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開原人民廣播電台的發展歷史
著眼天下、立足家鄉、服務百姓、關注民生是開原人民廣播電台矢志不渝的辦台宗旨。電台開播以來,全體編采播人員以其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蓬勃向上的團隊精神,不懈探索,追求卓越,使開原電台成為遼北地區廣大群眾收聽廣播的首選電台和企業商家投放廣告的重點媒體。
開原人民廣播電台本著「一切為了聽眾」的原則,經過多次節目調整和改版,始終保持著一股創新的銳氣。節目深受社會各界好評,擁有一大批忠實的聽眾群體,涉及社會各個領域,各種職業。
開原電台都市之聲作為開原地區唯一廣播電台,以個性化、差異化、本土化等理念推動開原電台在節目建設方面不斷實現突破,引導聽眾愛上廣播、享受生活。娛樂脫口秀《歡樂二人轉》、《爆逗麻辣燙》一經推出,即以其突出的本土化特色在開原一炮而紅,成為開原電台品牌節目,《1004交通生活熱線》以交通咨詢、生活服務為基礎,立足聽眾生活,已經成為開原地區公認的龍頭節目。現擁有《新聞縱橫》、《社會關注》、《1004交通生活熱線》、《古今拍案驚奇》、《歡樂二人轉》、《爆逗麻辣燙》、《DJ小麥時間》、《音樂末班車》等十餘個自辦欄目,並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節目主持人,深受開原地區聽眾的喜愛和追捧。
開原電台立志服務社會、回饋聽眾。連續幾年舉辦大型露天文藝晚會及聽友聯誼會,獲得了極佳的演出效果,廣受社會各界贊譽。同時作為媒體也深知自身的責任和義務:2005年夏天,開原電台在第一時間獨家對社會上流傳的地震謠言進行及時辟謠,避免可能造成的極大的社會恐慌,為維護開原地區的社會穩定做出了突出的貢獻。2006年秋季,「都市之聲」舉行大型捐資助學活動,以媒體形象聯合開原團市委呼籲社會對開原偏遠山區黃旗寨鄉藍旗寨村小學捐助,總計收到社會各界捐錢、捐物計35000元,並在開原廣場舉行大型主題捐資助學晚會,取得極好的社會效應。2006年11月,都市之聲與開原市紀檢委、開原市政府糾風辦聯辦了關注民生的《行風熱線》欄目,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累計已有120多位各局領導走進直播間,真誠面對聽眾,解決實際問題!
幾年來,開原電台廣告經營在先前統一管理、自主經營的基礎上,不斷應對變幻莫測的市場環境,改進廣告經營機制,一次又一次在發展中獲得躍升動力,成就電台穩健的發展足跡。一方面通過實行廣告時段招投標、廣告代理、頻道經營負責制、節目承包制等多種分散經營、分別核算的方式;另一方面努力提高節目播出質量和服務質量,增加了房產、汽車、金融、餐飲等行業的廣告投入,並突顯品牌化;同時逐年減少了醫葯門診類的廣告時段的比例。經營創收近幾年來一直保持我省縣市級廣播電台領先的位置。
幾年來,開原電台不斷改造技術,更新設備,加大技術投入,提高廣播覆蓋和傳輸質量,完善內部辦公系統,采購先進的制播設備,整體提升電台硬體設施水平,為電台的發展提供後續動力。
2013年,經國家廣電總局批准,開原市委、市政府決定整合開原人民廣播電台、開原電視台,設立「開原市廣播電視台」。現在開原市廣播電視台都市之聲將繼續以其敏銳的辦台思維、先進的管理理念為基礎,以優秀的人員素質、尖端的專業技術為階梯,將會秉承以交通和資訊為城市強勢集群;以音樂、娛樂、健康廣播為特色集群,發揮鮮明特色,勇攀事業高峰,創造開原廣播更大的輝煌。
❷ 中國廣播事業發展進程是
中國當代廣播電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輿論工具,是鼓舞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現代化傳播工具,也是黨和人民政府聯系群眾的主要渠道之一。廣播電視事業幾十年來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其歷程大致可分為幾個階段:
一、創始階段:(1940年—上個世紀70年代末)
廣播是人類社會在社會實踐中日益增長的對信息的需求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的產物。最早利用無線電波傳送和接收聲音的是美國匹茲堡大學教授、加拿大出生的費森登和被稱為「無線電之父」的美國傑出發明家德福雷斯特,1906年聖誕節前夕費森登主持播出了世界上第一次語言廣播。1920年,威斯汀紐豪斯公司在匹茲堡建立的KDKA電台正式廣播。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第一座人民廣播電台,1940年12月30日在延安試播。當時它是新華社的口語廣播組織,故稱延安新華廣播電台。1943年被迫停止播音,到1945年,經多方努力才恢復播音,1947年改名「陝北新華廣播電台」,於1948年遷到河北平山縣繼續播音。1949年,北平解放後,陝北新華廣播電台在3月25日隨黨中央遷到北平改名北平新華廣播電台。1949年9月27日,改名為北京新華廣播電台,12月5日改稱為中央人民廣播電台。
1958年5月1日,我國大陸上建立的第一座電視台——北京電視台,試驗播出黑白電視節目,9月2日正式開播,10月1日上海電視台建成,1978年,北京電視台改名中央電視台。
從1940年延安新華廣播電台誕生,1958年第一座電視台誕生,建國後我國有計劃地在中央及各省創建了廣播電台和電視台。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挫折。這一階段廣播電視事業主要體現黨和政府宣傳喉舌的特點。
二、發展階段:(上個世紀80年代)
雖然50年代中國電視事業便已起步,但很長的時間里,它距離大多數中國人還是很遙遠。直到1980年中央電視台播出了審判林彪、「四人幫」集團的實況,中國百姓在感受到十一屆三中全會政治春風的同時,才不知不覺邁入了名副其實的「電視時代」。
改革開放提供的有利契機,使得80年代成為電視業發展和繁榮的黃金時代。1983年3月召開的全國廣播電視工作會議提出了實行中央、省、地市、縣「四級辦廣播、四級辦電視、四級混合覆蓋」的方針,並於同年10月得到黨中央的批准。這一方針極大地推動了中國廣播電視事業的全面發展。
到1990年底,中國有電視台509座,比1980年增長了13.4倍,電視覆蓋率達到了79.4%。各地建起的衛星地面收轉站,使邊遠地區的人民群眾都可以收看到電視節目。1982年,中國中央電視台首次轉播的世界盃足球賽,成為了中國球迷的盛大節日。1984年,在傳統的舊歷年除夕夜,中央電視台首次舉辦了《春節聯歡晚會》,這一形式甚至一直延續至今。
「四級辦廣播、四級辦電視、四級混合覆蓋」的方針在改革開放這一歷史時期,給我國的廣播電視事業帶來了全面發展的政策指引和機遇,對於中國這個幅員廣闊、人口眾多的國度來說,的確是普及廣播電視的一種好辦法,迅速提高了廣播電視的覆蓋率,將黨中央的聲音傳遍全中國。
三、市場競爭階段:(上個世紀90年代)
隨著改革開放及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廣播電視也由原來的純事業向產業化發展。一方面,對影視節目的需求帶動了我國電影,尤其是電視節目製作業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廣播電視作為主要的媒體,廣告成為主要的收入來源,經濟發達地區、運營較好的電視台逐漸由原來需要事業經費支撐向贏利階段過渡。
上海電視台率先於1979年1月28日開始受理廣告業務。1979年2月,中央電視台開辦《商業信息》節目,開始集中播送國內外商業廣告。1980年1月1日,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出該台有史以來的第一條廣告。到1983年時,全國廣播電視廣告營業額達到3400萬元。
據中國廣告協會統計的數字,全國電視台1998年電視廣告為132.57億元,1999年收入為156.15億元,2000年廣告收入為168.91億元,據媒體報道,2001年電視廣告收入有所下降,約為162億元。廣播電視的廣告收入大約可佔全國廣告營業總額的1/4左右。
進入90年代,有線網路與衛星技術應用在電視上,在加強覆蓋的「四級辦台」的方針及尋求市場發展兩方面因素的同時作用下,出現了有線與無線、事業與企業、綜合與專業的種種電視台,還有許多縣以下的村鎮也辦電視的局面。到90年代末,中國電視已經基本形成中央和地方、衛星、無線和有線向結合的現代化電視傳播網路,無線電視台達到4943座,有線電視台1285座,共播出1005套電視節目,其中衛星頻道三十多套。國際頻道信號已送往全球。中國的電視機擁有量已經超過了3億,電視觀眾也超過了10億。在這個階段,我國的有線電視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為下一步的產業化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上述數字無疑體現了我國廣播電視事業的進一步發展,但同時一些並不具備辦台條件的地區也一哄而上,一些具備辦台條件的也沒有在加強覆蓋和市場發展二者中找到一個很好的平衡點,這樣就不免帶來一些問題。一是硬體的重復建設;二是無序競爭的產生,一個城市有幾個電視台、幾十個電視台同時播放一個節目、廣告收費互相壓價等情況不斷出現;再者,電視台的管理也出現新的問題,「治散治濫」成為一項不得不進行的工作任務。
四、整合與數字化階段(本世紀初至今)
隨著我國廣播電視行業存在問題的暴露和突出,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日益發育,隨著WTO的加入,我國廣播電視行業面臨著新的挑戰,體制創新、技術創新、產業發展,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新的課題。以國辦[1999]82號文為標志,廣播電視業新一輪改革啟動了。
數字化、網路化給廣播電視的改革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機。這一輪改革的特徵是整合分散實體,無線電視與有線電視合並,解決重復建設與無序競爭的內耗,擺脫「內擠外壓」的局面,組建電視集團,打造廣播電視業的「航空母艦」。
自2003年啟動有線數字電視以來,全國有線數字電視用戶數發展迅猛。截止今年上半年,中國有線數字電視用戶已突破5000萬大關;而各省市廣播電視台內數字化進程明顯加快,省級以上廣播電台、電視台制播系統的數字化率已達90%以上,許多省級台和城市台已經完成全台業務一體化網路系統建設,為廣播電台、電視台從單一業務模式向多種業務模式轉變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前,8個奧運比賽城市的地面數字電視正式開通,標志著我國地面廣播電視數字化正在逐步深入開展起來。
除此之外,CMMB、直播星等領域也在近幾年得到了市場的認可。
在廣播電視的中央一級管理機構方面,建國以來,機構設置、建制也隨著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具體情況可參見附錄中的「機構沿革一覽表」,可以了解不同發展時期的情況。
❸ 廣播站的中國廣播的發展史
一、廣電發展簡史
1923年,美國人奧斯邦創辦的中國無線電公司與英文《大陸報》館合作,開辦「大陸報——中國無線電廣播公司電台」,並於當年1月23日上海首次播音。
1926年10月1日,由我國早期的無線電專家劉瀚主持籌建的哈爾濱廣播無線電台率先開始播音,成為中國人自辦的第一座電台。
1927年3月,上海,新新公司廣播電台——中國人自辦的第一座民營廣播電台
1928年8月1日,國民黨在南京建立「中央廣播電台」簡稱「中央台」。
1929年2月國民黨公布了廣播條例,允許民間創辦廣播電台。
到1937年6月,國民黨的廣播電台有23座,全國收音機總數約有20萬架。這時期發展最好的為上海,特點是私營電台多。但隨著戰爭的爆發,被日本間接控制的就有50多座。
1939年2月6日在重慶建成中央短波廣播電台對國外正式播音,1940年1月定名為國際廣播電台(VOC——中國之聲)。這是國民黨創辦的首個國際電台,為取得反法西斯的勝利有促進作用。
1943年,軍中播音總隊。國民黨的地點在重慶,是中國軍隊廣播的開端。
1940年12月30日晚,延安新華廣播電台開始播音,是人民廣播的第一座電台,中國人民廣播事業從此誕生。這一天被定為中國人民廣播事業的誕生日。
1949年3月25日,陝北台隨中央遷入北平播音,並改名為北平新華廣播電台。9月27日,又改名為北京新華廣播電台。
1949年6月5日,中共中央決定成立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領導並管理全國廣播事業。1949年10月1日,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改組為廣播事業局。1950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新聞總署規定廣播宣傳的任務有三項:發布新聞和傳達政令;社會教育;文化娛樂
❹ 廣播廣告的發展史
廣播廣告發展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一種很傳統的廣告形式,但是還是一種很重要的廣告形式。隨著科技的不斷創新,收聽廣播更人還是有所減少的。但是做廣告推廣的話,廣播廣告是不可忽視的。下面是廣告買賣網對廣播廣告發展的詳細介紹:
19世紀末,無線電學從物理學中分離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1895年,義大利科學家馬可尼和俄國科學家波波夫分別通過各自的獨立研究製作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無線電接收機。1920年,美國匹茲堡西屋公司的工程師弗朗克.康拉德建立KDKA電台,成為舉世公認的歷史上第一座廣播電台。同年9月29日,在此電台播出了第一支廣播廣告,內容是推銷收音機。
美國的報業大王湯姆森說:「一張廣播的營業執照就是印鈔票的執照。」的確,廣播一經誕生,就被當作賺錢的工具來使用。1924年,美國電台的廣告收入只有400萬美元。到1929年,就增加到4000萬美元。
講人30年代,廣播逐漸成為美國全國范圍內的傳播工具,那時候美國有一半以上的家庭擁有收音機,廣告效果十分顯著。廣播開始越來越多地承攬全國性的廣告,導致廣告收入劇增。從廣播廣告收入的絕對數來看,美國在30年代初僅僅是幾千萬美元,而到了1941年以後就急遽增加到2·25億美元。
只是,好景不長。電視的興起使廣播走入低潮,廣播廣告的收入逐漸落在了電視以至於報紙的後面。仍以美國為例,在全國廣告總收入中,950等廣播廣告佔10.7%,電視廣告只佔3%,而到了1955年,廣播廣告下降到6.1%,電視廣告卻上升到11.2%。
不僅美國如此,世界范圍內,廣播廣告的狀況大抵都是這樣。雲南電視台廣告部,在20世紀70—80年代,廣播廣告佔世界廣告總收入的比重一直在6% 7%之間,目前也還維持在10%以下。
令人欣慰的是,隨著對廣播這一媒體潛力的挖掘開發,例如立體聲調頻以及音樂台、交通台、文藝台、教育台等系列電台的開設,再加上隨身聽的普及、城市私家車數量的大增,廣播聽眾的興趣、愛好發生了很大變化,廣播又有了重新崛起的趨勢。
我國的廣播廣告出現在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
1923年,僑居上海的美國商人奧斯邦在上海外灘大來洋行屋頂建立了 中國第一座電台,但由於音質不良,三個月後就停播了。1927年3月,上海 新新公司高級職員鄺贊在公司的六樓屋頂建立了一座電台,每天播音4小 時,節目內容多為商業廣告,這是中國人自己辦的第一座私營電台。隨後, 中國出現了一批民營廣播電台,例如上海亞美、大中華、國華、中亞等幾十家 民營廣播電台,廣播廣告發展都主要靠商業廣告的收入維持營業。
我國人民的廣播事業創建於戰爭時期。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華廣播電台進行了首次播音,標志著人民廣播事業的誕生。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雖然廣播節目逐漸豐富多彩,但是由於長期不重視發展商品經濟,並認為廣告是資產階級的東西,所以一直沒有正式開播廣告節目。1979年以前,我國專業廣告公司總共不足十家,當時的電台以及電視台基本上都不經營廣告業務。
1979年是中國廣告市場恢復的元年。改革開放為我國的廣告業注入了生機和活力,廣告市場開始恢復,上海人民廣播電台在全國廣播電台中第一個恢復廣告業務。1979年3月5日,上海人民廣播電台製作播出了中國自「文化大革命」之後的第一條廣播廣告「春蕾葯性發乳」。
1979年,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成立廣告科,並在1980年元旦,開始恢復了商業廣告的播出。自此,各地電台開始紛紛承接廣告業務,中國的廣播廣告事業進入一個全新的時期。
據統計,截止到2005年,全國共有廣播電台273家,開辦廣播節目2306套,全國公共廣播節目播出1030萬小時,其中廣告類節目92萬小時。2005年,廣播廣告的收入已達18.28億元,比上年增長20.23%,超過報紙、電視等媒體的廣告增幅。
❺ 簡述兩次重大歷史事件如何對廣播事業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廣播事業的誕生可以大概分為六個階段:實驗性廣播電台出現;第一批廣播電台誕生;無線電行業的利益糾紛;廣播廣告的發明;商營廣播網的建立和國際廣播的出現。 其中,在第一階段,「廣播」(broadcasting)一詞首先在一戰中開始使用,加拿大人費辛頓和美國人德佛斯特雷是早期試驗廣播電台的傑出代表。1909年,在加利福利亞洲的聖何塞市,工程和無線電學院的赫羅德開始播出預定節目,每周一次,內容有音樂和新聞,在歐美許多城市也出現了類似的業余電台。 在第二階段,1920年4月,西屋電氣公司的工程師康拉德開始試驗播放自製的節目,收到良好的效果。1920年10月27日,負責頒發電台執照的美國商業部分配給西屋公司一個商業性電台的呼號——KDKA,1920年11月2日,KDKA電台利用美國大選的時機,大張旗鼓的開始了定期廣播,使其成為歷史記載的美國第一家正規廣播電台,該日也被認為世界廣播事業的誕生日。 在世界各國中,廣播事業的分別歷史主要可以從美國、英國、德國、前蘇聯以及俄羅斯、法國、義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韓國、拉丁美洲、欠發達國家等不同的國家愛和地區進行考慮。 中國使用無線電報始於清末,1906年,清政府設立郵傳部,內設電政司,掌管無線電和電報、電話事宜。 中國境內出現的第一座廣播電台是1922年美國人奧斯邦借用日本張姓華僑的資本在上海成立的中國無線電公司與美資英文報紙《大陸報》創辦的「大陸報——中國無線電公司廣播電台」,呼號XRO,於1923年1月23日晚間首次播出節目。 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座廣播電台是哈爾濱無線電台的台長劉瀚於1926年建成並於10月1日廣播的電台。 創辦於1928年8月1日的中央廣播電台是南京國民政府創辦的,1932年,南京中央廣播電台發射功率擴大到75千瓦,當時在亞洲是首屈一指。據全盛時期的1947年12月統計,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所屬廣播電台共42座,全國收音機大約有100萬架。 中國共產黨的無線電通訊事業是在連年戰爭中發展起來的,它來源於新聞事業。中國共產黨的廣播電台是從新華社的無線電通信報務活動中派生出來的,在很長的時期內,廣播電台隸屬於新華社,稱新華廣播電台。1949年6月5日,中共中央決定,廣播事業脫離新華社的領導,擴充成立中共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1949年12月5日,改名為廣播事業局,習慣上成為中央廣播事業局,成為中國廣播電視事業長期的管理機構。同時,北平新華廣播電台改名為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成為中國共產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的正式喉舌。 建國後的廣播事業的發展,主要經歷了四個階段:「十七年」間(1949-1966)的廣播電視事業、文革中的廣播電視事業(1966-1979)、改革的年代(1979-1992)、轉型時期(1992-2004),其中,不同的階段又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具體特點就很多了,打上來太麻煩了,你自己可以翻閱。 參考資料是郭鎮之的《中外廣播電視史》,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版。這本書網上應該能找得到的吧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❻ 廣播的歷史
早期的廣播
1906年聖誕節前夜,美國的費森登和亞歷山德遜在紐約附近設立了一個廣播站,並進行了有史以來第一次廣播。廣播的內容是兩段笑話、一支歌曲和一支小提琴獨奏曲。這一廣播節目被當時四處分散的持有接收機的人們清晰的收聽到了。
1908年,美國的弗雷斯特又在巴黎埃菲爾鐵塔上進行了一次廣播,被那一地區所有的軍事電台和馬賽的一位工程師所收聽到。
1916年,弗雷斯特又在布朗克斯新聞發布局的一個試驗廣播站播放了關於總統選舉的消息,可是在當時只有極少數的人能夠收聽這些早期的廣播。
真正的廣播誕生於20世紀20年代。
世界上第一座領有執照的電台,是美國匹茲堡KDKA電台,於1920年11月2日正式開播。
中國的第一座廣播電台建於1923年1月,由美國的奧斯邦創辦,屬於中國無線電廣播公司的廣播台,首先在上海播出。
1926年,中國出現第一家自辦廣播電台——哈爾濱廣播電台,由劉瀚創辦。
1928年,中國國民黨北伐成功,在南京創辦「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廣播無線電台」呼號為XKM。
1939年,國民黨在重慶創辦對外廣播台——「中國之聲」(voice of China)。
1940年12月,中國人民廣播事業創建,即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前身——延安新華廣播電台。
廣播的優勢是對象廣泛,傳播迅速,功能多樣,感染力強;短處是一瞬即逝,順序收聽,不能選擇,語言不通則收聽困難。 (右圖為1919年美國馬可尼公司的6.5千瓦廣播發射機)
由於無線電的廣泛使用以及人們對於大功率發射機和高靈敏度電子管接收機技能的熟練掌握,使廣播逐漸變成了現實。
1919年,蘇聯製造了一台大功率發射機,並於1920年在莫斯科開始試驗性廣播。
1920年6月15日,馬可尼公司在英國舉辦了一個以梅爾芭太太主演的「無線電--電話」音樂會,遠至巴黎、義大利、挪威,甚至在希臘都能清晰的收聽到。這就是廣播事業的開始。
1920年11月2日,美國在康拉德的指導下,威斯汀豪斯公司廣播站KDKA開始廣播,首次播送的節目是哈丁-科克斯總統選舉,在當時,這事曾轟動一時。
1920年12月22日,德國的柯尼武斯特豪森廣播電台首次播送了器樂演奏音樂會。
1922年11月14日,倫敦ZLO廣播站正式開始在英國廣播每日節目,該站在1927年改為英國廣播有限公司,即BBC。
1922年法國埃菲爾鐵塔也正式開始播音。
1927年止,美國國內已擁有737個廣播站。
這一時期,廣播站如雨後春筍在各國中相繼涌現。當時,在歐洲廣播已被視為一個龐大的通信工具。以後,全世界的廣播事業不斷發展,現已逐步形成全球性的廣播網。
❼ 廣播的誕生和發展
廣播事業的誕生可以大概分為六個階段:實驗性廣播電台出現;第一批廣播電台誕生;無線電行業的利益糾紛;廣播廣告的發明;商營廣播網的建立和國際廣播的出現。
其中,在第一階段,「廣播」(broadcasting)一詞首先在一戰中開始使用,加拿大人費辛頓和美國人德佛斯特雷是早期試驗廣播電台的傑出代表。1909年,在加利福利亞洲的聖何塞市,工程和無線電學院的赫羅德開始播出預定節目,每周一次,內容有音樂和新聞,在歐美許多城市也出現了類似的業余電台。
在第二階段,1920年4月,西屋電氣公司的工程師康拉德開始試驗播放自製的節目,收到良好的效果。1920年10月27日,負責頒發電台執照的美國商業部分配給西屋公司一個商業性電台的呼號——KDKA,1920年11月2日,KDKA電台利用美國大選的時機,大張旗鼓的開始了定期廣播,使其成為歷史記載的美國第一家正規廣播電台,該日也被認為世界廣播事業的誕生日。
在世界各國中,廣播事業的分別歷史主要可以從美國、英國、德國、前蘇聯以及俄羅斯、法國、義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韓國、拉丁美洲、欠發達國家等不同的國家愛和地區進行考慮。
中國使用無線電報始於清末,1906年,清政府設立郵傳部,內設電政司,掌管無線電和電報、電話事宜。
中國境內出現的第一座廣播電台是1922年美國人奧斯邦借用日本張姓華僑的資本在上海成立的中國無線電公司與美資英文報紙《大陸報》創辦的「大陸報——中國無線電公司廣播電台」,呼號XRO,於1923年1月23日晚間首次播出節目。
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座廣播電台是哈爾濱無線電台的台長劉瀚於1926年建成並於10月1日廣播的電台。
創辦於1928年8月1日的中央廣播電台是南京國民政府創辦的,1932年,南京中央廣播電台發射功率擴大到75千瓦,當時在亞洲是首屈一指。據全盛時期的1947年12月統計,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所屬廣播電台共42座,全國收音機大約有100萬架。
中國共產黨的無線電通訊事業是在連年戰爭中發展起來的,它來源於新聞事業。中國共產黨的廣播電台是從新華社的無線電通信報務活動中派生出來的,在很長的時期內,廣播電台隸屬於新華社,稱新華廣播電台。1949年6月5日,中共中央決定,廣播事業脫離新華社的領導,擴充成立中共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1949年12月5日,改名為廣播事業局,習慣上成為中央廣播事業局,成為中國廣播電視事業長期的管理機構。同時,北平新華廣播電台改名為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成為中國共產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的正式喉舌。
建國後的廣播事業的發展,主要經歷了四個階段:「十七年」間(1949-1966)的廣播電視事業、文革中的廣播電視事業(1966-1979)、改革的年代(1979-1992)、轉型時期(1992-2004),其中,不同的階段又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具體特點就很多了,打上來太麻煩了,你自己可以翻閱。
參考資料是郭鎮之的《中外廣播電視史》,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版。這本書網上應該能找得到的吧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❽ 有線廣播的發展歷史
1876年有線電話誕生 ,為有線廣播打下技術基礎。1880年俄國人U.奧霍羅維奇研製成功用導線把劇回院里的音樂節目傳輸答出去的播音設備。1893年在匈牙利的布達佩斯連接了700多條電話線,定時廣播新聞,形成正式的有線廣播。1924年蘇聯開辦有線廣播,德、法國等也利用電話網傳送廣播節目,遂發展成能輸送多套節目的有線廣播網。中國是有線廣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初建於1946年。80年代初形成以縣廣播台(站)為中心,以鄉(鎮)廣播站為基礎,連接千村萬戶的農村有線廣播網。
❾ 中國廣播電視發展史
中國廣播電視網路有限公司(簡稱:中國廣電)由財政部出資,廣電總局負責組建和代管,注冊資本45億元。中國廣播電視網路有限公司負責全國范圍內有線電視網路有關業務,並開展三網融合業務。實際上,組建國家級廣電網路公司的方案討論已逾兩年。
早在2010年國務院關於《推進三網融合總體方案》的通知中已經明確指出,在2010-2012年試點階段「以推進廣電和電信業務雙向階段性進入為重點」,並「加快培育市場主體,組建國家級有線電視網路公司,初步形成適度競爭的產業格局」。
2010年8月,廣電總局成立了國家級廣電網路公司籌備組。
2016年3月7日中國廣播電視網路有限公司向工信部提交了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申請材料,申請在全國范圍內經營互聯網國內數據傳送業務、國內通信設施服務業務。
2016年5月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履行法定程序,向中國廣播電視網路有限公司頒發了《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批准中國廣播電視網路有限公司在全國范圍內經營互聯網國內數據傳送業務、國內通信設施服務業務。
2018年11月22日,在貴陽舉行的全國「智慧廣電」建設現場會上,廣電總局黨組書記、局長聶辰席在講話時宣布,工信部已經同意廣電網參與5G建設,中國廣播電視網路有限公司(後簡稱國網公司)正在申請移動通信資質和5G牌照。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
(9)廣播的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2019年3月21日,全國有線電視網路融合發展戰略合作簽約活動在北京舉行。中國廣播電視網路有限公司與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及阿里巴巴集團分別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此次戰略合作協議的簽訂,標志著有線電視網路「全國一網」融合發展向前邁進了重要一步。,完成中國廣電對各省有線電視網路公司的資產和資源整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廣播電視網路有限公司
❿ 新中國廣播事業60年的歷史,你知道是怎麼發展的么
廣播的發展歷史:
誕生
1906年聖誕節前夜,美國的費森登和亞歷山德遜在紐約附近設立了一個廣播站,並進行了有史以來第一次廣播。廣播的內容是兩段笑話、一支歌曲和一支小提琴獨奏曲。這一廣播節目被當時四處分散的持有接收機的人們清晰的收聽到了。
1908年,美國的弗雷斯特又在巴黎埃菲爾鐵塔上進行了一次廣播,被那一地區所有的軍事電台和馬賽的一位工程師所收聽到。
1916年,弗雷斯特又在布朗克斯新聞發布局的一個試驗廣播站播放了關於總統選舉的消息,可是在當時只有極少數的人能夠收聽這些早期的廣播。
真正的廣播誕生於20世紀20年代。
世界上第一座領有執照的電台,是美國匹茲堡KDKA電台,於1920年11月2日正式開播。
中國的第一座廣播電台建於1923年1月,由美國的奧斯邦創辦,屬於中國無線電廣播公司的廣播台,首先在上海播出。
1926年,中國出現第一家自辦廣播電台——哈爾濱廣播電台,由劉瀚創辦。
1928年,中國國民黨北伐成功,在南京創辦「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廣播無線電台」呼號為XKM。
1939年,國民黨在重慶創辦對外廣播台——「中國之聲」(voice of China)。
1940年12月,中國人民廣播事業創建,即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前身——延安新華廣播電台。
廣播的優勢是對象廣泛,傳播迅速,功能多樣,感染力強;短處是一瞬即逝,順序收聽,不能選擇,語言不通則收聽困難。
發展
由於無線電的廣泛使用以及人們對於大功率發射機和高靈敏度電子管接收機技能的熟練掌握,使廣播逐漸變成了現實。
1919年,蘇聯製造了一台大功率發射機,並於1920年在莫斯科開始試驗性廣播。
1920年6月15日,馬可尼公司在英國舉辦了一個以梅爾芭太太主演的「無線電--電話」音樂會,遠至巴黎、義大利、挪威,甚至在希臘都能清晰的收聽到。這就是廣播事業的開始。
1920年11月2日,美國在康拉德的指導下,威斯汀豪斯公司廣播站KDKA開始廣播,首次播送的節目是哈丁-科克斯總統選舉,在當時,這事曾轟動一時。
1920年12月22日,德國的柯尼武斯特豪森廣播電台首次播送了器樂演奏音樂會。
1922年11月14日,倫敦ZLO廣播站正式開始在英國廣播每日節目,該站在1927年改為英國廣播有限公司,即BBC。
1922年法國埃菲爾鐵塔也正式開始播音。
1927年止,美國國內已擁有737個廣播站。
這一時期,廣播站如雨後春筍在各國中相繼涌現。當時,在歐洲廣播已被視為一個龐大的通信工具。以後,全世界的廣播事業不斷發展,現已逐步形成全球性的廣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