紀初辛亥革命後,君主政體退出歷史舞台,共和政體建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中國大陸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
中國文化淵遠流長,是東亞文化圈的文化宗主國,在世界文化體系內佔有重要地位,由於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的差異,人文、經濟方面也各有特點。傳統文化藝術形式有 詩詞、戲曲、書法、國畫等,而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則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
(6)中國的近期發展歷史與進程擴展閱讀
中國的文化
文學
從先秦始,詩經、楚辭、漢賦、晉書、唐詩、宋詞、元曲、明清章回小說、民國雜文,描繪了中華古代文學史的燦爛。
經史子集是傳統中國的學問。東晉李充正式確定甲乙丙丁即經史子集次序,但尚未直接用經史子集之名。唐初編成《隋書·經籍志》,這是正式以經史子集為類名的四部分類法中現存的第—部目錄。它分經史子集4部,下分40細類,
經史子集各部書籍六萬九千五百七十餘卷,譯本書千三百二十餘冊,釋藏七千零&八卷,書畫圖象等約二百餘種。其外又有藝術志、道書志、書志、畫志、通為八目。
繪畫
中國畫在中國被稱國畫,主要是用毛筆、軟筆或手指,用墨和國畫顏色在帛或宣紙上作畫。
中國畫按照內容可分為花鳥畫、山水畫及人物畫;按照技巧可分為工筆畫、寫意畫、重彩畫、水墨畫、白描畫、壁畫、內畫;按照藝術層次可分為具象國畫和抽象國畫等。
中國畫擅長寫意,其重在神似不重形似,強調觀察總結不強調現場臨摹,運用散點透視法不用焦點透視法,重視意境不重視場景。
❼ 中國歷史的發展進程
夏商與西周
東周分兩段
春秋與戰國
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
二晉前後延
南北朝並立
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
皇朝至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