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液晶電視發展歷史

液晶電視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14 05:11:10

⑴ 電視經歷了哪些歷史變遷

20世紀30年代,科學家改進了電子攝像管和顯像管,將圖像的掃描線提高版到權450條,極大提高了電視畫面的解析度,逐漸的電視開始進入普通家庭。20世紀50年代中期,又出現了彩色電視,原理是在熒光屏上使用三種熒光物質,它們受到電子束轟擊後就會分別發出紅、綠、藍三色的熒光。此後,立體電視、數字電視、衛星接收電視、高清晰度電視、等離子電視、平板液晶電視、互聯網電視等新的技術層出不窮,電視機也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品。

⑵ LCD電視的發展過程

1888年發現液晶材料;
1968年美國首先做出LCD產品; 1973年夏普做出TN-LCD;1984年發明了STN-LCD和TFT-LCD。
-- 1888~1968年為液晶材料性能和回應用答研究時期。
--1973~1985年為TN-LCD獲得廣泛應用時期。
--1985~1993年為STN-LCD推廣應用時期。
--1993~2000年是TFT-LCD大發展時期,這個時期TFT-LCD的性能已可以與CRT媲美。
--LCD發展大大擴展了顯示器的應用范圍,使個人使用移動型手持顯示器成為可能,因此,2000年以後將進入LCD與CRT爭奪顯示器主流市場的時代。

⑶ 液晶顯示器的發展歷程

LCD( Liquid Crystal Display),對於許多的用戶而言可能是一個並不算新鮮的名詞了,不過這種技術存在的歷史可能遠遠超過了我們的想像。早在19世紀末,奧地利植物學家就發現了液晶,即液態的晶體,也就是說一種物質同時具備了液體的流動性和類似晶體的某種排列特性。在電場的作用下,液晶分子的排列會產生變化,從而影響到它的光學性質,這種現象叫做電光效應。利用液晶的電光效應,英國科學家在上世紀製造了第一塊液晶顯示器即LCD。今天的液晶顯示器中廣泛採用的是定線狀液晶,如果我們微觀去看它,會發現它特像棉花棒。與傳統的CRT相比,LCD不但體積小,厚度薄(14.1英寸的整機厚度可做到只有5厘米),重量輕、耗能少(1到10 微瓦/平方厘米)、工作電壓低(1.5到6V)且無輻射,無閃爍並能直接與CMOS集成電路匹配。由於優點眾多,LCD從1998年開始進入台式機應用領域。
第一台可操作的LCD基於動態散射模式(Dynamic Scattering Mode,DSM),RCA公司喬治·海爾曼帶領的小組開發了這種LCD。海爾曼創建了奧普泰公司,這個公司開發了一系列基於這種技術的的LCD。 1970年12月,液晶的旋轉向列場效應在瑞士被仙特和赫爾弗里希霍夫曼-勒羅克中央實驗室注冊為專利。 1969年,詹姆士·福格森在美國俄亥俄州肯特州立大學(Ohio University)發現了液晶的旋轉向列場效應並於1971年2月在美國注冊了相同的專利。1971年他的公司(ILIXCO)生產了第一台基於這種特性的LCD,很快的替代了性能較差的DSM型LCD。
在1985年之後,這一發現才產生了商業價值,1973年日本的聲寶公司首次將它運用於製作電子計算器的數字顯示。LCD是筆記本電腦和掌上計算機的主要顯示設備,在投影機中,它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它開始逐漸滲入到桌面顯示器市場中。 一直以來,追求更完美的視覺享受都是我們桌面顯示設備的目標,回顧顯示技術發展歷程,我們不難發現它都是圍繞著同樣一個主題-「追求更佳的人類肉眼視覺舒適性」!
作為近幾年才突然新興起的新產品,液晶顯示器已經全面取代笨重的CRT顯示器成為主流的顯示設備。可是,液晶顯示器的發展之路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樣一帆風順。下面,我們與新老用戶一起回顧一下LCD發展的艱辛曲折之路。
LCD早期發展(1986~2001)—過高成本抑制其發展之路技術不成熟的早期,LCD主要應用於電子表、計算器等領域。我們平時所說的LCD,它的英文全稱為Liquid Crystal Display,直譯成中文就是液態晶體顯示器,簡稱為液晶顯示器。
液晶是一種幾乎完全透明的物質。它的分子排列決定了光線穿透液晶的路徑。到20世紀60年代,人們發現給液晶充電會改變它的分子排列,繼而造成光線的扭曲或折射,由此引發了人們發明液晶顯示設備的念頭。
世界上第一台液晶顯示設備出現在20世紀70年代初,被稱之為TN-LCD(扭曲向列)液晶顯示器。盡管是單色顯示,它仍被推廣到了電子表、計算器等領域。 機身薄,節省空間
與比較笨重的CRT顯示器相比,液晶顯示器只要前者三分之一的空間。
省電,不產生高溫
它屬於低耗電產品,可以做到完全不發熱(主要耗電和發熱部分存在於背光燈管或LED),而CRT顯示器,因顯像技術不可避免產生高溫。
低輻射,益健康
液晶顯示器的輻射遠低於CRT顯示器(僅僅是低,並不是完全沒有輻射,電子產品多多少少都有輻射),這對於整天在電腦前工作的人來說是一個福音。
畫面柔和不傷眼
不同於CRT技術,液晶顯示器畫面不會閃爍,可以減少顯示器對眼睛的傷害,眼睛不容易疲勞。
液晶顯示器綠色環保,它的能源消耗相對於傳統的CRT來說,簡直是太小了(17''功率大概在65-12W之間);對於逐漸引起國人重視的噪音污染也與它無緣,因為它的自身的工作特點決定了它不會產生噪音(對於那種喜歡一邊使用電腦,一邊有節奏的敲打顯示器的用戶發出的噪音,這里不予以考慮);液晶顯示器還有一個好處就是發熱量比較低,長時間使用不會有烤熱的感覺,這一點也是以前的顯示器無可比擬的,以前的顯示器可是寶貴,尤其是夏天,家裡的空調、電扇都得為它服務給它降溫。使用液晶顯示器無形中為大氣降了溫,也為阻止日益升溫的大氣作貢獻。同時減少輻射,降低環境污染。當然了,環保也不會少了輻射這個指數的,雖然我們不能說液晶顯示器就完全沒有輻射,但是相對於輻射大戶CRT,以及日常家電的輻射來說,液晶顯示器那一點點輻射簡直可以忽略不計。
時代其實還是模擬時代,而未來的時代從發展趨勢來看是數字時代。顯示器智能化操作,數字控制、數碼顯示是未來顯示器的必要條件。隨著數字時代的來臨,數字技術必將全面取代模擬技術,LCD不久就會全面取代模擬CRT顯示器。
不過從另一個方面講液晶顯示器的數字介面並不普及,還遠遠沒有到應用領域。從理論上說,液晶顯示器是純數字設備,與電腦主機的連接也應該是採用數字式介面,採用數字介面的優點是不言而喻的。首先可以減少在模數轉換過程中的信號損失和干擾;減少相應的轉化電路和元件;其次不需要進行時鍾頻率、向量的調整。
市場上大部分液晶顯示器的介面是模擬介面,存在著傳輸信號易受干擾、顯示器內部需要加入模數轉換電路、無法升級到數字介面等問題。並且,為了避免像素閃爍的出現,必須做到時鍾頻率、向量與模擬信號的完全一致。
此外,液晶顯示器的數字介面尚未形成統一標准,帶有數字輸出的顯示卡在市面上並不多見。這樣一來,液晶顯示器的關鍵性的優勢卻很難充分發揮。
這個問題可能不是很好理解,我們舉例子說明一下吧。使用過液晶顯示器的人都知道液晶顯示器很容易產生影像拖尾現象。
響應時間是液晶顯示器的一個特殊指標。液晶顯示器的響應時間指的是顯示器各像素點對輸入信號反應的速度,響應時間短,則顯示運動畫面時就不會產生影像拖尾的現象。這一點在玩游戲、看快速動作的影像時十分重要。足夠快的響應時間才能保證畫面的連貫。市面上一般的液晶顯示器,響應時間與以前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突破,一般為40ms左右。不過隨著技術的日益發展LCD和CRT的這個差距在逐漸的被彌補上,一款液晶顯示器的響應時間就已經縮短到了5ms.
從外形上看液晶顯示器的外觀輕巧超薄,與傳統球面顯示器相比,其厚度、體積僅是CRT顯示器的一半(比如華碩的MS系列產品,其厚度更是達到了讓人驚訝的1.65cm),大大減少了佔地空間。
香港和東京是世界上液晶顯示器普及率最高的地區,香港液晶顯示器的出貨量佔到了顯示器總出貨量的七成。我們觀察一下液晶顯示器普及率高的地區就不難發現,這些地方大多是比較繁華,比較擁擠,生活水平比較高,而且寫字樓、金融大廈林立的地方。在這些地方可謂是寸土寸金。顯示器節省下來的空間的地皮價格遠遠高於液晶顯示器和CRT顯示器的差價。我國大陸的一些大城市的繁華區域也有向著這個方向發展的趨勢。
這個問題其實是問您對顯示器的用途。眾所周知,由於液晶分子不能自已發光,所以,液晶顯示器需要靠外界光源輔助發光。一般來講140流明每平方米才夠。有些廠商的參數標准和實際標准還存在差距。這里要說明一下,就是一些小尺寸的液晶顯示器以往主要應用於筆記本電腦當中,採用兩燈調節,因此它們的亮度和對比度都不是很好。不過主流的桌面版本的液晶顯示器的亮度一般都可以達到250流明到400流明,已經開始逐漸接近CRT的水平了。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如果把CRT和LCD擺放在一起的話,可以比較輕松的分辨出液晶顯示器和普通的CRT顯示器的亮度和對比度以及色彩飽和度的不同,但是就一般使用來說,這一點點差距並不會影響您的工作。
但是對於專業的美工等要求准確色彩的工作來說,液晶顯示器還不能完全達到其工作的要求。

⑷ 液晶電視的歷史發展

1888年奧地利植物學家發現了一種白濁有粘性的液體,後來,德國物理學家發現了這種白濁物質具有多種彎曲性質,認為這種物質是流動性結晶的一種,由此而取名為Liquid Crystal即液晶
1888年發現液晶材料;
1888~1968年為液晶材料性能和應用研究時期。
1968年美國首先做出LCD產品;
1973年夏普做出TN-LCD;
1973~1985年為TN-LCD獲得廣泛應用時期。
1984年發明了STN-LCD和TFT-LCD。
1985~1993年為STN-LCD推廣應用時期。
1993~2000年是TFT-LCD大發展時期,這個時期TFT-LCD的性能已可以與CRT媲美。
LCD發展大大擴展了顯示器的應用范圍,使個人使用移動型手持顯示器成為可能,因此,2000年以後將進入LCD與CRT爭奪顯示器主流市場的時代。
彩色低功耗反射型LCD技術。
低溫多晶硅(P-Si)LCD大生產技術。
大尺寸、寬視角、高分辨彩色TFT-LCD的發展。1993年以前主要生產的是10.4英寸以下,640×480像素的產品;1993~1997年主要生產的是10英寸~13英寸,1024×768像素的產品;1997~1999年主要生產15英寸~18英寸,1024×768和以上像素的產品;1999年以後開始生產20英寸~30英寸的產品。
1998年以後開始大力開發高解析度、大屏幕液晶投影電視。
2008年 人們更重視液晶電視的美觀和厚度,電視現在26寸以下的最薄可以做到22毫米了。

⑸ LED液晶顯示器的發展歷史

SAMSUNG SyncMaster P2370G
LED的技術進步是擴大市場需求及應用的最大推動力。最初,LED只是作為微型指示燈,在計算機回、音響和錄像機等答高檔設備中應用,隨著大規模集成電路和計算機技術的不斷進步,LED顯示器正在迅速崛起,逐漸擴展到證券行情股票機、數碼相機、PDA以及手機領域。
LED顯示器集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信息處理於一體,以其色彩鮮艷、動態范圍廣、亮度高、壽命長、工作穩定可靠等優點,成為最具優勢的新一代顯示媒體,目前,LED顯示器已廣泛應用於大型廣場、商業廣告、體育場館、信息傳播、新聞發布、證券交易等,可以滿足不同環境的需要。
未來發展趨勢
LED液晶顯示器的發展終結了CRT時代;LED液晶顯示器競爭日益激烈。LED液晶顯示器未來趨勢,將向超薄方向邁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為2010年LG出品的 型號為E2290V 達到世界上最薄 7.2mm)

⑹ 電視機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CRT顯像管大胖子電視→PDP等離子電視→LCD液晶電視→OLED有機電視
在過去的十幾年裡,電視領域版「出人意料」地快權速經歷了多次變革。在CRT顯像管大胖子電視逐漸瘦身、越發成熟的時候,PDP等離子電視就給人們打開了新的視界。而在等離子還受困於自己短板,發展不明的時候,LCD液晶電視又橫空出世,快速搶占市場。
而如今,等離子技術完全退出了市場,LCD液晶電視也還是如日中天的時候,新一代顯示技術OLED有機電視也已經來到我們眼前。
今年8月,創維宣布在全球范圍內率先實現4K(超高清)OLED電視量產,開啟4KOLED新紀元。而 OLED的各種「先天優勢」也很好地詮釋了「贏在起跑線上」這一老話。

⑺ 液晶電視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液晶顯示器,簡稱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世界上第一台液晶顯示設備出現在20世紀70年代初,被稱之為專TN-LCD(扭曲屬向列)液晶顯示器。盡管是單色顯示,它仍被推廣到了電子表、計算器等領域。80年代,STN-LCD(超扭曲向列)液晶顯示器出現,同時TFT-LCD(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技術被研發出來,但液晶技術仍未成熟,難以普及。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掌握了STN-LCD及TFT-LCD生產技術,LCD工業開始高速發展。

⑻ 中國液晶顯示器的發展史

從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以原電子部七七四廠(即現京東方的前身)七七0廠、上海電子管廠為代表的作坊式TN-LCD實驗線開始到現在,中國的LCD產業已經走過了近三十年的歷程,經歷幾次大的投資浪潮之後,中國大陸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大的TN-LCD生產基地和主要的STN-LCD生產基地,從2003年又開始大手筆涉足TFT-LCD,以京東方電子科技集團收購韓國現代三條TFT-LCD生產線和所有LCD業務以及京東方和上廣電又分別投資在大陸建設二條第五代TFT-LCD生產線為標志,中國成為世界LCD產業第四極力量乃至更強的預言正在逐步變成現實。
一 產業發展歷史回顧
在全球液晶顯示產業發展年表上,中國的起步時間並不算太晚,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以清華大學、長春物理所為代表的科研院所和以原電子部七七四廠、七七0廠、上海電子管廠為代表的企業都開始涉足LCD技術及產品的研發和樣品製做,但一直到84年,無論是自主拼裝設備還是從美國引入的設備,都是作坊式小規模的實驗線,沒有形成批量的生產規模,但這些實驗室和實驗線卻奠定了中國液晶產業的基礎,在這些實驗線上曾經工作過的一批人,在後來中國LCD產業發展的各個階段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1.TN-LCD
1984年,深圳中航天馬公司建成第一條4″規格的TN-LCD生產線,七七0廠建成第一條7″規格設備較先進的LCD規模生產線(主要設備通過香港從日本引入)。繼這之後,深圳的先科集團和新加坡輝開集團合資成立了深圳深輝公司,他們也是一條7″規格的LCD生產線,深圳晶華公司也差不多同時建成一條TN-LCD生產線,在香港LCD產量占據第一位的康力公司生產線也轉移到了廣東惠州。隨後天馬二期、晶蕾、華泰等又相繼建成12″以上規格更大規模的TN-LCD生產線。除上述內資建設的生產線外,以信利為代表的香港很多企業在那個時期也紛紛在大陸興建TN-LCD生產線。八十年代末、九十年初這段時期被認為是中國LCD產業的第一個黃金期,這個時期形成了相當的TN-LCD產業規模,深圳天馬公司從4″線開始,很快又建了1條7″線,在90年代初又建成1條12″線,在當時規模較大,產品質量較好,聚集了一批高水平的技術人員而奠定了其在業界的影響。
2.STN-LCD
中國大陸涉足STN-LCD是從九十年初開始,國家八五開發項目「640×200超扭曲液晶顯示項目」由七七0廠和清華大學、南京五十五所共同完成。93年以後,天馬三期一天駿項目、河北冀雅、無錫夏普、汕尾信利二期、上海廣電液晶、邁爾科特等都先後建成12″×14″或14″×14″規格的STN-LCD生產線,生產大中尺寸的STN-LCD產品,而鞍山三特電子(現鞍山亞世光電)、汕頭超聲等公司建成的STN-LCD生產線,則以生產中小尺寸STN-LCD產品為主,其他技術水平較高的TN-LCD線也在這個時期順應市場發展需要局部改造兼容生產STN-LCD產品,如深圳晶華、上海海晶等,但以上建成的STN-LCD生產線除無錫夏普能生產彩色STN-LCD外,其他生產線均只能批量生產有色模式和黑白STN-LCD產品。從九十年代末開始,進入彩色STN-LCD生產線建設熱點時期,飛利浦在上海建成二條14″×16″彩色STN-LCD線,與前期已在上海建成的STN模塊生產線一起,力圖打造上海飛利浦LCD城,而信利在將單色STN-LCD生產線改造成CSTN-LCD生產線後,又投資建成了一條專門的彩色CSTN-LCD生產線,日資企業日本新電器則在廣東東莞建成一條CSTN-LCD生產線。愛普生和optrix則分別在蘇州和張家港成立蘇州愛普生和張家港光王電子並建生產線,專門生產中小尺寸的STN和彩色STN-LCD,深圳天馬在03年完成四期天龍工程,以一條14″×16″的CSTN生產線生產以手機屏、PDA為主的彩色STN-LCD。韓國三星繼STN模塊生產線之後又在東莞建成一條彩色STN-LCD生產線,長春的聯信在長春建成的彩色STN-LCD生產線已進入大批量生產階段,深圳比亞迪公司、汕頭超聲也在進入2004年以後相繼建成彩色STN-LCD生產線,目前已開始試生產和批量生產彩色STN-LCD。
3.TFT-LCD
2000年以前,中國在TFT方面的工作僅限於部分高校和研究所在一些小范圍的研究上。2000年,吉林電子集團從日本購進了一條第一代的TFT—LCD二手線,目前在生產一些中小尺寸的TFT產品.2003年2月,京東方電子科技集團用3.8億美元成功收購韓國現代3條TFT生產線和業務,並在當年全球大尺寸TFT銷售額上排名第九,該現並購進入03年中國十大成功並購案之列.2003年6月,京東方又宣布在北京亦庄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1 2億美元建設第五代TFT—LCD生產線,目前這個項目進展順利,正在調試試產,並將在04年12月底產出這條線上的第一塊TFT-LCD屏,比原計劃提前了近1個月,2003年1 0月,京東方TFT模塊生產線落戶北京,這個生產線也是京東方TFT事業的一個組成部分.2003年4月,上海廣電集團與日本NEC公司達成協議,共同投資1146億日元在上海莘庄建設第五代TFT—LCD生產線,這條生產線玻璃尺寸與京東方一樣也是1100*1300,目標產品是筆記本電腦、監視器以及電視用顯示屏,這條線在今年6月12日工藝設備進入安裝調試, 10月份完成調試生產,產出了中國第一塊本土生產的大尺寸TFT-LCD,目前這條線正在向大量產階段推進.在南京,新華日購進了NEC的第一代TFT二手線,投資約在5400萬美元,總投資比彩晶小,目標產品也是定位在中小尺寸上,現正在調試、試運行,已做出2.5″的樣品。
4.LCD模塊
TN-LCD和STN-LCD的模塊生產線由於投資小,技術門檻相對較低,在中國大陸的數量比屏的生產線數量要大很高,其布局也比較分散,早期的模塊廠以個人或小企業投資為主,規模較小。但近幾年,隨著中國大陸手機生產數量的大幅增長,對配套器件本地化的要求,以及模塊產值較大和直接面對終端客戶的吸引力,使很多擁有屏生產線的廠家和下游整機廠家也都開始興建自己規模較大的模塊廠,其中規模較大的有上海飛利浦、北京三五電子、東莞三星電子、張家港光王電子、深圳天馬、廣州精工、上海廣電液晶、京東方等一批有屏生產線的廠家,也有如深圳TCL、大連大顯等有整機背景的廠家。
在TFT模塊上,台灣、韓國、日本企業紛紛將生產線轉移到中國大陸,LG-Philips在南京、翰宇彩晶在南京、友達在蘇州、中華映管在吳江、奇美在上海、東莞,三星在鎮江、日立在蘇州,夏普在無錫都有自己的TFT模塊生產線.造成這種轉移的原因被認為來自二個方面,一是對中國未來市場的看好,第二是勞動力成本優勢。
5.LCD配套材料
伴隨著液晶顯示器件生產線數量和規模的增大,為LCD配套的材料和設備也得到了一個好的發展空間,在LCD的三大材料中,最早實現產業化的是液晶材料和ITO玻璃。我國液晶材料的研究工作始於1969年,以清華大學化學系和北化為代表的科研院所是主要力量,1987年清華大學化學系液晶的研究成果在石家莊開始批量生產,並供應給LCD廠,這個現名石家莊永生華清的公司目前仍是國內品種最高,產量最大的液晶材料廠,由清華大學與其他公司合作將清華化學系液晶材料研究技術產業化的還有另外一家公司:清華亞王液晶材料公司,他們也可以批量生產TN液晶和中低檔的STN液晶,石家莊永生華清與清華亞王一起的中低檔液晶市場份額在中國大陸已佔到70%以上,低檔TN佔到了80%以上,並有單體提供給日、德的其他液晶材料公司。除這二家之外,西安近代研究所和西安瑞聯公司也在從事液晶材料的研發和生產,但以液晶單體為主配有部分混合液晶生產,另外還有如江蘇高恆化工、煙台等多家企業在從事液晶材料的單體和中間體的開發和生產。在ITO玻璃方面,中國第一條用於LCD的ITO玻璃生產線是深圳南亞在87年建成的。這條線的規模不是很大,但後來在其他ITO玻璃生產線上的很多技術管理骨幹都曾經在這條線上工作過,繼南亞之後,深圳萊寶、深圳南玻、深圳豪威、安徽華益等又相繼建成規模更大的ITO玻璃生產線,他們不但在為ITO玻璃的本地化配套上做出了貢獻,也在出口供應日本的一些LCD企業,在TN液晶和ITO玻璃上,目前我們已能完全實現本地配套,LCD的另一主要材料偏光片,目前主要有深圳深紡樂凱和溫卅僑業二大家,批量供應TN用偏光片和部分STN用偏光片。東莞福地在前幾年從日本日合引入日合一條舊的偏光片生產線,但調試後運行狀況一直不是太理想,目前正在進行改組。
洛陽浮法玻璃集團已建成日熔量250噸的超薄基片玻璃線並已開始向ITO玻璃廠供貨,這是國內很多企業曾經努力但一直沒突破的領域。在掩膜版上,深圳清溢、深圳美精微等公司已供應從TN、STN到CF用的菲林、鉻版型掩膜版及其他配套材料,美精微是第一家專業LCD掩膜公司,而清溢公司目前在掩膜產品的產量和規模上居於領先,其公司文化和質量管理得到業界的好評,在04年獲得全國質量獎,並被做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克勞斯比學院的教學案例。
在彩色LCD用的關鍵材料彩色濾光片上,深圳萊寶和深圳南玻已開始批量生產,深圳比亞迪引入一條線用於自己配套。
在LCD其他的配套材料上,如背光源、PI、清洗劑、光刻膠等,國內廠家也都能部分供應。
6.LCD配套設備
在配套設備方面,經過多年來各方努力,我國大陸已能生產部分LCD製造設備及測試儀器。測試儀器以高校和研究所為主,如清華大學、長春物理系都開發生產定型了如液晶盒厚測量儀、予傾角測量儀、液晶光電參數測試儀等測試設備,而製造設備從最初的玻璃切割機、偏光片切割機、灌晶機等單台設備發展到可以生產成套的TN用清洗等前段設備和摩擦線、對版線等要求更高的設備,專業生產液晶設備的廠家有北京京城清達、太原二所、深圳虎神、深圳潤正、深圳航通、深圳保全等公司,京城清達是由北京量具刃具集團與清華大學、日本飯沼製做所共同合資的公司,太原二所是一家從事半導體相關工藝研究的專業所,他們都有較強的技術實力。但中國大陸液晶設備就其規模和水平來看,與LCD器件和相關材料比,仍顯得滯後一些,與日本韓國相比,仍有相當的距離。需要給予更多的支持和關注。
7 開發和研究
中國大陸在液晶顯示技術的基礎和應用性研究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就已經開始,包括清華大學物理系、化學系、長春物理所、北京化學所等單位在七十年代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工作,之後北京大學微電子所,南開大學、華中理工大學、南京五十五所等單位也相繼介入這方面的研究,這些基礎和應用性的研究和開發工作,雖然由於資金投入較小,沒有世界級大的創新性成果,但在產業發展中也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在大學和研究所背景下成立的清華液晶中心、北方液晶中心也是專門從事液晶顯示技術研發的單位,一些大的集團如京東方、上廣電、TCL等也有企業自己的研究院或研究所從事這方面的工作。北方液晶中心側重STN-LCD、a-si TFT、p-si TFT-LCD、液晶器件參數測試儀方面的研究和開發工作,曾獲中國科學院進步一等獎、二等獎、吉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項獎勵,清華液晶中心側重STN工程化技術研究以及相變液晶、賓主液晶、寬視角等一些個性化的器件開發和導波技術在液晶中的應用、模式設計等一些偏基礎性的研究,曾獲得國家科學進步二等獎和北京市科學進步一等獎等獎勵,近二年又在人才培養上展開工作,面向平板行業舉行各類技術培訓班。五十五所則在STN、TFT及BTN液晶顯示器件及整機軍用液晶加固技術上開展工作,在加固方面擁有幾項專利,曾獲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等獎勵。
二 中國液晶產業的現狀與發展
歷經二十幾年的發展,中國LCD產業從無到有,從無源跨入有源,已成為全球最大的TN/STN生產大國和產值排名世界第四的LCD產業區域,目前在中國大陸與LCD產業相關的生產廠、科研院所大約有180家,約110條的TN/ STN-LCD生產線,7條TFT-LCD生產線(含京東方在韓國的三條生產線)和眾多的TN/STN/TFT模塊生產線。液晶協會在2003年對65家會員單位的統計數據顯示:這65家單位2003年銷售值總和在132.46億,比02年增長123%,其中顯示器件107.79億,佔81.38%,相關材料12.04億,佔9.09%,製造設備1.29億,佔0.97%,其他佔8.56%,從業人員大約在5萬3千人,LCD年產量424萬平米,ITO玻璃年產量646萬平米,液晶材料年產量79.5噸,偏光片年產量96萬平米。
從地域分布來看,中國液晶產業主要分布在三個區域:以深圳為中心的華南地區,上海為中心的華東地區以及以北京為中心的華北、東北地區,這與中國信息產業強勢分布區域相對應。
華南是中國最早形成LCD、LCM區域性的地區,到目前仍是企業數量最多,投資成份最多元化的地區,其生產線數量佔到合國的70%以上,其中又以深圳東莞二市為主,在投資類別上以台灣華泰、香港信利、香港精電、台灣勁佳光電為代表的香港、台灣投資和以深圳天馬、邁爾科特、東莞SDI、東莞新電器等為代表的日美資和大陸內資為主。
華東地區是近幾年剛興起的新區.這個地區顯著的特點是企業的投資和規模都較大,日資和台資企業較多,無錫夏普、張家港光王電子、蘇州EPSON、上海飛利浦、上海廣電液晶都有規模較大的CSTN和STN生產線,更有眾多的TFT模塊廠在這個區域內。產值較大,銷售規模上億、上十億的廠多,隨著上海廣電集團與日本NEC合作TFT—LCD五代線的建成,還將帶動TFT-LCD產業鏈上的其他項目,這個地區顯示出很強的發展後勁。
東北華北地區目前企業的數量和總體規模都小於其他二個地區。但隨著京東方在2003年成功收購韓國現代TFT三條生產線、並在北京建TFT模塊生產線和五代TFT屏生產線、整合上下流產業鏈一系列大的動作以及其TFT—LCD銷售額在2003年全球大尺寸LCD排名第9的地位和五代線建成後的帶動和輻射影響,將帶動這個地區成為對中國液晶產業有重要影響的區域,另外這個區域還有一個突出的特點是從事液晶研發的單位和力量比較集中。還有美國三伍電子以及河北冀雅、長春聯信、鞍山亞視一批有實力和後勁的企業。

⑼ 液晶電視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世界上第一台液抄晶顯示設備出襲現在20世紀70年代初,被稱之為TN-LCD(扭曲向列)液晶顯示器。盡管是單色顯示,它仍被推廣到了電子表、計算器等領域。80年代,STN-LCD(超扭曲向列)液晶顯示器出現,同時TFT-LCD(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技術被研發出來,但液晶技術仍未成熟,難以普及。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掌握了STN-LCD及TFT-LCD生產技術,LCD工業開始高速發展

閱讀全文

與液晶電視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