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外國歷史故事的介紹
《外國歷史故事》講述了:了解中外歷史文化的發展歷程。視野才會更開闊,版看問題會更高遠。在世界文化權交流日益頻繁的今天是非常必要的。中外歷史故事編入了青少年課外閱讀中應該了解的一些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在選編中,注重歷史的真實性,知識性、權威性,兼顧青少年的閱讀習慣,在可讀性、趣味性上也有偏重。與課本內容相呼應,相信能夠得到青少年讀者的歡迎。願這兩本故事能夠,使青少年讀者在輕松閱讀中了解歷史,掌握知識,獲取營養,從而進一步掌握豐富的歷史知識。為推動世界歷史文化的發展做出貢獻。
2. 國外歷史概括 完整但簡短
歐洲有著悠久的文明發展史。公元前4000~前2500年在南歐和西歐曾廣泛分布有巨石文化,隨後位於歐洲東南部的愛琴海地區勃興為世界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稱愛琴文明,給人類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公元前6世紀,古羅馬國家興起,逐漸發展成一個囊括半個歐洲(大不列顛群島至多瑙河口一線以南)及北非、西亞在內的龐大帝國,而義大利所在的義大利半島一直是其政治和經濟的核心區域。紀元初年,歐洲人口約3200萬,其中半數以上分布於南歐,而東歐、北歐及不列顛群島合計尚不足1/10。公元3世紀後,羅馬帝國漸趨衰弱,原先居住在北歐的日耳曼人及居住在東歐的斯拉夫人相繼大量入侵,這一歷史進程所伴隨的人口大遷移和經濟、文化上的廣泛交流,大大促進了歐洲的全面開發,14世紀中葉全洲人口達到8100萬,南歐的比重降至1/3,其他地區尤其是東歐均明顯上升。
15~16世紀,在南歐和西歐的一些國家中,資本主義開始萌芽,通過地理大發現和對海外殖民地的掠奪,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法國和英國相繼發展成為具有世界影響的強國,在隨後的資產階級革命和產業革命中,西歐進一步確立了在歐洲經濟、文化中的領先地位。19世紀中葉,北歐、中歐和東歐諸國也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南歐國家發展則相對緩慢。1900年歐洲人口為4.15億,南歐的比重已不足1/4。由於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19世紀歐洲的經濟、文化水平在世界上已遙遙領先,幾個歐洲列強的殖民地遍布各大洲,幾千萬歐洲人移居海外,對世界人文地理和經濟地理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20世紀的前半期,歐洲先後成為兩次世界大戰的主要策源地。由於戰爭的破壞,以及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規律的作用,歐洲在世界上的地位相對下降,其人口佔世界的比重由1900年的25%下降到1950年的20%,工業生產所佔比重亦由65%降至45%。在這個過程中,歐洲政治地圖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1917年並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又涌現出一批新的社會主義國家。自50年代起,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員國為一方,以華沙條約締約國為另一方,在歐洲形成了政治上和軍事上的長期對峙,這一基本形勢迄今沒有根本變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的40年中,歐洲的經濟得到了迅速的恢復和發展,在世界上仍有著廣泛的、舉足輕重的影響。由於原有基礎或社會制度等的不同,戰後歐洲各地區的發展速度有較大差異,南歐、中歐和東歐發展較快,但西歐、北歐的經濟、科技發展總的水平在全洲范圍內仍處於領先地位。
3. 外國文化有什麼
外來文化是指正在進入一個民族內部,並與其社會發生作用的別族文化。外來文化與本地文化相對,外來文化作用於本地文化的過程既是文化入侵的過程,同時也是同化和改造的過程。
4. 學習外國歷史的重要性
1.有助於我們了解世界,並加深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理解
如果我們把世界歷史比喻成一條奔騰不息的長河,那麼世界各地區、各民族以及各國家的歷史就是匯入長河中的涓涓溪流。世界歷史並不是各國分散而孤立歷史的簡單羅列,而是相互聯系、渾然一體的歷史集結。在世界范圍內,任何國家和民族都不可能與外界隔絕,而且人類文明越發達,國際交往就越密切。中國自古以來就同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和許多揮之不去的情結,比如漢代有張騫出使西域和甘英出使大秦,唐朝有玄奘天竺求取真經和鑒真六次東渡日本,明朝有鄭和七次下西洋等;而近現代的中國更是與世界各國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因此,學習世界歷史,不僅有助於我們了解世界,而且可以進一步加深對祖國歷史文化的理解,從而使我們更深刻感受到東西方文明是在不斷交流碰撞中才得以形成今天如此的輝煌和繁榮。
2.有助於我們吸納和借鑒人類優秀文明成果,進而增長我們的才智,為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從世界范圍來看,在人類進行的物質生產過程中,從古到今,都是在同自然斗爭,都在發展生產。為此,人類付出了無限的智慧,發揮了無窮無盡的創造力,才使社會經濟生活不斷改善。這其中,有許多我們今天值得借鑒的東西。而人們在創造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在創造精神財富。流傳到今天的人類文化系統,真是一座令人嘆為觀卡的寶庫,有熠熠生輝的思想明珠,也有不朽的傳世之作。有促進生產的科學技術成就,更有推動社會進步和啟迪人們認識自然的理論體系。它們是民族的、國家的,又是屬於世界的。我們應當根據自己的需要。從外國優秀文明成就中汲取有用的東西,取長補短。在這方面我們是有經驗教訓的。唐朝正是全面實行的「對外開放」政策,才進一步促進了她的強盛與繁榮;而到了清代,一方面是天津衛的興盛,上海的日益繁華,香港、澳門的開埠;另一方面則是「天朝上國」的夢幻,閉關鎖國,處於挨打的境遇。一部近代史,令人扼腕、悲憤,也催人奮起!它告訴我們,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生存、發展,必須要面向世界,善於學習其它國家、民族的長處。此外,站在當代的角度看,由於現代交通、通訊設備的完備,地球似乎也相應變小了,一個地方發生的事,頃刻之間,全球皆知。世界各地的經濟、文化聯系更加緊密了。在這種形勢下,一個民族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不封閉,勇於向先進學習。在這方面,世界歷史給我們提供了一定的歷史知識,會給我們很大幫助。
5. 外國歷史文化遺產有哪些
柬埔寨 吳哥窟區 1992 孟加拉 巴凱爾哈特清真寺歷史名城 1985 帕哈爾普爾的佛教毗訶羅遺址 1985 寮國 琅勃拉邦的古城 1995 占巴塞文化風景區 2001 越南 順化歷史建築群 1993 聖子修道院 1999 會安古鎮 1999 阿富汗 查姆回教寺院尖塔和考古遺址 2002 巴米揚谷文化景觀和考古遺址 2003 澳大利亞 皇家展覽館和卡爾頓園林 2004 日本 法隆寺地區的佛教古跡 1993 姬路城 1993 古京都歷史古跡(京都、宇治和大津城) 1994 白川鄉和五屹山歷史村座 1995 廣島和平紀念公園(原爆遺址) 1996 嚴島神殿 1996 古奈良的歷史遺跡 1998 日光的神殿與廟宇 1999 琉球王國時期的遺跡 2000 紀伊山脈勝地和朝聖路線以及周圍的文化景觀 2004 知床2005 石見銀山遺跡與文化景觀 2007 朝鮮 高句麗古墓群 2004 伊朗 恰高·佔比爾(神塔和建築群) 1979 波斯波利斯 1979 伊斯法罕王侯廣場 1979 塔赫特蘇萊曼 2003 帕薩爾加德 2004 巴姆城堡 2004 印度 阿旃陀石窟群 1983 埃洛拉(埃盧魯)石窟群 1983 亞格拉古堡 1983 泰姬·瑪哈爾 1983 科納拉克太陽神廟 1984 默哈伯利布勒姆古跡群 1984 果阿教堂和修道院 1986 卡傑拉霍建築群 1986 漢皮古跡群 1986 法塔赫布爾西格里 1986 帕塔達卡爾建築群 1987 埃勒凡塔石窟 1987 坦賈武爾的布里哈迪斯瓦拉神廟 1987 桑吉佛教古跡 1989
求採納
6. 外國的歷史文化名人有哪些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國著名唯物主義哲學家和科學家。是最早提出經驗論原則的哲學家。
威廉·莎士比亞(1564~1616)。英國戲劇大師。23年間創作了37部劇本。代表作《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奧賽羅》等。
波西·比西·雪萊(1792~1822)。英國卓越的政治詩人、哲學詩人、抒情詩人。恩格斯說他是「天才的預言家」,馬克思說他是「一個真正的革命家。」代表作《西風頌》。
亞當·斯密(1723~1790)。英國哲學家和經濟學家。現代經濟學之父。代表作《國富論》。
7. 外國文化特色
1. 古希臘文明的興起
早在古希臘文明興起之前約800年,愛琴海地區就孕育了燦爛的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大約在公元前1200年,另一支希臘人(多利亞人)的入侵毀滅了邁錫尼文明,此後300年,希臘完全陷入沉寂狀態,封閉又貧窮,希臘歷史進入所謂「黑暗時代」。因為對這一時期的了解主要來自《荷馬史詩》,所以又稱「荷馬時代」。在荷馬時代末期,鐵器得到推廣,取代了青銅器;海上貿易也重新發達,新的城邦國家紛紛建立。希臘人使用腓尼基字母創造了自己的文字,並於前776年召開了第一次奧林匹克運動會。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召開也標志著古希臘文明進入了興盛時期。前750年左右,隨著人口增長,希臘人開始向外殖民。在此後的250年間,新的希臘城邦遍及包括小亞細亞和北非在內的地中海沿岸。在諸城邦中,勢力最大的是斯巴達和雅典。
2. 希波戰爭
在希臘城邦向地中海沿岸擴展的同時,西亞的波斯帝國也在擴張,強大的波斯帝國征服了小亞細亞半島上的艾奧尼亞希臘諸邦。前499年,小亞細亞半島上的米利都等希臘城邦發動起義,得到雅典的支持。波斯國王大流士一世在鎮壓起義後,就准備進攻雅典。前490年,波斯大軍渡海西侵,但在馬拉松戰役中被人數居於劣勢的雅典重裝步兵擊敗。希臘人贏得了第一次希波戰爭的勝利。
前480年,波斯國王薛西斯一世率50萬大軍再次進攻希臘。希臘各城邦也結成同盟,共御強敵。希臘聯軍的陸軍以斯巴達人為主力,海軍則以雅典艦隊為主。希臘陸軍在溫泉關阻擊波斯陸軍,雖然兵敗,但為希臘海軍的集結贏得了時間。波斯人攻入了雅典,將全城焚毀,但希臘海軍在薩拉米海戰中一舉擊潰波斯海軍,波斯人面臨補給被切斷的危險,不得不撤退。希臘人乘勝追擊,解放了小亞細亞的希臘諸邦。第二次希波戰爭以希臘的勝利告終。
3. 伯羅奔尼撒戰爭伯羅奔尼撒戰爭
希波戰爭以後,雅典成為希臘的霸主。雅典海軍是希臘各城邦中最強大的軍事力量,雅典的民主制也在伯利克里執政時期達到黃金時代。希波戰爭中,希臘各城邦建立了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戰後逐漸成為雅典實現其霸權的工具。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同盟不滿雅典的霸權,雙方爆發多次摩擦。前431年,斯巴達的同盟底比斯進攻雅典的同盟普拉提,正式引發了伯羅奔尼撒戰爭。雅典依靠其強大的海軍進行封鎖,斯巴達則攻入雅典,試圖迫其決戰。雙方互有勝負,但都未能取得決定性勝利,遂於前421年締結和約。和平未能維持很久,前415年,雅典對西西里島斯巴達的盟邦敘拉古發動大規模遠征,結果以慘敗告終。西西里遠征使雅典元氣大傷,無力抵禦斯巴達的攻勢。前405年,雅典海軍被全殲。次年,雅典向斯巴達投降,斯巴達成了希臘的新霸主。斯巴達的霸權也未能長久,希臘各城邦陷入混戰之中。
4. 馬其頓的崛起
馬其頓位於希臘的北部,處於希臘文明的邊緣,被希臘人視為蠻族。但從公元前4世紀起,馬其頓逐漸成為希臘北部的重要國家。前395年,菲利普二世即位。在菲利普的治下,馬其頓成為巴爾乾地區首屈一指的軍事強國。面對馬其頓的崛起,希臘建立了以雅典為首的反馬其頓同盟。前338年,馬其頓在喀羅尼亞大敗希臘聯軍,取得了對整個希臘的控制權。前336年,菲利普遇刺身亡,其子亞歷山大即位。亞歷山大即位後很快就平定了希臘城邦的起義,鞏固了政權。前334年,亞歷山大率大軍渡海東征,拉開了他征服世界的序幕。亞歷山大最大的敵人是強大的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先後在格拉尼卡斯河和伊蘇斯擊敗波斯軍隊,從波斯人手中奪取了敘利亞和埃及。波斯國王大流士三世試圖求和,但被雄心勃勃的亞歷山大拒絕。前331年,亞歷山大和大流士三世之間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高加米拉戰役爆發。亞歷山大再一次取得了勝利,並乘勢攻下巴比倫,波斯帝國滅亡。亞歷山大繼續東進,直到印度河流域方才折返。前323年,亞歷山大病死,他龐大的帝國也隨之分裂,古希臘歷史結束,希臘化時代開始。
5. 影響
15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很多知識分子(以僧侶和貴族為主)為了擺脫基督教日益腐朽的世俗化統治與思想禁錮,開始重新學習逐漸被遺忘的古希臘著作,例如《荷馬史詩》、亞里士多德的《詩學》,和一些先古基督教會文章。古希臘的精神遺產第一次得到了全面復興和繼承。
可是到了18~19世紀,隨著啟蒙運動的興起,學者們不再把《聖經》上寫的當作真事,而且把古希臘的知識歸於同類,把前776年第一次奧運會之前的事情統統算為神話,而非歷史。1870年Heinrich Schliemann在希臘Troy出土文物,這一考古發現讓西方人重新認識到古希臘不是虛無縹緲的神話傳說,而的確經歷過燦爛的文明。從此學者開始仔細研究古希臘流傳下的著作,區分神話,傳說和歷史。
6.古希臘城邦
公園前8---前6世紀,希臘走上復興之路,城邦逐漸發斬起來.
城邦是指希臘的一種國家形態,它一般以一個城市為中心,包括周邊地若干村落。
7 古希臘城邦政體
希臘城邦的主要特徵是小國寡民,各邦長期獨立自治。
政體:貴族制,民主制,君主制,寡頭制,僭頭制。
古希臘數學分為三個時期
一、從伊奧尼亞學派到柏拉圖學派為止,約為公元前七世紀中葉到公元前三世紀;
二、亞歷山大前期,從歐幾里德起到公元前146年,希臘陷於羅馬為止;
三、亞歷山大後期,是羅馬人統治下的時期,結束於641年亞歷山大被阿拉伯人佔領。 歐幾里德
古希臘最著名的數學家和貢獻
丟番圖,被譽為代數學鼻祖;
阿波羅尼奧斯,圓錐曲線的研究;
歐幾里德,著有《幾何原本》,奠下了以後歐洲數學的基礎;
畢達哥拉斯學派,發現多個定理,包括勾股定理,並發現無理數;
阿基米德,帶動幾何發展,善用窮舉法、趨近觀念(十分接近現代的微積分)。
古典希臘哲學,或稱早期希臘哲學集中在辯論與質詢的任務。在很多方面,它同時為現代科學與現代哲學鋪設了道路。早期希臘哲學家對後世產生的影響從未間斷,從早期穆斯林哲學到文藝復興,再到啟蒙運動和現代的普通科學。
1. 前蘇格拉底的哲學家
西方哲學的歷史從古希臘開始,特別是一群通稱為前蘇格拉底時期的哲學家。這不是為了否認其他在古埃及、閃族以及巴比倫文化里出現的早期哲學家而作的謠傳。誠然,每個文化中都存在偉大的思想家和作家,而我們有證據證明一些最早的希臘哲學家可能至少接觸過某些埃及和巴比倫思想的作品。然而,早期希臘思想家與他們的前人相比至少增加了一種元素,使他們與前人的思想區分開來。在歷史上,我們首次在他們的作品中發現他們對於世界規律並不是教條式的主張,而包括了他們對這些理論的各種論點。
事實證明了,幾乎所有早期希臘哲學家提出的各種宇宙論是極度和明確的謬誤,但這並不會降低它們的重要性。因為即時以後的哲學家立刻拋棄了前人假設的答案,但他們不能逃避前人所提出的問題。
而希臘哲學家所追隨的形式和傳達他們的答案方法,變得與他們所問的問題一樣重要。前蘇格拉底的哲學家拒絕傳統的神話對他們周遭所見現象的解釋,而贊同更理性的解釋。換言之,他們依靠推論和觀察來闡明圍繞他們周圍的真實自然界,而且他們使用合理的論點突出他們的觀點來告訴他人。盡管哲學家對關於理性和觀察相關重要性尺度有所爭論,但2500年來他們基本上一致使用由前蘇格拉底學派最早發明的方法。
爭議常出現在確定前蘇格拉底哲學家的思想,以及確定他們用以支持自己獨特觀點的論據的方式。這個問題並非來自他們自身或思想上的一些缺陷,純粹是由於他們的歷史與我們相隔太遠的緣故。雖然多數前蘇格拉底哲學家創作出標志性的著作,但我們並沒有任何一本著作的完整版本。我們只有後世的哲學家和史學家對其作品的引用,與偶爾發現的原文片段。
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是一位雅典哲學家,他開創了「倫理哲學」,使古希臘哲學從單純研究自然轉向研究人類本身,成為西方哲學傳統中最重要的偶像。他採用的「詰問式」教育方法對西方的思維方式有極為重要的貢獻。請參看他寫的文章得到更多信息。
柏拉圖
柏拉圖一個非常有影響力的古典希臘哲學家,受教於蘇格拉底,並教導了亞里士多德。他最著名的作品,《理想國》描繪了他幻想的「完美」國家。他也寫了《律法》和許多蘇格拉底的對話錄。柏拉圖在年輕的時候就成為了蘇格拉底的學生,而且參加了對他老師的審訊,雖然並非由他執行。與蘇格拉底不同,柏拉圖寫下了他的哲學觀點,並留下相當多數量的手稿。請參看他寫的文章得到更多信息。
亞里士多德
亞里士多德 亞里士多德(與柏拉圖一起,被稱為對西方思維方式產生重要影響力的兩人之一。
他們的作品,雖然在許多基礎的方面有關連,但在風格和主旨方面卻截然不同。柏拉圖寫下了數打哲學對話錄(以談話的形式來辯論,通常由蘇格拉底以參與者身份出現)和少量信函。雖然早期的對話錄主要是關於獲得知識的方法,而且大多數在最後關於公正和實際的倫理,但他最著名的作品陳述一個關於倫理學、形而上學、推論、知識和人類生命的概要觀點。其突出的思想包括,通過直覺(感觀)所獲得的知識總是會留下困惑和不純的觀點,而且對所謂「沉思的心靈能從世界中獲得『真實』的知識」感到厭煩。只有靈魂能掌握知識的結構、事物的真實本質,我們看到的世界僅僅是一個充滿瑕疵的拷貝。這樣的知識不僅有倫理的重要性,而且有科學的重要性。我們可以把柏拉圖視為一個唯心主義者和理性主義者。
相比之下,亞里士多德更重視從感觀獲得知識,而且將相對的更多地獲得經驗主義者的現代標簽。因此亞里士多德為之後最終發展進入科學方法的世紀做好了准備。如今仍然存在的亞里士多德作品以論文的形式出現,大部分並未被作者所發行。最重要的包括了物理學、形而上學,倫理學、政治學、論靈魂詩學和很多其它的作品。
古希臘文學是指古代希臘世界的文學。廣義的古希臘文學涵蓋了從氏族制希臘社會到希臘化時代的文學,持續時間近1000年。古希臘文學是整個西方文學的源頭,也是歐洲文學的第一個高峰。
古希臘文學反映了歐洲從氏族社會向奴隸制社會過渡時期的現實生活,特別體現了古代世界的人們對戰爭與和平、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的思考。古希臘時代顯赫的英雄行為和社會歷史的重大變遷都在文學作品中得以深刻的體現。這些文學作品不僅為整個西方文學的發展奠定了基調,也為人們研究古希臘世界的歷史與社會提供了豐富的文獻資料。 (注:這其實還不算具體,為了提交我還刪去了一部分,更具體的請打開網路,搜索外國文化。)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2017197.html?wtp=tt
8. 西方歷史與文化
一,「西方」和「西方文明」的概論
中國近代史上產生的許多新詞彙,大多與兩個人相關,一個是嚴復,一個就是梁啟超。如果說嚴復創造的許多新詞彙後來還基本經得起歷史檢驗的話,那麼,梁啟超在清朝末期創造出的許多新詞彙,語義則往往是飄忽不確定的。梁啟超早在30歲之前就因為參與變法運動而聞名中外,他當時對中國知識分子的召感力是十分大的。但是,他這樣的年紀,常常使他自我把握不準一些詞彙的語義內涵,這,可以通過他的許多著作看得很清楚,大概也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吧,通過梁啟超的創造而後來在中國社會中廣泛流行的許多新詞彙,曾經給中國思想文化界造成過許多麻煩,這一點,現在的人們應該高度注意到。
「西方」一詞在中國語境中本是個純粹的地理概念,並不指國家文明文化。19世紀末期,張之洞等人將歐洲地區的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文化稱之為「西學」,大意是指「西邊國家的文化」的意思。
1896年,23歲的梁啟超開始在《時務報》上發表長篇連載時評《變法通議》,當時,他將我們現在所說的歐洲定名為「泰西」,「泰西諸國並立,大小以數十計,狡焉思啟,互相猜忌,稍不自振,則滅亡隨之矣。」(梁啟超:《變法通議•論不變法之害》)。但是,他又在該文中說:「然則吾所謂新法者,皆非西人所故有,而實為西人所改造,改而施之西方,與改而施之東方,其情形不殊,蓋無疑矣。」(同上),他這里說的「西方」,同樣是指的歐洲國家的意思,這樣,「泰西」和「西方」的指意就重復了。後來,人們在傳播梁啟超思想的時候,慢慢的約定俗成,就將「西方」指意成為了「歐美國家文明」。這就是說,我們現在從文明文化角度所說的「西方」,是由梁啟超最先創造的。
也許令許多人所想不到的是,現在中國文化人經常掛在嘴裡的「西方文明」,無論在中國詞典里還是外國詞典里,都是沒有的,這個組合詞彙至今尚還「年輕」!
我們中國人現在常常說的「西方文明」,主要產生在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這與當時中國留學日本的人員受到日本明治維新的精神領袖人物福澤諭吉的《文明論概略》影響相關。日本的「文明(ぶんみぃ)」一詞,是直接從中國《易經》里取出來的漢字,仿漢語發音,意思也與中國易經中說的「文明」涵義相近。但是,中國歷史上很少使用「文明」一詞,而福澤諭吉在他的著作中使用的「文明」一詞,則主要是指與一種文化相應的歷史社會形態,當時一些留學日本的中國人將「文明」詞彙引入進了中國,這真可謂是「出口轉內銷」。之所以一些中國知識分子在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熱衷於談論「西方文明」,這和當時社會上的文化人普遍關注和比較中國與歐美國家的文明文化的異同性質問題直接相關。但是,當時人們常說的「西方文明」,卻與西語中的occident(歐美國家)還不是一回事情,卻與外國人說的hesperiacivilization(西方的文明,意指希臘語境中的「羅馬社會,此語境產生在公元前3世紀的希臘化時代)很相似。
這里需要指出的是,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一些崇拜西方的中國人接受了一些妄自尊大的西方學者的思想價值觀,所以,他們往往認為「西方文明」這個詞彙指意著人類的「先進文明文化」內涵,這就如同德國哈拉爾德•米勒說的那樣:什麼是「西方文明」?對於一些具有冷戰思維的西方人來說,這個答案是清楚的,「『西方文明』的特徵在他們的眼中,就是人權、市場經濟、現代化技術、典型的民主制度、公民權。『西方文明』所代表的是文化的多元性、政教分離、自由和寬容。……但是,現代所謂標準的西方民族國家,原先其實也是個人化的武力壟斷,直到後來才變成現行的民主政體。」(哈拉爾德•米勒:《文明的共存•文明是誰—從「西方文明」的起源說起》 新華出版社)。這就是說,將「西方文明」指意成為「先進、政教分離、民主、人權、現代化技術」等這樣的概念,這純粹是一些具有典型的冷戰和霸權思想的西方人的思想,並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文明文化」的概念,這,是今人所應該弄清楚的!
英國的羅素是個大智慧者,他曾經於1920年來中國講學一年,1922年,他在他的《中國的問題》中曾經對西方文明的性質有個很准確的概論,他說:「西歐和美國實際上帶有類似的精神生活,這精神生活可以追溯其三個來源:1,希臘文化;2,猶太宗教及其倫理;3,現代工業主義——它是現代科學的一個成果。」(《羅素文集•東西方文明比較》 改革出版社)。羅素這里說的「西歐和美國」,就是我們中國人現在說的「西方文明」。由此可見,無論是西方社會中的學者的嚴謹看法,還是我們中國人從文明文化學的角度去審視「西方文明」這個概念,「西方文明」都應該是指意著西歐和美國的歷史社會文化形態,而不是指意著其他。
那麼,為什麼羅素會將西歐和美國單獨列出來作為一個文明文化概念和范疇呢?羅素為什麼又會將西方文明的來源說成為是希臘文化、猶太宗教及倫理、工業主義這三者呢?這是因為:
1,歷史上,歐洲是個荒蠻之地,即使是現在歐洲地區的考古也無情證明了這點。這就是說,歐洲文明,其中當然也包括羅素所說的「西方文明」(即西歐和美國的文明),其源頭直接和歐洲蠻族文明相關,卻與希臘和羅馬文明沒有直接關系。羅素之所以在1922年的文章中將西方文明與希臘文明相聯系,當然不是他個人的臆造,而這是自17世紀以來的西歐歷史學家們所共同的一種認可,因為,在這些歷史學者說的「文藝復興」時期,西歐人曾經通過阿拉伯文明和基督教教會而繼承了希臘文明中的一些文化傳統,所以,17世紀以後,西歐知識分子開始普遍將自己的文明和希臘文化聯系了起來,而之前,西歐人從不認為自己與希臘文化有什麼聯系。但是,這里不能不指出一個事實,歐洲歷史上,真正大量繼承了希臘文化的,不是西歐文明(西歐文明是在西羅馬帝國的版圖上建立起來的),而應該是「拜占廷文明」,既公元2世紀到5世紀時代的東羅馬帝國的遺留文明,既現在的東歐和小亞細亞地區的國家文明的前身。
另外,在歷史上,西方文明與當年的西羅馬帝國有一定的聯系,而羅馬文明的源頭,按照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的分析法,則是來自於希臘文化。但是,希臘文化則不屬於歐洲文化,而是應該屬於東方文化的范疇,按照美國歷史學家維爾•杜侖的說法就是:「我們的敘述之所以從東方開始,不僅僅因為亞洲是我們已知世界上最古老文明的發祥地,而且還因為它奠定了希臘與羅馬文明的背景和基礎,一個叫亨利•梅因爵士的人錯誤地認為希臘與羅馬文明是現代文明的根源,令我們驚訝的是,我們大多數的發明,我們的經濟與政治組織,我們的科學與文學,我們的哲學與宗教,都是來自於埃及和東方。」(維爾•杜侖:《東方的文明•前言》 青海人民出版社)。由此可見,如此溯源下去,西方文明主要與歐洲蠻族文明有關系,也與羅馬文明有一定關系,而羅馬文明又與希臘文化有一定關系,希臘文化則又來自於東方埃及。這樣的歷史衍化次序,我們是應該搞清楚的;
2,西方文明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歐洲西部本土上的蠻族文明形態,就是由愷撒在《高盧戰記》中說的「他們的全部生活只有狩獵和追逐戰爭」(《高盧戰記》 P142 商務印書館)的日爾曼人所創造的文明。這些蠻族文明形態在羅馬時代尚處於被羅馬政權的統治和壓制中,但是,到了公元1世紀以後,這些蠻族便不斷騷擾已經衰敗的羅馬人佔領區域,公元5世紀,他們在部族首領克洛維的帶領下佔領了羅馬人的土地,建立了覆蓋西部歐洲的法蘭克帝國。按照20世紀英國湯因比對世界歷史文明的劃分,這個法蘭克帝國,才真正算是現代西方文明的直接源頭,這就是說,我們現在說的西方文明,實際上是在西羅馬帝國被蠻族的法蘭克人滅亡以後才真正算起的。而法蘭克文明之所以後來能夠逐步發展壯大,並演化出了今天西方的各民族國家社會形態,則又直接與克洛維在公元496年帶領自己的士兵和部落集體皈依了基督教相關。克洛維建立的法蘭克政權皈依基督教以後,法蘭克軍事政權開始與基督教文化相結合,並逐步接受了基督教的文化同化,從而將西方文明引入到一個政教合一的時代,這樣的政教合一政權在西歐歷史上維持了1100年之久,一直到了16世紀出現了宗教改革運動,西方文明才開始逐步走出政教合一時代。而西方文明真正建立起現代意義上的國家文明形態,按照現在世界上的歷史學家的共同認可,則應該是從法國1789年的資產階級大革命算起的。這就是說。西方現代意義上國家文明,至今僅有220年時間;
近代以來,許多西方人出於對西方科學和西方現代民主政體的褒獎,他們習慣將歐洲中世紀描繪成為十分黑暗的時代,這樣的理念對中國人的影響特別大,但是,事實上是,真正的西方文明,恰好孕育於這個所謂的黑暗中世紀,否則,西方文明還將在「狩獵和追逐戰爭」的歷史惡性循環中不能夠自拔和進化。公元8世紀的後期至9世紀初期,法蘭克的政教合一帝國在查理大帝時期進入極盛時代,這個查理王朝直接奠基了現在西歐各民族國家形態的誕生。這就是說,西方文明的另一個重要起源,是西歐歷史上的基督教文化。細心的讀者們應該注意到,當今世界上所有描述西方歷史的書籍,特別是西方人自己著作的的歷史書籍和思想史,幾乎都是將西方文明和基督教歷史混合起來講述的,就是因為該歷史原因所致。因此,一向缺乏宗教文化歷史知識素養的中國人在閱讀西方歷史的時候,應該高度警惕自己的歷史知識習慣,不要使用中國歷史上的世俗歷史文明觀去看待西方的歷史,這就是說,我們看待西方的歷史,一定要將西方的歷史和西方的基督教歷史混合起來進行考察,如果不這樣,我們將很難看清楚西方文明文化的本質
3,沒有基督教文化,就沒有西方文明。但是,基督教文化的最早起源,的確與猶太教有相當關系,所以,西方文明中的文化內涵,有猶太教成分。羅素當年之所以將西方文明的起源之一說成為是猶太教,而不是說成為是基督教,這可能與兩方面原因相關,一是他希望將西方文明的源頭追溯得更遠一點,二是他可能是在迴避當時名聲不太好的基督教;羅素寫作《中國的問題》的時候,中國知識界正在全國發起一場「非基督教化運動」,即使在西方,當時的基督教也以阻擋科學和民主的名聲而口碑不好,所以,羅素可能是有意識的在迴避基督教是西方文明的直接源流問題。
4,工業主義,也就是以物理學和數學為基礎規范的現代科學技術及其以科技商業發展為主導動力的工業社會,的確主要發源於西歐地區,而不是最早產生在其他地方,所以,羅素將西方文明的源頭之一強調成「工業主義」,是符合歷史事實的。
縱觀歐亞大陸,就可以發現,現在人們常說的中華文明(註:我認為西方近代學者從自己宗教文化習慣角度,去將中國歷史文明文化看成為是單純的儒家文明,這顯然是一種歷史誤會,所以,我在這里將中國歷史上的文明稱之為「中華文明」,這個「中華文明」包含了中國的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所共同創造的文明文化內涵),基督教文明、伊斯蘭文明、印度文明,幾乎是從東到西的一字線的排列。古印度文明中產生的佛教文化,現在已經基本上在其本土上消滅了(注,20世紀以來,印度本土的少數人開始復興佛教,但是,由於種種歷史原因,至今為止,印度的佛教發展並不順利,教徒至今甚少,我認為,今後,佛教在印度大規模的復興也是沒有什麼希望的),佛教文化的主體已經轉移到中華文明中,也就是中華文明中的漢傳佛教文化和藏傳佛教文化。而一直具有擴張性質的西方文明則因為伊斯蘭文明的阻隔,他們始終沒有從陸地上進入東部亞洲的中國,一直到了近代,他們才從海上將自己的基督教和經濟及其政治軍事力量擴張到了東部亞洲地區。而西方基督教文化在中國本土上的最大一次擴張行為,就當屬洪秀全發起的太平天國運動了。
9. 外國歷史文化有哪些
外國酒習慣稱之為洋酒,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有各自產酒的歷史和文化。目前,洋酒的品種很多,酒牌更是五花八門,舉不勝舉。比較著名的產酒國家有:法國、英國、德國、義大利、美國、俄國、瑞士、西班牙等。這其中最為著名的當首推法國。法國生產的白蘭地、香檳酒、紅、白葡萄酒及各種烈性甜酒,都是首屈一指的。其次是英國,英國生產的金酒和威士忌,都非常受人們的歡迎。蘇格蘭威士忌特有的煙熏味道使其在威士忌家族中獨占鰲頭。德國的啤酒以其悠久的歷史而聞名於世。還有原蘇聯和北歐的伏特加、牙買加的羅姆酒,更是遠近皆知。美國的釀酒工業雖然起步較晚,但也有比較著名的波本威士忌等。
各種酒類的生產工藝不同,但一般可以分為蒸餾酒和釀造酒兩大類。蒸餾酒是在釀造過程中,採用蒸餾的方法濃縮酒精,提高酒度的酒種,酒精含量常在40%(常記為40? )以上,所以又稱之為烈酒。在介紹外國烈酒之前,有必要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常見酒度的表示方法。目前,國際上酒度表示法有三種:第一種:標准酒度(Alcohol% by volume)。標准酒度是法國著名化學家蓋·呂薩克(Gay·Lusaka)發明的。它是指在20℃條件下,每100毫升酒液中含有多少毫升的酒精。這種表示法比較容易理解,因而使用較為廣泛。標准酒度又稱為蓋·呂薩克酒度,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此法,或用縮寫GL表示;第二種;英制酒度(Degrees of proof VK)。英制酒度是18世紀由英國人克拉克(Clark)創造的一種酒度計算方法;第三種:美製酒度(Degrees of proof US)。美製酒度用酒精純度(Proof)表示,一個酒精純度相當於0.5%的酒精含量。
在餐廳酒吧和銷售部門,通常習慣把烈酒分為六大類:即金酒(Gin)、 威士忌(Whisky)、 白蘭地(Brandy)、 伏特加(Vodka)、 羅姆酒(Rum)和 特吉拉酒(Tequila)。
一、金酒(Gin)
金酒有許多稱呼:香港、廣東地區稱為氈酒;台北稱為琴酒,又因其含有特殊的杜松子味道,所以又被稱為杜松子酒。
據說金酒誕生於17世紀中葉,是由荷蘭萊頓大學的醫學教授西爾維斯(Sylvius),首創。最初是作為利尿、清熱的葯劑使用,不久人們發現這種利尿劑香氣和諧、口味協調、醇和溫雅、酒體潔凈,具有凈、爽的自然風格,很快就被人們作為正式的酒精飲料飲用。金酒的怡人香氣主要來自具有利尿作用的杜松子。杜松子的加法有許多種,一般是將其包於紗布中,掛在蒸餾器出口部位。蒸酒時,其味便串於酒中,或者將杜松子浸於絕對中性的酒精中,一周後再迴流復蒸,將其味蒸於酒中。有時還可以將杜松子壓碎成小片狀,加入釀酒原料中,進行糖化、發酵、蒸餾,以得其味。有的國家和酒廠配合其它香料來釀制金酒,如荽子、豆寇、甘草、橙皮等。而准確的配方,廠家一向是非常保密的。
世界上的金酒名字很多。荷蘭人稱之為Gellever,英國人稱之為Hollamds或Genova,德國人稱之為Wacholder,法國人稱之為Genevieve,比利時人稱之為Jenevers……
金酒不用陳釀,但也有的廠家將原酒放到橡木桶中陳釀,從而使酒液略帶金黃色。金酒的酒度一般在35一55? 之間,酒度越高,其質量就越好。比較著名的有荷式金酒、英式金酒和美國金酒。
(一)荷式金酒
荷式金酒產於荷蘭,主要的產區集中在斯希丹(Schiedam)一帶,是荷蘭人的國酒。
荷式金酒是以大麥芽與裸麥等為主要原料,配以杜松子酶為調香材料,經發酵後蒸餾三次獲得的穀物原酒,然後加入杜松子香料再蒸餾,最後將精餾而得的酒,貯存於玻璃槽中待其成熟,包裝時再稀釋裝瓶。荷式金酒色澤透明清亮,酒香味突出,香料味濃重,辣中帶甜,風格獨特。無論是純飲或加冰都很爽口,酒度為52度左右。因香味過重,荷式金酒只適於純飲,不宜作混合酒的基酒,否則會破壞配料的平衡香味。
荷式金酒在裝瓶前不可貯存過久,以免杜松子氧化而使味道變苦。而裝瓶後則可以長時間保存而不降低質量。荷式金酒常裝在長形陶瓷瓶中出售。新酒叫Jonge,陳酒叫Oulde,老陳酒叫Zeet oulde。比較著名的酒牌有:亨克斯(Henkes)、波爾斯(Bols)、波克馬(Bokma)、邦斯馬。(Bomsma),哈瑟坎坡(Hasekamp)。
荷式金酒的飲法也比較多,在東印度群島流行在飲用前用苦精(Bitter)洗杯,然後注入荷蘭金酒,大口快飲,痛快淋漓,具有開胃之功效,飲後再飲一杯冰水,更是美不勝言。荷式金酒加冰塊、再配以一片檸檬,就是世界名飲干馬天尼(Dry Martini)的最好代用品。
(二)英式金酒
大約是在17世紀,威廉三世統治英國時,發動了一場大規模的宗教戰爭,參戰的士兵將金酒由歐洲大陸帶回英國。1702一1704年,當政的安妮女王對法國進口的葡萄酒和白蘭地苛以重稅,而對本國的蒸餾酒降低稅收。金酒因而成了英國平民百姓的廉價蒸餾酒。另外,金酒的原料低廉,生產周期短,無需長期增陳貯存,因此經濟效益很高,不久就在英國流行起來。當時一家小客棧打出一個非常有趣的招牌,由此可以看出當時的金酒是何等的便宜:
Drunk for a penay 一分錢喝個飽;
Dead drunk for two penay 二分錢喝個倒;
Clean straw for nothing 窮小子來喝酒,一分錢也不要。
英式金酒的生產過程較荷式金酒簡單,它用食用酒槽和杜松子及其它香料共同蒸餾而得干金酒。由於干金酒酒液無色透明,氣味奇異清香,口感醇美爽適,既可單飲,又可與其它酒混合配製或作為雞尾酒的基酒,所以深受世人的喜愛。英式金酒又稱倫敦干金酒,屬淡體金酒,意思是指不甜,不帶原體味,口味與其它酒相比,比較淡雅。
英式干金酒的商標有: Dry Gin、Extra Dry Gin、Very Dry Gin、London Dry Gin和English Dry Gin,這些都是英國上議院給金酒一定地位的記號。著名的酒牌有:英國衛兵(Beefeater)、歌頓金(Gordon』s)、吉利蓓(Gilbey』s)、仙蕾(schenley)、坦求來(Tangueray)、伊利莎白女王(Queen Elizabeth)、老女士(Old Lady』s)、老湯姆(Old Tom)、上議院(House of Lords)、格利挪爾斯(Greenall』s)、博德爾斯(Boodles)、博士(Booth』s)、伯內茨(Burnett』s)、普利莫斯(Plymouth)、沃克斯(Walker』s)、懷瑟斯(Wiser』s)、西格蘭姆斯、(seagram』s)等等。
倫敦干金酒也可以冰鎮後純飲。冰鎮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將酒瓶放入冰箱或冰桶,或在倒出的酒中加冰塊,但大多數客人喜歡將之用於混飲(即做混合酒的基酒)。
(三)美式金酒(American Gin)
美國金酒為淡金黃色,因為與其它金酒相比,它要在橡木桶中陳年一段時間。美國金酒主要有蒸餾金酒(Distiled gin)和混合金酒(Mixed gin)兩大類。通常情況下,美國的蒸餾金酒在瓶底部有「D」字,這是美國蒸餾金酒的特殊標志。混合金酒是用食用酒精和杜松子簡單混合而成的,很少用於單飲,多用於調制雞尾酒。
(四)其它國家的金酒
金酒的主要產地除荷蘭、英國、美國以外還有德國、法國、比利時等國家。比較常見和有名的金酒有:辛肯哈根·德國(schinkenhager)、布魯克人·比利時(Bruggman)、西利西特,德國(Schlichte)、菲利埃斯·比利時(Filliers)、多享卡特·德國(Doornkaat)、弗蘭斯·比利時(Fryns)、克麗森·法國(Claessens)、海特·比利時(Herte)、羅斯·法國(Loos)、康坡,比利時(Kampe)、拉弗斯卡德·法國(Lafoscade)、萬達姆。比利時(Vanpamme)、布苓吉維克,南斯拉夫(Brinevec)。
干金酒中有一種叫Sloe gin的金酒,但它不能稱為杜松子酒,因為它所用的原料是一種野生李子,名叫黑刺李。Sloe gin習慣上可以稱為「金酒」,但要加上「黑刺李」,稱為「黑刺李金酒」。
(五)金酒的分類
金酒按口味風格可分為辣味金酒(干金酒)、老湯姆金酒(加甜金酒),荷蘭金酒和果味金酒(芳香金酒)四種。辣味金酒質地較淡、清涼爽口,略帶辣味,酒度約在80-94 proof之間,老湯姆金酒是在辣味金酒中加入2%的糖份,使其帶有怡人的甜辣味;荷蘭金酒除了具有濃烈的杜松子氣味外,還具有麥芽的芬芳,酒度通常在100一110 proof之間;果味金酒是在干金酒中加入了成熟的水果和香料,如柑桔金酒,檸檬金酒、薑汁金酒等。
二、威士忌(Whisky)
「威士忌」一詞是古代居住在愛爾蘭和蘇格蘭高地的塞爾特人(Ce1t)的語言,古愛爾蘭人稱此酒為Visge一Beatha,古蘇格蘭人稱為Visage baugh。經過年代的變遷,逐漸演變成今天的Whisky一詞。不同的國家對威士忌的寫法也有差異,在愛爾蘭和美國寫成Whiskey,而在蘇格蘭和加拿大則寫成Whisky,發音區別在於尾音的長短。「威士忌」一詞,意為「生命之水」,絕大多數人都喜歡純飲威士忌。
威士忌的釀制是將上等的大麥浸於水中,使其發芽,再用木炭煙將其烘乾,經發酵、蒸餾、陳釀而成。貯陳過程最少3年,也有多至15年以上的。造酒專家認為:劣質的酒陳年再久也不會變好的,所以,經二次蒸餾過濾的原威士忌,必須經釀酒師鑒定合格後,才可放入酒槽,注入炭黑橡木桶里貯藏醞釀。由於橡木本身的成份及透過橡木桶進入桶內的空氣,會與威士忌發生作用,使酒中不潔之物得以澄清,口味更加醇化,產生獨一無二的酒香味,並且會使酒染上焦糖般的顏色。所有威士忌都具有相同的特徵:略帶微妙的煙草味。大多數威士忌在蒸餾時,酒精純度高達140~180proof,裝瓶時稀釋至80~86proof這時酒的陳年作用便自然消失了,也不會因時間的長短而使酒的質量有所改變。
幾百年來,威士忌大多是用麥芽釀造的。直至1831年才誕生了用玉米、燕麥等其它谷類所制的威士忌。到了1860年,威士忌的釀造又出現了一個新的轉折點,人們學會了用摻雜法來釀造威士忌,所以威士忌因原料不同和釀制方法的區別可分為麥芽威士忌、穀物威士忌、五穀威士忌、稞麥威士忌和混合威士忌五大類。摻雜法釀造威士忌的出現使世界各國的威士忌家族更加地壯大,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生產威士忌的酒廠,生產的威士忌酒更是種類齊全、花樣繁多,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威士忌分別是蘇格蘭威士忌、愛爾蘭威士忌、美國威士忌和加拿大威士忌四大類。
(一)蘇格蘭威士忌(Scotch Whisky)
在蘇格蘭有四個生產威士忌的區城,即高地(High land)、低地(Low land)、康倍爾鎮(Campbel town)和伊萊(Islay),這四個區域生產的產品各有其獨特風格。
蘇格蘭威士忌的配製需經六道工序,即:將大麥浸水發芽→烘乾、攪拌麥芽→入槽加水糖化→入桶加酵母發酵→兩次蒸餾→陳釀、混合。調制的蘇格蘭威士忌,是由麥芽威士忌供給其香味特色。穀物威士忌的酒味較淡,釀藏時間也較短,調和時占整個蘇格蘭威士忌的60~70%。調和後的威士忌口味比較粗劣,仍需注入橡木桶中貯存、陳釀,蘇格蘭威士忌在釀制過程中,需將浸水的麥芽置於泥煤上烤乾,所以成品酒均含有煙熏味道。在貯存過程中,酒中粗劣的味道逐漸被橡木桶吸收,木桶的顏色也慢慢滲入酒中,因而成品酒的顏色呈淡琥珀色。蘇格蘭威士忌必須陳年5年以上方可飲用,普通的成品酒需貯存7~8年,醇美的威士忌需貯存10年以上,通常貯存15~20年的威士忌是最優質的,這時的酒色、香味均是上乘的。貯存超過20年的威士忌,酒質會逐漸變壞,但裝瓶以後,則可保持酒質永久不變。蘇格蘭威士忌具有獨特的風格,它的色澤棕黃帶紅,清澈透明,氣味焦香,略帶煙熏味的特色,口感干洌、醇厚、勁足、圓正綿柔,酒度一般在40一43度之間。衡量蘇格蘭威士忌的重要標準是嗅覺的感受,即酒香氣味。蘇格蘭威士忌是世界上最好的威士忌之一。
蘇格蘭威士忌分為純威士忌(straight whisky)和混合威士忌(Blended whisky)兩大類。所謂純威士忌是以一種原料加工釀制而成的,通常指純麥威士忌(Straight malt whisky),而混合成士忌通常指的是穀物威士忌(Grain whisky)和兌和威士忌(Blended scotch whisky)。
1.純麥威士忌(StraigIlt malt whisky)純麥成士忌是以在露天泥煤上烘烤的大麥芽為原料,經發酵後,用罐式蒸餾器蒸餾,然後裝入特別的木桶(由美國的一種白橡木製成,內壁需經火烤炙後才能使用)中陳釀,裝瓶前加以稀釋,酒度在40度以上。大多數人認為,這種純麥威士忌的泥煤味太濃了,不宜被接受,而混合威士忌,原有的麥芽味已經被沖淡,嗅覺上更為吸引人。所以提到威士忌,多數是指混合威士忌而言的。較著名的純麥威士忌的品牌有:格蘭菲蒂切(Glenfiddich)、托瑪亭(Tomatin)、卡爾都(CarI Hu)。格蘭利非特(Glen Livet)、不列顛尼亞(Britain Nia)、馬加蘭(Macallan)。高地派克(High Land Park)、阿爾吉利(Argrli)、斯布林邦克(Spring Bank)。
2.穀物威士忌(Grain whisky)穀物威士忌是以燕麥、小麥、黑麥、玉米等穀物為主料。大麥只佔20%,主要用來制麥芽,作為糖化劑使用。穀物威士忌的口味很平淡,幾乎和食用酒精相同,屬清淡性烈酒,多用於勾兌其它威士忌酒,穀物威士忌很少零售。
3.兌和威士忌(Blended scoth whisky)兌和威士忌是用純麥威士忌、穀物威士忌或食用酒精勾兌而成的混合成士忌。勾兌時加入食用酒精者,一般在商標上都有註明。勾兌威士忌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工作,通常是由出色的兌酒師來掌握。在兌和時,不僅要考慮到純、雜糧酒液的兌和比例,還要照顧到各種勾兌酒液的年齡、產地、口味及其它特徵。威士忌的勾兌不同於Cognac(干邑、白蘭地名品),它在勾兌時,不用口品嘗,而是用嗅覺判斷來勾兌,在氣味分辨遇到困難時,取一點酒液塗於手背上,使其香味揮發,再仔細嗅別鑒定。著名的廠家,憑其出色的釀酒師的經驗和技術,獨到而保密的勾兌方程式,調制出比原來各種個別原料更令人暢快的新口味來。據不完全統計,蘇格蘭威士忌約有2000多種勾兌方式,但只有100種左右的蘇格蘭威士忌,在勾兌後能達到卓越的水平,因而風行一時,銷售量遠遠大於其它混合威士忌。在英國名氣最大,產量又最高的牌子「紅方」、「黑方」則是由40種不同的原酒樣品勾兌而成的,經勾兌混合、貯存若干年後的威士忌,煙熏味則被沖淡,香味更加誘人,並且在世界上銷量最多,這是蘇格蘭威士忌的精華所在。
兌和威士忌通常有普通和高級之分。一般來說,純麥威士忌用量在50~80%之間者,為高級兌和威士忌。如果穀物威士忌所佔的比重大於純麥威士忌,即為普通威士忌。高級威士忌兌和後要在橡木桶中貯存12年以上,而普通威士忌在兌和後貯存8年左右即可出售。
普通戚士忌(Standard Whisky)名品有:特醇百齡壇(Ballantine』s Finst)、金鈴威(Be11』s)、紅方威(Johnnie Walker Red Lable)、白馬威(White Horse)、龍津威(Long John)、先生威(Teacher』s)、珍寶(J and B)、順鳳威(Cutty Sart)、維特(Vat69)。
高級威士忌(Premium Whisky)名品有:金璽百齡壇(Bal lantine』s Gold sed)、百齡壇30年(Ballantine』s 3O Years Old)、高級海格(Haig Dimple)、格蘭(Grant』s)、高級白馬(Logan』s)、黑方威(Johnnie Walker Black Lable)、特級威士忌(Something Special)、高級詹姆斯·巴切南(Strat bconon)、百齡壇17年(Ballantine』s 17 Years Old)、老牌(Old Parr)、芝華士(Chivas Regal)、皇室敬禮(Chivas Regal Royal Salute)等。
在飲用蘇格蘭威士忌時用古典杯服侍,這種寬大而不深的平底杯,更利於蘇格蘭威士忌風格的表現。蘇格蘭威士忌在餐前或餐後飲用,標准用量為每份40毫升。可純飲,也可加冰、加水或用來調制雞尾酒。
(二)愛爾蘭威士忌(Irish whiskey)
愛爾蘭製造威士忌據說至少已有700多年的歷史了,還有一些專家和權威人士認為蒸餾技術起源於愛爾蘭,而後傳到蘇格蘭的。
愛爾蘭威士忌是以80%的大麥為主要原料,混以小麥、黑麥、燕麥、玉米等為配料,製作程序與蘇格蘭威士忌大致相同,但不像蘇格蘭威士忌那樣要進行復雜的勾兌。另外,愛爾蘭威士忌在口味上沒有那種煙熏味道,是因為在熏麥芽時,所用的不是泥煤而是無煙煤,愛爾蘭成士忌陳釀時間一般為8~15年,成熟度也較高,因此口味較綿柔長潤,並略帶甜味。蒸餾酒液一般高達86度,用蒸餾水稀釋後陳釀,裝瓶出售時酒度為40度,名品有:約翰波爾斯父子(John Power and sons)、老布希米爾(Old Bush Mills)、約翰·詹姆森父於(John Jameson and Son)、帕蒂(Paddy)、特拉莫爾露:(Tullamore Dew)等。
愛爾蘭威士忌口味比較醇和、適中,所以人們很少用於凈飲,一般用來作雞尾酒的基酒。比較著名的愛爾蘭咖啡(Irish Coffee),就是以愛爾蘭威士忌為基酒的一款熱飲。其製法是:先用酒精爐把杯子溫熱,倒入少量的愛爾蘭威士忌,用火把酒點燃,轉動杯子使酒液均勻地塗於杯壁上,加糖、熱咖啡攪拌均勻,最後在咖啡上加上鮮奶油,同一杯冰水配合飲用。
(三)美國威士忌(American whiskey)
美國威士忌與蘇格蘭威士忌在製法上大致相似,但所用的穀物不同,蒸餾出的酒精純度也較蘇格蘭威士忌低。
1.純威士忌(Straight whiskey)是指不混合其它威士忌或谷類製成的中性酒精,以玉米、黑麥、大麥或小麥為原料,製成後貯放在炭化的橡木桶中至少兩年。此酒又細分為四種:
(1)波本威士忌(Bourbon Whiskey)。波本是美國肯塔基州(Kentucky)的一個地名,所以波本威士忌,又稱Kentucky Stright Bourbon Whiskey,它是用51一75%的玉米穀物發酵蒸餾而成的,在新的內壁經烘炙的白橡木桶中陳釀4~8年,酒液呈琥珀色,原體香味濃郁,口感醇厚綿柔,回味悠長,酒度為43.5度,波本威士忌並不意味著必須生產於肯塔基州波本縣。按美國酒法規定,只要符合以下三個條件的產品,都可以用此名:第一,釀造原料中,玉米至少佔51%:第二,蒸餾出的酒液度數應在40~80度范圍內;第三,以酒度40~ 62.5度貯存在新制燒焦的橡木桶中,貯存期在2年以上。所以伊利諾、印地安那、俄亥俄、賓夕法尼亞、田納西和密蘇里州也出產波本威士忌,但只有肯塔基州生產的才能稱Kentucky Straight Bourbon whiskey。
(2)黑麥威士忌(Rey Whiskey)是用51%以上的黑麥及其它穀物製成的,顏色為琥珀色,味道與波本不同,略感清洌。
(3)玉米威士忌(Corn Whiskey)是用80%以上的玉米和其它穀物製成,用舊的炭橡木桶貯陳。
(4)保稅威士忌(Bottled in Bond)是一種純威士忌,通常是波本或黑麥威士忌,是在美國政府監督下製成的。政府不保證它的質量,只要求至少陳年四年,酒精純度在裝瓶時為100? ,必須是一個酒廠所造,裝瓶也為政府所監督。
2.混合威士忌(Blended whiskey)是用一種以上的單一威士忌,以及20%的中性穀物類酒精混合而成的。裝瓶時酒度為40%,常用來作混合飲料的基酒,共分三種:
(1)肯塔基威士忌是用該州所產的純威士忌和中性穀物類酒精混合而成的。
(2)純混合成士忌是用兩種以上的純威士忌混合而成的,但不加中性穀物類酒精。
(3)美國混合淡質威士忌是美國的一種新酒種、用不得多於20%純威士忌和80%的酒精純度為100proof的淡質威士忌混合而成。
3.淡質威士忌(Light whiskey)是美國政府認可的一種新威士忌、蒸餾時酒精純度高達161一189Proof,口味清淡,用舊桶陳年。淡質威士忌所加的100Proof的純威士忌用量不得超過20%。
在美國還有一種酒稱為Sour-Mash Whiskey,這種酒是用老酵母加入要發酵的原料里蒸餾而成的,其新舊比率為1:2。此種發酵的情況比較穩定,而且多用在波本酒中,是由比利加·克萊(Belija Craig)在1789年所發明使用的。
美國西部的賓州、肯塔基和田納西地區,水中含有石灰質成份,這是製造威士忌最重要的條件,所以這幾個區為美國製造成士忌的中心。美國威士忌的名品有:美格波本威士忌(Maker』s Mark)、天高(Ten High)、四玫瑰(Four Roses)、傑克·丹尼(Jack Danie)、西格蘭姆斯7王冠(seagvam』s 7 Crown)、老祖父(Old Grand Dad)、老烏鴉(Old Crown)、老林頭(Old Forster)、老火雞(Old Turkey)、伊萬·威廉斯(EvanVilliams)、金冰(Jim Bean)、野雞(Wild Turkey)。
美國威士忌的飲用方法與蘇格蘭威士忌大致相同,有時也常加可樂兌飲。
(四)加拿大威士忌
加拿大威士忌在國外比國內更有名氣,它的原料構成受到國家法律條文的制約。主要釀制原料為玉米、黑麥,再摻入其它一些穀物原料。但沒有一種穀物超過50%的,並且各個酒廠都有自己的配方,比例都保密。加拿大威士忌在釀制過程中需兩次蒸餾,然後在橡木桶中陳釀2年以上,再與各種烈酒混合後裝瓶,裝瓶時酒度為45度。一般上市的酒都要陳年6年以上,如果少於4年,在瓶蓋上必須註明。加拿大威士忌酒色棕黃,酒香芬芳,口感輕快爽適,酒體豐滿,以淡雅的風格著稱。
據專家分析,加拿大威士忌味道獨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加拿大輕冷的氣候影響穀物的質地;(2)水質較好,發酵技術特別;(3)蒸餾出酒後,馬上加以兌和。加拿大威士忌的名品有:加拿大俱樂部(Canadian Club)、西格蘭姆斯特醇(Segram』s V.O)、米·蓋伊尼斯(Me Guinness)、辛雷(Schenley)、懷瑟斯(Wiser』s)。加拿大之家(Canadian House)。
加拿大威士忌在餐前或餐後飲用,可純飲也可兌入可口可樂或七喜汽水飲用。
三、白蘭地(Brandy)
在法國當地流傳這樣一句諺語:男孩子喝紅酒,男人喝跑特(Port),要想當英雄,就喝白蘭地。人們授與白蘭地以至高無上的地位,稱之為英雄的酒。白蘭地一詞分狹義和廣義之說,從廣義上講,所有以水果為原料發酵蒸餾而成的酒都稱為白蘭地、例如蘋果白蘭地,但現在已經習慣把葡萄酒經過蒸餾和放在木桶里經過相當時間的陳釀而成的酒,稱為白蘭地。白蘭地通常的意思是「葡萄酒的靈魂」。
(一)白蘭地的誕生
白蘭地是人們無意中發現的。18世紀初,法國的查倫泰河(Charente)的碼頭因交通方便,成為酒類出口的商埠。由於當時整箱葡萄酒占船的空間很大,於是法國人便想出了雙蒸的辦法,去掉葡萄酒的水份,提高葡萄酒的純度,減少佔用空間而便於運輸,這就是早期的白蘭地。1701年、法國捲入了西班牙戰爭,白蘭地銷路大減,酒被積存在橡木桶內。戰爭結束以後,人們發覺貯陳在橡木桶內的白蘭地酒,酒質更醇,芳香更濃,而且還有晶瑩的琥珀色,因此,用橡木桶貯陳和貯陳的年限便成為釀制白蘭地的重要環節。
(二)白蘭地的貯陳
白蘭地酒之所以經貯陳後,口感醇和,芳香濃郁,是因為所用的橡木桶對白蘭地有微妙的「交換作用」,使本來沒有顏色的酒,神奇地變成橡木桶的琥珀色,而且增添了白蘭地特有的香氣。不過白蘭地本身也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因為一部分白蘭地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蒸發掉。據說,僅在法國Cognac(干邑)地區,一年蒸發掉的酒約2000萬瓶,難怪有人笑稱這些蒸發掉的酒是給天使偷喝去了,由於橡木對白蘭地的酒質影響很大,因而酒廠對木材的選擇和酒桶的製造也非常講究。首先,被伐下來的橡木,須經兩年以上的風干以後,才可以用來做木桶,以防橡木中的水份滲出而影響白蘭地的醇美口味;並且,所有的木桶都應該純粹用橡木鑲嵌而成,其間不用一顆鐵釘或一滴膠水,也不能用鋸子來割,以確保貯陳過程不影響酒的色澤和口味。這就要求木匠師傅以聰明智慧和嫻熟的技巧,利用自然界物體熱漲冷縮的原理,將木條用火烤彎,互相吸合造成酒桶,這種酒桶的大小以350公升的酒桶最合適(價值約人民幣3000元)。裝人像木桶中的酒因進入一部分空氣中的氧氣,會使酒質發生變化。氧氣是從桶壁進入桶中,與白蘭地發生作用,它在氧化過程中引起復雜的化學反應並發展酒香;另外,橡木桶的溶解物質和它的微生物,對於白蘭地的老熟和產生酒香影響極大。酒里的酒精也會蒸發一部分,使酒的烈度降低,每年平均蒸發約1一2%,並且橡木桶的顏色也逐漸滲入酒中,使原本無色的酒變為晶瑩的琥珀色,味道也大有改進。
陳釀時間越久,白蘭地的風格越柔順,香氣也越精美,價格就越高昂,但這並不等於說,白蘭地可以無限止地陳釀於木桶中,酒本身也有一個從未熟到成熟到衰老的過程。白蘭地的最佳酒齡為20一40年,一般不超過50年,頂多也不超過70年。時間過長,品質將走向衰敗,酒中的水份也會全部蒸發掉,酒味將遭破壞變成木質味,一般到了年頭的酒可改用搪瓷罐貯存,則可以保證酒的品質長期不變。最好的白蘭地是由不同酒齡、不同來源的多種白蘭地摻兌而成的。兌酒師要通過品嘗儲藏在桶內的酒類來判斷酒的品質和風格,並決定調兌比例。兌酒師都有自己的配方,絕不外傳。勾兌後的白蘭地在適當的容器中和諧6個月就可裝瓶。白蘭地與葡萄酒不一樣,不在瓶中沉澱,人瓶以後就成為定型產品。只要避光、低溫保存,不泄漏,就可長期留用。
品質優良的白蘭地與所選用的原料和加工工藝有關,通常用白葡萄酒釀制比用紅葡萄酒釀制好。新蒸餾出來的未經陳年的白蘭地酒是無色的,酒度在40一43? 之間,香氣低而不調和,味道辛辣不爽口,無醇和甘洌之口感,所以要經過在大橡木桶中貯陳來提高質量。一般至少貯陳2年以上,否則白蘭地的名稱上必須註明「未成熟」等字樣。白蘭地的酒齡一般為3一8年,但有許多著名的牌子酒齡長至25年,甚至更為長遠。為了突出貯陳年限,抬高酒價,酒瓶的商標上還要有醒目的特殊標記,這些標記各有不同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