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中國現代化的歷史意義

中國現代化的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2021-02-14 01:32:39

1. 中國現代化是什麼概念

現代化是一個「集大成」的過程,它具體表現為「心靈、技巧、管理妙、環境好」的嚴整多層的集成過程。隨著現代化的發生,社會文化各個方面都隨之發生變化。核心是高度發達的工業化。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是現代化的兩種模式,它們具有共同的基礎,即工業化。

近代化也叫現代化,它們源於同一單詞「modernization」,以經濟工業化和政治民主化為主要標志.在中國,近代化也就是工業化和與工業化相伴隨著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變化,就是實現社會的轉型,即從中世紀社會轉化為近代社會.中國近代化的發展歷程及階段特徵。

(1)中國現代化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整體發展階段(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後到1927年大革命失敗)

這一階段,也是最重要的階段.學習西方先進的科技文化與變革社會制度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中國近代化向前邁了一大步.

首先,在「實業救國」的浪潮下,以工業化為主體的經濟近代化有了長足的發展.它分為兩個時期:第一是甲午中日戰爭以後民族工業初步發展階段,棉紡織業的發展最為突出;第二是辛亥革命後和一戰期間民族工業的短暫春天,其中紡織業和麵粉業發展最快.

其次,政治近代化有了重大突破.民族資產階級開始登上了歷史舞台:其上層維新派發動了戊戌變法,立憲派領導了立憲運動和保路運動;

其下層革命派則成立了資產階級政黨,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使民主共和成為時代潮流,有力地推進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特別是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後,中國共產黨制定民主革命綱領,領導工農運動,進行國共合作,開創了中國近代化的新紀元.

再次,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有了長足發展,開始由傳統文化向近代文化轉型.主要表現為:西方文化大量湧入,「西學東漸」達到高潮,向西方學習,已從生產技術領域深入到思想文化領域.資產階級維新派主張變法,實行君主立憲;

革命派則把西方的國家學說發展為三民主義,並以其為指導發動了辛亥革命;激進派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學,興起了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在社會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五四運動後,馬克思主義開始成為新思潮的主流,為中國社會的變革提供了科學理論.

2. 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現代化有何積極意義和消極意義

試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應如何正確對待祖國的傳統文化。 (l)傳統文化通常是指歷史上延續下來的民族文化,它或指歷史上延續下來已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文化,或指本土的民族文化。一般說來,本民族的文化由於植根於本民族的土壤之中,代表著本民族的整體意識和價值取向,往往更具有鞏固性、持久性和相對穩定性,也更容易從歷史上沿襲下來。因此,傳統文化一般也就是民族文化。 (2)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我們應該特別注意正確地對待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第一,文化是有繼承性的,任何一種新文化的誕生都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繼承。中華民族的先人們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我們決不可視而不見,更不能視為包袱,丟掉了之。沒有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就沒有中國的現代化。 第二,傳統文化是有兩重性的,必須正確對待,批判繼承。任何傳統文化都可以分為精華和糟粕兩部分。一方面,任何一種文化,總有其積極的、合理的一面;另一方面,任何一種文化,都會存在某些落後的、消極的、保守的因素。因此對待傳統文化,正確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全盤肯定和全盤否定都是錯誤的。我們要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大力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切優秀成果,使其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服務。

3. 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歷程

4. 十二五規劃在當今中國的現代化建設中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十二五規劃是我國未來五年的發展規劃,它決定著我國未來五年的經濟水平是版否提高,決定著人民的生權活水平是否更上一個台階,決定著我國是否能夠在2020年總產值翻一番。其意義是十分重大的。
十二五規劃是未來五年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
「十二五」規劃了未來五年我國的發展方式、發展方向,發展的重點。其是根據十一五規劃的的發展成果和發展趨勢,結合我國的實際國情而制定的,它涉及了經濟、社會、文化、科技等各個方面。其為我國未來五年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十二五規劃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礎
十二五規劃很大一部分涉及到了民生問題。而民生問題歷來是我國任何時期規劃的重點,它涉及到人民的切身利益,是圍繞著人民平常生活而存在的問題。十二五規劃對民生問題的重視和規劃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礎。
十二五規劃是促進社會穩定的重要環節
十二五規劃是未來我國五年發展的基礎和方向,一旦出現偏差,就會導致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滯後,社會生活水平滯後,或許會影響到我國未來的發展,也將會引起社會的不穩定。因此,十二五規劃是促進社會穩定的重要環節。

5. 中國文化的現代化意義

在中國社會現代化的進程中,基督教的意義逐漸得以彰顯。當然,出於不同的考慮和基於不同的認識,人們對基督教與中國現代化的關系亦有不同的理解,從而形成其價值判斷的多樣性和對基督教在華影響回升的迥異態度。隨著中國實行經濟改革和真正對外開放,在經濟理論界和重新崛起的社會學思潮中,曾興起了一股持續較久的「韋伯(Max Weber)熱」。人們尤其關注其涉及「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的種種說法,以及他對東西宗教倫理與其社會結構、經濟發展的比較。不少經濟學家在談及韋伯關於新教倫理等所起的「潛在的精神力量」之作用時,既表達了對歷史進程的一種感觸,又體現為一種在現實中國社會的呼喚和渴望。這種現象是頗值得人們玩味和深思的。人們在打開國門看世界時,忽有一種驚訝和警醒,隨之便產生強烈的危機感和失落感。這種自知之明是前所未有的,因此而導致的對外在思想文化體系的客觀研究和虛心學習,以及這種研習的坦誠和認真,亦是史無前例的。在借「他山之石」的此刻,中國人開始重新審視基督教及其對現代化的意義。不可否認,一些人因感到中國文化的歷史積淀太厚、傳統負擔太重而對之失去信心和耐心,簡單地認為「現代化」即「西化」,而「西化」即「?

6. 從現代化的角度說明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新中國成立標志著中國半個世紀以來的完全勝利,中國人民從此站器來了。從此,世界上有多了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有利於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的繁榮。

7. 以中國現代化進程的視角看改革開放的意義

改革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社會主義發展的動力極大改善人民生活、是我國走向富強的必由之路。

有句老話說得好:「要想富,先修路」,無庸置疑如今上海交通的發展對上海經濟發展、城市規模化的進展,都起到了不可磨滅的基礎性作用。從以前的三輪車到現在的公交車,地鐵,火車,飛機等。隨著交通的發展,人們的居住空間也隨之不斷地向外擴展,城市規模不斷向外擴張。此外,交通的發展,還改變著百姓的生活,以及生活方式。常言道: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未來上海的交通設施會更加完善,交通建設會更加合理,交通網路會更加發達。

2001年萬眾矚目的2008年奧運會舉辦城市終於在莫斯科國際奧委會全會中揭曉 中國北京憑借其過人的優勢,完美的陳述報告,在五個2008年奧運會申辦城市中脫穎而出,奪得2008年奧運會舉辦權。
2003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中國人幾千年的飛天夢想終成現實。這次發射是人類探索太空歷史上的一次重要成就。繼俄羅斯和美國之後,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將人類送入太空的國家。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改革開放中不斷變得更加自信和成熟的中國人民,必定能突破當前社會發展中的復雜矛盾,使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取得更大成果。

在農業上國家大力推進家庭聯產承包制,使我們國家的第一產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農民在改革中獲得了實惠,人民的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提高了。為了促進人民的精神文明的發展,國家下大力氣改善我們社區的基礎設施,不斷豐富我們的精神文化生活。

短短幾年裡,中國經歷了舉世矚目的歷史大轉折和事業大發展,由一個國民經濟瀕臨崩潰邊緣、 變成了有強大市場活力的世界第四大經濟體。通過改革開放, 我國的綜合國力顯著提升,國際影響力和民族凝聚力大大增強, 社會政治穩定, 人民生活總體上實現了由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

實踐證明,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沒有中國社會主義的現代化。把改革開放貫穿於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就能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當我國的發展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之時,我們必須順應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以及黨面臨的機遇前所未有、面對的挑戰也前所未有的新形勢新情況,進一步凝聚改革共識,堅定改革方向,完善改革舉措。歷史證明,改革開放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創新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的必然要求和根本動力,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改革開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確的,成效和功績不容否定。

經過改革開放,同三十年前相比,確實已經有了很大的差別。從全黨和全國的工作重點看,早已由階級斗爭為綱轉變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生產資料所有制看,已經由過去的「一大二公三純」、公有制一統天下,改變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經濟制度;從經濟體制看,已經由高度集中統一的計劃經濟體制轉變為市場經濟體制;從社會狀態看,已經由封閉和墨守陳規的社會轉變為對外開放、融入世界和全面進行改革、越來越活躍的社會;從出發點看,過去建設社會主義,強調為國家、為人類作貢獻,現在強調改善人民生活,以民為本。

在這場深刻的社會變革中,我們還面臨著很多困難和問題, 也會出現前進中的曲折、發展中的挑戰。改革, 不可能一帆風順, 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我們各級領導幹部都能真的把自己當著人民的「兒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自覺踐行科學發展觀,努力構建和諧社會,中國將變得更加強大、更加繁榮!

8. 一戰對中國現代化歷史進程的重要意義

一戰是沒有中國戰場的,如果要算,那個不叫一戰,那時殖民者就幾個城市就不管了

閱讀全文

與中國現代化的歷史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