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中國互聯網發展的歷史

中國互聯網發展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14 03:37:31

㈠ 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史

1986年8月25日,瑞士日內瓦時間4點11分,北京時間11點11分,由當時任高能物理所ALEPH組(ALEPH是在西歐核子中心高能電子對撞機LEP上進行高能物理實驗的一個國際合作組,我國科學家參加了ALEPH組,高能物理所是該國際合作組的成員單位。)組長的吳為民,從北京發給ALEPH的領導——位於瑞士日內瓦西歐核子中心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斯坦伯格(Jack Steinberger)的電子郵件(E-mail)是中國第一封國際電子郵件。[1]
1989年8月,中國科學院承擔了國家計委立項的「中關村教育與科研示範網路」(NCFC)——中國科技網(CSTNET)前身的建設
1989年, 中國開始建設互聯網 --- 5年目標 --- 國家級四大骨幹網路聯網
1991年, 在中美高能物理年會上,美方提出把中國納入互聯網路的合作計劃
1994年4月,NCFC率先與美國NSFNET直接互聯,實現了中國與Internet全功能網路連接,標志著我國最早的國際互聯網路的誕生。中國科技網成為中國最早的國際互聯網路
1994年, 中國第一個全國性 TCP/IP 互聯網---CERNET示範網 工程 建成,並於同年先後建成
中國互聯網
1994年, 中國教育與科研計算機網 中國科學技術網中國金橋信息網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
1994年, 中國終於獲准加入互聯網並在同年5月完成全部中國聯網工作
1995 年,張樹新創立首家互聯網服務供應商--瀛海威--老百姓進入互聯網
1998 年,CERNET 研究者在中國首次搭建IPV6 試驗床
2000年, 中國三大門戶網站搜狐、新浪、網易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
2001 年,下一代互聯網地區試驗網在北京建成驗收
2002年, 第二季度,搜狐率先宣布盈利,宣布互聯網的春天已經來臨
2003年, 下一代互聯網示範工程CNGI 項目開始實施
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國網民規模突破5億,達到5.13億,全年新增網民5580萬。互聯網普及率較上年底提升4個百分點,達到38.3%。
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到3.56億,占整體網民比例為69.3%,較上年底增長5285萬人。

家庭電腦上網寬頻網民規模為3.92億,占家庭電腦上網網民比例為98.9%。
農村網民規模為1.36億,比2010年增加1113萬,占整體網民比例為26.5%。
網民中30-39歲人群佔比明顯提升,較2010年底上升了2.3個百分點,達到25.7%。
網民中初中學歷人群佔比繼續保持增長,由32.8%上升至35.7%。
使用台式電腦上網的網民比例為73.4%,比2010年底降低5個百分點;手機則上升至69.3%,其使用率正不斷逼近傳統台式電腦。
2011年,網民平均每周上網時長為18.7個小時,較2010年同期增加0.4小時。
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國域名總數為775萬個,其中.CN域名總數為353萬個。中國網站總數為230萬個。

㈡ 中國互聯網的起源和發展歷史

中國互聯網抄(China Internet Directinstry)是全球第一大網。網民人數最多,聯網區域最廣。但中國互聯網整體發展時間短,網速可靠性、科技性則需更上一層樓。詳情可見網路:http://ke..com/link?url=-

㈢ 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史有多久

Internet發展史 國際互聯網是美國高科技發展的結果,同時也是美國政府出於軍事目的不得已而為之的產物。為了分散因遭遇外國核武器打擊本國軍事指揮控制系統所帶來的危險(即當網路中的某一物理層遭到破壞不至於影響整個網路系統的正常運行),美國國防部於1969年建立了一個實驗型的網路架構APRANET,資金來源於國防部的高級研究規劃局(APRPA)。起初,只有幾個著名大學院校、研究機構及軍事設備承包商等單位被允許與APRPANET聯接。APRPANET的建立雖然是出於軍事上的目的,但在和平時期,這一網路卻極大地方便了各部門的研究人員在該網路上進行信息及技術數據交流。80年代中期,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undation)又建立了一個更加龐大的網路架構NSFnet。1990年,APRPANET中止了與非軍事有關的營運活動,隨即NSFnet便成為國際互聯網初期的主幹網。由於是政府出資,NSFnet因而只對大學院校及公共研究機構免費開放,而且限制在該主幹網傳輸與商業活動有關的數據信息。然而許多大企業都對網路潛藏的巨大商業機會表示了極大的關注,並且出現了一些由企業自主興建的主幹網路。到了1992年,由於網路技術已日趨成熟,NSF為了推進國際互聯網的商業化進程,宣布幾年後將停止營運NSFnet,並開始積極鼓勵和資助各類商業實體建立主幹網。從此,國際互聯網在基礎設施領域的商業化進程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NSFnet也於1995年正式退出。要了解國際互聯網,就不可避免地要提及互聯網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幾個重要事件。國際互聯網的發展與信息技術發展息息相關,技術標準的制定以及技術上的創新是決定國際互聯網得以順利發展的重要因素。網路的主要功能是交換信息,而採取什麼樣的信息交換方式則是網路早期研究人員面臨的首要問題。 1961年,MIT的克蘭洛克(Kleinrock) 教授在其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提出了包交換思想,並在理論上證明了包交換技術(packet switching)相對於電路交換技術在網路信息交換方面更具可行性。不久,包交換技術就獲得了大多數研究人員的認同,當時APRPANET採用的就是這種信息交換技術。包交換思想的確立在國際互聯網的發展史上是第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因為包交換技術使得網路上的信息傳輸不僅在技術上更為便捷,而且還在經濟上更為可行。國際互聯網發展中的第二個里程碑是信息傳輸協議(TCP/IP)的制定。網路在類型上有多種,諸如衛星傳輸網路、地面無線電傳輸網路等等。信息的傳輸在同樣類型的網路內部不存在任何問題,而要在不同類型的網路之間進行信息傳輸卻會在技術上存在很大困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DARPA研究人員卡恩(Kahn)在1972年提出了開放式網路架構思想,並根據這一思想設計出沿用至今的TCP/IP傳輸協議標准。 在TCP/IP中,「網路」是一個高度抽象的概念,即任何一個能傳輸數據分組的通信系統都可以被視為網路。這樣,只要採用包交換技術,任何類型的數據傳輸網路都可相互對接。由於兼容性是技術上一個重要的特徵,因而標準的制定對於國際互聯網的順利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TCP/IP標准中的開放性理念也是網路能夠發展成為如今的「網中網」——Internet一個決定性因素。第三個里程碑事件是互聯網頁(World Wide Web,又叫萬維網)技術的出現。早期在網路上傳輸數據信息或者查詢資料需要在電腦上進行許多復雜的指令操作,這些操作只有那些對電腦非常了解的技術人員才能做到熟練運用。特別是當時軟體技術還並不發達,軟體操作界面過於單調,電腦對於多數人只是一種高深莫測的神秘之物,因而當時「上網」只是局限在高級技術研究人員這一狹小的范圍之內。 WWW技術是由瑞士高能物理研究實驗室(CERN)的程序設計員Tim Berners-Lee 最先開發的,它的主要功能是採用一種超文本格式(hypertext)把分布在網上的文件鏈接在一起。這樣,用戶可以很方便地在大量排列無序的文件中調用自己所需的文件。1993年,位於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國家超級應用軟體研究中心(NCSA)設計出了一個採用WWW技術的應用軟體Mosaic,這也是國際互聯網史上第一個網頁瀏覽器軟體。該軟體除了具有方便人們在網上查詢資料的功能,還有一個重要功能,即支持呈現圖象,從而使得網頁的瀏覽更具直觀性和人性化。可以說,如果網頁的瀏覽沒有圖象這一功能,國際互聯網是不可能在短短的時間內獲得如此巨大的進展的,更不用說發展電子商務了。特別是,隨著技術的發展,網頁的瀏覽還具有支持動態的圖象傳輸、聲音傳輸等多媒體功能,這就為網路電話、網路電視、網路會議等提供一種新型、便捷、費用低廉的通訊傳輸基礎工具創造了有利條件,從而適應未來商務活動的發展。如果說,最初網路的發展主要是為了滿足人們信息交流的需求,而現在通過網路進行的商務活動或者人們所熟悉的電子商務則是國際互聯網今後發展的主要推進器。可以肯定的是,國際互聯網仍將以一種不可預見的飛快速度向前發展,同時,如何發展網路經濟也將成為每個國家不可廻避的重要問題

㈣ 簡述Internet在中國的發展歷史。

一、可持續發展戰略

(一)可持續發展:21世紀中國發展戰略的必然選擇

(二)中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總體進展

(三)中國可持續發展重點領域的行動與成就

(四)我國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挑戰與對策

二、科教興國戰略

(一)科教興國是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抉擇

(二)提高科學技術的整體水平是實現現代化的關鍵

(三)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科教興國道路

三、依法治國戰略

(一)依法治國戰略的提出及主要標志

(二)依法治國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證

(三)實施依法治國戰略需要處理好若乾重大關系

四、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對我國經濟發展階段的准確定位

(二)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是我國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特色

(三)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需要處理好若乾重大關系

五、西部大開發戰略

(一)改革前區域發展戰略的演變

(二)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決策

(三)西部大開發的基本思路及進展

六、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

(一)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的提出及其形成過程

(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意義、機遇與挑戰

(三)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選擇

七、推進城鎮化戰略

(一)新中國成立以來城鎮化的歷史進程

(二)城鎮化戰略的提出及其重大意義、基本內涵

(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大力實施城鎮化戰略

八、人才強國戰略

(一)人才強國戰略的提出及重大意義

(二)人才強國戰略的內涵、目標、重點及組織保證

(三)人才強國戰略的基本要求及主要任務

九、中國和平崛起戰略

(一)中國和平崛起戰略提出的時代背景

(二)中國和平崛起新道路概念的緣起及內涵

(三)中國和平崛起道路的實現途徑

(四)中國和平崛起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一、主題與形式

中國互聯網歷史長廊將以「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網」為主題,以公益性、非商業性的角度切入,以時間為線索,用圖片、文字的形式,向與會觀眾描繪一個中國互聯網產業成長、成熟的歷史腳印。

歷史長廊將向觀眾展示對中國互聯網行業發展具有標桿作用的事件、人物、技術,展示對人們生活消費具有變革意義的新技術、新應用。

二、大綱

我們參照中國互聯網發展的軌跡,把中國互聯網發展劃分成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 網路探索(1987年~1994年)中國的互聯網不是八台大轎抬出來的,而是從羊腸小道走出來的。

第二階段 蓄勢待發(1993年-1996年)四大Internet主幹網的相繼建設,開啟了鋪設中國信息高速公路的歷程。

第三階段 應運而起:(1996年-1998年)中國互聯網進入了一個空前活躍的時期,應用和政府管理齊頭並進。

第四階段 網路大潮:(1999年—2002年底)中國互聯網進入普及和應用的快速增長期。

第五階段 繁榮與未來(2003年~至今)應用多元化階段到來,互聯網逐步走向繁榮。

每個階段從互聯網建設和互聯網應用兩方面收集資料。內容大綱以CNNIC編輯的中國互聯網發展大事記為依據。

三、長廊詳細內容

材料

1

1
我們的生活, 我們的網

——中國互聯網歷史長廊

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制

二〇〇四年八月

2
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網

——中國互聯網歷史長廊

歷史需要記錄。親愛的朋友,請您沿著這條互聯網歷史長廊一路走過去,在時間與空間的緯度中見證中國互聯網的風雨歷程和累累碩果。

沒有勒石紀念那無數無名的參與者,但是我們相信紙墨之恆,壽於金石。參與這場革命的人,相信一定會胸中萬千感慨突兀起,斗酒傾盡盪氣回中腸。

3
第一階段:網路探索(1987年~1994年)

中國的互聯網不是八台大轎抬出來的,而是從羊腸小道走出來的。——胡啟恆

4

發出中國第一封電子郵件

1987年9月14日,北京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發出了中國第一封電子郵件:「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 」(越過長城,走向世界),揭開了中國人使用互聯網的序幕。

5
技術的探索

1988年,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採用X.25協議使該單位的DECnet成為西歐中心DECnet的延伸,實現了計算機國際遠程連網以及與歐洲和北美地區的電子郵件通信。

1989年11月,中關村地區教育與科研示範網路(簡稱NCFC)正式啟動,由中國科學院主持,聯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共同實施。

1992年 12月底,清華大學校園網(TUNET)建成並投入使用,是中國第一個採用TCP/IP體系結構的校園網。

6
世界你好!

中國連入國際互聯網是一段奮爭的歷程。1992年6月,在日本神戶舉行的INET'92年會上,中國科學院錢華林研究員約見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國際聯網部負責人,第一次正式討論中國連入Internet的問題。

1993年3月2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入美國斯坦福線性加速器中心(SLAC)的64K專線正式開通。這條專線仍是中國部分連入Internet的第一根專線。

1993年6月,NCFC專家們在INET'93會議和CCIRN會議上利用各種機會重申了中國連入Internet的要求,這對中國能夠最終真正連入Internet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1994年4月初,中美科技合作聯委會在美國華盛頓舉行。會前,中國科學院副院長胡啟恆代表中方向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重申連入Internet的要求,得到認可。

1994年4月20日,NCFC工程連入Internet的64K國際專線開通,實現了與Internet的全功能連接。從此中國被國際上正式承認為真正擁有全功能Internet的第77個國家。

7
世界網路,中國標識

1990年11月28日,錢天白教授代表中國正式在SRI-NIC(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s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注冊登記了中國的頂級域名CN,從此中國的網路有了自己的身份標識。

1993年4月,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召集在京部分網路專家調查了各國的域名體系,提出並確定了中國的域名體系。

1994年5月21日,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完成了中國國家頂級域名(CN)伺服器的設置,改變了中國的CN頂級域名伺服器一直放在國外的歷史。

8
第二階段 蓄勢待發(1993年-1996年)

四大Internet主幹網的相繼建設,開啟了鋪設中國信息高速公路的歷程。

9
科技網先行——中國科技網建設

1990年11月 NCFC立項, 1993年11月 NCFC主幹網網路開通並投入運行。

1994年4月 NCFC網路與美國Internet互聯成功,這是我國最早的國際互聯網路。

1995年4月,中國科學院啟動京外單位聯網工程(簡稱「百所聯網」工程)。

1996年2月 中國科學院決定將以NCFC為基礎發展起來的中國科學院互聯網路正式命名為「中國科技網(CSTNet)」

10
金橋試水——金橋網建設

1993年3月12日,朱鎔基副總理主持會議,提出和部署建設國家公用經濟信息通信網(簡稱金橋工程)。

1993年8月27日,李鵬總理批准使用300萬美元總理預備費支持啟動金橋前期工程建設。

1994年6月8日,金橋前期工程建設全面展開。1995年8月,金橋工程初步建成,在24省市開通聯網(衛星網),並與國際網路實現互聯。

1996年9月6日,中國金橋信息網(CHINAGBN)連入美國的256K專線正式開通。中國金橋信息網宣布開始提供Internet服務,主要提供專線集團用戶的接入和個人用戶的單點上網服務。

11
搭建公共服務平台——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建設

1994年9月,郵電部電信總局與美國商務部簽訂中美雙方關於國際互聯網的協議,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的建設開始啟動。

1995年1月,郵電部電信總局分別在北京、上海開通64K專線,開始向社會提供Internet接入服務,中國互聯網進入商用化階段。

1995年5月,中國電信開始籌建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全國骨幹網。並於1996年1月,並正式開通提供服務。

12
CERNET萌動——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建設

1994年7月初,由清華大學等六所高校建設的「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試驗網開通,並通過NCFC的國際出口與Internet互聯。

1994年8月,由國家計委投資,國家教委主持的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正式立項。1995年12月,「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示範工程」建設完成。

13
網路暢通——四大骨幹網互聯互通

1997年10月,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實現了與中國科技網(CSTNET)、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中國金橋信息網(CHINAGBN)的互聯互通。

14
第三階段 應運而起:(1996年-1998年)

中國互聯網進入了一個空前活躍的時期,應用和政府管理齊頭並進。

15
政府推動,興利除弊

1996年2月1日,國務院第195號令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

1996年4月9日,郵電部發布《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國際聯網管理辦法》,並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1997年4月18日至21日,全國信息化工作會議在深圳市召開。會議確定了國家信息化體系,並通過了「國家信息化九五規劃和2000年遠景目標」。

1997年5月30日,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中國互聯網路域名注冊暫行管理辦法》,授權中國科學院組建和管理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

1997年12月30日,公安部發布了《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

1998年3月6日,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實施辦法》。

1998年3月,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准成立信息產業部
中國互聯網的第一

1994年5月,國家智能計算機研究開發中心開通曙光BBS站,這是中國大陸的第一個BBS站。

1995年1月,由國家教委主管主辦的《神州學人》雜志,經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進入Internet,成為中國第一份中文電子雜志。

1996年9月22日,中國第一個城域網——上海熱線正式開通試運行,標志著作為上海信息港主體工程的上海公共信息網正式建成。

1996年11月15日,實華開公司在北京首都體育館旁邊開設了實華開網路咖啡屋,這是中國第一家網路咖啡屋。

1997年1月1日,人民日報主辦的人民網進入國際互聯網路,這是中國開通的第一家中央重點新聞宣傳網站。

中國互聯網的第一

1997年2月,瀛海威全國大網開通,成為中國最早、也是最大的民營ISP、ICP。

1997年11月,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了第一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1998年3月16日,163.net開通了容量為30萬用戶的中國第一個免費中文電子郵件系統,

1999年7月12日,中華網在納斯達克首發上市,這是在美國納斯達克第一個上市的中國概念網路公司股。

18
第四階段 網路大潮:(1999年—2002年底)

中國互聯網進入普及和應用的快速增長期。

19
資本燃燒的歲月。

2000年4月13日,新浪網宣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第一隻真正來自中國大陸的網路股登上納斯達克。

2000年7月5日,網易公司宣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登陸納斯達克。

2000年7月12日,搜狐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

三大門戶網站的相繼上市,掀起了對中國互聯網的第一輪投資熱潮。

20
吹盡黃沙始見金。

網路泡沫破滅之後,中國互聯網經歷了一場「擠水分」式調整的嚴酷洗禮。陽光總在風雨後,2002年7~8月,三大門戶網站相繼宣布實現贏利。

.COM生生死死是個不斷挖掘互聯網價值的過程,這是個大浪淘沙的年代。

21

信息化風起雲涌——三大上網工程相繼啟動

1999年1月22日,由中國電信和國家經貿委經濟信息中心牽頭、聯合四十多家部委(辦、局)信息主管部門在京共同舉辦「政府上網工程啟動大會」,倡議發起了「政府上網工程」,政府上網工程主站點www.gov.cn開通試運行。

2000年7月7日,由國家經貿委、信息產業部指導,中國電信集團公司與國家經貿委經濟信息中心共同發起的「企業上網工程」正式啟動。

2001年12月20日,由信息產業部、全國婦聯、共青團中央、科技部、文化部主辦的「家庭上網工程」正式啟動。

23

與世界對話

1994年11月,由NCFC管理委員會主辦,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協辦的亞太網路工作組(APNG)年會在清華大學召開。這是國際Internet界在中國召開的第一次亞太地區年會。

1996年3月,清華大學提交的適應不同國家和地區中文編碼的漢字統一傳輸標准被IETF通過為RFC1922,成為中國國內第一個被認可為RFC文件的提交協議。

2002年10月26日—31日,全球互聯網地址、域名管理機構國際互聯網路名字與編號分配公司(ICANN)在上海舉辦會議,這是ICANN會議第一次在中國舉行。此次會議由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和中國互聯網協會(ISC)共同承辦。

2004年4月,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主導制定的「中日韓多語種域名注冊系統」被IETF發布為RFC3743,這是中國第二個IETF標准。

躋身國際互聯網組織

1995年3月,清華大學李星教授第一次當選亞太網路信息中心(APNIC)執行委員會委員。

2000年7月18日,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錢華林研究員全票當選亞太地區頂級域名組織(APTLD)理事會主席。

2001年11月,中國科協副主席、CNNIC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胡啟恆院士被聘任為ICANN多語種域名委員會委員。

2003年6月26日,我國計算機網路與數據通信專家、中科院研究員錢華林當選ICANN理事,任期三年。這是中國專家第一次進入全球互聯網地址資源最高決策機構的管理層。

25
網路擴建

2000年5月17日,中國移 動互聯網(CMNET)投入運行。

2001年12月22日,中國聯通CDMA移 動通信網一期工程如期建成,並於2001年12月31日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通運營。中國聯通CDMA網路的建成,標志著中國移 動通信技術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領域。

2003年4月9日,中國網通集團在北京向社會各屆公布中國網通集團與中國電信集團的公眾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實施拆分,並隆重推出中國網通集團新的業務品牌「寬頻中國CHINA169」。

打造產業鏈

2000年5月17日,中國移 動正式推出「全球通WAP(無線應用協議)」服務。

2000年11月10日,中國移 動推出「移 動夢網計劃」,打造開放、合作、共贏的產業價值鏈。

2002年5月17日,中國電信在廣州啟動「互聯星空」計劃,標志著ISP 和ICP開始聯合打造寬頻互聯網產業鏈。

2002年5月17日,中國移 動率先在全國范圍內正式推出GPRS業務。11月18日,中國移 動通信與美國AT&T Wireless公司聯合宣布,兩公司GPRS國際漫遊業務正式開通。

26

應用初露鋒芒

網上教育1999年8月,在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中,六個省、市的二百餘所高校使用「全國高校招生系統」在CERNET上進行第一次網路招生獲得成功。隨後網校大量出現。

1999年10月25日,中國科普博覽網站開通,並成立顧問委員會。這是一個綜合性的以宣傳科學知識,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為目的大型科普網站。今天它已發展成全球最大、最權威的中文科普網站。

網上銀行1999年9月,招商銀行率先在國內全面啟動「一網通」網上銀行服務,成為國內首先實現全國聯通「網上銀行」的商業銀行。

電子商務1999年9月6日,中國國際電子商務應用博覽會在北京舉行。是中國第一次全面推出的電子商務技術與應用成果大型匯報會。

㈤ 中國網路發展史

一、 從1987年9月20日錢天白教授發出第一封E-mail開始,到1994年4月20日NCFG正式連入Internet這段時間里,中國內的互聯網在艱苦地容孕育著。它的每一步前進都留下了深深的腳印。

二、 從1994-1997年11月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發布第一次《中國Internet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互聯網已經開始從少數科學家手中的科研工具,走向廣大群眾。人們通過各種媒體開始了解到互聯網的神奇之處:通過謙價的方式方便地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三、 1998-1999年中國網民開始成幾何級數增長,上網從前衛變成了一種真正的需求。一場互聯網的革命就這么在兩年的時間里傳遍了整個中華大地。對於IT業來說,這是個追夢的年代這個時候到處都充斥著美夢成真的故事。

四、 對於進入2000年的中國IT業來說,夢想已不再那麼浪漫了,盡管跨入新千年的天仍然是互聯網的天,但這片天空中已飄起了陣陣冷雨,讓為網而狂的人們分明感到了幾許涼意……

㈥ 中國互聯網的發展進程

九十年代中期,中國大陸新聞傳播媒體開始步入網路信息傳播時代。1995年5月17日,中國郵電部宣布向公眾開放互聯網服務。同年10月,中國貿易報就在中國新聞界中率先將自己的新聞信息搬上了國際互聯網。中國大陸網路新聞傳播業的啟動,與中國互聯網事業對公眾的開放幾乎在同一時空維度發生,顯示出中國網路媒體的超前與創新意識。 九十年代中期,經過近20年改革開放的中國已經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發生了歷史性的巨變。它不僅在經濟領域對世界敞開胸懷,而且在社會、文化的各個方面開始與世界展開全面交流。此時的中國不僅表現出了解世界的強烈慾望,而且感受到讓世界了解自己的迫切需要。作為直接擔負著新聞傳播任務的中國新聞界最為深切地感到了這番前所未有的對於其職業責任的沖擊波。 互聯網所具有的信息傳輸上的高速度、傳播范圍的全球化、傳者與受眾間的交互性、信息形式的多媒體特性,資料庫存儲及檢索、信息製作過程中的低成本以其他媒體所不具備的種種優勢,引起了一些中國新聞媒體的高度關注。他們開始嘗試在互聯網上開辟全新的信息傳播領地。 在中國的新聞體制下,最先走向互聯網的是擔負著對海外受眾從事新聞傳播任務的媒體。因為這些傳統媒體更為迫切地感到了互聯網帶來的全新機遇。 從1995年以來,中國網路新聞傳播事業已經有了極大的進展,無論是上網媒體的數量還是上網媒體的種類,無論是信息傳播的方式還是商業運作的方法,都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短短的六、七年間,中國網路新聞業從無到有,從簡單的相互模仿到各種各樣的獨立創新,不斷地突破現狀,不斷地優化自身。 如今,報刊、廣播、電視、通訊社已經在互聯網上全面開發著網路新聞傳播和相關信息服務的各種功能,中國網路新聞傳播媒體的群體組合陣列已經形成。 根據中國網路新聞媒體1995年至2002年間發展歷程中的呈現的一系列本質上的不同特徵,可將其發展歷程分為三大階段。 第一階段:醞釀發展階段:(1995年1月-1996年12月) 這是中國網路新聞傳播發展的初始階段。1995年1月12日,以海中國外留學生為核心讀者群的《神州學人》雜志開通自己的網站,成為中國第一家走上國際互聯網的大眾傳媒,此舉也成為中國網路媒體傳播事業進入最初醞釀發展階段的起始標志。 這一階段是中國新聞機構嘗試使用網路階段,也是中國新聞機構對網路媒體傳播功能的嘗試開發階段。由於對網路技術的陌生,專業人員不足,設備條件的限制,特別是對網路信息傳播意義、作用及規律認識上的局限,在此階段,中國網路新聞傳播事業整體上看發展的速度還比較遲緩,運作的水準也較低。 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3-06/01/content_898361.htm

㈦ 簡述互聯網的發展史

1、互聯網始於1969年的美國,又稱網際網路。是美軍在ARPA(阿帕網,美國國防部研究計劃署)制定的協定下將美國西南部的大學UCLA(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Stanford ResearchInstitute(斯坦福大學研究學院)、UCSB(加利福尼亞大學)和UniversityofUtah(猶他州大學)的四台主要的計算機連接起來。這個協定由劍橋大學的BBN和MA執行,在1969年12月開始聯機。

2、1978,UUCP(UNIX和UNIX拷貝協議)在貝爾實驗室被提出來。1979年,在UUCP的基礎上新聞組網路系統發展起來。新聞組(集中某一主題的討論組)緊跟著發展起來,它為在全世界范圍內交換信息提供了一個新的方法。然而,新聞組並不認為是互聯網的一部分,因為它並不共享TCP/IP協議,它連接著遍布世界的UNIX系統,並且很多互聯網站點都充分地利用新聞組。新聞組是網路世界發展中的非常重大的一部分。

3、1989年,在普及互聯網應用的歷史上又一個重大的事件發生了。TimBerners和其他在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的人----這些人在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非常出名,提出了一個分類互聯網信息的協議。這個協議,1991年後稱為WorldWideWeb,基於超文本協議――在一個文字中嵌入另一段文字的-連接的系統,當你閱讀這些頁面的時候,你可以隨時用他們選擇一段文字鏈接。盡管它出現在gopher之前,但發展十分緩慢。

4、1991年,第一個連接互聯網的友好介面在Minnesota大學開發出來。

5、現在——至今

微軟全面進入瀏覽器、伺服器和互聯網服務提供商(ISP)市場的轉變已經完成,實現了基於互聯網的商業公司。1998年6月微軟的瀏覽器和Win98很好的集成桌面電腦顯示出Bill Gates(比爾.蓋茨)在迅速成長的互聯網上投資的決心。

㈧ 中國網路的發展史

中國互聯網的產生雖然比較晚,但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依託於中國民經濟和政府體制改革的成果,已經顯露出巨大的發展潛力。中國已經成為國際互聯網的一部分,並且將會成為最大的互聯網用戶群體。

縱觀我國互聯網發展的歷程,我們可以將其劃分為以下4個階段:

一、 從1987年9月20日錢天白教授發出第一封E-mail開始,到1994年4月20日NCFG正式連入Internet這段時間里,中國的互聯網在艱苦地孕育著。它的每一步前進都留下了深深的腳印。

二、 從1994-1997年11月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發布第一次《中國Internet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互聯網已經開始從少數科學家手中的科研工具,走向廣大群眾。人們通過各種媒體開始了解到互聯網的神奇之處:通過謙價的方式方便地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三、 1998-1999年中國網民開始成幾何級數增長,上網從前衛變成了一種真正的需求。一場互聯網的革命就這么在兩年的時間里傳遍了整個中華大地。對於IT業來說,這是個追夢的年代這個時候到處都充斥著美夢成真的故事。

四、 對於進入2000年的中國IT業來說,夢想已不再那麼浪漫了,盡管跨入新千年的天仍然是互聯網的天,但這片天空中已飄起了陣陣冷雨,讓為網而狂的人們分明感到了幾許涼意……

"第一"的年代

正如從0開始後必然是1一樣,中國網路時代自1994年從零開始以後,就不停地產生著"第一",因為 這是一個創新的年代。讓我們通過這些第一記住這個時代。

1、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IHEPNET與互聯網路的連通,邁出了中國和世界各地數百萬台電腦的共享信息和軟硬體的第一步。邊疆也因此而成為我國第一家進入Internet的單位。

2、 中國的第一批互聯網使用者是全國一千多名科學家。

3、 高能所提供了中國第一套萬維網伺服器。

4、 1994年5月15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設立了國內第一個WEB伺服器,推出中國第一套網頁,內容除介紹我國高科技發展外,還有一個欄目叫"Tour in China"。此後,該欄目開始提供包括新聞,經濟,文化,商貿等更為廣泛的圖文並茂的信息並改名為《中國之窗》。

5、 1994年,由NCFC生理委員會主辦,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協辦的APNG(亞太地區網路工作組)年會在清華大學召開。這是國際Internet界在中國召開的第一次亞太地區年會。

6、 NCFC是我國最早的Internet網。

將上網爭取到底

現在,很多人都知道互聯網的特點:平等、自由。但美國一直以來都反對中國加入互聯網路。1991年10月的中美高能物理研究會上,美方發言人沃爾特.托基(Walter Toki)再次提出把中國納入互聯網路。經過托氏的努力,會後雙方達成一項協議:美方資助中國聯網所需的一半經費,另一半由高能所自選解決。然而,通往Internet荊棘之路並未因此而變得平坦。

當時北京出口所連接的每條線路都要經過仔細地檢查。美國還限制對中國出中路由器。經過重重波折,中國終於在1993年3月與互聯網路連通。可是美國政府擔心中國會從互聯網路上攫取大量信息和技術成果,提出了苛刻的條件阻撓中國與美國連通:中國專線只能連入能源科學網(ESNET);不得散布病毒;不得將Internet用於軍事和商業領域。為了長久的發展,中國接受了這些條件,美國才基本同意。但是即便如此,中國在1992年6月於日本神戶舉行的INET\'92年會上,仍被告之:接入Internet有政治障礙,理由僅僅是網有很多美國的政府機構。

專線開通後,美國政府以Internet上有許多科技信息和其它各種的資源,不能讓社會主義國家接入為由,只允許這條專線進入美國能源網而不能連接到其它地方。盡管如此,這條專線仍是我國連入部分Internet的第一根專線。幾百名科學家得以在國內使用電子郵件。

與政治霸權的較量一直持續到1993年6月,NCFC專家們在INET\'93會議上利用各種機會重申了中國連入Internet的要求,獲得大部分到會人員的支持。這次會議對中國能夠最終真正連入Internet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1994年1月,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接受NCFC正式接入Internet的要求。1994年3月,我國開通並測試了64Kbps專線,中國獲准加入Internt。4月初中科院副院長胡啟恆院士在中美科技合作聯委會上,代表中國政府向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正式提出要求連入Internet,並得到認可。至此,中國終於打通了最後的關節,在4月20日,以NCFC工程連入Internet國際專線為樗,中國與Internet全面接觸。同年5月,中國聯網工作全部完成。中國政府對Internet進入中國表示認可。中國網路域名也最終確定為cn。

逐漸開通的電子郵件

1987年9月20日我國第一封電子郵件越過長城,通向世界揭開了中國人使用Internet的序幕。這封電子郵件正式實現了電子郵件的存儲轉發功能。

各個小型網路與國際互聯網之間的逐步開通,造就了後來全國與Internet的全面親密接觸:1988年12月,清華大學校園網採用胡道元教授從加拿大UBC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引進的X400協議的電子郵件軟體包,通過X.25網與加拿來大UBC大學相連,開通電子郵件應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DECnet隨後成為西歐中心DECnet的延伸,實現了計算機國際遠程聯網以及與歐洲和北美地區的電子郵件通信。第二年5月,中國研究網(CRN)通過德國DFN的網關,開始與Internet溝通。1991年,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連入美國斯坦福線性加速器中心(SLAC)的LIVEMORE實驗室,並開通電子郵件應用。中國網路開始像蜘蛛結網一樣慢慢延伸到世界各地,通往互聯網的紅地毯在我們的眼前展開了。

目前的我們很難想像沒有自己國家電子郵件的困難。當時的研究所面臨的環境就是這樣,有這么一個故事:

1998年中國留美博士許榕生回到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IHEP,Internet of High Energy Physics)。他希望能把西方電腦網路中的最新資料,信息通過聯網技術帶到中。但是當時中國只通過低速的國際長途電話線來調用外國的電腦資源,不但困難而且昂貴。

現在當你一手咖啡,一手滑鼠,輕松地將E-mail發送出動的時候,再不用提心吊膽地擔心電話費了。

錢天白教授被稱作中國互聯網之父是當之無愧的。1987年9月20日這一天,他發出了我國第一封電子郵件。為了這封通訊速率最初為300bps電子郵件的發出,從1986年開始,錢天白教授就負責了CANET國際聯網項目。

現在的中國人差不多都知道CN就等同於奧運會中的CHN,英語里的CHINA,我們口中自豪的"中國"。但是CN的歷史能夠隨口說出的人卻不多。1990年10月,錢天白教授代表中國正式在國際互聯網路信息中心的前身DDNNIC注冊登記了我國的頂級域名CN,並且從此開通了使用中國頂級域名CN的國際電子郵件通信服務。但是,中國的CN頂級域名伺服器一直放在國外的歷史直到1994年5月21日才完全改變。這一天錢天白教授在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完成了國家頂級域名(CN)伺服器的設置。可以說,錢天白教授已經與CN聯系在一起了。現在如果你想了解中國INTERNET網路先驅--錢天白可以在他的紀念網站上找到全面的資料。

從1993年開始,幾個全國范圍的計算機網路工程相繼啟動,從而使Internet在我國出現了迅猛發展的勢頭。到目前為止在我國已形成四大互聯網路,差不多都是這時候開始建設的。

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

中國教育科研網(CERNET)

中科院科技網(CSTNET)

中國金橋網(ChinaGBN)

現在讓我們來看這幾大國內互聯網路成長過程。

1、 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

該網路於1994年2月,由原郵電部與美國Sprint公司簽約,為全社會提供Internet的各種服務。1994年9月,中國電信與美國商務部布朗部長簽定中美雙方關於國際互聯網的協議,協議中規定中國電信將通過美國Sprint公司開通兩條64K專線(一條在北京,另一條在上海)。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 NET)的建設開始啟動。1995年初與Internet連通,同年5月正式對外服務。目前,全國大多數用戶者是通過該網進入網際網路的。ChinaNet的特點是入網方便。

2、 中科院科技網

中科院科技網也稱中關村地區教育與科研示範網路(National Computing & Networking Facility of China ,NCFC)。它是由世界銀行貸款,國家計委,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等配套投資和扶持。項目由中國科學院主持,聯合北京大學清貧大學共同實施。

1989年NCFC立頂,1994年4月正式啟動。由於受到政治環境的影響,網路在建設初期遇到許多困難。1992年,NCFC工程的院校網,即中科院院網,清華大學校園網和北京大學校園網全部完成建設;1993年12月,NCF主幹網工程完工。採用高速光纜和路由器將三個院校網互連;直到1994年4月20日,NCFC工程連入Internet的64K國際專線開通,實現了與Internet的全功能連接,整個網路正式運營。從此 我國被國際上正式承認為有Internet的國家,此事被我國新聞界評為1994年中國十大科技新聞之一,被國家統計公報列為中國年重大科技成就之一。

3、 國家教育和科研網

該網路是為了配合我國各院校更好地進行教育與科研工作,由國家教委主持興建的一個全國范圍的教育科研互聯網。網路於1994年開始興建,同年10月,CERNET開始啟動。該項目的目標是建設一個全國性的教育科研基礎設施,利用先進實用的計算機技術和網路通信技術,把全國大部分高等學位和中學連接起來,推動這些學位校園網的建設和住處資源的交流共享。目前它已經連接了全國1000多所院校,共3萬多用戶。該網路並非商業網,以公益性經營為主,所以採用免費服務或低收費方式經營。

4、 中國金橋網

中國金橋網是由原電子部志通通信有限公司承建的互聯網。1993年8月27日,李鵬總理批准使用300萬美元總理預備金支持啟動金橋前期工程建設。1994年6月8日,金橋前期工程建設全面展開。1994年底,金橋網全面開通。目前,已在24個省、市、地區開通了服務,國際出口速率256Kbit/s,並准備將出口速率提高到2Mbit/s。ChinaGBN是國家授權的四個互聯網路之一,也是在全國范圍內進行Internet商業服務的二大互聯網路之一(另一個ChinaNET)。1996年8月,國家計委正式批准金橋一期工程立項,並將金橋一期工程列為"九五"期間國家重大續建工程項目。9月6日,中國金橋信息網(ChinaGBN)連入美國的256K專線正式開通。中國金橋信息網宣布開始提供Internet服務。

閱讀全文

與中國互聯網發展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